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预习】七年级上册语文 11.再塑生命的人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授预习】七年级上册语文 11.再塑生命的人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3 15:16:1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语文 11.再塑生命的人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绽开(zhàn) 搓捻(niē) 疲倦(pí) 小心冀冀(yì)
B.惭槐(kuì) 觅食(mì) 繁衍(yǎn) 花团锦簇(cù)
C.预兆(zhào) 迁徙(xǐ) 企盼(qǐ) 落英缤纷(bīn)
D.穿梭(sōu) 煎熬(áo) 冥思(míng) 不可明状(míng)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A. 搓捻(niē) ——(niǎn) 小心冀冀 ——小心翼翼
B. 惭槐 ——惭愧
C.正确。
D. 穿梭(sōu) ——(suō) 不可明状 ——不可名状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
B.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C.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D.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譬如“父亲”,“母亲”,“妹妹”,“老师”等。
【答案】D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ABC:正确;
D:有误,句子表示“我”所学会的单词是哪些,这些单词之间为并列关系,应用顿号隔开;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老师转身面向大家,他决定这一课, , 。 , 。
①他们才能理解并接纳这份爱,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也才能写出真挚感人的作文
②不是具体地教孩子们怎样去写作文,也不是单纯地教他们怎样写自己的母亲
③他觉得唯有让孩子们理解了父母无私的付出
④而是启发孩子们,体会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那背后的良苦用心和炽热的爱
A.②④③① B.③②①④ C.③④①② D.②④①③
【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通读所给句子,由关联词“不是”“而是”可确定前两句为②④句,然后根据“他觉得”确定后两句为③①句。故正确的排序为②④③①。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句子排序。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按如下步骤:①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②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③把握关联词的搭配④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4.下列句子中出现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绵簇,美不胜收。
B.我穿过落英缤纷的花雨,走近大树,站在那里楞了片刻。
C.直到有一天,抵档不住那繁花满枝、香味扑鼻的含羞树的绣惑后,才克服了……
D.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侵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A.花团绵簇——花团锦簇(一个错别字)
B.楞——愣(一个错别字)
C.抵档——抵挡 绣惑——诱惑(两个错别字)
D.侵满——浸满(一个错别字)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词的能力。辨析的字词多为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音近形异字。
二、填空题
5.文学常识填空。
《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   ,   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代表作有《   》《我的生活》等。
【答案】海伦 凯勒;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背硬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故答案为:海伦 凯勒;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点评】文学常识的掌握需要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
6.请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
(1)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   
(2)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   
(3)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4)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答案】(1)记叙 、描写
(2)记叙
(3)议论
(4)抒情
【知识点】议论;叙述;描写;抒情
【解析】(1)“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属于记叙,“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属于描写。
(2)这句话的人物有莎莉文老师和我,事件是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
(3)这句话表达对水的态度和看法,属于议论。
(4)这里作者抒发自己强烈的幸福感情。
故答案为:(1)记叙、描写
(2)记叙
(3)议论
(4)抒情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表达方式的能力。文章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平时学习时要掌握这五种表达方式的特点,答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三、语言表达
7.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精彩选段,参照学习任务二第4题,以提问式批注的形式写下你的阅读思考,然后和同学交流,写出探究结果。
表3-3思考探究记录表
精彩选段 问题与理解
第一天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首先,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庞,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面前,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我将不仅要看到她面庞的轮廓,以便我能够将它珍藏在我的记忆中,而且还要研究她的容貌,发现她出自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迹象,她正是以此来完成教育我的艰巨任务的。我希望从她的眼睛里看到能使她在困难面前站得稳的坚强性格,并且看到她那经常向我流露的、对于全人类的同情。 ①阅读思考: 探究结果:
第二天 你们有视觉,能看到你们喜爱的任何一幕戏。当你们观看一幕戏剧、一部电影或者任何一个场面时,我不知道, 究竟有多少人对于使你们享受它的色彩、优美和动作的视觉的奇迹有所认识,并怀有感激之情呢?由于我生活在一个限于手触的范围里,我不能享受到有节奏的动作美。我只能模糊地想象一下巴芙洛娃的优美,虽然我知道一点律动的快感,因为我常常能在音乐震动地板时感觉到它的节拍。我能充分想象那有韵律的动作,一定是世界上最令人悦目的一种景象。 ②阅读思考: 探究结果:
第三天 我从我的家,长岛的佛拉斯特小而安静的郊区出发。这里,环绕着绿色草地、树木和鲜花,有着整洁的小房子,到处是妇女儿童快乐的声音和活动,非常幸福,是城里劳动人民安谧的憩息地。我驱车驶过跨越伊斯特河上的钢制带状桥梁,对人脑的力量和独创性有了一个崭新的印象。忙碌的船只在河中嘎嘎疾驶——高速飞驶的小艇,慢悠悠、喷着鼻息的拖船。如果我今后还有看得见的日子,我要用许多时光来眺望这河中令人欢快的景象。我向前眺望,我的前面耸立着纽约——一个仿佛从神话的书页中搬下来的城市的奇异高楼。多么令人敬畏的建筑啊! ③阅读思考: 探究结果:
