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在今天我们的国土领域之内,我国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建立的政权与中央王朝之间的关系,均应视为民族关系。”
—教师教学用书
“中国古代的国家关系,则是专门指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往……如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
—教师教学用书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之间既冲突,又融合,而民族融合交融是主流。
中国古代史上民族关系如何?
商 丘 市 一 高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第三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商 丘 市 一 高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1.秦朝
⑴ 少数民族的分布
氐
乌桓
夫余
东北:
北方:
西北:
南方:
----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
夫余、乌桓;
匈奴;
羌、氐;
夷、越。
商 丘 市 一 高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1.秦朝
⑴ 少数民族的分布
①中央——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管理民族事务。
----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
⑵ 政策
商 丘 市 一 高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1.秦朝
⑴ 少数民族的分布
①中央——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管理民族事务。
----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
⑵ 政策
②北方
③南方
——北逐匈奴,修筑长城。
——南抚夷、越,设置南海三郡。
商 丘 市 一 高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2.汉朝
⑴ 中央设官:
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
(秦朝典客沿变而来)
典客
大行令
大鸿胪
秦始皇
汉景帝
汉武帝
其实
我们都一样
商 丘 市 一 高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2.汉朝
⑴ 中央设官:
⑵ 边疆管理:
①汉匈关系
汉初
对北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和亲政策
汉武帝
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
北击匈奴
89年
窦宪出击北匈奴,取胜后刻铭燕然山。北匈奴西迁。
燕然勒铭
东汉初
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
匈奴汉化
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
(秦朝典客沿变而来)
商 丘 市 一 高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2.汉朝
⑴ 中央设官:
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
⑵ 边疆管理:
(秦朝典客沿变而来)
①汉匈关系
②行政管辖
西面
河西四郡
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合称“河西四郡”,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
西域都护府
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护乌桓都尉
东北
商 丘 市 一 高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2.汉朝
⑴ 中央设官:
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
⑵ 边疆管理:
(秦朝典客沿变而来)
①汉匈关系
②行政管辖
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在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
材料:西汉的屯田,是巩固新拓疆土的重要措施之一。屯田卒本身,也是边塞防御的手段之一,同时屯田区又为徙民、设县做好了基础准备。……西方的屯田卒,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在有战事时参加战争。他们在西域且耕且战,对确立汉朝在西域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刘永强《两汉西域经济研究》
③屯戍政策
有利于抵御匈奴的侵扰;
降低了军费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
有利于边疆的开发;
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作用
商 丘 市 一 高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
十六国时内迁各族不断交融
北魏再度统一黄河流域实行汉化改革
三国、东晋、南朝南方不断得到开发
思考:根据图片和P63的
【历史纵横】促进民族融
合的途径有哪些?有哪些影响?
民族迁徙
民族交流
汉化政策
共同开发
——大迁徙、大交融
商 丘 市 一 高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
十六国时内迁各族不断交融
北魏再度统一黄河流域实行汉化改革
三国、东晋、南朝南方不断得到开发
思考:根据图片和P63的
【历史纵横】促进民族融
合的途径有哪些?有哪些影响?
民族迁徙
民族交流
汉化政策
共同开发
——大迁徙、大交融
☆影响:
①少数民族内迁促进民族大交融;
②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③为国家统一和隋唐繁荣奠定基础。
商 丘 市 一 高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主要是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
鸿胪寺官员
东罗马使节
高丽使节
东北少数民族使节
礼部
鸿胪寺
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
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
----负责宾客接待礼仪
◎含光门,使节进入长安必经之地,鸿胪寺与鸿胪客馆位于门东侧
◎唐朝礼宾图
1971年发掘的陕西乾县乾陵章怀太子墓墓道东壁壁画。图中三为唐朝官员正在接待东罗马、高丽使节与代表少数民族使者
商 丘 市 一 高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1.隋朝时期
⑴
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
战争
⑵
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各族治理,如册封百越首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
行册封
⑷
加强与流求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台湾)
联系
⑶
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但往往以边疆民族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
行郡县
◎冼英,即冼夫人、谯国夫人。她顺应历史潮流,致力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一生忠义为国,被尊称“岭南圣母”。
商 丘 市 一 高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2.唐朝时期
与边疆地区的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⑴ 加强联系: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东突厥:唐太宗时,唐军大破东突厥,擒获颉利可汗。 东突厥灭亡。草原各族共同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后来(744),唐朝与漠北回纥、葛逻禄等联手平定了后突厥汗国。
西突厥:唐高宗时,武力征服(唐高宗联合回纥)。贞观年间设置安西都护府和武则天时期设置北庭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后西突厥西迁。
:突厥是6世纪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一个游牧部落。《长安十二时辰》中的狼卫,就是突厥可汗身边最骁勇的侍卫。狼,是草原帝国突厥的图腾动物。
①简介
☆突厥
