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语文 13.纪念白求恩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派遣(qiǎn) 医疗 殖民地(zhí) 冷冷清清
B.鄙薄(bó) 脱离 拈轻怕重(zhān) 共产主义
C.纯粹(cuì) 实贱 晋察冀(jì) 自私自利
D.鄙视(bǐ) 佣挤 麻木不仁(má) 帝国主义
【答案】A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A.正确。
B. 拈轻怕重(zhān) ——(niān)
C. 实贱 ——实践
D. 佣挤 ——拥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选出下列句子中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的一项( )
A.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B.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C.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D.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答案】C
【知识点】纪念白求恩;议论
【解析】此题考查议论的表达方式。议论是一种主要的行文方式,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周密。亦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议论是一种评析、论理的表述法。
A、B、D句都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C.根据“这种人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可知是议论的表达方式。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表达方式的掌握和理解能力,较为简单。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你那种漠不关心班集体的态度是不对的,应该尽快转变。
B.他对工作一向拈轻怕重,勇挑重担。
C.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优越的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D.面对几年的同窗好友,你怎么能那样麻木不仁呢?
【答案】D
【知识点】造句
【解析】A漠不关心:一点不关心,这个成语一般不能带宾语,故搭配错误;
B“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工作,害怕繁重的工作,怕挑重担。与“勇挑重担”前后矛盾,故错;
C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主意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不符合本句语意,故错;
D麻木不仁: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成语是汉语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结构固定、意义整体、语法功能的多样是其特征。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积累并注意区分比较。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B.“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C.后来产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D.《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东汉被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答案】C
【知识点】顿号;逗号;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冒号;引号;书名号
【解析】A“ 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 ”这里是句子中的停顿,用顿号而不能用逗号,故错;
B将说话人放在说的话的中间时的停顿用逗号而不用冒号,故错;
C规范使用;
D“四书”不是著作 不能用书名号而应用引号,故错。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顿号、逗号、冒号、引号的运用。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而逗号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冒号通常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或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作用: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示下文, 但是,当某某人说的前后都有他的原话时,那么某某人说的后面就不能用冒号,而应该用逗号。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书名号是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的标点符号,亦用于歌曲、电影、电视剧等与书面媒介紧密相关的文艺作品。所以书名号里面可以是书籍的名称,电影、戏剧、文章、电影、电视剧、报刊、文件等。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区分。
二、填空题
5.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 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 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答案】湘潭韶山冲;无产阶级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故答案为:湘潭韶山冲;无产阶级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6.预学一默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然后将其按感彩进行分类,工工整整地抄写在田字格中。
以身殉职 自私自利 拈轻怕重 麻木不仁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
知识卡片
词语按感彩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褒义词指表示赞许意义的词;贬义词指表示贬斥意义的词;中性词指不带有褒贬感彩的词。
褒义词:
贬义词:
【答案】以身殉职;精益求精;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自私自利;拈轻怕重;麻木不仁;见异思迁
【知识点】词义理解;贬义词;褒义词;字体书写
【解析】题目要求楷书书写,书写时候保证字体工整,不能超出田字格即可。
故答案为: 以身殉职;精益求精;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自私自利;拈轻怕重;麻木不仁;见异思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要求学生书写清楚、规范,考生在书写时候,应注意不能写错,不能超出田字格。
三、语言表达
7.导学四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结合你对白求恩的了解,为白求恩的墓碑撰写一句碑文并进行阐释。
知识卡片
墓碑碑文,是镌刻在墓碑上的一种悼念性文字,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如一位摄影师的碑文是这样写的:”抓住稍纵即逝的瞬间,为历史留下活的形象。”这句话概括了摄影师的职业特点和工作意义。再如文学家老舍的碑文”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则是引自老舍说过的一句话:”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刻上:文艺界
