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预习】七年级上册语文 18.我的白鸽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授预习】七年级上册语文 18.我的白鸽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3 15:20:2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语文 18.我的白鸽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惬意xiá 遗憾hàn 口吻wěn 产卵luǎn
B.纯粹cuì 质朴pǔ 孵化fú 平庸yōng
C.围裹guǒ 豁朗huò 捆扎kǔn 叮嘱zhǔ
D.不屑xiè 缝隙fèng 奇迹jì 饲养sī
【答案】C
【解析】A项应为惬意qiè,B项应为孵化fū,D项应为饲养s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愉悦 寂寞 遂道 怦然 辨别
B.诱饵 诫备 堪称 诞生 神秘
C.漫溢 尊照 佳肴 清澈 喧腾
D.亢奋 按捺 依偎 蜕变 消耗
【答案】D
【解析】A项应为隧道,B项应为戒备,C项应为遵照。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本次比赛中,四川男排为了一举夺得冠军,尽遣全部主力队员上阵。
B.赵大爷种植的大樱桃刚采摘完毕,就基本上全部被抢购一空。
C.我看着荧光灯下那张笑意盈盈的脸,一股温馨的感觉蓦地涌上了心头。
D.他们在导游的引领下,漫步在雀庄的十九座牌坊之间,感慨万千。
【答案】D
【知识点】搭配不当;重复啰嗦
【解析】A “尽遣”和“全部”语义重复,可以删去“全部”。B“基本上”和“全部”语义重复,可以删去“基本上”。C搭配不当,“一股”和“感觉”不搭配,应把“一股”改为“一种”。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辨析及修改病句的能力。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即将到来的寒假里,同学们是想学习一些特长呢?还是想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B.孔庙之行,他直言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
C.他在部署年度重点工作时提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三最”:最严格的监督、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D.那条路两侧,枫叶落了一地,深红色的、浅红色的、红黄相间的、红黄莫辨的……或一片片贴在路上,或一叠叠铺在路旁,令人不忍落脚。
【答案】A
【知识点】逗号;问号;冒号
【解析】A这句话是选择复句,两个分句间不能用问号,应该用逗号。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二、填空题
5.本文作者 ,陕西西安人。著有短篇小说集 、《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 、《夭折》,长篇小说 ,散文集《生命之雨》《告别白鸽》等。其中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答案】陈忠实,《乡村》,《初夏》,《白鹿原》,《白鹿原》。
6.本文记叙了“我”与白鸽相处的经历。阅读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我”与白鸽之间的事件和“我”的情感变化。
时间 事件 “我”的情感
起始 喂食白鸽 喜爱、关切
那天早晨
又是一个堪称美丽的早晨
这一天
又是一个美丽的早晨
那是一个下午
黄昏(夕阳绚烂的光线投射过来)
【答案】事件:白鸽主动飞到“我”的手臂上啄食→发现白鸽产卵→观察初生形态的白鸽→看见长成的幼鸽箭头→欣赏墙头落栖的白鸽→看四只白鸽在家乡的山川上空齐飞。
“我”的情感:激动、欣慰→欣喜、期盼→急切、期盼→喜悦、放心→震颤、畏怯→陶醉、满足
三、语言表达
7.下面是两幅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公益海报。你作为一名动物保护志愿者,需要选择其中一幅,在小区“野生动物公益保护”活动中结合海报内容与创意进行动物保护宣传的解说。请你完成140字左右的海报解说词撰写任务。
图 1 图 2
要求:①选择其中一幅海报。②符合所选海报内容与思想。③语言生动,注意号召力与适当的抒情。④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答案】示例:选择图1,这是一幅创意新颖的宣传海报。画面由图案和文字两部分组成。图案的主体是病毒,设计成手榴弹状,引线是一只蝙蝠,弹体上有一个禁止符号。图案上方是文字:拒绝“蝠爆”方有福报。寓意为,不要伤害蝙蝠,不要伤害野生动物,我们的生活才会幸福安宁。海报创意新颖,警示大家保护动物。
【知识点】漫画释义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图1:观察海报画面。画面由图案和文字两部分组成。图案的主体是雷状的病毒,引线是一一只蝙蝠,在弹体上是一一个禁止符号,意思是不要拉动引线,否则弹体会爆炸。图案上方是文字:拒绝“蝠爆”方有福报,利用谐音,寓意为远离蝙蝠,才能远离病毒,生活才会幸福安宁。海报创意新颖,警示大家保护物。
图2:观察海报画面。画面由图案和文字两部分组成。中心的图案是一只展开翅膀的蝙蝠,蝙蝠的左右翅膀分别有两个椭圆,寓意为人的肺。两条弧形的线段寓意为气体交换。图案上方是文字“敬畏自然”“珍爱生命,拒绝野味”,两行文字之间是由针管组成的“X",寓意为了生命健康,不要伤害动物。图案下方也有一行文字“大自然完全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却无法满足我们的欲望”,意思是,大自然能满足我们呼吸的需求,但不能满足我们的贪婪欲望,呼应主题“敬畏自然”,保护野生动物。
故答案为:示例:选择图1,这是一幅创意新颖的宣传海报。画面由图案和文字两部分组成。图案的主体是病毒,设计成手榴弹状,引线是一只蝙蝠,弹体上有一个禁止符号。图案上方是文字:拒绝“蝠爆”方有福报。寓意为,不要伤害蝙蝠,不要伤害野生动物,不要触发病毒,我们的生活才会幸福安宁。海报创意新颖,警示大家保护动物。