【答案】①[示例]选段中”凝视”“珍藏”“研究”三个动词表达出海伦.凯勒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想长时间地望着莎莉文老师,牢牢地记住她的容貌,充分感受莎莉文老师对”我”的耐心教育和无私关爱,以此表达”我”对莎莉文老师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激之情。②[示例]谈到看戏时,作者为什么会对有视觉的”你们”发出”究竟有多少人对于使你们享受它的色彩、优美和动作的视觉的奇迹有所认识,并怀有感激之情呢”的质疑?作者发出这样质疑的目的在于告诫人们要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幸福,要热爱生活,去欣赏生活的美,陶冶自己的心灵。同时作者用视听健全的人与自己作比,表达自己热爱生活的态度。③[示例]海伦·凯勒的世界没有声音,没有色彩,但她的笔下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和亮丽的色彩,对此你有何感想?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虚构出她不能看到的充满声音、充满色彩的生活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在黑暗世界的她对光明、希望、快乐、自由的渴望,她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激情。我们也应该用眼睛、耳朵去感受生活的美。
【知识点】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动作描写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故答案为:① 选段中”凝视”“珍藏”“研究”三个动词表达出海伦.凯勒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想长时间地望着莎莉文老师,牢牢地记住她的容貌,充分感受莎莉文老师对”我”的耐心教育和无私关爱,以此表达”我”对莎莉文老师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激之情。② 谈到看戏时,作者为什么会对有视觉的”你们”发出”究竟有多少人对于使你们享受它的色彩、优美和动作的视觉的奇迹有所认识,并怀有感激之情呢”的质疑?作者发出这样质疑的目的在于告诫人们要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幸福,要热爱生活,去欣赏生活的美,陶冶自己的心灵。同时作者用视听健全的人与自己作比,表达自己热爱生活的态度。③ 海伦·凯勒的世界没有声音,没有色彩,但她的笔下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和亮丽的色彩,对此你有何感想?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虚构出她不能看到的充满声音、充满色彩的生活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在黑暗世界的她对光明、希望、快乐、自由的渴望,她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激情。我们也应该用眼睛、耳朵去感受生活的美。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就是要熟悉掌握文章的内容,只有掌握了内容,才能进一步地去分析。同样,老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此类重要的句子,从句意和作用两方面向学生阐述,加深记忆和理解。
四、名著导读
阅读《朝花夕拾》选段,回答问题
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轻,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好。那么,走罢!
但是,那里去呢?S城人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为S城人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生或魔鬼。那时为全城所笑骂的是一个开得不久的学校,叫作中西学堂,汉文之外,又教些洋文和算学。
……
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么?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的那么容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选自鲁迅《朝花夕拾·琪记》)
8.结合《琐记》,说说鲁迅离开S城的具体原四。
9.鲁迅商开S城后,又报转去过其他几个地方求学,请根据你在《朝花夕拾》中读到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鲁迅的认识。
【答案】8.“我”离开S城是因为衍太太散播谣言,说“我"偷了母亲的首饰,“我”为了躲避流言的中伤所以离开。
9.离开S城后,鲁迅先后去了江南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求学,后选择高开,去了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学医,最终弃医从文,从这些经历看出,鲁迅不满现状,坚定地追求新知和真理:思想要求进步,有救国救民的理想。
【知识点】朝花夕拾;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朝花夕拾》
【解析】(1)本题考查文本筛选和理解能力,根据上下文,找到关键语句进行提炼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文章主题的理解以及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本文以及《朝花夕拾》中鲁迅弃医从文等经历可得出鲁迅人物形象。
【点评】8.根据第一段的描述“ 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 ”可知作者对于流言的深恶痛绝,由此可得答案,故答案为:“我”离开S城是因为衍太太散播谣言,说“我"偷了母亲的首饰,“我”为了躲避流言的中伤所以离开。
9.《朝花夕拾》中不仅有对衍太太这类封建市侩的小市民的批判,也有对封建教育打压儿童天性的抨击,还有对民族出路和未来的思考探寻,结合其他篇目可知鲁迅先后到了江南水师学堂、日本仙台等,但都以离开告终,这背后实则是鲁迅对民出路的不断探寻,由此可知鲁迅是一个思想进步、有理想的爱国青年,故答案为: 离开S城后,鲁迅先后去了江南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求学,后选择高开,去了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学医,最终弃医从文,从这些经历看出,鲁迅不满现状,坚定地追求新知和真理:思想要求进步,有救国救民的理想。
五、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①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②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③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 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 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④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譬如“父亲”“母亲”“妹妹”“老师”等。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  ),(  )。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节选自《再塑生命的人》)
10.在原文中补写两个恰当的成语。
11.题目“再塑生命的人”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12.请用一句话概括①②③段的内容。
【答案】10.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11.含义:莎莉文老师用爱和智慧再次塑造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命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大门。作用:揭示文章主旨(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也可)
12.“我”井房识水的经历,唤起了我的求知欲。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⑴本题考查补写。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内容上的前后联系,其次要注意语句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最后还要注意是否有字数上的限制。
⑵本题考查标题的意义与作用。文章题目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点明文章中心;③题目具有象征意义;④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⑤贯穿全文,为文章的线索。
