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与实践》习题
一、基础题
填空。
1.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2.边长为( )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3.测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时通常用( )、( )做单位。
4.我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 )。
5.1平方千米=( )公顷 1公顷=( )平方米
16公顷=( )平方米 1000公顷=( )平方千米
80平方千米=( )公顷 4公顷=40000( )
二、综合题
在 里填上“>”“<”或“=”
拓展题
1.一块长方形果园的长是500米,宽是400米,这个果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红光小学的操场长100米,宽65米,小明绕操场跑了两圈,他一共跑了多少米?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 一块平行四边形麦田,底是400米,高是30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如果每公顷能收小麦5.5吨,这块麦田能收60吨小麦吗?
参考答案
一、10 100 100 公顷 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 100 10000 160000 10 8000 平方米
二、> < < > < <
三、1.500×400=200000平方米=20公顷
2.(100+65)×2=330米
100×65=6500平方米
3. 400×300=120000平方米=12公顷
12×5.5=66吨 能
《综合与实践》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利用知识懂得计算环保结果。 ?
2.使大家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换算。 ?
方法与过程:
1.通过阅读和交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交流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接受新的知识的能力。。
2.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个事物。
教学重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进行环保计划。
教学方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进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看看大自然多么美丽,森林里有我们意想不到的作用在等着我们去发现。
二、合作交流,探索算法
1.出示情境图
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大树
思考一下这些大树都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自由发言,分别说出各自知道的有关大树的作用。
根据图例,结合试题,理解算式的意义。
6.3÷7表示每天一公顷的大树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
再乘以31代表8月份一公顷大树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
最后乘以4.5则表示4.5公顷的大树八月份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
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学生积极动脑提出问题,并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
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新知
出示课后练习题(1)
让学生自读试题,读清题意,交流读题的结果。
小组合作解决提出的两个问题。
交流结果。
并派代表说出出现这种结果的理由。
出示课后练习题(2)
让学生说出读题后的感受。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交流计算的结果。
谈谈对环保意识的感受。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更懂得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五、练习
市政府开展“开荒造林”活动,打算在一块长18千米,宽6千米的长方形荒地上种树,按平均每公顷种树3500棵计算,能种多少棵树?
六、作业
1. 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七、板书设计?
综合实践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学会计算对大自然的利用价值。
课件17张PPT。浙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9课 新课导入 综合与实践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126 新课学习18.4×30×90=49680(千克) 新课学习4820×500=2410000(台)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400×365÷50000=3(棵)3×1=3(千克)3×0.75=2.25(千克) 布置作业1. 独立完成课后81页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更懂得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课堂练习市政府开展“开荒造林”活动,打算在一块长18千米,宽6千米的长方形荒地上种树,按平均每公顷种树3500棵计算,能种多少棵树? 板书设计 综合实践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学会计算对大自然的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