【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四、名著导读
8.少年正是读书时。文学名著总是让人越读越觉得有味道,百读不厌初一年级的同学开展了《西游记》名 著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在精读过程中中,有同学发现《西游记》中"紧箍儿咒"是唐僧用来约束孙悟空 的法宝,现邀请你一起参与探究下表中唐僧三次念"紧箍儿咒"的不同原因,并分析孙悟空的成长与变化。
精读片段 探究原因 分析人物成长
他 里虽然答应,心上还怀不善,把那针儿幌一 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心中 又念了两三遍,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棒,只 教: "师父!我晓得了!莫再念!" 唐僧从①(人物)处得到紧箍,骗 孙悟空戴上。孙悟空疼痛难忍, 盛怒之下,欲害唐僧,唐僧念咒 自卫。 阅读《西游记》整本书, 我们发现唐僧念紧箍 儿咒的次数越来越少, 可见孙悟空的性格发 生了由③→④ 的变化。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 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 身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 见,惊下马来,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 足足又念了二十遍。 孙悟空②(概括情节)时,人妖不 分的唐僧念咒加以阻止。
沙僧在半空道:"二位住了手,我同你到师父面 前辨个真假去。"这大圣放了手,那行者也放子 了.三藏见了,就念"紧箍儿咒"。 唐僧为了辨别真假孙悟空而念 紧箍儿咒。
【答案】①观音菩萨; ②三打白骨精;③冲动、急躁易怒;④成熟稳重,讲理性。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西游记》
【解析】①紧箍咒,是如来佛祖传给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再又传给唐僧的。
②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这是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③二位住了手,我同你到师父面前辨个真假去。这是真假美猴王的故事。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见到妖怪就打,急躁冲动。唐僧念紧箍咒是因为悟空直接打杀“人”而不满。这里唐僧念紧箍咒是为辨别哪个是真悟空。孙悟空为了证明自己,甘愿忍受痛苦,悟空成熟稳重讲理性。故答案为:①观音菩萨; ②三打白骨精;③冲动、急躁易怒;④成熟稳重,讲理性。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五、语段阅读
9.阅读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A那天早晨,一个美丽的乡村的早晨,
B我刚刚走出后门扬起右手的一瞬间,“扑啦啦”一声响,一只白鸽落在我的手臂上,迫不及待地抢夺我手心里的玉米粒儿。接着又是“扑啦啦”一声响,另一只白鸽飞落到我肩头,旋即又跳弹到手臂上,挤着抢着啄食我手心里的玉米粒儿。
C四只爪子掐进我的皮肉,有一种痒痒的刺疼,然而听着玉米粒儿从鸽子喉咙滚落下去的撞击的声响,竟然不忍心抖落鸽子,似乎是一种早就期盼的信赖终于到来。
D又是一个堪称美丽的早晨,飞落到我手臂上啄食玉米粒儿的鸽子仅有一只,我随之发现,另外一只静静地卧在纸箱里产卵了。新生命即将诞生的欣喜和某种神秘感,立时就在我的心头漫溢开来。遵照老舅的经验之说,我当即剪除了捆扎鸽子羽毛的绳索。白鸽自由了,那只雌鸽继续钻进纸箱去孵蛋,而那只雄鸽,扑啦啦扑向天空去了。
(1)A段中,表达“我”心情的一个词语是 。
(2)B段中,生动形象地描绘“我”喂食时鸽子争抢啄食的情景的词语有 。
(3)C段运用了 觉、 觉 、 觉,写出了“我”内心真实的感受。
(4)D段表现了“我”与鸽子 的过程。
【答案】(1)美丽
“落”“抢夺”“跳弹”“挤着”“抢着”
视 触 听
慢慢熟悉
【解析】(1)“美丽”一词既表明时间,也是在展现心情
(2)“落”“抢夺”“跳弹”“挤着”“抢着”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我”喂食时鸽子争抢啄食的情景,表现了鸽子对“我”的信赖及我与鸽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3)视觉、触觉、听觉齐上阵,绘形绘声,十分生动
(4)以上文字是事件的发展,写两只白鸽来到家中,慢慢和我熟悉的过程。
六、综合性学习
10.学习本文之后,班级准备开展“关注动物朋友”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来参加。
(1)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拟一条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标语。
(2)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的感悟。
【材料一】据动物学家介绍,狼是最团结的动物,当狼群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时,定会群起而攻之;狼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但你不会发现哪只狼在受伤时独自逃走。
【材料二】据统计,狼群十次狩猎中只有一次是成功的,它们对此的反应不是无精打采、放弃努力或者自认败北。九次未果的狩猎不会让它们气馁,因为它们知道还有第十次,或者第十一次,甚至第十二次,胜利总会属于它们。
(3)2024年的生肖是什么?请你写出两个与该动物有关的成语并进行解释。
【答案】(1)(示例一)保护野生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示例二)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2)(示例)我们应学会团结,勇敢,相互合作,等待时机;学会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直到获得成功。
