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沐彬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沐彬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3 11:30:54

文档简介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沐彬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学校准备编写《万紫千红总是春——文明的起源》的校本教材,书稿目录如下。请你在第一章第二节填上恰当的标题(  )
第一章 古代亚非文明大河篇 第一节 探寻金字塔之谜 第二节 ____? 第三节 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第二章 古代欧洲文明海洋篇 第一节 西方文明的源头 第二节 宏伟属于罗马
A.解密苏格拉底之死 B.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
C.希腊时代的开启 D.德谟克利特与“原子论”
2.(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历史示意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是一种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关于两幅示意图所反映的史实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体现出了严格的等级性 B.都确立了神权至上的原则
C.都属于中世纪的文明成就 D.都维护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3.(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古希腊医学家提出,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关注的“不是疾病,而是病人;不是诊断的诡辩和对疾病原因的解释,而是病人的预后”。希波克拉底认为医生有三样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这表明古希腊(  )
A.民主政治发达 B.人本主义思想的产生
C.贫苦病人众多 D.轻视医学治疗的作用
4.(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12世纪,西欧商人开始打破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这一文化的形成(  )
A.使城市摆脱了王权控制 B.使欧洲进入了法治社会
C.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 D.促进欧洲城市的兴起
5.(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撰写于1206年的《精巧机械装置的知识之书》在阿拉伯机械史中具有重要意义,书中记载了一种水力自动计时的时钟(如图所示),该造型中,龙代表中国,大象让人想到印度和非洲,不死鸟让人想到埃及,水利装置则不禁让人想到古希腊,这反映了阿拉伯(  )
A.文化具有包容性 B.帝国疆域范围辽阔
C.商路繁荣辐射远 D.科学技术成就领先
6.(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14世纪四五十年代发生的鼠疫至少造成欧洲2500万人死亡,包括很多神父也染病死亡。受疫情影响,人们把目光转向了享乐,劳动力市场得以解放,城乡流动变大;科学技术取得进步,卫生观念得到更新。由此可见,这场疫情(  )
A.导致劳动力短缺 B.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C.激化了社会矛盾 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7.(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一位美国史学家描述道:“……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这里所说的“黑色货物”主要来自(  )
A.欧洲 B.南美洲 C.非洲 D.北美洲
8.(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人权宣言》指出:“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其历史进步性在于(  )
A.揭露了剥削的残酷性 B.宣告了民族国家独立
C.保证了英国政局稳定 D.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
9.(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时,历史小组就下列材料的史料价值展开争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①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 ②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1838年) ③梅雪芹正式发表的论文《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初探》(2000年)
A.①是原始档案,可信程度最高
B.②是名家小说,史料价值最大
C.③是现代论文,没有史料价值
D.三则材料均可作为可信史料直接使用
10.(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根据下表分析英、法、德、美四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国家 1801 1851 1881 1901 1911
美 530 2319 5016 7600 9197
德 2400 3341 4523 5637 6493
法 2735 3578 3740 3845 3919
英 889 1793 2597 3253 3607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大众教育的推广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11.(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下图是第一国际的支部分布图(部分),据图可知,这些支部的建立(  )
A.反映出当时欧洲普遍发生了革命
B.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直接推动了巴黎公社的建立
D.表明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2.(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俄国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也曾有人试图进行改革,但未能大胆果断地进行,因而成效甚微。被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可见,这场改革(  )
A.成为俄国历史的第一个转折点 B.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得益于改革者极高的执政能力 D.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3.(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知识提纲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记忆、理解历史知识。右图是某同在整理课堂笔记后提炼出的部分要点,据此判断他正在学习的主题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
14.(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下图是创作于1935年的一幅美国漫画《人民的声音》。作者借用“特洛伊木马”的故事,意在(  )
A.肯定罗斯福新政的成效 B.揭露罗斯福新政的真实目的
C.讽刺了美国民众的无知 D.警示需防范行政权力的膨胀
15.(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开辟了理性辩证地看待客观世界的方法,从而为理性主义奠定了基础,进而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下列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
16.(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天平是一种衡器,依据杠杆原理制成。当两端的质量(重量)不等时,天平的持平稳定局面会被打破。右图可用来分析(  )
A.工业革命的驱动力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C.“三角贸易”的特点 D.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17.(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长期以来英国奉行“光荣孤立”的政策。但是19世纪末期,英国人认为“光荣孤立”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绝对的无能,除非英国与其他国家结盟,否则将丧失一系列利益。基于此认识,英国(  )
A.建立三国同盟 B.参与三国协约
C.主导瓜分世界 D.激化英德矛盾
18.(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列宁说:它“获得最初胜利的原因,就在于当时跟着无产阶级走的,不仅有农民群众,而且还有资产阶级。因此我们轻而易举地战胜了沙皇制度,达到了1905年所没有达到的目的。”列宁评述的是(  )
A.二月革命顺利进行 B.《四月提纲》的提出
C.十月革命伟大胜利 D.无产阶级专政建立
19.(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1924年,孙中山在一次讲话时说道:“现在欧洲有一个新国家,这个国家是为欧洲全部白人所排斥的,欧洲人不敢和他们接近,我们亚洲也有许多人对这个国家怀有异样的目光。”下列关于材料中的“国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曾经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 B.曾经是三国协约的成员
