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预习】七年级上册语文 4.古代诗歌四首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授预习】七年级上册语文 4.古代诗歌四首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3 15:11:0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语文 4.古代诗歌四首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诗歌的开篇两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采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描写了海水和山岛。
C.“日月之行”和“星汉灿烂”中的“日月”“星汉”都具有宏大的特点,给人以壮美的感觉。
D.本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获胜后所作,表现了他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
【答案】B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建功立业;观沧海
【解析】B选项,“水何澹澹,山岛棘峙”的意思是海水波涛激荡,群山岛屿巍峨高耸。依据意思可知,“水何澹澹”是动景,“山岛竦峙”是静景。所以。本句主要采用了动景结合的写法,从写实的角度,描写了海水和山岛,没有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所以“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理解与分析。先阅读整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再结合选项逐一分析,找出赏析有误的的一项。
【诗歌原文】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歌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
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两句,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虚写大风大浪的景象,气势宏大,惊心动魄,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的气象。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三、四两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的感情赋予明月,表达了诗人为友人感到忧愁却无可奈何的情感。
C.《次北固山下》的颔联两句以准确精炼的语言描写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宿时见到的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壮丽景象,境界开阔,为人称道。
D.《天净沙·秋思》以“秋思”为题,在描写景物的同时寓情于景,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答案】A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次北固山下;观沧海;天净沙秋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解析】 A.《观沧海》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两句,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实写大风大浪的景象,气势宏大,惊心动魄,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的气象。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天净沙 秋思》中诗人勾勒了一幅秋天的图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一派苍凉、灰暗的景象,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答案】D
【知识点】次北固山下;观沧海;天净沙秋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D.有误,“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故答案为:D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4.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花落尽子规啼”情景交融,借助杨花飘落和子规啼叫表达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B.“闻道龙标过五溪”表现作者听说友人被贬之地荒远,道路艰难,要经过五条溪流才能到达的惊讶,从中可见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之情。
C.结尾两句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寄托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关怀之情,暗含对官场不重用人才的不满。
D.“夜郎”,古地名,与成语“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不是同一个地方。这里作者联想到夜郎国,用以表现友人被贬之远和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答案】C
【知识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议论;抒情
【解析】ABD:正确;
C:有误后两句抒情表达方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解答时要体会句子的精美以及它的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
设计组将为读书会宣传海报选择贴切的配图。请你帮助完成。
[阅读材料]
青鸟
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鶩,一名小鶩,一名曰青鸟。(《山海经.大荒西经》)
王母遣①使谓帝曰:“七月七日,我当暂来。”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②,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集③殿前。上问东方朔,朔对④曰:“西王母暮⑤必降尊象,上宜洒扫以待之。”......有顷,王母至。乘紫车,玉女夹驭,载七胜,青气如云,有二青鸟如鸾⑥,夹侍王母旁。
(班固的《汉武故事》)
咏鹤
(宋)史弥逊
缟衣⑦湖上月明天,雪影飘飘意欲仙。
世网从来禁不得,高飞冲破晚秋烟。
①遣: 5.  。
②斋:斋戒,古人在祭祀前洁净身心,表示虔敬。
③集: 6.  。
④对: 7.  。
⑤暮: 8.  。
⑥鸾(luán):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⑦缟衣:比喻洁白的梅花或羽毛。
为便于交流,设计组对所选素材做了注释。请你补全。
【答案】5.①派遣;6.③停息;7.④回答;8.⑤傍晚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参考译文】
青鸟:
有三只青鸟,它们都长着红色的脑袋、黑色的眼睛,一只名叫大鵹,一只名叫少鵹,还有一只名叫青鸟。
王母派遣使者对汉武帝说:“七月七日那天我会来这。”七月七日,汉武帝在承华殿斋戒。正午时,忽然看到了青鸟从西方飞过来,在承华殿前停息。汉武帝问东方朔这是什么情况,东方朔回答道:“西王母傍晚到来必然天有意象,皇上应该派人洒水扫地等待王母到来。”不久,王母到了。王母乘坐紫色的车架,仙女在车架两边陪同,佩戴华丽的首饰,周边围绕着云气,有两只凤凰,陪同在王母左右。
咏鹤:
白色的上衣湖上明天,雪飘飘欲仙影意。世网从来禁不得,高飞冲破晚秋烟。
【点评】5.①句意为: 西王母派遣使者。遣:派遣。
故答案为:派遣
6.③句意为: 停息在大殿前面。集:停息。
故答案为:停息