⑶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点评】10.本题考查补写。根据“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知识增加、视野开阔和下文“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结合“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语境,可以填:“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柳暗花明”等词语。原文为: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故答案为: 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11.本题考查题目的含义和作用。“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 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 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根据文中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可知以此为题,揭示了文中的主题。
故答案为:含义:莎莉文老师用爱和智慧再次塑造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命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大门。作用:揭示文章主旨(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也可)
12.本题考查情节概括。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要以我为陈述对象,概括我和“水”之间发生的事情。根据①段写“我”在井房认识水的过程,②段写水给“我” 带来快乐,③段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可概括为:“我”井房识水的经历,唤起了“我”的求知欲。
故答案为:“我”井房识水的经历,唤起了我的求知欲。
六、综合性学习
13.学习了本文,班级开展了以“微笑着面对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快来参与吧。
(1)[励志故事会]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像海伦·凯勒一样具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人士还有很多,请列举出一个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
(2)[修改读后感]下面是小明同学写的《再塑生命的人》的读后感,但其中一句有语病,一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请找出来并修改。
a在我读完《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后,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b我看不到海伦丝毫的恐惧、凄凉和悲哀,看到的却是她那光明的内心世界、坚强的意志和她那对生活充满着的爱。c我不禁感慨:只要你的心是坚强的,那么,哪怕你永远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你也能感到满世界灿烂的阳光?
① 有语病的是   句。修改:   
② 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是   句,将“   ”改为“   ”。
(3)[拟写结束语]请你帮主持人设计一段活动结束语。
【答案】(1)司马迁身受宫刑,完成名垂史册的《史记》;张海迪自学成才,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民间艺人阿炳奏响《二泉映月》;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了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贝多芬谱写出《命运交响曲》。
(2)①a;在读完《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后,我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②c; ? ;。
(3)生命是珍贵而又短暂的,“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要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同学们,让我们扬起奋发向上的风帆,在生命长河中勇敢地藐视困难、直面人生。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知识点】句号;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问号;语言得体;语言简明;名人事迹;成分残缺
【解析】(1)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举出一个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事迹即可。如:张海迪,1955年9月出生于济南一贫困家庭。 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为了学习医学知识,克服了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的出版了如《轮椅上的梦》等著名小说。被称为“八十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2008年11月13日选举张海迪为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2)①“在我读完《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后,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缺少主语,去掉“在”或将“我”移至“被”字前。
②“哪怕你永远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你也能感到满世界灿烂的阳光”为陈述句,故“?”使用错误,应改为“。”。
(3)考查拟写活动的结束语。结束语要与活动主题,活动内容相契合,要点为:感谢各位的参与,鼓励同学们要微笑面对生活,最后发出号召和倡议即可。语言要有鼓动性和感染力。示例:生命是珍贵而又短暂的,“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要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同学们,让我们扬起奋发向上的风帆,在生命长河中勇敢地藐视困难、直面人生。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故答案为:(1)司马迁身受宫刑,完成名垂史册的《史记》;张海迪自学成才,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民间艺人阿炳奏响《二泉映月》;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了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贝多芬谱写出《命运交响曲》。
(2)①a;在读完《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后,我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
②c;?;。
(3)生命是珍贵而又短暂的,“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要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同学们,让我们扬起奋发向上的风帆,在生命长河中勇敢地藐视困难、直面人生。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点评】(1)本道题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结合题文中的相关信息,找到其中切入点来组织语言,言之有理即可。
(2)①本道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考查热点为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用词不当等常见语病。答题时,可从病句的这几种类型入手辨析病句。
②本道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平时多积累文学常识(标点符号)并学会运用。常考的标点符号有: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它们的作用一定要牢记。
(3)考查拟写活动的结束语。结束语要与活动主题,活动内容相契合。语言要有鼓动性和感染力。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王冕读书
[明]宋濂
王冕者,诸暨①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②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③。父怒,挞④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⑤映长明灯⑥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⑨。
