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单元解读
目 录
单 元 内 容 对 标 新 课 标
课 标 表 述① 单 元 内 容
课程理念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本单元课文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用文学语言编织成富有诗意的美的情境,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阅读这些课文,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曼妙,生活的醇美。
①注:《课标表述》部分文字均引述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单 元 内 容 对 标 新 课 标
课 标 表 述① 单 元 内 容
核心素养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P14】 1.阅读课文,欣赏课文对自然景物细腻而饱含情感的描写,体会作者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感受自然的妙曼,生活的美好。
①注:《课标表述》部分文字均引述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单 元 内 容 对 标 新 课 标
课 标 表 述① 单 元 内 容
核心素养 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P28】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P28】 2.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体会声韵和节奏,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
①注:《课标表述》部分文字均引述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单 元 内 容 对 标 新 课 标
课 标 表 述① 单 元 内 容
核心素养 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P28】 3.揣摩和品味课文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提高鉴赏能力。
①注:《课标表述》部分文字均引述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单 元 内 容 对 标 新 课 标
课 标 表 述① 单 元 内 容
组织呈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本单元人文主题是四时美景,语文要素是学习朗读,把握重音和停连,体会音韵和节奏,揣摩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边读边想象,领略景物之美。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①注:《课标表述》部分文字均引述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单 元 内 容 概 说
三篇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家名篇。朱自清的《春》,以生动形象的笔法,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一个特定时令的景象;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写和赞美一个地方在一个季节里的风貌;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则不限于一时一地,而是描写大自然四季里多姿多彩的雨的形象。
1
四首古代诗词,或观沧海,或泛江河,或别友人,或诉秋思,所描写的景色和所抒发的情感各异,但都很精彩。总的来说,这些古今名篇描绘了优美的四时之景,抒发了真挚热烈的情感,营造了美好而深远的意境,构思精巧,语言精致,值得好好欣赏体会。
2
本单元的课文包括三篇现当代散文和四首古诗词。
单 元 任 务 群
人文主题
学习
《春》
《济南的冬天》
《雨的四季》
《古代诗歌四首》
积极的人生追求
温润的生活情怀
诗意的审美情趣
不同的时代精神
阅读策略
朗读
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写作
热爱写作,学会观察
观察感受自然,发现景物之美
留心校园生活,摄取精彩瞬间
回忆成长经历,搜索美好记忆
借鉴课文写法
单 元 教 学 导 引
本单元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个单元,教学时应该如何凸显“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关于教读、自读、课外阅读
教读
《春》
《济南的冬天》
《雨的四季》
《古代诗歌四首》
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优美的意境
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抓住景物特点,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情感
深入学习比拟的修辞手法
结合背景和景物,体会情感
自读
运用前两课所学,感知“雨”的形象,体会作者情感。自行分析比喻、拟人句。
课外阅读
同主题阅读
同风格阅读
比较阅读
单 元 教 学 导 引
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训练了朗读能力。升人初中,又应该如何提升学生的朗读技巧呢
关于朗读
《春》
《济南的冬天》
《古代诗歌四首》
把握重音和停连
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尝试设计朗读脚本
朗读变美读,表现课文中的景美、情美、言美
读出声韵节奏,注意朗读的仪态
《雨的四季》
单 元 教 学 导 引
本单元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第一个单元。作为起始单元,其教学意义有哪些?
学习这些优美诗文,可以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激发审美情感、提升精神品格。
1
学习这些经典诗文,有助于学生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和学习习惯。
2
单 元 教 学 导 引
本单元的能力训练点有哪些?
感受是基础,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的景物描写,进而理解景物描写背后的深意,再进行评析。另外,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的初读体验和个体认知,并将个体认知引导到规范的方向上来。
感受欣赏写景
抒情作品的能力
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训练了朗读能力,升入初中有必要提升训练目标,也就是将文学作品的朗读变为美读。这项能力可分解为:识字正音,不读错:大声朗读,避免轻声细气;流畅朗读,不中断也不拖泥带水;优美朗读,表现课文中的景美、情美、言美,体会汉语的声韵节奏。另外,还应当注意朗读的仪态,要自然大方,不可屈身躬背。
朗读优美
诗文的能力
学生在小学阶段一直训练这项能力,初中则应当进一步强化和提升。要能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关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养成对优美的文学语言的语感,由阅读进而吸收、借鉴课文的精彩语言,强化自己语言的表现力。
揣摩、品味文
学语言的能力
单 元 教 学 导 引
本单元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第一个单元。教读本单元应注意哪些问题?
