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表格式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表格式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2 17:4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学校:__________ 年级: 四 学科: 语 总( 76)课时 第(七)单元 第(1 )课时
课题 21.古诗三首-1 主备人 二次备课人
学习目标 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说出自己的体会,感受诗人希望边关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的迫切心情。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说出自己的体会,感受诗人希望边关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的迫切心情。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集体研讨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教学过 程 目标一: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6个字。正确、流 测评要点: 识写生字,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测评方式: 指名读古诗 小组交流、展示 学习活动一: (一)学习单元导读页,感受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二)了解本单元的大任务——追寻爱国心,传承爱国情 (三)结合课前资料查阅,介绍边塞诗。 交流诗人王昌龄。 结合资料查阅及自己的了解,尝试向大家介绍边塞诗及诗人王昌龄。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集体研讨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习活动二: 1.自由朗读《出塞》这首诗。读准字音,尝试读出节奏 2.读古诗,分享自己识字的好方法。 给多音字“将”组词,并说说字义。 3.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 (1)思考:“秦时明月汉时关”,只是说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吗?怎么理解这句诗? 预设:“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互文的写法,这句诗的意思是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 (2)思考:诗歌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边关? 思考想象:想一想:面对着这一轮明月,守关将士的亲人在做什么呢? 填空回答: 白发苍苍的父母,遥望边关 。 勤劳善良的妻子,遥望边关 。 天真无邪的孩子,遥望边关 。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集体研讨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目标二:说出自己的体会,感受诗人希望边关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的迫切心情。 测评要点: 感受诗歌中的家国情怀,能简单讲一讲自己的阅读感受。 测评方式: 交流阅读感受. 朗诵。 学习活动三: 说一说自己阅读这首诗歌的感受。 总结:《出塞》通过描写边关将士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反应出成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和平的心情。 2.再读古诗。 3.自由阅读《出塞》(其二),《凉州词》(黄河远上)拓展延伸,开阔视野,畅谈阅读感受。 说说自己从中体会到什么?
作业设计 当堂检测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飞将”指的是__________ A.李广 B.岳飞 C.文天祥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度”的意思是__________ A.度步 B.度过 C.越过 3.说说你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两句诗的理解。 课后作业 背诵两首古诗,并默写《出塞》。 搜集3首边塞诗读一读,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出塞》《凉州词》 边塞诗——保家卫国
教学反思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学校:__________ 年级: 四 学科: 语 总(76)课时 第( 七)单元 第(2 )课时
课题 21.古诗三首-2 主备人 二次备课人
学习目标 1.认识“杰”1个生字,会写“杰、亦、雄、项”4个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夏日绝句》整首诗的意思。反复诵读,体会古诗中表现的人物精神品格。
重点难点 理解《夏日绝句》整首诗的意思。反复诵读,体会古诗中表现的人物精神品格。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集体研讨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教学过 程 目标一:1.认识“杰”1个生字,会写“杰、亦、雄、项”4个字。 测评要点: 识写生字,能正确朗读古诗。 测评方式: 指名读古诗 学习活动一: 复习古诗《出塞》 归纳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凉州词》、《夏日绝句》,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了解诗人王翰和李清照。 背诵《出塞》《凉州词》。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集体研讨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目标二:理解《夏日绝句》整首诗的意思。反复诵读,体会古诗中表现的人物精神品格。 测评要点: 能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测评方式: 交流阅读感受。 朗诵。 学习活动二: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两首诗的大意。 结合资料,学习诗歌写作背景 2.交流对项羽的了解,提出自己的疑惑? 预设:①为什么诗人要怀念一个失败的英雄项羽呢? ②为什么项羽宁愿自刎也不肯回到江东重振旗鼓呢? ③项羽与南宋朝廷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3.再读古诗。 尝试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项羽。 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怀念一个失败的英雄?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集体研讨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学习活动三: 1.读了这两首首诗,说一说自己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2.结合画面,背诵相关诗句。 观看“月光照耀下的边塞”“酒宴上开怀畅饮的将士”“项羽”三组图片。 3.交流搜集到的古代爱国诗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说一说自己从本课三首古诗的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戍边战士的英勇无畏和诗人的豪迈气概?
