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Middle Ages
中世纪
15世纪
5世纪
西罗马帝国灭亡
(395—476)
东罗马帝国延续
(395—1453)
罗马帝国分裂
导入新课
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一千年之久。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也就是处在“光辉”和“光芒”中间的一段,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
中古时期的欧洲
近现代
中古时期
古典时代
新航路开辟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程标准: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中世纪”,中间的时代
一、西欧封建社会
概况
(1)建立:
(2)基本特征:
“蛮族国家”
战争频繁
社会动荡
将领分封土地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破产农民需要庇护
心灵需要抚慰
(经济)庄园与农奴制
(文化)基督教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之上,诞生了西欧封建社会。
一、西欧封建社会
(1)原因
中古西欧初期王权衰落,社会秩序混乱,地方豪强互相斗争,战乱不已,盗匪横行。国王和贵族为维持自己的地位,往往蓄养一批武装家丁,进行自卫或攻击别人。这些武装扈从(叫做封臣)原由主人供给衣食装备,后来渐改为赐给他们一块土地,以其收入作为服军役的费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思考:根据材料和图示分析封君封臣制度的原因、目的
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2)目的:
维护统治
一、西欧封建社会
(3)内容
封君
封臣
提供土地与保护
效忠
服兵役
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
名义上最高统治者
农民
提供农耕土地
服劳役和耕种
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中古西欧谚语
【学思之窗】“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西方社会史》
这段话体现了封君与封臣之间怎样的关系
(1)封君和封臣之间互有义务——双向的权利与义务:封君要善待并赏赐封臣,保护封臣的正当权益;封臣也必须宣誓效忠封君,对封君的命令不能有丝毫违背。
(2)封君与封臣的关系通过一套特定仪式来明确和维持,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政治契约
臣服礼
一、西欧封建社会
①以土地为纽带
②等级森严
③双向权利义务
④契约意识
⑤只对直接领主负责,层级间相对独立
(4)特点
材料:在这民生凋敝、暴力肆虐、劫掠横行的时代,地方的力量就是最有效的力量。…地方自治虽然并不意味着王权的丧失,但却意味着国王“声称”拥有的权力通常比他实际拥有的权力更大。
——《欧洲中世纪史》
据材料分析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
(5)影响
(1)积极:为王权加强、建立中央集权提供可能性
(注意:没有中央集权,落后于中国秦汉时期)
(2)消极:政治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导致西欧王权软弱
一、西欧封建社会
比较项 封君封臣制度 西周分封制
不同点 社会性质
统治纽带
统治方式 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相同点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以土地为纽带,靠契约/宣誓效忠来维系
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
层级间相对独立,不可越级统治
天下共主,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都是有条件分封;权力和义务相互交织,层层分封,等级秩序森严;地方割据分裂
天下共主
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
思考:封君封臣制与分封制有何异同?
一、西欧封建社会
政治经济单位—相对独立、封闭
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也是基层自治组织
2.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
(1)庄园概念
领主城堡
教堂
马厩
谷仓
磨坊
领主自营地
自由农份地
农奴份地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庄园生产包括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是一个农村共同体,也是一个自治的政治单位,内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林地、荒地、池塘等。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莱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
一、西欧封建社会
土地类型 经营者 权利及义务
领主自营地
农民份地
自由农份地
农奴份地
领主
自由农
农奴
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法律上自由
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自耕自收向领主
缴纳租税
①土地分配
为什么说奴隶“奴隶成为农奴是一种进步”?(据教材P20【问题探究】比较奴隶、农奴的区别)
奴隶法律上是财产,无任何权利和自由,世代为奴 ,劳动创造的价值都属于主人,缺乏生产积极性
农奴相对奴隶地位较高,拥有相对较多的自由,有自己独立的家庭和财产,生产积极性更高——基本可以掌控自己的生产,交租纳税后余下部分归自己所有,而且租税通常比较固定。
一、西欧封建社会
(3)特点
②政治
②消极
剥削农奴;
不利于国家统一
①积极
经济:促进农业发展,为封建社会提供经济基础
政治:维持基层秩序
①经济:自给自足,封闭独立
(4)影响
2.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
领主或管家维持社会秩序
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受田租和劳役剥削
项目 中世纪西欧农民 中国古代农民
不同点 剥削方式
人身依附
地租形态
相同点
劳役地租为主
实物地租为主
缴纳赋税,服徭役、兵役
依附于领主
依附于国家
①都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生产工具和财产;②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③都受到封建主的剥削。
领主对农民享有行政、经济和司法权
地主只有土地所有权
中世纪西欧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农民
5世纪末的西欧国家
14-16世纪的西欧国家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与城市
1、政治之变
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但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从封建社会到民族国家,王权衰而复兴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分裂)
思考:封君封臣制之下,西欧国王的王权受到什么制约?
封建贵族+教会
思考:观察两幅地图,指出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政治变化)?
