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三单元 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三单元 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3 00:0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
激趣导入
罗丹为什么没有给巴尔扎克的雕像以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几遍,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学生连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
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突然
走到工作室一角,提起大斧,直奔雕像,砍了那双
“完美的手”。原来,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
的精神、气质,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
忽略了主要的内容。因此他不满意自己的作品。
学程导航
知晓定义
记叙文构思
探究方法
跟踪训练
实践练笔
知晓定义
1、什么叫中心?
2、中心有什么作用?
3、回顾本单元各篇课文的中心,填好课本上的的表格。
如何使记叙文生动感人
(1)积累动情点
所谓动情点,就是事件中能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关键内容。要写出动人的文章,就要找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材料。材料动人,文章才有可能动人,如果材料寡情,连作者都不能感动,又怎能打动读者呢?积累动情点,就要留意我们身边发身的感人的故事。要留住感情的火花,就应该随时摄录一些感情的神貌。
人的感情是相通的,能令你动情的内容,往往也能使别人动情。然而令人动情的往往是实践的某个部位或事件的某一细节。因此不要局限于事物的轮廓,而要抓住最让人动情的内容渲染。
比如《小巷深处》中“为此,她从一双破棉鞋里拿出了她所有的积蓄——一百五十元”,“我母亲便翻了脸,呆在那家,足足骂了半天。这些都是别人后来告诉我的,在我印象中,母亲从来没有这样泼过。”
(2)渲染动情点
要使文章动人,还得交待令人动情的特殊原因。为什么同样的事,别人不能动情?又为什么相似的事情,昨天没有动情尔今天却会动情?交待了动情的原因,也等于营造了令人感动的氛围。
总之,积累动情的素材,渲染动情的内容,交待动情的原因,让感情充满作文,情感贯穿全文的始终,这是是记叙文动人的有效方法。让我们从范文地研读中获得的实践中得到验证。
(3)交待动情的原因
妈妈教我怎样做人
踏入人生,第一位老师,是母亲——最高尚、最慈祥的母亲。她教会我们发第一个音符,教会我们怎样做人。
我的妈妈是一位编辑。辛劳使她额上出现了细密的皱纹。我小时候,看见妈妈凝神写作,微拢眉头时,就调皮地问:“妈妈,你的眉毛中间怎么写着一个‘川“字?”妈妈放下笔,笑了,在她舒展的眉宇下,闪出慈爱而炯炯的目光,妈妈整理着写过的一叠稿纸,说:“妈妈整天在稿纸中写呀、改呀,怎么会不长‘川“字?”我一转眼珠,“那你不会少改点稿子,让别的叔叔阿姨改吗?!”妈妈开心地笑了:“傻孩子,要是叔叔阿姨们都不想多做一点工作,那办公室的稿子不都堆不下了吗?人不管做什么事,可不能只想着自己,要处处都想到别人,记住了吗?”我似懂非懂地点着头。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是妈妈先教育我,做一个处处想着别人的人。我总是忘不了妈妈眉间的“川”字,更忘不了妈妈的教诲,怎么会忘了呢?!
妈妈对我的生活和学习总是很关心。带着一天的疲劳下班回来,妈妈就又在厨房奋战。饭桌前我们的欢笑,使妈妈得到快慰。我们长大后,每当放假,她就让我站在一旁,看着她做饭。“要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能靠父母养活一辈子呀!”妈妈这样对我说。第一次做饭,第一次炒菜——虽然那都已成了全家的笑料,但我总算学会了。在那次迎元旦的联欢会上,同学们乐呵呵地包饺子,他们包的饺子扁扁的,有的还裂着口儿,可我包的整整齐齐,结结实实,同学们真羡慕。我这时是多么满足啊,是妈妈培养了我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对以后走向社会,会起多大的作用啊! 
妈妈对我的生活和学习总是很关心。带着一天的疲劳下班回来,妈妈就又在厨房奋战。饭桌前我们的欢笑,使妈妈得到快慰。我们长大后,每当放假,她就让我站在一旁,看着她做饭。“要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能靠父母养活一辈子呀!”妈妈这样对我说。第一次做饭,第一次炒菜——虽然那都已成了全家的笑料,但我总算学会了。在那次迎元旦的联欢会上,同学们乐呵呵地包饺子,他们包的饺子扁扁的,有的还裂着口儿,可我包的整整齐齐,结结实实,同学们真羡慕。我这时是多么满足啊,是妈妈培养了我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对以后走向社会,会起多大的作用啊! 
