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语文 15.梅岭三章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捷(jié)报 旌(shēng)旗 取义成仁(rén)
B.阎(yán)罗 艰(jiān)难 血雨腥(xīn)风
C.诸(zū)君 悬(xuán)挂 人间遍种(zhòng)
D.烽(fēng)烟 创(chuàng)业 投身(shēn)革命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旌(shēng)旗——jīng;
B.血雨腥(xīn)风——xīng;
C.诸(zū)君——zhū;
故选D。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演讲大赛上,参赛者们栩栩如生的演讲,赢得大家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B.中国历史上取义成仁的人物很多,史可法就是其中一位。
C.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他经受住了无数次血雨腥风的考验。
D.太史公遭受宫刑之耻,为实现毕生梦想,忍辱负重,终于完成了震古烁今的《史记》。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使用。
A.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用错对象,不能形容演讲;
B.取义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使用恰当;
C.血雨腥风:意思是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使用恰当;
D.忍辱负重:指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使用恰当;
故选A。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内容上看,第一章侧重描写今日面临的危难,第二章侧重回顾革命经历,第三章侧重展望未来,具有一定的时间顺序。
B.从结构上看,第一章首句反问,作用是总领全篇;第三章末句回答第一章首句提出的问题,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C.“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化用伍子胥“悬昭东门”的典故,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对革命忠贞不贰的崇高品质。
D.“人间遍种自由花”预言革命理想必将实现,表现了诗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的革命精神。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第一章“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意思是:今日即将兵败身死,我心里想些什么呢?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革命事业,多么的不容易啊!这次我要到阴间去召集已经牺牲了的同志们,率领十万英灵击败国民党反动派!这里的首句为设问,不是反问;
故选B。
4.下列诗句中与“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意境相同的一项是(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D.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答案】A
【详解】理解“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的内容,即誓死与反动派做斗争。
A.诗句意思是: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意境相同;
B.诗句意思是:诗人处境悲凉,依然心系国家,意境不同;
C.诗句表现诗人被俘后以死报国的决心,意境不同;
D.诗句强调了自由的重要性,可以为此牺牲个人的生命和爱情,意境不同;
故选A。
二、填空题
5.常识填空。
(1)《梅岭三章》的作者( ),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 )、军事家,有“( )”的美誉。
(2)《梅岭三章》的“三章”是( )的意思。这组诗从体裁上看,属于( )。
【答案】 陈毅 革命家 元帅诗人 三首 七言绝句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1)《梅岭三章》的作者是陈毅。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元帅军衔。陈毅富有文学才华,善于写诗,有“元帅诗人”的美誉。
(2)1934年10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车事指挥。1935年春,他在敌人重兵围攻下,率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岭山脉的两座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发才离开。《梅岭三章》这三首诗就写于这—时期,在这三首诗里,作者用革命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自己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和对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其中“三章”是“三首”的意思。每首诗四句,每句七字,因此是七言绝句。
6.小序交代写作的时间、 、缘由和 。
【答案】 地点 背景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小序通常用于交代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背景等重要信息。这些信息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作品内容和作者意图的基础。在《梅岭三章》的小序中,作者陈毅明确指出了写作的时间是在被国民党军队围困的危急时刻,地点则是位于梅山。他还解释了写作的缘由,即为了表达自己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战友的深厚情感。同时,小序也揭示了当时的背景,即国民党军队对革命根据地的残酷围剿,以及革命战士们所面临的艰难困苦。
三、语言表达
7.1942年5月25日,左权在与日军的战斗中牺牲在太行山上,年仅37岁,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牺牲的最高将领。后应山西民众请求,左权的牺牲地山西“辽县”更名为“左权县”。
左权同志碑志(节选)壮志未成,遗恨太行,露冷风凄, 恸失全民优秀之指挥。 隆冢丰碑,永昭坚贞不拔之毅魄。 ——彭德怀
悼文吾儿抗目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 现已得着民主解放成功,牺牲一身,有何足惜, 吾儿有知,地下暝目矣! ——左权之母
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节选)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到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 ——左权(摘自央视《国家记忆》)
