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语文 20.狼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困窘(jǐng) 苫蔽(shàn) 尻尾(kāo)
B.狡黠(xiá) 缀行(zhuì) 积薪(xīn)
C.弛担(chí) 眈眈(dān) 目似瞑(míng)
D.假寐(mèi) 禽兽(qín) 少时(shǎo)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情况。A困窘(jǐng)-(jiǒng);B注音无误;C注音无误;D注音无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情况。词语积累包括汉字的拼音 、书写 、词义等,除此之外,学生还要掌握多音字、形似字、后鼻音、翘舌音等语法知识。
2.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 )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答案】C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A没有通假字;B没有通假字;C“止”通“只”,“只”的意思;D没有通假字。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用的文言文诵读和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3.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短篇志怪小说的优秀之作。“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狼》的作者是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著名文学家。
C.《狼》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点明了全文的主旨,暗含讽刺。
D.《狼》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答案】D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 ABC.正确。
D.有误,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4.与“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中的“之”意思相同的是( )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夫君子之行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下车引之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例句: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之:助词,的。
A.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之:结构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B.君子的行为品德。之:助词,的。
C.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下车拉元方。之:代词,指元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之”的用法的能力。“之”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 “之”的用法有:(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3)用在时间名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4)用作动词,到……去;(5)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6)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这里解答时,需要在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
二、填空题
5.按要求填空。
《狼》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 ,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 先生。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人骨三分”。
《狼》选自《 》,书名的意思是 。此书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答案】清;蒲松龄;聊斋;聊斋志异;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
【知识点】狼;作家作品
【解析】《狼》 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篇目。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聊斋:书斋名;志:记录;异:奇怪的故事)蒲松龄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文学家,短篇小说家。
故答案为:清;蒲松龄;聊斋;聊斋志异;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作品基本信息的识记。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学生应在平时注意反复背诵,加深记忆。其次,还要注意字形,尤其是作者的名字不能写错。
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缀行甚远 屠大窘 积薪其中
苫蔽成丘 狼亦黠 眈眈相向
目似瞑 止露尻尾 前狼假寐
【答案】zhuì;jiǒng;xīn;shàn;xiá;dān;míng;kāo;mèi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注音。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故答案为: zhuì ; jiǒng ; xīn ; shàn ; xiá ; dān ; míng ; kāo ; mèi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三、语言表达
7.蒲松龄的《狼》共有三则, 另外两则同样描述了屠户智斗、勇斗狼的故事。其中一则的情节如图5-4所示,请你展开联想,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个故事的经过。(不超过90字)
8.《狼》中描写屠户与狼斗争的片段,只有“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寥寥数笔,请你根据图5-5的提示,发挥想象,运用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进行扩写。(不超过90字)
我选 。
【答案】7.[示例]屠夫遇狼,狼想吃肉,屠夫便把肉挂在钩子上,高高地悬吊在树上,第
二天屠夫发现树上悬挂着死狼,原来狼想吃肉,却因咬到挂肉的钩子而死。
8.[示例]屠夫;眼睛瞪得像铜铃,紧紧地攥住刀子,手臂青筋暴出,迅猛地跳起,往狼的头顶毫不手软地劈去,他知道成败在此一举,又顺势连砍几刀,狼来不及哀嚎,倒在血泊中。
【知识点】图表信息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点评】7.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仔细观察图片,注意狼张嘴吃挂在树上的肉,结合屠户与狼之间的斗智斗勇分析阐述。
故答案为:屠夫遇狼,狼想吃肉,屠夫便把肉挂在钩子上,高高地悬吊在树上,第
二天屠夫发现树上悬挂着死狼,原来狼想吃肉,却因咬到挂肉的钩子而死。
8.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这句话的意思是: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了。在此基础上,可从屠户的表情、动作及心理等方面具体分析。
故答案为:屠夫;眼睛瞪得像铜铃,紧紧地攥住刀子,手臂青筋暴出,迅猛地跳起,往狼的头顶毫不手软地劈去,他知道成败在此一举,又顺势连砍几刀,狼来不及哀嚎,倒在血泊中。
四、名著导读
阅读《西游记》,完成问题。
9.《西游记》中孙悟空结交某些神仙朋友的方式,可以说是"不打不相识"。请根据下列内容,分别在 横线上填出相应的选项。
笑道:"那猴儿才自变座庙宇哄我。我正要捣他窗棂, 踢他门扇, 他就纵一纵, 又渺无踪迹。 可怪!可怪!"