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碑文:
阐释:
【答案】[示例]我是来工作的。;这句朴实无华的话,是白求恩生前经常挂在嘴边的。既表现出他对待工作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也表现出他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国际主义精神。
【知识点】语言得体;语言简明
【解析】碑文,是镌刻在墓碑上的一种悼念性文字,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所以,此碑文围绕白求恩的事迹和精神阐述即可。
故答案为:我是来工作的;这句朴实无华的话,是白求恩生前经常挂在嘴边的。既表现出他对待工作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也表现出他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国际主义精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围绕主题,语句通顺即可。
四、名著导读
8.小语在阅读名著《朝花夕拾》和《西游记》时,摘录了下面两段话,请你一起来探讨“行走”的意义。
【摘录一】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 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么? 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的那么容易 。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琐记》
【摘录二】话说唐三藏解救出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猴子 , 得知他蒙菩萨教诲愿入沙门后 , 说:“我与你起个法名 , 却好呼唤。”猴王道: “ 不劳师父盛意 。我原有个法名 , 叫做孙悟空。” 三藏欢喜道:“也正合我们的宗派。你这个模样 , 就像那小头陀一般 , 我再与你起个混名 , 称为行者 , 好么?” 悟空道:“好! 好! 好!” 自此时又称为孙行者 。
——《西游记》
(1)【摘录一】中鲁迅将“ 到外国去”, 他去了哪个国家? 请结合《藤野先生》中鲁迅先生的行走轨迹 , 探寻鲁迅“到外国去”的目的。
(2)【摘录二】中孙悟空自从被三藏起了“行者”的混名后 , 便行走在了西天取经的路上。请结合孙悟空的行走经历 , 谈谈你对“行走与成长”的认识。
【答案】(1)日本,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或他想用医学“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医”,为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出力。
(2)孙悟空取经的过程也是他成长的过程,从刚开始出山时戾气较重,如在五行山下打死六个强盗,被唐僧教训,不服气便自己跑了。到后面懂得鲁莽不能解决问题,有了慈悲心肠,有了豁达胸怀。这些都是他在一路西行取经的过程中成长的。
【知识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朝花夕拾》;《西游记》
【解析】
第1小题:本文考查学生对《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的理解,所给【摘录一】为《琐记》的内容。从《朝花夕拾》的其他篇章中可知,鲁迅去的是日本。《藤野先生》选入课本,讲解了鲁迅"到外国去"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或他想用医学“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医”,为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出力。
故答案为:日本。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或他想用医学“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医”,为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出力。
第2小题:本文考查《西游记》的相关内容,所给【摘录二】介绍了"孙行者"的由来。题目要求考生结合孙悟空的行走经历谈谈对"行走与成长"的认识。孙悟空取经的过程也是他成长的过程,从刚开始的戾气重而打死强盗,被唐僧教训后不服气便跑了,到后来有了菩萨心肠等等,诸多情节看出他的取经过程就是成长过程。
故答案为:孙悟空取经的过程也是他成长的过程,从刚开始出山时戾气较重,如在五行山下打死六个强盗,被唐僧教训,不服气便自己跑了。到后面懂得鲁莽不能解决问题,有了慈悲心肠,有了豁达胸怀。这些都是他在一路西行取经的过程中成长的。
【点评】(1)本文考查学生对《朝花夕拾》的阅读和理解水平。《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散文集,包含10篇回忆性散文。其中侧面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和他的性格、志趣形成的过程。前七篇讲述他于童年时期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学习、生活的情景;后三篇写了他从家乡到南京求学,又到日本留学,而后又回国教书的经历。既表达对儿时生活的美好回忆,又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同时还表达了对师友的怀念之情。
(2)本题考查学生对《西游记》中关于孙悟空的情节了解程度和个人理解。作答此类题目要以具体情节为认识的依据,做到结论明确、语言凝练且简明。
五、语段阅读
9.阅读《纪念白求恩》选段,回答问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对文中画线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
B.“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等的运用,使表达更严密。
C.批评了“这种人”缺乏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精神。
D.直接赞扬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2)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文中列举“不少的人”的表现,从正面突出白求恩精神的伟大。
C.选文采用对比论证,在表达方式上采用的是夹叙夹议的写法。
D.文中三处双重否定句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答案】(1)D
(2)C
(3)B
【知识点】文章段落及层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解析】⑴、 ABC.正确;
D.画线句子没有直接赞扬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故答案为:D。
⑵、①②是说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精神。③④⑤⑥⑦反面论证不是纯粹共产党员的行为。⑧⑨⑩是说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所以正确划分应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故答案为: C。
⑶、 ACD正确;
B.有误,文中列举“不少的人”的表现,从侧面突出白求恩的精神伟大。
故答案为: B。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语段中划线句子的意思。据此分析归纳原因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六、综合性学习
10.白求恩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七年级1班同学准备出一期以“纪念白求恩”为主题的板报。
