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选修4同步导学案 第三章 第1节 水溶液(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选修4同步导学案 第三章 第1节 水溶液(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12-30 22:5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1节 水溶液
第1课时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课前学案导学】
■精准定位——学习目标导航
1.理解水的电离过程以及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含义,并能应用水的离子积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2.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的[H+]和[OH—]的关系。
3.知道pH的定义,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4.能够进行有关pH的简单计算。
■自主梳理—基础知识导航
一、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水是一种________的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简写为_________________。
2.水的离子积常数
(1)水的电离常数:K电离=________________。
(2)水的离子积常数
KW=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离子积_________增大,在室温下,KW ==__________。
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温度:水的电离是__________的过程,温度升高会使水的电离平衡向____移动(选填“左”“右”“不”)
(2)浓度:加酸,水的电离平衡向_______移动(选填“左”“右”“不”);加碱,水的电离平衡向______移动(选填“左”“右”“不”)。
可见,加酸、加碱都会________(选填“促进”“抑制”“不影响”)水的电离,但水的离子积_____。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溶液的酸碱性与c(H+)和c(OH—)的关系
酸性溶液:c(H+)_______c(OH—);
中性溶液:c(H+)________c(OH—);
碱性溶液:c(H+)________c(OH—)。
2.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1)溶液的pH的定义
pH = ________
如:0.01mol/L的盐酸的pH=_______;c(H+)=mol/L的NaOH溶液,pH=______。
(2)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室温下,酸性溶液:c(H+)_________mol/L,pH____7;
中性溶液:c(H+)______mol/L,pH______7;
碱性溶液:c(H+)________mol/L,pH__7。
★【课堂探究导学】
■合作探究-名师保驾护航
探究一: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能发生微弱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H2O+H2OH3O++OH—,也可以简写为H2O H++OH—。
2.水的离子积常数
水的电离过程也是一个可逆过程,因此也存在电离常数:K电离=,则= K电离cH2O。从实验可知,在25℃时1L纯水中只有 H2O电离,而c(H2O)=55.6mol/L可视为一常数,K电离也为一常数,所以K电离cH2O必然也为常数,用Kw表示,因此有=KW。KW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为水的离子积。
在25℃时,水电离的c(H+)= c(OH—)=mol/L,所以KW ==。
3.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K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在室温下,可忽略温度的影响,KW 为,即KW ==。
『特别提醒』(1)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H+和OH—共存,只是相对含量不同而已;
(2)KW只与温度有关。
(3)KW不仅适用于纯水,还适用于酸碱的稀溶液,且由水电离的,此时水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在实际运算时,通常忽略算碱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H+,碱溶液中忽略水电离产生的OH—。
探究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水的电离平衡与溶液的酸碱性关系
水的电离是一种动态平衡,在纯水中加入酸,则抑制了水的电离平衡,使c(H+)>c(OH—),溶液显酸性。同理,向纯水中加碱,溶液中的c(OH—)> c(H+) ,溶液显碱性。
2.溶液中的pH
