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预习】七年级上册语文 5.秋天的怀念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授预习】七年级上册语文 5.秋天的怀念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3 15:12:0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语文 5.秋天的怀念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风风雨雨,她每天都在地坛里寻呀找呀,她用如水柔情唤醒了儿子沉落的心,她用惊人的毅力激发了儿子生存的欲望。
B.通过母亲的不懈努力,使史铁生认识到不好好地生活是错误的。
C.母亲患肝癌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过度、精神紧张、饮食不当等诱发的。
D.为了防止儿子的坏心情,母亲始终没告诉他自己已经病人膏肓。
【答案】A
【知识点】秋天的怀念;成分残缺;句式杂糅;表意不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辨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看看各个部分是否搭配,是否有残缺,再做判断。
B句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C句句式冗杂,删去“的主要原因”或“诱发的”;
D句表意不明,“病入膏肓”的不知是母亲还是儿子。
故答案为:A。
【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
(1)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
(2)成分残缺。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
(3)重复多余。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常见的情况有:第一,语法成分重复;第二,语意堆砌。(4)语序不当。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5)句式杂糅。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
(6)句意歧义。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失去了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7)不合事理。不合事理是指在表述中,或违反人们的逻辑思维,或违背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等,造成不合事理。
(8)用词不当。用词不当包括词性使用不当,词义使用不当,词的感彩使用不当等等。
2.下列各句中所用的描写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B.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C.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
D.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答案】B
【知识点】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解析】B项属于神态描写,其余三项均为动作描写。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常见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其作用多与表现人物性格、心情,塑造人物形象有关。
3.对《秋天的怀念》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B.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D.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体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
【答案】B
【知识点】秋天的怀念;衬托
【解析】本文并非是以“日常琐事”为题材,因为文章选择的是生活中一个大非常时期——儿子双腿刚刚瘫痪,母亲又身患重病。正是在这种不寻常的题材中,显示了母亲的坚韧、顽强,从而写出了母亲的崇高伟大。
【点评】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4.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爆怒无常。
B.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C.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了觉。
D.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竞是永远的诀别。
【答案】B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A爆怒无常——暴怒无常;C翻来复去——翻来覆去;D竞——竟。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平常所掌握的常用词语的音形义判断题中所用词语书写的正确与否。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二、填空题
5.文学常识对对碰。
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曾任   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   》,代表作有小说《   》 《   》 《务虚笔记》,散文《   》 《   》 《病隙碎笔》等。
【答案】北京;法学教授及其夫人;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合欢树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故答案为: 北京 ;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 命若琴弦 ; 我与地坛 ; 合欢树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6.根据下面的拼音写汉字。
zá     碎   shì   弄   bào   怒 tān huàn   
chuí   打 沉jì    淡yǎ    翻来fù   去
【答案】砸;侍;暴;瘫痪;捶;寂;雅;覆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第1空:念zá音的字有杂、砸、咋,这里是砸碎,意思是用坚硬的工具把完整的东西击碎,而杂碎的意思是指杂乱零碎,亦可指代杂乱零碎之物;第2空:侍和待,多一撇的少一撇,侍弄、侍候,等待,待客要看清;第3空:读bào 的音的字有报、抱、暴、刨、爆,暴怒的意思是大怒,狂暴的和不受控制的愤怒,常伴有狂骂;第4空,瘫痪是一种病态,所以是“疒”不是“广”,第5空,捶打是用拳头或棒槌反复敲,而锤打是用锤子敲击;第6空:寂不要粗心写成“静”;第7空。不要写成“鸦”;第8空,不要写成“复”。
故答案为:砸; 侍; 暴; 瘫痪; 捶; 寂; 雅; 覆。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准确书写。汉字里许多字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读音,一部分表示意义,我们理解了词义,就不容易写错别字了。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
三、语言表达