奏道:"那猴吃了蟠桃, 饮了御酒, 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 有生有熟, 被他都吃在肚里, 运用三昧火,煅成一块,所以浑做金刚之躯,急不能伤。"
A.镇元大仙
B.二郎神
C.哪吒三太子
D.太上老君
10.下面是小明同学整理出来的《西游记》部分"取经路线及对应故事"图,请补全空缺处内容。
【答案】9.B;D
10.流沙河; 三打白骨精; 大战红孩儿;火焰山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西游记》
【解析】【点评】 (1)(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9.①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与二郎神斗法时,二郎神说的话。
②是孙悟空大闹天宫被抓后,太上老君说的一段话。
故答案为:B、D
10.①出自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②白虎岭是白骨夫人所在之山,三打白骨精。
③火云洞是圣婴大王红孩儿的住处,位于号山枯松涧,大战红孩儿。
④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火焰山是必经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独芭蕉扇可以扇灭,三调芭蕉扇。
故答案为: 流沙河; 三打白骨精; 大战红孩儿;火焰山
五、语段阅读
11.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少年正是读书时。我们应以满腔的热忱( )去读书,从好书中jí( )取力量。有些书,我们可以精读,不断琢磨,读得透彻些;有些书,可以跳读,以求更高的效率。不管采用什么读法,前提都是要多读书。只有这样,才能滋养心灵,使头脑清醒,不再迷茫;使思想深刻,不再____。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热忱 jí 取
(2)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对“琢磨”一词的解释,你觉得语段中“琢磨”的读音和释义应选择 ____
A.琢磨(zhuó mó)雕刻和打磨(玉石)。
B.琢磨(zhuó mó)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
C.琢磨(zuó mo)思索;考虑。
(3)语段中的“这样”指的是
(4)联系上下文,为横线处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形容词 ____
A.肤浅 B.深邃 C.怅然 D.犹豫
【答案】(1)chén;汲
(2)C
(3)多读书
(4)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容词;词义理解;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字体书写
【解析】(1)“热忱”的“忱”应读 chén,“jí 取”的“jí”应写为“汲”。
故答案为:chén;汲。
(2)A、结合语境“ 有些书,我们可以精读,不断琢磨,读得透彻些 ”可知,“ 雕刻和打磨(玉石) ”的释义不符合语境,语境讲的是读书,不是打磨玉石,排除此项;
B、结合语境“ 有些书,我们可以精读,不断琢磨,读得透彻些 ”可知,“ 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 ”的释义不符合语境,语境侧重精读和思考,没有提及文章写作,排除此项;
C、结合语境“ 有些书,我们可以精读,不断琢磨,读得透彻些 ”可知,“ 思索;考虑 ”的释义符合语境,“不断琢磨”意思是不断思考,选择此项;
故答案为:C。
(3)根据“这样”定位文章原句“ 只有这样,才能滋养心灵,使头脑清醒,不再迷茫;使思想深刻,不再____。 ”联系前一句“ 不管采用什么读法,前提都是要多读书”可知,“这样”指的是多读书。
故答案为:多读书。
(4)A、“肤浅”的意思是浅薄、不深刻,结合横线处所在的句子“ 使头脑清醒,不再迷茫;使思想深刻,不再____ ”可知,“清醒”和“迷茫”是一对反义词,所以横线上应填“深刻”的反义词,即肤浅,该项最合适;
B、“深邃”的意思是深远、深奥,和“深刻”是近义词,不符合语境,该项不合适;
C、“怅然”的意思是失望、不如意、不痛快,与“深刻”一词无关联,不符合语境,该项不合适;
D、“犹豫”的意思是拿不定主意,迟疑不决,与“深刻”一词无关联,不符合语境,该项不合适;
故答案为:A。
【点评】(1)本题考查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书写。“热忱(chén)”的意思是态度热衷、热诚、热情的、慷慨的。“忱”指诚信、心意,字音要牢记。“汲(jí)取”的意思是吸取、吸收,“汲”指从下往上打水,字形要牢记。
(2)本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词语的语境义是指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意思。首先,结合题干要求定位词语所在的句子;然后,将选项对词语的读音和释义代入句子理解,看其是否符合语境;最后,选出符合语境的一项即可。
(3)本题考查词语的指代义。词语的指代义是指词语在文章中指代的内容。解答本题时,结合题干要求定位词语所在的句子,结合句子的前一句或后一句来分析词语指代的内容。
(4)本题考查形容词辨析。首先,结合题干要求定位词语所在的句子;然后,解释选项中形容词的意思;再次,将意思代入句子理解,看其是否符合语境;最后,选出符合语境的一项即可。
六、综合性学习
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12.【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你根据上面画横线的语句,仿照前半句句式,拟写出标语的后半句。
前半句:忆过去欢乐在眼前, 后半句:
13.【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仿照已给出的活动形式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①讲一讲学习历程 ② ③ ④绘一绘前程美景
14.【探究材料】活动最后,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仅在前后10年的创作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探究结果:
15.校学生会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通知
各位同学:
为了更好地落实“读古诗·长知识”活动要求,经研究决定,将在七年级举行 “走进送别诗”专题学习活动。请认真整理学过的送别诗,于5月17日下午参加知 识竞答活动。
2022年5月8日
通知中在内容与格式中存在4处错误,请修改:
①
②
③
④
【答案】12.展未来豪情盈心底
13.示例:说一说同窗趣事;抒一抒师生真情
14.人生(生活、工作)需要争取和奋斗(只有争取和奋斗,才能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15.称呼“各位同学”顶格写;在下午后面添加具体时间;5月17日前边添加开会具体地方;右下角时间正上方添加署名“校学生会”
【知识点】活动设计;材料探究;应用文;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⑴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⑶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多则材料内容的探究:①要概括出每则材料的大意,分条阐述;②分析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中心话题,找出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③围绕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⑷本题考查通知的格式。它 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解答时要依据格式的要求书写。
【点评】12.本题考查对联的续写.从对联的特点考虑,-是字数要相等;二是词性相当;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相应;五是平仄相谐;六是内容相关.下联主题应该是“展望美好未来".