C.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 D.因一战激化矛盾而爆发革命
20.(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1932年1月,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新建的重工业、森林工业和轻工业人民委员部所取代。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有21个工业人民委员部。这种变化(  )
A.出于增强国防力量的需要 B.旨在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C.为了保障民众的日常生活 D.源自于指令性计划体制
21.(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下表为19世纪中期印度部分商品输出额情况统计。这表明印度(  )
时段 商品及数额
1833~1848年 原棉 从3200万镑增加到8800万镑
羊毛 从3700镑增加到270万镑
1849~1858年 原棉 从178万英镑增加到430万英镑
大米和小麦等谷物 总值从85.80万英镑增加到380万英镑
A.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B.纺织工业发展迅速
C.经济殖地化程度加深 D.民族矛盾异常尖锐
22.(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这没话显示了斯大林模式(  )
A.采用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
C.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建设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下图是美国1929-1933年失业率(%)统计图。美国政府为缓解这一社会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
A.以工代赈 B.实行福利制度
C.整顿金融 D.调节工业生产
24.(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有观点认为:“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是法西斯、德,意,日,但英法美对战争爆发也负有责任。”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进行协同作战
B.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疯狂的扩军备战
C.绥靖政策使法西斯侵略势力迅速膨胀
D.战争给世界人民造成巨大危害和伤亡
25.(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学者宣称西方文化是儒家所批判的霸道文化,东方文化是儒家理想的王道文化,日本是东方文化代表,是主道的化身,日本为建立“王道乐士”而进行“大东亚圣战”,以拯救亚洲国家。这些言论是为了(  )
A.表达种族主义的诉求 B.论证日本的民族中心论
C.美化法西斯主义行径 D.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
26.(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战争海报被称为贴在墙上的“武器”,往往会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下侧两幅海报出现于1941年前后,表达了相同的主张,即都倡导(  )
A.支持中国抗战 B.开辟第二战场
C.成立联合国组织 D.联合打击法西斯
27.(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1943年12月初,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由此可知,该宣言(  )
A.尊重了中国领土主权 B.标志中国获得了解放
C.承认中国战胜国地位 D.加速中国半殖民地化
28.(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一些重大事件,按照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雅尔塔会议召开 ②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③德军突袭波兰 ④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④①②
29.(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评论道,他曾以为欧洲找到了正确的道路——生活方式的超级大国,但现在忽然发现了这一战略的巨大缺陷——欧洲负担不了如此舒适的“退休生活”。该评论(  )
A.指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 B.看到两极格局加剧国家的负担
C.肯定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帮助 D.揭示了高福利政策存在的弊端
30.(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发生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而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由此可见(  )
A.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前行 B.社会主义遭遇全面失败
C.社会主义全面战胜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阵营不够团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1500年是世界历史的分界线,在这之前,世界是孤立的,在这之后,世界被紧紧地连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制糖工艺的不足,欧洲人对糖分的需求一直供不应求,于是含糖量较高的水果深受欧洲贵族的青睐。菠萝凭借着南美洲超长的日晒,获得了超乎寻常的甜味,品尝过的人甚至将菠萝夸赞成“葡萄酒、玫瑰水和糖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同时,由于储存不便且欧洲的气候不适宜菠萝的生长,菠萝被称为“国王的水果”。
材料二 世界各大洲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世界总人口(人)
1490年 18.3 18.3 2.4 5.45亿
1570年 19.2 13.1 1.6 7.28亿
1650年 22.7 8.1 5.1 11.71亿
1852年 24.9 7.4 9.0 18.12亿
——依据《全球通史》编制
材料三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在南北美洲。1763年以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的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至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一人数的4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火交换”,正是它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高产且土地要求低的农作物。从明朝开始的“大交换”使中国人口由0.8亿左右到鸦片战争前4亿左右,人口的变化还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大量的荒地被开垦,而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也难以逆转。
(1)材料一中欧洲人能品尝到“国王的水果”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从世界发展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体现了这一事件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中美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的变化趋势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原因。
(3)根据材料四分析,“哥伦布大交换”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32.(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一条香烟几乎等于德国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西柏林工人清除马路上的瓦砾。一无所得,还买不到半支香烟。统治阶级忙于转嫁经济危机,人民群众更苦不堪言,对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有增无减,……苏联正在采取拖延战术,以便利用西欧各国的困难策动共产主义革命……美国认为必须加速复兴欧洲。
——摘编自社正艾、陈思《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及后冷战时代》
材料二 1960—1970年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7%、4.4%和5.3%,而美国仅为4.3%,同时期以上西欧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增长78.7%、75.6%和100%,而美仅增长61%,1970年法国、联邦德国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比1948年分别上升了19%和6.5%,而美国却下降了16.8%;但在当时,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力量与美苏相抗衡。正如阿登纳指出的那样:“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属。”
——摘自张幼香《二战后欧美经济关系的演变》
(1)依据材料一,说明美国认为“必须加速复兴欧洲”的原因。为此,美国出台了哪一项政策?