7.读完这篇散文后,同学们就文章主角和情感内容进行了讨论,你的看法是什么?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和对散文文体的认识,参与他们的对话。
小文:这篇散文,主角是母亲,史铁生是想通过文章表达他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小语:我的理解跟你不太一样,虽然主角是史铁生,文中有怀念之情,但是,我总觉得里面还有更为复杂的情感,而一下子似乎又说不清。
我的看法:   
【答案】[示例]我觉得散文不是小说,没有”主角”一说,散文是表达作者独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这篇散文肯定表达了史铁生的情感,比如你们说的对母亲的怀念,除此之外,我还读出了他对母亲深深的忏悔。
【知识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故答案为:我觉得散文不是小说,没有”主角”一说,散文是表达作者独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这篇散文肯定表达了史铁生的情感,比如你们说的对母亲的怀念,除此之外,我还读出了他对母亲深深的忏悔。
【点评】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四、名著导读
8.任务——还原经典人物
阅读《朝花夕拾》,我们感受到鲁迅不愧是一位文学大师。在简洁的文笔中,他追忆了家人、师长和朋友,平静的叙述中饱含真挚的情感。阅读《五猖会》《范爱农》《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散文,研读精彩片段,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阅读任务。
(1)白描手法塑其形。
小贴士
“白描”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①阿长:生得黄胖而矮。
②藤野先生:   
③范爱农:   
④   :   
(2)典型事件丰其韵。
典型事件:
人物形象:   
(3)欲扬先抑凸其神。
【答案】(1)[示例]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寿镜吾;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2)[示例]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实习;了解裹脚
(3)[示例]讨厌;不耐烦;敬意消失;憎恶;新的敬意
【知识点】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朝花夕拾》
【解析】(1)《藤野先生》中对藤野先生有如下的描写: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⑧。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范爱农》中对范爱农有如下的描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寿镜吾有如下的描写: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2)根据“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可得出:添改讲义;
根据“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可得出:纠正解剖图;
根据“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可得出:关心实习;根据“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可得出:了解裹脚。
(3)根据“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她常常对我讲“长毛8”。她之所谓“长毛” 者,不但洪秀全9军,似乎连后来一切土匪强盗都在内,但除却革命党,因为那时还没有”“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14都震悚15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可得出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
故答案为:(1)[示例]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寿镜吾;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2)[示例]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实习;了解裹脚
(3)[示例]讨厌;不耐烦;敬意消失;憎恶;新的敬意
【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文学名著重要人物的掌握程度。平时阅读名著时,要运用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对名著中的重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要把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积累下来。
(2)此题考查对名著的积累。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3)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五、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应的任务。
我与地坛(节选)
史铁生
以园中的景物对应四季,春天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杨花;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秋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着一座很大的铜钟,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以心绪对应四季呢?春天是卧病的季节,否则人们不易发觉春天的残忍与渴望;夏天,情人们应该在这个季节里失恋,不然就似乎对不起爱情;秋天是从外面买一棵盆花回家的时候,把花搁在阔别了的家中,并且打开窗户把阳光也放进屋里,慢慢回忆慢慢整理一些发过霉的东西;冬天伴着火炉和书,一遍遍坚定不死的决心,写一些并不发出的信。
9.”季节”在史铁生的作品中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符号,请找出上述语段中有关”心绪对应四季”的一些文字,用《秋天的怀念》中的相关内容来解说这些文字,并分析它们之间的”暗合(呼应)之处”。
表2-1对比分析
季节 春季 ①   
《我与地坛》 春天是卧病的季节,否则人们不易发觉春天的残忍与渴望 ②   
《秋天的怀念》 ③    ④   
10.课文题目为《秋天的怀念》,结合选文内容,与同学一起探究”秋天”作为特定的时间符号,隐喻了哪些内容。将结果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9.秋季;秋天是从外面买一棵盆花回家的时候,把花搁在阔别了的家中,并且打开窗户把阳光也放进屋里,慢慢回忆慢慢整理一些发过霉的东西。;雁阵北归,北海春花开放,“我”却深陷在双腿残疾的悲痛之中,春天来了,“我”只能坐在轮椅之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于“我”都是一种残忍,而这种残忍,正是源于对美好春天,对健全身体的渴望;在秋季“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花,整理了关于母亲的回忆,领悟了母亲让“我们”坚强面对生活的用意。
