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3课 癞蛤蟆和小青蛙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3课 癞蛤蟆和小青蛙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7-23 14:1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这首歌曲对于四年级来说并不难。歌曲不仅将小动物的叫声融入到音乐作品中能进行表演,而且采用“对话”的方式更增加了情趣,相信孩子们会很积极的投入进活动中来。四年级的学生掌握了一些音乐知识并且有一定的音乐体验过程,所以这节课设计以自学和引导为主来学习这首歌,在上课之前根据每个班学生的不同的状态,老师围绕着音乐要素,有所针对的设计一些铺垫的环节,让学生迅速地投入到音乐学习氛围中去。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演唱歌曲,感受音乐风趣幽默的表现方式同时,感受音乐中表现的蛤蟆和青蛙的动物形象。
2.感受音乐要素中音色、力度的变化塑造的形象生动的音乐形象。并了解蛤蟆和青蛙的区别,增强科普知识,引导学生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3.学习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弱起节奏。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歌曲中出现弱起节奏和音乐中出现的节奏难点。
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音乐中表现的不同的力度、音色塑造的不同的动物形象。
3.感受歌曲风趣幽默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出现的节奏和旋律难点。
2.体会音乐要素中不同的力度和音色塑造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3.学习体验各种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不同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对唱问好歌
1=E 2/4
师:上课
生:起立
师:3 5 | 3 5 | 1、2 | 3 — | 生:3 5 | 3 5 |
你 好 你好 同学 好 您好 您好
1、3 | 2 — | x x | x x | x x | x x |
老 师 好 老 师 您 好 老 师 您 好
师:5·6|5 3 | 2 2 | 1 —— || (请坐)
你 的 声 音 真 好 听
二、认一认故事的主角
1.(板书课题,ppt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故事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师念白)
xx ︱ xx xx ︱x .xx ︱xx xx ︱x – |
西边 有只癞蛤 蟆 东边 有只 小青 蛙
x x x|x x x|xxx x x |x .|
癞蛤蟆 咕咕儿呱小青蛙呱呱 呱
2.(ppt2-1)请大家和我一起讲一讲故事的开头,听琴数拍1、2之后轻声说三个八分休止符之后接读
3.(ppt2-2)谁能认出哪只是癞蛤蟆,哪只是青蛙?你是从哪里分辨的?
生:颜色、花纹、叫声、四肢长短……
4.他们因为形体和声音相似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来听歌曲之后说一说。(ppt2-3,播放1)
三、演一演主角的动作、表情和台词
1.两位主角“癞蛤蟆”、“青蛙”的动作、表情什么样?谁能演一演,说一说?(指生答,师板书:瞪着、哎?望着、咦?眨、哎!眨、咦!)我们跟她学一学。
2.歌中除了唱词,还有说词。癞蛤蟆和青蛙还说了什么?我们听一听。(播放2)
3.癞蛤蟆爸爸和小青蛙说话的音色、力度一样吗?谁强一点,谁弱一点?我们学一学。
4.随着老师按节奏读一读歌词,感受角色形象。注意念白的力度和音色。
5.(ppt3)下面力度记号谁来按自己的理解说一下,哪个强于哪个?
6.(ppt4)听歌曲,我们分成两组,按角色把故事情节演一下。
7.随着琴我们把故事熟悉一下。
8.跟着录音比一比,谁的声音更像癞蛤蟆和青蛙!
四、生活中的力度、节奏
(ppt5)我们来观看演员用力度、节奏变化带给观众的不同感受。
五、板书设计
癞蛤蟆和小青蛙
瞪着 哎?—— 望着 咦?
眨 哎!—— 眨 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