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庄子《人世间》里讲了一个故事:石木匠带徒弟们去齐国,路过曲 辕时看见一棵硕大的栎树,其树阴就可以卧牛数千头。徒弟们蜂拥过去 观看,但石木匠却头也不回地走了。
徒弟们气喘吁吁追上来说:“师父,自从我拿斧头以来,就没见过 如此大树,你怎么看都不看一眼。”石木匠说:“用这棵树做的船会沉, 做的家具会腐,做的棺材会烂……毫无用处,看它干嘛。”
这晚,大栎树给石木匠投梦说:“你说的那些有用的树,都因为有 用而被砍伐了。而我之所以能存活万年,恰恰正是因为我的无用。 ”庄 子想借此寓言说明一理——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变化的。 他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如何理解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 我们今天一起学习 庄子的文章,希望大家能找到答案。
五石之瓠
《庄子》
素养目标
1.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
2.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庄子的生平经历,《庄 子》的文学地位。
3.通过小组合作,梳理重点实词、虚词、特殊 句式等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4.理解该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初步感知庄 子的“无用之用”。
题 目 解 说
本文节选自《庄子 ·逍遥游》。
“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五石”是指数量。
“瓠(hù)”是葫芦的一种。“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芦。 作者只是借“五石之瓠”来说明道理。
在古代:1斗=10升=15斤=7.5干克
1石=10斗=75干克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
大战乱的时代,彼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 争愈演愈烈。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庄子就 生活在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很 大发展,社会的变动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变动和活跃,各种 思想派别应运而生。经济的发展又给文人学士提供了物质 保证,社会变革则为他们提供了社会实践论题。大批文人 墨客议论社会局面,闸述政治理想,畅谈人生追求。惠子 “五石之瓠”和庄子“不龟手之药”的辩论就是这一时代 背景下的一个真实写照。
写作背景
活动 一
活动要求:
小组派代表讲述庄子、惠子的生平 经 历,《庄子》的文学地位,其他同学 认真倾听并进行补充。
名周,战 国时宋国人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 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和老子并称 “老庄”。
作者介绍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
出身宋国
周烈王七年(约公元前369年),庄子出 生于宋国蒙邑。
漆园为吏(公元前344年——公元前310年) 课徒著书(公元前309年——公元前298年)
因病辞世(公元前286年)
庄子因病辞世,享年八十四岁。是年, 齐灭宋,宋王偃死于魏地温。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
“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 一个学派,他自己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 人物,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主张天道 观念、自由思想、平等思想、辨证思想、相 对主义、游世思想。
作品简介
《庄子》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道家经典之一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 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内篇为庄子本人所 作 。其文构思巧妙,想象奇幻,尤以巧用寓言见长,富有浓 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 文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鲁迅曾评价说:“ 晚周诸子之作, 莫能先也。”
惠子(约前369一前286)
惠氏,名施,即惠子,战国中期宋
国(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 哲学家,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 代表人物,也是文哲大师庄子的至交 好友。他是合纵抗秦的主要倡导者, 魏齐楚对抗秦国。
人物介绍
惠子是谁 作用如何
世间知己分两种,一种是元白(元稹白居易)“金石胶漆,未足 为喻”;一种当如庄惠(庄子惠施)之交“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 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性格乖张,放荡不羁,不喜跟官府打交道,也不愿意跟混迹 于上层社会的学者交朋友,沉迷于“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活得逍遥 洒脱。唯独有一个人除外,这个人就是惠施。
惠施是谁 就是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惠子。照今天来看 就是杠精一枚,而且惠子也完全不符合庄子交朋友的类型。但命运就 是这么神奇,不同于元白的“相濡以沫”,庄惠的基情友情是掐架掐 出来的。惠子作为《庄子》一书中的常客,出现了十几次,每一次的 出场不是正在和庄子“掐架”,就是正在“掐架”的路上。
活动二
活动要求:
小组派代表展示朗读,其他同学认 真倾听,并从音量大小、字音是否准确、 节奏是否恰当、是否饱含感情等方面进 行点评。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五石 (shí) 之瓠 (hù)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yí) 我大瓠之种(zhǒng), 我树之成而 实五石。以盛(chéng)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pōu)之以为瓢,
则 瓠(huò) 落无所容。非不号 (xiāo) 然大也,吾为 (wèi) 其 无用而培(pǒu) 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 善为不龟(jūn) 手之药者,世世以游避就 (píng pì kuàng)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五石 (shí)之 瓠 (hù)