同学们分享了左权将军的生平事迹以及相关的碑志、悼文及家书。请参考示例,以“左权将军是一个好将领/好父亲”为开头,写下你的感言。
示例:左权将军是一个好儿子,他抗日成仁,是令母亲骄傲的有志男儿。
感言: 。
【答案】示例一:左权将军是一个好将领,他坚贞不拔,是令彭德怀追念的优秀指挥员。
示例二:左权将军是一个好父亲,他在家书中细述北北的调皮,那份温情令人动容。
【详解】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及人物形象。根据左权将军的生平事迹和相关的碑志、悼文及家书,以“左权将军是一个好将领/好父亲”为开头,写下感言即可。联系示例“左权将军是一个好儿子,他抗日成仁,是令母亲骄傲的有志男儿” 可知,要符合“左权将军是一个好…… ,他……,……”的句式。
根据“壮志未成,遗恨太行;露冷风凄;恸失全民优秀之指挥;隆冢丰碑,永昭坚贞不拔之毅魄——彭德怀”可写:左权将军是一个好将领,他坚韧不拔,是令彭德怀怀念的优秀指挥员。根据“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节选)”“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起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特别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到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可写:左权将军是一个好父亲,他含情脉脉,是令家人感动的温情男人。
示例:左权将军是一个好将领,他坚贞不拔,是令彭德怀赞扬的优秀指挥员。
示例:左权将军是一个好父亲,他含情脉脉,是令家人感动的温情男人。
四、名著导读
8.阅读《西游记》的节选文字,概括孙悟空在不同阶段的形象特点。
节选一: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 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石猴的形象特点:
节选二:
大圣道:"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只教他搬出去,将天 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齐天大圣的形象特点:
节选三:
行者道:"……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你趁早儿告诉我!" 孙行者的形象特点:
【答案】石猴:活泼好动、机灵可爱。齐天大圣:蔑视权威,具有反抗精神。孙行者:忠诚、有情有义。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西游记》
【解析】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写石猴刚出世就会行走,爱热闹,活泼机灵的特点。
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写悟空大闹天空,具有反抗精神。
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写孙悟空在花果山水帘洞,心里记挂着去西天取经的唐僧。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你趁早儿告诉我!写悟空忠诚、有情义。
故答案为:石猴:活泼好动、机灵可爱。齐天大圣:蔑视权威,具有反抗精神。孙行者:忠诚、有情有义。
【点评】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特点。从以下角度出发: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五、语段阅读
9.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崖。这是说自己从参加革命之日起就把革命事业当作自己的家,并决心为之奋斗终身;虽然一直处于艰难创业之中,眼前祖国大地还处于反动派的血腥残爆之中,但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必会到来。中国古代积极的人生观素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而国家和家国恨等词也说明家与国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1)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①腥风( ) ②截然( )
(2)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 应改为 ② 应改为
【答案】(1) xīng jié
(2) 崖 涯 爆 暴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
①腥风:xīng fēng,解释为腥臭之风,亦喻凶残的气氛。
②截然:jié rán,整齐的样子;整肃的样子。态度严正的样子。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一样。
(2)本题考查字形。
崖——涯:水边,泛指边际。
残爆——残暴:残忍凶恶。
六、综合性学习
10.学校开展“向英雄致敬”主题征文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提示修改“征文启事”。
征文启事 为引发同学们学习英雄事迹,弘扬奉献精神,学校编辑部拟向全体学生征集以“向英雄致敬”为主题的文稿,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稿件请注明姓名、班级,交给3号楼304室张老师。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 校编辑部 2023年4月20日
①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②“征文启事”的内容不完整,请提出修改意见。
(2)小明同学在征文稿中引用了以下诗句“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边庭自此无烽火,拥节还来坐紫微”,请你写出“桑梓”“烽火”所指代的事物。
①“桑梓”指
②“烽火”指
【答案】(1)①为引导同学们学习英雄事迹
②应添加具体的投稿截止时间,如到2023年5月14日截止。
(2) 家乡 战争
【详解】(1)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
①“引发同学们学习英雄事迹”搭配不当,改“引发”为“引导”。
②正文处内容没有提到具体的投稿截止时间,应填加,如“截至2023年4月30日”。
(2)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桑梓指家乡。
②“烽火”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古代在边境建造的烽火台,通常台上放置干柴,遇有敌情时则燃火以报警。故常用“烽火”代指战争。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 “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 市罢, 遂不得履。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 无自信也。”
【乙】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 曰: “吾非圣人, 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11.用“/”给【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断3 处)