故答案为: 展未来豪情盈心底
13.本题考查活动形式设计。答题思路:扣住”岁月如歌"的主题,设计两种和同学们相关的活动,句式上要仿照所给示例:动词(和讲一讲"绘一绘"一-致)+四字名词。示例:谈一谈人生理想;说一说成败往事。
故答案为: 说一说同窗趣事 ; 抒一抒师生真情
14.题考查材料探究。结合材料一“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 ,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和材料二”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可知,这两则材料都是突出"人生、生活需要奋斗“有了奋斗才有力量和价值”。故可得到探究结果:人生(生活、工作)需要争取和奋斗。( 只有争取和奋斗,才能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故答案为: 人生(生活、工作)需要争取和奋斗(只有争取和奋斗,才能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15.本题考查应用文内容与格式的修改。此题给出的是一则“通知”,根据平时对应用文写作的要求,可知“各位同学”这-称呼语应顶格书写;落款处应有署名与时间,应在时间的上一-行写上“校学生会”;除此处,通知的内容应交代清楚活动的具体时间与地点,所以应在“5月17日下午”后面添加几点在哪里举行;“经研究决定,将在七年级举行‘走进送别诗’专题学习活动”一句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在“将在”前面添加“我校”。
故答案为: 称呼“各位同学”顶格写 ; 在下午后面添加具体时间 ; 5月17日前边添加开会具体地方 ; 右下角时间正上方添加署名“校学生会”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①,见巨蛇②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③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④,攧⑤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①觇(chān):察看。②围:此处指蛇的身围。③殊:完全。④以剌刀攫其者:正用刺刀一样的前足在割蛇的头 ⑤攧(diān):同“颠”,摔。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狼径去 另辟蹊径 B.屠暴起 暴跳如雷
C.意暇甚 目不暇接 D.乃悟前狼假寐 夜不能寐
1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②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8.下面对甲文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有希望。
D.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一御狼一惧狼一杀狼。
19.面对强大而凶残的对手,屠户和螳螂最后能获胜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16.D
17.①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②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18.B
19.①勇于斗争。“屠暴起”“屠自后断其股”说明屠户在认清形势后果断出击;“攧不可去”则说明螳螂在斗争中勇敢无畏。②善于斗争。“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说明屠户能够抓住有利时机,果断出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说明螳螂占据了有利位置,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极具智慧。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狼;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能力。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做题时我们会遇到我们没见过的实词,要学会结合上下文语境来揣测字的含义。
(2)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句子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字词,把关键字词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3)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细读相关词句,品味分析文本的内容、主题、重点语句、写法等;最后根据题目要求,与题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对照、分析、甄别、判断、选择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参考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很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害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螳螂捕蛇
一个姓张的人,偶尔在山谷中行走,听到山崖上发出很大的响声。他找到一小路攀上去,偷偷地看。见一条碗口粗的大蛇,在树丛中颠倒扑打,尾巴乱打柳树,柳枝劈劈啪啪纷纷地落下来。看那翻转跌倒的样子,好似有什么东西制住了它。但是细细一看,并没什么东西。他感到疑惑不解。慢慢地向前靠进几步,就看见一只螳螂紧紧地伏在蛇的头顶,用它那刀似的前爪,撕抓蛇头。蛇竭力摔动着头,想把螳螂摔下来,但总也摔不掉。过了好半天,蛇终于死了,它头顶的皮肉,早被撕裂开了。
【点评】16.A径直/小路。
B突然/暴躁。
C悠闲/悠闲。
D睡觉。
故答案为:D
17. ①股:大腿;毙:杀死。
②黠:狡猾;顷刻:一会儿;变诈:欺骗手段。