10.[示例]”秋天”往往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了从暴躁绝望到达观释然的一种心理上的成熟。”秋天”也隐喻着在母亲去世后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季节,作者真正体会到母亲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知识点】秋天的怀念;文章标题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1)本道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并筛选信息。
(2)此题考查理解文章题目的含意的能力。题目的含意要结合文章主旨来解释其表层意、深层意和象征意等,结合文章内容和主题来理解即可。
【点评】9.将《我与地坛》和《秋天的怀念》的内容对比分析,注意关键句“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春天是卧病的季节,否则人们不易发觉春天的残忍与渴望”“秋天是从外面买一棵盆花回家的时候,把花搁在阔别了的家中,并且打开窗户把阳光也放进屋里,慢慢回忆慢慢整理一些发过霉的东西”的含义,据此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①秋季
②秋天是从外面买一棵盆花回家的时候,把花搁在阔别了的家中,并且打开窗户把阳光也放进屋里,慢慢回忆慢慢整理一些发过霉的东西。
③雁阵北归,北海春花开放,“我”却深陷在双腿残疾的悲痛之中,春天来了,“我”只能坐在轮椅之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于“我”都是一种残忍,而这种残忍,正是源于对美好春天,对健全身体的渴望
④在秋季“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花,整理了关于母亲的回忆,领悟了母亲让“我们”坚强面对生活的用意。
10.结合课文和材料内容理解,注意关键句“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秋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着一座很大的铜钟,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清晰”的含义,联系作者母亲的品质、作者心态的变化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示例]”秋天”往往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了从暴躁绝望到达观释然的一种心理上的成熟。”秋天”也隐喻着在母亲去世后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季节,作者真正体会到母亲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六、综合性学习
你所在的班级将开展以“漫游语文此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积极地参与了这一活动,相信你能完成以下任务:
11.为营造氛围,让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请拟一条宣传标语。
12.同学们搜集了不少对联,要在校刊上刊载,请你将下列对联按春联、婚联、挽联、行业联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排序是(  )
①红莲开并蒂,彩凤喜双飞。
②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③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佳。
④白雪抚人片片醉,红梅舒枝点点春。
A.①④③② B.④①③②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13.初步领略了广告语言的魅力,你能否学以致用?从下列题中任选一则拟写广告。
1)请以“爱护校园的花草”为主题,拟写一条广告。   
2)你的家乡永州有不少的美食特产,比如异蛇酒、东安鸡、宁远血鸭、江水香柚等,请你选择一种为它拟写一则广告。   
【答案】11.语文是人类灵魂
12.C
13.小草有生命,请留心脚下;异蛇酒 名扬天下,能强身健体,还能治病
【知识点】句子排序;诗歌对联;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之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拟写宣传标语一定要搞清楚活动主题,然后选用形象直观的语言,特别是采用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句子更有吸引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平时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比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当,意思相近或相反,上下联的尾字符合仄起平收的特点等等。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之拟写广告的能力。拟写广告语,一定要形象生动,便于识记和理解,从而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
【点评】11.以“漫游语文此界"”为主题,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拟写,具有鼓动性。可以拟为:语文浓缩着华夏民族的文墨精华。
故答案为:语文是人类灵魂。
12.①根据“并蒂"“彩凤”等可以推断得知是属于婚联。②根据“千秋雄鬼”"“死不还家”可以推断得知是属于挽联。③根据刘伶"“李白”可以得知这副对联是关于酒行业的,是行业联。④根据“白雪"到"“红梅"的季节变化,可以得知是属于春联,有辞旧迎新之意。故正确顺序是:④①②③。故答案为:C。
13.本题考查拟写广告语。广告语应抓住重点、简明扼要。不简短就不便于重复、记忆和流传。广告语在形式上没有太多的要求,可以单句也可以对句。根据题目要求拟写即可。
1)要求以“爱护校园的花草”为主题,拟写一条广告。可用委婉的语气,拟人或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示例:让绿色感染心灵,让绿色美化校园。
2)题干设置的情景是家乡永州有不少的美食特产,比如异蛇酒、东安鸡、宁远血鸭、江水香柚等,请你选择一种为它拟写一则广告。 示例:生态东安鸡,天赐良“鸡”。
故答案为:小草有生命,请留心脚下;异蛇酒 名扬天下,能强身健体,还能治病。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坐:因为。
14.理解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席上食菱 食:    欲以去热也 去: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其人自护其短
②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6.北人食菱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14.吃;除掉、去掉
15.①那个人自己隐瞒自己的短处.
②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16.示例1不要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否则会闹出笑话。示例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用迁移法类推,可以查字典词典,可以联系语境,可以由成语进行推断,不管是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当然也须关注古今异义,翻译句子时一定要用古义而不是今义。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做好此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的语句,从文章所的不同对象、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附参考译文】
