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春》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2 17:3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春》教学设计(1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与赏析:学生能够理解并赏析朱自清《春》的意境和语言特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细腻入微的描绘。
情感共鸣:通过阅读和讨论,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语言运用:学生能够模仿《春》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分析《春》中的象征意义,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朱自清《春》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深入理解《春》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及对自然的赞美。
教学难点
掌握并运用《春》中的复杂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于自己的写作中。
通过文本细读,挖掘《春》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理解其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同学们,春天是四季之首,万物复苏的季节。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感受他笔下春天的魅力。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春天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
学生:春天是温暖的,万物生长,花儿开放,小草绿油油的,还有鸟儿的歌唱。
2. 新授(30分钟)
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春》的开头段落。请一位同学来读。(学生朗读)
敌后:同学们,这段中朱自清是如何描绘春天的?他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学生讨论后回答:他用了比喻,比如“像刚落地的娃娃”,还有拟人,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教师:非常好,大家观察得很仔细。这些修辞让春天的景象生动起来。接下来,我们分组讨论《春》中其他段落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3. 讨论与分享(15分钟)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春》中的一段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其修辞手法、象征意义以及作者情感。
分享环节,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不仅欣赏了朱自清先生笔下春天的美景,还学习了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希望同学们能从《春》中汲取灵感,用你们的笔触描绘出心中的春天。
课堂小结
重申《春》的美学价值和语言特色。
强调通过阅读经典,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
仿写:选择《春》中的一段,模仿其修辞手法,写一段描述你心中春天的文字。
阅读与思考: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月色》,思考作者对自然的情感表达有何异同。
板书设计

文章主题
春天的赞美: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修辞手法
比喻:如“像刚落地的娃娃”,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新生
拟人: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赋予自然生命力
夸张:强化春天的美和生命力
排比:如连续描述春天的景象,增强语言韵律
情感表达
细腻观察:作者对春天景象的细致描绘
热爱自然:通过文字传达对春天和自然的热爱
生活哲理:春天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象征意义
生命: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开始和延续
希望:万物复苏,预示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自然之美:春天的美景是大自然赐予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