[注]①诸暨:县名,今属浙江省诸暨市。②陇:同“垄”,田埂。③蹊田:践踏田地。④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⑤执策:“策”同“册”,拿着书。⑥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灭的灯。⑦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⑧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⑨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辄默记(  )
或牵牛来责蹊田(  )
冕因去(  )
琅琅达旦(  )
1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窃人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16.读完本文,小文和小语深受感动,请补全他们的对话。
小文:短文中,王冕勤奋刻苦的学习品质激励了我。
小语:是的,我们还可以借鉴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品质的方法。
小文:说来听听。
小语:短文选取了   这样两个事例,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称为   ,文中还通过僧寺环境的“可怖”来烘托,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称为   。
【答案】14.就;有的人 ;离开;天亮(早晨)
15.窃人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16.牧牛时窃人学舍听人读书以至于暮归忘牛和坐在佛像的膝上夜读达旦;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的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晚上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一个人牵了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王冕仍是这样。王冕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去,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信听说这件事,对此感到很诧异,将他收作学生,王冕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通的儒生。
【点评】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①句意:总是默默地记住。辄:就。
②句意:一个人牵了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或:有人。
③句意:王冕于是离开家。去:离开。
④句意: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旦:天亮。
故答案为: 就;有的人 ;离开;天亮(早晨)
15.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句意为: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故断为: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故答案为:窃人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16.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根据“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概括出“学舍偷听读书”;根据“夜潜出,坐佛膝_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概括出“寺庙借长明灯读书”。
故答案为: 牧牛时窃人学舍听人读书以至于暮归忘牛和坐在佛像的膝上夜读达旦 ; 直接描写 ; 间接描写
八、诗歌鉴赏
1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同“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用法不同的是(  )
A.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用自己的话解释词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   ,   ”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   ,   ”极为相似。
(5)从词句中你能够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宋;辛弃疾
(2)C
(3)稻花香里传来蛙声一片,青蛙们好像在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4)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5)闲适愉快。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作家作品
【解析】(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2)“路转溪桥忽见”见,同“现”,显现,出现。AB也是通假字,C项用“见”的本义,看见。
(3)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此句容易理解,没有难理解的字词。
(4)①《鸟鸣涧》中“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用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②“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表达了诗人初时不见熟悉的茅店的疑惑,到转过溪边石桥,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惊喜心情。联想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5)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作者笔下的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闲适愉快之情。
故答案为:⑴宋;辛弃疾;
⑵ C;
⑶稻花香里传来蛙声一片,青蛙们好像在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⑷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⑸闲适愉快。
【点评】⑴本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了句意理解,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表现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⑷本题考查积累诗句的能力,结合语境即可做出选择,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⑸本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
①她在上交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从来没有人注意过我。我的生,我的死,都与这个炎凉的世界无关。”
②没有人明白,在这颗幼小的心灵中,为何会有那样不可名状的哀伤和绝望。当然,她的老师也一样。
③那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头,言语不多,虽然教学经验极为丰富,但却不懂得如何与这位与自己年龄相差将近四十岁的女孩儿交流,去告诉她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悲苦。
④春天的阻光依旧透过窗台,照耀在每个孩子纯真的小脸上。所有人之中,她离窗台最近,可还是心如冰冻。她没有朋友,没有疼她爱她的母亲,就连唯一对她稍好的可依靠的外婆,也在前些日子病故了。
⑤她的生活一片狼藉。她暂时住在孤儿院,所有的费用都由政府承担。她得继续生活下去,得为远去的母亲和外婆坚强活着。可这样悲伤着活下去,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⑥他站在宽阔的讲台上,以最平和的语调讲完了课,宣布下午外出游玩。所有的孩子都欢呼起来。只有她,静静地眯眼靠在窗台上发呆。
⑦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朋友一起玩。她坐在绿草之中,看着天上不断变换的流云,流起眼泪来。要知道,几十个小时之前,她还是一团恣意享受天空的云朵。
⑧他穿过操场,气喘呼呼地来到她的身前。她侧脸擦泪后,镇定地叫道:“老师好!”
⑨“怎么不和同学们一起玩呢?”他一边喘气,一边说。
⑩“老师,我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有值得快乐和幸福的全部理由,而我没有。”
他拉着她的手,走进花园深处。顿时,一阵沁人心脾的芳香从远处缓缓涌来,包围了她前行的路。他问:“这些花,你认识多少?”
“大都认识。那是迎春,那是玉兰,那是……”她对这些花名如数家珍。她的外婆生前爱花,因此,她从小受了熏陶。
他微笑着,看她在盘点花名时慢慢活泼起来,显然,她在环视花朵的同时,也渐渐地沉浸在百花争艳的美景中。
当她将园中的鲜花点过大半时,他问了一句:“你能把此时没开的花点出几种来吗?”