初 竖 执 之 不 可 入 横 执 之 亦 不 可 入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但见事多矣
遂依而截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 市罢, 遂不得履。
②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14.【甲】【乙】两则寓言故事读来令人啼笑皆非, 你想对两篇文章中的人物说些什么呢? 请写下来。
对郑人说:
对执竿者说:
对老者说:
【答案】11.初 竖 执 之/不 可 入/横 执 之/ 亦 不 可 入
12.同“座”, 座位;持, 拿着;只是;依照, 按照
13.①等返回(集市) 的时候, 集市已经散了, 于是就没有买到鞋。
②为什么不用锯子(把它) 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14.做事不能死板教条, 要懂得灵活变通。;遇到困难, 要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 别人提意见时, 要学会分析, 不能盲目听从别人的话。;做人不能自以为是, 倚老卖老。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⑴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⑵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⑷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 先自己量了一下自己的脚, 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等到去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 才说: “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 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返回(集市) 的时候, 集市已经散了, 于是就没有买到鞋。有人说: “为什么不用脚试鞋呢? ”(他) 说: “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 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 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 不能进入(城门) , 横过来拿着它, 也不能进入(城门) 。(他) 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 有个老人到了(这里) , 说: “我不是圣贤, 只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把它) 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 呢? ”于是(那个鲁国人) 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点评】1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句子翻译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
故答案为: 初 竖 执 之/不 可 入/横 执 之/ 亦 不 可 入
12.①句意为: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②句意为:等到去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③句意为:只是见到的事情多了。
④句意为: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故答案为:同“座”, 座位;持, 拿着 ; 只是 ; 依照, 按照
1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①中重点词语有:及:等到;反:通假字,通返回;遂:终于;②中重点词语有:何:为什么;以:用;中截:从中间截断。
故答案为: ①等返回(集市) 的时候, 集市已经散了, 于是就没有买到鞋。②为什么不用锯子(把它) 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14.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的能力。应根据文中的人物的语言及事件分析概括。语言要准确、简洁。两人都愚蠢迂腐、不和变通。乙中的老父是自以为是倚老卖老的人。
故答案为: 做事不能死板教条, 要懂得灵活变通。遇到困难, 要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 别人提意见时, 要学会分析, 不能盲目听从别人的话。做人不能自以为是, 倚老卖老。
八、诗歌鉴赏
1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无题
陈毅
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
(1)在这首诗中,“大地红”是什么意思?“三十六”又是什么意思?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大地红”指革命取得胜利。“三十六”指三十六年,即三十六岁。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不顾个人生死的伟大精神。
【详解】(1)本题考查词句理解。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意为:无数英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伟大革命的胜利,也不枉我在人间的三十六年。“大地红”指革命取得胜利;“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2)本题考查思想感情。
本诗为陈毅同志1936年被围困在梅山所作,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 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结尾句“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更是抒发诗人不顾个人生死安危的大无畏革命情怀。
九、现代文阅读
通过红色大门(节选)
(美)埃德加·斯诺
①我们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走了四个小时,一路没有见着一个人影。那里根本没有路,只有小溪的溪床,两边岩壁高耸,溪水就在中间湍急地流过,在岩璧上面就是险峻的黄土山。要结果掉一个过分好奇的洋鬼子,这是个好去处。使我惴惴不安的另一个因素,是那个骡夫对我的牛皮鞋子多次表示羡慕。
②“到啦!”他突然转过头来大声说。这里,岩璧终于消失,一个狭小的山谷展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一片绿油油的麦苗。“我们到啦!
③我放下了心,朝着他的前面望去,看见一座小山的山边有一个黄土村落,缕缕青烟从村里那些高大的泥烟囱里袅袅上升,那些烟囱像长长的手指一样竖立在峭壁的面前。几分钟之后,我们就到了那里。
④一个年轻的农民,头上包着-条白毛巾,腰间插着一支左轮手枪,从村里走出来,惊愕的望着我,问我是谁,到那里去干什么?“我是个美国记者,”我说。“我要见这里的贫民会主席。”他面无表情的地看着我,回答说:“hai pa!”
