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伏尔加船夫曲》
学科 音乐 学段 年级 7年级
相关领域 感受与欣赏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的相关理念和“北京市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设计思想”作为本课的指导思想。
2.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曲式结构: 《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四四拍,小调式,速度缓慢、旋律朴实,男低音深沉、浑厚的音色表现出了纤夫们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对母亲河—伏尔加河的深厚情感。 歌曲的结构为俄罗斯民歌中较为常用的三段体结构,d小调。 结构为: A A1 A2 尾声 (二)旋律特点:带有步伐特征劳动号子的音乐动机一直贯穿全曲,是这首歌曲的最基本材料。 接下来的下行级进旋律徐缓抒情,是船夫们的内心独白。这个音乐形象和第一个动机形成较大的反差,表现了船夫们对现实的不满、具有的反抗精神以及对母亲河深深的热爱。 (三)音乐表现要素:歌曲的多种音乐表现要素 歌曲最突出的艺术处理手法是:歌曲具有鲜明的力度变化层次。它采用了由弱逐渐到强,又由强逐渐到弱的处理方法:ppp﹤ff>ppp,正是这种处理方法,形象地描绘了伏尔加纤夫们怀着愁苦的心情和反抗精神,拉着沉重的货物拖着货船的步伐由远而来,复又远去,直到最后消逝在远方的情景。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以本课的授课对象四年级为例:他们想象力丰富,表现力强,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能感受不同音乐的情绪,并简单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可以哼唱或识读主题片段乐谱,在听辨、哼唱、识谱中发现旋律特点。能够划分简单的曲式结构,不能准确划分本作品的曲式结构;对歌曲情绪不能较准确的把握。有较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喜欢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说明 本课主要采用了聆听感受、模唱主题、体态律动、对比聆听和探究变化等为主要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感受作品。 1、在感受歌曲环节中,采用聆听感受的方式,结合油画的欣赏,引导学生对歌曲情绪有一个整体的感受。 2、采用对比聆听、模唱和体态律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记忆主题,了解歌曲曲式结构。 3、在分段欣赏时,通过感知体验、探究变化等方式,感受各乐段中音乐要素的变化,探究音乐中情感的变化。 四、技术准备 1.上网搜集俄罗斯画家列宾创作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用音频编辑软件截取乐段的音频。 3.运用Overture打谱软件打出歌曲曲谱,并与视频、音响一起制作成PPT课件。 4.上网查找俄罗斯红军合唱团演唱的《伏尔加船夫曲》的视频。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在之前的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基本能够感受音乐要素在乐曲中的变化,能够听辩出乐曲的主题以及相同、相似乐句。知道人声的分类,但男低音的歌曲还是第一次接触。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一些国外的歌曲,但俄罗斯的民歌还是第一次接触,学生不了解俄罗斯民歌的特点,以及歌曲的背景。 问题一: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音乐形象(纤夫),没有接触过劳动号子这一体裁的音乐。 对策:首先,在导入环节通过带领学生欣赏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引出“纤夫”这一群体,在感受歌曲环节中,带领学生通过体态律动等方式,感受劳动号子这一音乐体裁。 问题二: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音乐情绪。 对策:通过反复聆听、对比聆听、分段聆听乐曲,在感受音乐要素的变化中逐步了解音乐要素与表达音乐情感方面的作用。 问题三:不能准确划分歌曲的曲式结构。 对策:通过完整聆听感受、逐段聆听、对比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中逐步引出本作品的曲式结构。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歌曲《伏尔加船夫曲》所表现的情绪,体会音乐表现出的纤夫们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对母亲河的深厚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聆听、感受,模唱等音乐活动中,体会作品中劳动号子这一主题动机;再通过听辩、对比、演唱主题,律动等音乐活动,感受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变化,进一步体会作品的情绪及深刻的内涵。。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用准确的音调、有变化的力度演唱主题动机。 2、能够听辩出音乐要素在各乐段的变化。 四、教学重点 歌曲的感受与体验 五、教学难点 对音乐形象及情绪的准确把握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
