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憎恶(zēnɡ) 狼藉(jí) 颓唐(tuí) 尴尬(ɡān)
B.挪动(nuó) 踌躇(chú) 嫉妒(jí) 和蔼(ǎi)
C.琐屑(xiè) 震悚(sǒnɡ) 骷髅(kū) 猝然(cù)
D.惧惮(dàn) 半晌(xiǎnɡ) 抱歉(qiàn) 愧怍(zh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烦燥 粗拙 噩耗 长途跋涉
B.霹雳 颠沛 渴慕 人情世故
C.取谛 疏懒 掺假 穷愁潦倒
D.肿涨 呵斥 孤孀 大亭广众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白云山公园新增的六旺树景区,成为了公园的新亮点,园区历史、文化与美景相得益彰。
B.在“美丽梧州”国土绿化提质行动现场,广大市民情绪高涨,争先恐后种下一棵棵树苗。
C.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市贫困群众人数已大幅度减少,他们的生活状况今非昔比。
D.香港国安法正式实施,港独分子呕心沥血,企图搅乱香港和平稳定的恶行必将受到惩治。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一走进运动场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一张张欢乐的笑脸。
B.同学们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于自己正确踏实的学习态度。
C.有些家长为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的电子设备。
D.通过工人的不懈努力,使安阳地铁1号线主体工程已完成三分之一。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行动方案》,推动川渝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B.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
C.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植物学家钟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D. 学校通过打造红色教学点、推出红色研学线路、开展党建活动……等措施,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6.下列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最后才是难度更为巨大的着陆与巡视探测。
②而天问一号一次性完成了环绕、着陆与巡视三个重要步骤,可见其技术难度之高。
③人类探测火星已有60年,经历了几个阶段。
④等到技术水平相对成熟才有了人造的火星卫星,人类才得以对火星有了全面的了解。
⑤在早期阶段,由于技术不成熟,人类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只能从火星远处飞掠而过,探测器飞行上亿公里只为那惊鸿一瞥,探测手段极为有限。
⑤③④②① B.⑤①③④② C.③⑤④①② D.③②⑤④①
7.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
A.《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代表作《呐喊》
B.《老王》——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代表作《围城》
C.《骆驼祥子》——老舍——现代作家——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D.《卖油翁》——欧阳修——宋代文学家——代表作《醉翁亭记》
8、名著阅读
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完成题目。
街上越来越热闹了,祭灶的糖瓜摆满了街,走到哪里也可以听到“糖来,糖”的声音。祥子本来盼着过年,现在可是一点也不起劲,街上越乱,他的心越紧,那可怕的二十七就在眼前了!他的眼陷下去,连脸上那块疤都有些发暗。拉着车,街上是那么乱,地上是那么滑,他得分外的小心。心事和留神两气夹攻,他觉得精神不够用的了,想着这个便忘了那个,时常忽然一惊,身上痒刺刺的象小孩儿在夏天炸了痱子似的。
祭灶那天下午,溜溜的东风带来一天黑云。天气忽然暖了一些。到快掌灯的时候,风更小了些,天上落着稀疏的雪花。卖糖瓜的都着了急,天暖,再加上雪花,大家一劲儿往糖上撒白土子,还怕都粘在一处。雪花落了不多,变成了小雪粒,刷刷的轻响,落白了地。七点以后,铺户与人家开始祭灶,香光炮影之中夹着密密的小雪,热闹中带出点阴森的气象。三街上的人都显出点惊急的样子,步行的,坐车的,都急于回家祭神,可是地上湿滑,又不敢放开步走。卖糖的小贩急于把应节的货物掏出去,上气不接下气的喊叫,听着怪震心的。
(1)选段中“可怕的二十七”指的是什么事?
(2)祭灶这一天,祥子拉着曹先生回家时,被侦缉队的一个人跟上了,这个人是谁?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让祥子的希望再次破灭?