(1)pH与溶液的酸碱性关系。对于酸碱性较弱的溶液,用c(H+)或c(OH—)的浓度大小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很不方便,化学上常用pH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pH = —lg[H+]。溶液的酸碱性与c(OH—)和c(H+)相对大小、c(H+)和pH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一般
25℃
25℃
中性溶液
c(H+)=c(OH—)
c(H+)=110-7
pH=7
酸性溶液
c(H+)>c(OH—)
c(H+)>110-7
pH<7
碱性溶液
c(H+)c(H+)<110-7
pH>7
(2)溶液的pH测定方法
①pH试纸:常用的pH试纸有广泛pH试纸(pH范围1—14或0—10,可识别的差值为1)和精密pH试纸(pH范围较窄,可以判别的pH差值为0.2或0.3)。
pH试纸的使用方法:取一片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于试纸中央,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②pH计法
精确测量溶液的pH的方法。
探究三:pH的应用
1.医疗山:当体内的酸碱平衡失调时,血液的pH是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的参数,而利用药物调控pH则是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2.生活中:人们洗发时用的护发素,其主要功能就是调节头皮的pH使之达到适宜的酸碱度。
3.在环保领域中,酸性或碱性废水处理常常利用中和反应,在中和反应处理的过程中可用pH自动测定仪进行检测和控制。
4.农业生产中,因土壤的pH影响植物对不同形态养分的吸收及养分的有效性,各种植物的生长都对土壤的pH范围有一定的要求。
5.在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溶液的pH的控制常常是影响实验结果或产品质量,产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探究四:溶液的pH的计算
1.基本思路
根据pH的定义:pH = —lg[H+],溶液的pH计算的核心是确定溶液中的[H+]的大小。具体地,酸性溶液必先确定溶液中的[H+];碱性溶液必先确定[OH—],再由[OH—] [H+]=Kw换算成[H+],然后进行pH的计算。
2.计算类型及方法
(1)单一溶液pH的计算
①强酸溶液
强酸溶液的pH计算方法是:根据酸的浓度选求出强酸溶液中的c(H+)然后对其取负对数就可求得pH。
②强碱溶液
强酸溶液的pH计算方法是:根据碱的浓度先求出强碱溶液中的c(OH-)然后利用该温度下的Kw求出c(H+)然后求pH。
③其它溶液
其它溶液的pH计算方法是:想办法求出溶液中的c(H+)然后取负对数
(2)稀释型(指单一溶质加水稀释或相当于水的稀释作用)
实质:稀释前后酸或碱的物质的量不变。一般计算公式:C1V1=C2V2,据此求出稀释后酸或碱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特殊结论:
①若为酸:
强酸,pH=a,稀释10n倍,PH=a+n ;
若为弱酸,pH=a,稀释10n倍,a< PH<a+n;
②若为碱:
强碱,PH=a,稀释10n倍,pH=a-n;
弱碱,PH=a,稀释10n倍, a-n< pH<a;
(3)混合型(多种溶液混合)
①强酸混合
强酸混合后溶液的pH求算的方法是:先求出混合后的c(H+)混,即:c(H+)混=[c(H+)1V1+c(H+)2V2]÷(V1+V2)再根据公式pH=-lg{c(H+)}求pH。
②强碱溶液混合
强碱混合后溶液的pH求算的方法是:先求出混合后的c(OH-)混,即:c(OH-)混=[c(OH-)1V1+c(OH-)2V2]÷(V1+V2),再通过KW求出c(H+),最后求pH。
③强酸和强碱溶液混合
这里的混合,实为中和,要发生反应:H++OH-=H2O,中和后溶液的pH有三种情况:
若恰好中和,pH=7 ;若酸有剩,根据中和后剩余的c(H+)即C(H+)(过)=[C(H+)1V1-C(OH-)2V2)]/(V1+V2)再求pH。此时pH<7;若碱有剩,根据中和后剩余的c(OH-),即C(OH-) (过)=[C(OH-)1V1-C(H+)2V2)]/(V1+V2),然后通过KW求出c(H+),最后求pH。此时pH>7
『特别提醒』(1)若酸的溶液无限稀释,则无论酸的强弱,PH一律接近于7;若碱的溶液无限稀释,则无论碱的强弱,PH一律接近于7。
(2)若两强酸等体积混合,可采用速算法:混合后溶液的pH等于混合前溶液pH小的加上0.3;若两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可采用速算法:混合后溶液的pH等于混合前溶液pH大的减去0.3。
■典例剖析-名师释疑助航
例1.溶液的pH定义为pH=-lg[H+],pOH定义为pOH=-lg[OH-],Kw表示25℃时水的离子积常数,则弱酸性溶液中[H+]可表示为()
A..Kw/pOH mol·L-1 B.10 pOH-14 mol·L-1
C. 1014-p OH mol·L-1 D. 10-pOH mol·L-1
『答案』B
『解析』因为pH=-lg[H+],故[H+]=10-pH;又因为pH=14-pOH,则-pH=pOH-14,故[H+]=10pOH-14mol·L-1。
【变式训练1】某地酸雨经检验其主要成分除含H+外,还有Na+、SO42-、NO3-、NH4+,其浓度依次为:7.0×10-6mol?L-1,2.5×10-6mol?L-1,3.5×10-6mol?L-1,2.3×10-6mol?L-1,则该水样的pH约为()
A.4 B.4.7 C.5 D.5.7
【例2】往一定体积的Ba(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稀硫酸,至溶液中Ba2+恰好完全沉淀,测得溶液的pH=2,则H2SO4与Ba(NO3)2溶液体积比为(忽略混合时液体体积的变化)()