她顿时被难住了。园中之花,大大小小,不下百种,却没有一种隐藏着身形,躲避阳光。他说:“想想吧,明天告诉我,为什么它们都会竞相开放。”
当夜,她想了许久,从外婆遗留的书中找到了答案。次日,她从季节、温度等客观存在的因素,向他解释了为何花朵都会竞相开放的原因。他则给了她一张纸片。
之后,她回到教室,如同换了一个人似的。她主动和同学搭话,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组织班里的课外活动,维持课堂秩序……
很多年后,她成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她也带她的学生去看花,也曾问过一个忧郁的孩子,为什么花朵都会在春天竞相开放
次日,当那个孩子急急忙忙跑来告诉她答案之时,她将当年老师给她的那张纸片递给了那个孩子。
泛黄的纸片上,坚定地写着十个大字: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
18.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女孩的作文中表现出深深的忧郁和悲伤,为下文女孩的转变作铺垫。
B.文中第⑦段“她坐在绿草之中,看着天上不断变换的流云,流起眼泪来”她流泪的原因是她没有朋友,没有疼爱她的亲人,感到很悲伤。
C.第 段中“她回到教室,如同换了一个人似的”是因为她找到了每朵花竞相开放的原因。
D.文章最后一段说泛黄的纸片,说明纸片很旧了,也表明那个时候生活条件的艰苦。
19.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20.文中第④段中划线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1.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题目“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的理解。
22.结合下面《再塑生命的人》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内容说说两位老师的共同特点。
我玩了一会洋娃娃,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出。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出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
【答案】18.D
19.一个孤独、忧伤、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女孩,在老师的关怀、教育下,走向阳光、走向自信、走向成功。(意思对即可)
20.环境描写;描写春天的生机、明媚,渲染气氛;与她“心如冰冻”的心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意思对即可)
21.一是指自然之花会在春天开放,二是指花季少年,谁也不会错过生命的春天,都应该绽放出生命的 花朵。(言之成理即可)
22.可围绕“具有爱心,关爱学生”或“教育上充满智慧,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评价。(言之成理即可)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感受、分析环境描写;再塑生命的人;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1)本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文章思路和线索的把握,对精彩细节的揣摩。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再进行选择。
(2)本道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
(3)本道题考查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的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答题时,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4)本道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含义的能力。理解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结合文章内容和主题来理解即可。
(5)本道题考查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点评】18.D.“泛黄的纸片”表明女孩对老师的感激和对往事的怀念,“表明那个时候生活条件的艰苦”错误。
故答案为:D。
19.本文讲述了一个由于母亲和外婆的离世而变得忧伤、孤独,找不到任何快乐的理由的小女孩,在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关怀和教育下,懂得了每个人都有快乐地生活于这个世界上的理由,从而变得自信、阳光,最终也成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用自身的力量去感染和影响学生的故事。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一个孤独、忧伤、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女孩,在老师的关怀、教育下,走向阳光、走向自信、走向成功。(意思对即可)
20.“春天的阳光依旧透过窗台”属于环境描写;“透过窗台”“照耀”描写春天的生机、明媚,渲染气氛;结合下文“所有人之中,她离窗台最近,可还是心如冰冻。她没有朋友,没有疼她爱她的母亲,就连唯一对她稍好的可依靠的外婆,也在前些日子病故了”可知,与她“心如冰冻”的心境形成鲜明的对比。结构上,为下文做铺垫。
故答案为:环境描写;描写春天的生机、明媚,渲染气氛;与她“心如冰冻”的心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意思对即可)
21.结合本文内容来看,从虚实两方面理解,结合第 段“园中之花,大大小小,不下百种,却没有一种隐藏着身形,躲避阳光”可知,表层含义指自然界的花总会在春天开放,结合第 段“之后,她回到教室,如同换了一个人似的。她主动和同学搭话,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组织班里的课外活动,维持课堂秩序……”可知,通过女孩的改变,揭示了深层含义是形容少年应该有生命的春天。
故答案为:一是指自然之花会在春天开放,二是指花季少年,谁也不会错过生命的春天,都应该绽放出生命的 花朵。(言之成理即可)
22.根据提示,回顾作品中的老师的形象,与本文中老师的形象进行比照,找到共同点,加以表述即可。结合“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出”可知,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耐心与恰当到教育之下,取得了成功,体现了莎莉文小姐关爱学生、教育上充满智慧的特点。同样,结合第⑧段“他穿过操场,气喘呼呼地来到她的身前”可知,文章中的老师同样富有爱心;从他用花朵都开放,让女孩明白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可以看出他教育上充满智慧,善于引导启发学生。
