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3课《演唱 顽皮的杜鹃》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3课《演唱 顽皮的杜鹃》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7-23 11:0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顽皮的杜鹃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课标》中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为理论依据。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柯达伊教学法”中的手势教学从识读乐谱入手,通过聆听、对比发现歌曲中乐节、乐句间的完全重复,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比学会并掌握歌曲中的跳音记号;通过律动感受歌曲中的弱起拍;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习情趣。以此培养学生达到独立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演唱歌曲的效果。
2.内容分析
在整套教材中描写小动物的作品共有61首。其中一年级聆听13首、演唱11首;二年级聆听8首、演唱8首;三年级聆听4首、演唱4首;四年级聆听2首、演唱2首;五年级聆听2首、演唱3首;六年级聆听2首、演唱2首。随着年龄的增长,以描写动物为主的作品在逐渐减少。在一年级下册聆听当中也曾出现过描写杜鹃的作品《杜鹃圆舞曲》。 《顽皮的杜鹃》是本单元两首演唱曲目其中的一首。本课是本单元中唯一一首外国作品,在“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模唱、节奏训练、旋律接龙、二声部编创和小组合作的形式了解奥地利音乐特点及人文、风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音乐本体,体会到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顽皮的杜鹃》是一首曲调优美、音乐形象鲜明的奥地利童谣。歌曲为弱起小节,F大调4/4拍,采用由三个乐句加尾声一段体结构。 本课三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均为弱起小节。 第一乐句曲调在“sol.do.mi .sol”上进行,共两个乐节,是完全重复的关系,明亮的曲调即刻把人们带进了美丽的山林中。 第二、三乐句是完全重复的关系,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起伏的旋律把杜鹃和孩童相互嬉戏玩耍的情景描绘的栩栩如生,给歌曲增添了几分诙谐与风趣。 尾声“sol.mi”让人们感受到杜鹃声在青山翠谷间回荡不息。 “sol.mi”的音调模拟了杜鹃的欢叫声,并呼应似的穿插在全曲每个乐节之后,并以跳音的形式展现,使音乐形象更为逼真,富有意境。 歌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引导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善待小动物。
3.学习者分析
本班15%的学生参加过合唱团,55%学生学过乐器,只有30%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其他音乐培训,有一定音乐基础。在此之前学生已掌握各音符的时值;准确分辨2/4、3/4、4/4拍及拍号含义;了解乐节、乐句和乐段的划分,完全重复、变化重复。此外还可以演唱简单的二声部轮唱和带有三度和声关系的二声部内容。由于学生年龄较小,F大调的识谱会偏慢,这时老师需要用科尔文手势辅助学生进行识谱训练。在和声训练方面教师同样用科尔文手势进行辅助,同时会请钢琴小助手进行音准提示,提高和声准确度。并尝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为歌曲编创表演,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的能力。因为之前的学习曾涉及到弱起小节和弱起拍的演唱,所以本课中的弱起稍作提示就可以准确演唱,并不作为难点解决。为歌曲编创带有三度和声关系的二声部内容将作为本课中的难点进行解决。 本班学生喜爱音乐,能够跟随音乐做出身体的律动,这是愉快学习和歌唱的基础。 问题1:弱起拍的演唱。本课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弱起拍,每一个乐节都是弱起,部分学生对于弱起拍的强拍演唱还不够准确。 对策:在教学中采用对比法进行感知演唱, 将和进行对比,寻找歌曲中的强拍。 问题2:在演唱带有三度和声关系的二声部时,会存在音准问题。 对策:在课前用科尔文手势带学生进行三度和声训练,并请钢琴小助手进行音准提示,为后面的和声编创打基础。 问题3:在表演唱时学生容易情绪激动,出现喊唱情况。 对策:在歌曲处理时根据旋律线的起伏进行强弱对比,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奥地利音乐特点和人文风情,理解歌词含义。
4.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意境,体会人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体验、感受、模仿、对比和探究,在合作和讨论中可以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用不同力度和连贯的声音来表现歌曲情绪,准确演唱歌曲中的弱起小节,并用轻巧的声音演唱跳音。(重点) 2、能够分辨乐节和乐句间的重复部分。 3、能够编创并准确演唱带有三度和声关系的二声部。(难点)