7.④句意为: 东方朔回答说。对:回答。
故答案为:回答
8.⑤句意为: 西王母傍晚时分一定会到来。暮:傍晚。
故答案为:傍晚
三、填空题
9.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曹操,字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朝代)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歌大多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代表作有《蒿里行》《观沧海》《   》《   》等。
(2)李白,字   ,号   ,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   ”。其诗歌多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代表作有《   》《   》《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3)王昌龄,字   ,   (朝代)诗人,著名   (诗派)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等。
(4)马致远,号   ,大都(今北京)人,   (朝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   ”之称。
【答案】(1)孟德;东汉;龟虽寿;短歌行
(2)太白;青莲居士;诗仙;望庐山瀑布;行路难
(3)少伯;唐代;边塞
(4)东篱;元代;曲状元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故答案为:⑴ 孟德 ; 东汉 ; 龟虽寿 ; 短歌行⑵ 太白 ; 青莲居士 ; 诗仙 ; 望庐山瀑布 ; 行路难 ⑶ 少伯 ; 唐代 ; 边塞 ⑷ 东篱 ; 元代 ; 曲状元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0.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1)东临碣石   
(2)水何澹澹   
(3)山岛竦峙   
(4)秋风萧瑟   
(5)枯藤   
(6)天涯   
【答案】(1)jié
(2)dàn
(3)sǒng zhì
(4)xiāo sè
(5)téng
(6)yá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判断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词语进行判断,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作出正确的选择。
(1)“东临碣石”中的“碣”应读作“jié”。
(2)“水何澹澹”中的“澹”应读作“dàn”。
(3)“山岛竦峙”中的“竦峙”应读作“sǒng zhì”。
(4)“秋风萧瑟”中的“萧瑟”应读作“xiāo sè”。
(5)“枯藤”中的“藤”应读作“téng”。
(6)“天涯”中的“涯”应读作“yá”。
故答案为:
(1)jié;
(2)dàn;
(3)sǒng zhì;
(4)xiāo sè;
(5)téng;
(6)yá。
【点评】考查字音。平时学习多多积累,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易误读的字,平时要善于归纳,分类整理,加强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四、默写
11.(1)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3)   ,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4)   ,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朱自清《春》)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月抒怀,表达对即将远去的友人关怀惦念的句子是   ,   。
(6)曹操《观沧海》一诗中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
   ;   ,   。
【答案】(1)枯藤老树昏鸦
(2)山岛竦峙
(3)沾衣欲湿杏花雨
(4)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春;观沧海;天净沙秋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解析】古诗文、课内现代文重点句子的直接性默写,注意易错字:(1)藤;(2)竦峙;(3)沾;(4)窠巢;(5)直、郎;
理解性默写:(6)抓关键信息“博大胸怀”;
故答案为:⑴ 枯藤老树昏鸦 ;
⑵ 山岛竦峙 ;
⑶ 沾衣欲湿杏花雨 ;
⑷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
⑸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背诵和默写能力,要求记忆准确,书写规范,注意易错字,反复诵读。
12.诗句填空。
(1)《观沧海》中描写草木茂盛、呈现一派生机的句子是   。描写深秋季节大海之上波浪翻涌的壮阔景象的句子是   。借助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的宏伟气势和诗人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落花抒发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句子是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怀的句子是   。
(3)《次北固山下》中蕴含事物发展规律的自然理趣,体现诗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的名句是   。借“鸿雁传书”的典故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4)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一句是   。
【答案】(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断肠人在天涯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本题注意准确分析题干的情境提示语,然后结合所背诵的文本确定应填语句,同时注意关键字词的准确书写,如(1)注意依据情境语“ 描写草木茂盛、呈现一派生机 ”“ 描写深秋季节大海之上波浪翻涌的壮阔景象 ”“ 借助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的宏伟气势和诗人博大胸襟 ”来确定,关键字“丛”“ 萧瑟 ”;(2)注意情境提示语“ 借落花抒发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 ”“ 总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怀 ”确定,关键字“ 杨 ”“ 标 ”;(3)注意情境提示语“ 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精神 ”“ 借鸿雁传书的典故抒发诗人思乡之情 ”确定,关键字词“残”“雁”。(4)注意情境提示语“ 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关键字“ 断肠 ”“涯”。
【点评】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能力,属于情境理解型默写,难度比直接填上下句的题型要大,所以要求做到三点:一是熟练背诵,二是能理解文句,三是能准确书写。只有同时做到这三点才能真正不丢分。
五、语言表达
13.小文的父母工作调动到外地,小文只能转学,离开了生活十几年的杭州。小文收到明信片后,给小嘉回复了一首刚学过的古诗,请你结合小文的处境,解析她借这首诗想表达的情感。
【答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对朋友和家乡的思念。“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虽然学业困难,远离故友家乡,也要相信前方会有“海日”“江春”般的美好,彼此间真挚的友情不会因空间而隔断。
【知识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次北固山下
【解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表达了对朋友和家乡的思念。