故答案为:①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②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18.A.“先作让步”理解不正确,遇到像狼一样狡猾的坏人,我们要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的害怕与侥幸心理。
D.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故答案为:B。
19.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狼》一文写的是屠户与狼之间的斗争,起初,屠户一味地妥协、退让,狼却得寸进尺。后来,屠户先是占据有利的地形,然后抓住时机,“暴起”“以刀劈狼首”“自后断其股”,取得最后的胜利。由此可见,屠户是因为他的果断、勇敢和智慧取得最后的胜利。《螳螂捕蛇》中的蛇形体巨大,螳螂形体小,但是它“据顶上,以刺刀攫其者,攧不可去”,表现螳螂取胜一是占据了有利的位置,二是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理解了这些,二者的共同点也就显而易见了:一是勇敢;二是有智慧,善于智取。
故答案为:①勇于斗争。“屠暴起”“屠自后断其股”说明屠户在认清形势后果断出击;“攧不可去”则说明螳螂在斗争中勇敢无畏。②善于斗争。“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说明屠户能够抓住有利时机,果断出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说明螳螂占据了有利位置,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极具智慧。
八、诗歌鉴赏
阅读《天净沙 秋思》,完成 各 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0.诗人先描绘了眼前所见的苍凉萧瑟之景,进而以“ ”呈现一派温馨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 的游子相映,突出了“断肠人” 的情感。诗人的视野层层拓开,情感随之变化,耐人寻味。
21.回顾学过的《枫桥夜泊》,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和《天净沙 秋思》都借秋景传达情思。不同的是:《枫桥夜泊》写的是夜晚之景,而 《天净沙 秋思》写的是 之景;《枫桥夜泊》除了描绘“月”“枫”“渔火”等景象,还从听觉角 度写了“ ”等,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
【答案】20.小桥流水人家;思乡
21.黄昏(或傍晚);乌啼(或钟声);示例:忧愁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生活杂感
【解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点评】20.本题考查对元曲的理解。诗人先描绘了眼前所见的苍凉萧瑟之景“枯藤老树昏鸦”,然后“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出一派温馨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故答案为: 小桥流水人家 ; 思乡
21.本题考查诗歌和元曲内容与情感的理解。《天净沙●秋思》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据此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 黄昏(或傍晚) ; 乌啼(或钟声) ; 忧愁
九、现代文阅读
栅栏两边苹果甜
①艾尔和胡安住在普韦布洛村村口两幢并排的房子里,尽管他们的房子十分相似,但艾尔家的庭院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苹果树,而胡安家却没有。在艾尔看来,除了家人和好脾气,胡安拥有的东西很少。
②春天,苹果树蓬蓬勃勃地开出满树的粉色花朵;秋天,苹果树的枝头缀满红艳、甜美的果实。这时,艾尔每天都会对着苹果树吹嘘一番:“我的苹果树开出的花最美丽,结出的果实最甜美,这使我成为普韦布洛村最棒、最幸福的人!”“那的确是棵很美的苹果树。”胡安赞同地说,“你也让我们一同欣赏它的美丽,我感觉很开心。”听到别人也从他的苹果树上获取益处,艾尔的幸福减少了一大半。他越想越不高兴,为了独享苹果树恩赐的幸福,他悄悄地建造了一道高高的栅栏。
③尽管如此,有一年春天,艾尔还是沮丧地看到,苹果树的一根枝条已悄悄伸进了邻居家的庭院。艾尔想:“我不能剪掉它,秋天它还会结出很多的苹果呢。不过,胡安怎么可以从我的树上获得好处呢?”在粉红色花朵盛开的春天,他异常烦恼;到绿叶满枝头的夏天,他心事重重;当果实挂满枝头的秋天来到时,他决定解决此事。
④艾尔站在庭院里采摘苹果,他很努力,却怎么也够不到栅栏另一边枝条上的苹果,他很沮丧。然而,第二天,他在家门口发现了一个苹果蛋糕,卡片上面写着“谢谢”,署名“胡安”。艾尔恼火极了,他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把卡片摔到地上,胡安偷了他的苹果!
⑤他带着蛋糕,急匆匆赶往市长家。他把蛋糕掷到桌上说:“看这个,这是用从我家树上采摘的苹果制作的,胡安犯了偷盗罪!”市长问:“你肯定做蛋糕的苹果是你的吗?”艾尔怒气冲冲地说:“当然!许多年前,我父亲在庭院里亲手栽下这棵苹果树,土地和树都属于我,苹果当然也属于我。”市长说:“从现在起四天后,法官将去普韦布洛村考察。你既然提交了案子,肯定能得到公正的裁决。”艾尔皱起眉头问:“我应该怎么为法官准备证词?”“你已经站在自己一方讲述了事情,但一个栅栏有两边,就像所有争论一样。法官希望你了解问题的两个方面,请你明天带着胡安的观点再来。”市长说。
⑥艾尔朝家的方向走,他努力想象胡安可能会说什么。树枝确实越过了栅栏,胡安又那么贫穷,任何食品当然都受他欢迎。“不过,那是我的苹果树!”艾尔对着一条路过的狗语气坚定地说。
⑦第二天清晨,艾尔返回市长家,说出了他想象的胡安一方的辩词。“他会说苹果落到了他家庭院,因此变成他的了。”艾尔说,“但是,如果一条狗跑进他家院子,狗却不会变成他的。”艾尔为自己想出的精彩辩词感觉十分自豪。“但胡安为什么要送给你苹果蛋糕呢?”市长问道。“为什么?嘲笑我呗!”艾尔说。市长说:“可是,胡安没有能力送给别人食物啊。你的说法有欠妥当。一个栅栏有两边,就像所有争论一样,你还需要考虑一天。”艾尔勉强地说:“我将去和胡安谈一谈,但这只会使我的证据更加充分!”
⑧晚上,艾尔坐在院子中,出神地凝视着树木和栅栏。微风下,苹果树发出沙沙的声响;栅栏边,盛开的小花也快活地眨着眼睛。艾尔想:苹果树是我的,所以它的果实也是我的,但是苹果落到了胡安家院子里……胡安为什么要送给我蛋糕呢?