有一次考试,我的成绩一下子后退了几十名。妈妈一门一门地帮我找出考不好的原因,教给我学习的方法。她说她上中学的时候,门门功课都是优秀,高中毕业成绩平均97分。她那时生活贫困,整天饿着肚子,挤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刻苦学习。她哪儿来的精神呢?共产党给人民带来了解放,她才能有机会走进学校。有了报效祖国,报效人民的决心,还有什么学不好的理由呢?正是妈妈一次次的教育,我从她的经历中懂得,为了自己的祖国腾飞于世界,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为将来的奋斗订下基础。做人,就要像妈妈那样,做个强者,做个对祖国、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夏日朦胧的月光下的交谈,耳边清晰的侃侃而谈的教诲,深深留在我的心中。妈妈,是妈妈,一次次,一遍遍地教给我怎样去做人、做一个能够发光发热的人——如同夜幕中的星辰那样。
福尔摩斯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吗?
福尔摩斯为什么能够一次次把很难破的案件都破了呢?
因为他能够充分利用现场的蛛丝马迹为线索,顺藤摸瓜,这是他破案的一个好方法。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故事里,那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挥舞着金箍棒,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他们历尽艰难险阻,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了真经。“取经”就是贯穿全篇的一条线索,它将形形色色的人、神、妖错综复杂的事件衔接起来,使全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方法探究
静静的阅览室
静谧的夜晚,我踏着朦胧的月光走向学校阅览室。
在这条路上,有人步伐匆匆,有人走得悠闲,我不徐不疾,边赏月边走。
来到阅览室。同往常一样,这儿没有操场上的喧哗,没有教室里的哄闹,也没有走廊里的呼喊……一切那么静寂、神秘。
我在安放着各种报刊的书架前来回走动,寻找着感兴趣的杂志,脚步很轻,很轻。窗外,只见温柔的月亮姑娘含情脉脉地微笑。室内,唯有轻轻的翻书声此起彼伏。
拿了一本新出的《演讲和口才》,我踱步过去坐在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女孩边。她正在看一本《读者》,神情专注,丝毫未觉察到我的到来。
翻开杂志,我立刻被一个个新颖别致的栏目吸引,被一篇篇意义深刻的文章所牵动,我仿佛在和一位位高尚人士对话,又犹如与一个个有文采有思想的人进行探讨。当然,这是无声的,在心灵中进行。
我来看看:
我来说说:
本文写作者一次到阅览室夜读的情况,着重写自己和一些“读者”在静静的阅览室里的不平静的读书情况,写得较真切。但本文的缺陷也是较明显的。
1、请大家说说这篇文章的缺陷有哪些?
2、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分小组讨论,修改全文,稍后请每组派一个代表把改过的文章读给大家听听。
方法点拨(一):
我们在写文章时,首先要根据中心来选取材料。
材料选好后,则要根据一定的线索,按照一定的顺序,
把记叙的内容有机地连缀起来,这样,文章才能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才能更好地表达中心。
如果说文章是一串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那么内容就是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线索就是串项链的彩线。
方法一: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就围绕这条线索来写。
方法点拨(二):
详略的安排不是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占有量,也不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喜好程度,而是取决于文章的中心。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需泼墨如水,与中心思想有关的次要材料不可不写,但要略写,而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坚决不能写,在这一点上的确需要有“忍痛割爱”的牺牲精神。
方法二: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精心选材,紧扣中心。
跟踪训练(一)
①奶奶总是找一些零碎布,接上衣,接裤子,把衣服接成了一道一道的。
②奶奶经常收布头,纳鞋底子,剪鞋样子,给家里的每一个人做鞋。
③我们不小心把瓜子、花生撒到地上,奶奶连忙弯腰去捡,她说:“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怪可惜的。”
④奶奶里里外外一把手,什么活都干,总也闲不住。
这些材料,集中说明了奶奶的什么特点呢?
跟踪训练(二)
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恰当地选择下面几个材料。拖动选择:哪些是选中的材料,在括号里注上“详” 或“略”字样,哪些是不选的材料并口头说明这样取舍的原因。
中心思想:通过王可学习英语的几件事,表现他谦虚好学的精神。
(完成下面课堂活动设计)
实践练笔
以“电视机前(餐桌旁)的一家”为题,自定中心,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