⑤我过去听到中国人说“hai pa”就只有一个意思:“我害怕!”我心里想,如果他感到害怕,那我该感到怎么样呢?但是,他神色泰然自若,看来他的话不是这个意思。他回过头问那骡夫我是什么人。
⑥那骡夫把我跟他说过的话重说了一遍,还添枝加叶地说了些他自己的话。我放心地看到那位青年农民的脸色和缓下来了。这时我发现他确实是个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牙齿整齐洁白。他好像同中国其他地方的胆怯的农民不属于一个族类。他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快乐的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他还有一定的吓人气派。 他的手慢慢地从枪柄上移开,脸上露出了笑容。
⑦“我就是你要见的人,”他说,“我就是主席。请进来喝口热茶吧。”
⑧这些陕西山区的居民有自己的方言,净是发音含混的口语。我同那位主席又作了几次谈话的努力之后,他渐渐地现出能够领会的神情,我们的谈话就有了顺利的进展。等到我最后问清这个问题时,我这才发现陕西山区方言中的hai pa等于官话中的bu zhi dao (不知道)。这个发现使我感到很满意。
⑨我坐在铺着炕毡的炕上,向我的主人进一步谈到我自己和我的计划。过了不久,他就显得没有什么疑虑了。我想去县政府所在地安塞,当时我以为苏维埃主席毛泽东就在那里。问他能不能给我找一个向导和一个骡夫。
⑩他答应说,没有问题,没有问题,不过我不能在大热天赶路。太阳已经升到当空,天确实是非常热,我看上去很疲倦。他问我吃了东西没有。说实在的,我饿极了,因此我不再跟他客气,接受了他的邀请,第一次同一个“赤匪”一道吃饭。我已破釜沉舟,决心跨进红区了。
我现在已经完全落入刘龙火先生(我后来知道这就是那位青年农民的姓名)的掌握之中。刘龙火拿烟、酒、茶来招待我,向我提出无数的问题。他和他的朋友们非常好奇地翻看我的照相机、鞋子、毛袜、我的布短裤的质料,不时发出赞美的声音;对于我的卡其布衬衫的拉链,更是赞不绝口。总的印象似乎是:我的行头不论看起来是多么可笑,显然非常实用。我不知道“共产主义”在实践上对这班人意味着什么,我准备眼看我的这些东西很快地被“共产”——但是当然没有发生这种事情。我几乎可以肯定,我受到严密检查的目的(比你在其他边境所受到的海关检查要愉快得多)是为了要证实他们以前的一种看法:洋鬼子不可思议。
不到一个小时,他们端来了一大盘炒鸡蛋,还有蒸卷、小米饭、一些白菜和少量烤猪肉。我的主人为饭菜简单而表示歉意:我则为我的食量不同寻常而表示歉意。
龙火告诉我,说安塞离那里不过“几步路”,尽管我不大放心,但是除了照他说等一等以外,没有其他办法。等到一个年轻的向导和一个骡夫终于到来的时候,已经过了下午四点钟了。临走时,我想把饭钱付给刘先生,可是他断然拒绝了。
“你是一位外国客人,”他解释说,“而且你是来找我们的毛主席的。再说,你的钱也没有用处。”他对我手里拿着的纸币瞟了一眼,问道:“你没有苏区的钱吗?”听我回答说没有,他就数了共值一元钱的苏区纸币说,“这个你拿去,你路上会用得着的。”我拿一元国民党的钱和刘先生交换,他接受了:我再一次向他道谢,然后跟在我的向导和骡夫后边爬上山道。
“好啊,”我一边气喘喘地爬山,一边对自己说。“到现在为止,一切顺利。”我已闯进了红色大门。这件事多么简单!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有改动。)
16.选文第一段景物描写渲染了 氛围,流露了作者 心理。与选文结尾处作者闯进红色大门的 心情形成反差。
17.阅读第⑤段,我从他“神色泰然自若”推断他所说的“hai pa”不是“害怕”,第⑥段哪一处具体描写还可以看出他不害怕?
18.第①段加点词“共产”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19.作者为什么称刘火龙为“赤匪”,跨入红区为什么要下破釜沉舟的决心?
20.当我想把饭钱付给刘先生时,刘龙火为什么断然拒绝?