9.综合性学习。
如果没有爱,天空不会那样湛蓝;如果没有爱,花儿不会那样灿烂;如果没有爱,人们不会有那样的笑脸……是啊,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同学们,让我们参加“让世界充满爱”综合性学习,共创一个美好人间。
(1)【讴歌神圣母爱】根据语意,仿照画线的句子,运用恰当的比喻,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母爱如细流,静静流淌在我们的生命中。一次次牵手,一声声叮咛,母亲的呵护似摇篮般的安适; , , 。人生拥有母爱的伴随,一路洒满温暖的阳光。
(2)【解说慈善徽标】如图是中华慈善国际联合会会徽,请用说明性的语言介绍这一会徽。要求:文字简洁,言之有序。(提示:中间是双手捧着一颗心,红色;背景是世界地图;地图外圈是橄榄枝)
(3)【拟写公益广告】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学生读书,将在全校组织一次献爱心捐款活动,请你为此次活动拟一条校园公益广告。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0.诗歌前两句连用两个“不见”,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是如何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卖油翁》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善:擅长
B.公亦以此自矜 矜:夸耀
C.尝射于家圃 尝:尝试
D.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
13.下列选项中对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A.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B.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14.下面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艺无止境”的道理。
B.第一段写陈尧咨射箭的技术高超。
C.第二段写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
D.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
15.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三)阅读课文《老王》选段,完成各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16.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语言质朴,描写细腻而真实,平和的语调中,时时流露出真挚的感情。
B.第①段中的“镶嵌”是比拟、夸张的写法,形象地写出了老王当时身体僵直的形态。
C.老王给作者送鸡蛋,一是因为他不吃鸡蛋,二是他想用简单实在的方式来表达谢意。
D.第⑨段中画线部分是心理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善良,对不幸者的关爱和同情。
17.对老王的外貌描写用了“面如死灰”“僵尸”“骷髅”“白骨”等词,让人感到可怕。作者什么要这样写?
18.选段中,作者的善良具体表现在哪些行为上?请用自己的话分点概括回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花园大院 肖复兴
①北京胡同的名字很有意思,有的土得掉渣儿,比如狗尾巴胡同、粪场大院;有的很雅,像百花深处、什锦花园、芳草地、杏花天。花园大院,就是这样一条有着好听名字的老胡同。
②花园大院,在石碑胡同旁边,东临天安门,背靠前门大街,离我家不远,过前门楼子,穿过天安门广场,走着就可以到。第一次到那里去,是母亲去世之后那一年的春节。那时,我快六岁了。去那里,是因为那里有崔大叔崔大婶家。崔大叔和我父亲是税务局的同事,崔大婶和我生母是河南信阳的老乡,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两家自然很熟。
③那一年春节去崔家,一路上,父亲嘱咐我和弟弟进了崔家的门要先鞠躬拜年,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说什么,怎么说。那时候,我内向得很,也自卑得很,非常害怕当着外人的面说话。一路走,一路背着父亲教给我要说的话,一路担心说不好,或者说错了话。
④那是一条闹中取静的胡同,胡同尽头,大门朝东,就是他们家。门前有棵老槐树,春节去拜年时,老槐树疏枝横斜。进了大门,是一个开阔的院子,房子围成半圆形,和我们大院的格局完全不一样。房前有高高的台阶,还有宽宽的廊檐,形成弧形走廊。走进屋子,木地板,水泥磨花吊顶,典型的西式样子,更是和我家住的房子不同。这样的陌生感,加剧了我的紧张,见了崔大叔和崔大婶,尽管父亲一再催促着我叫人,我却更不敢张口了。
⑤崔大婶嗔怪地对父亲说道:“孩子脸皮薄,不叫就不叫吧,别逼孩子啦!”
⑥崔大叔在一旁听了呵呵笑着也劝父亲。
⑦父亲却死拧,不管崔大婶和崔大叔怎么说,非逼我叫一声“崔大叔崔大婶”不可。没有办法,我只好低着头,羞羞答答地叫了一声“崔大婶……”
⑧“还没有叫崔大叔呢!”父亲生气地说我。崔大婶一把把我拉过去,搂在她的怀里,说:“行啦!快别难为孩子了,都快坐下吧!”