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洋避就,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 (yù ) 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 (yuè) 吴王。越有难(nàn) ,吴王使之将 (jiàng) 。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 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洋避犹,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 容 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fú)! ”
龟(jūn) 手
拼避光(píng pì kuàng)
鬻 (yù) 技
说 (yuè) 吴王
使之将(jiàng) 大樽
贻(yí)
瓠(gū)
瓠落(kuò)
号(xiāo) 然
接(póu)之
活动三
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查缺补漏,积累重点字词的 意思;划分文章结构,合力疏通文章。
划分层次
整体把握,划分层次:
第一层(惠子曰……无为其无用而剖之): 惠子认为大瓠无用
第二层(庄子曰… ..则所用之异也): 庄子举例说明“所用之异”的道理
第三层(今子...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批评惠子见识浅陋
梳理文言,理解文意
疏通第一层:惠子认为大瓠无用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 号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接之。”
: ; : :: 的 西
,
;
:
因
:那
)
的
(
n
:
:
:
:
子
”
样
东
自
的
的
举
接
空
结
空
前
程度
长大
坚
葫
成
j作
实
成
ad
果
收
种
…
芦
送
…
作
作
⑥
⑤
④
③
②
①
梳理文言,理解文意
疏通第一层:惠子认为大瓠无用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 ,则瓠落无所容。非不 号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培之。”
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 植养大,结出果实能容下五石的东西。用它来盛水,它的坚硬程 度却经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压力。把它剖开来做成瓢,瓢却大得无 处可容。(这个葫芦)不是不大,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就打 破了它。”
梳理文言,理解文意
研读第二层:举例说明“所用之异”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游避 犹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以)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洋避犹, 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 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 (之)封,或不免于游避犹,则所用之异也。
②善:擅长;为 :v 调制 ⑨请:请允许我
③龟手:龟,同“皲”,冻裂手 ⑩说:同“悦”,取悦
④洋:使动,使……浮起 难 :发难,即发兵侵略 将 :率领军队
⑤避:在水中漂洗 一 :同样的
⑥犹:同“矿”,丝絮 或:有的人
⑦事:营生以…为:把……作为 异 :不 同
①固:实在,确实 状语后置 ⑧鬻 :卖 省略+状后
梳理文言,理解文意
疏通第二层:举例说明“所用之异”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游避绕 为事。客闻 之 ,请买其方(以)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游避犹,不过 数 金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 ,吴王使之 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 ,或以 ( 之 )封, 或不免于洋避犹,则所用之异也。
译文:庄子说:“你真是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啊!有个宋国人善于调制防 止手冻裂的药物,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业。有个客人听说了这种药物, 愿意出百金收买他的药方。于是聚合全家来商量说:‘我家世世代代漂洗丝絮, 只得到很少的钱,现在一旦卖出这个药方就可获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
吧!’这个客人得到药方,就去取悦吴王。这时越国发兵侵犯吴国,吴王就派 他带领军队。在冬天,和越人水战(因为用了这药,兵士可免于冻裂之患), 结果大败越军,(吴王)就割地封赏他。能让手不冻裂,药方是同样的,有人 借此得到了封赏,有人却只是用来漂洗丝絮,这就是使用方法不同的缘故啊。
梳理文言,理解文意
第二层:举例说明“所用之异”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洋 避就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以)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 游避犹,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 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 ,或以 ( 之 )封,或不免于洋避就,则所用之异也。
问题探究——概括这一部分的说理特点。
——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从一件具体的事情出发,通过对 药膏不同的用法,得到前后不同的结果,得到“所用之异也”的 结论。
梳理文言,理解文意
疏通第三层:批评惠子见识浅陋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 忧其瓠 落无所容 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①虑 :用绳结缀 ②以为:把……制成
③而 :表转折,却
④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比喻不通达的见识
译文:
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
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 却担忧
它大而无处可容纳,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第三层:批评惠子见识浅陋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 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则夫子 犹有蓬之心也夫!