故答案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对朋友和家乡的思念。“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虽然学业困难,远离故友家乡,也要相信前方会有“海日”“江春”般的美好,彼此间真挚的友情不会因空间而隔断。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六、名著导读
14.分别阅读下列作品,完成任务。
《朝花夕拾》
任务——感受童年鲁迅
我们可以通过联想的方式阅读经典作品,由文中的人物、事件细节联系到自身的经历。打开《朝花夕拾》,走进文学巨匠鲁迅的童年生活,你会发现大作家也有着孩童的天性,你可能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请仿照示例,写出你的阅读发现。
[示例]图3-4联系比较童年的鲁迅
贪玩调皮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在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套盔甲做游戏。我在课堂上偶尔也会走神,看来贪玩是儿童的天性。
好奇心强 ①
有正义感 ②
③ ④
【答案】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对“怪哉”虫的疑惑和追问;在三味书屋读书时,他对于“四书五经”等经典书籍的疑问和困惑,不理解其中的内容和意义。都表现了他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②《二十四孝图》中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表明了对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的同情,对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厌恶憎恨。
③爱憎分明。
④《狗·猫·鼠》中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知识点】材料探究;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朝花夕拾》
【解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对“怪哉”虫的疑惑和追问,不知道这种虫是如何生活的;在三味书屋读书时,他对于“四书五经”等经典书籍的疑问和困惑,不理解其中的内容和意义。都表现了他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有正义感。
《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爱憎分明。
故答案为: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对“怪哉”虫的疑惑和追问;在三味书屋读书时,他对于“四书五经”等经典书籍的疑问和困惑,不理解其中的内容和意义。都表现了他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②《二十四孝图》中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表明了对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的同情,对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厌恶憎恨。
③爱憎分明。
④《狗·猫·鼠》中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读懂名著内容,理解名著大意。在名著中找到人物描写的相关句,分析表现了作者形象特点,是否有孩童的天性即可。
七、语段阅读
在这个贮蓄____着无尽智慧的世界里,读书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它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找到静(mì)____的一角,品味文字的美好。然而,在阅读的世界里,也有一些人(niān)____轻怕重,只愿意阅读轻松愉快的书籍,害怕面对沉重的人生课题。通过这种态度,让他们错过了很多深入思考的机会,也限制了他们的视野。读书,让我们在粗犷____与深邃之间找到平衡,让我们在狭隘与广阔之间作出选择。让我们勇敢地去面对人生的挑战,让心灵在读书的过程中丰盈。
15.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注音。
贮   蓄 粗犷    静(mì)    (niān)   轻怕重
16.文中划线处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17.下面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当然,难读的书不一定就是好书,而好书也不一定是难读的书。
②就好像学武术,压腿很疼,想逃避疼痛,那就学不好武术;就好像吃饭,薯条汉堡是可口,但没营养。
③这对于提高自身有切实的帮助。
④读书,应该对自己狠一点儿,多读些难读的书。
⑤不过,大部分有深度的书,需要下一番功夫。
A.①②③⑤④ B.④③②①⑤ C.①⑤②③④ D.④②③⑤①
18.上灯节(正月十五)时,你在欣赏鼓亭锣鼓表演,看到鼓亭里贴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花灯灿烂逢盛世”。下列可作下联的一项是(  )
A.锣鼓铿锵领丰年 B.丰收锣鼓震天响
C.锣鼓咚咚佳节至 D.锣鼓声里百万兵
【答案】15.Zhù;ɡuǎnɡ;谧;拈
16.通过(删除“通过”)这种态度,让(或者删除“让”)他们错过了很多深入思考的机会,也限制了他们的视野。
17.B
18.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衔接仿写;诗歌对联;成分残缺
【解析】⑴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⑵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⑶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⑷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点评】15.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贮蓄”读作“Zhù”;“粗犷”读作“ɡuǎnɡ”;“静(mì)”写作“谧”;“(niān)轻怕重”写作“拈”
故答案为:Zhù;ɡuǎnɡ;谧;拈。
16.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成分残缺。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删掉“通过”或“让”。
故答案为:通过(删除“通过”)这种态度,让(或者删除“让”)他们错过了很多深入思考的机会,也限制了他们的视野。
17.这段文字的中心句为第④句,首先可排除A和C,接着第③句论述多读难读之书的好处,然后用第②句话举例论证,所以答案应为④③②①⑤。
故答案为:B
18.本题考查对联知识。注意对联的基本格式和平仄关系:上仄下平。上联末尾字是“世”, 为仄声,故下联末尾字应为平声;另外,“花灯灿烂”符合春节喜庆色彩,表现了对盛世丰年的欢庆。所以下联要结合以上分析选择。
A.“锣鼓铿锵颂丰年”中末尾字“年”为平声,且“花灯灿烂”对“锣鼓铿锵”,“逢盛世”应对“颂丰年”,两句都具有喜庆色彩,都表现了对盛世丰年的欢庆。故该选项符合要求。
B.“丰收锣鼓震天响”中末尾字“响”为仄声,不符合要求。
C.“锣鼓咚咚佳节至”中末尾字“至”为仄声,不符合要求。
D.“锣鼓声里百万兵”中末尾字“兵”为平声,但“百万兵”有战争的意思,不符合春节欢乐喜庆的氛围,故该选项不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A
八、综合性学习
19.学了《古代诗歌四首》后,班上准备举行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营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有些诗人会给意象着色,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这些佳句都用了红与绿这种对比色。
请谈谈对比色的运用有什么艺术效果,并说说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绿叶”来比喻哪一类人。