(3)生肖:龙。成语:①生龙活虎——比喻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②龙马精神——像龙马那样的精神。比喻高昂旺盛的精神意志。
【知识点】解释;材料探究;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⑴ 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⑵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⑶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本题要靠平时的成语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记成语的字形,重点词及成语的意思。
【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宣传标语要简洁、明确,宜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此题围绕“关注动物朋友”进行拟写,符合标语的一般要求即可。如:①动物一 人类的朋友。②善待动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己!③保护野生动物,让我们从身边点滴做起。
故答案为: (示例一)保护野生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示例二)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2)本题考查阅读感悟能力。阅读材料,根据每则材料对狼的介绍进行总结。由材料一‘ 狼是最团结的动物,当狼群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时,定会群起而攻之;狼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但你不会发现哪只狼在受伤时独自逃走”可见,狼是最团结的动物。由材料二“狼群十次狩猎中只有-次是成功的,它们对此的反应不是无精打采、放弃努力或者自认败北。九次未果的狞猎不会让它们气馁,因为它们知道还有第十次,或者第十一次,甚至第十二次,胜利总会属于它们”可见,狼的身上具有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品质。可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 我们应学会团结,勇敢,相互合作,等待时机;学会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直到获得成功。
(3)本题考查成语积累。2024年的生肖是龙年,关于龙的成语如:龙飞凤舞、画龙点睛、龙凤呈祥、龙马精神等。可写出两个并进行解释。
故答案为: 生肖:龙。成语:①生龙活虎——比喻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②龙马精神——像龙马那样的精神。比喻高昂旺盛的精神意志。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罴①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②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③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
(选自《周书·王罴传》)
注:①罴(pí):王罴,北周大将。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③舂爨(cuàn):舂,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爨,生火做饭。
1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尝 有 台 使 至 罴 为设 食 使 乃 裂 去 薄 饼 缘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静以修身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③命左右撤去之   
④客甚愧色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当是未饥 则是无信 B.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 下车引之
C.罴意嫌之 意与日去 D.及瓜皮落地 将复何及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罴性俭率,不事边幅。
15.[甲]文的君子的操守要注重什么?[乙]文中王罴的做到了哪一点?结合[乙]文分析。
【答案】11.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
12.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轻薄;手下,身边的人;脸色
13.A
14.①如果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如果不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王罴为人俭朴直率,不讲究衣着容貌的整洁。
15.[甲]文的君子的操守要注重的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乙]文中王罴的做到了“俭以养德”,一是他因使者把薄饼的边缘撕去,而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二是他嫌弃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而拾起地上的瓜皮吃。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诫子书;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1.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语法结构并结合内容理解为划分依据。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词语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1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甲]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
