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兼爱》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兼爱》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4 17:1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兼 爱
《墨子》
在中国文化史上,我们提到中 国文化主流的时候,往往“儒道” 并称,但是在战国时期,却没有这样 的并称,而当时最显著的两个学派 是“儒墨”或“孔墨”,韩非子
说:“世之显学,儒墨也!”这说明 在先秦时期,墨家是非常显赫的。
然而在后代,一直到清代以前,研究 墨子的人却非常少,墨子到底是一 个怎样的人呢
早年经历
墨子的先祖是殷商王室,他是宋国君主宋襄公的 哥哥目夷的后代,目夷生前是宋襄公的大司马,后来 他的后代因故从贵族降为平民。后简略为墨姓。
墨子约出生在春秋末年周敬王四十年(约公元前480
年),一说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 年 。虽然其先 祖是贵族,但墨子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 出身的哲学家。
作为一个平民,墨子在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 木工。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 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作为没 落的贵族后裔,墨子自然也受到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 《史记》记载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
墨子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 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人,他自诩说“上无 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 之人”的士人。在他的家乡,滔滔的黄河奔流东去,
墨子决心出去拜访天下名师,学习治国之道,恢复自 己先祖曾经有过的荣光。
师从儒者
墨子穿着草鞋,步行天下,开始在各地游学。据《淮南子 ·要略》之说,
墨 子 原 为 儒 门 弟 子 。墨子曾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的儒学,称道尧舜大禹, 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因不满儒家学说而另创一对立的学派。
创立墨学
墨子最终舍掉了儒学,另立新说,在各地聚众讲学,以激烈的言辞 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开始追随 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学派,成 为 儒 家 的 主 要 反 对 派 。
墨家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 家是先秦时期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为“显学”。在当时的百家 争鸣中,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 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 大的墨家学派。
这样一个影响巨大的人物,为何 后来却销声匿迹了呢 墨子的思 想到底有哪些 为何他的学术后 来淹没了呢 我们现在学习墨子 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呢 今天, 带着这些疑问和思考,让我们一 起走进墨子。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 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 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 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 然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 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请同学们自读并疏通第一段段意。注意解释加红字词之意。
解释字意并说明判断依据。
1,所自起:产生的原因。依据:所字结构,所+ 动=名。
2,焉:于是,就。依据:根据句式判断:“焉 能治 之”与“则不能治。”句式结构相同,“焉”与“则”相 对,字意相近或相同。另外“焉”句末为逗号,排除 疑问语气词。
3,攻:治疗。依据:语境分析法,医(医者,名 词 )之攻人之疾(疾病,名词):攻:治疗。
比喻论证:
治天下者必知乱之根源——医生治疗病人。
作用:比喻论证,就是用人们熟知 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观点的正确。 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 象、浅显易懂。
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请 找出第一段的观点及论证方法。
观点: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 起 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
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
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
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
子而自 利 ;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
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 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
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 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 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
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1,当:同“尝”,尝试。依据:字典、通 假字积累以及词性判断、语境分析。
当的通假字有:①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通“倘”,倘若,表假设。②曹军不能抵当: 通“挡”,抵挡。
2,亏:使动用法,使…受损失。依据:词 性判断、语境分析。
3,虽:即使。依据:词性判断、语境分析。 4,慈:慈爱。依据:句式结构/语境分析:
子自爱,不爱父/父之不慈子。
5 , 利:使…得利。依据:词性判断、语 境分析。
6 , 乱物:纷乱之事。依据:查字典。
物:①杂色的牛。②东西,事物。③别人, 众 人 。如恃才傲物(别人),物议(众人 的议论)④察,看:物色。
7,具:完备,齐全。依据:词性、语境分 析。