A.1:10     B.1:9      C.10:1    D.9:1
『答案』B
『解析』当H2SO4与Ba(NO3)2溶液混合发生反应时,只有Ba2+与SO42-结合生成BaSO4沉淀,H+并不参加反应,对于变化实际上是溶液稀释问题。根据稀释定律,pH改变1个单位,[H+]改变10倍,那么应该符合下列关系:[H+]1V1=[H+]2(V1+V2),即10-1V1=10-2(V1+V2),V1:V2=1:9。
【变式训练2】某强酸溶液的pH=a,强碱溶液的pH=b,且a-b=13,酸、碱溶液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7,则酸溶液的体积V1与碱溶液的体积V2之间的正确关系是()
A. V1=102 V2   B. V2=10 V1    
C. V1=2V2    D. V2=2V1
【例3】求25℃时,0.005mol/L的H2SO4溶液的pH。
『答案』2
『解析』0.005mol/L的H2SO4溶液中c(H+)=1×10-2故pH=-lg110-2=2
【变式训练3】求25℃时,10-5mol/L的NaOH溶液的pH。
变式训练解析及答案
【变式训练1】
答案:C
解析:由于为“酸雨”,因而[OH-]可忽略不计,依据离子电子电荷守恒有下列关系:[H+]+[Na+]+[NH4+]≈2[SO42-]+[NO3-]。将已知的离子浓度代入,则[H+]≈1×10-5mol?L-1,pH=-lg[H+]=lg10-5=5。
【变式训练2】
答案:B
解析:最终溶液的pH=7,恰好中和,10-aV1=10b-14V2,则V1/V2=10a+b-14,所以V2=10 V1。
【变式训练3】
答案:9
解析:10-5mol/L的NaOH溶液中c(OH-)=1×10-5mol/L,则
c(H+)=Kw/c(OH-)=(1×10-14)/1×10-5mol/L=1×10-9mol/L,故pH=9
■备选例题
1. 在甲烧杯中放入盐酸,乙烧杯中放入醋酸,两种溶液的体积和pH都相等,向两烧杯中同时加入质量不等的锌粒,反应结束后得到等量的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比乙放入的锌的质量大
B、甲中的酸过量
C、两烧杯中参加反应的锌等量
D、反应开始后乙中的H+浓度始终比甲中H+浓度小
【答案】AC
【解析】乙烧杯中CH3COOH的物质的量大于甲烧杯中盐酸的物质的量,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氢气必然是乙烧杯中多,因此,若乙烧杯中锌有剩余,就不可能出现氢气体积相等的情况。所以,只能是甲烧杯中锌有剩余,而根据氢气相等,实际消耗的锌相等,现在甲还有锌剩余,故甲中放入的锌要多,A正确;由于甲中有锌剩余,故酸不足,B错误;据“反应结束后得到等量的氢气”说明两个烧杯中实际反应的锌质量相等,C正确;乙中的氢离子浓度不变,因为随着氢离子的消耗,醋酸电离出新的氢离子。而盐酸的氢离子是一只消耗的,所以D错误。
2.求25℃时,某浓度的HAC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10-12mol/L,求该溶液的 pH
【答案】2
【解析】由题中水电离的c(H+)=1×10-12mol/L可得c(OH-)=1×10-12mol/L,则溶液中的c(H+)=1×10-14/1×10-12mol/L=1×10-2mol/L,故pH=2
3.甲、乙两种溶液,已知甲溶液的pH是乙溶液pH的2倍,甲溶液中[H+]一定是乙溶液中[H+]的()
A.1/2     B.1/10      C.1/100      D.无法确定
【答案】D
【解析】因为pH=-lg[H+],故[H+]=10-pH;pH甲=2pH乙,则[H+]甲/[H+]乙=10-pH乙。
■常用教学素材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酸碱指示剂是一些有机弱酸或弱碱,这些弱酸或弱碱与其共轭碱或共轭酸具有不同的颜色。
现以酚酞指示剂为例加以说明。
  酚酞是一有机弱酸,其Ka=6×10-10,它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可用下式表示:
  从离解平衡式可以看出,当溶液由酸性变化到碱性,平衡向右方移动,酚酞由酸式色转变为碱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反之,由红色变为无色。
  以HIn代表弱酸性指示剂,其离解平衡可用下式表示:  
  由此可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和溶液的pH值相关。现以弱酸性指示剂为例来讨论指示剂的变色与溶液pH值之间的数量关系。已知弱酸性指示剂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为:

式中KIn为指示剂的离解平衡常数,通常称为指示剂常数。
在一定温度下,酸碱指示剂KIn是一个常数。因此,溶液的颜色就完全决定于溶液的pH值。
溶液中指示剂颜色是两种不同颜色的混合色。当两种颜色的浓度之比是10倍或10倍以上时,我们只能看到浓度较大的那种颜色。一般认为,能够看到颜色变化的指示剂浓度比[In-]/[HIn]的范围是1/10~10。如果用溶液的pH值表示,则可表示为:
当pH值在pKIn-1以下时,溶液只显指示剂的酸式色;
  pH值在pKIn+1以上时,只显其碱式色。
  当pH在pKIn-1到pKIn+1之间时,才能看到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情况,故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为: pH=pKIn±1
  因此,根据理论上推算,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两个pH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