王罴为人俭朴直率,不修边幅。有一次,朝廷派来一位使者,王罴为他设下饭肴。使者竟然把薄饼的边缘撕去。王罴说:“耕种收获,已经不易,去壳加火,费力不少,你这种做法,恐怕是不饿。”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使者大惊,十分惭愧。又一次,以位客人与王罴吃瓜,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王罴不高兴。等到瓜皮落到地上,王罴就从地上拣起来吃。客人神色很惭愧。
【点评】11.本句的意思是:曾经有一次,朝廷派来一位使者,王罴为他设下饭肴,使者竟然把薄饼的边缘撕去;
故根据句意即可断向为: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
故答案为: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
12.①句意为:以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来修养身心。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②句意为: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险,轻薄;
③句意为:命令身边的人将饭肴撤走。左右,手下,身边的人;
④句意为:客人脸色很惭愧。色,脸色。
故答案为: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轻薄;手下,身边的人;脸色。
13.A.都是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
B.动词,伸/动词,牵,拉;
C.名词,心里/名词,意志;
D.动词,等到/动词,来得及;
故答案为:A。
14.①重点词:非,不;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确志向;宁静,宁静专一;致,达到;远,远大目标。
②重点词:俭,简朴;率,直率;事,注意;边幅,衣着容貌的整洁。
故答案为:①如果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如果不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王罴为人俭朴直率,不讲究衣着容貌的整洁。
15.根据[甲]文中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知,诸葛亮认为君子的要注重"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即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根据[乙]文中的“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可知,王罴因使者把薄饼的边缘撕去,而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根据[乙]文“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可知,王罴嫌弃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而拾起地上的瓜皮吃;
由此可知,这两处都体现了王罴的俭朴,做到了“俭以养德”。
故答案为:[甲]文的君子的操守要注重的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乙]文中王罴的做到了“俭以养德”,一是他因使者把薄饼的边缘撕去,而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二是他嫌弃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而拾起地上的瓜皮吃。
八、诗歌鉴赏
送前卫县李寀少府①
【唐】高适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②却忆十年时。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果山匹马迟。此地从来可乘兴③,留君不住益凄其。
【注释】①公元745年(天宝四载),诗人自鲁西至东平。公元746年(天宝五载)春,诗人旅居东平,与卸任的卫县(今河南淇县)少府李寀分别,遂作这首诗。②论交:论说交谊。③乘兴:乘着兴致。据《晋书 王徽之传》记载:王徽之居山阴,曾雪夜泛舟访戴逵(字安道)经宿方至,刚到门前,忽然返回,人问其故,他说:“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哉!“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在体裁上属于送别惜别诗,在题材上属于七言律诗,首联既点明时令,又点明送行之事。
B.数词的巧妙运用能使诗歌韵味醇厚,颔联中的“十年”突出两人相隔遥远,“千里”则表明友谊积蓄深厚。
C.“孤帆(舟)”这一意象常作为送别的代名词驻留在古诗词的殿堂里。如诗人笔下的“孤帆”,柳宗元“孤舟蓑笠翁”中的“孤舟”。
D.古人作诗讲究“炼字”,颈联中的“远”不仅呈现出友人乘帆远去的场景,也让我们想象出诗人极力眺望友人“孤帆”远去时的神态。
17.学者佘正松认为这首诗“一腔‘悲’‘怒’之情如潺潺细流,凄楚缠缠绵,沁人心脾”。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答案】16.D
17.这首诗以悲贯穿全诗:①首联点明送客使人悲。诗人以明媚的春景来衬托内心的悲愁,以乐景衬哀情,更反衬出内心愁怨之深。②颔联由“惊”而“怨”。围绕送别展开,友人一去千里之 外,不知何年何月再会,所以“怨”,在此临别之际,回顾交情,十年相知,情深意切,凸显出深厚交情和怨别愁怀。③颈联写分别后的惆怅之情。友人此去山长水远,见面无期,诗人由此极度怅惘和迷茫。④尾联直抒凄然之情。诗人因“留客不住”,而倍感凄然。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17.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等。