(方式:战争讨伐和设置机构)
②唐与突厥
商 丘 市 一 高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2.唐朝时期
与边疆地区的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⑴ 加强联系: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是维吾尔族祖先 ,后改名为回鹘。回纥人是游牧民族地区最早过渡到城市生活的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于新疆,在内蒙古、甘肃、蒙古以及中亚的一些地区也有散居。回纥和唐王朝保持着紧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回纥人对于中国文化和中亚文化的发展都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①简介
☆回纥
(方式:册封)
②唐与回纥
商 丘 市 一 高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2.唐朝时期
与边疆地区的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⑴ 加强联系: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 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 9世纪中期,唐与吐蕃会盟。
☆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嫁于尺带朱丹
吐蕃(公元633年—842年 )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自松赞干布至朗达玛传位九代,延续两百多年。
①简介
☆吐蕃
(方式:和亲、会盟)
②唐与吐蕃
商 丘 市 一 高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2.唐朝时期
与边疆地区的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⑴ 加强联系: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赐皮逻阁蒙归义,授特进封越国公,又封“云南王”。
南诏国(738年—902年),崛起于云南一带的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由首领皮罗阁建立。在唐朝的支持下,蒙舍诏皮逻阁兼并其它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南诏政权从此开始。
①简介
☆南诏
(方式:册封)
②唐与南诏
南 诏
商 丘 市 一 高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2.唐朝时期
与边疆地区的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⑴ 加强联系: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南 诏
☆封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靺鞨,自古生息繁衍在东北地区,唐代分为白山靺鞨、粟末靺鞨、黑水靺鞨等部,其中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立了号称“海东盛国”的渤海国。
①简介
☆靺鞨
(方式:册封和机构设置)
②唐与靺鞨
☆设置了黑水和渤海都督府
商 丘 市 一 高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2.唐朝时期
与边疆地区的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⑴ 加强联系: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南 诏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
⑵ 和亲、会盟:
唐蕃之间数次会盟。
☆ 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商 丘 市 一 高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2.唐朝时期
与边疆地区的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⑴ 加强联系: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南 诏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
⑵ 和亲、会盟:
唐蕃之间数次会盟。
☆ 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2020年全国Ⅰ卷25题).下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
A .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 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 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C
商 丘 市 一 高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2.唐朝时期
与边疆地区的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⑴ 加强联系: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南 诏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
⑵ 和亲、会盟:
自从贵主和亲后,
一半胡风似汉家。
——陈陶《陇西行》
唐蕃之间数次会盟。
☆ 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商 丘 市 一 高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2.唐朝时期
与边疆地区的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⑴ 加强联系: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南 诏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
⑵ 和亲、会盟:
唐蕃之间数次会盟。
☆ 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嫁于尺带朱丹。
商 丘 市 一 高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2.唐朝时期
与边疆地区的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⑴ 加强联系: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南 诏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
⑵ 和亲、会盟:
“患难相恤,
暴掠不作。”
唐蕃之间数次会盟。
☆ 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嫁于尺带朱丹。
☆ 9世纪中期,唐与吐蕃会盟。
商 丘 市 一 高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2.唐朝时期
与边疆地区的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⑴ 加强联系: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南 诏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
⑵ 和亲、会盟:
唐蕃之间数次会盟。
南诏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
⑶ 册封:
商 丘 市 一 高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2.唐朝时期
与边疆地区的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⑴ 加强联系: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南 诏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
⑵ 和亲、会盟:
唐蕃之间数次会盟。
南诏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
⑶ 册封:
⑷ 设置机构:
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北方
安北、单于都护府
西北
安西、北庭都护府
东北
安东都护府
南方
安南都护府
羁縻是一种制度,通过军事手段和政治压力来控制当地土著头目,并给予经济和物质的利益以抚慰。
商 丘 市 一 高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2.唐朝时期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朝民族关系繁荣的原因?