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他到南方做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道:“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点评】14.第一句意思:在宴席上吃菱角;第二句意思是想要用这个来清热解毒啊。
故答案为:第1空、吃;第2空、除掉、去掉。
15.第1句:其:那,自:自己,护:袒护,隐瞒,其:自己的,短:短处;第2句:此:这,坐:因为,强:勉强,以为:认为
故答案为: ①那个人自己隐瞒自己的短处;②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16.北人不知道菱角,吃菱角的时候连壳一起吃,别人跟他说正确吃法,他还嘴硬说自己故意连壳一起吃是为清热解毒,而当问及他的家乡是否有这物时,竟然跟人家说“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北人就是典型的不懂装懂,不知道却要装知道的大傻子,由此我们得出的道理就是不要不懂装懂,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故答案为: 示例1不要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否则会闹出笑话。示例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
八、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①别母河梁②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注]①搴帷:掀起室内的帷幕,这是诗人出门的动作。②河梁:是指河上的桥,它在古诗中常用来指代送别之地,源于李陵的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17.甲)诗一个“秋”字,特别有意味。既写出环境的凄凉、萧索,又烘托了游子惆怅的心情。(乙)诗中的“白发愁看泪眼枯”一句中最为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说说你的理解。
18.(甲)诗“断肠人在天涯”直接写出了游子惆怅失落的心情。(乙)诗以“此时有子不如无”作结,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7.“枯”字。这个字生动地写出了老母亲那哭干了泪水的眼睛正忧虑地注视着自己。依恋母亲之情,愧为人子之心,都从“枯”字流露出来。
18.“此时有子不如无”是作者离别之际生发的感慨,既揭示了老母心中难以名状的哀怨和悲怆,也十分真切地抒写出诗人内心无法抑制的内疚和伤痛。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
【点评】17.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
“白发愁看泪眼枯”意为:母亲白发苍苍,愁容满面,凄切悲凉,欲哭无泪。其中的“枯”字最为传神。儿子即将远行,母亲因为牵挂儿子而哭干了泪水。一个“枯”字,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老母亲离别之时的伤感情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牵挂之情。临别之际,作者转头回望,看见母亲的苍苍白发,枯干泪眼。母亲年老,自己却不能侍奉,反而要远行,让母亲担忧,心中愧疚与对母亲的依恋油然而生。
故答案为: “枯”字。这个字生动地写出了老母亲那哭干了泪水的眼睛正忧虑地注视着自己。依恋母亲之情,愧为人子之心,都从“枯”字流露出来。
18.本题考查赏析作者情感。
“此时有子不如无”,是诗人发自肺腑的真情告白。为了生活,自己不仅无法让年迈的老母亲安享温暖幸福,还将她独自留在了风雪中的柴间前,这样的儿子岂不是不如没有 短短七个字,既揭示了老母心中难以名状的哀然和悲枪,也十分直切地择写出诗人内心无法抑制的内疠和伤痛,字字如锤,敲击着读者的心,令人不忍卒读,它已经不是一般音义上的爱母之心,恋母之情,而变成了对那个时代的正义控诉,对所有无依,无靠,无助老者的深切同情,对天下不老子女的严厉谴责。
故答案为: “此时有子不如无”是作者离别之际生发的感慨,既揭示了老母心中难以名状的哀怨和悲怆,也十分真切地抒写出诗人内心无法抑制的内疚和伤痛。
九、现代文阅读
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
①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我汗流浃背地在前面刨地开垄,母亲在后面撒播荞麦种补苗。
②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把我十七岁的青春曝晒成村夫般的沧桑,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请原谅一个刚刚得知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的少年,在生命之初沉重的打击下,没有人安慰和鼓励,却要像个农夫一样在农田里拼命劳作。
③我心情烦乱地嚷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白来遭这个罪吗?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
④母亲直起腰擦一把头上的汗水,望着荒芜的田地说:“浪费了这片地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会很快长起来,等冬天给你做饸饹面吃哈。”
⑤在那个贫穷的旧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面食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荞麦花开,在微风中荡漾。我又有了力气,继续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继续劳作。
⑥傍晚时分,荒芜的山坡都种完了,我和母亲已累得筋疲力尽,但我却看到母亲欣慰地笑了。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一直学习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
⑦我心灰意冷,摇摇头说:“不上了,我还是在家帮你们种地吧,不能再拖累你们了。”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农村的苦,和盼望我能有出息的决心。但我没有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
⑧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甲】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⑨一天傍晚,回家后发现母亲没回来。趁着月色,我在荞麦地里找到了母亲。【乙】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诗“月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
⑩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看着辛苦的母亲,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几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饸饹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
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
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而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轻言放弃了呢?
