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2、欣赏并演唱《牧歌》,能深情地以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拓展学生对民歌的理解范围,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3、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初步了解作曲家瞿希贤,欣赏合唱的四声部并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能体会到蒙古族长调歌曲的艺术魅力。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草原牧歌》是初中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民歌的重要单元。对于刚步入初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初中音乐课充满着期待,老师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适当的导入,激发出学生对音乐课的欲望。
3重点难点
重难点:1、体验蒙古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的特点及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2、感受无旋律伴奏合唱形式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音频欣赏
一、欣赏独唱《牧歌》
1、在欣赏歌曲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提两个问题,要求大家带着问题去欣赏视频《牧歌》:(1)描绘了怎样一个画面?觉得歌曲的速度、节奏、情绪怎样?(旋律悠扬动听、速度自由舒缓、抒情、宽广的旋律)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二、《牧歌》
我们上节课学了《银杯》,还记得它是什么音乐形式的呢?(短调)那么我们这首歌曲属于什么音乐形式呢?我们接着往下学习,一步一步总结内蒙古长调的特点?(长调:节奏自由,旋律舒展、辽阔,句尾悠长,一般由两个乐句构成。)
2、找一找谱中告诉我们哪些音乐要素?(调号、节拍、情绪、分段等)
找出歌曲中出现最频繁的节奏。(学习一下这个节奏型,用手打一下拍子。)
3、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4、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5、比较两句: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
师:对啊,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
上句:蓝天白云——音高
下句:绿草羊群——音平
它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当然是一首内蒙古长调歌曲。
6、就让我们一起来唱唱歌曲吧!
活动3【导入】欣赏无旋律伴奏
三、欣赏无伴奏合唱《 牧歌》
1、(1)请你闭上眼睛听,从这首歌曲的欣赏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欣赏无伴奏合唱的《牧歌》)
(无伴奏合唱)恩,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
(2)作者介绍
师总结:这么好听的歌曲肯定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作曲家写成的,我国著名曲家瞿希贤根据诗人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而成的无伴奏合唱曲,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加充实,意境得到升华。使这首优美的民歌形象更丰满,色彩更为丰富!
2、你们更喜欢哪一首《牧歌》呢?为什么?
(更能显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3、那你们能听出哪几个声部呀?
女高 高亢富有诗意
女低 丰富结实
男高 明亮宽广宽
男低 深沉浑厚
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每个声部都有各自的音色特点。
师引导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
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
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
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
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4、讨论、分析作品结构。细听各段。
那么歌曲是怎样来表现地呢,让我们来细细地聆听。
(1)首先聆听A段,师:作品向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A段中四个声部和谐统一的和声效果向人描绘大草原的宽广与舒展;
(2)闭目聆听A1问:这部分与A部相比有什么特点?
A1段中各声部的相对独立,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的感觉,这又是草原苍茫,悠远的另一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跟随音乐一起哼唱A2。
女高:天空的云
女低:广阔的天空
男高:洁白的羊群
男低: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4)欣赏引子,尾声部分,感受其精妙之处。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地响起来就好象从远景拉到了近景。
尾声慢慢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给人无尽的遐想。
5、 师:通过歌曲的欣赏,你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幸福、自由的民族)
师:那你喜欢这个民族吗?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一下这种美丽宽广、幸福自由的感觉。(再次聆听歌曲)
活动4【导入】舞蹈视频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四、舞蹈片段欣赏《牧歌》(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来体会无伴奏合唱歌曲的意境美。)
1、师: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还特地去收集了有关这首《牧歌》的舞蹈请大家欣赏。
师: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那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内蒙古人民以及他们音乐的特点。
小结:(人民:热情、好爽、粗犷;)(音乐: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宽广、充满了辽阔宽广的草原气息。)
2、知识巩固:辨别《嘎达梅林》与《辽阔的草原》分别属于什么长调还是短调?
(再一次放图片进行总结)
3、结束课程。四、舞蹈片段欣赏《牧歌》(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来体会歌曲的意境美。)
1、师: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还特地去收集了有关这首《牧歌》的舞蹈请大家欣赏。
师: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那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内蒙古人民以及他们音乐的特点。
小结:(人民:热情、好爽、粗犷;)(音乐: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宽广、充满了辽阔宽广的草原气息。)
2、知识巩固:辨别《嘎达梅林》与《辽阔的草原》分别属于什么长调还是短调?
(再一次放图片进行总结)
3、结束课程。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