21.阅读全文,简单概括刘火龙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
【答案】16.恐怖;紧张;快乐喜悦
17.他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快乐的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他还有一定的吓人气派。
18.我的东西被刘火龙和他的朋友们所瓜分。
19.作者对共产党人还没有深入了解,“赤匪”是作者引用外界西方媒体对共产党人的说法。“破釜沉舟”踏入红区,可以看出作为一个记者他要探寻红色中国之谜的冒险精神和彻底的决心。
20.①他认为我是一个外国客人,理应受到款待。②我是来找毛主席的,是重要的客人,应受到热情款待。③我的钱是国民党的钱,在苏区不能用。
21.沉着、谨慎、威严、热情大方。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思想倾向;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十、写作题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 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参考例文】
一段成长的旅程
成长是多样的,成长也是十分丰富多彩的。成长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的酸甜苦辣,也是这些酸甜苦辣,组成了一个人多姿多彩的人生旅程。
——题记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已经长大了,但我却永远忘不了我的成长历程,那成长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脚印,让我至今难忘。
三岁时,我刚进入幼儿园,那里的一切,我还记得很清楚。刚进入幼儿园的第一天,我就大哭大闹不让妈妈走,我不喜欢幼儿园,这里没有妈妈。但后来任凭我呼喊,妈妈也没有留下,时间一长,跟幼儿园的小朋友混熟了,我也就爱上了幼儿园。记得那时候每天中午,由于我吃饭的速度太慢,老师总是喂我吃,小时候,能让老师喂饭吃,可是很自豪的,小朋友们都好羡慕我。那时候,每天都是幸福的味道。就这样,我从幼儿园“毕业”了。
六岁时,我上小学了。我记得当时,有老师出问题,我们答完题,老师再决定我们被分配到哪个班,老师问我会不会背《春晓》,而我却因为害怕背错了,于是我被分配到了一年级(4)班。但在这里我遇到了几位好老师,学会了几千个汉字,同时也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每天在这里学知识,我的大脑也变得更加充实。在这所学校里,我也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比赛,虽然很多次都以失败告终,但那是体验的味道,依旧值得珍藏。
十岁时,我上五年级,正因为长大,我也懂得不少人生的哲理。但是随着一天天长大,我感觉不到小时候的天真和快乐了。学习上,我的成绩出现了一些波动,妈妈逼着我补习英语。随后,妈妈又说因为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好,她要外出打工。无论我怎么哭喊,妈妈还是走了,我当时感到好难过,家里变得空荡荡的,没有了以往的热闹景象。那时候,是苦涩的味道。
就这样,我已经到了十一岁,上了初中。步入中学的大门,我感觉到我不是一个小孩子了,我长大了。在这里,每天的作业加学校的任务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千篇一律的学习让我感觉到了长大的枯燥。虽然偶尔也会有一些欢乐,但还是掩盖不了那些生活上的烦恼。那时候,是枯燥的味道。
生活就这样在成长中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脚印,那些成长的味道也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回味无穷。虽然其中有幸福,也有苦恼,但也正是这些,才让我的成长更加多姿多彩。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关键词——“旅程”,指旅途,或从一地到另一地的旅行路程。写作时,不仅要写出事情,更要写出过程,并且要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感悟。我们可以从读书的旅程使“我”受益匪浅立意;可以从成长是一段充满爱的旅程立意;可以从对生命的感悟铺满成长根据文章题目及材料,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可以引用和化用诗词,也可以从名人(事例)、名言(品行)等方面灵活选择,组合运用,还可以使用排比句,令文章内容条理清晰,语言富有气势。如读优秀的作品,就是将正能量传递给自己。优秀的作品可以是报纸杂志中的美文,可以是名著,可以是在网络上看到的传递爱心、责任等方面的文章,如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孝心少年等的文章报道。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半命题作文写作时,首先要审题准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写作的内容和范围,不能错误的理解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为文章确定一个明确,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再者,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选材要精确,明了,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这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表述才能明了,精当。写作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表现题目的关键词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语文 15.梅岭三章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捷(jié)报 旌(shēng)旗 取义成仁(rén)
B.阎(yán)罗 艰(jiān)难 血雨腥(xīn)风
C.诸(zū)君 悬(xuán)挂 人间遍种(zhòng)
D.烽(fēng)烟 创(chuàng)业 投身(shēn)革命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演讲大赛上,参赛者们栩栩如生的演讲,赢得大家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B.中国历史上取义成仁的人物很多,史可法就是其中一位。
C.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他经受住了无数次血雨腥风的考验。
D.太史公遭受宫刑之耻,为实现毕生梦想,忍辱负重,终于完成了震古烁今的《史记》。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内容上看,第一章侧重描写今日面临的危难,第二章侧重回顾革命经历,第三章侧重展望未来,具有一定的时间顺序。
B.从结构上看,第一章首句反问,作用是总领全篇;第三章末句回答第一章首句提出的问题,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C.“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化用伍子胥“悬昭东门”的典故,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对革命忠贞不贰的崇高品质。
