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二) 4 曹冲称象
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复习旧知
三个步骤:
象上船,画条线。
②象上岸,石到线。
③石称重,事做完。
复习旧知
认识字词
(2)载[zài]
① 装,用交通工具装 :~客。~货。~重。~体。装~。满~而归。
② 充满 :怨声~道。
③ 乃,于是(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 :~歌~舞。
[辨析:载 zǎi还是zài?]
认识字词
[辨析:载 zǎi还是zài?]
装载
载歌载舞
可是谁又能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6
官员们称象的办法是什么?
官员:
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读通顺
读好长句子的小贴士:加上停顿符,
长句变短句。
人物语言
会读文
两种
曹冲的办法好
课文中提到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们觉得哪种办法好呢?
读书提示: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画出表现官员们称象办法的句子,并认真读一读,看看自己有怎样的想法和感受呢?一会儿和同学们来分享分享。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曹操听了直摇头。
阅读文章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智慧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年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他们)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船身上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通过比较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阅读文章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hén)所至。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可知矣。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带着问题读书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曹操听了直摇头。
称象工具:
一杆大秤
称象
官员们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得造
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穿越千年 冷眼旁观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曹操听了直摇头。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文章解析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说“复称他物”的“他物”可能是什么物品?
2.仔细体会曹冲“称象”的方法,理清“称象”的步骤。
会分享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联系生活用一用
1.海无边无际,它到底有多大呢?
2.说了好半天,你到底来不来呢?
会分享
读好
关键语句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这么大的象,有多重呢?
关键词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读完之后请大家思考:曹冲是怎么称象的?
请同学们想一想:曹冲称象的办法可以分几步来完成?
提示:找出关键字词
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
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赶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
称象第一步:
把大象赶下船, 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
线处为止。
称象第二步:
称船上的石头。
称象第三步:
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等于大象的重量。
称象第四步:
曹冲想出了什么样的称象办法?
赶象上船
船沉画线
装石到线
称石累加
本文通过描写一个7岁的孩子——曹冲,想出了比官员更好的称象方法,从而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可见曹冲是一个 , ,聪明又自信的孩子。
爱动脑筋
善于观察
课文主旨
曹冲称象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官员们
层次梳理
曹冲
赶象上船——画线
赶象上岸——装石到线
称石头——知象重
造大秤
直摇头
曹 操
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