8, 大夫各爱其家。诸侯各爱其国:国:诸 侯的封地。家:卿大夫的封地。
9,臣子之不孝君父:应为“臣之不孝君, 子之不孝父”。
正面举例论证:父子、兄弟、君臣之间不慈爱 盗贼致乱
大夫、诸侯相攻
作用:列举真实、可靠,有代表性的 事例证明论点。通过列举典型事例, 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 了说服力。
观点:当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
请找出第二段的观点以及论证方法:
察 此何 自 起 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
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 犹 有不慈者乎 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 故不孝不慈 亡 。犹有盗贼乎 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 视人身若其
身,谁贼 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 国者乎 视人家若其家,谁乱 视人国若其国,谁攻 故大 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 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
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 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
“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
请找出第三段的观点以及论证方法:
观点: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反面假设论证:若使天下兼相爱——天下治。
作用:假设论证法就是针对着上面所举 的事,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推论论据 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有力地论证中 心论点。
本文内容及论证小结:
一 :提出论点:圣人要治理混乱的天下必须先知
道混乱产生的根源:人与人不想爱。
二 :举出天下混乱的几种例子:君臣、父子、兄 弟以及盗贼、大夫、诸侯之间混乱的情况,指出
根本原因:人与人不想爱。
三 :提出治理混乱的方法,即墨家学派主张:使 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
子自爱,不爱父—父自爱也,不爱子
弟自爱,不爱兄—兄自爱也,不爱弟 臣自爱,不爱君——君自爱也,不爱臣 盗爱其室,不爱异室
贼爱其身,不爱人
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
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
第三层:兼相爱则天下治
第二层:
当察乱何 自起 起
不相爱
兼 相 爱 则 治 交 相 恶 则 乱
-第一层:治天下必知乱之所自起
兼 爱
《说文解字》:兼,并也。从又持称。兼持二禾,秉 持一禾。
(手握两禾,有全部,都的意思。)
兼——手持二禾,并也。有兼顾、全部之 意。兼爱就是全都爱。
解读“兼爱”——字源分析,明确含义
明确: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 犹有不慈者
乎 .. …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 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 劝爱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请大家从课文中找一找,墨子对兼爱具体的描述。
资料链接:(学生用书《金版教程》P061)
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 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 子墨子言:“视 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 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 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 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 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 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通过这段具体的描述,能否总结出“兼爱”的 特点
是以仁者誉之。(举凡天下祸患、掠夺、埋怨、愤恨产生的原因, 都是因不相爱而产生的。所以仁者认为它不对。)”
明确:
“兼爱”就是一种“无亲疏远近,无等级、 无差别的平等的一视同仁的爱。
补充《墨子》相关内容:“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 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 人必从而害之。”分析墨子的“兼爱”与“相利”之间的 关系。
明确:“兼相爱”与“交相利”并举, 把爱人和利己统一起来。这反映出墨 子在以“兼相爱”之名行“交相利” 之实的良苦用心,人们在兼相爱的同时 必须交相利,爱如果不和利相结合,那一 定是空洞的,虚幻的。
即 :相爱交利
明确:
国与国相攻(相互战争),家与家相篡(相互掠
夺),人与人相贼(相互残害)君不惠,臣不忠,父 不慈,子不孝。到处都在杀人,群臣、父子这 两个当时最重要的关系都出现了问题,是一 个充满杀戮、充满血腥的时代,是一个人伦 意识极为淡薄的时代。
解读“兼爱“——结合背景对比探究””
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时代的土壤,那么墨子 生活的社会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从文中找相关语句。
有什么不同
参考:儒家的仁爱思想是从家庭血缘亲情中引申出来的,习惯 于从自我开始层层外推:我自己——我的直系血亲——百姓— 一万物。就是从亲情出发,从身边做起,由此及彼,推己及人。
也就是先爱自己人,后爱别的人;先爱父母子女,后爱父老乡亲; 先爱华夏族人,后爱少数民族。甚至同一层面,也有先后,比如 先父母后子女,先国君后国民。因此,儒家虽然也强调“爱”, 也提倡“泛爱众“,但是它的“爱”是有差别,有等级,有亲疏 远近、高低贵贱之分的爱。
这和墨家明显不同。比如,儒家认为,两军交战,一旦一方胜了, 不能赶尽杀绝,要留生路,甚至对方的兵车陷到泥潭,还应该去 帮忙推车,那对于这种情况,墨子怎么看呢 墨子干脆就认为,
两国就不应该交战。儒家虽然也爱了,但很显然爱的不 够彻底,墨子把儒家的这种爱称为“别爱”。
在这种情况下,先秦诸子应运而生,他们为这个病态的社会奔走呼号,也为
这个乱世开出了自己认为最好的药方,因此,彼此之间争论不休,这就是
“百家争鸣”。墨子为这个社会开出了的药方是“兼爱”,也就是——依 爱治国,但是以爱为名,他并不是第一人,在他之前,孔子已经开出了“仁爱”
这个药方,那么我们来看看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
