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宇宙中的地球
一、选择题
(2024·北京)如图为某地野外地质剖面素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 )
A.①岩石晚于安山岩形成 B.②处谷地的形成受向斜影响
C.③岩石早于侵蚀面形成 D.断层在水平张力作用下形成
2.在石灰岩中发掘出完整的三叶虫化石,可推测( )
A.①岩石形成于古生代海洋环境 B.②处石灰岩中有被子植物化石
C.③岩石中可以发掘出恐龙化石 D.①岩石形成于新生代陆地环境
(2024·北京)某中学以本地红花生长与应用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系列活动。图1为活动方案略图,图2示意不同地区的景观。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红色染料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采摘红花时,临近( )
A.雨水 B.小满 C.小暑 D.处暑
5.红花生长期间,同学们可观察的现象是( )
A.白昼时间先变长后变短 B.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减弱
C.日落方位先南移后北移 D.正午旗杆影长逐渐变长
(2024·全国甲卷)下图所示剖面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黄河岸边,该剖面含有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剖面中的泥沼土层是在相对静水环境下形成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风沙与泥沼土互层中,与风沙层相比,泥沼土层沉积物( )
A.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少 B.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少
C.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多 D.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多
7.推测灰绿色泥沼土层上部(深度约230~260厘米)出现的波状形变形成于( )
A.冻融造成的变形 B.构造挤压变形
C.流水不均匀沉积 D.风沙差异沉积
8.距今约15~8千年,该地区气候变化总体趋势是( )
A.持续升温 B.持续降温
C.波动升温 D.波动降温
(2024·广西)极北之城———朗伊尔城(78°12'N,15°30'E)常住居民仅约2000人。在极夜期间,城里居民会举办很多团体活动以应对漫长黑夜与严寒的考验。在阳光重返小城后的3月8日,当地会迎来全年最重要的、持续一周的太阳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当地居民在极夜期间举办很多团体活动,主要是为了( )
A.增加旅游收入 B.增进身心健康
C.减少能源消耗 D.减少户外活动
10.太阳节首日,当地居民看到太阳升起的方位是( )
A.正南 B.东南 C.正东 D.东北
(2024·广西)分布于皖南地区的上溪群地层,其岩石是砂岩受侵入岩浆高温的影响,在固态下发生弱重结晶形成的,保留了原岩的部分结构。早期研究认为该地层是元古宙古老大陆的一部分;后来有地质学者在该地层中发现了寒武—奥陶纪的水母等海洋古生物化石,为认识该地层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证据。下图为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上溪群地层岩石的形成先后经历了( )
A.沉积作用—变质作用—成岩作用
B.成岩作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
C.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变质作用
D.变质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12.根据所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推测上溪群地层区( )
A.属于太古宙时期形成的古老大陆
B.由寒武纪早期板块碰撞隆升而成
C.属于元古宙时期形成的古老大陆
D.由古生代中晚期板块碰撞隆升而成
(2024·安徽)潮差是指潮水的一次涨落过程中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差。如图为2024年4月上海堡镇、苏州浒浦、南通天生港三地的月平均潮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该月,堡镇月平均潮差明显大于天生港,主要原因是( )
A.天生港处河道较窄,涌浪堆积较高
B.堡镇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较弱
C.堡镇与天生港所受日月引潮力差异大
D.堡镇至天生港段潮水沿江上溯过程中能量消耗较大
14.天生港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三)潮差为该月最大。该日的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关系可示意为( )
A. B.
C. D.
(2024·山东)小明暑假乘船到F岛旅游。下船后,小明发现太阳当空,周围的人却“没有”影子,他记录了当时的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21日00:04。当地时间下午,小明从F岛乘船去往某岛屿观光,途中发现游船甲板中心处旗杆的影子多数时间指向船行进的方向。如图示意F岛及其周边区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F岛的位置可能是( )
A.12°N,61°W B.12°N,121°W
C.20°N,61°W D.20°N,121°W
16.当地时间下午,小明去往的岛屿最可能是( )
A.甲岛 B.乙岛 C.丙岛 D.丁岛
(2024·福建)每天的日照时长受太阳高度角,建筑物遮挡,树木遮挡影响极大。福建学者小明在美国波士顿访问,6月25日,垂直天空中心拍下来这张照片,虚线表示春分日的太阳移动轨迹。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夏至日,最有可能日出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6月25日,最有可能在哪个时间段(地方时)看到太阳( )
A.8:00﹣9:00 B.10:30﹣11:00
C.13:00﹣13:30 D.15:00﹣15:30
19.图中行道树为地方树种,在晴朗无云的天气里,哪个日期看到的日照时期最长( )
A.5月30日 B.7月1日
C.9月1日 D.11月30日
