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草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课《草原》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2 21:3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上 1课《草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重点)
3.能体会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好处,并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抄写下来。(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1.出示课件:北朝民歌《敕勒歌》。
能背诵的同学轻声地背诵,不能背诵的同学轻声地朗读,边背诵(朗读)边想象草原的景色,感受草原的景色美。
2.学生交流草原风光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教师课件出示草原图片,让学生对草原风光有初步的感受,从而“入其境,爱其美”,拉近与课文的距离。
3.作者是怎样展现草原的独特风光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课件出示: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进入“草原”。
1961年的夏天,老舍等20余位作家、艺术家应邀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北部的陈巴尔虎旗参观访问,老舍先生记下了进入草原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通过“预习卡”养成课前预习、边读边批注的学习习惯。  
二、交流预习,提问检查
1.同桌交换《新解新教材》“预习卡”,互相检查生字的读写。
2.同桌互看,对方提出的课堂探究能不能解决。
3.选择一两位同学的问题在全班交流。
三、相机指导,查漏补缺
1.出示“会写字”课件,引导学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绿毯陈巴尔虎旗 衣裳 彩虹 马蹄 奶豆腐 稍 微笑
2.检查读写,教师指导重点字的读音和写法。
(1)课件出示词语:蒙古包。指名读,指导读准多音字“蒙”。可结合图片和资料介绍文中有关蒙古族特色的事物。
(2)指导学生观察汉字部件,互相提醒容易写错的笔画。
(3)分类书写指导。
①指导书写“陈、蹄”。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②指导书写“毯、腐”。引导学生说出两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
四、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1.出示《新解新教材》课文朗读课件,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内容。相机出示课件:
草原风光图  喜迎远客图  主客联欢图
3.教师小结:刚才阅读时,同学们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概括小标题的方式发现了作者写作的巧妙。不难看出,老舍先生就如一位出色的导游,通过移步换景,由景及人,为初到草原观光的客人们精心勾画出三幅美丽的画卷,而不至于让客人在眼花缭乱中迷了方向。
五、学习第1自然段,品味“草原风光图”
1.根据阅读提示,自学第1自然段,品味“草原风光图”
出示“阅读提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边读边画:文章中描写了草原的哪些景物?可以把你的发现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2.同学交流,教师点拨,形成图示。
天(空气、天空)
天底下四面(平地、小丘、羊群)骏马、大牛
3.看思维导图,默想草原景物。
小结讲解:阅读写景类的文章,不仅要抓住景物,还可以画一画思维导图,那么作者描绘的景色以及观察的顺序也就一目了然了。
4.选择自己认为描写最生动的一两处,琢磨作者是怎样表现草原的美,讨论这样写的好处。
引导示例:(以课后思考题第二题为例)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引导:把这段话反复读两三遍,你觉得哪些字词不好理解?
(借助多媒体,直观了解“中国画”“渲染”“勾勒”的意思。)
(2)引导:抓住“翠色欲流”一词,通过对比(删除“欲流”),感受“绿”的特别。
(3)指导朗读,感受“轻轻流入云际”的“绿”的美,体会朗读时的语气。
(4)思考:这段话中,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使景物更逼真,有感彩;使抒发的情感有寄托。)
(5)学法实践:这段中还有哪些句子是情景交融的?找出来读一读。
预设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抓住“那么”“总想”“满心”,感受情景交融间,作者内心的赞美与喜爱。
预设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抓住“绣”字,体会草原之美,进而体会作者内心的赞叹。
(6)通过交流,补充思维导图内容。
 天(空气:清鲜。天空:明朗)
 天底下四面(平地、小丘)绿:流入云际骏马、大牛
(一碧千里)(羊群:大花)(不动、回味)
小结讲解:阅读写景类的文章,不仅要抓住景物,还要在景中发现情,在情景交融间,品味作者言语的精妙,感受作者那跃然纸上的真挚感情。
(7)借助思维导图,试着背诵第1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订正“预习卡”,互相听写本课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说出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和同学交流与人惜别的经历。(重点)
2.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并学会运用。(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句,回顾课文
1.课件出示词句:
绿毯 渲染 勾勒 奇丽 迂回 境界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衣裳 拘束 羞涩 摔跤 襟飘带舞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学生“开火车”读词句,教师检查,纠正个别读不准的字音。
(2)引导学生发现词句的特点:第一组是描写草原风光的,第二组是描写人们活动的,最后一句则是作者对访问草原后的感受。
2.回顾课文:用上这些词句,引导学生从草原美和人情美两个方面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聚焦场面,体味风情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点拨:热情好客)
2.品读重点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出示课件: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1)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生:“男女老少”说明来迎接的人很多。
(2)这么多人赶来迎接客人,说明蒙古族同胞很热情,还有哪些词语也能体现出来?
生:从“各色的衣裳”也能体现出来,因为蒙古族同胞把客人到来当成节日一般,才会身穿节日盛装。
(3)指名来读这个句子,感受蒙古同胞的热情!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重点语句的指导,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领悟表达方式,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问题,还在于经历了阅读的过程,享受了阅读的乐趣,以及习得了阅读的方法。
3.小组交流,感受情深。
预设1:(课件出示)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1)蒙古族同胞和作者一行人是怎样握手的?
生1:总是握着,握住不放。从这里感受到蒙汉两族同胞见面时的激动心情。
生2:“热乎乎地”握着,不仅是手热乎乎地握着,而且他们的心也是热乎乎的。
(2)“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他们的心愿都是什么呢?
生:大家的共同心愿就是民族团结互助。
(3)指名读这几句话,读出蒙汉两族人民相见时兴奋、激动的心情。
预设2:(课件出示)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1)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
生1:主人用奶茶、奶豆腐和手抓羊肉来款待“我们”,我从这体会到了草原人民富有民族风情的待客之道。
生2:我从主客之间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体会到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感情深,就像是一家人。
(2)这样热闹的场面,让你想到了什么情景?
生:过节,一家人团聚的时候。
(3)啊,蒙汉两族人民多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啊!谁能读读这段话,让我们感受这其乐融融的氛围?(指名读)
预设3:(课件出示)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
(1)出示套马、摔跤、民族舞蹈等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2)全班齐读,读出蒙汉两族人民同欢乐的场景。
预设4:(课件出示)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分别在即,在夕阳的余晖里,主人和客人依依不舍。正如作者所说——(学生齐读诗句)。
(2)引导学生说出这句诗的意思。
生: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3)假如你们分别是主人和客人,你们会说些什么呢?
提示:主人——尊贵的客人们,这次还没招待好,下次还要再来呀!客人——感谢你们的热情款待,我们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情谊会一直延续下去的,也欢迎你们到我们那儿做客。
(4)教师小结:从喜迎远客、亲切相见、盛情款待到依依惜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无不展现着草原的人情美。
三、思维拓展,探究写法
1.运用情景交融法进行描写。
出示课件:
这篇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根据抒发感情的需要,先景后情,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把感情渗透于字里行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一切景物都含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2.举例延伸,进一步理解情景交融法。
课件出示:
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镶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这段文字抓住草原的广阔、美丽描写,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3.练一练: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物?动手写一写,注意运用情景交融法进行描写。
4.课堂小结:这篇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待客的情景。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学习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可以和同学交流,也可以写下来。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