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预习】七年级上册语文 6.散步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授预习】七年级上册语文 6.散步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3 15:12:1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语文 6.散步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⑴我的母亲又(  )过了一个严冬。
⑵母亲(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⑶我决定(  )儿子,因为我们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A.(1)度(2)无奈(3)屈服 B.(1)拖(2)高兴(3)屈服
C.(1)熬(2)信服(3)委屈 D.(1)活(2)犹豫(3)委屈
【答案】C
【知识点】近义词;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熬”字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度”“拖”“活”不能表达出这些意思。“信服”是指相信并佩服。“屈服”对外来的压力妥协让步,放弃斗争。委屈:让人受到委屈。
故答案为:C
【点评】这道题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首先要准确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然后再根据语境选用合适的词语。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都挽不住游人。
B.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C.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D.“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使劲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答案】C
【知识点】顿号;分号;引号
【解析】A.并列词语若带有叹词,不用顿号,要用逗号。
B.“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与“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创意思”为同一层面的并列关系。中间的句号应为分号。
D.倒装问句,全句末尾用问句,句中停顿用逗号。改为“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
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要做到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3.对《散步》这篇文章的理解,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满。
B.“分歧”往往指彼此之间重大的思想、意见等不一致,课文中却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属于用词的贬词褒用。
C.文章对妻子虽然着墨不多,却写出了她的贤良,尊老而爱幼。
D.结尾的那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
【答案】B
【知识点】散步;理解文章思想倾向;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B项,“属于用词的贬词褒用”说法有误,应该是“大词小用”,不是“贬词褒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重点课文的理解。重要课文内容要做重点关注理解,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注意细节。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建设书香型校园,就是要鼓励学生们读经典的书。
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力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③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
④这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知识、扩展视野,更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
⑤读到好书,就如同和名师交谈,与伟人对话,可以让我们汲取智慧,受益终身。
A.①②⑤④③ B.③①④②⑤ C.①⑤④③② D.③⑤④①②
【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 此语段讲了阅读的意义,③引起了话题,可作为第一句;
①④是个完整的句子,可通过读来辨析其先后顺序;
②⑤是小结句强调了有书的意义,可通过读来辨析其顺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二、语言表达
5.导学一课文讲述的是一家人散步的日常琐事,却非常温馨。朗读课文,完成思维导图,并探究一家人相处和睦融洽的原因。
我的结论:   
【答案】我;有责任心;母亲;慈爱;儿子;乖巧;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学习积累作答。
故答案为:我;有责任心;母亲;慈爱;儿子;乖巧;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填空题
6.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注音。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   )过了一个严冬。
(2)后来发生了分歧(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3)一霎(   )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4)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   )的鱼塘。
【答案】(1)áo
(2)qí
(3)shà
(4)lín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的识记、书写及音形转换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能力。对于字音,不受方言影响,一些方言中,c与ch、s与sh、z与zh、in与ing不分,如“霎”读“shà”,不能读“sà”,“粼”读“lín”,不能读“líng”;要熟练掌握多音字,如“熬”有两个读音“áo”和“āo”,这里读“áo”;不要误读形声字,“歧”应读“qí”而不读“zhī”,得分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
故答案为:⑴ áo ⑵ qí ⑶ shà ⑷ lín
【点评】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要查看字典。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它们在词句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规律辨别读音。
7.预学二朗读人物对话,要注意不同的人物身份用不同的语气。请根据你的理解,为下面三处对话选择合适的语气,再从中选择一名你喜爱的人物,把他的话读给家人听。
A.温和舒缓
B.亲切庄重
C.惊讶不解
D.欢快活泼
(1)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2)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3)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答案】(1)B
(2)D
(3)A
【知识点】语速与语调
【解析】 ①“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己短。我说:‘走大路。这句话是“我” 做出的决定,所以应该用亲切庄重的语气。
②“么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后面也是妈妈和几子!’”这句话是儿子说的话,儿子的年龄小,所以应该用欢快活泼的语气。
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这句话是母亲说的话,母亲的年龄大,所以应该用温和舒缓的语气。
故答案为:B;D;A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得体” 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用各种情境条件,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等,要符合语境的各种要求,还要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
四、名著导读
8.写出《朝花夕拾》一书中相应的篇名或书名.