一、名画赏析,导入课题 欣赏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创作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中人物的表情、动作、背景,理解“纤夫”这一职业。 出示本课的课题《伏尔加船夫曲》 【设计意图】: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 二、初听全曲,感受特点 1、教师播放歌曲,并提出问题:歌曲的情绪?速度? 聆听之后,请学生们自主讨论歌曲的情绪(深沉、忧伤、坚韧),速度:慢速、平缓 2、简介歌曲,并让学生了解这是一首俄罗斯民歌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歌曲的情绪和音乐风格。 分段欣赏,探究变化 第一遍聆听第一乐段,寻找歌曲主题。 预设:“歌曲中有一句重复出现的旋律你们听出来了吗?纤夫们在干什么?” 学生找出歌曲的主题旋律,通过哼唱主题感受旋律的特点——劳动号子。 第二遍聆听主题旋律。预设问题:“音乐的力度有变化吗?”(由弱到强) 学生聆听力度变化,并带着力度变化唱准主题动机。 感受歌曲演唱形式—男低音。引导学生讨论:表现纤夫们这种沉重的,深沉的声音是用什么音色来表现的?这样的音色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感受男低音音色的同时,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利用演唱与律动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体验作品。 作品中伴奏乐器大号的音色浑厚,有力量,很接近男低音的音色。把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生通过拍椅凳的形式为主题旋律伴奏,一部分学生模仿纤夫们拉纤的动作,再现纤夫们拉纤的劳动场景,拉近学生们与作品的距离。 第二次聆听歌曲的第一乐段,让学生感受后两个乐句情绪上的变化。 围绕 “音乐要素的变化”展开分析,并得出结论。(PPT表格)学生感受力度变化,感受歌词“穿过茂密的白桦树,踏平世界的不平路”,展开讨论:歌词唱出了纤夫们什么样的心声? 2、对比聆听第二、第三乐段,感受音乐要素的变化以及情感的递进。 结合乐谱欣赏第二乐段,感受情绪的变化。 思考并讨论:歌曲的旋律有变化吗?为什么情绪变化这么大呢? 通过分析得出:第二乐段的旋律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这也是俄罗斯民歌的一个特点。之所以情绪变化的大,是音乐要素中的节奏、歌词以及旋律中的高音mi反复出现。 哎, 哎, 努 力把 纤绳 拉! 这一句的节奏突然紧缩,表现了纤夫们使劲拉纤以及相互鼓励的情景,学生通过读节奏、读歌词以及带着力度演唱的形式,感受纤夫们拉纤的劲头。 通过带有感情的朗诵歌词,理解“对着太阳唱起歌”所蕴含的情感——纤夫们追求光明、向往自由的心情。 对比聆听第三乐段,感受这一乐段中力度和情绪的变化。以及纤夫们对伏尔加母亲河深厚的情感。 接着请同学们再次完整的感受第二、第三乐段,体会这两个乐段中情绪的递进。 3.聆听歌曲的尾声,提出问题:歌曲的结尾表现了什么?与前面的音乐有变化吗? 学生回答:结尾描绘了纤夫们拉着货船越走越远,在旋律上再现了主题动机,与前面的音乐相呼应。学生通过演唱尾声,感受力度变化,并自主为尾声加入力度记号。 【设计意图】:分析、对比乐曲各部分音色、旋律、情绪等音乐要素的不同,感受各乐段情绪的变化。 四、完整欣赏,情感升华 欣赏由俄罗斯著名的红旗歌舞团用俄语演绎的《伏尔加船夫曲》,感受俄罗斯人民深沉、坚毅、强悍、乐观、英勇的民族气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为歌曲圈出力度记号。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乐于参与体验音乐活动。 (二)教学中,教师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个人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 (三)通过听辨音乐片段,学生选择相应力度记号的形式,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6.教学设计特色说明
(一)突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的特点,从始至终让学生在以听为主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知、体验、表现,如:在初听阶段,完整欣赏各曲,让学生充分的感受音乐情绪,突出内心感受;在聆听过程中,围绕旋律、力度、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听辨、模唱、表现音乐,突出了音乐学科特色。 (二)为了能够让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深入研究教材,研究音色及音响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音乐本体,学生通过演唱主题动机,模仿伴奏乐器——大号,分析歌曲中劳动号子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分析音乐的情绪、节奏、旋律特点等,让学生初步感受、了解俄罗斯音乐的部分特点·。 (三)教学中能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自主学习探究音乐特点,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聆听歌曲,找出歌曲主题动机,引导学生体验劳动号子的体裁特点;对比聆听各乐段,引导学生发现音乐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设计的问题线索符合了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设计的活动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