(2)指出材料二中西欧社会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状况。出现该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美欧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3.(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按照唯物史观的指导,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节选)
时间 事件
1785年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9世纪70年代 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19世纪80年代 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国际大事件(节选)
时间 事件
19世纪50年代 英国人口从约900万增加到约1800万、1851年,伦敦人口达到236万。
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1868年 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
1870年以后 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9世纪后半期 英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20世纪初 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
20世纪初 英国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三国协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列举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成就。
(2)依据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关系,从以下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视角,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述。
视角:(1)政治制度。视角:(2)社会生活。视角:(3)国际关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信息“第一章古代亚非文明大河篇,第一节探寻金字塔之谜,第三节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因此在第一章第二节填上恰当的标题“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B项符合题意;
A: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思想家,他的思考转向人类社会,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代表西方文明,A项不符合题意;
C:“希腊化时代的开启”属于西方文明的起源,而目录是“第一章古代亚非文明大河篇”,C项不符合题意;
D: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了“原子论”,属于西方文明,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2.【答案】A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西周的分封制,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因此,两种制度都体现出了严格的等级性,A项正确;
神权至上与分封制无关,排除B项;
西周是奴隶社会,不是中世纪的封建社会,排除C项;
维护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无法从图中得出,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与欧洲的封臣封君制度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答案】B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传统艺医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自古希腊,迄至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人关注的“不是疾病,而是病人”的理念,源于科斯学派的医学实践,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最初表达形式,他们在诊疗的过程中,“不是诊断的诡辩和对疾病原因的解释,而是病人的预后”。因此,B选项正确;
AC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此题。
4.【答案】C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打破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可知,这一文化的形成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C项正确;
使城市摆脱了王权控制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
当时的欧洲还没有进入法治社会,排除B项;
促进欧洲城市的兴起因果关系颠倒,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和理解能力,掌握西欧城市的相关知识。
5.【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阿拉伯的科技文化涉及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代表元素,说明阿拉伯文化具有包容性,A项正确;
题干材料涉及的是阿拉伯科技“时钟”的结构造型,并未提及“疆域”“商路”,排除BC项;
题干材料只提及阿拉伯的科技成就,并未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水平进行比较,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6.【答案】B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据材料“受疫情影响,人们把目光转向了享乐,劳动力市场得以解放,城乡流动变大;科学技术取得进步,卫生观念得到更新”可知,材料表明受疫情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追求现世的享乐,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故选B项。
据“劳动力市场得以解放,城乡流动变大”可知,劳动力并不短缺,排除A项。
材料反映受疫情影响,欧洲人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并未体现社会矛盾的激化,排除C项。
工业革命兴起于18世纪中期,与材料时间“14世纪四五十年代”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文艺复兴的背景,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7.【答案】C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可知,“黑色货物”主要来自于。结合所学知识:在“三角贸易”中,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到非洲掳获黑人,运往美洲,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贸易”的知识点,应把握“三角贸易”的有关知识。
8.【答案】D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A项,材料中没有揭露剥削的残酷性,故A项错误;
B项,《人权宣言》没有宣告民族国家独立,故B项错误;
C项,《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故C项错误;
D项,根据材料“ 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宣言》,宣扬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从而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权宣言》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9.【答案】A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①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 ,属于当时保存的原始档案,可信度最高,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②是名家小说,史料价值最大 ,小说是进行的艺术创作,具有很大的虚构性,不符合题意;
C. ③是现代论文,没有史料价值 ,现代论文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不符合题意;
D. 三则材料均可作为可信史料直接使用 ,小说、论文属于再创作,真实的历史价值有限,不可直接使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分析史料的价值进行分析回答。
10.【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从1801年到1911年,美、德、法、英人口迅速增长,原因是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约900万增加到约1800万。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美国的人口已超过1亿。A符合题意;
大众教育与人口增长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B;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与人口的增长无关,排除C;
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人口的增长无必然关系,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1.【答案】B
【知识点】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可知,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建立了第一国际的支部,这些支部的建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项正确;
“普遍发生革命”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
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导致了巴黎公社武装起义,排除C项;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12.【答案】C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据“彼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可见,彼得一世进行的这场改革得益于改革者极高的执政能力。C项正确;
成为俄国历史的第一个转折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史实。
13.【答案】D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给出图片中的1868年和废藩置县等内容可判断他正在学习的主题是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D项正确;
题干材料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排除A项;
题干材料与法国大革命无关,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与俄国农奴制改革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内容。
14.【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据题干“创作于1935年的一幅美国漫画《人民的声音》。作者借用“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3月,富兰克林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该漫画中,把“New Deal”画成木马,把坐在马车上的人画成“法西斯”,而“法西斯”正拿着缰绳驱赶马向前奔跑,结合1935年的时间背景可知,这幅漫画意在讽刺罗斯福新政,认为其是法西斯主义,是在警示需要防范行政权力的膨胀,D项正确;
漫画是对罗斯福新政的反对,并非肯定罗斯福新政的成效,排出A项;
揭露罗斯福新政的真实目的与漫画主旨警示需防范行政权力的膨胀不符,排除B项;
讽刺了美国民众的无知在漫画中不能印证,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15.【答案】B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建立了完整的力学体系,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这开辟了理性辩证地看待客观世界的方法,从而为理性主义奠定了基础,进而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B项正确;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不属于近代自然科学,排除A项;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不属于近代自然科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的相关史实。
16.【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德国后来居上,但是占有的殖民地相对较少,德国只能向英法等国“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德国与英、法等国的冲突不断加剧。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B项正确;
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国家还没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排除A项;