选段 篇名 与文句相 关的书名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善;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成而舞”的刑天。 《阿长与<山海经>》 《山海经》
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竟”“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也出来,斯多葛也出来了。 ⑴    《天演论》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⑵    ⑶   
9.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追忆了不少人,这些人有的被鲁迅加入了“朋友圈”,也有的被鲁迅拉人了“黑名单”,请各举一例,并结合具体情节陈述理由。
“朋友圈”——人名:   ,理由:   
“黑名单”——人名:   ,理由;   
【答案】8.《琐记》;《鉴略》;《五猖会》
9.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关心和帮助“我”,帮“我”修改讲义,帮“我”处理匿名信事件。;衍太太;衍太太唆使“我们”吃冰,怂恿“我”回家偷首饰。
【知识点】朝花夕拾;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朝花夕拾》
【解析】⑴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⑵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点评】8.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结合“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 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可知,语段选自《朝花夕拾》中的《琐记》,文段描述了鲁迅阅读《天演论》等读物时内心的激动和欣喜。相关内容:《琐记》 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
结合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可知, 这是写我(鲁迅)”想要去看五猖会前,父亲要求我”背下《鉴略》才能去看会的情景。出自《五猖会》。
故答案为:《琐记》;《鉴略》;《五猖会》
9.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被鲁迅加入了“朋友圈”的人影视他值得尊敬和怀念的师友,如藤野先生、长妈妈、范爱农等;被鲁迅拉入“黑名单"的应是一些心术不正、 欺世盗名、是非不分的人,如:陈莲河、衍太太、一些日本学生等。 结合这些人的性格和事件简单表述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关心和帮助“我”,帮“我”修改讲义,帮“我”处理匿名信事件。
衍太太;衍太太唆使“我们”吃冰,怂恿“我”回家偷首饰。
五、语段阅读
10.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一shà(  )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  )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  )一家人,分成两路,各人都得到满足,终不愿意。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领袖(  ) 拆散(  ) 一shà(  )时
(2)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   ”改为“   ”。
(3)画线句子可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个词语是   。
【答案】(1)lǐng xiù;chāi sàn;霎
(2)曲;屈
(3)各得其所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释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
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段的内容,可知“领袖”读作“lǐng xiù”,“拆散”读作“chāi sàn”,“一霎时。
(2)本题考查字形的掌握。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委曲:曲意求全。根据句意应该是“委屈”。
(3)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
根据语境选词。“各得其所”意思是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符合原句“各人都得到满足”的意思。可用词语“各得其所”来概括。
故答案为:(1)lǐng xiù;chāi sàn;霎
(2)曲屈
(3)各得其所
【点评】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词语的掌握。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六、综合性学习
11.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在字形中传达着深厚的内涵。仔细观察”背”字的演变过程,结合课文内容,完成探究任务。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这一段话中的”背”字,读音和意思都一样吗?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2)这一段话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请为画线句子进行朗读设计。
感情基调:   
朗读设计:   
(3) 小组讨论:” ”和” ”组成了” ”字,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结合”背”字的本义和课文内容,谈谈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小贴士
古时,” ”名为”肉月旁”,本义是”肉”。用它构成的字多与人体器官有关。
【答案】(1)[示例]不一样。”背起了我的母亲”和”背起了我们的儿子”中的两个”背”字读bēi,意为(人)用脊背驮;”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中的”背”字读bèi,意为躯干的后部,从肩到后腰的部分。
(2)[示例]舒缓而坚定;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v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v整个世界。