⑴(经济)经济繁荣,国力增强;
⑵(政治)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⑶(思想)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正确、开明,策略灵活。
历史探究:
商 丘 市 一 高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3.宋朝时期
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
⑴ 并立:
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
⑵ 吸收:
⑶ 交融:
即使在局部政权割据、争战状态下,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从未中断过。
北宋、辽、西夏对峙图(1111年)
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
商 丘 市 一 高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1.元朝时期
⑴ 背景:
--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朝代
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政权长期并存和对峙的局面,完成国家统一。
⑵ 民族政策:
一方面“行汉法”,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明显的差别对待。
等级 名称 民族
第一等
第二等
第三等
第四等
2
3
4
1
蒙古人
蒙古族
色目人
汉人
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
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当然,元朝统治者实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并不是一概而论,而是区别对待,一切以巩固统治为目的。元朝统治者对各族的上层都是优容有加,极力笼络联合,以使他们为蒙古政权忠实效劳。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
商 丘 市 一 高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1.元朝时期
⑴ 背景:
--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朝代
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政权长期并存和对峙的局面,完成国家统一。
⑵ 民族政策:
一方面“行汉法”,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明显的差别对待。
西藏
设宣政院,对西藏地方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忽必烈与八思巴
吐蕃既服,世祖携喇嘛八思巴而归,即位以后,尊为国师,号为“大宝法王”。……其后八思巴返回吐蕃,世祖授以吐蕃统治权,以酬其劳绩,这是以宗教领袖统治吐蕃的开始。
——傅乐成《中国通史》
⑶ 管理措施:
元代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官署,主管院事的高级长官称“国师”(“帝师”)。职官僧俗并用,军民通摄,以便于对藏族地区实行管理。除管理西藏外,还管理四川和青海部分地区。
商 丘 市 一 高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1.元朝时期
⑴ 背景:
--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朝代
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政权长期并存和对峙的局面,完成国家统一。
⑵ 民族政策:
一方面“行汉法”,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明显的差别对待。
西藏
设宣政院,对西藏地方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台湾
设澎湖巡检司
云南
东北
设行省,征发服役
◎忽必烈与八思巴
吐蕃既服,世祖携喇嘛八思巴而归,即位以后,尊为国师,号为“大宝法王”。……其后八思巴返回吐蕃,世祖授以吐蕃统治权,以酬其劳绩,这是以宗教领袖统治吐蕃的开始。
——傅乐成《中国通史》
⑶ 管理措施:
商 丘 市 一 高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2.明朝时期
⑴ 中央机构:
◎明代北京城平面图
除礼部、鸿胪寺外,还有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提督四夷馆。
提督四夷馆。少卿一人,掌译书之事。自永乐五年,外国朝贡,特设蒙古、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八馆,置译字生、通事,通译语言文字。
——《明史·职官志》
◎提督四夷馆隶属于太常寺,与礼部、鸿胪寺均靠近正阳门
商 丘 市 一 高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2.明朝时期
⑴ 中央机构:
①防御:
②交流:
夫建都燕京,则不得不重山陕,山陕天下之项背,而京师之头目也。山陕有事,其应之也,当甚于救焚拯溺,一或不备,而祸不可挽矣。……(九边)东西延亘,指臂相依,恃全盛矣。故合边卒之数不过四十万,较之宋人备西夏一路犹七十万,盖蓰倍也。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明代九边形式图
⑵ 边疆管理:
在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一带,修筑长城,防范蒙古骑兵入境袭扰,并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号“九边”。
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
商 丘 市 一 高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2.明朝时期
⑴ 中央机构:
③羁縻卫所:
④西藏:
⑵ 边疆管理:
虽然明朝在广大边境地区不设置流官管理,也未曾都进行编户齐民,但以都司卫所的形式,仍然可以有效控制这些地区。这些地区的官民百姓,对明王朝也保持着高度的文化认同。这些地区仍然是明帝国版图的一部分。
——彭勇《明史》
关西七卫
奴儿干都司
乌斯藏都司
云南土司
在东北设都司、卫、所,对女真等族进行管理;在西北设赤斤蒙古、沙洲、哈密等卫;在西南设土司。
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并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
商 丘 市 一 高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3.清朝时期
⑴ 中央机构:
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理藩院(满语:意为“对外部地区[从事]治理的部门” )是清朝政府统治蒙古、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中央机构,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
商 丘 市 一 高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3.清朝时期
⑴ 中央机构:
⑵ 地方管理:
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①蒙古:
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
满蒙联姻,是清代满洲皇室与蒙古贵族之间保持了三个世纪的政治联姻关系。这种联姻关系,对清廷统辖与治理边疆蒙古地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商 丘 市 一 高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3.清朝时期
⑴ 中央机构:
⑵ 地方管理:
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①蒙古:
②西北:
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
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康熙写在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时