作业设计 当堂检测 1.《夏日绝句》中,那一句最能体现诗人的人生追求? , 。 2.说说你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的理解。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夏日绝句》。 2.完成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 人杰 有骨气 死 鬼雄 有气节
教学反思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学校:__________ 年级: 四 学科: 语 总( 75)课时 第(七)单元 第( 3)课时
课题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 主备人 二次备课人
学习目标 1.认识“崛、范”等9个生字,会写“肃、默、晰”等12个生字,会写“严肃、默默、清晰”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集体研讨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教学过 程 目标一:认“崛、范”等9个生字,会写“肃、默、晰”等12个生字,会写“严肃、默默、清晰”等16 个词语。 测评要点: 认识本课9个生字。 正确美观书写“肃”“默”等12个生字。 测评方式: 1.出示生字词,检查识记情况。2.自主交流词语含义。 学习活动一: 1.交流思考:为什么而读书? 学生自由回答,出示课题,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预设:“崛起“是“兴起”的意思,“之”是“的”,题目的意思应该是“为了中华的兴起而努力读书。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集体研讨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目标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测评要点: 通过通读课文,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测评方式: 学生划分段落,归纳三件事。 2.介绍周恩来,交流课前搜集资料。 3.朗读课文,检测字词。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碰到新词语,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 (3)思考: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三件事。 学习活动二: 1.合作读文 小组合作读课文,听听同学是否读正确、流利。 读完后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情,用自己的话说说分别讲了什么事情? 出示词语,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 崛起 模范 魏校长 清晰 仿效 淮安 疑惑 惩处 训斥 耀武扬威 得意洋洋 铿锵有力 疑惑不解 衣衫褴褛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集体研讨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2.反馈交流 第一件事: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表明了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件事:周恩来来到奉天,听到伯父叹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难以忘怀。 第三件事:周恩来在租界里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无处说理,体会“中华不振”。 思考:三件事之间有关联吗?把三件事串联起来,你能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可以用上“之所以.....是因为......” 三件事之间有关联,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而先出示了结果,周恩来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再出示原因,周恩来的所见所闻激励了他,他才提出了这句话。 这样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的叙述是倒叙。 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情,用自己的话说说分别讲了什么事情?
作业设计 当堂检测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三件事? 课后作业 搜集关于近代中国饱受欺凌的历史资料。
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立志---中华不振---目睹欺凌
教 学 反 思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学校:__________ 年级: 四 学科: 语 总(75)课时 第(七)单元 第(4 )课时
课题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 主备人 二次备课人
学习目标 1.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 2.写出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重点难点 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集体研讨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教学过 程 目标一: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 测评要点: 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 测评方式: 小组交流 学习活动一: 1.回忆课文中讲述周恩来的三件事,分别用三个词来描述周恩来的感情变化。 立志---疑惑----气愤 2.快速默读课文,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回答:是什么原因让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 中华不振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集体研讨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2.周恩来是如何感受到“中华不振”?具体都经历了什么? 耳闻: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思考:为什么伯父不让我去哪里玩?周恩来又是如何真切感受到了? 目睹:周恩来在租界看到什么?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妇女?为什么这样觉得? 这是怎样的社会啊?连中国的巡警局也不给中国人撑腰看到这不公平场面,你心情如何?自由读。 为什么这个妇女这么可怜,死了亲人却无处伸冤?最根本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理解中华不振。 小组交流: 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集体研讨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目标二: 写出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测评要点: 明确自己读书的目的,理由要充分。 测评方式: 小练笔 学习活动二: 1.写出自己读书的目的和理由? 思考:20世纪初,中国受帝国主义欺凌、压迫之时,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愿,如今,我们的祖国已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任人欺凌的中国,如今的中国日益崛起。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你可曾想过:今天你是为什么读书? 小练笔: 我的理想是 (举事例)
作业设计 当堂检测 课后作业 阅读周恩来或者其他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办一张手抄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少年周恩来 疑惑(中华不振) 博大胸怀、 远大志向 气愤(中国人被欺凌)
教 学 反 思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学校:__________ 年级: 四 学科: 语 总( 75)课时 第( 七)单元 第(5 )课时
课题 23.梅兰芳蓄须 主备人 二次备课人