(3)[示例]从”背”字的演变来看,“背”是由”北”加”肉”组合而成的。”北”是背对背站着的两个人,就像文中发生分歧的母亲和儿子。”肉”一般与身体的器官有关,比如”肩”“臂”等,这里就像肩负起”敬老”和”爱幼”两大责任的“我”和妻子。在”我”和妻子心中,母亲和儿子如世界般重要,这一个”背”字涵盖了一家三代。而整个世界和家庭一样,也是由老、中、幼三代构成的,中年人肩负着赡养老人和抚养孩子的重任,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重音;挖掘、感悟文章主题;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1)这段话中,“背起了我的母亲”和“背起了我们的儿子”中的“背”均读bēi,意思是 人用脊背驮;而“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中的”背”字读bèi,意为躯干的后部,从肩到后腰的部分。故而它们的读音和意思都不一样。
(2)段中的“阳光”,“菜花、桑树和鱼塘”,“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等词句营造了一幅一家人互敬互爱、和谐相处、温馨和美的画面,感情是愉悦、亲切的;“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句写出了“我”和妻子作为一代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这种责任已经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更是社会的,语句中有含蓄未言的深意,感情深沉。
而划线句是全文的主旨句。句中“慢慢”写出“我”和妻子走路速度慢;“稳稳”说明我们的脚步沉重而有分寸;“仔细”形容走路很留神。这几个词语都突出了我们对亲人的关爱,对生命的爱护。“整个世界”表明了“我”和妻子对生活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化了全文中心。所以这个词在朗读时要重音强调。
(3)根据小贴士可知,“背”是由”北”加”肉”组合而成的。“北”是背对背站着的两个人,就像文中发生分歧的母亲和儿子。“肉”一般与身体的器官有关,比如“肩”“臂”等,这里就像肩负起“敬老”和“爱幼”两大责任的“我”和妻子。
划线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中的两个“背”,均是指躯干自肩至后腰的部分,一个是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我”和妻子背着这个“世界”,其实背起的是责任,影射了中年人要承担起赡养父母和教育儿女的重大使命。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表达了老中青一家三代才是完整的世界的意思,从而表现尊老爱幼的主题。
故答案为:(1)[示例]不一样。”背起了我的母亲”和”背起了我们的儿子”中的两个”背”字读bēi,意为(人)用脊背驮;”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中的”背”字读bèi,意为躯干的后部,从肩到后腰的部分。
(2)[示例]舒缓而坚定;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v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v整个世界。
(3)[示例]从”背”字的演变来看,“背”是由”北”加”肉”组合而成的。”北”是背对背站着的两个人,就像文中发生分歧的母亲和儿子。”肉”一般与身体的器官有关,比如”肩”“臂”等,这里就像肩负起”敬老”和”爱幼”两大责任的“我”和妻子。在”我”和妻子心中,母亲和儿子如世界般重要,这一个”背”字涵盖了一家三代。而整个世界和家庭一样,也是由老、中、幼三代构成的,中年人肩负着赡养老人和抚养孩子的重任,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点评】(1)这道题考查的是字词的读音和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一般情况下,字词的读音决定了其含义,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2)本题考查感情基调和朗读设计。感情基调应结合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朗读设计重点在重读,依据人物表达情感的需要来确定。
(3)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的能力。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七、文言文阅读
莼鲈之思
张季鹰①辟②齐王东曹掾③,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④,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⑤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⑥。
《世说新语·识鉴》
[注]①张季鹰: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在洛阳当官。②辟:征召。③东曹掾(yuàn):东曹的属官。④鲈鱼脍:与菰菜羹并为吴中名菜。⑤羁宦:在异乡做官。⑥见机:洞察事情的苗头。机,同“几”。
12.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文中“因思吴中菰菜羹、 鲈鱼脍”中的“因”应选择的义项是(  )
A.就着,顺着。魏学湖《核舟记》:“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B.趁,乘。刘义庆《世说新语·咏雪》:“未若柳絮因风起。”
C.于是,就。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1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14.文中处处彰显着张翰的个性,请你结合文章具体语句补全对话。
:我认为张翰睿智,因为他以思念家乡名菜为由而辞官,不久齐王大败。一个“遂”字,突出他能事先洞悉时局,可见其聪明。
:才不是呢!我认为张翰   ,因为   。
【答案】12.C
13.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14.率性;“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遂命驾便归”,他为美食而辞官,足见其率性而为。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的能力。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古文中部分虚词的含义及用法,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等,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翻译:张翰在首都洛阳时担任齐王司马冏的东曹掾官职,一次见到秋风起,便思念起了老家吴中的菰菜羹和鲈鱼脍,说:“人生在世,最难能可贵的就是顺应自己的内心,何必远离家乡数千里,追求浮名浮利、富贵爵位?”于是他就让人驾车载着他回家乡了。随后不久,齐王司马冏败亡,当时的人都认为他这是见机行事,趋吉避凶。