(1)请你根据下面的示例另写一个栏目名称和栏目内容简介。
示例:
栏目名称:感人肺腑
栏目内容简介:介绍白求恩大夫感人肺腑的故事。
栏目名称:
栏目内容简介:
(2)阅读下面这首由朱子奇先生写的《白求恩纪念歌》,回答问题。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写出来。
【答案】(1)示例:永远的丰碑;介绍现在人们怎样发扬白求恩的精神。
(2)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
【知识点】活动设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⑴ 此题考查设计栏目名称。解答时可根据示例和活动的主题来思考。结合“纪念白求恩”的活动主题来设计活动项目为:永远的丰碑。栏目可以介绍现在人们怎样发扬白求恩的精神。
故答案为: 永远的丰碑 ; 介绍现在人们怎样发扬白求恩的精神。
⑵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文段前半部分“我们用无边的哀悼, /来纪念您”表达的是作者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后半部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 /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 /勇往直前!”表达的是作者要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
故答案为: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七、文言文阅读
[甲]读书①(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②。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③蝇头二万言。
【注释】①此诗作于淳熙四年(1177),陆游53岁时到成都所作。②元元:人民、百姓。③课:阅读。
[乙]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①____,②____。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丙]筑书巢(陆游)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释】①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相见。
11.阅读经典,需要疏通文义。为更好地理解文意,请你帮忙完成字词释义。
选文词汇 方法 解释
俯仰四顾. 联系成语法:左顾.右盼 ⑴ 。
未尝.不与书俱 语境推断法: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⑵ 。
乃.引客就观之 课内迁移法:屠乃.奔倚其下 ⑶ 。
信.乎其似巢也 查字典法:①把言语写成文字传达给特定对象的书面文件;②诚实;③确实;④凭证、凭据 ⑷ 。 (填序号)
12.阅读经典,需要明确句读。为更流畅地阅读,请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两.处.)。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13.阅读经典,需要把握形象。俗话说:“文如其人。”在阅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经典作品文字背后先贤的智慧和魅力。请你参与讨论,完成任务。
小语:阅读《诫子书》,我感受到了诸葛亮宁静淡泊的形象,这从文中“① ,② ”可以看出。
小文:从《诫子书》中,我感受到了诸葛亮③ 。他的家书里都是谆谆教导,从学习、立志、修身等多个方面教育孩子。
小语:《读书》中的“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让我感受到陆游的形象。
小文:正是对读书的热爱,陆游才筑“书巢”吧。我还发现陆游是个⑤ 的人,你看他沉浸书海,偶尔想要站起来,却被书围着不能行走,就自己笑自己说:“⑥ 。”(用现代汉语作答)
小语:是啊。客人走进他的书巢,也大笑着说像鸟窝。
14.阅读经典,需要知人论世。诗句“归志宁无五亩园”中的“归志”意思是“返回的念头”,请结合[甲.][丙.]诗文内容,说说你对陆游“归志”内涵的理解。
15.阅读经典,需要关联自己。结合材料[甲.]和[乙.],分析读书学习和志向的关系,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感受。
【答案】11.看;曾经;于是,就;③
12.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1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幽默乐观;这不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14.【甲】诗第一句中一个“宁无”把诗人内心深处对黎民百姓的牵挂表达的淋漓尽致。而第二句体现了陆游把读书看作是为百姓而读,展现其品格之可贵。陆游一生宦海浮沉,但忧国忧民之心从未变过,他即使归隐,也要为百姓继续苦学。【丙】文中陆游沉浸书海、如痴如醉地读书就是很好的证明。所以他的诗文仍然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流露着对生命的感慨。
15.我认为志向的树立能激发读书学习的动力;而勤学苦读更是志向明确的表现。陆游在《读书》一诗中说“读书本意在元元”,可见其苦读的目的是为了黎民百姓。正因为他心里装着百姓,所以他眼神不如以前,也要坚持读书。苦读的行为贯穿了他的一生。而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他告诫儿子读书学习可以增长自己的才干,只有提升自身的才干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树立明确的志向才能让读书学习持之以恒,成就学业。因此,在初中阶段我也要树立自己的志向,明确自己的目标,努力坚持自己的理想,不管再恶劣的环境,也要保持对读书学习的热爱,奔赴理想的山海。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需要在平时多积累识记,学会从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解答本题,要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再据此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题,不仅可以将语法、句式结构中的标志点作为依据进行断句,如领起句子的语气词前应该断开;还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句子的大意来辅助断句。
(3)本题考查诗文理解。解答本题,需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结合被考查语句的具体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诗歌中,往往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的。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诗意,抓住诗中的意象;然后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最后点明其中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就文本的某个人物、标题或者思想意蕴等角度,提出问题,要求考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书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当枕头,抬头低头看着,四周环顾下来,没有无书的地方。我的饮食起居,因书中的事而痛苦的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儿女不相见,且风雨雷雹天气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像堆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靠近看当时的情形。客人刚开始不能够进入屋子,已经进到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这确实是像鸟窝啊!”