学习目标 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2.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重点难点 1.认读生字,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句及其含义。 2.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教学过 程 目标一: 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测评要点: 认识本课11个生字。 正确美观书写“宁”“要” 测评方式: 1.出示生字词,检查识记情况。2.自主交流词语含义。 学习活动一: 1.欣赏一个京剧片段《贵妃醉酒》 了解京剧里面有4种人物类型,也叫四大行当,他们分别是生、旦、净、丑,其中生和净是男性角色,丑是喜剧色,生猜一猜旦是什么角色。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刚才片段里,唱旦角的著名京剧演员。一位非常有名的旦角,但他是男性,他的名字叫梅兰芳。 2.打开课本,自由朗读《梅兰芳蓄须》这篇文章,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出示生字,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目标二: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测评要点: 学生整理课本中能够体现梅兰芳勇敢拒绝日本人的句子。 测评方式: 1.默读课文及,尝试概括文章内容。 2.小组讨论,试找到梅兰芳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学习活动二: 阅读导学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1.用“ ”画出梅兰芳“拒演的方法”,再用“ ”画出他遇到的困难和危险。想一想:哪些困难和危险是主要的?试着填写下面表格。 自主阅读第一个导学提示,阅读课文,画一画,并填写导学单出示的表格 预设: ①拒演方法: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在香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 ②拒演方法: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 ③遇到的困难和危险: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部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整理语言,填写表格。 蓄 迫 租 纠 缠 邀 扰 拒 签 订 宁 要 妄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2.纵向观察表格中梅兰芳的拒演方法和遇到的困难及危险,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拒演过程中困难逐渐升级,危险逐渐加剧。 3.自主阅读第三个导学提示:怎么把这几件事连起来呢?用上这些词语,尝试加上原因,将拒演方法、困难和危险连起来说一说。 4.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有着如此铮铮铁骨,如此爱国热情,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梅兰芳先生说,来说一说吧。 不惜 甚至 直到 宁可……也不…… 小组讨论并展示学习成果,教室把握重点内容。 学生自由说。
作业设计 当堂检测 一、给加点字注音。 蓄须__________ 宁可__________ 要挟__________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用所填词语再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 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部拒绝了。 课后作业 在《难忘的一课》中,老师和学生又是怎么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的呢?下课后,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后“阅读链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学校:__________ 年级: 四 学科: 语 总( 75)课时 第(七 )单元 第(6 )课时
课题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主备人 二次备课人
学习目标 1.认识“延、昔”等6个生字。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教学过 程 目标一:认识“延、昔”等6个生字。 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测评要点: 认识本课6个生字。 测评方式: 出示生字词,检查识记情况。 查字典。 学习活动一: 1.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说一说对延安的了解。 2.认真朗读《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3.再次朗读全诗,讨论解决不理解的词语,把握韵脚。 出示生字: 延 昔 茅 炕 旦 媚 说说“镢头” “窑洞”“土炕”分别是用来干什么的。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目标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测评要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测评方式: 小组练读,全班汇报朗读 学习活动二: 1.结合第一小节的燕子和小树,学习第2小节,思考:诗人连用四个“追寻你”发出深切的呼唤,他究竟追寻的是什么呢? 2.思考: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追寻延河、枣庄、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呢?(借助图文资料了解延安精神) 3.学习3-4小节,思考:延安精神改变了延安,朗读第三小节,抓关键词语说说延安的改变。想一想:为什么在“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的今天,我们仍旧需要去追寻延安精神呢? 同桌之间练读诗句,在全班进行交流分享。 说一说,这篇课文讲的延安精神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4.一旦失去了延安精神又会怎样?读一读第5小节。 5.延安精神,是指引我们前进的力量,是激励我们奋发的动力,齐读第6小节,思考:后三句连用六个“追寻”有什么作用? 6.师生结合音乐,配合朗读全诗。
作业设计 当堂检测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叮咚 昔日 破旧 温热 火红 金色 __________的流水 __________的春光 __________的茅屋 __________的土坑 __________的太阳 __________的理想 二、根据要求写句子。 1.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追寻延安。(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什么是延安精神? 课后作业 1.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 (2)比喻眼前充满了好物品、好文章或有用的人材。 (3)比喻新事物蓬勃涌现。
板书设计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延河叮咚的流水 枣园梨花的清香 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教 学 反 思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稿纸
学校:__________ 年级: 四 学科: 语 总(75)课时 第(七)单元 第(7)课时
课题 习作:写信 主备人 二次备课人
学习目标 1.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封信,做到内容清楚。 2.评改作文并能正确书写信封。
重点难点 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封信,做到内容清楚。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集体研讨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教学过 程 目标一: 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封信,做到内容清楚。 测评要点: 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封信并做到内容清楚。 测评方式: 小组交流讨论,小练笔 学习活动一: 1.小组说一说:关于书信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呢?快和大家交流一下。 2.明确写信对象和书信内容。 (1)写信之前要确定好给谁写信?你会给谁写呢?大概又会说什么内容呢?同学之间交流。 小组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集体研讨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3.阅读思考: (1)默读书信,说说书信的基本格式。 4.(1)思考:二年级时我们学习了留言条的基本格式,书信和留言条有什么相同点呢? 预设1:书信和留言条的开头都要顶格写称呼。 预设2:在文章的最后都要先署名后写上日期。 (2)思考: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1:书信在称呼下面会空两格写问候语,要写上祝福语,祝福语也有一定的格式“此致、祝”。留言条的署名和日期要右对齐书写,而书信则是写在右下方。 预设2:书信不用写标题。 小练笔,仿写正文。尝试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写一封信,聊一聊自己的现状。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集体研讨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目标二: 评改作文并能正确书写信封。 测评要点: 评改作文并正确书写信封。 测评方式: 同桌互批,练习写信封。 5.列写提纲 (1)你打算给谁写信?(2)你想告诉他/她什么事情?或者表达什么情感或心情?(3)你重点表达的是什么?(4)除了中心事件,你还想交流些什么?(5)写信的格式是什么。 6.创设情景,实战演练。 拿起笔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写下来。 学习活动二 : 1.欣赏同学作品,师生共同点评。全班评价交流 2.互批作文 (1)明确评分标准(2)得出总分,并写出评价。 3.学习填写写信封 信封上要填写收信人地址、姓名、邮政编码,寄信人地址、姓名、邮政编码。可以对应写上“收”和“寄”,再贴上邮票。 同学互批作文,尝试书写信封。