【点评】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的能力。
因思吴中菰菜羹、 鲈鱼脍:意思于是思念起了老家吴中的菰菜羹和鲈鱼脍。
因:于是、就。
故答案为: C 。
13.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
翻译:于是他就让人驾车载着他回家乡了。随后不久,齐王司马冏败亡,当时的人都认为他这是见机行事,趋吉避凶。”俄而“时间副词,之前断开;”时人皆谓为见机“,句意完整,之前断开。
故答案为: 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张季鹰:张翰,字季鹰,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西晋文学家,留侯张良后裔。才华横溢,性格不羁,当时人将其跟阮籍相比,号为“江东步兵”。能在西晋灭亡的“八王之乱”之前主动离开洛阳,这不是一般人会干的事,当然这可能只是巧合,也可能真的是审时度势,感到政治氛围不对而隐逸。
故答案为: 率性“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遂命驾便归”,他为美食而辞官,足见其率性而为。
八、诗歌鉴赏
1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同“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用法不同的是(  )
A.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用自己的话解释词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   ,   ”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   ,   ”极为相似。
(5)从词句中你能够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宋;辛弃疾
(2)C
(3)稻花香里传来蛙声一片,青蛙们好像在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4)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5)闲适愉快。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作家作品
【解析】(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2)“路转溪桥忽见”见,同“现”,显现,出现。AB也是通假字,C项用“见”的本义,看见。
(3)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此句容易理解,没有难理解的字词。
(4)①《鸟鸣涧》中“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用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②“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表达了诗人初时不见熟悉的茅店的疑惑,到转过溪边石桥,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惊喜心情。联想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5)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作者笔下的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闲适愉快之情。
故答案为:⑴宋;辛弃疾;
⑵ C;
⑶稻花香里传来蛙声一片,青蛙们好像在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⑷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⑸闲适愉快。
【点评】⑴本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了句意理解,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表现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⑷本题考查积累诗句的能力,结合语境即可做出选择,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⑸本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鱼的眼泪,只有水知道
李良旭
父亲曾是一名军人,对我很严厉,从不苟言笑。如果父亲能出差几天不回来,那是我最幸福的几天。我可以和小朋友在一起疯玩,甚至不做作业、逃学……
父亲一回来,我又乖巧得像只小猫。我躲闪的眼神没有逃过父亲犀利的眼睛。他拿起我的书本,开始问这问那,当发现我回答得南辕北辙,心里顿时明白,立刻命令我罚站、关禁闭……从此,我对他很是惧怕,再也不敢懈怠,而是专心致志地学习。
那年,父亲骑车摔断了几根肋骨。医生叫父亲必须住院治疗,躺在床上静养三个月。父亲连连摆手,坚决要求不住院。父亲回到家,刚躺下没一会儿,就弓着腰跑到书房看书去了。断了几根肋骨,一天医院没住,几个月后,竟自行痊愈了。医生惊叹道:“您真是个铁打的硬汉!”父亲笑道:“这点痛算什么?和战争年代受伤相比,这简直不值一提!”
这下,我对父亲更加畏惧了:他是个铁打的硬汉,没有什么能打倒他。因为惧怕父亲,我一直努力学习。不过,哪怕我考得再好,父亲也很少表扬我几句,他脸上几乎没有什么表情。我暗暗地叫他是“冷血动物”。
一次,老师布置一道题,叫我们回去对父母说一声“我爱你”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情的感恩。回到家,看到父亲在厨房里忙碌,我倚在门框边,憋了很长时间,终于喊出了一声“爸爸,我爱你!”父亲手里的锅铲“咣当”一声掉在了地上,他威严地瞪着我,吓得我“哧溜”一下,跑进房里。
夜里,我听见父亲在床上对母亲说,“这丫头,真是书越读越傻了!”说罢,父亲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扑簌簌地流了下来,沾湿了被角……
我对父亲更加疏远了,也更加坚定他是一个“冷血动物”。父亲对我的疏远与回避,好像并不在意,依然还是那么严厉,不苟言笑。
出嫁那天,我好像感到彻底解放了,我逃也似的离开了那个“冷血动物”。
我生病的事,父亲不知从哪儿得到的消息。恍惚中,我感到父亲也来到了病床前。待我恢复了健康,医生告诉我,从你父亲身上抽出的1 000cc鲜血,才救活了你的命。你父亲真是一个柔情似水的汉子,他流着眼泪,一定要我们救活你,要抽多少血,就抽多少血!