(2)下图是某同学为《天净沙·秋思》选的插图,请你给插图作者提出修改建议。
【答案】(1)运用对比色,会使两种色彩都得到加强,如红和绿两种颜色放在一起,会使红的更红,绿的更绿,从而形成一种明丽鲜艳的视觉效果。我们常用“绿叶”来比喻在取得成功的人物背后默默奉献的人。
(2)【示例1】可以将人骑在马上改为人牵着马走,这样更能表现出鞍马劳顿的意味。因为连马都累得走不动了,画中人的漂泊之苦可想而知。
【示例2】画中人可以不戴帽子,让发丝微微飘起,这样就能表现出西风。还可以把“小桥流水人家”安排得远一点,让古道的纵深感强一些,以便景物能真正成为背景,从而突出主人公的孤独感。
【知识点】创新题型;图表信息;漫画释义;文化特色
【解析】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诗选自杨万里的《小池》;“枝间新绿一 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这句选自金朝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这两句诗主要是烘托氛围、营造环境、突出情感等。“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枝间新绿一 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通过“红”与“绿”的色彩对比,生动形象地描述出层层叠叠叶片之间深藏着点点红红的海棠花蕾的情景,让全诗更富有画面感。“数点红”又表明花朵没有完全开放,欲露还羞的娇柔状态。而实则是诗人借景抒情,希望海棠不要轻易绽放吐蕾,使之开的更长久。“绿叶”是花朵的陪衬,常用来比作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的人;它也是干净美好的,也用来比喻正直有节操的人。
⑵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根据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结合画面所展示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
故答案为:⑴ 运用对比色,会使两种色彩都得到加强,如红和绿两种颜色放在一起,会使红的更红,绿的更绿,从而形成一种明丽鲜艳的视觉效果。我们常用“绿叶”来比喻在取得成功的人物背后默默奉献的人。
⑵ 【示例1】可以将人骑在马上改为人牵着马走,这样更能表现出鞍马劳顿的意味。因为连马都累得走不动了,画中人的漂泊之苦可想而知。
【示例2】画中人可以不戴帽子,让发丝微微飘起,这样就能表现出西风。还可以把“小桥流水人家”安排得远一点,让古道的纵深感强一些,以便景物能真正成为背景,从而突出主人公的孤独感。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⑵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九、诗歌鉴赏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而不见踪影。
20.从两首诗所选择的意象中,可以判断甲诗所写的季节是   季,乙诗所写的季节是   季,从情感上看,都表现了   之情。
21.刚从小学毕业,好友去了别的学校,你会选择以下两句诗中的哪一句送给你的好友,请结合你对诗句的理解说明赠送理由。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答案】20.春;秋;思念、不舍
21.示例:我会送B句给好友,谁说友人千里之别从今晚就开始了?可离别后连相逢的梦也杳无踪迹,它竟像迢迢关塞那样遥远。既能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慰勉,也抒发了和好友分别的离情之苦,表达更加准确。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基调的把握,作答时要结合关键意象进行品味;
(2)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作答时首先要对诗句进行描绘,再结合具体情境阐述理由。
【点评】20.杨花飘落,子规啼叫,这是春天特有的景象,因此甲诗描写对是暮春时节,而“月寒”提示乙诗描写的时秋季,两首诗歌均表现了对友人对思念之情,故答案为:
春、秋、思念不舍
21.结合情境“好友去了别的学校”,应当寄托的是思念和关切以及美好的祝愿,A句中“愁心”一词不符合情境,而B句则表现了与朋友分别对不舍,故答案为: 示例:我会送B句给好友,谁说友人千里之别从今晚就开始了?可离别后连相逢的梦也杳无踪迹,它竟像迢迢关塞那样遥远。既能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慰勉,也抒发了和好友分别的离情之苦,表达更加准确。
十、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爸爸的砖窑厂
郝周
①从我记事时起,爸爸就在老家附近的砖窑厂做事。具体来说,就是在窑洞里把风干的砖坯垒成一堵堵砖墙,俗称“装窑的”。
②每天大清早,在晨曦和微风中,爸爸就骑着一辆二十八英寸老式自行车出了门。车龙头左侧挂着一个黑色的皮革挎包,里面装着一件干汗衫、一条毛巾。天擦黑的时候,他带着一身灰尘和疲惫回家。
③每天从砖窑厂回来,爸爸的黑挎包里总少不了一两张品相完好的旧报纸。他虽然只念过一年初中,但酷爱看书读报。
④我识字以后,也迷上了看书读报。乡村学校除了课本,没有任何课外读物。因此爸爸从砖窑厂带回来的报纸自然成了我的精神食粮。每天傍晚,我做完了作业,就会倚在屋角守望爸爸的身影。只要爸爸自行车的前轮轧上门槛,我马上迎上去问:“有报纸吗,爸爸?”他点点头。偶尔也会摇摇头说“没”,那便是我非常失落的时刻。
⑤对于爸爸来说,一天的劳作之后,最享受的时光莫过于在等待晚饭的间隙,坐在呼啦呼啦作响的电风扇下看报纸。
⑥砖窑厂离外婆家约摸一里路的距离。清明时节,去外婆家做客,她总会做一道大蒜炒腊肉的好菜招待我们。到了中午,外婆会让我去砖窑厂喊爸爸过来吃中饭。砖窑厂的伙食无非是些寡油少盐的豆角、南瓜、包菜、土豆之类,这些粗茶淡饭对于一个重度体力劳动者来说,实在营养不足。
⑦我哼着小调,快活地走过一段田野小路,就来到砖窑厂。
⑧站在窑洞门口,我立刻感受到一股灼烈的热浪扑面而来。窑洞门口放着一台大型鼓风机,呼呼地朝里面灌风,卷着一股浓浓的泥土味儿。昏暗的窑洞里,在如同火炉般的高温下,爸爸接过拉砖工人递过来的风干砖坯,按照一定的标准,麻利地把它们码放成镂空的砖墙。砖块里掺了煤粉,通过淋过煤油的老树根引燃后,烧上两三天,砖就成了。码放时必须疏密有间,太密了,会烧过头;太疏了,费煤不说,砖也烧不熟。爸爸的汗衫是湿淋淋的,而其他人则光着膀子,露出胳膊上精壮的肌肉疙瘩。
⑨我站了一会儿,朝爸爸喊了一声:"伯。"伯是我们当地称呼父亲的方言。他扭过头,朝我点点头,表示已经晓得了。”在我面前,爸爸是一个寡言少语的人,从来不喜怒于色,更不会热情地回应一声:“伢,你来了。”
⑩我接着说:“伯,外婆喊你吃饭。”
他依旧不动声色:“晓得。等一会儿。”
半个钟头后,爸爸从窑洞里一身臭汗地走出来,他灰头土脸的,连眼睫毛上都粘了一层细灰。他先咳嗽几声,然后深深地呼吸几口新鲜空气。爸爸把身上的湿汗衫脱下了,换上干净的汗衫。他带着我走近伙房,把湿汗衫晾晒在屋檐的竹竿上,才骑着自行车载着我去外婆家。
这一顿中饭,爸爸只是吃饭,不多说一句话。吃完以后休息了十来分钟,板凳刚刚坐热,他就伸手撩撩额头的几滴汗珠,起身去推自行车了。下午还有五六千块砖块等着他去垒成墙呢。
高考那年八月,我终于盼来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去县城取通知书的那一天,爸爸没有去砖窑厂。他请了假,要跟我一起去县城。
爸爸和我各自骑一辆自行车。我俩在烈日下骑行了二十多公里。我们途经一家砖窑厂的时候,他给我讲起了跟随远房亲戚学装窑的往事;路过闻名遐迩的五祖寺,他问我记不记得报纸上讲述的六祖慧能的传说;经过了一座大山脚下,他回忆起当年他到山里同姓大村庄为家族修家谱的经历……这些话让我听得兴致盎然,也让我改变了对爸爸的刻板印象。爸爸的心里装着一个我未曾见过的世界。
我从未骑过这么长的路,小腿酸痛得仿佛灌了铅一般,快没法儿坚持下去了。在车子爬坡的时候,爸爸问我:“晓得为什么要骑两部自行车吗?”
"不晓得。”
“你说说,两部自行车是几个轮子?”
“四个。”
“对,四个轮子的是什么车?小汽车。等你以后出息了,希望你开着四个轮子的小汽车回来。”他目视前方,嘴角露出浅浅的微笑。
我也笑了,觉得脚下有劲儿了。
望着爸爸头发稀疏的后脑勺,我咬着嘴唇,鼻腔里似乎有什么在涌动——以后要是能挣钱养家了,头件事就是莫让爸爸再进窑洞了。爸爸就像在烈日下灼烤的老丝瓜,快被那烧砖的窑洞烤干了……
22.选文中叙述了有关爸爸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3.联系上下文,按要求赏析下列词句。