“三角贸易”的特点在题干图示里没有体现,排除C项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题干图示里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17.【答案】B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长期以来英国奉行“光荣孤立”的政策。但是19世纪末期,英国人认为“光荣孤立”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绝对的无能,除非英国与其他国家结盟,否则将丧失一系列利益。”及所学知识可知,崛起的德国将触角伸向全世界,威胁到英国的殖民地与海上霸权,因此,英国放弃“光荣孤立”的政策,20世纪初,英国与法俄加成三国军事同盟——协约国(三国协约),B选项正确;
三国同盟国是德意奥三国结成的军事同盟,A选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英国主导瓜分世界,C选项错误;
材料没有提到英德矛盾的激化,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协约的形成。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三国协约的形成过程。
18.【答案】A
【知识点】俄国的二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获得最初胜利的原因,就在于当时跟着无产阶级走的,不仅有农民群众,而且还有资产阶级。因此我们轻而易举地战胜了沙皇制度,达到了1905年所没有达到的目的。”及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3月, 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此,A选项正确;
材料没有提到《四月提纲》的提出,B选项错误;
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选项错误;
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于十月革命胜利后,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二月革命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二月革命的影响。
19.【答案】C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孙中山在一次讲话时说道:“现在欧洲有一个新国家,这个国家是为欧洲全部白人所排斥的,欧洲人不敢和他们接近,我们亚洲也有许多人对这个国家怀有异样的眼光。”材料中的“国家”是苏俄(苏联)。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故材料中的“国家”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C项正确;
曾经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说法正确,排除A项;
曾经是三国协约的成员说法正确,排除B项;
因一战激化矛盾而爆发革命说法正确,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932年1月,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新建的重工业、森林工业和轻工业人民委员部所取代。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有21个工业人民委员部”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苏联在确立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通过行政手段高度集中的利用有限资源来加速发展急需的工业,这些措施源自于指令性计划体制,D项正确;
1932年,虽然苏联处在帝国主义国家包围之中,面临战争威胁,但卫国战争并未开始,出于增强国防力量的需要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题干中的部门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把计划经济调节同市场调节对立起来,排斥市场竞争,排除B项;
为了保障民众的日常生活材料并未体现,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等知识。
21.【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印度部分商品输出额情况统计”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开始于17世纪,英国通过定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殖民掠夺,为了满足英国国内的工业需要,英国殖民当局要求印度农民大量种植棉花、羊毛等作物,印度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农业日益依赖世界市场,印度的经济殖民度化程度加深,C选项正确;
印度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A选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纺织业发展迅速,B选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民族矛盾尖锐,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的殖民扩张。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英国的殖民扩张及影响。
22.【答案】C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所以材料中“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体现了斯大林模式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建设,C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采用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排除A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点。
23.【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美国1929-1933年失业率(%)统计图”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府为缓解失业率这一社会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实行以工代赈。罗斯福新政期间,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新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A选项正确;
实行福利制度、整顿金融、调节工业生产与增加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无关,BC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
24.【答案】C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意大利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3月,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英法美等国视而不见,继续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快了战争的爆发。所以说“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是法西斯德意日,但英法美对战争爆发也负有责任。”,根据题意,C项正确;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排除A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疯狂的扩军备战,是一战爆发的背景,排除B项;
战争给世界人民造成巨大危害和伤亡,是二战的影响,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25.【答案】C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题干中提到日本认为自己“为建立‘王道乐土’而进行‘大东亚圣战’,以拯救亚洲国家”可以看出其目的是在美化自己的侵略战争,C项正确;
题干中并未提到种族主义,排除A项;
题干中并未提到民族中心论,排除B项;
题干中并未提到教育问题,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26.【答案】D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中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中、美、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苏、英、美、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为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基础。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41年前后”及海报内容“各国联合,为自由而战”“团结一致,撕碎法西斯”可知,它们都倡导联合打击法西斯,D项正确;
支持中国抗战是在1945年,排除A项;
开辟第二战场是在1944年,排除B项;
成立联合国组织是在1945年,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的相关史实。
27.【答案】A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据材料“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开罗宣言》以国际法的形式,承认了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地是中国的领导,尊重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故选A项。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获得了解放,排除B项。
1943年,开罗会议召开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还未结束,排除C项。
开罗会议是中美苏反法西斯国家召开的国际会议,与半殖民地化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开罗宣言》。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28.【答案】C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尔塔会议的召开是在1945年、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德军突袭波兰是在1939年。1943年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④①,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29.【答案】D
【知识点】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据材料“他曾以为欧洲找到了正确的道路——生活方式的超级大国,但现在忽然发现了这一战略的巨大缺陷——欧洲负担不了如此舒适的‘退休生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欧洲福利政策的弊端,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D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这一战略的巨大缺陷”,而不是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生活方式的超级大国”,未涉及政治格局的影响,排除B项;
材料没有体现马歇尔计划的影响,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欧美国家福利政策的认识。
30.【答案】A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发生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可知,这说明社会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挫折;据“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可知,这说明社会主义虽然遇到了挫折,但仍在曲折中发展前行,A项正确;
“社会主义遭遇全面失败”与“而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不符,排除B项;
“社会主义全面战胜资本主义”说法错误,排除C项;
“社会主义阵营不够团结”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社会主义发展遇到的挫折的相关史实。
31.【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2)趋势:美洲占世界人口比例先下降后上升。原因:早期的殖民掠夺使的印第安人遭到屠杀,所以下降;三角贸易和欧洲人的移民,所以上升。
(3)影响: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高产且土地要求低的农作物;人口迅速增长;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能品尝到“国王的水果”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根据材料一“由于制糖工艺的不足,欧洲人对糖分的需求一直供不应求,于是含糖量较高的水果深受欧洲贵族的青睐。菠萝凭借着南美洲超长的日晒,获得了超乎寻常的甜味,品尝过的人甚至将菠萝夸赞成“葡萄酒、玫瑰水和糖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同时,由于储存不便且欧洲的气候不适宜菠萝的生长,菠萝被称为“国王的水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是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美洲占世界人口比例先下降后上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早期的殖民掠夺使的印第安人遭到屠杀,所以下降;三角贸易和欧洲人的移民,所以上升。