⑨艾尔来到胡安家门口,轻轻敲了几下门。胡安打开门,一看是艾尔,就十分友好地笑起来:“你喜欢那个蛋糕吗?我必须感谢你。你家苹果树伸过来的树枝,给我和家人增添了许多快乐,春天的花开、夏天的绿荫,都令我们无比幸福。我知道,拥有普韦布洛村最棒苹果树的人肯定也是最慷慨之人,但那些苹果,当然属于你。我想,我们从你的苹果树那里得到了如此多幸福,只把苹果归还给你就显得过于微薄了,所以,我妻子用所有的苹果烤成了一个香甜的蛋糕,我们希望你喜欢它!”
⑩艾尔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感觉自己比一只蚂蚁还要矮小。此时,他最初的气愤已经像绵白糖一般完全融化在水中了。
“你愿意和我们共进晚餐吗?”胡安指着餐桌说。餐桌上摆着一些简单的饭菜:豆子、米饭和玉米饼。艾尔知道,明天法官到来时,他不用提供任何证词了。他说:“很乐意,和你们在一起,我很幸福!但请允许我带点东西过来。”说完,艾尔连忙跑回家,仔仔细细地选了一篮最大、最红的苹果,带着这边的甜甜的苹果去了栅栏的另一边。
22. 怎样理解文章标题“栅栏两边苹果甜”的含义
23.阅读选文②~ 段,根据本文的故事情节,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艾尔不满分享果树,修建栅栏。—— —— ——艾尔到胡安家考察,得知真相。
24.选文中艾尔两次“脸涨得通红”,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当时人物分别是怎样的心理。
①艾尔恼火极了,他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把卡片摔到地上……
②艾尔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感觉自己比一只蚂蚁还要矮小。
25.你认为文中的胡安除了拥有“家人和好脾气”,还拥有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22.既指艾尔家的苹果香甜,也指善良、宽容消除了二人的隔阂,给栅栏两边的两个家庭带来愉悦、幸福、甜蜜。
23.艾尔发现树枝伸过栅栏,心事重重;艾尔发现苹果被偷,向市长投诉。
24.①表现了艾尔因发现自己的苹果被“偷”而气愤、恼火的心理。②表现了艾尔明白真相后羞愧、内疚的心理。
25.①善良宽容,例如艾尔建高高的栅栏,但胡安仍然把伸过栅栏的苹果做成蛋糕感谢他;当艾尔来考察时,胡安热情邀请他共进晚餐。②懂得感恩,例如胡安因为艾尔的苹果树给他带来了幸福和快乐,他让妻子做苹果蛋糕感谢艾尔。③知足快乐,例如胡安看到苹果树春天的花开、夏天的绿荫就感到无比幸福、快乐。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
【解析】⑴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
⑵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⑶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点评】22.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由“秋天,苹果树的枝头缀满红艳、甜美的果实”“艾尔连忙跑回家,仔仔细细地选了一篮最大、最红的苹果,带着这边的甜甜的苹果去了栅栏的另一边”可知,“栅栏两边苹果甜”在文中表面指艾尔家的苹果香甜;胡安说“你家苹果树伸过来的树枝,给我和家人增添了许多快乐,春天的花开、夏天的绿荫,都令我们无比幸福”并邀请艾尔共进晚餐,艾尔表示“很乐意,和你们在一起,我很幸福”,可知“栅栏两边苹果甜”也指二人消除了隔阂,给两个家庭带来愉悦、幸福、甜蜜。
故答案为:既指艾尔家的苹果香甜,也指善良、宽容消除了二人的隔阂,给栅栏两边的两个家庭带来愉悦、幸福、甜蜜。
23.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梳理。仔细阅读文章可知,“苹果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然后按题目中所给出的第一个情节往下,按时间顺序去寻找事件,再按要求进行归纳概括。“苹 果树的一根枝条已悄悄伸进了邻居家的庭院”“在粉红色花朵盛开的春天,他异常烦恼;到绿叶满枝头的夏天,他心事重重”,可以概括为:艾尔发现树枝伸过栅栏,心事重重。艾尔看到苹果蛋糕认为“胡安偷了他的苹果”“急匆匆赶往市长家”,并说“胡安犯了偷盗罪”,可概括为:艾尔发现苹果被偷,向市长投诉。
故答案为:艾尔发现树枝伸过栅栏,心事重重;艾尔发现苹果被偷,向市长投诉。
24.本题考查人物情感。①艾尔看到苹果蛋糕认为“胡安偷了他的苹果”,“脸涨得通红”是他为自己的苹果被“偷”而气愤、恼火的表现。②“我们从你的苹果树那里得到了如此多幸福,只把苹果归还给你就显得过于微薄了,所以,我妻子用所有的苹果烤成了一个香甜的蛋糕,我们希望你喜欢它”是胡安让妻子做苹果蛋糕的原因,艾尔听后为自己的心胸狭窄感到羞愧、内疚,“脸涨得通红”反映了他的这种心理。
故答案为:①表现了艾尔因发现自己的苹果被“偷”而气愤、恼火的心理。②表现了艾尔明白真相后羞愧、内疚的心理。
2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抓住写胡安的语句进行分析。比如:艾尔为了独享苹果树恩赐的幸福“悄悄地建造了一道高高的栅栏”,但胡安仍然让妻子把伸过栅栏的苹果做成蛋糕感谢他;当艾尔来考察时,胡安热情邀请“你愿意和我们共进晚餐吗”,可以看出胡安还拥有善良与宽容的美好品质。
故答案为:①善良宽容,例如艾尔建高高的栅栏,但胡安仍然把伸过栅栏的苹果做成蛋糕感谢他;当艾尔来考察时,胡安热情邀请他共进晚餐。②懂得感恩,例如胡安因为艾尔的苹果树给他带来了幸福和快乐,他让妻子做苹果蛋糕感谢艾尔。③知足快乐,例如胡安看到苹果树春天的花开、夏天的绿荫就感到无比幸福、快乐。
十、写作题
①成长伴随着人的一生。成长的过程曲折坎坷,成长的故事丰富多彩。人是这样,世界上万事莫不如此。关于成长,你一定还有好多话要说……请以“成长”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②题目:有 ▲ 真好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境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山间野外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成长需要挫折
小草不会一直嫩绿,总会有枯萎的时候;花儿不会一直艳丽,总会有凋谢的时候;天空不会一直晴朗,总会有乌云密布的时候;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遇到坎坷挫折的时候。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无数的困难,人生才会精彩不断!