【点评】11.①抬头低头看着,四周环顾下来,顾:看;②句意:不曾不与书在一起。尝,曾经。③句意:于是邀请客人靠近看当时的情形。就:接近,靠近。
④句意:确实是像书窝啊!信:的确,确实。
故答案为:(1)看;(2)曾经;(3)于是,就;(4)③
12.句子大意为"客不来拜访,妻子儿女不相见,且风雨雷雹天气变化也都不知道",故断句为:宾客不至/妻子不观/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故答案为: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13.根据"诸葛亮宁静淡泊的形象",故应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根据"从学习、立志、修身等多个方面教育孩子。"可见"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根据陆游“偶尔想要站起来,却被书围着不能行走,就自己笑自己说”可见他是个“ 幽默乐观 ”故此,就自己笑自己说:"此非吾所谓巢者邪?"翻译过来就是"这不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故答案为:(1)非淡泊无以明志;(2)非宁静无以致远;(3)对孩子教育的重视;(4)幽默乐观;(5)这不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14.根据【小贴士】中创作背景的介绍,"已年过半百,然宦海浮沉,他最终去官为民,归隐乡村",可知陆游的"归志"指"辞官回乡,隐居乡村";根据甲诗"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意思是说"回家归隐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是为了黎民百姓",可知陆游的"归志"指"不忘初心,一心为民";根据乙文"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可知"书房读书,回归本真"
故答案为:【甲】诗第一句中一个“宁无”把诗人内心深处对黎民百姓的牵挂表达的淋漓尽致。而第二句体现了陆游把读书看作是为百姓而读,展现其品格之可贵。陆游一生宦海浮沉,但忧国忧民之心从未变过,他即使归隐,也要为百姓继续苦学。【丙】文中陆游沉浸书海、如痴如醉地读书就是很好的证明。所以他的诗文仍然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流露着对生命的感慨。
15.根据对文章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的生活实际,在读书学习和志向的关系,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感受即可。
故答案为:我认为志向的树立能激发读书学习的动力;而勤学苦读更是志向明确的表现。陆游在《读书》一诗中说“读书本意在元元”,可见其苦读的目的是为了黎民百姓。正因为他心里装着百姓,所以他眼神不如以前,也要坚持读书。苦读的行为贯穿了他的一生。而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他告诫儿子读书学习可以增长自己的才干,只有提升自身的才干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树立明确的志向才能让读书学习持之以恒,成就学业。因此,在初中阶段我也要树立自己的志向,明确自己的目标,努力坚持自己的理想,不管再恶劣的环境,也要保持对读书学习的热爱,奔赴理想的山海。
八、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①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①离亭:驿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16.表现手法
两首诗都是写离愁别绪的,但诗的表现手法不同,李白的诗偏重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的诗则 ,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17.两首诗都写到了“杨花”。试分析这一意象在诗歌中的深意。
18.简析郑谷这首诗在抒情手法上的特点。
【答案】16.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17.杨花,一是暮春景色,古人云“伤春悲秋”,暮春总是给人韶华易逝、好景不常在的凄凉感受;二是漫天杨花飘零,也容易让作者和读者产生天涯飘零的孤独之感。
18.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这首诗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使临行分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深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得到充分的表达。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
【解析】(1)本题考查诗的表现手法。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象征、对比、衬托、铺垫、设置悬念、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埋下伏笔、借景(物)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正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⑵本题考查意象及意象含义。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⑶本题考查抒情手法,抒情手法有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方法。
【点评】16.本题考查诗的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李白的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两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郑谷诗前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淡淡几笔,像一幅清新秀丽的水墨画,景中寓情,富于含蕴。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所以说“愁杀渡江人”。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许正是象征着别离的《折杨柳》。
17.树木,飘忽不定,如远行之人二是杨花如絮,漫天飞舞,像诗人心头滋长的愁绪;三是杨花像柳絮,古人折柳赠别,所以杨花自然也就成为离愁别恨的代名词。李白诗中的杨花给人漂泊之感,郑谷诗里的杨花则表达了诗人因离别而产生的无边愁绪,这两首诗都通过杨花表达了离愁别恨。
18.本题考查抒情手法。本诗一、二句使用“杨柳…杨花”等词,借“柳”、“留”谐音,抒写了诗人与友人握别时的满怀愁绪。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谈热忱
①明朝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自幼喜爱寻幽探奇。他一生遍访名山大川,其间虽屡历险境,九死一生,却始终对自己钟爱的事业充满着热忱,最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有着热忱情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②热忱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热爱某项事业或工作的一种执着的感情,它能给一个人强大的力量。