5.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含板书设计)
一、基础训练 1.师生问好 2. 学生通过聆听,跟随教师钢琴进行音阶训练,上行单声部,下行三度和声。 3、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手势,进行C大调到F大调的转调练习,同时复习F大调音高位置,并用进行三度和声训练(钢琴小助手进行音准辅助),三度和生来自歌曲《顽皮的杜鹃》尾声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正确发声位置,复习F大调音高位置并进行初步和声训练。对本节课的重点做了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练习,为后面的歌曲编创和演唱做准备。同时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习兴趣。 二、歌曲学唱 (一)重难点渗透,引出课题 1、教师用科尔文手势带领学生在F大调上演唱歌曲第一乐句旋律 2、教师用手势出示音高,学生通过聆听、观察教师手势,在唱准“sol.mi”的基础上,最后两个音加入三度和声并做渐弱,从而引出课题《顽皮的杜鹃》 教师提出问题:这样的声音效果像那种小动物在歌唱? 学生回答:像杜鹃鸟(或者布谷鸟) 3、出示第一乐句乐谱进行视唱。 教师出示歌曲第一乐句,学生进行分乐节视唱,观察乐谱特点,并回答教师提出的以下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出两个乐节之间什么关系?歌曲拍号?第一个小节的特点? 学生回答:乐节间完全重复的关系;4/4拍及拍号含义并发现弱起小节 (二)听歌曲 1、聆听歌曲,学生谈初听后感受 教师出示全曲乐谱,学生观察乐谱进行第一次聆听。聆听后谈听后感。 学生回答:欢快、活泼。 教师通过歌曲的题目进行追问,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歌曲的题目是什么的杜鹃?又是是如何表现出杜鹃“顽皮”的?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曲谱,从而引出跳音。 学生回答:是顽皮的杜鹃。通过跳音表达。 2、教师介绍奥地利童谣音乐特点: 通过跳音所表达的跳跃感,教师继而介绍奥地利童谣的音乐特点:节奏活跃和富于情感表现。 3、再次聆听歌曲。 教师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在前一次聆听的基础上,加入身体律动并感受歌曲强弱规律。 (三)曲谱视唱 1、出示曲谱并复习第一乐句和相关音乐知识 教师出示乐谱,并圈出第一乐句,请学生回忆这个乐句在什么时候出现过?还记得这段旋律的特点吗? 学生通过观察曲谱、回忆进行问题回答。 学生回答:在第一次聆听歌曲前进行过视唱。特点是乐节间完全重复;4/4拍;弱起。 学生打拍子跟随教师钢琴再次复习第一乐句乐谱并演唱。 2、听辨第二、第三乐句找音乐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完全重复”的创作特点在二、三乐句是否也存在,学生打拍子聆听教师弹奏的二、三乐句,思考提出的问题。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听辨二、三乐句,还是出现在像第一乐句的完全重复关系? 通过观察学生回答: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 3、分声部进行相同乐节的识谱,进行旋律接龙。 教师将二、三乐句中相同的乐节与用相同颜色的框圈起来,方便学生进行识谱训练。学生通过观察相同乐节进行打拍子分声部视唱,高声部视唱二、三乐句的第一乐节,低声部视唱二、三乐句的第二乐节,进行视唱接龙。(教学环节目的:降低识谱难度) 最后加入尾声部分。头尾绿色框部分全体唱,蓝色框和红色框部分分声部演唱。学生全程打拍子辅助演唱。 (四)、加入歌词 1、学生完整视唱曲谱后加入歌词,并解决出现的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自行加入歌词演唱歌曲后,打拍子通过聆听跟教师是钢琴演唱全曲。 在第一遍加入歌词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演唱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再次演唱。 2、完整演唱歌曲。 当歌曲问题解决后,教师通过引导,请学生说出如何演唱可以突出歌曲特点?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指挥手势,跟随教师手势准确演唱跳音、乐节强拍。 教师提问:如何演唱可以突出歌曲音乐特点? 学生回答:将跳音部分的“咕咕”演唱准确 3、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个人演唱、多人演唱、全体唱)演唱歌曲。 教师通过学生回答,以层层深入的教学方式,分别请个别、少数和全体学生进行演唱。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并进行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 4、指导学生用力度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变化。完成有表情的演唱。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根据旋律线起伏进行力度变化的演唱,并用指挥手势进行提示。学生通过观察曲谱进行思考,并根据教师指挥手势的提示进行力度变化演唱。 教师提问:歌曲旋律上行和下行的力度怎样变化? 