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共33张PPT含内嵌视频)-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共33张PPT含内嵌视频)-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3 11:0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1、战争、革命和危机交织;
2、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两种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
3、国际秩序经历崩解、重构。
阶段特征
世界现代史(20世纪初-至今):资本主义发展遭遇重大挫折,进行重大调整。社会主义诞生,与资本主义在对抗中并存发展。
1915年,时任英国首相乔治·劳合说出了一番颇有预见性的话。他警告说,这场战争将重建整个世界:“这就是那场滔天洪水,它是自然的战粟……给人类社会和工业文明带来了闻所未闻的改变。”
与此同时,一种新秩序在战火中冉冉升起,他超越了新兴国家喋喋不休的争吵和民族主义表演,彻底重建了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德国、俄国和美国这些大国之间的关系。
——摘编自【英】亚当·图兹《滔天洪水: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全球秩序的重建》
一战如何影响了世界格局?
又会导致国际秩序的怎样变化?
课程导入
第14课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概念解析
【极端民族主义】鼓吹国民对国家绝对效忠、爱国,宣传“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称对外扩张是为民族利益,称本民族利益受到对手损害,煽动民众仇恨情绪,鼓噪用武力“自卫”,动员民众支持战争。
【军国主义】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
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国家生活的各个
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一、帝国主义的利益之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民族关系复杂……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极大愤怒,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
德皇威廉二世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不发动就永远没有发动的机会了。
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没有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仍会爆发?
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1870年 31.8% 23% 13.2% 10%
1913年 14% 38% 16% 6%
材料: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1913-1914年占有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各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一、帝国主义的利益之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一、帝国主义的利益之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材料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德国还要摧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日本的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攫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意大利则要……在地中海建立霸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实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而这恰恰是帝国主义阶段的重要特征。为了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各国都在寻求同盟者。
一、帝国主义的利益之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帝国主义间矛盾重重(主要原因)
德国
法国
英国
俄国
奥匈帝国
阿尔萨斯——洛林领土争端
北非殖民地问题
“世界政策”
希望获取世界霸权
争霸
“日不落帝国”
维持世界霸主地位
贸易摩擦
巴尔干半岛
控制巴尔干
向西扩张
确定法国在欧陆的霸主地位
欧洲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①目的:
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②表现:
同盟国:
德、奥、意
协约国:
英、法、俄
③结果:
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一、帝国主义的利益之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一、帝国主义的利益之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1908-1913年,巴尔干地区先后发生波斯尼亚危机和两次巴尔干战争,列强直接或间接介入其中,使巴尔干成为最敏感、最易爆发战争的地区,有“欧洲火药桶”之称。
英、法要保护通往印度洋和远东的交通命脉
沙俄渴望打通南下地中海的通道
奥匈帝国企图向南扩张通向亚得里亚海
巴尔干半岛问题复杂,成为欧洲火药桶。
一、帝国主义的利益之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鼓动民族仇恨的宣传运动,像在所有交战国一样,在德国也很快展开。报摊上出现了印有口号的明信片,例如“一枪干掉一个俄国佬!”“一刀捅死一个法国佬”“一脚踩死一个英国佬”“一拳打死一个日本佬”等等,社会民主党人集中火力向沙皇俄国开火,知识界和学术界则参加对英国的连续不断地谩骂。
——丁建弘《德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一、帝国主义的利益之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1、主要原因: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各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3、军事对峙: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4、意识形态: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5、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帝国主义的国力较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一)起止时间:
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二)三条战线:
东线:俄←→德奥匈
西线:英法←→德(决定)
南线:塞尔维亚、俄←→奥匈
①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
②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③南线:巴尔干半岛
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
二、帝国主义的国力较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战争阶段 时间 战线 主要事件
第一阶段 1914年 西线 马恩河战役(德国“速决战”破产)
其他 对德宣战的日本占领中国山东;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
第二阶段 1915年 东线南线 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
德奥取得胜利,但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
1916年 西线 凡尔登战役(转折点、“凡尔登绞肉机”、飞机、毒气)
索姆河战役(“索姆河地狱”、首现机枪和坦克)
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第三阶段 1917年 美国和中国(北洋政府)参战
1918年 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1918同盟国投降。
(三)三个阶段
二、帝国主义的国力较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思考同盟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同盟国(德奥) 协约国(英法俄)
世界制造业产量 19.2% 27.9%
陆军人数 636万 873万
战争后备力量 1.45亿 2.88亿(包括意大利)
所利用资源 被占有国 本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①经济:协约国集团在物质和人力资源都占优势(主要)
②军事:同盟国军事战略上失误,而英、美海上封锁却起了重要作用
③国内:战争导致同盟国国内部矛盾尖锐(奥匈帝国出现民族独立运动,导致帝国解体;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④国际:意大利倒戈,美、日、中等中立国参战,增加了协约国实力
二、帝国主义的国力较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清单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1918.11)
参战国家 31个(同盟国4国,协约国27国)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3/4
参战人员 7350多万人
伤亡人员 3000多万人(1000万人死于饥饿和瘟疫)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思考一战有何特点?