D.“人间遍种自由花”预言革命理想必将实现,表现了诗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的革命精神。
4.下列诗句中与“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意境相同的一项是(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D.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二、填空题
5.常识填空。
(1)《梅岭三章》的作者( ),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 )、军事家,有“( )”的美誉。
(2)《梅岭三章》的“三章”是( )的意思。这组诗从体裁上看,属于( )。
6.小序交代写作的时间、 、缘由和 。
三、语言表达
7.1942年5月25日,左权在与日军的战斗中牺牲在太行山上,年仅37岁,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牺牲的最高将领。后应山西民众请求,左权的牺牲地山西“辽县”更名为“左权县”。
左权同志碑志(节选)壮志未成,遗恨太行,露冷风凄, 恸失全民优秀之指挥。 隆冢丰碑,永昭坚贞不拔之毅魄。 ——彭德怀
悼文吾儿抗目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 现已得着民主解放成功,牺牲一身,有何足惜, 吾儿有知,地下暝目矣! ——左权之母
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节选)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到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 ——左权(摘自央视《国家记忆》)
同学们分享了左权将军的生平事迹以及相关的碑志、悼文及家书。请参考示例,以“左权将军是一个好将领/好父亲”为开头,写下你的感言。
示例:左权将军是一个好儿子,他抗日成仁,是令母亲骄傲的有志男儿。
感言: 。
四、名著导读
8.阅读《西游记》的节选文字,概括孙悟空在不同阶段的形象特点。
节选一: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 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石猴的形象特点:
节选二:
大圣道:"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只教他搬出去,将天 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齐天大圣的形象特点:
节选三:
行者道:"……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你趁早儿告诉我!" 孙行者的形象特点:
五、语段阅读
9.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崖。这是说自己从参加革命之日起就把革命事业当作自己的家,并决心为之奋斗终身;虽然一直处于艰难创业之中,眼前祖国大地还处于反动派的血腥残爆之中,但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必会到来。中国古代积极的人生观素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而国家和家国恨等词也说明家与国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1)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①腥风( ) ②截然( )
(2)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 应改为 ② 应改为
六、综合性学习
10.学校开展“向英雄致敬”主题征文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提示修改“征文启事”。
征文启事 为引发同学们学习英雄事迹,弘扬奉献精神,学校编辑部拟向全体学生征集以“向英雄致敬”为主题的文稿,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稿件请注明姓名、班级,交给3号楼304室张老师。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 校编辑部 2023年4月20日
①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②“征文启事”的内容不完整,请提出修改意见。
(2)小明同学在征文稿中引用了以下诗句“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边庭自此无烽火,拥节还来坐紫微”,请你写出“桑梓”“烽火”所指代的事物。
①“桑梓”指
②“烽火”指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 “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 市罢, 遂不得履。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 无自信也。”
【乙】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 曰: “吾非圣人, 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11.用“/”给【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断3 处)
初 竖 执 之 不 可 入 横 执 之 亦 不 可 入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但见事多矣
遂依而截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 市罢, 遂不得履。
②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14.【甲】【乙】两则寓言故事读来令人啼笑皆非, 你想对两篇文章中的人物说些什么呢? 请写下来。
对郑人说:
对执竿者说:
对老者说:
八、诗歌鉴赏
1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无题
陈毅
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
(1)在这首诗中,“大地红”是什么意思?“三十六”又是什么意思?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现代文阅读
通过红色大门(节选)
(美)埃德加·斯诺
①我们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走了四个小时,一路没有见着一个人影。那里根本没有路,只有小溪的溪床,两边岩壁高耸,溪水就在中间湍急地流过,在岩璧上面就是险峻的黄土山。要结果掉一个过分好奇的洋鬼子,这是个好去处。使我惴惴不安的另一个因素,是那个骡夫对我的牛皮鞋子多次表示羡慕。
②“到啦!”他突然转过头来大声说。这里,岩璧终于消失,一个狭小的山谷展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一片绿油油的麦苗。“我们到啦!
③我放下了心,朝着他的前面望去,看见一座小山的山边有一个黄土村落,缕缕青烟从村里那些高大的泥烟囱里袅袅上升,那些烟囱像长长的手指一样竖立在峭壁的面前。几分钟之后,我们就到了那里。
④一个年轻的农民,头上包着-条白毛巾,腰间插着一支左轮手枪,从村里走出来,惊愕的望着我,问我是谁,到那里去干什么?“我是个美国记者,”我说。“我要见这里的贫民会主席。”他面无表情的地看着我,回答说:“hai pa!”
