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走入文本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公明仪不但在室内弹琴,遇上好天气,还喜欢带琴到郊外弹奏。有一天,他来到郊外,春风徐徐地吹着,垂柳轻轻地动着,一头黄牛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公明仪一时兴致来了,摆上琴,拨动琴弦,就给这头牛弹起了最高雅的乐曲《清角之操》来。老黄牛在那里却无动于衷,仍然-个劲地低头吃草。
公明仪想,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该换个曲调,弹弹小曲。老黄牛仍然毫无反应,继续悠闲地吃草。
走入文本
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弹奏最拿手的曲子。这回呢,老黄牛偶尔甩甩尾巴,赶着牛虻,仍然低头闷不吱声地吃草。
最后,老黄牛慢悠悠地走了。换个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仪见老黄牛始终无动于衷,很是失望。人们对他说:“你不要生气了 !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是你弹的曲子不对牛的耳朵啊!”最后,公明仪也只好叹口气,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没趣。
该成语比喻对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对不懂得美的人讲风雅,也用来讥讽人讲话时不看对象。含贬义。
文体知识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文学常识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作家。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寓人。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
整体感知
任务一 默读课文,抓住关键信息,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赫尔墨斯想了解自己在人间受尊重的程度,于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雕像者却说出了跟他希望完全相反、使他极为难堪的话。
整体感知
2.赫耳墨斯在第二次问话中,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任务二 再读寓言,思考:
知道宙斯价钱不高,他很满意。
1.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揣摩他此刻的心理?
先试探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整体感知
分角色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注意语气与语调。
赫耳墨斯是个怎样的人?
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盲目自高自大,爱慕虚荣
(自由交流)
通过天神赫尔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狂妄自大的人,告诉我们要重视事物的本质,不能爱慕虚荣。
整体感知
理清情节步骤,感受寓意表达效果。
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结局出人意料,把赫耳墨斯的期待与结局形成强烈的反衬,起到增强讽刺效果和警醒人们的作用。
整体感知
任务一 默读课文,抓住关键信息,简要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描述了蚊子攻击狮子的情景,以及胜利后得意忘形,最终命丧蜘蛛网的故事。
整体感知
任务二 再读寓言,思考:
1.弱小的蚊子能战胜强大的狮子的原因是什么
善于审时度势,扬长避短,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整体感知
任务二 再读寓言,思考:
2.蚊子的失败是由于蜘蛛的强大吗
在战胜狮子后,得意忘形、骄傲自满、自投罗网。
语言赏析
任务三 抓住关键词赏析句子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获得胜利后的蚊子得意扬扬、忘乎所以的样子。把蚊子的叫声比喻为“吹喇叭”“唱凯歌”,以状其得意忘形之态,十分新鲜、贴切。“叹息”与“吹起喇叭,唱着凯歌”形成对比,突出了蚊子可悲可笑的下场,很有讽刺意味。
总结拓展
讨论:蚊子战胜了强大的狮子,却被小小的蜘蛛逮住并消灭的故事,意味深长。谈谈对你的启示?
任务四 合作交流,揭示寓意
总结拓展
讨论:蚊子战胜了强大的狮子,却被小小的蜘蛛逮住并消灭的故事,意味深长。谈谈对你的启示?
资料链接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5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熟练朗读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gài jí
理解文本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1,常一人居外。及2其家穿井3,告
人曰:"吾穿井得4一人。"有闻5而传6之者:"丁氏穿井得7一人。"国人
8道9之,闻10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
使11,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12,不若13无闻也。
打水浇田
等到
打井
得到
听说
传播
发现
国都中的人
讲述
使……听到
劳力
像这样
不如
理解文本
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深入研读
丁氏
吾穿井得一人。
?
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
深入研读
宋国的国君决定追究这起谣言的责任人。假如你是断案大臣,你觉得谁应该为这起谣言负责?为什么?
丁氏
闻而传之者
国人
表述不清
乐于接受,越传越广
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
深入研读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提示:可以从丁氏、闻而传之者等人的角度进行分析)
闻而传之者及国人角度: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考察的话。
丁氏角度:说话要防止歧义。
我得到的启示:在生活中对待传言,我们应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轻信,不盲从,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走入文本
你知道这些故事吗?
猜
猜
看
( 愚公移山 )
(两小儿辩日)
共同点:这些故事都出自
《列子》
文学常识
《杞人忧天》是选自《列子集释》,列御寇,相传他是 时期郑国人,也是除老子和庄子之外 的代表人物。今本 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愚公移山》、《两小儿辩日》也是选自《列子》。
战国
道家
八
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
杞人忧天①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③之,曰:“天,积气④耳,亡处亡气。若⑤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⑥,奈何⑦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⑧坠,亦不能有所中伤⑨。”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⑩耳,充塞四虚 ,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 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初读课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③之,曰:“天,积气④耳,亡处亡气。若⑤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⑥,奈何⑦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⑧坠,亦不能有所中伤⑨。”
初读课文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⑩耳,充塞四虚 ,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 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如果……怎么办
积聚的土块
四方
你
指踏步行走
为什么
消除疑虑的样子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请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整体感知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研讨探究
再读寓言,思考:
1.杞国的那个人为什么担心“天地崩坠”呢?担忧到什么程度?
这是古代人对于宇宙空间缺乏科学认识而形成的一种恐惧心理,随着人们对天体的认识逐渐深入,就不会再有“天地崩坠”的想法。
废寝食
研讨探究
再读寓言,思考: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先解释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然后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的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研讨探究
再读寓言,思考:
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劝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研讨探究
再读寓言,思考:
4.课文有怎样的寓意?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寓意: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讽刺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杞人忧天:指庸人自扰、毫无根据的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拓展延伸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存在着杞人忧天的事情呢?面对我们今天的环境,杞人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