我好像是在听一个陌生的童话故事。看到父亲来到病床前,孩提时,老师布置的那道题又出现在脑海里,我鼓起勇气,勇敢地说了声:“爸爸,我爱你!”父亲身体微微一颤。少顷,他弯下腰,僵硬地用手帮我捏捏被角,然后转身向门外走去。我惊讶地发现,父亲似乎用手在擦拭着眼……
听过一首歌,歌中唱到“鱼的眼泪,只有水知道……”我终于相信,父亲也会有眼泪,只是他的眼泪永远不会让女儿看……
16.文章讲述了“我”与父亲之间发生的很多事,抒写了对父亲感情的变化。请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父亲所做之事 “我”的感情变化
出差回来,发现我学习懈怠时,严厉地惩罚了我  
  更加畏惧
当我憋了很久才道出“爸爸,我爱你!”时,他威严地瞪着我  
  万分感动
17.文中画线句子“当我第一次对父亲说“爸爸,我爱你!’时,他威严地瞪着我;当我第二次对父亲说‘爸爸,我爱你!’时,父亲身体微微一颤”。请说说父亲两次不同的反应各体现了他怎样的心理情感。
18.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鱼的眼泪,只有水知道”这句话的理解。
19.被视为“冷血动物”严厉也好,流泪恳求医生救活女儿柔情也罢,都是父爱的表现,父爱值得用一生慢慢品味。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父爱的理解。
【答案】16.很是惧怕;骑 车摔断肋骨,拒绝住院,数月后自行康复;伤心疏远;我生病时 爸爸为我捐献了1 000cc鲜血
17.第一次:惊慌失措,紧张感动;第二次:被女儿的感谢深深触动。
18.在文中,父亲对“我”总是冷面相对,让“我”一度认为他是“冷血动物”,但父亲始终是爱“我”的,流泪献血救活女儿,他将对“我”的爱深埋心底。父亲也会有眼泪,只是他的眼泪永远不会让女儿看。
19.父亲的爱大多是悄然无声的,但是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父爱如山,宽广厚重,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坚强的后盾。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做本题的答题步骤为: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根据题目要求,对整合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答案。
(2)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心理描写就是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通常心理描写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让人物自己倾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一种是由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客观的分析描述;三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现人物的心理。
(3)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感悟。解答此题需要理解作者写作的深层含义,结合自己的感受加以说明。本文讲述了父爱,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讲述,贴合主题,表述合理。
【点评】16.本题考查准确感知并概括文章的能力。
在描述父亲所做之事时,根据给出的词语定位相关段落,在填写感情变化时可以找到文章中相关的关键词语。①、③可以在文中找到关键词,分别是“很是惧怕”“伤心疏远”,②根据“更加惧怕”可以找到对应的事件是:父亲骑车摔断肋骨,他拒绝住院,数月之后自行痊愈。④根据“万分感动”可以找到对应的事件是:“我”生病时,他为了救“我”抽了身上1000cc鲜血。
故答案为: 很是惧怕;骑 车摔断肋骨,拒绝住院,数月后自行康复;伤心疏远;我生病时 爸爸为我捐献了1 000cc鲜血
17.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状态的理解和分析。
解答此题时需要结合故事情境,分析人物的神态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当“我”第一次对父亲说“我爱你”时,父亲是惊讶慌张的,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会说出这句话,既感动又不知所措。第二次对父亲说“我爱你”的时候,是“我”躺在病床上得知父亲为“我”抽了1000cc鲜血的时候,“我”对父亲充满了感谢和爱,父亲被“我”的话深深触动。
故答案为:第一次:惊慌失措,紧张感动;第二次:被女儿的感谢深深触动。
18.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解答此题需要掌握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全文描述了“我”和父亲之间的几件事,写出了“我”对父亲从惧怕到深爱的过程。文章最后写了父亲转身默默擦拭眼泪,但是不愿被女儿看到,在女儿眼中父亲永远是强大的。
故答案为:在文中,父亲对“我”总是冷面相对,让“我”一度认为他是“冷血动物”,但父亲始终是爱“我”的,流泪献血救活女儿,他将对“我”的爱深埋心底。父亲也会有眼泪,只是他的眼泪永远不会让女儿看。
19.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感悟。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解答此题需要理解作者写作的深层含义,结合自己的感受加以说明。本文讲述了父爱,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讲述,贴合主题,表述合理。
故答案为:父亲的爱大多是悄然无声的,但是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父爱如山,宽广厚重,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坚强的后盾。
十、写作题
20.在下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完成习作。
(一)生活中总有值得你我铭记的日子,每一个被你记住的日子,都将成为生命里不可复制的那一天。那一天你也许是获得了成功充满喜悦,也许是遭受了误解委屈难言,也许是收获感动满满的幸福,也许是赢得掌声信心倍增……
请你以“那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
(二)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机会接受美的熏陶,感受美的意蕴,传递美的芬芳……于是,我们倾心于读书,感受文字的魅力;倾心于景色,体验自然的情趣;倾心于色彩,发现艺术的美丽;倾心于生活,让每一次点滴的温暖和感动都因此而充满诗意……
请以“倾心于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求:①内容具体充实;②有真情实感;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一)【答案】略
【知识点】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解析】本题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是“那一天”,比较简单,可从三个方面来准备写作。
1、选材: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经历过无数的那一天,到底选择“哪一天”来写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记忆库中仔细寻觅。平淡陈旧的材料难以在考场作文中取胜,我们要搜索那些典型的有自己独特体验的材料,“那一天”一定有着特别的经历,一定有着非凡的意义,一定是让人刻骨铭心的。顺着这个方向,思路会渐渐明晰:那一天,我经历了什么事或看到什么,我成长了、我困惑了、我输(赢)了、我感动了、我被误会了、我被震撼了……这样,我们就容易选择到有着独特体验和感悟的经历行文,文章自然能脱颖而出。