问题探究——概括这一部分的艺术特点。
①想象奇特丰富;
②敢于讽刺批判。
梳理文言,理解文意
活动四
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几个故事 大家各有什么处置方式
2、惠子和宋人有什么相同点 庄子和客有什么相同点
3、庄子和客有什么根本区别
4、这则寓言里,惠子和庄子各自引用了“大瓠之 种 ”和“不龟手之 药”的事例,有什么深意
5、请简要分析惠子和庄子在文中的形象特点。
1、本文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几个故事 大
家各有什么处置方式
惠子 → “五石之瓠”盛水、做瓢都失败了,最后只能把 五石 葫芦打破
之瓠 庄子→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不龟
宋人→ 世世以避犹为事 鬻技百金
手之
药 客 → 以说吴王 获裂地之赏
和宋人有什么相同点 庄子和客有什么相同点
眼光狭窄,思维固化,只见世俗小利, 不见事物背后的“大用”。
眼界宽广,思维活跃,能跳出事物固有之用的窠臼 而看到事物背后的“大用”,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
惠子和宋人
庄子与客
2、惠 子
根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不同:
客:本质处于功利的心机
庄子:将五石之瓠用于“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
湖”,完全脱离功利心机,隐含着精神的大自由。
3、庄子和客有什么根本区别
庄子与客
4、 这则寓言里,惠子和庄子各自引用了“大瓠
之种”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有什么深意
惠子用大瓠之种的事例,意在讽刺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
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实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而有 用,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
5、请简要分析惠子和庄子在文中的形象特点。
庄子:放旷豁达、无欲无求、顺其自然,不凝滞于物
惠子:内心受到世俗经验的束缚,拘泥于成见,因而见 识不够通达。
这篇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
对待事物,要主动探寻规律,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 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利用它。
拓展延伸
你是如何看待“无用”和“有用”的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网上有一个问题:小时候背那么多 诗有什么用 背唐诗不能致富、不 能赚钱、不能出名,那我们为什么 还要背唐诗
同学们,你能回答吗
一个网友的答案
“慢慢地,我长大了。春天,看到盛开的桃花,就明白了什么是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夏天,跟爸妈去湖里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过, 便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蓮叶无穷碧’,什么是‘水光激滟晴方好’。秋 天,凉风乍起,梧叶飘黄,便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
‘苒苒物华休’。冬天,西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匆匆奔走,到了家, 烤着炉子,外边洋洋洒洒地下起了雪。便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 ’, 什么是‘红泥小火炉 ’。
约会时,知道了什么是‘月上柳梢头’,灯会时,知道了什么是
‘一夜鱼龙舞’。愁了时,就想起‘伫倚危楼风细细’, 乐了时,就想 起‘春风得意马蹄疾’。小时候背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 在心里。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 词、那幅画。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 于无法用其他词语来形容。
人类囿于实际功利的需要,只注重于物的具体有用性, 只留意于“有用之用”,此不仅具有局限性,亦具有非常 大的破坏性。
有用
实用主义,充满功利
象牙
虎皮
鹿角
大象
老虎
雄鹿
鲜活的生命
无用
我们要明白的道理
任何事物,作为一种独立自在的存在,其存在价值、具体的使用价值、
功能与用途则是多方面的。当人们着眼于某物的某种具体用途时,此物的 其他用途、其他使用价值是被忽视以至于完全掩盖了;当某一物被当作某 一具体物使用或利用时,此物的其他用途、其他使用价值则无法得到体现, 甚至完全遭到了破坏。 惠子总是以功利的态度来对待和看待一切,庄子 谓其“犹有蓬之心”。“蓬之心”亦即心中长草而不灵便,而世俗之气太 重。因为惠子世俗气味太重,他只能看到“有用之用”,而无法感受到
“无用之用”,庄子对于惠子的开示,对于“无用之用”的推崇,正是要 人突破“有用之用”以达到“无用之用”,从而感受生命的自由与乐趣。
1、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形象生动,说服力强。
庄子讲述了一个“不龟手药”的故事,同样的药方,不同的用途,得到了
“或以封,或不免子浒避线”悬殊的结果,生动地阐明了事物价值的大小取 决于“所用之异”的道理。
2、夸张、对比手法的运用。
庄子笔下的大瓠能装得下五石的东西,五石就是五十斗,相当于五百升,体 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客”凭着不龟手药,大败敌手,获封土地,极富 夸张色彩,增强了故事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同样的不龟手药,宋人不免于迸 避缆,“客”却被君王封赏,结局对比鲜明,突出了用途决定价值的道理。
3、论点鲜明,论述思路清晰。
文章开头先写惠子的问题,庄子指出“夫子固拙于用大”。接
着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得出“所用之异”的结论,然后再回到 惠子的大瓠上,说,“何不虑以为大梯而浮乎江湖”,指出了
正确做法,同时指出惠子思想的局限“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论述首尾照应,深刻透彻。
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