一岁时,在院子里的一棵树下,一对年轻的父母正看着他们的孩子学走路,可是孩子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了,哇哇大哭起来。一旁的父母没有马上抱起她,而是轻轻扶了她一把,继续看着她蹒跚地往前走。是的,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最后,小孩儿学会了走路。这个孩子便是我。
五岁时的一个早晨,一个小女孩背着书包迟迟不敢出门,她的脸上写满了恐惧,她怕到幼儿园受欺负。这时,爷爷拉着她的小手对她说:“孩子,别怕,幼儿园里可好玩儿了。”最后,小女孩鼓起勇气朝幼儿园走去,结果这一天,她过得很开心。这个女孩儿便是我。
十岁时,一个美丽的黄昏,一个“红领巾”手握一张不理想的试卷,低着头,垂头丧气地走回家去,她红红扑扑的脸颊上挂着几颗冰凉的泪珠。回到家,妈妈看了试卷后没有打骂她,只是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眼神。从此,她更勤奋了,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这位“红领巾”就是我。
十三岁时,一个炎热的中午,一个小学生和其他十几个人一起在操场上参加篮球训练。这天,老师让大家练习投篮,前面几个同学都成功了,直到最后一个学生,她按照老师的要求用力把篮球往上一投,可篮球连球架都没有碰到便掉了下来。她伤心极了,难过地离开了队伍不再练习。看着她难过的样子,教练走过来,拍拍她的肩膀没有说什么,却给了她足够的信心,她又开始和同学们一起投篮,投得越来越好。这位学生就是我。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成长需要挫折,现在的我已不为挫折哭泣,因为我明白,有挫折才有成功。经历,坎坷,成功,才是人生最绚丽的组合!
我坚信,成长需要挫折。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二选一的作文,可操作性更强一些。第一个是话题作文,写关于成长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烦恼,也有快乐,有失去,也有收获。“成长”就是不断成熟的过程。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会经历成功,也会遭遇挫折,有酸甜苦辣。不管怎样,都是人生的风景,都是一种成长。我们可以叙写成长的故事,通过一段难忘的经历,让你懂得了一个道理,懂得了人生的价值和方向。“成长”是一种变化,是一个蜕变的过程,从无知到有知,从有错到认错,从没感受到感受深刻,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注意这种变化。会帮助同学了,为帮父母做事情了,能恪守诺言、坚持原则了,能体会到大人的苦心了,知道细心的重要了,这些都是“成长”的具体表现。我们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先写“我”原来的一些表现,再写我现在的表现,重点为我现在的改变,来体现“成长”这一主题。可以写自己生活能力方面的成长,比如学会做饭了,学会打篮球了,学会洗衣服了等;也可以写自己学习方面的成长,比如敢于向老师提问题了,成绩获得提高了等;还可以写自己遭遇了挫折失败后的成长变化......围绕中心,将成长的“蜕变”写出来,展示自己的破茧成蝶。
第二个是半命题作文,先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从材料里面选择一个,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另外拟写。“真好”是题目的关键词,抓住这两个字,写出在横线上所补充对象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样的积极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题目和材料进行分析,从题目和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语文 20.狼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困窘(jǐng) 苫蔽(shàn) 尻尾(kāo)
B.狡黠(xiá) 缀行(zhuì) 积薪(xīn)
C.弛担(chí) 眈眈(dān) 目似瞑(míng)
D.假寐(mèi) 禽兽(qín) 少时(shǎo)
2.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 )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短篇志怪小说的优秀之作。“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狼》的作者是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著名文学家。
C.《狼》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点明了全文的主旨,暗含讽刺。
D.《狼》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4.与“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中的“之”意思相同的是( )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夫君子之行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下车引之
二、填空题
5.按要求填空。
《狼》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 ,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 先生。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人骨三分”。
《狼》选自《 》,书名的意思是 。此书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缀行甚远 屠大窘 积薪其中
苫蔽成丘 狼亦黠 眈眈相向
目似瞑 止露尻尾 前狼假寐
三、语言表达(任选一题作答)
7.蒲松龄的《狼》共有三则, 另外两则同样描述了屠户智斗、勇斗狼的故事。其中一则的情节如图5-4所示,请你展开联想,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个故事的经过。(不超过90字)
8.《狼》中描写屠户与狼斗争的片段,只有“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寥寥数笔,请你根据图5-5的提示,发挥想象,运用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进行扩写。(不超过90字)
我选 。
四、名著导读
阅读《西游记》,完成问题。
9.《西游记》中孙悟空结交某些神仙朋友的方式,可以说是"不打不相识"。请根据下列内容,分别在 横线上填出相应的选项。
笑道:"那猴儿才自变座庙宇哄我。我正要捣他窗棂, 踢他门扇, 他就纵一纵, 又渺无踪迹。 可怪!可怪!"