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王权不断强化,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15世纪晚期,英格兰逐渐形成强大王权(有限王权)。
15世纪晚期,法兰西国王逐渐完成统一,王权加强。
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与城市
2、经济之变
——从庄园自给到城市自治
①城市的兴起(10—11世纪)
政治稳定
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
工商业复兴和繁荣
耕地面积增加
动力技术提高
提供稳定环境
量
质
提供剩余产品
提供直接推动力
佛罗伦萨
巴黎
伦敦
10—11世纪,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与城市
原因:
获取方式:
含义:
②城市自治
希望农奴固着于土地上
人员流动
流动经商
地区交流
封闭独立,割据一方
流动范围大
封建主
市民阶层
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 ,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
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与封建主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
由被封建主控制到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②城市自治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与城市
2、经济之变
——从庄园自给到城市自治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
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A.经济:工商业经济发展,工商业活动需要行动自由,城市的自由冲击了农奴制度,孕育资本主义萌芽
B.政治:市民阶层形成与王权结盟;促使王权加强和国王的统一事业;市民阶级参与政治,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
C.思想:推动大学的兴起以适应工商业的发展对实用人才的需求,大学的兴起带来一定程度的思想解放,冲击教会对人性的控制与束缚。
思考点:城市自治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后期西欧封建社会的变化
3、中古西欧的基督教会
材料:中世纪时,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的居民,只是最后……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
(1)地位:
经济
政治
思想
(2)表现:
教会本身是封建主,拥有土地和资产,并向教徒征收十一税。
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鼓吹“教权高于王权”,干涉各国政治权力。
垄断教育;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严重束缚人性发展。
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教徒
神父主持的洗礼
神父主持的婚礼
神父主持的葬礼
神权至上
教权
王权
基督教世界中二元权力体系
教育
宗教学校课程
王权的强化、罗马教廷的腐败等因素使教会的影响力逐渐下降。
3、文化之变
——从神权至上到世俗社会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分裂)
经济:庄园经济(自给自足)
思想:基督教神权(束缚人性)
王权加强(民族国家)
城市兴起(市民自治)
大学兴起(思想解放)
5—15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变化——暗中有光
材料:有一位当时的人抱怨道:“罗马教皇应该引导基督的羊群,而不是剪他们身上的毛。”——《欧洲中世纪史》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与城市
①与世俗王权相对独立的教权 ②封君封臣制下的等级制度 ③自主的商业城市和市民
中古西欧的社会特点:
多元的社会结构
黑暗
曙光
封建制
即将迈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
斯拉夫人
三、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
1、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395-1453年)
(2)帝国兴盛
材料:在它的(君士坦丁堡)的主要街道的市场内,可以看到整个世界的产品堆积如山…它的码头停泊有密集如林的船舶。——[法]布瓦松纳《中世纪欧洲生活和劳动》
材料:拜占庭在宗教上承袭基督教,在文化上承袭古希腊,而它的政府结构则大致源于罗马。 ——《欧洲中世纪史》
思考:据地图和两则材料,说明拜占庭帝国的独特之处及其特点?
(1)建立: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首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庭)
①经济:
②对外:
③法律:
④文化:
三、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
1、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395-1453年)
(2)统治
工商业发达,君士坦丁堡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也是东西方文明发展的纽带。
一度扩张到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由于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
拜占庭文明具有继承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罗马民法大全》
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备
公元395年
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阿拉伯人占领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11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
13世纪初
西欧封建主组建十字军东征,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1453年
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1453年,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1、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395-1453年)
(3)帝国衰落
三、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版图如下:
13世纪中期
金帐汗国臣属
被蒙古征服
9世纪
基辅罗斯
俄罗斯的发端
莫斯科公国
反击蒙古,建立统一国家
16世纪初
1547
伊凡四世
继续扩张
17世纪末
地跨欧亚
俄罗斯帝国
2、俄罗斯的发展
三、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
历史上第一位沙皇
传承与发展
东欧继续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稳固
封建社会产生
(5世纪末—10世纪)
基本特征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教阶等级制度
经济:庄园经济
农奴制度
思想:神权至上,束缚人性
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10世纪末—15世纪)
王权强盛,议会兴起
城市兴起,工商业发展
大学兴起,思想解放
新变化
拜占庭帝国一度强大:王权强大政教合一查士丁尼法典;工商业发展东西
交流桥梁;东正教拜占庭文化.
俄罗斯逐渐崛起:沙皇专制,中央集权;工商业经济,农奴制;东正教:
本课小结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西欧:
东欧:
西欧封建制行将崩溃,即将迈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
东欧继续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稳固。
1. 14世纪之前"英国的上流社会人士讲法语,并以和法国联姻为荣"。百年战争过程中,英国民众普遍感觉到法语是"敌人的语言"。1399年英王享利四世登基时就用英语发表即位演说,1400年亨利六世创办了英语语法学校。这表明当时英国( )
A.与法国关系日益紧张 B.国家和民族认同逐渐形成
C.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 D.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乔尔·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史》中说:“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躲在安全的城墙后面,他们享受到的独立性是东方城市居民所无法想象的。”这种“独立性”( )
A.源于封建等级制度之下的有限王权
B.源于国王的庇护和封建贵族的默许
C.源于城市的自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D.源于没有民族国家和二元政治结构
B
C
典型例题
3.《欧洲史》中记载,“庄园主很久以来(肯定从7世纪前即已开始)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有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在庄园主的领地内,庄园主不仅拥有经济权力,还拥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据此可知,庄园的存在 ( )
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B.巩固了中古奴隶制度
C.具有一定的割据性质
D.确保了法律公正实施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