2、立意:作文中,很多同学交代清楚了那一天的经历却难以得到高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文章缺少对主题的升华。那一天的经历你到底收获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这才是文章的意旨。即使材料平淡也可以以小见大,或是以情感人,或是以理服人,或是以志励人。文章有了动人的情感,进取的力量,深刻的哲理,就不至于肤浅,就有了深度,有了嚼头。如以“让座”这一题材为例,如果将那一天“我”所看到的“不让座”和“让座后老人心安理得地坐下来”两个镜头呈现出来,文章就影射了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和“我”的困惑,这类针砭时弊的作文是发人深省的。
3、语言:“那一天”要求写记叙文,平铺直叙语言平淡的文章显然难以出彩。有了好的材料,再在语言上润色,自然就多了看点。叙述的同时适当穿插议论抒情的句子,文章会夺人眼目。
【点评】本题考查写作全命题作文的能力。写这样的作文要注意:①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②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③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④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⑤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
(二)【答案】【参考例文】
倾心于诗词
古代,女子讲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称其为才女。而我,不是一个才女,但是,我却把爱倾注于诗词中,以此来体会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
倾心其以诗诵景。驾一叶扁舟,顺着清澈的溪流来到那如水的江南,与杜牧共同寻找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水乡风情。把酒言欢,共同欣赏这令人魂牵梦萦的清秀山水。告别了那荡荡悠悠的小船,徒步登上了青山翠岭,只见王维在此举杯高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不由得拍手叫绝!王兄啊:“祖国之大好河山,岂是你我几句闲谈所描绘得了的?何不共登山顶,去领略那高山之巅的壮美?”于是,在那狭窄的小路上,在那苍松翠柏之间,多了两个攀登者的身影。登上那积翠如云的山顶,巧遇杜甫,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情油然而生。
倾心其以诗寄情。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李白的房间,目睹了他邀明月共饮,寄思亲之情与明月。脱口而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慨叹。告别了这深情景象,来到了大雪纷纷的塞外,只见高适与董大在深情告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语道破心中的苦闷。且不说唐朝,飘飘荡荡来到了女词人的面前,看到那昔日貌美如花的奇女子,如今已人比黄花瘦,饱受离别之苦,无奈只能以词寄情,“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的雄心壮志经历沧桑而不褪色;李白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言壮语又让多少迷途中的年轻志士重新拾回自信;文天祥一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宁死不屈又激励了多少热血男儿叩响了报国的大门!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诗词成为了一颗璀璨的明珠,经久不衰,熠熠生辉。我爱诗词,倾心于诗词,是诗词将情景交融,形成了一首首动听的歌,柔美的曲,将情、景、志巧妙结合在一起。倾心于诗词,让诗词成为生活主旋律!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补题,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审题立意。题目关键词“倾心”,意思是向往,仰慕,拿出真诚的心,全身心地投入。根据提示语,横线上可以补写名著、景色、色彩、生活,由此拓展开来,可以补写奋斗、拼搏、创新等,只要是让自己全身心投入的、向往仰慕的事物、行为、情感都可以。补写的词语与“倾心”一起决定了作文的立意,即把对事物和情感的那种向往、倾慕深深地投入到某一领域,在(全身心)地投入中,去发掘、去感受其意义和魅力。选材行文。在审题的基础上,确定选材。补写事物,如倾心于书法、倾心于绘画、倾心于读书等,可以通过具体事例写自己对这些事物的向往,写自己全身心的投入;补写抽象行为、情感,如倾心于奋斗、倾心于创新、倾心于付出等,通过自己的经历或所见所感,表现人物不一样的品质或精神。行文中注意展开联想,深入挖掘主旨。以题目“倾心”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
【点评】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性的语言,解读了各种各样的倾心,这段材料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思路,但倾心这一词语给我们的审题增加了障碍,给我们增加了写作难度,本作文写作难度稍大。该题目中有几个关键词,一个是暗含的“我”;尽管题目中没出现,但要指出我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和感受者;一个是“倾心”,这里要写出它的比喻义和引申义,也就是说对我们好的影响。本作文可以采用第一人称,也可以采用第二、三人称。注意在文章中,最好出现“倾心”二字,与标题相照应,并且来点明文章的主题。可以写自己的事,也可写别人的事,也可写名人的事,可以适当的虚构。本文最好写记叙文,或者里面贯穿大量记叙文字描写的议论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语文 6.散步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⑴我的母亲又(  )过了一个严冬。
⑵母亲(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⑶我决定(  )儿子,因为我们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A.(1)度(2)无奈(3)屈服 B.(1)拖(2)高兴(3)屈服
C.(1)熬(2)信服(3)委屈 D.(1)活(2)犹豫(3)委屈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都挽不住游人。
B.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C.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D.“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使劲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3.对《散步》这篇文章的理解,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满。
B.“分歧”往往指彼此之间重大的思想、意见等不一致,课文中却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属于用词的贬词褒用。
C.文章对妻子虽然着墨不多,却写出了她的贤良,尊老而爱幼。
D.结尾的那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建设书香型校园,就是要鼓励学生们读经典的书。