明朝末年,鞑靼分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瓦剌被称为漠西蒙古。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势力强大,占据天山南北,又向东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长期斗争。
商 丘 市 一 高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3.清朝时期
⑴ 中央机构:
⑵ 地方管理:
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①蒙古:
②西北:
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
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
土尔扈特是中国蒙古族中一个古老的部落(四卫拉特之一)。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阿玉奇汗之曾孙)为摆脱沙俄压迫,率领部众冲破沙俄重重截击,历经千辛万苦,胜利返回祖国。
土尔扈特人浴血奋战,义无反顾。历时近半年,行程上万里。他们战胜了沙俄、哥萨克和哈萨克等军队不断的围追堵截,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承受了极大的民族牺牲。终于实现了东归壮举。
土尔扈特部的爱国壮举深深感动着中国人民,中国清代政府从陕西银库拨银300万两,同时调集大量的物资接济土尔扈特,计有马、牛、羊20万头,米、麦41万石,茶2万余封,羊裘51万多件,棉布61万多匹,棉花59万余斤,以及大量的毡庐等。同时勘查水草丰美之地,将巴音布鲁克、乌苏、科布多等地划给土尔扈特人作牧场,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为巩固中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商 丘 市 一 高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3.清朝时期
⑴ 中央机构:
⑵ 地方管理:
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①蒙古:
②西北:
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
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
《东归英雄传》是由塞夫及麦丽丝共同执导,马景涛、宁静、斯琴高娃等主演的历史剧。该剧于2008年6月10日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首播 。
该剧讲述的是在伏尔加河下游生活了近200年的蒙古土尔扈特部族由于不堪忍受俄罗斯帝国的种族灭绝政策,在其首领渥巴锡汗的率领下,历经数年准备,举部东归故土的传奇故事 。
商 丘 市 一 高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3.清朝时期
⑴ 中央机构:
⑵ 地方管理:
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①蒙古:
②西北:
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
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
39.( 60分)(2008年大纲卷)一位西方史学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大事年表 (右面)
⑵ 分析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原因。(12分)
⑷如何理解土尔扈特的回归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8分)
⑵ 土尔扈特于其他蒙古各部联系密切,遵守本民族的法典,保持其文化传统;与清朝政府保持往来,眷恋故土,对祖国有认同感;沙皇俄国和奴役土尔扈特人,让其充当炮灰,土尔扈特游牧区屡受侵扰和掠夺。
⑷ 土尔扈特克服艰难险阻、回归祖国,表现了不畏强暴、心向祖国的优秀传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商 丘 市 一 高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3.清朝时期
⑴ 中央机构:
③西藏:
⑵ 地方管理:
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①蒙古:
②西北:
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
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
分别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大臣。
☆ 清初,先后册封宗教领袖达赖、班禅;
☆ 从1728年(雍正年间)起,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三大制度
☆金瓶掣签制度:
按照格鲁派教规,达赖、班禅采用灵童转世的方法选择继承人。乾隆后期作出规定,转世灵童的人选必须通过驻藏大臣主持的金瓶掣签仪式来确认,报朝廷批准。
◎乾隆帝颁发给西藏的金瓶
商 丘 市 一 高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3.清朝时期
⑴ 中央机构:
③西藏:
⑵ 地方管理:
沿袭土司制度,后来逐渐进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
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①蒙古:
④西南:
②西北:
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
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
分别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大臣。
元代开始在西南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又称“土官”,是由封建王朝中央任命和分封的地方官,“世官、世土、世民”是其重要特点,即世袭的政治统治权。
明代推行的土司制度,对稳定南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其弊端也日益显露。明代开始已经出现废除土司以实行流官统治的做法。雍正年间,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的统治。乾隆时基本完成。
商 丘 市 一 高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1.先秦至汉代
⑴ 先秦:
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文明有广泛的交往交流。
◎商代妇好墓出土的新疆和田玉凤形佩
材料一 《左传》中说:“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有车辙马迹焉。”
材料二 《史记·赵世家》记载了周穆王西巡见西王母的传说:“造父幸于周穆王。造父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骝、绿耳,献之穆王。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
商 丘 市 一 高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1.先秦至汉代
⑴ 先秦:
⑵ 汉代:
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文明有广泛的交往交流。
秦汉时期,中国与外部的交往扩大。
①陆路:
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97年,甘英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
材料 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后汉书》
商 丘 市 一 高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1.先秦至汉代
⑴ 先秦:
⑵ 汉代:
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文明有广泛的交往交流。
秦汉时期,中国与外部的交往扩大。
①陆路:
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97年,甘英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
②海路:
