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 第8单元 课型 略读课文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课题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篇课文深刻地缅怀了鲁迅先生,并通过生动的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教材以诗歌的形式,深情地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同时也揭露和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统治者。诗歌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每一个词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这样的教材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伟大品格有更深入的了解,更能在情感上触动学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正义的向往。
学情分析 对于学习《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篇课文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力。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英雄人物和崇高精神有着天然的崇敬感。因此,这篇课文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由于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歌中的情感,通过对比、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情感体验。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理解诗中所议两种人的形象和他们的最终命运,体会诗人对鲁迅的情感。 ★★
2.理解诗作以理入诗、以议论见长的特点。 ★★★
3.领悟对比手法、形象化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理解诗作以理入诗、以议论见长的特点。
难点:领悟对比手法、形象化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核心问题 领悟对比手法、形象化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教师: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说:“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实力,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毛还轻。”说明好人虽死犹生,坏人死了还被人民唾弃,正如成语所说“千夫所指,无病而死”。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看看诗中的鲁迅先生是哪种人。 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巧妙地运用了历史文献、成语以及名人名言来引出并深化学生对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理解。首先,通过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的引用,教师成功地将学生带入一个对人生价值观进行深刻反思的情境中,使他们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其质量和意义。接着,结合“千夫所指,无病而死”这一成语,使学生进一步明白被人民唾弃的恶行将最终导致自我毁灭的道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走进臧克家的经典诗篇《有的人》,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体验并思考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人生价值,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的主题,也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背景,也增强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和道德认知。
二、研读文本 朗读诗作,领悟诗情 1.学生根据课件上的朗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2.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练习朗读。 3.师生齐读。 引用资料,深读诗作 学生朗读《自嘲》,读出节奏。 (2)学生朗读这句诗注释中的“我自爱我的野草……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体会一个伟大作家在话语中表现的英勇决绝的气概和从容赴死的精神。 (3)学生边读边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旧时代灭亡、新时代诞生,到处充满新生命、新气象的道理。 (4)学生感受毛主席对鲁迅先生的敬佩之情。 朗读诗作,领悟诗情 1.学生自由朗读。 课件出示朗读提示:朗读诗歌与朗读散文有所不同,需要更多的激情,需要有明确的朗读节奏,需要抑扬顿挫,读出诗味。不要只用一种情绪声调朗读全诗,要在不同的诗节里读出不同的情绪、声调朗读这首诗,情感表达要准确到位。 2.指名读,师生共同指导。 预设:读到前一种人(反动派)时,要表达一种蔑视之情,读到后一种人(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者)时,表达一种怀念、歌颂的深情,同时又要读得深沉,表达出哲理的沉思。 3、师生齐读。 引用资料,深读诗作 在熟读诗作、把握诗意的基础上,引用与诗作相关的资料,加深和扩大对诗作的认知。 课件出示: (1)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表现鲁迅对人民的忠诚。 课文注释只引用了鲁迅诗《自嘲》中的两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课件出示这首诗的全文: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课件出示: 情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表现鲁迅勇于牺牲的精神。 课件出示: (3)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联想到古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旧时代灭亡、新时代诞生,到处充满新生命、新气象的道理。 (4)毛泽东称赞鲁迅,课件出示: “在黑暗与暴力的进袭中是一株独力支持的大树,不是向两旁偏倒的小草。”——鲁迅生活在黑暗势力的包围之中,但他的骨头是最硬的,没有丝毫的怯懦,这是当时贫弱的旧中国最宝贵的品格。 教育学生学习和珍视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格。 朗读诗作,领悟诗情 1.通过提供明确的朗读提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朗读与散文朗读的不同之处,并强调了在朗读中表达情感和节奏感的重要性。学生自由朗读时,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尝试表达,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还能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强调抑扬顿挫、读出诗味,以及在不同诗节里读出不同情绪和声调,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还提升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通过指名读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学台。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还能从教师和同学的反馈中获得指导,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朗读技巧和表现力。师生共同指导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诗歌中不同人物的情感色彩,从而在朗读中更好地表达出对反动派的蔑视和对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者的怀念与歌颂。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还能深化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教学效果。 3.师生齐读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能够迅速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和教师在共同的朗读过程中深入体验诗歌的情感与节奏。通过齐读,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同时在教师的引领下,更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从而在朗读中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这种集体参与的方式还能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促进班级团结与和谐,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引用资料,深读诗作 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通过引用与诗作相关的丰富资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视角去深入理解和欣赏诗歌。这些资料的展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诗歌中鲁迅形象和情感的理解,还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通过对比和联想,如“俯首甘为孺子牛”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古诗联系,以及毛泽东对鲁迅的高度评价,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鲁迅的伟大精神和时代意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对于塑造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总结 生答:我选择的话题是:“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有些人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精神与贡献却如同璀璨星辰,永远照亮着后人的道路。比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虽然已经离世多年,但相对论的提出不仅颠覆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更为现代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石。爱因斯坦的名字与他的理论一起,被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激励着无数学者不断探索未知,追求真理。他的“活着”,是通过思想的传承与科学的进步得以实现的,证明了真正的不朽并非肉体的长存,而是精神的永恒。 考察历史,观照现实,会发现不同性格、品质的人有着不同的命运结局。从下面的话题中任选其一,再选一个或两个事例,说一段话,表达你对人的生与死的思考。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2)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鼓励学生将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他们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观照现实,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通过选择话题并举例阐述,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还能在思考和表达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并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样的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诗文;2.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有的人 虽死犹生(歌颂) 虽生犹死(批判)
教学反思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后反思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首诗歌作为一堂语文教学的重点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对人生的思考。经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深感其中既有收获也有不足,以下是我的教后反思。 首先,我认为本堂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非常恰当。通过诗歌的朗读、分析和讨论,学生不仅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生平和精神,还学会了如何鉴赏诗歌,并在情感上得到了触动。特别是在引导学生思考“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和“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两个话题时,学生的回答表现出了他们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入思考,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在讲解诗歌时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应该更多地采用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其次,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意义时,我没有给予足够的引导和支持,导致学生的思路较为单一。我应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提供更多的素材和背景知识,帮助他们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此外,我还认为本堂课的教学资源可以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比如,可以引入更多关于鲁迅先生的视频资料和生平事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他的伟大精神和革命历程。同时,也可以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和时事新闻,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情感投射到现实中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诗歌和认识人生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本堂课的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供更加丰富和拓展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