故答案为:可围绕“具有爱心,关爱学生”或“教育上充满智慧,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评价。(言之成理即可)
十、写作题
2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领悟往往就在一瞬间。莫顿·亨特在父亲指导下走下悬崖的那一刻,懂得了要把困难化整为零;鲁迅看到藤野先生返给自己修改后的讲义的那一瞬,懂得了纯粹的师生情谊;郑振铎在目睹黑猫衔鸟而逃时,懂得了忏悔……生活,有没有那么一个瞬间让你有所思、所叹、有所悟、有所得?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突然懂得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章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参考例文】
我突然懂得了
宁静的夜晚,伴着丝丝凉风,我默默地回想:年少无知的自己,曾在朦胧中荒废了多少青春岁月,懵懂中曾令多少人失望,但最终的觉醒让我将有更多的机会去品味人间的芳华岁月。
人生的道路上必定会有陷阱,无数人会因此坠入深渊,但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那颗勇敢的心一定会引领你走上成功的大道。
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自开播以来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而对于我来说,那其中的精神流露才是最鼓舞人心的地方,它曾经让我受益匪浅,积极地面对人生的一切困难与挫折。这一期节目中的夏泊渝老人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虽然已经大约70岁高龄,但他内心的梦想之火却永不熄灭,让他一次次与困难作斗争。根据夏泊渝老人的讲述,他曾在16岁就有攀登上珠穆朗玛峰的雄心壮志,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一次攀爬过程中,其中一个队员丢失了睡袋,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把睡袋给了那个队员。最终,他因双脚冻伤发肿而被迫放弃,并做了截肢手术。看到这里,我的鼻子一阵发酸,为他舍己为人的精神而感动,为自己愚蠢的想法而感到可笑。
他铿锵有力地说道:“肉体的残疾不是真残疾,精神的强大才是真强大。”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永不停歇前进的脚步。尽管夏泊渝老人又经历了地震与雪崩,最近的一次仅离山顶96米,但他为了团队的安全,不得不放弃……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爬起,夏泊渝老人不顾命运开他的玩笑,凭着坚强的毅力,最终征服了8844。48米的雪山,在雪山之巅他激情澎湃……
夏伯渝老人的感人事迹震撼了无数人的心。他只凭一颗追梦的心,以顽强的拼搏最终实现梦想,而即将面临中考的我们,面对生命中的第一个坎儿,是否能奋力冲刺,放手一搏呢?夏泊渝老人的精神使我突然懂得了: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我们敢于为梦想而奋斗,一切终将是浮云。
中考的脚步越来越近,我们必须倾听者前方的号角,不停歇匆匆的脚步,以夏老的精神为榜样而不断前进。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是“我突然懂得了”。“懂得”应指向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升、思想的成熟等;“了”表明这个懂得已经是完成时,而非进行时;“我”是主语,表明写作的主体是自己,所写的事情是自己的亲身经历;“突然”是时间副词,突然地,一下子地,意味着行为动作心理发生的改变是巨大而出乎意料的,是瞬间的质的飞跃,是恍然大悟。结合提示材料,我们会发现,作文的重点在于要写出“懂得”的这一经历、过程。也就是说,是谁,或者是什么让“我”突然懂得了某些道理、某些感悟、某些情感等等。所以,这个题目可写的范围其实很广泛。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眼睛所涉及的自然、校园、社会的景象越来越丰富,思想、心灵、精神也会越来越饱满。经由咀嚼、思考过后的收获也会越来越多。懂得的,可以是自然世界中的兴衰与更迭,可以是生活的苦去甘来,可以是生命的可贵、自由的珍爱、宽容的珍贵等,也可以是精神的坚韧、恒远等。具体写作时,我们还要注意是什么(人、事、物)让自己懂得了这些体悟。自然,可以写我们亲近的人,也可以写某一物品,例如一棵树、一本书、一件衣服等;还可以是一片风景、一次野外的旅程、一次梦境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择自己最有感悟的材料入笔,写真事,抒真情,以情来打动人。
【点评】本题考查写作全命题作文的能力。写这样的作文要注意:①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②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③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④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⑤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语文 11.再塑生命的人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绽开(zhàn) 搓捻(niē) 疲倦(pí) 小心冀冀(yì)
B.惭槐(kuì) 觅食(mì) 繁衍(yǎn) 花团锦簇(cù)
C.预兆(zhào) 迁徙(xǐ) 企盼(qǐ) 落英缤纷(bīn)
D.穿梭(sōu) 煎熬(áo) 冥思(míng) 不可明状(míng)
2.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
B.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C.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D.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譬如“父亲”,“母亲”,“妹妹”,“老师”等。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老师转身面向大家,他决定这一课, , 。 , 。
①他们才能理解并接纳这份爱,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也才能写出真挚感人的作文
②不是具体地教孩子们怎样去写作文,也不是单纯地教他们怎样写自己的母亲
③他觉得唯有让孩子们理解了父母无私的付出
④而是启发孩子们,体会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那背后的良苦用心和炽热的爱
A.②④③① B.③②①④ C.③④①② D.②④①③
4.下列句子中出现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绵簇,美不胜收。
B.我穿过落英缤纷的花雨,走近大树,站在那里楞了片刻。