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临走前,母亲竟然激动而自豪地说:“我就说我儿子不会窝在这个山沟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奋读书。后来终于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从此,每当生命中再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夜晚,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和在荞麦地辛苦劳作的母亲。
19.请结合全文内容,补全“我”的情感变化过程。
20.标题“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各有什么作用?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
21.有感情的朗读利于融入文本。请从文中划线的甲乙两句中选择一句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
“朗读”知识卡片 重音——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于语句中的某些词或者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重音常常落在有并列关系之处,有对比关系之处,有转折关系之处,有递进关系之处,有强调意味之处,有修辞手法之处等。 停连——朗读时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的中断即停顿,声音的延续即连接。无论停还是连,都要与文章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相适应,不是任意的。
【甲】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乙】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
我选择 ▲ ,朗读设计及理由: ▲ 。
22.天下的母亲都是相似的,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分析两篇文章中母亲形象的相同点,并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人物形象的。
【链接材料】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答案】19.暴怒无常;心烦意乱;失魂落魄;心酸落泪
20.内容上,“荞麦花”象征着美好的希望,也象征母亲的勤劳、自信、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开在地里,也开在“我”的心里。母亲在荒地撒播荞麦种补苗,坚信荞麦能开花结籽的行为,让我明白了当生命中遇到挫折和痛苦时,仍然要付出辛勤的汗水,要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点明了文章主旨。
结构上,“荞麦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开头的“母亲在后面撒播荞麦种补苗”与结尾的“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和在荞麦地辛苦劳作的母亲”形成了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21.示例1:我选择【甲】|朗读时会在“驱逐”下重音,强调“我”当时逃避现实的一种心态;同时在“驱逐”后进行简短的停顿,再朗读“心灵的空虚”,以此来突出失落之情;同时也会在“但是”“杂草丛生”做重音,一处是转折之处,一处是有着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此突出“我”当时的心有杂念、心乱如麻。示例2:我选择【乙】,“一片雪白”加重音,强调当时月光下的荞麦花给我带来的震撼之感;“晚风轻拂”朗读时,声音延续,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氤氲”处也可做重音处理,强调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的心态发生来极大的改变。
22.异:两篇文章都表现出了母亲对子女的爱,真挚、细腻、深沉、伟大,在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关爱孩子、影响孩子,给予孩子人生的真谛。
同:《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作者以去北海看菊花为中心,叙述病入膏肓的母亲忍受着巨大的病痛,隐瞒起病情,忘我地把爱全身心投入到不幸的儿子身上,直至自己生命最后一息的事,她对儿子的挚爱无微不至:理解、体谅、包容儿子的“暴怒无常”;用尽苦心想办法调整、改善儿子的心情(外出看花儿);尽量避免可能对儿子情绪产生负面影响的任何事情;临终时刻念念不忘有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开在心灵的荞麦花》主要讲了“我”十七岁那年,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心灰意冷。在母亲的带领下,来到一片荒地刨地开垄种荞麦。荞麦虽然种晚了,但秋后依然开满了花。母亲的自信使“我”明白了挫折面前不可轻言放弃的道理,“我”决定重返校园复读,第二年榜上有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的重新振作离不开母亲的影响,是母亲教会了“我” 遇到挫折时该如何面对。
【知识点】语速与语调;重音;记叙性散文;秋天的怀念;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我的情感变化即可。
(2)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包括:①是否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②文章线索;③新颖,吸引读者注意力;④交代文章写作对象;⑤交代文章写作情感等。
(3)本题考查朗读设计。注意从重音、停连、语气、语调、节奏等角度入手。重音,突出强调。句意消极时语气低缓,句意积极时语气高亢,欢快。高音调表示兴奋或惊讶,低音调表示冷静或严肃。注意结合句子暗含的情感基调分析即可。停连,指的是朗读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和表示情感转折的地方要停连。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读懂文章内容,在文中找到有关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评价等句子,从中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点评】19.概括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归纳即可。
②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把我十七岁的青春曝晒成村夫般的沧桑,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请原谅一个刚刚得知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的少年,在生命之初沉重的打击下,没有人安慰和鼓励,却要像个农夫一样在农田里拼命劳作。
③我心情烦乱地嚷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白来遭这个罪吗?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
⑧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
⑩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看着辛苦的母亲,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几乎要落泪。 故答案为:暴怒无常;心烦意乱;失魂落魄;心酸落泪
20.荞麦花开在了心灵深处,荞麦花象征了人世间最美好的希望,母亲辛苦的开垦荒田,撒播荞麦种补苗,坚信荞麦能开花结籽的美好期盼,让我明白了即使身处困境,及时面对很多的挫折,我们依然要辛苦努力,要付出心血,坚定信心,积极乐观的生活着。