要具备整体教学的观念,将单元能力点分散到各课,分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各课的训练重点应前后勾连,反复强化、巩固,稳步推进。
第一,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抒情的诗文,其中,三篇现代散文的景物描写具体生动,易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只要稍加点拨即可;而赏析古代诗歌的景物描写要困难一些,需要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克服语言文字的障碍,深入诗歌情境,才能体会真切。要避免单纯讲授、以讲代读,以老师的理解替代学生的自主阅读。
单 元 教 学 导 引
学习本单元,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教学第一课《春》时,引导可以多些,在某些难点上可放缓教学节奏,帮助学生把握方法;随着教学的深人,后面各课可逐渐放手,给学生更多自行领会的时间,适时加以点拨。
教学重点的安排不仅由课文特点决定,也是由学生的特点决定的。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易于接受形象生动的景物描写并在脑海中产生鲜明的印象。例如《春》这一篇,春天可写的事物很多,作者着意选取了那些最能体现春天“都是新的”“有的是希望”这一特点的形象,让读者在一幅幅画面中自然感到春天的生机盎然和作者的深厚情感,这就是形象思维和情景交融。试举一例,开篇写“春天的脚步近了”,用“脚步”描述春天的来临,十分生动具体,更容易激发形象感,教学时可以抓住“脚步”二字做文章。
单 元 教 学 导 引
第二,本单元的朗读能力训练也应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生在小学已经训练过朗读,现在升到初中,应该进一步提升朗读能力,变朗读为美读。前三篇现当代散文的朗读教学,首先务求字音准,读大声,继而要求读流畅,并发挥联想和想象,进入课文的情境中。读古代诗歌要读得慢些,吐字要清晰,要读出古代诗歌的音韵美感。
本单元朗读的重点是掌握重音、停连。读出重音,就是强调课文中的某些内容,突出表达某些情感;读出停连,就是表现朗读的语言节奏,读出疾徐中节的效果。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是正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知道哪些字词句要重读,哪些可以轻读,知道哪些词语、句子之间要停或要连。因此重音和停连既是朗读的问题,又是理解的问题,应该引导学生将朗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
单 元 教 学 导 引
第三,本单元教学要重视语言积累。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内容,应该贯穿语文课堂的始终。思想感情的把握、艺术技巧的分析等,都以对语言的揣摩品味为基础。具体而言,可以在朗读和默读时提示语言积累的任务;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名篇、名段、名句,并尝试在写作文时自然而然地引用;还可以在赏析这些优美文句时,提示学生借鉴模仿,吸收化用于自己的作文中。
单 元 教 学 导 引
第四,处理好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首先,要注重朗读,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发现、感受古诗词的声韵之美;其次,要疏通文句,让学生准确理解诗意,感知形象,但不要求索过深,而是要避免琐碎分析,以整体感悟为主;最后要提倡背诵积累,还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写一些评点、赏析文字。学生在小学阶段学古诗文较少,刚升入初中时要求不宜过高。要多用启发教学,避免灌输式教学;可先让学生谈感受、理解,再落实到文字(文字宜简宜精,不宜繁)。
单 元 教 学 导 引
第五,做好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衔接。要了解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把学习的起点放置在学生现有的语文基础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文章积累、语言积累和知识积累,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初中语文学习。例如,学生在小学学过朱自清、老舍的散文,老师可以唤起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学习《春》《济南的冬天》的兴趣;又如,学生在小学习惯于朗读,可以利用这一基础,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要帮助学生学好第一单元。一方面要学好课文,增益知识,提高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热情和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建立学好初中语文的决心和信心。这就需要认真备课,仔细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认真细致,而不是浮光掠影。
阅 读 目 标
(一)
阅读课文,欣赏课文对自然景物细腻而饱含情感的描写,体会作者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感受自然的妙曼,生活的美好。
(二)
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体会声韵和节奏,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
(三)
揣摩和品味课文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提高鉴赏能力。
写 作 目 标
(一)
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明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
(二)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用心感受大自然的景物变化,提高其观察能力。
(三)
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提高其写作能力。
单 元 课 时 安 排
篇 目 课时安排
阅读 1.春 2
2.济南的冬天 3
3.雨的四季 1
4.古代诗歌四首 2
写作 热爱写作,学会观察 2
单元评价建议
单 元 评 价 建 议
评价内容(素养目标) 评价介质 评价方式
欣赏课文对自然景物细腻而饱含情感的描写,体会作者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赏析式批注 感悟式批注 课堂分享
小组互评
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体会声韵和节奏,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 设计朗读脚本 开展课堂朗读活动 录制朗读小视(音)频 师生互评
学习群分享加点评
单 元 评 价 建 议
评价内容(素养目标) 评价介质 评价方式
揣摩和品味课文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提高鉴赏能力 赏析批注 修辞仿写 交流互评
老师点评
感受自然的妙曼,生活的美好。 感受迁移 写作实践 汇报展示
习作点评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