【点评】16.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赏析。A.有误,本诗体裁上属于七言律诗,题材上属于送别惜别诗。B.有误,“十年”表明友谊积蓄深厚,“千里”突出两人相隔遥远。C.有误,“孤舟蓑笠翁”中的“孤舟”指孤零零的小船。《江雪》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与送别无关。D.正确。故答案为:D。
17.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首联“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愁”,诗人选取最能表现春天时令的翩翩黄鸟、低垂的杨柳、和煦的春风,勾勒出 一幅明丽的春景图。但与知交分离在即,不能共同来享受这良辰美景,内心倍感“悲”愁。颔联写友人此番别离,将远去“千里”,日后难得相见,由“惊”而“怨”。这是“愁”的原因之一。以友情来说,与李案并非一年半 载短暂之谊,而是有“十年”交往的深厚感情。此次分手,各奔东西,相距千里,“悲”伤之情难以言表,这是原因之二。前四句中诗人运用反衬,以回顾曲折之妙笔,将临别之际内心的复杂感情描摹得深婉动人。而颈联与尾联则直抒惆怅与凄然之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
九、现代文阅读
互相依偎的温暖
苔 米
a 我家刺猬生宝宝了。那一天, 猬猬完全不吃不喝, 躲进窝里不肯出来。我很纳闷, 她到底怎么了。第二天中午, 我们听到一阵微弱的吱吱声, 像受伤的小鸟。儿子迫不及待地去看, 猬猬的身后多了两只粉红色的肉团, 他们暖暖地互相依偎着, 像粉红色的海参。
b 对我来说, 养宠物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儿子一时兴起, 却会成为我的日常事务。那么最好不要太脏, 不能麻烦, 互动要少, 万一往生了也不会太难过。选来选去, 我们决定养刺猬。
c 最先接回来的是女生, 叫猬猬。猬猬生于宠物店, 我在一大堆毛刺球中一眼相中了她。她蜷缩在角落, 毛色偏白, 体形丰满。我们为她布置了一个最大号的整理箱, 放上食盆和水壶。她很聪明, 很快就熟悉了家里的环境。我早出晚归, 她昼伏夜出。每个夜晚, 她安静而孤单地闲庭信步, 像个公主。儿子总是对我说, 你看她多孤单啊, 再买一只吧。
d 经不起儿子的反复劝说, 我又订购了一只。男生来路迢迢, 由苏州经快递员送达。盒子打开的时候, 他惊慌失措, 瑟瑟发抖, 蜷缩成一个小球。儿子管他叫刺刺。
e 过来人说得一点没错, 老大照书养, 老二当猪养。对待刺刺, 我们漫不经心得多。我不再百度搜索刺猬的习性, 不再关心他白天做了什么, 吃了什么。刺刺比猬猬活跃, 他努力地在整理箱的每个角落留下自己的印记。他去固定的地方吃食喝水, 却坚决不肯去固定的角落里排泄。
f 和人类一样, 生生不息, 用繁衍的欢乐抵抗虚无, 这是本能。新来的家庭成员给大家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小刺和小猬一天天长大, 从粉红色变成灰白色, 软刺也变得坚硬起来。猬猬总是把两只宝宝牢牢地挡在身后, 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有几次我试图拍张刺猬宝宝的照片, 没等我靠近, 猬猬咻地一下支棱起全身的刺, 不断哼哼。母爱是天性, 她在拼尽全力保护她的孩子。
g 初夏的一个早晨, 我们发现刺刺不见了, 整理箱里只剩下三个毛线团。我们翻箱倒柜, 终于在沙发下发现了他, 他自在地躺在角落, 享受来之不易的自由。谁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爬出整理箱的, 更不知道他要做什么。这个寻找刺刺的游戏让我们焦虑地玩了好几天。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刺刺大概是摸熟了环境, 他每晚逃走, 又会在清晨准时爬回自己的窝, 安静地等待我们去发现他。他到底在做什么呢? 是为自己寻找自由还是为母子寻找食物? 我更愿意相信后者。有时候动物比人类更有感情, 哪怕他们不说话。
h 与刺猬的互动完全超出了我最初的设想, 这一家四口成了我们的牵挂, 早也问候, 晚也请安, 投食换水一点也不觉得麻烦。谁说刺猬没有感情呢? 他们就像幸福的一家人, 互相关照, 互相依偎。对于我们, 他们竟然也卸下了软猬, 有时, 甚至容许我们去摸摸刺。
i 如今究竟是谁离不开谁, 又是谁在陪伴谁? 谁也说不好。但我深信, 那是互相依偎的温暖。
18.通读全文, 梳理文章的情节, 理解“我”的情感与态度, 填写下表。
情节 “我”的情感与态度
①    细心呵护
养刺刺 ②   
情节 “我”的情感与态度
③    焦虑
刺猬们卸下了软猬, 有时, 甚至容许“我们”去摸摸刺 ④   
19. 文章从刺猬生宝宝开始写起, 这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 有什么好处?
20.文中称呼小动物猬猬为女生“她”, 称呼刺刺为男生“他”, 请你揣摩一下作者为什么用这样的称呼?
21.作者说“有时候动物比人类更有感情”, 请你从文中找出刺猬与我们人类有哪些相似的感情。
22.从全文来看, “互相依偎的温暖”具体指哪些温暖?
【答案】18.①养猬猬;②漫不经心;③找刺刺;④感动
19.倒叙。好处: 把结果放在开头, 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0.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刺猬当作人来称呼, 亲切自然, 表达了作者对刺猬的喜爱; 用“他”和“她” 更能深化主题,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与动物平等、和谐共处的主题。
21.示例: ①猬猬会像人类一样保护自己的宝宝, 不让宝宝受到伤害; ②刺刺的出走像是在寻找自由又像是在寻找食物。