荞麦花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与开头结尾的撒播荞麦种补苗、荞麦花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故答案为:内容上,“荞麦花”象征着美好的希望,也象征母亲的勤劳、自信、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开在地里,也开在“我”的心里。母亲在荒地撒播荞麦种补苗,坚信荞麦能开花结籽的行为,让我明白了当生命中遇到挫折和痛苦时,仍然要付出辛勤的汗水,要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点明了文章主旨。
结构上,“荞麦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开头的“母亲在后面撒播荞麦种补苗”与结尾的“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和在荞麦地辛苦劳作的母亲”形成了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21.【甲】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可以在“企图”后稍作停顿,在“驱逐”重读,强调企图逃避的内心,在“但是”重读,强调逃避没用;在“依然”重读,在“杂草丛生”重读,比喻强调内心杂乱。
【乙】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轻读“月光下”,语气柔和,强调此刻的温馨,在“一片雪白”重读,强调眼前所见的美景让我震惊。“晚风轻拂”轻读且语气缓慢,强调晚风给我的触感柔和。在“氤氲”重读,强调花香在空气中发生的作用让我着迷,整体环境让我感到舒适,让我的心态获得巨大的变化。
故答案为:我选择【甲】,朗读时会在“驱逐”下重音,强调“我”当时逃避现实的一种心态;同时在“驱逐”后进行简短的停顿,再朗读“心灵的空虚”,以此来突出失落之情;同时也会在“但是”“杂草丛生”做重音,一处是转折之处,一处是有着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此突出“我”当时的心有杂念、心乱如麻。
或者:我选择【乙】,“一片雪白”加重音,强调当时月光下的荞麦花给我带来的震撼之感;“晚风轻拂”朗读时,声音延续,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氤氲”处也可做重音处理,强调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的心态发生来极大的改变。
22.两文都是写母爱,但是表现不同。
《秋天的怀念》主旨写母爱的真挚、细腻、深沉、伟大。作者以去北海看菊花为中心,叙述病入膏肓的母亲忍受着巨大的病痛,隐瞒起病情,忘我地把爱全身心投入到不幸的儿子身上,直至自己生命最后一息的事,她对儿子的挚爱无微不至:理解、体谅、包容儿子的“暴怒无常”;用尽苦心想办法调整、改善儿子的心情(外出看花儿);尽量避免可能对儿子情绪产生负面影响的任何事情;临终时刻念念不忘有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全文表现出了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也表达了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开在心灵的荞麦花》写我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后心灰意冷,在母亲的带领下去开垦荒地种荞麦。荞麦虽种晚了,但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就等着收荞麦。这让我明白挫折并不可怕,我也重拾信心去复读,并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是母亲的积极引导让我重整旗鼓,让我明白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苦难。
故答案为:异:两篇文章都表现出了母亲对子女的爱,真挚、细腻、深沉、伟大,在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关爱孩子、影响孩子,给予孩子人生的真谛。
同:《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作者以去北海看菊花为中心,叙述病入膏肓的母亲忍受着巨大的病痛,隐瞒起病情,忘我地把爱全身心投入到不幸的儿子身上,直至自己生命最后一息的事,她对儿子的挚爱无微不至:理解、体谅、包容儿子的“暴怒无常”;用尽苦心想办法调整、改善儿子的心情(外出看花儿);尽量避免可能对儿子情绪产生负面影响的任何事情;临终时刻念念不忘有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开在心灵的荞麦花》主要讲了“我”十七岁那年,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心灰意冷。在母亲的带领下,来到一片荒地刨地开垄种荞麦。荞麦虽然种晚了,但秋后依然开满了花。母亲的自信使“我”明白了挫折面前不可轻言放弃的道理,“我”决定重返校园复读,第二年榜上有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的重新振作离不开母亲的影响,是母亲教会了“我” 遇到挫折时该如何面对。
十、写作题
23.请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请以《发生在那个季节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窗外的风景,心中的情思》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二选一,抓住了景物的特点,通过多种方式描写景物,抒发情感;②作文内容完整、具体,描写生动、细致,有真情实感;③书写清晰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500字。不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等信息。
【答案】
发生在那个季节的故事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雨。冰冷的雨水伴随着阵阵冷风冲刷着我冻红的小手。我哈着热气,试图去温暖它,思绪也悄然间游向远方。
冬天的夜晚没有往常热闹,街上的人们都忙着早点回家。而天空中的星星也不再光彩夺目,只有可数的三两颗还在绽放出微弱的光芒。我背着书包缓缓走在城市的街道上,冷风袭来,脸蛋冻得又红又痛。我擤了擤鼻子,从书包里拿出围巾和手套,勉强用快要僵硬的双手将它们一一穿戴好。我再次背起书包,继续向前走去。
街上的车辆并不多,有小汽车,有摩托车,多数是接送孩子回家的父母所开的。我看着,不由鼻子有些酸涩。我爸妈没来接送我,我知道他们要加班,很忙了,我不能再给他们增加更多的负担。我忍住那股酸意,继续往家走去,可眼神还是不由自主地四周扫视。
终于走到自家小区的大门口,只见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却好像只有自己家灯光暗淡。我有些期待:是爸妈回来了吗?带着微渺的希望,我打开了家门,往里一望,唉,原来是卫生间的灯忘关了。我拧亮客厅的灯,屋内一下子明亮起来,可这不是我需要的。纵有万家灯火,却无一盏照我。我终是忍不住内心的悲伤,不争气的眼泪一点点滴落下来。我坐在床上,用被褥紧紧捂住身躯,试图将孤独藏入寒风之中,可哗哗响的风铃在嗖嗖的寒风之中越叫越响,直到终被这长夜吞没,而我却在不知不觉之中睡着了。
漫漫冬日,无论是早晨和夜晚都如此寂静,与我的孤独相伴。其实,哪怕只有一方小桌,上面只有寸笔寸纸,只要家人陪伴在侧,都是那样温暖。
窗外的风景,心中的情思
我的书桌靠在窗边,视野开阔,是家中看外景的好地方。每天早起后我都会靠在窗边静静地欣赏窗外的晨景。在马路上汽车鸣着汽迪声,像是闹钟一样提醒人们起床。人行道上有散步的,有晨练的,有急急忙忙赶路上班的。还有推着三轮车的小贩们,在清早就过来摆摊了,还不时吆喝着,好一派热闹的景象,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人行道旁有四季常青的榕树,有高大挺拔的木棉树,初冬的广州,木棉树的叶子开始发黄变红,一阵阵微风吹过木棉树都会发出“沙沙”的声响,象是在欢迎崭新一天的开始,木棉树确实与众不同,一阵微风吹过它的叶子就开始离开树枝,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在各种鸟儿声的配合下渐近,渐远,落下又飘起。时儿在人的脚下穿梭。