③一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收获更大的成果。众所周知,一个人在某个方面投入得越多,那么他在这方面收获成果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对于一个热忱的人来说,他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够有满腔热情,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美国前总统卡特年轻时曾在海军服役。有一次他与海曼·里科弗将军谈话后发现自己在时事、文学、海军战术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此后,他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竭尽全力将自身蕴藏的潜力和创造力发挥出来,不但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海军军官,而且最终成为美国最高领导人。
④—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战胜各种困难。热忱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它能够让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获得精神层面的一些支持,让你能够以苦为乐,用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那些困难,从而克服那些困难,最终获得成功。居里夫人提取镭时,提取设备极其简陋,每天的工作单调乏味,但对科学研究的热忱使她乐在其中,最终她成功地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____。陈景润在对哥德巴赫猜想进行证明时,每天只能待在狭小的屋子里,用手中的笔不停地在草纸上演算,但对数学的满腔热忱,让他感受不到外界环境的恶劣、自身工作的枯燥。常人无法忍受,他却乐此不疲,终于成功地摘下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成功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只有怀揣满腔热忱,才能取得取后的胜利。
⑤那么,如何才能对一件事产生热忱呢?
⑥只有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出热忱。比如,在解一道很是复杂的数学题时,如果没有兴趣,就不会认认真真地去解答这道题目了;但是,如果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从解答数学题中得到很多乐趣,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失去了兴趣,想把一件事做好是不可想象的。
⑦只有充满进取的欲望,才能激发出热忱。面对同一件事,如果你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做成某事”,那么就会抛弃一切杂念,全力将这件事办好;但是,如果你对自己说“这件事先试一试吧”,那么就可能对这件事有所保留,从而会减弱你的热忱程度。
⑧对于我们来说,如果不想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就要选择一个能够激发自己热忱的事业。让我们充满热忱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事业上的成功。
(原文有改动)
19.请在选文中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0.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1.选文第⑥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2.若在选文第④段横线处填写一个事实论据,下面的两个例子哪一个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A.音乐家冼星海在延安时,没有钢琴供他练奏,可对音乐满怀热忱的他,以乐观的心态,用碗、碟、盆、罐等替代钢琴,经过长期酝酿,终于创作出了史诗般的作品——《黄河大合唱》。
B.周恩来总理从少年时期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抱定了救国救民的信念,以极大的热忱投人到伟大的革命事业当中,最终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
23.请结合实际谈谈选文对你的启示。
【答案】19.一个有着热忱情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20.列举徐霞客怀着对寻幽探奇的热忱,完成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的事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了中心论点。
21.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具体突出地证明了只有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出热忱,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22.A;B
23.(示例)做什么事都要有热忱。我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是很满意,却一直找不到原因。读完选文后,我意识到是因为我对学习缺乏热忱。所以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培养对学习的热忱,全身心投入其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文章开头及其作用;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中心论点;论据
【解析】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议论文论点的提出常常在文中的四个地方:文章的标题、开头的语段、结尾的语段或归纳各分论点,总结出中心论点。
⑵本题考查议论文首段的作用,首段常用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作为论据证明论点的作用。
⑶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辨识论证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再看是不是举例论证,最后考虑道理论证。
⑷本题考查论据的选择与使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论据是论证论点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其次,是否使用多个论据,要根据证明过程的需要做出选择。
⑸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点评】19.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提炼和概括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本文题目是“谈热忱”,结合首尾段和文章内容,可知本文开头用徐霞客的事例引出了中心论点“一个有着热忱情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故答案为: 一个有着热忱情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20.本题考查的是议论文语段的作用,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内容上的作用主要是写了什么;结构上的作用要看位置,开头段的作用往往是引出中心论点(论题) ,故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充当论证论点的论据.