作业设计 当堂检测 1、小练笔,仿写正文。尝试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写一封信,聊一聊自己的现状。 课后作业 完成小练笔。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分享练笔。
板书设计 写信 基本格式 写信封
教学反思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学校:__________ 年级: 四 学科: 语 总(75)课时 第(七)单元 第(8)课时
课题 语文园地七-1 主备人 二次备课人
学习目标 1.能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正确认读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并能举例说出词语形容的人物。
重点难点 正确认读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并能举例说出词语形容的人物。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集体研讨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教学过 程 目标一: 能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测评要点: 回忆本单元课文,梳理总结方法。 测评方式: 回顾课文,总结方法。 师生共同梳理方法。 学习活动一: 1.梳理收获,总结方法。 回顾单元导语: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你有哪些学习收获?自己梳理。 小组交流学习心得。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集体研讨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2.打开课本目录,看看课文题目,哪些题目是提示课文主要内容的?你能概括它们的主要内容吗?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除了看题目之外,还有什么方法? 4.有的文章不止写一件事,该怎么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你还有哪些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借助文章题目;借助文中的关键语句或段落;分段,概括段意,合并段意;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连起来....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集体研讨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目标二: 正确认读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并能举例说出词语形容的人物。 测评要点: 学生说一说词语意思,举例人物代表。 测评方式: 解释词语意思,列举代表人物。 学习活动二: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 自主识字,交流发现。 这些词语都是形容人的优秀品质的。 2.人的品质不是单一的,有的时候,同一个人物也具有多种品质,可以从不同方面来形容。请根据经验,试着连一连。 3.小结:这些成语的理解除了了解含义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和我们生活相联系,与生活中的人物对号入座,这样词语才能在我们头脑中鲜活起来,变得有血有肉。 朗读词语,体会词语意思。
作业设计 当堂检测 本单元你认识到了哪些名人?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多种方式朗读词语,并说一说这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哪些人。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课后作业 1.给家长讲一讲词句段运用中人物的故事。 2.搜集整理体现人物优秀品质的成语。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如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优秀品质
教学反思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稿纸
学校:__________ 年级: 四 学科: 语 总(75)课时 第(七 )单元 第(9)课时
课题 语文园地七-2 主备人 二次备课人
学习目标 1.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 2.朗读、背诵古诗《别董大》。
重点难点 1.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 2.朗读、背诵古诗《别董大》。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集体研讨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教学过 程 目标一: 1.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运 测评要点: 体会两种语气的不同,学会在不同语境中运用。 测评方式: 朗读句子,体会不同。 在语境中使用。 学习活动一: 1. 齐读两组例句,标出不同之处,说说自己的发现。 2.分别朗读每组中的反问句和陈述句,体会语气的不同。 3.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句子要变成反问句呢?它们两个在表达效果上会有不同吗?结合两组句子来说一说。 小明为语文作业中的扩词题而苦恼,你提醒他: A.“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B.“字典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集体研讨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用。 4.结合情景,尝试运用。 假如你就在下面的情境中,你觉得用什么样的语气会更好呢? 情境一:小明在公共场所乱丢垃圾,还说反正有清洁工打扫,你提醒他说…… 情境二:过生日,你收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你有点不敢相信地说……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集体研讨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目标二: 朗读、背诵古诗《别董大》。 测评要点: 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测评方式: 朗读古诗,体会诗意,尝试背诵。 学习活动二: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多读几遍,把诗读通顺。不会的可以请教别人,或查字典。 2.班内读,读出节奏。 3.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董大是谁?当时的背景是什么?结合注释和预习时查找的资料来了解。 4.结合注释,你知道哪个句子的意思? 5.自由朗读全诗,一边读一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并尝试背诵吧 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作业设计 当堂检测 过生日,你收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你有点儿不敢相信地说:“ ” 将下列句子换一个说法,意思不变。 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别董大》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内容写的是 为 送别。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课后作业 背诵《别董大》 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使用反问句的?用的对不对?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反问句 依依惜别 别董大 豪迈豁达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