(3)根据材料三“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可知,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高产且土地要求低的农作物;根据材料“更多的人口”可知,人口迅速增长;根据材料“生态环境的破坏”可知,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32.【答案】(1)原因:二战后,西欧社会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苏联在西欧各国宣传共产主义;政策:马歇尔计划。
(2)西欧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成就巨大。原因:西欧的联合。
(3)国家利益;世界局势(国际格局)。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二战后初期,一条香烟几乎等于德国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西柏林工人清除马路上的瓦砾,一天所得,还买不到半支香烟。统治阶级忙于转嫁经济危机,人民群众更苦不堪言,对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有增无减。-苏联正在采取拖延战术,以便利用西欧各·国的困难策动共产主义革命......美国认为必须加速复兴欧洲”可知,美国认为“必须加速复兴欧洲”的原因有二战后,西欧社会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苏联在西欧各国宣传共产主义。为此,美国出台了马歇尔计划,对西欧进行经济援助。
(2)根据材料二“1960-1970年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7%、4.4%和5.3%,而美国仅为4.3%,同时期以上西欧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增长78.7%、75.6%和100%,而美仅增长61%,1970年法国、联邦德国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比1948年分别上升了19%和6.5%,而美国却下降了16.8%”可知,西欧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成就巨大。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西欧的联合。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影响美欧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国家利益;世界局势(国际格局)。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马歇尔计划、西欧走向联合、影响美欧关系的主要因素等知识。
33.【答案】(1)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车或者蒸汽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或者飞机。
(2)示例1:观点: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拓展。
视角:政治制度
阐述: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发展,1868年,日本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此后,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结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扩展。
观点示例2:观点: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观点示例3:观点:技术变革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面貌。
说明:①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的唯一答案。
②符合题意给分;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成就主要是蒸汽机车或者蒸汽轮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主要成就是汽车或者飞机。
(2)根据题干要求可选视角政治制度,自拟观点: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拓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发展,1868年,日本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此后,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综上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拓展。
【点评】本题以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的扩展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1 / 1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沐彬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学校准备编写《万紫千红总是春——文明的起源》的校本教材,书稿目录如下。请你在第一章第二节填上恰当的标题(  )
第一章 古代亚非文明大河篇 第一节 探寻金字塔之谜 第二节 ____? 第三节 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第二章 古代欧洲文明海洋篇 第一节 西方文明的源头 第二节 宏伟属于罗马
A.解密苏格拉底之死 B.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
C.希腊时代的开启 D.德谟克利特与“原子论”
【答案】B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信息“第一章古代亚非文明大河篇,第一节探寻金字塔之谜,第三节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因此在第一章第二节填上恰当的标题“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B项符合题意;
A: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思想家,他的思考转向人类社会,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代表西方文明,A项不符合题意;
C:“希腊化时代的开启”属于西方文明的起源,而目录是“第一章古代亚非文明大河篇”,C项不符合题意;
D: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了“原子论”,属于西方文明,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2.(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历史示意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是一种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关于两幅示意图所反映的史实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体现出了严格的等级性 B.都确立了神权至上的原则
C.都属于中世纪的文明成就 D.都维护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答案】A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西周的分封制,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因此,两种制度都体现出了严格的等级性,A项正确;
神权至上与分封制无关,排除B项;
西周是奴隶社会,不是中世纪的封建社会,排除C项;
维护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无法从图中得出,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与欧洲的封臣封君制度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古希腊医学家提出,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关注的“不是疾病,而是病人;不是诊断的诡辩和对疾病原因的解释,而是病人的预后”。希波克拉底认为医生有三样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这表明古希腊(  )
A.民主政治发达 B.人本主义思想的产生
C.贫苦病人众多 D.轻视医学治疗的作用
【答案】B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传统艺医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自古希腊,迄至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人关注的“不是疾病,而是病人”的理念,源于科斯学派的医学实践,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最初表达形式,他们在诊疗的过程中,“不是诊断的诡辩和对疾病原因的解释,而是病人的预后”。因此,B选项正确;
AC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此题。
4.(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12世纪,西欧商人开始打破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这一文化的形成(  )
A.使城市摆脱了王权控制 B.使欧洲进入了法治社会
C.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 D.促进欧洲城市的兴起
【答案】C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打破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可知,这一文化的形成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C项正确;
使城市摆脱了王权控制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
当时的欧洲还没有进入法治社会,排除B项;
促进欧洲城市的兴起因果关系颠倒,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和理解能力,掌握西欧城市的相关知识。
5.(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撰写于1206年的《精巧机械装置的知识之书》在阿拉伯机械史中具有重要意义,书中记载了一种水力自动计时的时钟(如图所示),该造型中,龙代表中国,大象让人想到印度和非洲,不死鸟让人想到埃及,水利装置则不禁让人想到古希腊,这反映了阿拉伯(  )
A.文化具有包容性 B.帝国疆域范围辽阔
C.商路繁荣辐射远 D.科学技术成就领先
【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阿拉伯的科技文化涉及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代表元素,说明阿拉伯文化具有包容性,A项正确;
题干材料涉及的是阿拉伯科技“时钟”的结构造型,并未提及“疆域”“商路”,排除BC项;
题干材料只提及阿拉伯的科技成就,并未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水平进行比较,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6.(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14世纪四五十年代发生的鼠疫至少造成欧洲2500万人死亡,包括很多神父也染病死亡。受疫情影响,人们把目光转向了享乐,劳动力市场得以解放,城乡流动变大;科学技术取得进步,卫生观念得到更新。由此可见,这场疫情(  )
A.导致劳动力短缺 B.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C.激化了社会矛盾 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答案】B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据材料“受疫情影响,人们把目光转向了享乐,劳动力市场得以解放,城乡流动变大;科学技术取得进步,卫生观念得到更新”可知,材料表明受疫情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追求现世的享乐,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故选B项。
据“劳动力市场得以解放,城乡流动变大”可知,劳动力并不短缺,排除A项。
材料反映受疫情影响,欧洲人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并未体现社会矛盾的激化,排除C项。
工业革命兴起于18世纪中期,与材料时间“14世纪四五十年代”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文艺复兴的背景,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7.(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一位美国史学家描述道:“……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这里所说的“黑色货物”主要来自(  )
A.欧洲 B.南美洲 C.非洲 D.北美洲
【答案】C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可知,“黑色货物”主要来自于。结合所学知识:在“三角贸易”中,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到非洲掳获黑人,运往美洲,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贸易”的知识点,应把握“三角贸易”的有关知识。
8.(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人权宣言》指出:“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其历史进步性在于(  )
A.揭露了剥削的残酷性 B.宣告了民族国家独立
C.保证了英国政局稳定 D.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
【答案】D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A项,材料中没有揭露剥削的残酷性,故A项错误;
B项,《人权宣言》没有宣告民族国家独立,故B项错误;
C项,《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故C项错误;