故答案为: 列举徐霞客怀着对寻幽探奇的热忱,完成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的事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了中心论点。
2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比如” 可见是举例论证,将没有兴趣和有兴趣的不同结果进行对比,是对比论证;然后按照论证方法的作用答题模式具体分析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 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具体突出地证明了只有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出热忱,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22.本题考查的是补充论据,首先阅读材料,明确材料的内容, A讲述的是冼星海充面对困难满音乐热忱的创作,B讲述的是周总理少年坚定志向用自己的革命热忱投入伟大事业;而第四段论证的核心是“- 一个 充满热忱的人能战胜各种困难”,显然A事例更合适.
故答案为: A B
2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得到的启示,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合情合理即可得分.
故答案为: 做什么事都要有热忱。我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是很满意,却一直找不到原因。读完选文后,我意识到是因为我对学习缺乏热忱。所以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培养对学习的热忱,全身心投入其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十、写作题
24.一张纸片可以变成废纸扔在地上,被踩来踩去,也可以作画写字,更可以折成纸飞机,飞得很高很高,让人们仰望……一张纸片尚且有多种选择,何况人呢?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一:最难忘的一次选择
题目二:我选择 ▲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如果选择题目二,请务必补全题目。
【答案】【参考例文】
最难忘的一次选择
军训是很辛苦的,你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坚强面对?我是选择了坚强面对炎炎烈日,笔直地站在那里。
刚开学,同学们的心仿佛还是那挣脱了缰绳的野马,无法收回。校长看到此景,可能想收回我们这些小野马暑假跑野了的心,于是就向全体师生宣布军训三天。
军训首先学习的就是站军姿。整个身体只能有两个姿态:站如松,坐如钟。而对如此严格的要求,我有些担忧。因为我最受不了太阳的烘烤。每天我们都必须得站两个小时的军姿。时值夏末,太阳光极强。因此我刚站不一会儿,脸上那不争气的小水珠就受不了了,一个个都溜了出来,在我脸上爬来爬去。而教官,他冷酷的表情时而在我的面前闪过,我连手指都不敢动一下,又岂敢用手去擦小汗珠呢。小汗珠就更是肆无忌惮地在脸上爬了,我咬牙坚持着。时间过了快一半了,其他班的个别同学有的实在受不了,就出列休息,休息一会儿后入列。
看到此情此景,谁能不为这心动呢。是选择打报告休息一会儿,还是选择坚强地坚持下去?此时,我已大汗淋漓,于是就想打报告,但是当我看到同样烈日炎炎下的同学们纹丝不动,老师和教官也站在阳光下注视着我们,这种想法又收回了。我选择了坚强,我忍耐着、坚持着、等待着,等待着时间快快流逝。终于教官吹了一下哨子,并示意我们可以活动一会儿了。我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我想只要自己肯坚强地去面对,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哨声过后,同学们又是揉胳膊又是捏腿的,老师见状也会来安慰我们。事后想一想,只要坚强面对,多么大的困难都迎刃而解。
汗擦净了,我们依然是往日那种英姿飒爽,只不过是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定了。
我坚信,我的选择是对的。这是我最难忘的一次选择。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作文有两个题目,题目一是全命题作文,“最难忘的一次选择”可以写自己最难忘的一次选择,我的选择是什么,为什么这次选择是最难忘的?因为这次选择,我得到或失去了什么?对于选择有什么感想,这些都可以是行文的方向。第二个题目是半命题作文,“我选择 “,需要自己补充题目,可以是”我选择在青春时拼搏向上”"我选择做一个时代好青年”“我选择坚持自我”等等,可以自己发挥想象,人生因选择而不同。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题目和材料进行分析,从题目和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语文 13.纪念白求恩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派遣(qiǎn) 医疗 殖民地(zhí) 冷冷清清
B.鄙薄(bó) 脱离 拈轻怕重(zhān) 共产主义
C.纯粹(cuì) 实贱 晋察冀(jì) 自私自利
D.鄙视(bǐ) 佣挤 麻木不仁(má) 帝国主义
2.选出下列句子中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的一项( )
A.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B.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C.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D.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你那种漠不关心班集体的态度是不对的,应该尽快转变。
B.他对工作一向拈轻怕重,勇挑重担。
C.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优越的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D.面对几年的同窗好友,你怎么能那样麻木不仁呢?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B.“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C.后来产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D.《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东汉被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二、填空题