学生根据已有的力度变化知识回答:歌曲旋律上行渐强,旋律下行渐弱。 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引出并讲解奥地利人文风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善待小动物,旋律起伏与人文风情相关联。这也是本节课的德育渗透环节。 【设计意图】可以准确演唱歌曲中的弱起拍和跳音。解决弱起拍和跳音准确演唱基础上,激发学生感受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通过有律动的演唱,进一步理解音乐的强弱关系与歌词所表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延伸拓展,为歌曲做加法 【阶段目标】引导学生为歌曲尾声编创三度和声的二声部旋律,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唱进一步调动学习积极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究能力,调动了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及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演唱表现中享受到美得愉悦,受到美得熏陶。 引导学生丰富歌曲,为尾声加入三度和声。 在准确演唱全曲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将尾声部分变得更加丰富,并有倾向性的提问低声部同学。学生通过思考,加上已有的三度和声二声部合唱知识回答教师问题,并从唱名开始加入带有三度和声的二声部。在高声部“sol.mi”的基础上,低声部加入“mi.do”。 教师提问:如何将歌曲的尾声部分变得更加丰富?并有倾向性的询问低声部同学。 学生回答:为歌曲尾声加入二声部。并通过唱名、歌词、独立演唱、合作演唱层层深入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 2、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加入表演唱(两人组演唱、多人组演唱) 此环节采用递进式教学,教师先请一名同学上来进行师生合作,示范表演唱,并强调分角色演唱,演唱后进行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进而再请上来更多小组进行分角色表演唱范唱,其他同学在下面加入律动演唱歌曲。这时歌曲已经可以准确演唱,教师唱出前奏,学生跟唱。 学生在这个环节会比较兴奋,歌唱的声音和状态会有一些需要调整,教师可以在学生师范后在进行一次跟琴演唱,提示学生注意发生位置,以及演唱跳音时的轻巧。 小组合作,加入表演唱;各组集中展示,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教师请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编创练习表演唱,再进行集中展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教师这时可以参与到学生中,一起表演。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分角色演唱。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教学。 四、总结点评 能够根据音乐表达情感和力度,第一次尝试将编创三度和声二声部运用到歌曲当中,使歌曲变得更加丰富。初步解了奥地利音乐特点及人文风情,希望可以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善待小动物的思想传播各身边的每一个人。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说明:本课教学采用形成性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评价手段,促进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关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效果采用总结性评价。 评价量规: 评价内容A、优秀 B、良好 C、一般准确演唱弱起、跳音分辨乐句间重复部分二声部编创及演唱用不同的力度演唱全曲师评自评互评
7.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300-500字)
一、从音乐创作方法入手,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本课是一首F大调的歌曲,在识谱过程中有一定难度。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发现音乐创作中的重复手法帮助学生识谱。通过听辨、模唱发现第一乐句中两个乐节的“完全重复”,以及二三乐句间的“完全重复”,由此降低了识谱难度。通过声部间接唱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尾声部分的二声部旋律编创。 通过跟随琴声视唱乐谱,学生已经掌握“sol mi”的音高并能准确运用到歌曲演唱当中。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已有音乐知识和技能,通过探究在尾声部分编创三度和声的二声部,由此开发学生潜能,培养艺术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还要更多地从单元整体思考,将整个单元内容整体化、系统化。本节课在课堂当中我引入了编创环节,孩子们兴趣盎然,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