D项,根据材料“ 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宣言》,宣扬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从而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权宣言》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9.(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时,历史小组就下列材料的史料价值展开争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①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 ②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1838年) ③梅雪芹正式发表的论文《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初探》(2000年)
A.①是原始档案,可信程度最高
B.②是名家小说,史料价值最大
C.③是现代论文,没有史料价值
D.三则材料均可作为可信史料直接使用
【答案】A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①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 ,属于当时保存的原始档案,可信度最高,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②是名家小说,史料价值最大 ,小说是进行的艺术创作,具有很大的虚构性,不符合题意;
C. ③是现代论文,没有史料价值 ,现代论文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不符合题意;
D. 三则材料均可作为可信史料直接使用 ,小说、论文属于再创作,真实的历史价值有限,不可直接使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分析史料的价值进行分析回答。
10.(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根据下表分析英、法、德、美四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国家 1801 1851 1881 1901 1911
美 530 2319 5016 7600 9197
德 2400 3341 4523 5637 6493
法 2735 3578 3740 3845 3919
英 889 1793 2597 3253 3607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大众教育的推广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从1801年到1911年,美、德、法、英人口迅速增长,原因是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约900万增加到约1800万。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美国的人口已超过1亿。A符合题意;
大众教育与人口增长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B;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与人口的增长无关,排除C;
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人口的增长无必然关系,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1.(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下图是第一国际的支部分布图(部分),据图可知,这些支部的建立(  )
A.反映出当时欧洲普遍发生了革命
B.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直接推动了巴黎公社的建立
D.表明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答案】B
【知识点】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可知,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建立了第一国际的支部,这些支部的建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项正确;
“普遍发生革命”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
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导致了巴黎公社武装起义,排除C项;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12.(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俄国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也曾有人试图进行改革,但未能大胆果断地进行,因而成效甚微。被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可见,这场改革(  )
A.成为俄国历史的第一个转折点 B.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得益于改革者极高的执政能力 D.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答案】C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据“彼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可见,彼得一世进行的这场改革得益于改革者极高的执政能力。C项正确;
成为俄国历史的第一个转折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史实。
13.(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知识提纲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记忆、理解历史知识。右图是某同在整理课堂笔记后提炼出的部分要点,据此判断他正在学习的主题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
【答案】D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给出图片中的1868年和废藩置县等内容可判断他正在学习的主题是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D项正确;
题干材料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排除A项;
题干材料与法国大革命无关,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与俄国农奴制改革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内容。
14.(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下图是创作于1935年的一幅美国漫画《人民的声音》。作者借用“特洛伊木马”的故事,意在(  )
A.肯定罗斯福新政的成效 B.揭露罗斯福新政的真实目的
C.讽刺了美国民众的无知 D.警示需防范行政权力的膨胀
【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据题干“创作于1935年的一幅美国漫画《人民的声音》。作者借用“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3月,富兰克林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该漫画中,把“New Deal”画成木马,把坐在马车上的人画成“法西斯”,而“法西斯”正拿着缰绳驱赶马向前奔跑,结合1935年的时间背景可知,这幅漫画意在讽刺罗斯福新政,认为其是法西斯主义,是在警示需要防范行政权力的膨胀,D项正确;
漫画是对罗斯福新政的反对,并非肯定罗斯福新政的成效,排出A项;
揭露罗斯福新政的真实目的与漫画主旨警示需防范行政权力的膨胀不符,排除B项;
讽刺了美国民众的无知在漫画中不能印证,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15.(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开辟了理性辩证地看待客观世界的方法,从而为理性主义奠定了基础,进而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下列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B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建立了完整的力学体系,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这开辟了理性辩证地看待客观世界的方法,从而为理性主义奠定了基础,进而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B项正确;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不属于近代自然科学,排除A项;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不属于近代自然科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的相关史实。
16.(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天平是一种衡器,依据杠杆原理制成。当两端的质量(重量)不等时,天平的持平稳定局面会被打破。右图可用来分析(  )
A.工业革命的驱动力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C.“三角贸易”的特点 D.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德国后来居上,但是占有的殖民地相对较少,德国只能向英法等国“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德国与英、法等国的冲突不断加剧。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B项正确;
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国家还没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排除A项;
“三角贸易”的特点在题干图示里没有体现,排除C项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题干图示里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17.(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长期以来英国奉行“光荣孤立”的政策。但是19世纪末期,英国人认为“光荣孤立”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绝对的无能,除非英国与其他国家结盟,否则将丧失一系列利益。基于此认识,英国(  )
A.建立三国同盟 B.参与三国协约
C.主导瓜分世界 D.激化英德矛盾
【答案】B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长期以来英国奉行“光荣孤立”的政策。但是19世纪末期,英国人认为“光荣孤立”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绝对的无能,除非英国与其他国家结盟,否则将丧失一系列利益。”及所学知识可知,崛起的德国将触角伸向全世界,威胁到英国的殖民地与海上霸权,因此,英国放弃“光荣孤立”的政策,20世纪初,英国与法俄加成三国军事同盟——协约国(三国协约),B选项正确;
三国同盟国是德意奥三国结成的军事同盟,A选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英国主导瓜分世界,C选项错误;
材料没有提到英德矛盾的激化,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协约的形成。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三国协约的形成过程。
18.(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列宁说:它“获得最初胜利的原因,就在于当时跟着无产阶级走的,不仅有农民群众,而且还有资产阶级。因此我们轻而易举地战胜了沙皇制度,达到了1905年所没有达到的目的。”列宁评述的是(  )
A.二月革命顺利进行 B.《四月提纲》的提出
C.十月革命伟大胜利 D.无产阶级专政建立
【答案】A
【知识点】俄国的二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获得最初胜利的原因,就在于当时跟着无产阶级走的,不仅有农民群众,而且还有资产阶级。因此我们轻而易举地战胜了沙皇制度,达到了1905年所没有达到的目的。”及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3月, 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此,A选项正确;
材料没有提到《四月提纲》的提出,B选项错误;
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选项错误;
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于十月革命胜利后,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二月革命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二月革命的影响。
19.(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1924年,孙中山在一次讲话时说道:“现在欧洲有一个新国家,这个国家是为欧洲全部白人所排斥的,欧洲人不敢和他们接近,我们亚洲也有许多人对这个国家怀有异样的目光。”下列关于材料中的“国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曾经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 B.曾经是三国协约的成员
C.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 D.因一战激化矛盾而爆发革命
【答案】C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孙中山在一次讲话时说道:“现在欧洲有一个新国家,这个国家是为欧洲全部白人所排斥的,欧洲人不敢和他们接近,我们亚洲也有许多人对这个国家怀有异样的眼光。”材料中的“国家”是苏俄(苏联)。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故材料中的“国家”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C项正确;