⑨那是崔大婶和崔大叔给我的第一印象。
⑩后来,常去崔大叔和崔大婶家,如果是夏天,门前那棵老槐树下,一地槐花如雪。在北京,我家没有一个亲戚,我愿意去他们家,特别是崔大婶待我很亲,总会让我涌出一种家的感觉,她那带有信阳口音的话语,常让我想我母亲说话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子呀!
每一次去,崔大婶总会留下我,给我做好吃的。有时候,她拉着我的手,爱抚地对我说:“你娘要是活着该多好啊!看你长得都这么大,这么懂事了!”说着,她会忍不住掉下眼泪。
1970年的冬天,我到北大荒两年多之后第一次回北京探亲,自然要先去崔大叔崔大婶家。从我进门到落座,崔大婶的目光一直落在我的腿上。我穿的棉裤厚厚的,笨重得很,棉花赶毡都臃在一起,让她笑话了吧?崔大婶没说什么。临离开北京要回北大荒之前,我去崔大婶家告别,她拿出一条早已经做好的棉裤,让我换上。仿佛要和我穿的这条笨拙的棉裤故意作对比似的,那条棉裤又薄又轻。我对崔大婶说:“北大荒冷,我穿不上这个!”崔大婶笑着对我说:“傻孩子,这是丝棉裤,比你身上穿的暖和多了!快换上,北大荒天寒地冻的,别冻坏了,闹成了寒腿,可是一辈子的事。”
这是崔大婶为我特意做了一条丝棉裤,这是我这一辈子穿的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丝棉裤。那棉裤做得特别好,由于里面絮的是丝棉,又暄腾又轻巧,针脚分外细密。我换上这条丝棉裤,感动得很,一再感谢她,夸她的手艺好。她叹口气说:“你亲娘要是还活着,她比我做活儿好,还要细呢!”她说这番话的时候,让我从她的眼睛里能够看到对往昔的一种回忆,也让我看到只有作为母亲才有的一种慈爱之情。
如今,花园大院已经没有了。建国家大剧院,花园大院拆迁,崔大婶一家分到了玉蜓桥边高层楼房里的一套单元房。
很多地方,很多亲人,很多时光,都不在了。那条丝棉裤,还埋在我家的箱底。偶然翻箱子时看见它,心里会很感伤。几年前冬天,在美国布鲁明顿孩子家,读到一本《徐渭集》,看到里面的一首诗:“黄金小纽茜衫湿,绣褶犹存举案痕。开匣不知双泪下,满庭积雪一灯昏。”诗中的衣衫,是徐渭亡妻的。但不知为什么,一下子让我想起崔大婶给我做的那条丝棉裤。我抄下这首诗,竟也泪眼朦胧。那一晚,布鲁明顿不仅也是积雪满庭,而且,雪一直在下,纷纷下了一夜。
(有改动)
19、简要概括下列语段的主要内容。
③~⑨段:
~ 段:
20、品味语言。
①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崔大婶一把把我拉过去,搂在她的怀里,说:“行啦!快别难为孩子了,都快坐下吧!”
