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桥》第一课时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桥》第一课时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2 22:5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 第4单元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人
课题 《桥》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桥》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的教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课文通过讲述在洪水来临之际,一位老共产党员临危不乱、果断指挥,最终将村民们安全送上生命之桥,而自己却英勇牺牲的故事,塑造了一位光辉的共产党员形象。这篇课文在情节上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表现力。其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老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并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法,如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等。通过对这些教学方法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情感体验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情感感悟能力。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由于学生可能对洪水等自然灾害缺乏直观体验,对于课文中老共产党员在危急关头所做出的选择和牺牲可能理解不够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课文内容,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境和人物心理,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老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效果。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等词语。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3.感受课文如何写“雨大”和“洪水凶猛”。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受课文如何写“雨大”和“洪水凶猛”。
核心问题 感受课文如何写“雨大”和“洪水凶猛”。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学生齐读课题。 1、导学:课前谈话,调动情绪。播放几组解放军战士抗震救灾的真实镜头,讲述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武文斌的事迹,让学生的情感在真实的情境当中自然而然地升腾。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这篇课文仅用一个“桥”字做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 这又是一座怎样的桥呢 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感受一下。 这一教学环节设计精巧,具有多重好处。首先,通过播放解放军战士抗震救灾的真实镜头和讲述武文斌的事迹,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产生共鸣,为后续的课文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其次,教师的课题板书和齐读环节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课题的记忆,也为学生接下来探究“桥”的深层含义和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最后,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会写些什么”和“这是一座怎样的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整个环节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体现了“以情动人、以境育人”的教学理念。
二、研读文本 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答:环境、人物、情节。 学生认读字词。 生答:洪水。 生答:老汉。 生读课文。 生答:祭奠,是对逝者的一种悼念仪式。 生答:博大精深、变化万千。 学生练写生字。 生答:深夜洪水袭来时,老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2.生答:窄窄的桥、生命之桥、希望之桥、死亡之桥。 分层品读,深悟“桥”意 学生迅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生答:运用夸张的修辞,突出了雨势之大。 生答:运用比喻,将山洪比作受惊的野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洪的凶猛气势。 生答:运用拟人,把洪水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写出洪水肆虐凶猛的特点。 生读课文。 生答:因为“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此时,这座窄窄的木桥成为了唯一的求生之路。 2.生答:村民,小伙子,老支书。 生答:老支书。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 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现在请同学们通读课文,自行解决字词,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认读字词,联想画面。 ①第一组:咆哮、狂奔而来、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这些词语在课文当中都是描写什么的 推想:请你想一想,咆哮是什么意思?想象猛兽大声怒吼的样子。想象一下,然后再去读这个词。(教师指读) 方法指导:我们推想一个词的意思,然后再想象它的画面,就能把这个词读得有滋有味了。 ②第二组:清瘦、沙哑地喊、冷冷地说 这组词,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读 读一读,自己先试一试。这是描写谁的 (指导“冷冷地说”,生再读) ③出示:祭奠 祭奠是什么意思 白板出示汉字演变 你觉得中国的汉字怎么样 写一写这几个词。——教师在白板中示范,便于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 (2)说说本文的情节是什么。 2、初读课文后你认为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能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概括吗 这一座小小的木桥留给人许多感触,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细细品味,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分层品读,深悟“桥”意 1.那么,故事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生的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像泼、像倒”“势不可挡”等词,感受雨水的凶猛和洪水的可怕,领悟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体会语句凝练所烘托出来的紧张气氛。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利用白板再次观看山洪暴发的课件,感受场面的紧张。 自己再读写山洪之大的句子,在个人读透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排读,形成一种越来越强的气势,读出洪水的势不可挡,读出形式的危急。 此时,这座桥显得尤为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 2、这一条窄窄的木桥,寄托了哪些人的希望?这些是本文的人物。在这些人物中,有一个人能面对死亡逼近时仍然从容镇定,他就是?在老支书身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感人的画面?这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把你的感受写在课文旁边,并互相交流。 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极具深度和广度,其好处在于通过引导学生通读课文并关注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培养了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首先,通过字词认读和联想画面的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字词的含义,还能通过想象构建出小说的环境背景,即洪水肆虐的严峻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其次,通过对人物描写的词语的解析,学生能够感知到老党支部书记的形象特征,为后续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奠定了基础。最后,通过引导学生明确课文情节,即老党支部书记在洪水袭来时,冒着生命危险指挥村民有序过桥的感人故事,使学生对整个小说的情节有了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和思考提供了方向。整个教学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2.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巧妙而有效,其好处在于它首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对桥的形象进行个性化的概括和解读,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思考,也促进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共鸣的培养。随后,通过鼓励学生再次细读课文,并抓住那些感动人心的地方细细品味,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背后的情感和思想,增强他们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和感悟。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阅读见解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分层品读,深悟“桥”意 1.这一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特别是着重分析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首先,学生通过寻找和分析这些句子,能够直观感受到故事的紧张氛围和危险情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变化。其次,通过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得到了提升。最后,通过个人朗读和集体排读的方式,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洪水的势不可挡和形势的危急,同时也更加明确了这座窄窄的木桥在故事中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学习和理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教学环节不仅注重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2.这一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通过聚焦核心人物——老支书,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从而加深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和感悟。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不同人物对窄桥寄托的希望,不仅凸显了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展现了不同人物在危机面前的复杂情感和心理状态。其次,通过特别强调老支书在死亡逼近时仍然从容镇定的形象,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动机,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老支书的人物性格和品质。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让学生在互动中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促进了思维的碰撞和融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注重了文本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和人文精神。
三、总结 教师:《桥》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洪水来临时的危急场景,以及老支书在生死关头展现出的从容与坚定。通过这堂课,我们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更对老支书这位人物形象有了深刻印象。期待在下一课时中,我们能继续深入探究,感受更多的情感冲击与人性光辉。 这一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有效地引领学生进入了课文《桥》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不仅直观地感受到了洪水肆虐的危急场景,还深刻体会到了老支书在生死关头所展现出的从容与坚定。这种情感的体验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激发了他们对人物形象的深度思考,培养了他们的情感共鸣和人文情怀。同时,这一环节也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更加期待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继续探索文本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
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2.抄写词语;3.说说你从老支书身上感受到了怎样的品格。
板书设计 桥——小说:情节、环境、人物
教学反思 《桥》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经过《桥》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我深感收获良多,同时也意识到了一些需要改进之处。 首先,我认为本课的教学成功地营造了一种紧张而有序的学习氛围。通过对洪水来临场景的描绘和解读,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的紧迫性,这为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性格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们在分析老支书人物形象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这进一步证明了情境创设和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时,我可能过于注重了对文本内容的解读,而忽视了对文本语言本身的赏析。这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缺乏足够的认识。为了改进这一点,我计划在下一课时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文本语言的赏析,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和表达的准确。 其次,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参与课堂讨论时表现得不够积极。这可能与我在课堂上提问的方式和问题的难度有关。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我将调整提问策略,设计更具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多表达、多分享,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最后,我也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时间管理方面还有待加强。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可能在某些环节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导致其他环节的进度受到影响。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将更加严格地控制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展开和深入讨论。 总之,《桥》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让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我将认真总结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在未来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