曾经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说法正确,排除A项;
曾经是三国协约的成员说法正确,排除B项;
因一战激化矛盾而爆发革命说法正确,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1932年1月,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新建的重工业、森林工业和轻工业人民委员部所取代。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有21个工业人民委员部。这种变化(  )
A.出于增强国防力量的需要 B.旨在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C.为了保障民众的日常生活 D.源自于指令性计划体制
【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932年1月,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新建的重工业、森林工业和轻工业人民委员部所取代。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有21个工业人民委员部”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苏联在确立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通过行政手段高度集中的利用有限资源来加速发展急需的工业,这些措施源自于指令性计划体制,D项正确;
1932年,虽然苏联处在帝国主义国家包围之中,面临战争威胁,但卫国战争并未开始,出于增强国防力量的需要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题干中的部门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把计划经济调节同市场调节对立起来,排斥市场竞争,排除B项;
为了保障民众的日常生活材料并未体现,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等知识。
21.(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下表为19世纪中期印度部分商品输出额情况统计。这表明印度(  )
时段 商品及数额
1833~1848年 原棉 从3200万镑增加到8800万镑
羊毛 从3700镑增加到270万镑
1849~1858年 原棉 从178万英镑增加到430万英镑
大米和小麦等谷物 总值从85.80万英镑增加到380万英镑
A.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B.纺织工业发展迅速
C.经济殖地化程度加深 D.民族矛盾异常尖锐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印度部分商品输出额情况统计”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开始于17世纪,英国通过定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殖民掠夺,为了满足英国国内的工业需要,英国殖民当局要求印度农民大量种植棉花、羊毛等作物,印度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农业日益依赖世界市场,印度的经济殖民度化程度加深,C选项正确;
印度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A选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纺织业发展迅速,B选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民族矛盾尖锐,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的殖民扩张。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英国的殖民扩张及影响。
22.(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这没话显示了斯大林模式(  )
A.采用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
C.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建设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C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所以材料中“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体现了斯大林模式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建设,C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采用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排除A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点。
23.(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下图是美国1929-1933年失业率(%)统计图。美国政府为缓解这一社会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
A.以工代赈 B.实行福利制度
C.整顿金融 D.调节工业生产
【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美国1929-1933年失业率(%)统计图”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府为缓解失业率这一社会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实行以工代赈。罗斯福新政期间,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新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A选项正确;
实行福利制度、整顿金融、调节工业生产与增加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无关,BC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
24.(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有观点认为:“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是法西斯、德,意,日,但英法美对战争爆发也负有责任。”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进行协同作战
B.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疯狂的扩军备战
C.绥靖政策使法西斯侵略势力迅速膨胀
D.战争给世界人民造成巨大危害和伤亡
【答案】C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意大利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3月,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英法美等国视而不见,继续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快了战争的爆发。所以说“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是法西斯德意日,但英法美对战争爆发也负有责任。”,根据题意,C项正确;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排除A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疯狂的扩军备战,是一战爆发的背景,排除B项;
战争给世界人民造成巨大危害和伤亡,是二战的影响,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25.(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学者宣称西方文化是儒家所批判的霸道文化,东方文化是儒家理想的王道文化,日本是东方文化代表,是主道的化身,日本为建立“王道乐士”而进行“大东亚圣战”,以拯救亚洲国家。这些言论是为了(  )
A.表达种族主义的诉求 B.论证日本的民族中心论
C.美化法西斯主义行径 D.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
【答案】C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题干中提到日本认为自己“为建立‘王道乐土’而进行‘大东亚圣战’,以拯救亚洲国家”可以看出其目的是在美化自己的侵略战争,C项正确;
题干中并未提到种族主义,排除A项;
题干中并未提到民族中心论,排除B项;
题干中并未提到教育问题,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26.(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战争海报被称为贴在墙上的“武器”,往往会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下侧两幅海报出现于1941年前后,表达了相同的主张,即都倡导(  )
A.支持中国抗战 B.开辟第二战场
C.成立联合国组织 D.联合打击法西斯
【答案】D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中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中、美、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苏、英、美、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为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基础。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41年前后”及海报内容“各国联合,为自由而战”“团结一致,撕碎法西斯”可知,它们都倡导联合打击法西斯,D项正确;
支持中国抗战是在1945年,排除A项;
开辟第二战场是在1944年,排除B项;
成立联合国组织是在1945年,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的相关史实。
27.(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1943年12月初,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由此可知,该宣言(  )
A.尊重了中国领土主权 B.标志中国获得了解放
C.承认中国战胜国地位 D.加速中国半殖民地化
【答案】A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据材料“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开罗宣言》以国际法的形式,承认了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地是中国的领导,尊重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故选A项。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获得了解放,排除B项。
1943年,开罗会议召开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还未结束,排除C项。
开罗会议是中美苏反法西斯国家召开的国际会议,与半殖民地化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开罗宣言》。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28.(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一些重大事件,按照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雅尔塔会议召开 ②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③德军突袭波兰 ④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④①②
【答案】C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尔塔会议的召开是在1945年、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德军突袭波兰是在1939年。1943年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④①,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29.(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评论道,他曾以为欧洲找到了正确的道路——生活方式的超级大国,但现在忽然发现了这一战略的巨大缺陷——欧洲负担不了如此舒适的“退休生活”。该评论(  )
A.指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 B.看到两极格局加剧国家的负担
C.肯定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帮助 D.揭示了高福利政策存在的弊端
【答案】D
【知识点】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据材料“他曾以为欧洲找到了正确的道路——生活方式的超级大国,但现在忽然发现了这一战略的巨大缺陷——欧洲负担不了如此舒适的‘退休生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欧洲福利政策的弊端,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D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这一战略的巨大缺陷”,而不是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生活方式的超级大国”,未涉及政治格局的影响,排除B项;
材料没有体现马歇尔计划的影响,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欧美国家福利政策的认识。
30.(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发生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而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由此可见(  )