②品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那棉裤做得特别好,由于里面絮的是丝棉,又暄腾又轻巧,针脚分外细密。
21、赏析文章结尾最后一句话的妙处。
那一晚,布鲁明顿不仅也是积雪满庭,而且,雪一直在下,纷纷下了一夜。
22、如果给本文设计一幅插图,请从下面两个方案中选择一个,并说明理由。
方案A:一座开阔的院落,房子围成半圆形,房前有高高的台阶,还有宽宽的廊檐。
方案B:院落门前有一棵老槐树,树下一地槐花如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看海
刘建超
父亲被班长从河里拽出来,狼狈地趴在岸边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连长急慌慌地跑过来,对着父亲的屁股就是一脚:“你找死啊。”
父亲委屈地说:“我就是想在大海里浮浮水嘛,谁知道海水这么急啊。”
班长笑了,说:“看海啊看海,你可真逗。这哪是海啊,这是黄河,离海还远着哪。”
父亲吐出一口水,说:“没事,没事。班长,我会浮水。我能在村里的池塘子里狗刨两个来回。”
连长脸都气白了,对班长说:“把人给我带回去,关禁闭。”
班长拍拍父亲的肩膀,吐吐舌头。
父亲说:“我又没有招他惹他,连长就是看我不顺眼,每次见面,都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训斥我。”
父亲说,连长训斥他,是因为父亲不和家里说一声就偷偷跑出来当兵了,家里人还不得急死?
可要是和家里说了,那还走得了吗?再说了,连长当初不也是没和家里打招呼就跟队伍走了?
父亲被关禁闭,送来的饭汤他赌气不吃。
晚上,连长来了。父亲背对着他。
连长揶揄地说:“还闹情绪啊,听说你平时饭量挺大啊。身子骨瘦小得来阵风都能把你吹跑,还来当兵哪?”
“瘦小咋了,行军打仗我掉过队吗?冲锋杀敌我落过伍吗?你凭啥看不上我?”
连长拨拉着父亲的头,说:“嚯,脖梗子还挺硬嘛,说说你的名字为啥叫看海?”
父亲说:“村里十年九旱,几百口子人都在村东头的一口老井里淘水吃,水金贵得很。孩子的名字都和水有关,看江看河看塘看井都有了,父亲就给我起名叫看海。”
父亲问奶奶:“海是什么样的?”
奶奶就把父亲带到村北五里地远的一个池塘,说:“海就是这样的。”
父亲问:“哪里能看到海啊?”
奶奶看着远方,说:“太阳升起的地方就能看到海。”
连长说:“你黄嘴丫子还没褪净呢,不好好在家陪着你娘,跑出来干啥?”
父亲说,他从懂事起就每天到村东头的水井旁排队打水。村里有个恶棍,长得滚瓜溜圆,打水从不排队,谁不服就动拳头,村子里的人也是敢怒不敢言。父亲十五岁那年,天大旱,土地都冒烟。老井里的水也下落不少,取水更难。
父亲排着队等了半晌午,刚要轮到他打水,恶棍就提着桶大摇大摆地上井,把父亲推到一边。父亲刚理论几句,恶棍就挥起了拳头。父亲也是拼了,被打得鼻青脸肿就是不让步,硬是把恶棍给耗软了。
父亲揣着两个红薯面窝窝离开了村子,要长点本事回去收拾村里的恶棍。
连长说:“当兵打仗可不是为了报私仇。你啊,心胸要像大海一样宽阔。”
父亲说:“连长你本事大,你见过大海吗?”