22.①刺猬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依偎带来的温暖; ②刺猬与“我们”一家人之间的互相依偎给“我们”带来的温暖; ③“我们”一家人与刺猬之间的互相依偎给刺猬带来的温暖; ④“我们”一家人之间的互相依偎给彼此带来的温暖; ⑤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依偎) , 世间因此变得温暖。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思想倾向;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记叙人称;记叙顺序
十、写作题
23.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预言: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如果真的到那时,地球或人类社会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呢?请发挥你的想象,以《最后的一滴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想象作文,注意描写要生动,想象要合理;②500字左右。
【答案】【参考例文】
最后一滴水
在一座大房子里,正举行一场大型拍卖会。这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房子,浑身上下由纯金打造而成,还点缀着黄金钻石,金光闪闪。这场拍卖会的主题是“最后一滴水”,拍卖的对象是地球是最后一滴纯净的水。
为什么人们会拍卖一滴水呢?原来,这是几百年后的地球,人类的科技飞速发展,各种工厂拔地而起。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到处建造的工厂破坏了环境,美丽的大自然不复存在。水受到了污染,人们只能喝经过滤的,带着一股臭味的水;天受到了污染,人们只能看到灰蒙蒙一片;地受到了污染,人们再也种不出绿色植物。
拍卖会开始了,主办方拿出装着水的钻石杯子。
首先站起来的是开有好几家化工厂的王老板,他满带歉意说:“我出五百万,因为平常化工厂污染了太多的水。我想把水买下后,再利用特别的方法把水复制,然后再把污水处理,把清水注入。”他的发言赢来了现场热烈的掌声,这让很多人放下了准备举起的手。
可是,这毕竟是拍卖会。
第二个站起来的是在全国各地都开有工厂的李先生,他心直口快,直接说出了原因:“我出一千万,我想把这滴水买下来,然后办一个展览,让人们意识到现在的环境有多坏。”
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随着越来越多的竞拍者,主办方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冷淡。到最后,他微微一笑,说:“我办这场拍卖会的目的就是让各位改正自己的错误,现在看来,各位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过改正的方法错了。你们与其用重金买这一滴水,还不如关闭污染环境的工厂。几年后,水就不会出现在拍卖会上,而是在你们身边了。”
语毕,现场一片寂静……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根据提示,这是一篇想象作文:就“地球只剩最后的一滴水了,地球或人类社会将会是怎样的情形”进行想象。地球只剩最后的一滴水了,将会发生什么呢?可能会引发一场争夺,水是生命之源,没有了水,就意味着失去生存的机会;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对环境问题的反思,从而吸取教训,爱护环境,进行补救;也可能是为时已晚,人们失去了补救的机会,地球就此彻底破坏……在写作文时,要展开思维的翅膀,运用联想和想象,叙写地球只剩最后的一滴水时发生的情况,借以表达积极健康的主题。
【点评】此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写作时可引用材料中的事例或名言来叙述,这样可以避免脱离材料主题,避免跑题。想象作文要注意:①想象要大胆;②想象要具体;③想象要有情感。在写想象作文时,仅仅将自己的天马行空的想象表达出来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很好地展现出作者的愿望和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语文 18.我的白鸽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惬意xiá 遗憾hàn 口吻wěn 产卵luǎn
B.纯粹cuì 质朴pǔ 孵化fú 平庸yōng
C.围裹guǒ 豁朗huò 捆扎kǔn 叮嘱zhǔ
D.不屑xiè 缝隙fèng 奇迹jì 饲养s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愉悦 寂寞 遂道 怦然 辨别
B.诱饵 诫备 堪称 诞生 神秘
C.漫溢 尊照 佳肴 清澈 喧腾
D.亢奋 按捺 依偎 蜕变 消耗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本次比赛中,四川男排为了一举夺得冠军,尽遣全部主力队员上阵。
B.赵大爷种植的大樱桃刚采摘完毕,就基本上全部被抢购一空。
C.我看着荧光灯下那张笑意盈盈的脸,一股温馨的感觉蓦地涌上了心头。
D.他们在导游的引领下,漫步在雀庄的十九座牌坊之间,感慨万千。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即将到来的寒假里,同学们是想学习一些特长呢?还是想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B.孔庙之行,他直言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
C.他在部署年度重点工作时提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三最”:最严格的监督、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D.那条路两侧,枫叶落了一地,深红色的、浅红色的、红黄相间的、红黄莫辨的……或一片片贴在路上,或一叠叠铺在路旁,令人不忍落脚。
二、填空题
5.本文作者 ,陕西西安人。著有短篇小说集 、《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 、《夭折》,长篇小说 ,散文集《生命之雨》《告别白鸽》等。其中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6.本文记叙了“我”与白鸽相处的经历。阅读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我”与白鸽之间的事件和“我”的情感变化。