①每天傍晚,我做完了作业,就会倚.在屋角守望爸爸的身影。(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②爸爸就像在烈日下灼烤的老丝瓜,快被那烧砖的窑洞烤干了...(赏析句子)
24.第⑧段中作者详细描写了砖窑厂的环境、码砖的要求等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5.这篇散文细腻地刻画了一个父亲的形象,请概括父亲的形象特征。
【答案】22.①爸爸早出晚归辛苦工作,闲暇时爱看书读报;
②爸爸穿着汗衫劳作,换上干净汗衫才骑自行车载着“我”去外婆家吃饭;
③爸爸吃饭期间不多说话,吃完很快就赶去砖窑厂;
④爸爸请假,与“我”一起骑自行车取录取通知书,路上与“我”深入交谈。
23.①“倚”的意思是靠着,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在屋角守望爸爸回家的情形,反映出“我”对爸爸带着报纸回家的盼望、期待,突出“我”对看报的痴迷,反映出爸爸对“我”的影响之深。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爸爸比作烈日下灼烤的老丝瓜,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爸爸的衰老和工作的艰辛,表达出对爸爸的心疼。
24.①该段详写砖窑厂的环境,写砖窑厂的灼热、泥土味、光线昏暗等,突出了爸爸工作环境的恶劣;
②写码砖必须疏密有间,以及细节描写爸爸汗衫“湿淋淋”,都体现出爸爸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③将爸爸穿汗衫与其他人光着膀子,露出胳膊进行对比,突出了爸爸在艰苦环境中仍坚持自我的一面,衬托爸爸有修养、有原则的形象。
25.①父亲是一个酷爱学习的人:他虽然只念过一年初中,但酷爱看书读报,看报是爸爸最享受的事;
②是一个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人:在砖窑厂恶劣的条件下,爸爸始终辛勤劳作,没有一声抱怨,麻利地把它们码放成镂空的砖墙;
③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劳作之后的爸爸先把身上的湿汗衫换上干净的衣衫,才骑着自行车载着我去外婆家;
④是一个关爱孩子的人:他给我讲往事、传说故事,谈对我的期许。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⑶ 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⑷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点评】22.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结合示例可知,从爸爸的角度,概括和爸爸有关的事情。结合②段“半个钟头后,爸爸从窑洞里一身臭汗地走出来,他灰头土脸的,连眼睫毛上都粘了一层细灰。他先咳嗽几声,然后深深地呼吸几口新鲜空气。爸爸把身上的湿汗衫脱下了,换上干净的汗衫。他带着我走近伙房,把湿汗衫晾晒在屋檐的竹竿上,才骑着自行车载着我去外婆家”可概括:爸爸穿着汗衫劳作,换上干净汗衫才骑自行车载着“我"去外婆家吃饭。
结合第③段“这一 顿中饭,爸爸只是吃饭,不多说一句话。吃完以后休息了十来分钟,板凳刚刚坐热,他就伸手撩撩额头的几滴汗珠,起身去推自行车了。下午还有五六千块砖块等着他去垒成墙呢”可概括:爸爸吃饭期间不多说话,吃完很快就赶去砖窑厂。
结合第④段高考那年八月,我终于盼来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去县城取通知书的那一天,爸爸没 有去砖窑厂。他请了假,要跟我一起去县城”、第⑤段"这些话让我听得兴致盎然,也让我改变了对爸爸的刻板印象。爸爸的心里装着个我未曾 见过的世界”可概括:爸爸请假,与“我"起骑自行车取录取通知书,路上与“我深入交谈。
故答案为:①爸爸早出晚归辛苦工作,闲暇时爱看书读报;
②爸爸穿着汗衫劳作,换上干净汗衫才骑自行车载着“我”去外婆家吃饭;
③爸爸吃饭期间不多说话,吃完很快就赶去砖窑厂;
④爸爸请假,与“我”一起骑自行车取录取通知书,路上与“我”深入交谈。
23.本题考查词句赏析。①“倚”是倚靠的意思;结合第④段“我识字以后,也迷上了看书读报。乡村学校除了课本,没有任何课外读物。因此爸爸从砖窑厂带回来的报纸自然成了我的精神食粮。每天傍晚,我做完了作业,就会倚在屋角守望爸爸的身影。只要爸爸自行车的前轮轧上门槛,我马上迎上去问:‘有报纸吗,爸爸 '他点点头。偶尔也会摇摇头说没’,那便是我非常失落的时刻"可知,“我”倚靠在屋子的角落是为了等爸爸 带回报纸,这份守望,写出了“我’"对爸爸带着报纸回家的盼望、期待,突出“我对看报的痴迷,而“我’'迷上看书读报是受爸爸喜欢看报纸的影响,反映出爸爸对“我"的影响之深。
② “爸爸就像在烈日下灼烤的老丝瓜运用比喻修辞,把爸爸比成烈日下灼烤的老丝瓜,烈日下灼烤的老丝瓜是干瘪的,没有水分的,写出了爸爸的苍老、憔悴,结合结尾段“以后要是能挣钱养家了,头件事就是莫让爸爸再进窑洞了”可知,爸爸如此苍老憔悴是因为一直在窑洞里被烘烤着,写出了爸爸工作的艰辛,表达“我”对爸爸的心疼。
故答案为:①“倚”的意思是靠着,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在屋角守望爸爸回家的情形,反映出“我”对爸爸带着报纸回家的盼望、期待,突出“我”对看报的痴迷,反映出爸爸对“我”的影响之深。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爸爸比作烈日下灼烤的老丝瓜,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爸爸的衰老和工作的艰辛,表达出对爸爸的心疼。
24.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结合“站在窑洞门口,我立刻感受到一-股灼烈的热浪扑面而来。窑洞门口放着一台大型鼓风机, 呼呼地朝里面灌风,卷着一股浓浓的泥土味儿。昏暗的窑洞里,在如同火炉般的高温下,爸爸接过拉砖工人 递过来的风干砖坯,按照一定的标准,麻利地把它们码放成镂空的砖墙”可知,这里具体写出了窑洞高温灼热、充满泥土味、光线昏暗的环境,而爸爸常年在这里工作,具体写出了爸爸工作环境的恶劣;“码放时必须疏密有间,太密了,会烧过头;太疏了,费煤不说,砖也烧不熟。爸爸的汗衫是湿淋淋的”则写建造窑洞有技术上的要求,写出了爸爸工作的不易,“湿淋淋' "的汗衫则进一步从细节写出爸爸工作的辛苦。“爸爸的汗衫是湿淋淋的,而其他人则光着膀子,露出胳膊上精壮的肌肉疙瘩'运用对比,把爸爸和其他工人的穿着对比,因为灼热,其他人裸露上身,而爸爸却穿着汗衫,结合前文写爸爸爱看报纸,后文爸爸和“我’"对话中展现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可知,爸爸是个比较有修养、有原则的人。
故答案为:①该段详写砖窑厂的环境,写砖窑厂的灼热、泥土味、光线昏暗等,突出了爸爸工作环境的恶劣;
②写码砖必须疏密有间,以及细节描写爸爸汗衫“湿淋淋”,都体现出爸爸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③将爸爸穿汗衫与其他人光着膀子,露出胳膊进行对比,突出了爸爸在艰苦环境中仍坚持自我的一面,衬托爸爸有修养、有原则的形象。
25.本题考查主旨。①爸爸在灼热的窑厂干活,是非常辛苦的体力劳动,但是爸爸坚持看报纸,内心世界丰富、充实,展现了爸爸在艰苦生活中仍坚守自己内心世界,表达了赞美之情;
②结合第⑤段这些话让我听得兴致盎然,也让我改变了对爸爸的刻板印象。爸爸的心里装着一一个我未曾见过的世界”、结尾段“以后要是能挣钱养家了,头件事就是莫让爸爸再进窑洞了”可知,通过和爸爸的一次交流,“我”了解了爸爸丰富充实的内心世界,理解了爸爸,并表达了对爸爸辛苦工作的心疼;
③结合结尾段“以后要是能挣钱养家了,头件事就是莫让爸爸再进窑洞了”可知,这里“我”内心下定决心,以后有能力了,不再让爸爸如此辛苦,表达了要改变现状的决心,报答爸爸的决心。
故答案为:①父亲是一个酷爱学习的人:他虽然只念过一年初中,但酷爱看书读报,看报是爸爸最享受的事;
②是一个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人:在砖窑厂恶劣的条件下,爸爸始终辛勤劳作,没有一声抱怨,麻利地把它们码放成镂空的砖墙;
③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劳作之后的爸爸先把身上的湿汗衫换上干净的衣衫,才骑着自行车载着我去外婆家;
④是一个关爱孩子的人:他给我讲往事、传说故事,谈对我的期许。
十一、写作题