飞机
重型火炮
阵地战壕
电报机房
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破坏强、高新科技广泛应用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摧毁了德意志、奥斯曼、俄罗斯、奥匈四大帝国
材料2: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互相撕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它们的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国际格局:
材料1: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 日本趁火打劫……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工农业生产 损失严重,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经济困境。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人类历史:
凡尔登战役中德军尸体
一战后士兵墓地
被毒气灼伤眼睛的英军
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材料3: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对民主、自由、平等观念产生怀疑,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由此产生。
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思想观念: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一战德国潜艇
一战英军的坦克
一战德军飞机
妇女生产军火
妇女在军队服役
政府职能:政府经济进行干预职能加强,垄断对外贸易,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科技:推动科技发展:成为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催化剂。
社会:妇女地位提高,战后女权运动兴起。
①飞机:实用阶段②汽车:战后主导③化工技术发展④生产管理革新
客观进步:
三、重构——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
三、重构——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
国际秩序:
1、构成——凡尔赛体系
时间:1919年1月18日—1919年6月28日
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代表:27个参会国。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巴黎会和三巨头)
成果:签订以《凡尔赛条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
三、重构——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
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构成——凡尔赛体系
美国
英国
法国
意大利
日本
中国
世界霸权
欧洲均势
欧陆霸权
倒戈好处
势力扩张
维护主权
巴黎和会
实质:帝国主义宰割·掠夺·分赃的会议
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
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山东权益移交日本);
②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③对奥、保、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④建立国际联盟。
一定程度体现民族自决
德意志要战斗,德意志要复仇!
三、重构——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
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构成——凡尔赛体系
国家 在和会上要求 结果
美 提出“十四点原则”攫取世界领导权 与英法等矛盾,未能实现
英 维持殖民优势,削弱德海军,获取赔款 瓜分德大量殖民地,控制海军
保持“势力均衡” 保存德实力
法 获取割地赔款彻底削弱德国 与英矛盾,未能实现
中 收回山东,废除二十一条 外交失败,山东转手给日本
日 从德手中夺取的利益合法化 基本得到满足
凡尔赛体系瓦解:1936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公然派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的全面爆发。
实质:是战胜国列强重新瓜分欧洲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建立的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三、重构——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
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构成——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太平洋会议)
时间:1921.11.12-1922.2.6
地点:美国华盛顿
代表: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一共9个参会国。
成果: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
①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②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③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控制中国的共同原则。
(列强在亚太地区矛盾尖锐,需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结束了一战爆发后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中国再次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
客观上维护中国领土完整
三、重构——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
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构成——华盛顿体系
《五国海军条约》:世界现代史上第一个裁军协议
美:抑制了日本,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军事地位。
英:两强标准破产,丧失海上优势。
日:海军扩张受到抑制。
美国是最大的赢家:①拆散英日同盟;②美国海军力量与英国并驾齐驱;③遏制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④在中国实现了“门户开放”政策。  
实质:在宰割中国、抑制英日基础上确立的以美国主导的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三、重构——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
3、构成——国际联盟(1920-1946年)
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联总部:日内瓦万国宫
①由来:
②成立:
③成员:
④制度:
⑤性质:
⑥宗旨:
⑦原则:
⑧实质
简称国联,美国总统威尔逊首先提出。
1920年初正式建立,总部设在日内瓦。
成立时44国,后增加到63国(苏俄与战败国被排斥,美国未参加)
对战败国殖民地的“ 委任统治制度”。
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世界性国际组织。
促进国际合作 ,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全体一致原则(全体成员一致同意才生效)
英法维护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盟约规定: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
-----《国际联盟盟约》
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
三、重构——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
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构成——国际联盟(1920-1946年)
思考:如何评价国际联盟呢
A.全体一致原则无法有效制止战争发生
B.成为英法维护自身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C.苏联、美国未加入,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D.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积极
A.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趋势
B.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C.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消极
国际联盟主持公道
三、重构——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
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矛盾重重:
2
3
4
宰割: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分赃: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压迫: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敌视: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苏联的矛盾
列宁: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法军元帅福煦: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三、重构——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
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评价该体系?
实质:帝国主义国家按照现有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新秩序
积极
①确立了战后国际新秩序,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缓和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②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出现,有利于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
消极
①它是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基础之上的,具有反动性和非正义性。
②未能根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思考: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从定义上看
帝国主义战争是指帝国主义国家间为瓜分世界争夺霸权而进行的战争。
从起因上看
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从进程来看
帝国主义各国为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而进行了长期且残酷的争夺,显示出一战的侵略性质。
从结果来看
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瓜分和掠夺,巴黎和会便是战胜国之间的分赃会议。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我们的启示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中
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
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
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
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的车轮向着光明的目
标前进!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2、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3、科技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
4、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1、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向日本施加压力,要日本归还其在山东攫取的权益给中国的真实意图是(  )
A.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B.利用中国牵制日本,以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C.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抵制日本扩张,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课堂检测
D
2、1918年,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杜波伊斯与下了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非凡预测”是指
A.社会主义革命兴起 B.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C.殖民扩张愈演愈烈 D.世界人民渴望和平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