连长说:“何止是见过。跟你说,大海啊,有十个黄河那么大。”
连长走了,留给父亲一个烤红薯。
部队渡黄河,敌机成群结队地来轰炸。连长把父亲护在身下,鲜血染红了河水。
连长临终前将手中的望远镜塞给了父亲,说:“我也没有见过大海。队伍就要南下了,你替我看看大海。”
父亲跟着部队南下,父亲第一次见到了大海。
父亲说,那日的海水蓝得跟天空一个色,远远望去,海就是天,天就是海。海面风平浪静,船帆旁有赶也赶不走的鸟儿环绕着。“这么美的地界交给了我守卫,心里得劲儿啊。”
父亲被分配到一个小岛上,只有他和一名老兵守着一盏信号灯。父亲每天的任务就是在小岛上巡逻,给信号灯添加柴油。守岛的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喜爱上了这个小岛。父亲最喜欢坐在礁石上,举着望远镜,望向海洋的尽头,任海浪打湿衣裤。他说,在海天交合的尽头能看到连长在向他挥手。
父亲在海岛驻守了25年。
母亲说:“只见过你父亲流过一次眼泪。离开部队,告别他朝夕相处的小岛,他泪流满面,就那一次。”
父亲回到家乡,依然惦记着海岛。
父亲看电视,他总要看海洋气象预报,预报有台风警报他就一副忧心忡忡的神情。
大学毕业,我也到了部队。回家探亲,我先去了父亲当年驻守的那个小海岛,用水壶装了岛上的细沙和海水。
父亲兴奋极了,买来一个鱼缸,把沙子和海水倒进鱼缸里,手捏一撮细沙在水里洗淘。父亲还学会了叠纸船,每天都要叠一只大纸船放进鱼缸里。
母亲说:“你叠的船太大了。”
“你懂什么,这是航空母舰。”父亲说,“启航了——”
父亲中风住进了医院,留下的后遗症是认不得字、记不住事,朋友的名字也叫不出来。可是,他会如数家珍地讲他的小岛,讲他的信号灯。
父亲的话越来越少了,每天就是坐在门口,拿着望远镜,看向远方的蓝天。
邻居说:“你家老爷子多寂寞啊。”
母亲说:“他才不寂寞呢。他心中那片海啊热闹着哪。”
父亲似乎听到了,嘴角浮出一丝得意的笑。
父亲胸前挂着望远镜,站在连长的画像前,说:“你看看,我的儿子比你的儿子有出息。他在咱自己的航空母舰上替你看海呢。”
连长就是我爷爷。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4年第3期)
2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父亲偷跑参军被连长训斥并关禁闭的情节,展示了连长对纪律的严格要求和父亲年轻时的冲动与叛逆,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B.本文详细描述了身躯瘦小的父亲在战场上的不屈身影,他的坚韧与勇气在冲锋杀敌中得以体现,这凸显了父亲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与毅力。
C.文章通过父亲对海的描述,展现了海的广阔与深邃,“海”不仅象征对未知的好奇和自由生
活的渴望,而且反映了父亲对军旅生涯的热爱与执着。
D.守岛生活单调枯燥,但父亲依然坚守岗位,他在海天交合的尽头仿佛能看到连长的影子,这体现了父亲对连长的怀念,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4.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语言、心理与动作描写,细腻勾勒,塑造出一个立体而丰满的父亲角色,展现其深
情与坚韧,凸显了作者精湛的刻画技巧。
B.本文以对话形式展开,通过父亲与连长、战友间的对话,展现了父亲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对
大海的向往,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生动、真实。
C.本文结构紧凑,以“看海”为线索贯穿全文,巧妙地将父亲的人生经历串联起来,使读者在
阅读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故事的发展脉络。
D.与《祝福》中交代祥林嫂两次婚姻中遭遇的不幸一样,本文也运用插叙手法,通过回忆和现
实的交织,展现了父亲与大海的深刻联系。
25.小说标题“看海”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26.国家领导人曾说,“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文中“我”家的良好家风有哪些?请结合文本试作探究。
三、作文
27. 在班级里,你的成绩也许并不起眼,然而,在操场上, 你的球技却能让人大开眼界;在舞台上,你的歌声也许并不悠扬,然而在宣传橱窗里,你书法却令人赞不绝口......生活中,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
请以“我的另一片天空”为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文体特征鲜明;
(2)不得少于600字;
(3)不得抄袭、套作;
(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
D 2.C 3.C 4.D 5.D 6.C 7.B
8、(1)二十七那天是刘四爷的生日,虎妞让祥子去给他磕三个头。
(2)孙侦探,他把祥子辛辛苦苦攒的准备买车的钱敲诈走了。
9.(1)一回回送行,一天天守望,母亲的牵挂如岁月般的绵长。
(2)中华慈善国际联合会会徽由四部分组成:中心部分是一双手捧着一颗红色心,表达了联合会的宗旨和理念。中心部分的背景是一张世界地图,说明联合会是一个国际性机构,世界地图的外圈由一对橄榄枝组成,象征着“慈爱、人道、奉献”,这是联合会追求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目标,最外一圈是联合会中、英文名称。(以说明为主,言之有序即可)
(3)__示例: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有责任去帮助贫困学生。同学们,献出你的一份爱心,让他们也能和我们一样享受阅读的快乐吧!