26.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作家乔叶在《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中说:“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是知识,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2023年即将过去,步入初中生活的你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呢?你对成长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以“我的成长故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那一次,我真》
要求:①若选题目二,须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抄袭套写,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答案】题目一:
我的成长故事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成长的岁月里,我们哭过、笑过,也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些酸甜苦辣,我们的成长过程才会如此的多姿多彩,令人难忘。
自从家里新添了弟弟,我的地位就直线下降,我不再是家里的“小公主”,家里一切需求都以弟弟为先,我心里不服气,可也没有办法。抢吃的、弄脏作业、弄坏笔……弟弟的劣迹数不胜数,每当我向爸爸妈妈诉苦时,他们一句话就打发了我:“弟弟小,你让着弟弟。”我把所有的委屈都憋在了心里,我变得沉默了。
而那天,我爆发了。就在弟弟把我最喜欢的一幅画当作垃圾塞进垃圾桶的时候,刚刚走出屋的我,一个箭步窜到弟弟跟前,抡起大巴掌就朝弟弟粉嫩的屁股打了下去,留下了一个红红的“五指山”。顿时,“哇”的一声,震耳欲聋的哭声直冲云霄,“怎么了?”“你怎么打弟弟?”“弟弟才三岁呀!”“你是怎么当姐姐的?”爸爸妈妈责备的话密集的袭来,我面红耳赤,大声吼道:“够了,你们就知道向着他,他是你们的孩子,我就不是吗?”爸爸妈妈当场就愣住了,我心虚地看着他们,妈妈的眼圈红了,在他们的目光里,有失望、有心疼,其中似乎还有很多我看不懂的东西。妈妈哽咽着:“傻孩子,你和弟弟都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我们一样爱你们。你这么大时,妈妈也舍不得你受到一点伤害。你都十四岁了,还不能体会爸爸妈妈的心吗?”妈妈的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让我的心一颤,是啊,我都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了,不再是小孩子了,怎么还这么任性呢?弟弟那么小,我怎么能……理解和宽容我都学到哪去了?我急忙走到爸爸妈妈面前承认了错误。“好孩子!”妈妈欣慰地把我搂在了怀里。
这一次事件让我改变了很多,我不再与弟弟争风吃醋,而是成为教导弟弟、疼爱弟弟的大姐姐。这次的经历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鞭策我不断成长!
题目二:
那一次,我真震撼
烟花再美,终究不过那刹那的繁华,却不知有多少人心甘情愿地为此沉迷,因为有一种美叫震撼,那一次,我震撼了……
蝴蝶兰,水仙,长春藤等等,我家也可以算个小型植物园了。妈妈爱花,所以也造就了这番情况,里面的花儿每天都能得到充分的滋养,可是唯一不协调的就是阳台的角落了,因常年露在外面风吹雨打的,花盆上都有些许青苔,也就是这些青苔簇拥着一株不算大的仙人球,却也就是这一株仙人球在某天的早上给了我一个大大的震撼。
“快快快,快过来看……”妈妈在一大清早就亮出她的好嗓子,于是我拖了拖鞋,睡眼惺忪地磨到事发地点——那个一直被忽略的阳台,我揉揉眼睛,辛苦地睁开眼皮,一抹纯白倒映在我眼前,天啊,我这是看到了什么?在层层绿色中脱颖而出的花朵,长长的骨朵,花瓣一片叠着一片,层层绚烂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劈不出那样的匀称,花中间透着一派鹅黄色的天真。我顿时睡意全无,就在我觉得不可思议之时,妈妈开口道,“没想道,仙人球也会开花,这么多年了我还没见过呢!”妈妈的语气里有掩饰不住的惊讶与喜悦,是啊,它自我记事起就一直在这阳台上生存了,也不知道经历多少个春夏秋冬。
“本来合计着想扔掉的,现在看着挺好的”妈妈的话再次在我耳边响起,“扔掉”是啊,前几天还听妈妈说没花盆养花了,于是我就是想到了它,就想和妈妈说用这株仙人球的花盆。现在想来,既感到惭愧又有点庆幸,这么震撼人心的花,也许以后也看不到几回吧!
我不免缓缓蹲身,指尖碰到花瓣冰凉的触感,柔柔的软软的,原来仙人球是可以开花的,或许在于它的酝酿,又或许是因为它的不甘……但告诉我的还是那震撼人心的绽放。
之后,仙人球的花儿凋谢了,的确,美好的东西都是短暂的,但留给我的还是那一次深深的震撼。
【知识点】记叙文;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题目一: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本篇习作要求以“我的成长故事”为题创作;文题中的“我的”提示我们应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创作;联系材料“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是知识……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可知,在作文中应体现我们走向成熟,摆脱稚嫩的过程,体现我们思想逐渐成熟。作文可围绕“理解、宽容、蜕变、乐观、坚强、责任”等方向立意,立意应积极向上体现初中生的精神风貌。
第二,文体及思路。本篇习作明确要求写成记叙文。开篇可通过议论兼抒情的语言表达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什么是不可或缺的,为下文的叙事做铺垫。接下来,可采用对比表现手法,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如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生动的记叙事件。事件可为:叛逆的我不服管教,经常给班级“抹黑”,老师却从未对我发过脾气,我逐渐转变;身为卫生组长,我不再像以前一样在做值日时偷偷溜掉,我明白了每个人都应该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等,事件应体现自己成长变化的原因,最后表述自己成长是什么来深化中心。
题目二: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标题为“那一次,我真_______”,题目包含三层信息,“那一次”指已经发生过的一次事件,既是对时间的限定,又是对次数的限定;“我”限定了人称,必须以第一人称展开写作;“真”是程度副词,写出“我”在“那一次”中的体验状态;立意方面,可将“我”在“那一次”经历后的体会或感悟表述出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或认知。横线处填写的词语可以是表示情感或心理的,可填写的内容很多,诸如“快乐”“激动”“惊讶”“感动“后悔”等表示自己心理活动的词语都可以。
第二,选材思路:补题时,要拓宽选材视野。必须学会从自然、社会、人生、书本中发现“那一次”,在选材上不必拘泥于“小我”,从写作技法上来看,可以采取以小见大的写法,拓宽选材视野。比如,生活中看见父亲的背影、妈妈的白发那一次令我心酸;目睹自然中旭日东升的那一次令我心潮澎湃等等,所有的“那一次”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令人荡气回肠的力量。本题要求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一定要写出情感世界的变化,写出自己的真情,抒发自己的实感,展现自己的才情。写小事件,应写出“那一次”对“我”的触动和改变,细致地描摹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写大事件,在熟练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注意应以大见小,应突出“那一次”对“我”的影响,强调“那一次”对自己心灵所具有的持久的震撼力。
【点评】题目一: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题目二:本道题属于写作题型中的半命题作文。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时补全作文题目。行文时应力避雷同,宜选取与中心相关的自己感受最深的体验、思考、发现来入题。写作此类作文的首要任务就是反复研读材料,把好审题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语文 4.古代诗歌四首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诗歌的开篇两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采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描写了海水和山岛。