C.直到有一天,抵档不住那繁花满枝、香味扑鼻的含羞树的绣惑后,才克服了……
D.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侵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二、填空题
5.文学常识填空。
《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   ,   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代表作有《   》《我的生活》等。
6.请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
(1)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   
(2)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   
(3)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4)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三、语言表达
7.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精彩选段,参照学习任务二第4题,以提问式批注的形式写下你的阅读思考,然后和同学交流,写出探究结果。
表3-3思考探究记录表
精彩选段 问题与理解
第一天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首先,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庞,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面前,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我将不仅要看到她面庞的轮廓,以便我能够将它珍藏在我的记忆中,而且还要研究她的容貌,发现她出自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迹象,她正是以此来完成教育我的艰巨任务的。我希望从她的眼睛里看到能使她在困难面前站得稳的坚强性格,并且看到她那经常向我流露的、对于全人类的同情。 ①阅读思考: 探究结果:
第二天 你们有视觉,能看到你们喜爱的任何一幕戏。当你们观看一幕戏剧、一部电影或者任何一个场面时,我不知道, 究竟有多少人对于使你们享受它的色彩、优美和动作的视觉的奇迹有所认识,并怀有感激之情呢?由于我生活在一个限于手触的范围里,我不能享受到有节奏的动作美。我只能模糊地想象一下巴芙洛娃的优美,虽然我知道一点律动的快感,因为我常常能在音乐震动地板时感觉到它的节拍。我能充分想象那有韵律的动作,一定是世界上最令人悦目的一种景象。 ②阅读思考: 探究结果:
第三天 我从我的家,长岛的佛拉斯特小而安静的郊区出发。这里,环绕着绿色草地、树木和鲜花,有着整洁的小房子,到处是妇女儿童快乐的声音和活动,非常幸福,是城里劳动人民安谧的憩息地。我驱车驶过跨越伊斯特河上的钢制带状桥梁,对人脑的力量和独创性有了一个崭新的印象。忙碌的船只在河中嘎嘎疾驶——高速飞驶的小艇,慢悠悠、喷着鼻息的拖船。如果我今后还有看得见的日子,我要用许多时光来眺望这河中令人欢快的景象。我向前眺望,我的前面耸立着纽约——一个仿佛从神话的书页中搬下来的城市的奇异高楼。多么令人敬畏的建筑啊! ③阅读思考: 探究结果:
四、名著导读
阅读《朝花夕拾》选段,回答问题
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轻,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好。那么,走罢!
但是,那里去呢?S城人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为S城人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生或魔鬼。那时为全城所笑骂的是一个开得不久的学校,叫作中西学堂,汉文之外,又教些洋文和算学。
……
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么?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的那么容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选自鲁迅《朝花夕拾·琪记》)
8.结合《琐记》,说说鲁迅离开S城的具体原四。
9.鲁迅商开S城后,又报转去过其他几个地方求学,请根据你在《朝花夕拾》中读到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鲁迅的认识。
五、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①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②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③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 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 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④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譬如“父亲”“母亲”“妹妹”“老师”等。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  ),(  )。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节选自《再塑生命的人》)
10.在原文中补写两个恰当的成语。
11.题目“再塑生命的人”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12.请用一句话概括①②③段的内容。
六、综合性学习
13.学习了本文,班级开展了以“微笑着面对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快来参与吧。
(1)[励志故事会]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像海伦·凯勒一样具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人士还有很多,请列举出一个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
(2)[修改读后感]下面是小明同学写的《再塑生命的人》的读后感,但其中一句有语病,一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请找出来并修改。
a在我读完《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后,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b我看不到海伦丝毫的恐惧、凄凉和悲哀,看到的却是她那光明的内心世界、坚强的意志和她那对生活充满着的爱。c我不禁感慨:只要你的心是坚强的,那么,哪怕你永远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你也能感到满世界灿烂的阳光?