从合浦郡徐闻县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
商 丘 市 一 高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1.先秦至汉代
⑴ 先秦:
⑵ 汉代:
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文明有广泛的交往交流。
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赐金印一枚。
◎汉倭奴国王金印
秦汉时期,中国与外部的交往扩大。
①陆路:
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97年,甘英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
②海路:
从合浦郡徐闻县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
③对日本:
商 丘 市 一 高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2.隋唐时期
⑴ 背景:
⑵ 隋朝:
政治统一,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与西域商路畅通。
①西域:
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
隋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遣派常骏出访赤土国,收到其国婆罗门鸠摩罗的隆重接待,两国开始建立友好关系。大业四年,赤土万字那邪跟随常骏回访进贡,“献金芙蓉冠、龙脑香。以铸金为多罗叶,隐起成文以为表,金函封之,令婆罗门以香花奏蠡鼓而送之”。
——《广州古代史丛考》
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国王也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
②赤土国:
⑶唐朝:
①大食:
②日本:
使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向唐朝派遣唐使近20次,每次都有留学生和学问僧,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
商 丘 市 一 高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2.隋唐时期
⑴ 背景:
⑵ 隋朝:
政治统一,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与西域商路畅通。
①西域:
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
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国王也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
②赤土国:
⑶唐朝:
①大食:
②日本:
使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向唐朝派遣唐使近20次,每次都有留学生和学问僧,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
◎吉备真备
阿倍仲麻侣
商 丘 市 一 高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3.宋朝时期
⑴ 背景:
⑵ 简况:
①不仅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
的旧路,又开辟了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
的航路。
②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港口。
因北方陆路交通阻隔,海路转趋发达。
商 丘 市 一 高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4.元朝时期:
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通畅。13世纪,马可.波罗经西亚中亚抵达中国,在中国生活了17年,然后由泉州经海路返回威尼斯,后来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
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 波罗行纪》
商 丘 市 一 高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5.明清时期:
明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也屡禁不绝。
⑴ 明朝:
郑和下西洋。
商 丘 市 一 高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5.明清时期:
明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也屡禁不绝。
⑴ 明朝:
郑和下西洋。
⑵ 清朝:
随着对外交往增多,清朝对外关系开始缓慢转型。
①中俄关系: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689年,中俄就双方边界订立《尼布楚条约》,这是清朝政府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商 丘 市 一 高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5.明清时期:
明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也屡禁不绝。
⑴ 明朝:
郑和下西洋。
⑵ 清朝:
随着对外交往增多,清朝对外关系开始缓慢转型。
①中俄关系:
②中英关系:
处在政治、文化相对封闭和经济自给自足境地之中的清政府,既不了解外部世界,也没有与西方各国建立正常交往关系的需要,更缺乏近代国际交往的经验,再加上礼仪争执所引起的不快,因此对英国使臣提出的要求采取了置之不理、断然拒绝的粗暴作法。……西方与中国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以失败告终。
——黄爱平《18世纪中西交往的历史与中国的世界观念》
◎马戛尔尼访华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要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
商 丘 市 一 高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5.明清时期:
明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也屡禁不绝。
⑴ 明朝:
郑和下西洋。
⑵ 清朝:
随着对外交往增多,清朝对外关系开始缓慢转型。
①中俄关系:
②中英关系:
处在政治、文化相对封闭和经济自给自足境地之中的清政府,既不了解外部世界,也没有与西方各国建立正常交往关系的需要,更缺乏近代国际交往的经验,再加上礼仪争执所引起的不快,因此对英国使臣提出的要求采取了置之不理、断然拒绝的粗暴作法。……西方与中国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以失败告终。
——黄爱平《18世纪中西交往的历史与中国的世界观念》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要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
◎广州十三行
公元前221年
220年
581年
907年
960年
1368年
1840年
秦汉
隋唐
宋元
明清
秦朝设典客等;汉朝设大鸿胪等;秦汉修长城,北击匈奴;汉朝屯戍等
礼部和鸿胪寺;隋朝与琉球交流、册封冼夫人;唐朝和亲、羁縻州
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时战时和;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事务
明朝修长城筑九边;清朝设置理藩院、改土归流、设驻藏大臣、册封宗教首领、联姻等
丝绸之路、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
隋朝: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常骏出航到赤土国。唐朝:造纸术外传阿拉伯地区、海路交通活跃、日本派遣唐使
泉州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元朝马可波罗来华
明朝郑和下西洋、海禁。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马戛尔尼使团来华、闭关锁国、“朝贡”外交
民族关系
对外交往
时间轴
谢
谢
聆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