5.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 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 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6.预学一默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然后将其按感彩进行分类,工工整整地抄写在田字格中。
以身殉职 自私自利 拈轻怕重 麻木不仁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
知识卡片
词语按感彩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褒义词指表示赞许意义的词;贬义词指表示贬斥意义的词;中性词指不带有褒贬感彩的词。
褒义词:
贬义词:
三、语言表达
7.导学四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结合你对白求恩的了解,为白求恩的墓碑撰写一句碑文并进行阐释。
知识卡片
墓碑碑文,是镌刻在墓碑上的一种悼念性文字,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如一位摄影师的碑文是这样写的:”抓住稍纵即逝的瞬间,为历史留下活的形象。”这句话概括了摄影师的职业特点和工作意义。再如文学家老舍的碑文”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则是引自老舍说过的一句话:”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刻上:文艺界
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碑文:
阐释:
四、名著导读
8.小语在阅读名著《朝花夕拾》和《西游记》时,摘录了下面两段话,请你一起来探讨“行走”的意义。
【摘录一】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 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么? 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的那么容易 。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琐记》
【摘录二】话说唐三藏解救出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猴子 , 得知他蒙菩萨教诲愿入沙门后 , 说:“我与你起个法名 , 却好呼唤。”猴王道: “ 不劳师父盛意 。我原有个法名 , 叫做孙悟空。” 三藏欢喜道:“也正合我们的宗派。你这个模样 , 就像那小头陀一般 , 我再与你起个混名 , 称为行者 , 好么?” 悟空道:“好! 好! 好!” 自此时又称为孙行者 。
——《西游记》
(1)【摘录一】中鲁迅将“ 到外国去”, 他去了哪个国家? 请结合《藤野先生》中鲁迅先生的行走轨迹 , 探寻鲁迅“到外国去”的目的。
(2)【摘录二】中孙悟空自从被三藏起了“行者”的混名后 , 便行走在了西天取经的路上。请结合孙悟空的行走经历 , 谈谈你对“行走与成长”的认识。
五、语段阅读
9.阅读《纪念白求恩》选段,回答问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对文中画线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
B.“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等的运用,使表达更严密。
C.批评了“这种人”缺乏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精神。
D.直接赞扬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2)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文中列举“不少的人”的表现,从正面突出白求恩精神的伟大。
C.选文采用对比论证,在表达方式上采用的是夹叙夹议的写法。
D.文中三处双重否定句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六、综合性学习
10.白求恩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七年级1班同学准备出一期以“纪念白求恩”为主题的板报。
(1)请你根据下面的示例另写一个栏目名称和栏目内容简介。
示例:
栏目名称:感人肺腑
栏目内容简介:介绍白求恩大夫感人肺腑的故事。
栏目名称:
栏目内容简介:
(2)阅读下面这首由朱子奇先生写的《白求恩纪念歌》,回答问题。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写出来。
七、文言文阅读
[甲]读书①(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②。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③蝇头二万言。
【注释】①此诗作于淳熙四年(1177),陆游53岁时到成都所作。②元元:人民、百姓。③课:阅读。
[乙]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①____,②____。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丙]筑书巢(陆游)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释】①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相见。
11.阅读经典,需要疏通文义。为更好地理解文意,请你帮忙完成字词释义。
选文词汇 方法 解释
俯仰四顾. 联系成语法:左顾.右盼 ⑴ 。
未尝.不与书俱 语境推断法: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⑵ 。
乃.引客就观之 课内迁移法:屠乃.奔倚其下 ⑶ 。
信.乎其似巢也 查字典法:①把言语写成文字传达给特定对象的书面文件;②诚实;③确实;④凭证、凭据 ⑷ 。 (填序号)
12.阅读经典,需要明确句读。为更流畅地阅读,请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两.处.)。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13.阅读经典,需要把握形象。俗话说:“文如其人。”在阅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经典作品文字背后先贤的智慧和魅力。请你参与讨论,完成任务。
小语:阅读《诫子书》,我感受到了诸葛亮宁静淡泊的形象,这从文中“① ,② ”可以看出。
小文:从《诫子书》中,我感受到了诸葛亮③ 。他的家书里都是谆谆教导,从学习、立志、修身等多个方面教育孩子。
小语:《读书》中的“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让我感受到陆游的形象。
小文:正是对读书的热爱,陆游才筑“书巢”吧。我还发现陆游是个⑤ 的人,你看他沉浸书海,偶尔想要站起来,却被书围着不能行走,就自己笑自己说:“⑥ 。”(用现代汉语作答)
小语:是啊。客人走进他的书巢,也大笑着说像鸟窝。