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力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③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
④这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知识、扩展视野,更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
⑤读到好书,就如同和名师交谈,与伟人对话,可以让我们汲取智慧,受益终身。
A.①②⑤④③ B.③①④②⑤ C.①⑤④③② D.③⑤④①②
二、语言表达
5.导学一课文讲述的是一家人散步的日常琐事,却非常温馨。朗读课文,完成思维导图,并探究一家人相处和睦融洽的原因。
我的结论:   
三、填空题
6.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注音。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   )过了一个严冬。
(2)后来发生了分歧(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3)一霎(   )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4)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   )的鱼塘。
7.预学二朗读人物对话,要注意不同的人物身份用不同的语气。请根据你的理解,为下面三处对话选择合适的语气,再从中选择一名你喜爱的人物,把他的话读给家人听。
A.温和舒缓
B.亲切庄重
C.惊讶不解
D.欢快活泼
(1)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2)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3)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四、名著导读
8.写出《朝花夕拾》一书中相应的篇名或书名.
选段 篇名 与文句相 关的书名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善;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成而舞”的刑天。 《阿长与<山海经>》 《山海经》
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竟”“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也出来,斯多葛也出来了。 ⑴    《天演论》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⑵    ⑶   
9.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追忆了不少人,这些人有的被鲁迅加入了“朋友圈”,也有的被鲁迅拉人了“黑名单”,请各举一例,并结合具体情节陈述理由。
“朋友圈”——人名:   ,理由:   
“黑名单”——人名:   ,理由;   
五、语段阅读
10.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一shà(  )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  )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  )一家人,分成两路,各人都得到满足,终不愿意。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领袖(  ) 拆散(  ) 一shà(  )时
(2)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   ”改为“   ”。
(3)画线句子可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个词语是   。
六、综合性学习
11.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在字形中传达着深厚的内涵。仔细观察”背”字的演变过程,结合课文内容,完成探究任务。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这一段话中的”背”字,读音和意思都一样吗?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2)这一段话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请为画线句子进行朗读设计。
感情基调:   
朗读设计:   
(3) 小组讨论:” ”和” ”组成了” ”字,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结合”背”字的本义和课文内容,谈谈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小贴士
古时,” ”名为”肉月旁”,本义是”肉”。用它构成的字多与人体器官有关。
七、文言文阅读
莼鲈之思
张季鹰①辟②齐王东曹掾③,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④,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⑤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⑥。
《世说新语·识鉴》
[注]①张季鹰: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在洛阳当官。②辟:征召。③东曹掾(yuàn):东曹的属官。④鲈鱼脍:与菰菜羹并为吴中名菜。⑤羁宦:在异乡做官。⑥见机:洞察事情的苗头。机,同“几”。
12.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文中“因思吴中菰菜羹、 鲈鱼脍”中的“因”应选择的义项是(  )
A.就着,顺着。魏学湖《核舟记》:“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B.趁,乘。刘义庆《世说新语·咏雪》:“未若柳絮因风起。”
C.于是,就。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1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14.文中处处彰显着张翰的个性,请你结合文章具体语句补全对话。
:我认为张翰睿智,因为他以思念家乡名菜为由而辞官,不久齐王大败。一个“遂”字,突出他能事先洞悉时局,可见其聪明。
:才不是呢!我认为张翰   ,因为 。
八、诗歌鉴赏
1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同“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用法不同的是(  )
A.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用自己的话解释词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   ,   ”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   ,   ”极为相似。
(5)从词句中你能够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鱼的眼泪,只有水知道
李良旭
父亲曾是一名军人,对我很严厉,从不苟言笑。如果父亲能出差几天不回来,那是我最幸福的几天。我可以和小朋友在一起疯玩,甚至不做作业、逃学……
父亲一回来,我又乖巧得像只小猫。我躲闪的眼神没有逃过父亲犀利的眼睛。他拿起我的书本,开始问这问那,当发现我回答得南辕北辙,心里顿时明白,立刻命令我罚站、关禁闭……从此,我对他很是惧怕,再也不敢懈怠,而是专心致志地学习。
那年,父亲骑车摔断了几根肋骨。医生叫父亲必须住院治疗,躺在床上静养三个月。父亲连连摆手,坚决要求不住院。父亲回到家,刚躺下没一会儿,就弓着腰跑到书房看书去了。断了几根肋骨,一天医院没住,几个月后,竟自行痊愈了。医生惊叹道:“您真是个铁打的硬汉!”父亲笑道:“这点痛算什么?和战争年代受伤相比,这简直不值一提!”