10.连用两个“不见”突出自己无缘与前代和后世明君贤士相识,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
11.运用对比,诗人将个人的存在置于广袤的宇宙空间下来表现(或由个人遭遇想到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衬托出个人的孤单渺小,抒发了诗人生不逢时,报国无门的孤寂苦闷之情。
12.C(尝:曾经) 13.C 14.D(陈尧咨自大,卖油翁自信)
15.⑴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晴看他射箭,很久也不离开。
16. C
17.①突出老王当时病情严重,暗示老王将不久于人世; ②老王在如此情况下还为作者送东西,反衬老王内心的善良。
18.①对老王的病感到吃惊; ②询问老王身体情况; ③接了鸡蛋、香油后表示感谢; ④给老王钱; ⑤礼貌对待老王(或:给老王开门,目送他下楼梯。); ⑥对没请他坐下喝茶感到抱歉; ⑦担忧他怎么回到家。
19、示例:③~⑨段:“我”跟随父亲去崔家拜年得到崔大婶的体谅和关爱。
~ 段:崔大婶特意为“我”做丝棉裤让“我”感受到慈母般的爱。
20、①示例:通过对崔大婶的动作、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崔大婶怕“我”为难的心理,表现出崔大婶的善良、热忱、对“我”的疼爱。
②分外细密:格外细致紧密。生动形象地写出崔大婶为“我”做的丝绵裤针脚的用心,表现了崔大婶对“我”深深的关爱。
21、示例:徐渭因看到亡妻的衣衫内心伤感,“满庭积雪”表达的是徐渭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作者身居布鲁明顿,读徐渭的诗想起崔大婶做的那条丝棉裤,想起崔大婶给予“我”慈爱,不由潸然泪下。布鲁明顿“积雪满庭”且“雪一直在下,纷纷下了一夜”不仅写出雪下的时间长,还含蓄表达了“我”对崔大婶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这句话深化主旨,含蓄隽永,留个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22、示例:我选择方案B。文章通过两件事写崔大婶给予“我”的关爱,表现崔大婶的温柔善良、真诚慈爱。“院落门前有一棵老槐树,树下一地槐花如雪”不仅契合文章内容,还写出环境的优美,渲染了温馨美好的氛围,满地槐花象征了崔大婶圣洁美好的品质。方案A以写实的方式呈现崔大婶家的样子,虽与内容相吻合,但缺少了诗意和象征意义。
23、D 24.A
25.①蕴含名字寓意。“看海”作为父亲的名字,既寄寓着长辈对父亲美好生活的期待,又象征其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②体现人生追求。“看海”是父亲从小的理想,长大后成为他职业的象征,退休后仍是他心中的念想,贯穿其一生。③展现情感纽带。“看海”成为连长与父亲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象征着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和深厚情谊。④彰显家族荣耀与传承。连长临终嘱托父亲“看海”,体现了家族对“看海”理想的坚守和传承,是家族的荣耀。
26.①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从爷爷到“我”,三代人均坚守为国奉献的信念,无怨无悔地保家卫国,筑起信仰的丰碑。②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无论是爷爷担任连长,还是“父亲”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抑或是“我”在航空母舰上看海,都体现了家族中积极上进、永不服输的精神。③嫉恶如仇的正义之心。爷爷在与敌作战中英勇牺牲,而“父亲”则敢于与恶棍斗争,家族中充满了正直和勇气。④孝老爱亲的家庭美德。从父亲为了完成爷爷遗愿去看海,到“我”为父亲带回海岛上的细沙和海水,体现了家族中孝顺长辈、无私付出的品质。
2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