A.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前行 B.社会主义遭遇全面失败
C.社会主义全面战胜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阵营不够团结
【答案】A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发生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可知,这说明社会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挫折;据“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可知,这说明社会主义虽然遇到了挫折,但仍在曲折中发展前行,A项正确;
“社会主义遭遇全面失败”与“而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不符,排除B项;
“社会主义全面战胜资本主义”说法错误,排除C项;
“社会主义阵营不够团结”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社会主义发展遇到的挫折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1500年是世界历史的分界线,在这之前,世界是孤立的,在这之后,世界被紧紧地连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制糖工艺的不足,欧洲人对糖分的需求一直供不应求,于是含糖量较高的水果深受欧洲贵族的青睐。菠萝凭借着南美洲超长的日晒,获得了超乎寻常的甜味,品尝过的人甚至将菠萝夸赞成“葡萄酒、玫瑰水和糖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同时,由于储存不便且欧洲的气候不适宜菠萝的生长,菠萝被称为“国王的水果”。
材料二 世界各大洲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世界总人口(人)
1490年 18.3 18.3 2.4 5.45亿
1570年 19.2 13.1 1.6 7.28亿
1650年 22.7 8.1 5.1 11.71亿
1852年 24.9 7.4 9.0 18.12亿
——依据《全球通史》编制
材料三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在南北美洲。1763年以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的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至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一人数的4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火交换”,正是它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高产且土地要求低的农作物。从明朝开始的“大交换”使中国人口由0.8亿左右到鸦片战争前4亿左右,人口的变化还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大量的荒地被开垦,而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也难以逆转。
(1)材料一中欧洲人能品尝到“国王的水果”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从世界发展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体现了这一事件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中美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的变化趋势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原因。
(3)根据材料四分析,“哥伦布大交换”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2)趋势:美洲占世界人口比例先下降后上升。原因:早期的殖民掠夺使的印第安人遭到屠杀,所以下降;三角贸易和欧洲人的移民,所以上升。
(3)影响: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高产且土地要求低的农作物;人口迅速增长;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能品尝到“国王的水果”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根据材料一“由于制糖工艺的不足,欧洲人对糖分的需求一直供不应求,于是含糖量较高的水果深受欧洲贵族的青睐。菠萝凭借着南美洲超长的日晒,获得了超乎寻常的甜味,品尝过的人甚至将菠萝夸赞成“葡萄酒、玫瑰水和糖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同时,由于储存不便且欧洲的气候不适宜菠萝的生长,菠萝被称为“国王的水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是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美洲占世界人口比例先下降后上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早期的殖民掠夺使的印第安人遭到屠杀,所以下降;三角贸易和欧洲人的移民,所以上升。
(3)根据材料三“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可知,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高产且土地要求低的农作物;根据材料“更多的人口”可知,人口迅速增长;根据材料“生态环境的破坏”可知,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32.(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一条香烟几乎等于德国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西柏林工人清除马路上的瓦砾。一无所得,还买不到半支香烟。统治阶级忙于转嫁经济危机,人民群众更苦不堪言,对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有增无减,……苏联正在采取拖延战术,以便利用西欧各国的困难策动共产主义革命……美国认为必须加速复兴欧洲。
——摘编自社正艾、陈思《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及后冷战时代》
材料二 1960—1970年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7%、4.4%和5.3%,而美国仅为4.3%,同时期以上西欧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增长78.7%、75.6%和100%,而美仅增长61%,1970年法国、联邦德国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比1948年分别上升了19%和6.5%,而美国却下降了16.8%;但在当时,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力量与美苏相抗衡。正如阿登纳指出的那样:“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属。”
——摘自张幼香《二战后欧美经济关系的演变》
(1)依据材料一,说明美国认为“必须加速复兴欧洲”的原因。为此,美国出台了哪一项政策?
(2)指出材料二中西欧社会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状况。出现该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美欧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原因:二战后,西欧社会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苏联在西欧各国宣传共产主义;政策:马歇尔计划。
(2)西欧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成就巨大。原因:西欧的联合。
(3)国家利益;世界局势(国际格局)。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二战后初期,一条香烟几乎等于德国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西柏林工人清除马路上的瓦砾,一天所得,还买不到半支香烟。统治阶级忙于转嫁经济危机,人民群众更苦不堪言,对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有增无减。-苏联正在采取拖延战术,以便利用西欧各·国的困难策动共产主义革命......美国认为必须加速复兴欧洲”可知,美国认为“必须加速复兴欧洲”的原因有二战后,西欧社会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苏联在西欧各国宣传共产主义。为此,美国出台了马歇尔计划,对西欧进行经济援助。
(2)根据材料二“1960-1970年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7%、4.4%和5.3%,而美国仅为4.3%,同时期以上西欧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增长78.7%、75.6%和100%,而美仅增长61%,1970年法国、联邦德国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比1948年分别上升了19%和6.5%,而美国却下降了16.8%”可知,西欧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成就巨大。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西欧的联合。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影响美欧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国家利益;世界局势(国际格局)。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马歇尔计划、西欧走向联合、影响美欧关系的主要因素等知识。
33.(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按照唯物史观的指导,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节选)
时间 事件
1785年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9世纪70年代 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19世纪80年代 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国际大事件(节选)
时间 事件
19世纪50年代 英国人口从约900万增加到约1800万、1851年,伦敦人口达到236万。
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1868年 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
1870年以后 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9世纪后半期 英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20世纪初 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
20世纪初 英国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三国协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列举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成就。
(2)依据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关系,从以下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视角,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述。
视角:(1)政治制度。视角:(2)社会生活。视角:(3)国际关系
【答案】(1)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车或者蒸汽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或者飞机。
(2)示例1:观点: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拓展。
视角:政治制度
阐述: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发展,1868年,日本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此后,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结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扩展。
观点示例2:观点: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观点示例3:观点:技术变革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面貌。
说明:①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的唯一答案。
②符合题意给分;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成就主要是蒸汽机车或者蒸汽轮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主要成就是汽车或者飞机。
(2)根据题干要求可选视角政治制度,自拟观点: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拓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发展,1868年,日本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此后,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综上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拓展。
【点评】本题以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的扩展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