这下,我对父亲更加畏惧了:他是个铁打的硬汉,没有什么能打倒他。因为惧怕父亲,我一直努力学习。不过,哪怕我考得再好,父亲也很少表扬我几句,他脸上几乎没有什么表情。我暗暗地叫他是“冷血动物”。
一次,老师布置一道题,叫我们回去对父母说一声“我爱你”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情的感恩。回到家,看到父亲在厨房里忙碌,我倚在门框边,憋了很长时间,终于喊出了一声“爸爸,我爱你!”父亲手里的锅铲“咣当”一声掉在了地上,他威严地瞪着我,吓得我“哧溜”一下,跑进房里。
夜里,我听见父亲在床上对母亲说,“这丫头,真是书越读越傻了!”说罢,父亲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扑簌簌地流了下来,沾湿了被角……
我对父亲更加疏远了,也更加坚定他是一个“冷血动物”。父亲对我的疏远与回避,好像并不在意,依然还是那么严厉,不苟言笑。
出嫁那天,我好像感到彻底解放了,我逃也似的离开了那个“冷血动物”。
我生病的事,父亲不知从哪儿得到的消息。恍惚中,我感到父亲也来到了病床前。待我恢复了健康,医生告诉我,从你父亲身上抽出的1 000cc鲜血,才救活了你的命。你父亲真是一个柔情似水的汉子,他流着眼泪,一定要我们救活你,要抽多少血,就抽多少血!
我好像是在听一个陌生的童话故事。看到父亲来到病床前,孩提时,老师布置的那道题又出现在脑海里,我鼓起勇气,勇敢地说了声:“爸爸,我爱你!”父亲身体微微一颤。少顷,他弯下腰,僵硬地用手帮我捏捏被角,然后转身向门外走去。我惊讶地发现,父亲似乎用手在擦拭着眼……
听过一首歌,歌中唱到“鱼的眼泪,只有水知道……”我终于相信,父亲也会有眼泪,只是他的眼泪永远不会让女儿看……
16.文章讲述了“我”与父亲之间发生的很多事,抒写了对父亲感情的变化。请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父亲所做之事 “我”的感情变化
出差回来,发现我学习懈怠时,严厉地惩罚了我  
  更加畏惧
当我憋了很久才道出“爸爸,我爱你!”时,他威严地瞪着我  
  万分感动
17.文中画线句子“当我第一次对父亲说“爸爸,我爱你!’时,他威严地瞪着我;当我第二次对父亲说‘爸爸,我爱你!’时,父亲身体微微一颤”。请说说父亲两次不同的反应各体现了他怎样的心理情感。
18.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鱼的眼泪,只有水知道”这句话的理解。
19.被视为“冷血动物”严厉也好,流泪恳求医生救活女儿柔情也罢,都是父爱的表现,父爱值得用一生慢慢品味。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父爱的理解。
十、写作题
20.在下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完成习作。
(一)生活中总有值得你我铭记的日子,每一个被你记住的日子,都将成为生命里不可复制的那一天。那一天你也许是获得了成功充满喜悦,也许是遭受了误解委屈难言,也许是收获感动满满的幸福,也许是赢得掌声信心倍增……
请你以“那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
(二)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机会接受美的熏陶,感受美的意蕴,传递美的芬芳……于是,我们倾心于读书,感受文字的魅力;倾心于景色,体验自然的情趣;倾心于色彩,发现艺术的美丽;倾心于生活,让每一次点滴的温暖和感动都因此而充满诗意……
请以“倾心于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求:①内容具体充实;②有真情实感;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