C.“日月之行”和“星汉灿烂”中的“日月”“星汉”都具有宏大的特点,给人以壮美的感觉。
D.本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获胜后所作,表现了他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
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两句,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虚写大风大浪的景象,气势宏大,惊心动魄,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的气象。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三、四两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的感情赋予明月,表达了诗人为友人感到忧愁却无可奈何的情感。
C.《次北固山下》的颔联两句以准确精炼的语言描写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宿时见到的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壮丽景象,境界开阔,为人称道。
D.《天净沙·秋思》以“秋思”为题,在描写景物的同时寓情于景,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天净沙 秋思》中诗人勾勒了一幅秋天的图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一派苍凉、灰暗的景象,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4.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花落尽子规啼”情景交融,借助杨花飘落和子规啼叫表达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B.“闻道龙标过五溪”表现作者听说友人被贬之地荒远,道路艰难,要经过五条溪流才能到达的惊讶,从中可见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之情。
C.结尾两句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寄托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关怀之情,暗含对官场不重用人才的不满。
D.“夜郎”,古地名,与成语“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不是同一个地方。这里作者联想到夜郎国,用以表现友人被贬之远和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
设计组将为读书会宣传海报选择贴切的配图。请你帮助完成。
[阅读材料]
青鸟
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鶩,一名小鶩,一名曰青鸟。(《山海经.大荒西经》)
王母遣①使谓帝曰:“七月七日,我当暂来。”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②,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集③殿前。上问东方朔,朔对④曰:“西王母暮⑤必降尊象,上宜洒扫以待之。”......有顷,王母至。乘紫车,玉女夹驭,载七胜,青气如云,有二青鸟如鸾⑥,夹侍王母旁。
(班固的《汉武故事》)
咏鹤
(宋)史弥逊
缟衣⑦湖上月明天,雪影飘飘意欲仙。
世网从来禁不得,高飞冲破晚秋烟。
①遣: 5.  。
②斋:斋戒,古人在祭祀前洁净身心,表示虔敬。
③集: 6.  。
④对: 7.  。
⑤暮: 8.  。
⑥鸾(luán):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⑦缟衣:比喻洁白的梅花或羽毛。
为便于交流,设计组对所选素材做了注释。请你补全。
三、填空题
9.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曹操,字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朝代)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歌大多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代表作有《蒿里行》《观沧海》《   》《   》等。
(2)李白,字   ,号   ,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   ”。其诗歌多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代表作有《   》《   》《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3)王昌龄,字   ,   (朝代)诗人,著名   (诗派)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等。
(4)马致远,号   ,大都(今北京)人,   (朝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   ”之称。
10.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1)东临碣石   
(2)水何澹澹   
(3)山岛竦峙   
(4)秋风萧瑟   
(5)枯藤   
(6)天涯   
四、默写
11.(1)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3)   ,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4)   ,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朱自清《春》)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月抒怀,表达对即将远去的友人关怀惦念的句子是   ,   。
(6)曹操《观沧海》一诗中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
   ;   ,   。
12.诗句填空。
(1)《观沧海》中描写草木茂盛、呈现一派生机的句子是   。描写深秋季节大海之上波浪翻涌的壮阔景象的句子是   。借助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的宏伟气势和诗人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落花抒发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句子是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怀的句子是   。
(3)《次北固山下》中蕴含事物发展规律的自然理趣,体现诗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的名句是   。借“鸿雁传书”的典故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4)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一句是   。
五、语言表达
13.小文的父母工作调动到外地,小文只能转学,离开了生活十几年的杭州。小文收到明信片后,给小嘉回复了一首刚学过的古诗,请你结合小文的处境,解析她借这首诗想表达的情感。
六、名著导读
14.分别阅读下列作品,完成任务。
《朝花夕拾》
任务——感受童年鲁迅
我们可以通过联想的方式阅读经典作品,由文中的人物、事件细节联系到自身的经历。打开《朝花夕拾》,走进文学巨匠鲁迅的童年生活,你会发现大作家也有着孩童的天性,你可能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请仿照示例,写出你的阅读发现。
[示例]图3-4联系比较童年的鲁迅
贪玩调皮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在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套盔甲做游戏。我在课堂上偶尔也会走神,看来贪玩是儿童的天性。