时间 事件 “我”的情感
起始 喂食白鸽 喜爱、关切
那天早晨
又是一个堪称美丽的早晨
这一天
又是一个美丽的早晨
那是一个下午
黄昏(夕阳绚烂的光线投射过来)
三、语言表达
7.下面是两幅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公益海报。你作为一名动物保护志愿者,需要选择其中一幅,在小区“野生动物公益保护”活动中结合海报内容与创意进行动物保护宣传的解说。请你完成140字左右的海报解说词撰写任务。
图 1 图 2
要求:①选择其中一幅海报。②符合所选海报内容与思想。③语言生动,注意号召力与适当的抒情。④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四、名著导读
8.少年正是读书时。文学名著总是让人越读越觉得有味道,百读不厌初一年级的同学开展了《西游记》名 著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在精读过程中中,有同学发现《西游记》中"紧箍儿咒"是唐僧用来约束孙悟空 的法宝,现邀请你一起参与探究下表中唐僧三次念"紧箍儿咒"的不同原因,并分析孙悟空的成长与变化。
精读片段 探究原因 分析人物成长
他 里虽然答应,心上还怀不善,把那针儿幌一 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心中 又念了两三遍,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棒,只 教: "师父!我晓得了!莫再念!" 唐僧从①(人物)处得到紧箍,骗 孙悟空戴上。孙悟空疼痛难忍, 盛怒之下,欲害唐僧,唐僧念咒 自卫。 阅读《西游记》整本书, 我们发现唐僧念紧箍 儿咒的次数越来越少, 可见孙悟空的性格发 生了由③→④ 的变化。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 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 身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 见,惊下马来,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 足足又念了二十遍。 孙悟空②(概括情节)时,人妖不 分的唐僧念咒加以阻止。
沙僧在半空道:"二位住了手,我同你到师父面 前辨个真假去。"这大圣放了手,那行者也放子 了.三藏见了,就念"紧箍儿咒"。 唐僧为了辨别真假孙悟空而念 紧箍儿咒。
五、语段阅读
9.阅读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A那天早晨,一个美丽的乡村的早晨,
B我刚刚走出后门扬起右手的一瞬间,“扑啦啦”一声响,一只白鸽落在我的手臂上,迫不及待地抢夺我手心里的玉米粒儿。接着又是“扑啦啦”一声响,另一只白鸽飞落到我肩头,旋即又跳弹到手臂上,挤着抢着啄食我手心里的玉米粒儿。
C四只爪子掐进我的皮肉,有一种痒痒的刺疼,然而听着玉米粒儿从鸽子喉咙滚落下去的撞击的声响,竟然不忍心抖落鸽子,似乎是一种早就期盼的信赖终于到来。
D又是一个堪称美丽的早晨,飞落到我手臂上啄食玉米粒儿的鸽子仅有一只,我随之发现,另外一只静静地卧在纸箱里产卵了。新生命即将诞生的欣喜和某种神秘感,立时就在我的心头漫溢开来。遵照老舅的经验之说,我当即剪除了捆扎鸽子羽毛的绳索。白鸽自由了,那只雌鸽继续钻进纸箱去孵蛋,而那只雄鸽,扑啦啦扑向天空去了。
(1)A段中,表达“我”心情的一个词语是 。
(2)B段中,生动形象地描绘“我”喂食时鸽子争抢啄食的情景的词语有 。
(3)C段运用了 觉、 觉 、 觉,写出了“我”内心真实的感受。
(4)D段表现了“我”与鸽子 的过程。
六、综合性学习
10.学习本文之后,班级准备开展“关注动物朋友”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来参加。
(1)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拟一条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标语。
(2)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的感悟。
【材料一】据动物学家介绍,狼是最团结的动物,当狼群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时,定会群起而攻之;狼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但你不会发现哪只狼在受伤时独自逃走。
【材料二】据统计,狼群十次狩猎中只有一次是成功的,它们对此的反应不是无精打采、放弃努力或者自认败北。九次未果的狩猎不会让它们气馁,因为它们知道还有第十次,或者第十一次,甚至第十二次,胜利总会属于它们。
(3)2024年的生肖是什么?请你写出两个与该动物有关的成语并进行解释。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罴①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②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③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
(选自《周书·王罴传》)
注:①罴(pí):王罴,北周大将。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③舂爨(cuàn):舂,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爨,生火做饭。
1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尝 有 台 使 至 罴 为设 食 使 乃 裂 去 薄 饼 缘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静以修身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③命左右撤去之   
④客甚愧色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当是未饥 则是无信 B.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 下车引之