奏道:"那猴吃了蟠桃, 饮了御酒, 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 有生有熟, 被他都吃在肚里, 运用三昧火,煅成一块,所以浑做金刚之躯,急不能伤。"
A.镇元大仙
B.二郎神
C.哪吒三太子
D.太上老君
10.下面是小明同学整理出来的《西游记》部分"取经路线及对应故事"图,请补全空缺处内容。
五、语段阅读
11.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少年正是读书时。我们应以满腔的热忱( )去读书,从好书中jí( )取力量。有些书,我们可以精读,不断琢磨,读得透彻些;有些书,可以跳读,以求更高的效率。不管采用什么读法,前提都是要多读书。只有这样,才能滋养心灵,使头脑清醒,不再迷茫;使思想深刻,不再____。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热忱 jí 取
(2)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对“琢磨”一词的解释,你觉得语段中“琢磨”的读音和释义应选择 ____
A.琢磨(zhuó mó)雕刻和打磨(玉石)。
B.琢磨(zhuó mó)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
C.琢磨(zuó mo)思索;考虑。
(3)语段中的“这样”指的是
(4)联系上下文,为横线处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形容词 ____
A.肤浅 B.深邃 C.怅然 D.犹豫
六、综合性学习
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12.【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你根据上面画横线的语句,仿照前半句句式,拟写出标语的后半句。
前半句:忆过去欢乐在眼前, 后半句:
13.【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仿照已给出的活动形式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①讲一讲学习历程 ② ③ ④绘一绘前程美景
14.【探究材料】活动最后,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仅在前后10年的创作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探究结果:
15.校学生会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通知
各位同学:
为了更好地落实“读古诗·长知识”活动要求,经研究决定,将在七年级举行 “走进送别诗”专题学习活动。请认真整理学过的送别诗,于5月17日下午参加知 识竞答活动。
2022年5月8日
通知中在内容与格式中存在4处错误,请修改:
①
②
③
④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①,见巨蛇②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③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④,攧⑤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①觇(chān):察看。②围:此处指蛇的身围。③殊:完全。④以剌刀攫其者:正用刺刀一样的前足在割蛇的头 ⑤攧(diān):同“颠”,摔。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狼径去 另辟蹊径 B.屠暴起 暴跳如雷
C.意暇甚 目不暇接 D.乃悟前狼假寐 夜不能寐
1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②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8.下面对甲文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有希望。
D.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一御狼一惧狼一杀狼。
19.面对强大而凶残的对手,屠户和螳螂最后能获胜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内容具体分析。
八、诗歌鉴赏
阅读《天净沙 秋思》,完成 各 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0.诗人先描绘了眼前所见的苍凉萧瑟之景,进而以“ ”呈现一派温馨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 的游子相映,突出了“断肠人” 的情感。诗人的视野层层拓开,情感随之变化,耐人寻味。
21.回顾学过的《枫桥夜泊》,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和《天净沙 秋思》都借秋景传达情思。不同的是:《枫桥夜泊》写的是夜晚之景,而 《天净沙 秋思》写的是 之景;《枫桥夜泊》除了描绘“月”“枫”“渔火”等景象,还从听觉角 度写了“ ”等,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
九、现代文阅读
栅栏两边苹果甜
①艾尔和胡安住在普韦布洛村村口两幢并排的房子里,尽管他们的房子十分相似,但艾尔家的庭院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苹果树,而胡安家却没有。在艾尔看来,除了家人和好脾气,胡安拥有的东西很少。
②春天,苹果树蓬蓬勃勃地开出满树的粉色花朵;秋天,苹果树的枝头缀满红艳、甜美的果实。这时,艾尔每天都会对着苹果树吹嘘一番:“我的苹果树开出的花最美丽,结出的果实最甜美,这使我成为普韦布洛村最棒、最幸福的人!”“那的确是棵很美的苹果树。”胡安赞同地说,“你也让我们一同欣赏它的美丽,我感觉很开心。”听到别人也从他的苹果树上获取益处,艾尔的幸福减少了一大半。他越想越不高兴,为了独享苹果树恩赐的幸福,他悄悄地建造了一道高高的栅栏。
③尽管如此,有一年春天,艾尔还是沮丧地看到,苹果树的一根枝条已悄悄伸进了邻居家的庭院。艾尔想:“我不能剪掉它,秋天它还会结出很多的苹果呢。不过,胡安怎么可以从我的树上获得好处呢?”在粉红色花朵盛开的春天,他异常烦恼;到绿叶满枝头的夏天,他心事重重;当果实挂满枝头的秋天来到时,他决定解决此事。
④艾尔站在庭院里采摘苹果,他很努力,却怎么也够不到栅栏另一边枝条上的苹果,他很沮丧。然而,第二天,他在家门口发现了一个苹果蛋糕,卡片上面写着“谢谢”,署名“胡安”。艾尔恼火极了,他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把卡片摔到地上,胡安偷了他的苹果!