好奇心强 ①
有正义感 ②
③ ④
七、语段阅读
在这个贮蓄____着无尽智慧的世界里,读书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它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找到静(mì)____的一角,品味文字的美好。然而,在阅读的世界里,也有一些人(niān)____轻怕重,只愿意阅读轻松愉快的书籍,害怕面对沉重的人生课题。通过这种态度,让他们错过了很多深入思考的机会,也限制了他们的视野。读书,让我们在粗犷____与深邃之间找到平衡,让我们在狭隘与广阔之间作出选择。让我们勇敢地去面对人生的挑战,让心灵在读书的过程中丰盈。
15.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注音。
贮   蓄 粗犷    静(mì)    (niān)   轻怕重
16.文中划线处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17.下面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当然,难读的书不一定就是好书,而好书也不一定是难读的书。
②就好像学武术,压腿很疼,想逃避疼痛,那就学不好武术;就好像吃饭,薯条汉堡是可口,但没营养。
③这对于提高自身有切实的帮助。
④读书,应该对自己狠一点儿,多读些难读的书。
⑤不过,大部分有深度的书,需要下一番功夫。
A.①②③⑤④ B.④③②①⑤ C.①⑤②③④ D.④②③⑤①
18.上灯节(正月十五)时,你在欣赏鼓亭锣鼓表演,看到鼓亭里贴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花灯灿烂逢盛世”。下列可作下联的一项是(  )
A.锣鼓铿锵领丰年 B.丰收锣鼓震天响
C.锣鼓咚咚佳节至 D.锣鼓声里百万兵
八、综合性学习
19.学了《古代诗歌四首》后,班上准备举行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营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有些诗人会给意象着色,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这些佳句都用了红与绿这种对比色。
请谈谈对比色的运用有什么艺术效果,并说说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绿叶”来比喻哪一类人。
(2)下图是某同学为《天净沙·秋思》选的插图,请你给插图作者提出修改建议。
九、诗歌鉴赏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而不见踪影。
20.从两首诗所选择的意象中,可以判断甲诗所写的季节是   季,乙诗所写的季节是   季,从情感上看,都表现了   之情。
21.刚从小学毕业,好友去了别的学校,你会选择以下两句诗中的哪一句送给你的好友,请结合你对诗句的理解说明赠送理由。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十、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爸爸的砖窑厂
郝周
①从我记事时起,爸爸就在老家附近的砖窑厂做事。具体来说,就是在窑洞里把风干的砖坯垒成一堵堵砖墙,俗称“装窑的”。
②每天大清早,在晨曦和微风中,爸爸就骑着一辆二十八英寸老式自行车出了门。车龙头左侧挂着一个黑色的皮革挎包,里面装着一件干汗衫、一条毛巾。天擦黑的时候,他带着一身灰尘和疲惫回家。
③每天从砖窑厂回来,爸爸的黑挎包里总少不了一两张品相完好的旧报纸。他虽然只念过一年初中,但酷爱看书读报。
④我识字以后,也迷上了看书读报。乡村学校除了课本,没有任何课外读物。因此爸爸从砖窑厂带回来的报纸自然成了我的精神食粮。每天傍晚,我做完了作业,就会倚在屋角守望爸爸的身影。只要爸爸自行车的前轮轧上门槛,我马上迎上去问:“有报纸吗,爸爸?”他点点头。偶尔也会摇摇头说“没”,那便是我非常失落的时刻。
⑤对于爸爸来说,一天的劳作之后,最享受的时光莫过于在等待晚饭的间隙,坐在呼啦呼啦作响的电风扇下看报纸。
⑥砖窑厂离外婆家约摸一里路的距离。清明时节,去外婆家做客,她总会做一道大蒜炒腊肉的好菜招待我们。到了中午,外婆会让我去砖窑厂喊爸爸过来吃中饭。砖窑厂的伙食无非是些寡油少盐的豆角、南瓜、包菜、土豆之类,这些粗茶淡饭对于一个重度体力劳动者来说,实在营养不足。
⑦我哼着小调,快活地走过一段田野小路,就来到砖窑厂。
⑧站在窑洞门口,我立刻感受到一股灼烈的热浪扑面而来。窑洞门口放着一台大型鼓风机,呼呼地朝里面灌风,卷着一股浓浓的泥土味儿。昏暗的窑洞里,在如同火炉般的高温下,爸爸接过拉砖工人递过来的风干砖坯,按照一定的标准,麻利地把它们码放成镂空的砖墙。砖块里掺了煤粉,通过淋过煤油的老树根引燃后,烧上两三天,砖就成了。码放时必须疏密有间,太密了,会烧过头;太疏了,费煤不说,砖也烧不熟。爸爸的汗衫是湿淋淋的,而其他人则光着膀子,露出胳膊上精壮的肌肉疙瘩。
⑨我站了一会儿,朝爸爸喊了一声:"伯。"伯是我们当地称呼父亲的方言。他扭过头,朝我点点头,表示已经晓得了。”在我面前,爸爸是一个寡言少语的人,从来不喜怒于色,更不会热情地回应一声:“伢,你来了。”
⑩我接着说:“伯,外婆喊你吃饭。”
他依旧不动声色:“晓得。等一会儿。”
半个钟头后,爸爸从窑洞里一身臭汗地走出来,他灰头土脸的,连眼睫毛上都粘了一层细灰。他先咳嗽几声,然后深深地呼吸几口新鲜空气。爸爸把身上的湿汗衫脱下了,换上干净的汗衫。他带着我走近伙房,把湿汗衫晾晒在屋檐的竹竿上,才骑着自行车载着我去外婆家。
这一顿中饭,爸爸只是吃饭,不多说一句话。吃完以后休息了十来分钟,板凳刚刚坐热,他就伸手撩撩额头的几滴汗珠,起身去推自行车了。下午还有五六千块砖块等着他去垒成墙呢。
高考那年八月,我终于盼来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去县城取通知书的那一天,爸爸没有去砖窑厂。他请了假,要跟我一起去县城。
爸爸和我各自骑一辆自行车。我俩在烈日下骑行了二十多公里。我们途经一家砖窑厂的时候,他给我讲起了跟随远房亲戚学装窑的往事;路过闻名遐迩的五祖寺,他问我记不记得报纸上讲述的六祖慧能的传说;经过了一座大山脚下,他回忆起当年他到山里同姓大村庄为家族修家谱的经历……这些话让我听得兴致盎然,也让我改变了对爸爸的刻板印象。爸爸的心里装着一个我未曾见过的世界。
我从未骑过这么长的路,小腿酸痛得仿佛灌了铅一般,快没法儿坚持下去了。在车子爬坡的时候,爸爸问我:“晓得为什么要骑两部自行车吗?”
"不晓得。”
“你说说,两部自行车是几个轮子?”
“四个。”
“对,四个轮子的是什么车?小汽车。等你以后出息了,希望你开着四个轮子的小汽车回来。”他目视前方,嘴角露出浅浅的微笑。
我也笑了,觉得脚下有劲儿了。
望着爸爸头发稀疏的后脑勺,我咬着嘴唇,鼻腔里似乎有什么在涌动——以后要是能挣钱养家了,头件事就是莫让爸爸再进窑洞了。爸爸就像在烈日下灼烤的老丝瓜,快被那烧砖的窑洞烤干了……
22.选文中叙述了有关爸爸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3.联系上下文,按要求赏析下列词句。
①每天傍晚,我做完了作业,就会倚.在屋角守望爸爸的身影。(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②爸爸就像在烈日下灼烤的老丝瓜,快被那烧砖的窑洞烤干了...(赏析句子)
24.第⑧段中作者详细描写了砖窑厂的环境、码砖的要求等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5.这篇散文细腻地刻画了一个父亲的形象,请概括父亲的形象特征。
十一、写作题
26.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作家乔叶在《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中说:“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是知识,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2023年即将过去,步入初中生活的你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呢?你对成长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以“我的成长故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那一次,我真》
要求:①若选题目二,须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抄袭套写,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