(2024·广东)距今约3000年前的金沙道址(30°41'N,104°01'E)是古蜀国时期的一处大型聚落遗址。在演遗址祀区的东部,有一处九柱建筑基址,其9个柱洞呈“田”字形分布。研究发现,这些柱洞分布具有一定的天文属性。图左为九柱建筑的复原示意图;图右示意该建筑柱洞平面分布及当时冬至日的日出方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如果当时祭祀人员站在图右中的D5处,他在夏至日看到的日出方位位于( )
A.D5→D6连线方向 B.D6和D9之间
C.D5→D9连线方向 D.D8和D9之间
21.已知3000年前的黄赤交角比现今大,与现在遗址地居民相比,则当时金沙先民在( )
A.春分日看到日出时间更早 B.夏至日经历更长的夜长
C.秋分日看到日落时间更晚 D.冬至日经历更短的昼长
(2024·浙江1月)我国K、Q两地中学生进行日出方位观测,下图为同学们测得的两地日出时直立杆影年变化图,阴影部分为杆影变化的范围,张角两边分别为甲、乙日的杆影(测量时间为北京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22.K地位于Q地的( )
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
23.K、Q两地相比( )
A.甲日日落地方时,K地比Q地大
B.甲日晨线与经线夹角,K地比Q地大
C.乙日白昼的时间,K地比Q地长
D.乙日正午太阳高度角,K地比Q地小K、Q两地相比( )
二、综合题
24.(2024·上海)变暖中的格陵兰。
材料一 格陵兰岛为世界第一大岛屿,80%的面积被冰盖覆盖。冰盖是面积超过五万平方千米的冰川体,通常为穹形,冰盖会缓慢移动。冰盖对全球气候、大气环流、海平面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格陵兰岛冰川加速融化,引起了全球各地的注意。
材料二 图1、图2。
(1)格陵兰岛南部主要盛行 风(填风向),北部主要盛行 气流(选填:上升/下沉),因此格陵兰岛南部降水量大于北部。
(2)关于格陵兰岛冰盖融化速度区域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____。(不定项选择)
A.边缘融化比中心快 B.中心融化比边缘快
C.南部融化比北部快 D.北部融化比南部快
(3)对格陵兰岛冰盖进行监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可以 ____。(不定项选择)
A.冰盖的移动速度 B.冰盖的海拔高度
C.海岸线的变化 D.冰盖消融量
(4)图3为上海(31°N)夏至日的太阳视运动图,据此在图4绘制该日格陵兰岛卡纳克(78°N)小镇的太阳视运动轨迹。
(5)格陵兰岛西部城镇明显多于东部,简述城镇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原因。
(6)格陵兰岛冰盖有约10万年的历史,格陵兰岛的一家公司将格陵兰岛上的冰卖往远在几千公里外的迪拜特许餐厅用来制作鸡尾酒,遭到了人们的反对。从生态和资源的角度解释人们反对的原因。
25.(2024·上海)“聚宝盆”的再开发
柴达木盆地是随青藏高原隆升而逐渐形成的一个高原盆地,在其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油气和盐类等矿产资源,被誉为“聚宝盆”。近年来,当地加强能源建设,积极开发太阳能。太阳能清洁、可再生,但不稳定。目前格尔木地区采取水(能)光(能)互补,保障绿电稳定供应。
(1)柴达木盆地年降水不足100毫米,造成其气候干旱的原因有 ____。(不定项选择)
A.沙漠广布 B.地处中纬 C.高山环抱 D.深居内陆
(2)柴达木盆地本是湿润的陆地地理环境,下列哪些化石可以提供证据 ____。(不定项选择)
A.珊瑚 B.常绿阔叶林 C.大象和犀牛 D.沙葱
(3)柴达木盆地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石油出现在 (单项选择:A岩浆岩;B.变质岩;C.沉积岩)岩层内,在图2中大型油田可能储存在 (单项选择:A.甲;B.乙;C.丙)区域,该地油气生成在质地更密的 (单项选择:A.泥岩;B.砂岩)。
(4)图2中缺失侏罗纪与古近纪之间的白垩纪地层,分析其地质原因。
(5)2023年8月19日,柴达木盆地格尔木市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建成后主要服务当地可再生能源基地开发,并兼顾青海电网的调峰、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分析气候变化对该水电站抽水蓄能的影响。
(6)柴达木盆地太阳能丰富,但是不稳定,分析其原因,并说明水光互补的必要性。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A
【答案】3.D
4.C
5.A
【答案】6.D
7.A
8.C
【答案】9.B
10.A
【答案】11.C
12.D
【答案】13.D
14.C
【答案】15.A
16.C
【答案】17.B
18.C
19.B
【答案】20.B
21.D
【答案】22.C
23.C
24.【答案】(1)西南;下沉
(2)A;C
(3)A;B;C
(4)
(5)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西部沿海地区地势相对较平坦;沿岸有暖流经过,气候相比东海岸暖湿;近海海域封冻期短,通航时间较长;距经济发达的北美东部(或:加拿大/北美)近,利于发展海洋渔业、海洋运输、对外贸易,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经济相对发达,因此人口、城镇较多。
(6)在格陵兰岛对冰川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会消耗能源、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会直接减小极地动物栖息地,影响生物多样性,威胁格陵兰岛的生态环境安全;海运过程中消耗能源资源、排放废弃物,威胁沿线海域的生态环境安全;格陵兰岛冰盖有约10万年的历史,冰块在融化过程中可能会激活地质时期的病毒,给迪拜等地带来生态灾难。
25.【答案】(1)C;D
(2)B;C
(3)C;B;A
(4)该地在白垩纪之前,在内力作用下,地壳下沉,各地质年代的沉积物依次沉积于此;后随青藏高原隆升,在风力、流水等侵蚀作用下,地表白垩纪期间形成的沉积物被剥蚀殆尽;但该地于古近纪开始,在内力作用下,地壳又发生下沉运动,后续各地质年代依次沉积,形成现有的地层分布。
(5)该水电站的水,主要来自昆仑山冰雪融水,随着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加速,带来水量的增加,从而可能在短期内提升发电量;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冰川体积进一步减少,来水量减少,水电站可能面临无水发电的状况。
(6)柴达木盆地海拔高,大气稀薄,气候干旱、多晴天,光照强,因此太阳能丰富。但受天气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太阳能不稳定。水能相对于太阳能而言,比较稳定,水光互补,不仅可以保障绿电稳定供应,还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的电力供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