⑤他带着蛋糕,急匆匆赶往市长家。他把蛋糕掷到桌上说:“看这个,这是用从我家树上采摘的苹果制作的,胡安犯了偷盗罪!”市长问:“你肯定做蛋糕的苹果是你的吗?”艾尔怒气冲冲地说:“当然!许多年前,我父亲在庭院里亲手栽下这棵苹果树,土地和树都属于我,苹果当然也属于我。”市长说:“从现在起四天后,法官将去普韦布洛村考察。你既然提交了案子,肯定能得到公正的裁决。”艾尔皱起眉头问:“我应该怎么为法官准备证词?”“你已经站在自己一方讲述了事情,但一个栅栏有两边,就像所有争论一样。法官希望你了解问题的两个方面,请你明天带着胡安的观点再来。”市长说。
⑥艾尔朝家的方向走,他努力想象胡安可能会说什么。树枝确实越过了栅栏,胡安又那么贫穷,任何食品当然都受他欢迎。“不过,那是我的苹果树!”艾尔对着一条路过的狗语气坚定地说。
⑦第二天清晨,艾尔返回市长家,说出了他想象的胡安一方的辩词。“他会说苹果落到了他家庭院,因此变成他的了。”艾尔说,“但是,如果一条狗跑进他家院子,狗却不会变成他的。”艾尔为自己想出的精彩辩词感觉十分自豪。“但胡安为什么要送给你苹果蛋糕呢?”市长问道。“为什么?嘲笑我呗!”艾尔说。市长说:“可是,胡安没有能力送给别人食物啊。你的说法有欠妥当。一个栅栏有两边,就像所有争论一样,你还需要考虑一天。”艾尔勉强地说:“我将去和胡安谈一谈,但这只会使我的证据更加充分!”
⑧晚上,艾尔坐在院子中,出神地凝视着树木和栅栏。微风下,苹果树发出沙沙的声响;栅栏边,盛开的小花也快活地眨着眼睛。艾尔想:苹果树是我的,所以它的果实也是我的,但是苹果落到了胡安家院子里……胡安为什么要送给我蛋糕呢?
⑨艾尔来到胡安家门口,轻轻敲了几下门。胡安打开门,一看是艾尔,就十分友好地笑起来:“你喜欢那个蛋糕吗?我必须感谢你。你家苹果树伸过来的树枝,给我和家人增添了许多快乐,春天的花开、夏天的绿荫,都令我们无比幸福。我知道,拥有普韦布洛村最棒苹果树的人肯定也是最慷慨之人,但那些苹果,当然属于你。我想,我们从你的苹果树那里得到了如此多幸福,只把苹果归还给你就显得过于微薄了,所以,我妻子用所有的苹果烤成了一个香甜的蛋糕,我们希望你喜欢它!”
⑩艾尔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感觉自己比一只蚂蚁还要矮小。此时,他最初的气愤已经像绵白糖一般完全融化在水中了。
“你愿意和我们共进晚餐吗?”胡安指着餐桌说。餐桌上摆着一些简单的饭菜:豆子、米饭和玉米饼。艾尔知道,明天法官到来时,他不用提供任何证词了。他说:“很乐意,和你们在一起,我很幸福!但请允许我带点东西过来。”说完,艾尔连忙跑回家,仔仔细细地选了一篮最大、最红的苹果,带着这边的甜甜的苹果去了栅栏的另一边。
22. 怎样理解文章标题“栅栏两边苹果甜”的含义
23.阅读选文②~ 段,根据本文的故事情节,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艾尔不满分享果树,修建栅栏。—— —— ——艾尔到胡安家考察,得知真相。
24.选文中艾尔两次“脸涨得通红”,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当时人物分别是怎样的心理。
①艾尔恼火极了,他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把卡片摔到地上……
②艾尔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感觉自己比一只蚂蚁还要矮小。
25.你认为文中的胡安除了拥有“家人和好脾气”,还拥有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写出两点即可)
十、写作题
①成长伴随着人的一生。成长的过程曲折坎坷,成长的故事丰富多彩。人是这样,世界上万事莫不如此。关于成长,你一定还有好多话要说……请以“成长”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②题目:有 ▲ 真好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境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山间野外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