① 有语病的是   句。修改:   
② 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是   句,将“   ”改为“   ”。
(3)[拟写结束语]请你帮主持人设计一段活动结束语。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王冕读书
[明]宋濂
王冕者,诸暨①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②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③。父怒,挞④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⑤映长明灯⑥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⑨。
[注]①诸暨:县名,今属浙江省诸暨市。②陇:同“垄”,田埂。③蹊田:践踏田地。④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⑤执策:“策”同“册”,拿着书。⑥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灭的灯。⑦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⑧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⑨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辄默记(  )
或牵牛来责蹊田(  )
冕因去(  )
琅琅达旦(  )
1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窃人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16.读完本文,小文和小语深受感动,请补全他们的对话。
小文:短文中,王冕勤奋刻苦的学习品质激励了我。
小语:是的,我们还可以借鉴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品质的方法。
小文:说来听听。
小语:短文选取了   这样两个事例,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称为   ,文中还通过僧寺环境的“可怖”来烘托,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称为   。
八、诗歌鉴赏
1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同“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用法不同的是(  )
A.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用自己的话解释词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   ,   ”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   ,   ”极为相似。
(5)从词句中你能够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
①她在上交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从来没有人注意过我。我的生,我的死,都与这个炎凉的世界无关。”
②没有人明白,在这颗幼小的心灵中,为何会有那样不可名状的哀伤和绝望。当然,她的老师也一样。
③那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头,言语不多,虽然教学经验极为丰富,但却不懂得如何与这位与自己年龄相差将近四十岁的女孩儿交流,去告诉她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悲苦。
④春天的阻光依旧透过窗台,照耀在每个孩子纯真的小脸上。所有人之中,她离窗台最近,可还是心如冰冻。她没有朋友,没有疼她爱她的母亲,就连唯一对她稍好的可依靠的外婆,也在前些日子病故了。
⑤她的生活一片狼藉。她暂时住在孤儿院,所有的费用都由政府承担。她得继续生活下去,得为远去的母亲和外婆坚强活着。可这样悲伤着活下去,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⑥他站在宽阔的讲台上,以最平和的语调讲完了课,宣布下午外出游玩。所有的孩子都欢呼起来。只有她,静静地眯眼靠在窗台上发呆。
⑦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朋友一起玩。她坐在绿草之中,看着天上不断变换的流云,流起眼泪来。要知道,几十个小时之前,她还是一团恣意享受天空的云朵。
⑧他穿过操场,气喘呼呼地来到她的身前。她侧脸擦泪后,镇定地叫道:“老师好!”
⑨“怎么不和同学们一起玩呢?”他一边喘气,一边说。
⑩“老师,我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有值得快乐和幸福的全部理由,而我没有。”
他拉着她的手,走进花园深处。顿时,一阵沁人心脾的芳香从远处缓缓涌来,包围了她前行的路。他问:“这些花,你认识多少?”
“大都认识。那是迎春,那是玉兰,那是……”她对这些花名如数家珍。她的外婆生前爱花,因此,她从小受了熏陶。
他微笑着,看她在盘点花名时慢慢活泼起来,显然,她在环视花朵的同时,也渐渐地沉浸在百花争艳的美景中。
当她将园中的鲜花点过大半时,他问了一句:“你能把此时没开的花点出几种来吗?”
她顿时被难住了。园中之花,大大小小,不下百种,却没有一种隐藏着身形,躲避阳光。他说:“想想吧,明天告诉我,为什么它们都会竞相开放。”
当夜,她想了许久,从外婆遗留的书中找到了答案。次日,她从季节、温度等客观存在的因素,向他解释了为何花朵都会竞相开放的原因。他则给了她一张纸片。
之后,她回到教室,如同换了一个人似的。她主动和同学搭话,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组织班里的课外活动,维持课堂秩序……
很多年后,她成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她也带她的学生去看花,也曾问过一个忧郁的孩子,为什么花朵都会在春天竞相开放
次日,当那个孩子急急忙忙跑来告诉她答案之时,她将当年老师给她的那张纸片递给了那个孩子。
泛黄的纸片上,坚定地写着十个大字: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
18.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女孩的作文中表现出深深的忧郁和悲伤,为下文女孩的转变作铺垫。
B.文中第⑦段“她坐在绿草之中,看着天上不断变换的流云,流起眼泪来”她流泪的原因是她没有朋友,没有疼爱她的亲人,感到很悲伤。
C.第 段中“她回到教室,如同换了一个人似的”是因为她找到了每朵花竞相开放的原因。
D.文章最后一段说泛黄的纸片,说明纸片很旧了,也表明那个时候生活条件的艰苦。
19.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20.文中第④段中划线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1.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题目“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的理解。
22.结合下面《再塑生命的人》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内容说说两位老师的共同特点。
我玩了一会洋娃娃,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出。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出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
十、写作题
2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领悟往往就在一瞬间。莫顿·亨特在父亲指导下走下悬崖的那一刻,懂得了要把困难化整为零;鲁迅看到藤野先生返给自己修改后的讲义的那一瞬,懂得了纯粹的师生情谊;郑振铎在目睹黑猫衔鸟而逃时,懂得了忏悔……生活,有没有那么一个瞬间让你有所思、所叹、有所悟、有所得?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突然懂得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章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