⑤我过去听到中国人说“hai pa”就只有一个意思:“我害怕!”我心里想,如果他感到害怕,那我该感到怎么样呢?但是,他神色泰然自若,看来他的话不是这个意思。他回过头问那骡夫我是什么人。
⑥那骡夫把我跟他说过的话重说了一遍,还添枝加叶地说了些他自己的话。我放心地看到那位青年农民的脸色和缓下来了。这时我发现他确实是个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牙齿整齐洁白。他好像同中国其他地方的胆怯的农民不属于一个族类。他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快乐的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他还有一定的吓人气派。 他的手慢慢地从枪柄上移开,脸上露出了笑容。
⑦“我就是你要见的人,”他说,“我就是主席。请进来喝口热茶吧。”
⑧这些陕西山区的居民有自己的方言,净是发音含混的口语。我同那位主席又作了几次谈话的努力之后,他渐渐地现出能够领会的神情,我们的谈话就有了顺利的进展。等到我最后问清这个问题时,我这才发现陕西山区方言中的hai pa等于官话中的bu zhi dao (不知道)。这个发现使我感到很满意。
⑨我坐在铺着炕毡的炕上,向我的主人进一步谈到我自己和我的计划。过了不久,他就显得没有什么疑虑了。我想去县政府所在地安塞,当时我以为苏维埃主席毛泽东就在那里。问他能不能给我找一个向导和一个骡夫。
⑩他答应说,没有问题,没有问题,不过我不能在大热天赶路。太阳已经升到当空,天确实是非常热,我看上去很疲倦。他问我吃了东西没有。说实在的,我饿极了,因此我不再跟他客气,接受了他的邀请,第一次同一个“赤匪”一道吃饭。我已破釜沉舟,决心跨进红区了。
我现在已经完全落入刘龙火先生(我后来知道这就是那位青年农民的姓名)的掌握之中。刘龙火拿烟、酒、茶来招待我,向我提出无数的问题。他和他的朋友们非常好奇地翻看我的照相机、鞋子、毛袜、我的布短裤的质料,不时发出赞美的声音;对于我的卡其布衬衫的拉链,更是赞不绝口。总的印象似乎是:我的行头不论看起来是多么可笑,显然非常实用。我不知道“共产主义”在实践上对这班人意味着什么,我准备眼看我的这些东西很快地被“共产”——但是当然没有发生这种事情。我几乎可以肯定,我受到严密检查的目的(比你在其他边境所受到的海关检查要愉快得多)是为了要证实他们以前的一种看法:洋鬼子不可思议。
不到一个小时,他们端来了一大盘炒鸡蛋,还有蒸卷、小米饭、一些白菜和少量烤猪肉。我的主人为饭菜简单而表示歉意:我则为我的食量不同寻常而表示歉意。
龙火告诉我,说安塞离那里不过“几步路”,尽管我不大放心,但是除了照他说等一等以外,没有其他办法。等到一个年轻的向导和一个骡夫终于到来的时候,已经过了下午四点钟了。临走时,我想把饭钱付给刘先生,可是他断然拒绝了。
“你是一位外国客人,”他解释说,“而且你是来找我们的毛主席的。再说,你的钱也没有用处。”他对我手里拿着的纸币瞟了一眼,问道:“你没有苏区的钱吗?”听我回答说没有,他就数了共值一元钱的苏区纸币说,“这个你拿去,你路上会用得着的。”我拿一元国民党的钱和刘先生交换,他接受了:我再一次向他道谢,然后跟在我的向导和骡夫后边爬上山道。
“好啊,”我一边气喘喘地爬山,一边对自己说。“到现在为止,一切顺利。”我已闯进了红色大门。这件事多么简单!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有改动。)
16.选文第一段景物描写渲染了 氛围,流露了作者 心理。与选文结尾处作者闯进红色大门的 心情形成反差。
17.阅读第⑤段,我从他“神色泰然自若”推断他所说的“hai pa”不是“害怕”,第⑥段哪一处具体描写还可以看出他不害怕?
18.第①段加点词“共产”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19.作者为什么称刘火龙为“赤匪”,跨入红区为什么要下破釜沉舟的决心?
20.当我想把饭钱付给刘先生时,刘龙火为什么断然拒绝?
21.阅读全文,简单概括刘火龙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
十、写作题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 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