C.罴意嫌之 意与日去 D.及瓜皮落地 将复何及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罴性俭率,不事边幅。
15.[甲]文的君子的操守要注重什么?[乙]文中王罴的做到了哪一点?结合[乙]文分析。
八、诗歌鉴赏
送前卫县李寀少府①
【唐】高适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②却忆十年时。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果山匹马迟。此地从来可乘兴③,留君不住益凄其。
【注释】①公元745年(天宝四载),诗人自鲁西至东平。公元746年(天宝五载)春,诗人旅居东平,与卸任的卫县(今河南淇县)少府李寀分别,遂作这首诗。②论交:论说交谊。③乘兴:乘着兴致。据《晋书 王徽之传》记载:王徽之居山阴,曾雪夜泛舟访戴逵(字安道)经宿方至,刚到门前,忽然返回,人问其故,他说:“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哉!“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在体裁上属于送别惜别诗,在题材上属于七言律诗,首联既点明时令,又点明送行之事。
B.数词的巧妙运用能使诗歌韵味醇厚,颔联中的“十年”突出两人相隔遥远,“千里”则表明友谊积蓄深厚。
C.“孤帆(舟)”这一意象常作为送别的代名词驻留在古诗词的殿堂里。如诗人笔下的“孤帆”,柳宗元“孤舟蓑笠翁”中的“孤舟”。
D.古人作诗讲究“炼字”,颈联中的“远”不仅呈现出友人乘帆远去的场景,也让我们想象出诗人极力眺望友人“孤帆”远去时的神态。
17.学者佘正松认为这首诗“一腔‘悲’‘怒’之情如潺潺细流,凄楚缠缠绵,沁人心脾”。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九、现代文阅读
互相依偎的温暖
苔 米
a 我家刺猬生宝宝了。那一天, 猬猬完全不吃不喝, 躲进窝里不肯出来。我很纳闷, 她到底怎么了。第二天中午, 我们听到一阵微弱的吱吱声, 像受伤的小鸟。儿子迫不及待地去看, 猬猬的身后多了两只粉红色的肉团, 他们暖暖地互相依偎着, 像粉红色的海参。
b 对我来说, 养宠物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儿子一时兴起, 却会成为我的日常事务。那么最好不要太脏, 不能麻烦, 互动要少, 万一往生了也不会太难过。选来选去, 我们决定养刺猬。
c 最先接回来的是女生, 叫猬猬。猬猬生于宠物店, 我在一大堆毛刺球中一眼相中了她。她蜷缩在角落, 毛色偏白, 体形丰满。我们为她布置了一个最大号的整理箱, 放上食盆和水壶。她很聪明, 很快就熟悉了家里的环境。我早出晚归, 她昼伏夜出。每个夜晚, 她安静而孤单地闲庭信步, 像个公主。儿子总是对我说, 你看她多孤单啊, 再买一只吧。
d 经不起儿子的反复劝说, 我又订购了一只。男生来路迢迢, 由苏州经快递员送达。盒子打开的时候, 他惊慌失措, 瑟瑟发抖, 蜷缩成一个小球。儿子管他叫刺刺。
e 过来人说得一点没错, 老大照书养, 老二当猪养。对待刺刺, 我们漫不经心得多。我不再百度搜索刺猬的习性, 不再关心他白天做了什么, 吃了什么。刺刺比猬猬活跃, 他努力地在整理箱的每个角落留下自己的印记。他去固定的地方吃食喝水, 却坚决不肯去固定的角落里排泄。
f 和人类一样, 生生不息, 用繁衍的欢乐抵抗虚无, 这是本能。新来的家庭成员给大家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小刺和小猬一天天长大, 从粉红色变成灰白色, 软刺也变得坚硬起来。猬猬总是把两只宝宝牢牢地挡在身后, 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有几次我试图拍张刺猬宝宝的照片, 没等我靠近, 猬猬咻地一下支棱起全身的刺, 不断哼哼。母爱是天性, 她在拼尽全力保护她的孩子。
g 初夏的一个早晨, 我们发现刺刺不见了, 整理箱里只剩下三个毛线团。我们翻箱倒柜, 终于在沙发下发现了他, 他自在地躺在角落, 享受来之不易的自由。谁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爬出整理箱的, 更不知道他要做什么。这个寻找刺刺的游戏让我们焦虑地玩了好几天。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刺刺大概是摸熟了环境, 他每晚逃走, 又会在清晨准时爬回自己的窝, 安静地等待我们去发现他。他到底在做什么呢? 是为自己寻找自由还是为母子寻找食物? 我更愿意相信后者。有时候动物比人类更有感情, 哪怕他们不说话。
h 与刺猬的互动完全超出了我最初的设想, 这一家四口成了我们的牵挂, 早也问候, 晚也请安, 投食换水一点也不觉得麻烦。谁说刺猬没有感情呢? 他们就像幸福的一家人, 互相关照, 互相依偎。对于我们, 他们竟然也卸下了软猬, 有时, 甚至容许我们去摸摸刺。
i 如今究竟是谁离不开谁, 又是谁在陪伴谁? 谁也说不好。但我深信, 那是互相依偎的温暖。
18.通读全文, 梳理文章的情节, 理解“我”的情感与态度, 填写下表。
情节 “我”的情感与态度
①    细心呵护
养刺刺 ②   
情节 “我”的情感与态度
③    焦虑
刺猬们卸下了软猬, 有时, 甚至容许“我们”去摸摸刺 ④   
19. 文章从刺猬生宝宝开始写起, 这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 有什么好处?
20.文中称呼小动物猬猬为女生“她”, 称呼刺刺为男生“他”, 请你揣摩一下作者为什么用这样的称呼?
21.作者说“有时候动物比人类更有感情”, 请你从文中找出刺猬与我们人类有哪些相似的感情。
22.从全文来看, “互相依偎的温暖”具体指哪些温暖?
十、写作题
23.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预言: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如果真的到那时,地球或人类社会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呢?请发挥你的想象,以《最后的一滴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想象作文,注意描写要生动,想象要合理;②500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