早晨的天空也正在变魔术呢!他魔术精彩极了,一下变成小白兔,下变成小狗,下又变成一座座小山,在朝霞的照耀下显得像火一样红。鸟儿们从它身边经过,被这精彩的表演吸引住了,坐在白云上观看,表演结束了,鸟儿们拍打着翅膀表示欢迎和感谢,当鸟儿们飞向远处时我上学的时间也快到了。我要努力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像鸟儿一样飞向远方。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题目一的关键词是“那个季节”和“故事”,首先要根据平常积累,生活中哪些故事让你记忆深刻,然后选取一个印象最深刻来写,看看这个故事发生在春夏秋冬哪个季节,结合季节特点来写这个故事带给你的影响,比如给了你奋进的动力,感受到了温暖,得到人生启迪,带给你无限的感动等。题目二的关键词是“风景”和“情思”,首先要明确风景的内容,可以是自然风景,然后从自然风景中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情思,比如小时候看到的窗外风景和长大后在大城市看到的窗外风景,由风景的不同产生对故乡或亲人的情思;也可以是社会风景,比如关于某个人物身影或某个活动场景等,这个熟悉的身影或场景因为某种情况物是人非,让你产生了动人的情思。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语文 5.秋天的怀念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风风雨雨,她每天都在地坛里寻呀找呀,她用如水柔情唤醒了儿子沉落的心,她用惊人的毅力激发了儿子生存的欲望。
B.通过母亲的不懈努力,使史铁生认识到不好好地生活是错误的。
C.母亲患肝癌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过度、精神紧张、饮食不当等诱发的。
D.为了防止儿子的坏心情,母亲始终没告诉他自己已经病人膏肓。
2.下列各句中所用的描写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B.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C.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
D.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3.对《秋天的怀念》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B.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D.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体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
4.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爆怒无常。
B.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C.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了觉。
D.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竞是永远的诀别。
二、填空题
5.文学常识对对碰。
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曾任   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   》,代表作有小说《   》 《   》 《务虚笔记》,散文《   》 《   》 《病隙碎笔》等。
6.根据下面的拼音写汉字。
zá     碎   shì   弄   bào   怒 tān huàn   
chuí   打 沉jì    淡yǎ    翻来fù   去
三、语言表达
7.读完这篇散文后,同学们就文章主角和情感内容进行了讨论,你的看法是什么?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和对散文文体的认识,参与他们的对话。
小文:这篇散文,主角是母亲,史铁生是想通过文章表达他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小语:我的理解跟你不太一样,虽然主角是史铁生,文中有怀念之情,但是,我总觉得里面还有更为复杂的情感,而一下子似乎又说不清。
我的看法:   
四、名著导读
8.任务——还原经典人物
阅读《朝花夕拾》,我们感受到鲁迅不愧是一位文学大师。在简洁的文笔中,他追忆了家人、师长和朋友,平静的叙述中饱含真挚的情感。阅读《五猖会》《范爱农》《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散文,研读精彩片段,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阅读任务。
(1)白描手法塑其形。
小贴士
“白描”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①阿长:生得黄胖而矮。
②藤野先生:   
③范爱农:   
④   :   
(2)典型事件丰其韵。
典型事件:
人物形象:   
(3)欲扬先抑凸其神。

五、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应的任务。
我与地坛(节选)
史铁生
以园中的景物对应四季,春天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杨花;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秋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着一座很大的铜钟,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以心绪对应四季呢?春天是卧病的季节,否则人们不易发觉春天的残忍与渴望;夏天,情人们应该在这个季节里失恋,不然就似乎对不起爱情;秋天是从外面买一棵盆花回家的时候,把花搁在阔别了的家中,并且打开窗户把阳光也放进屋里,慢慢回忆慢慢整理一些发过霉的东西;冬天伴着火炉和书,一遍遍坚定不死的决心,写一些并不发出的信。
9.”季节”在史铁生的作品中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符号,请找出上述语段中有关”心绪对应四季”的一些文字,用《秋天的怀念》中的相关内容来解说这些文字,并分析它们之间的”暗合(呼应)之处”。
表2-1对比分析
季节 春季 ①   
《我与地坛》 春天是卧病的季节,否则人们不易发觉春天的残忍与渴望 ②   
《秋天的怀念》 ③    ④   
10.课文题目为《秋天的怀念》,结合选文内容,与同学一起探究”秋天”作为特定的时间符号,隐喻了哪些内容。将结果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六、综合性学习
你所在的班级将开展以“漫游语文此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积极地参与了这一活动,相信你能完成以下任务:
11.为营造氛围,让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请拟一条宣传标语。
12.同学们搜集了不少对联,要在校刊上刊载,请你将下列对联按春联、婚联、挽联、行业联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排序是(  )
①红莲开并蒂,彩凤喜双飞。
②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③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佳。
④白雪抚人片片醉,红梅舒枝点点春。
A.①④③② B.④①③②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13.初步领略了广告语言的魅力,你能否学以致用?从下列题中任选一则拟写广告。
1)请以“爱护校园的花草”为主题,拟写一条广告。   
2)你的家乡永州有不少的美食特产,比如异蛇酒、东安鸡、宁远血鸭、江水香柚等,请你选择一种为它拟写一则广告。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坐:因为。
14.理解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席上食菱 食:    欲以去热也 去: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其人自护其短