14.阅读经典,需要知人论世。诗句“归志宁无五亩园”中的“归志”意思是“返回的念头”,请结合[甲.][丙.]诗文内容,说说你对陆游“归志”内涵的理解。
15.阅读经典,需要关联自己。结合材料[甲.]和[乙.],分析读书学习和志向的关系,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感受。
八、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①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①离亭:驿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16.表现手法
两首诗都是写离愁别绪的,但诗的表现手法不同,李白的诗偏重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的诗则 ,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17.两首诗都写到了“杨花”。试分析这一意象在诗歌中的深意。
18.简析郑谷这首诗在抒情手法上的特点。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谈热忱
①明朝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自幼喜爱寻幽探奇。他一生遍访名山大川,其间虽屡历险境,九死一生,却始终对自己钟爱的事业充满着热忱,最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有着热忱情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②热忱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热爱某项事业或工作的一种执着的感情,它能给一个人强大的力量。
③一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收获更大的成果。众所周知,一个人在某个方面投入得越多,那么他在这方面收获成果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对于一个热忱的人来说,他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够有满腔热情,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美国前总统卡特年轻时曾在海军服役。有一次他与海曼·里科弗将军谈话后发现自己在时事、文学、海军战术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此后,他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竭尽全力将自身蕴藏的潜力和创造力发挥出来,不但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海军军官,而且最终成为美国最高领导人。
④—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战胜各种困难。热忱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它能够让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获得精神层面的一些支持,让你能够以苦为乐,用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那些困难,从而克服那些困难,最终获得成功。居里夫人提取镭时,提取设备极其简陋,每天的工作单调乏味,但对科学研究的热忱使她乐在其中,最终她成功地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____。陈景润在对哥德巴赫猜想进行证明时,每天只能待在狭小的屋子里,用手中的笔不停地在草纸上演算,但对数学的满腔热忱,让他感受不到外界环境的恶劣、自身工作的枯燥。常人无法忍受,他却乐此不疲,终于成功地摘下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成功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只有怀揣满腔热忱,才能取得取后的胜利。
⑤那么,如何才能对一件事产生热忱呢?
⑥只有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出热忱。比如,在解一道很是复杂的数学题时,如果没有兴趣,就不会认认真真地去解答这道题目了;但是,如果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从解答数学题中得到很多乐趣,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失去了兴趣,想把一件事做好是不可想象的。
⑦只有充满进取的欲望,才能激发出热忱。面对同一件事,如果你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做成某事”,那么就会抛弃一切杂念,全力将这件事办好;但是,如果你对自己说“这件事先试一试吧”,那么就可能对这件事有所保留,从而会减弱你的热忱程度。
⑧对于我们来说,如果不想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就要选择一个能够激发自己热忱的事业。让我们充满热忱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事业上的成功。
(原文有改动)
19.请在选文中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0.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1.选文第⑥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2.若在选文第④段横线处填写一个事实论据,下面的两个例子哪一个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A.音乐家冼星海在延安时,没有钢琴供他练奏,可对音乐满怀热忱的他,以乐观的心态,用碗、碟、盆、罐等替代钢琴,经过长期酝酿,终于创作出了史诗般的作品——《黄河大合唱》。
B.周恩来总理从少年时期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抱定了救国救民的信念,以极大的热忱投人到伟大的革命事业当中,最终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
23.请结合实际谈谈选文对你的启示。
十、写作题
24.一张纸片可以变成废纸扔在地上,被踩来踩去,也可以作画写字,更可以折成纸飞机,飞得很高很高,让人们仰望……一张纸片尚且有多种选择,何况人呢?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一:最难忘的一次选择
题目二:我选择 ▲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如果选择题目二,请务必补全题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