②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6.北人食菱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八、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①别母河梁②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注]①搴帷:掀起室内的帷幕,这是诗人出门的动作。②河梁:是指河上的桥,它在古诗中常用来指代送别之地,源于李陵的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17.甲)诗一个“秋”字,特别有意味。既写出环境的凄凉、萧索,又烘托了游子惆怅的心情。(乙)诗中的“白发愁看泪眼枯”一句中最为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说说你的理解。
18.(甲)诗“断肠人在天涯”直接写出了游子惆怅失落的心情。(乙)诗以“此时有子不如无”作结,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分析。
九、现代文阅读
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
①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我汗流浃背地在前面刨地开垄,母亲在后面撒播荞麦种补苗。
②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把我十七岁的青春曝晒成村夫般的沧桑,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请原谅一个刚刚得知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的少年,在生命之初沉重的打击下,没有人安慰和鼓励,却要像个农夫一样在农田里拼命劳作。
③我心情烦乱地嚷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白来遭这个罪吗?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
④母亲直起腰擦一把头上的汗水,望着荒芜的田地说:“浪费了这片地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会很快长起来,等冬天给你做饸饹面吃哈。”
⑤在那个贫穷的旧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面食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荞麦花开,在微风中荡漾。我又有了力气,继续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继续劳作。
⑥傍晚时分,荒芜的山坡都种完了,我和母亲已累得筋疲力尽,但我却看到母亲欣慰地笑了。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一直学习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
⑦我心灰意冷,摇摇头说:“不上了,我还是在家帮你们种地吧,不能再拖累你们了。”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农村的苦,和盼望我能有出息的决心。但我没有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
⑧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甲】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⑨一天傍晚,回家后发现母亲没回来。趁着月色,我在荞麦地里找到了母亲。【乙】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诗“月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
⑩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看着辛苦的母亲,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几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饸饹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
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
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而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轻言放弃了呢?
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临走前,母亲竟然激动而自豪地说:“我就说我儿子不会窝在这个山沟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奋读书。后来终于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从此,每当生命中再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夜晚,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和在荞麦地辛苦劳作的母亲。
19.请结合全文内容,补全“我”的情感变化过程。
20.标题“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各有什么作用?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
21.有感情的朗读利于融入文本。请从文中划线的甲乙两句中选择一句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
“朗读”知识卡片 重音——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于语句中的某些词或者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重音常常落在有并列关系之处,有对比关系之处,有转折关系之处,有递进关系之处,有强调意味之处,有修辞手法之处等。 停连——朗读时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的中断即停顿,声音的延续即连接。无论停还是连,都要与文章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相适应,不是任意的。
【甲】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乙】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
我选择 ▲ ,朗读设计及理由: ▲ 。
22.天下的母亲都是相似的,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分析两篇文章中母亲形象的相同点,并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人物形象的。
【链接材料】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十、写作题
23.请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请以《发生在那个季节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窗外的风景,心中的情思》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二选一,抓住了景物的特点,通过多种方式描写景物,抒发情感;②作文内容完整、具体,描写生动、细致,有真情实感;③书写清晰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500字。不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等信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