·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 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 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 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 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
故亏臣而自利。
换句话说,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 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 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 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 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 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儒家这种“别爱”不能解决当时的社会
问题吗 墨子在文中怎么分析的
· 墨子认为,“别爱”的实质就是自私,因为你最爱的,是自己
的父母。说到底,最爱的是自己。当然,这是墨 子 替 儒 家 推导出来的。按照儒家的逻辑推导,是越亲的爱得越深, 越疏的爱得越浅。当双方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做儿子的,只 爱自己,不爱父亲,因此损父利己(亏父而自利)。做臣民的, 只爱自己,不爱君王,因此损君利己(亏君而自利)。同样,做 父亲的,只爱自己,不爱儿子,因此损子利己(亏子而自利)。
做君王的,只爱自己,不爱臣民,因此损臣利己(亏臣而自利)。 至于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篡,人与人相贼,根子也在这里。
诸侯只爱自己的国,不爱别人的国,所以损他国利己国(攻异 国以利其国)。大夫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损他 家利己家(乱异家以利其家)。人民只爱自己,不爱别人,所 以损他人利自己(贼人以利其身)。
● 所以,在墨子看来,儒家的爱不但无法医治这个 混乱的社会,反而是造成社会乱象的主因。 因
此,墨子主张“兼以易别”,认 为 只 有 “ 兼 以 易 别 ” 的 博爱,全然无私的爱才能实现理想的和谐世界,改 变社会混乱和动荡的现象。
这样看来,“兼爱”真是太好了,是势在必行了,
不过理论再好,没有可行性也是空谈。那么在 当时的社会墨子的理想能实现吗
合作探究——探究墨家在历史中没落的原因
· 《墨子》:此何难之有焉 特上不以为政 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释义:这种兼爱有什么难实行的呢 只是居
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而士人不用它实 之于行的缘故。
首先,墨子认为能不能实现
明确:墨子认为可以实现,不但能实现,而且简单易行。
就像少吃饭、穿粗衣、冲锋陷阵那么这样“天下百姓之所皆难” 的事(有多难),只要统治者提倡都能做到。更何况兼爱还有好处, 因为你爱别人,别人也会反过来爱你(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你帮 助别人,别人也会反过来帮助你(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这样利 人利己、两全其美的事,怎么会做不到 反过来,如果你不爱别人, 别人自然也不爱你;你不帮助别人,别人自然也不帮助你。这道理, 难道还不简单吗
墨子认为,兼爱的难以实行,并不在理论本身,而在于人 心。世人不愿吃自己兼爱的苦,却情愿享别人兼爱的 福。世人尽管反对兼爱、但遇到利害关头的时候,便 要去选择能够兼爱的朋友和他共事。其实,世人如能 排除自私自利的心,视人入己,兼爱并不难行。
●明确:
(1)墨子历史认识的局限性。
由于墨家是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客观地反
映了身处贫困与战乱的人们的愿望,因而它成为 战国时期一大学派。但是,这种“兼爱”的学说 在封建等级社会能行得通吗 再者墨子所处的时 代正值春秋末战国初,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的时期。此时所出现的社会动乱并不是墨子所
简单朴素理解的各方不兼爱,“交相恶”引起的, 根本的则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因此,
墨子的这种兼爱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理 想主义,它根本是不会实现的。
后来的历史为什么没有选择墨家
(2)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中国古代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宗法等级社会,自然亲情和 人伦纲常被视如神圣。君权神授、君主就是法律、父权制、家长制和人
情网等得到绝对认同。在这方面,儒家“爱有等差”的原则直接为宗法
等级辩护,得到历代统治者的青睐,儒学在汉代和南宋两次被奉为官方哲
学便是明证。与此不同,墨子的兼爱要求视人之国、人之家乃至人之身若 视其国、其家和其身,这淡化了人、己之别,直至隐蔽了吾之君、吾之父 优于人之君、人之父的特权。更有甚者,兼爱中流露的天与人、上与下的 平等、互惠和互利原则冲击了在上者的利益。
正因为如此,孟子抨击墨子的兼爱思想是禽兽逻辑,指出“墨氏兼爱,是无 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爱自己的孩子,总比爱兄弟的孩子要多一 些;爱兄弟的孩子,也总是比爱邻居的孩子要多一些。这是常理,也是常情、 常识。这不需要讨论,每个人自己的经验就可以证明。(《孟子 ·滕文公 下》)。孟子的看法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和大众 心理。由此,儒家与墨家一传一绝的不同命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样看 来,孟子的观点是对的。我们基于血缘而形成的亲疏关系,是符合人性的。 而墨家这种爱在乎人情,却走了极端,太过于理想化了,爱父母和爱陌生人 一样,这超越了人性本身,太难以实现了,甚至会成为“伪善”。
(3)当时社会生活环境的制约。
兼爱”虽然不是评判一个人道德高下的标准, 却也涉及到人的道德层面,当时社会秩序混乱, 战争不止,百姓生活困苦,在这种情况下,几乎 所有的人都在为了生存而奔命,反映出的都是 人自利自保的天性,对自身的道德要求根本不 高,因此“兼爱”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可能 推行。
(4)中国人注重前者、热衷于义,淡漠后者、 耻于言利。
孟子的“何必曰利”符合中国人耻于言利的 大众心理和价值取向,为历代统治者所提倡, 墨子的尚利倾向却为中国人所不耻(至少在表 面上是如此)。儒家与墨家不同的历史命运可 以在其对中国人心理倾向和价值评判的一迎 合、一逆忤中得到解释和说明。
(5)墨家代表的阶级利益,令统治者忌 惮。
墨子出身平民,他的思想和利益需
求自然充满了民本的特点,他的草根 精神是统治者所畏惧的,更何况,墨家 自己有一个300多人的武装力量,令统 治者忌惮。
迁移拓展——探究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历史没有选择墨家,那我们现在重提墨于 墨子思想是否还有意义和价值
明确:
(1)墨子主张在促进利益和谐的基础上实现世界的和谐。
兼爱要求人人关心爱护别人,交往时要相互尊重,爱人如己。在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在享受物质繁荣的同时,也正 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人际危机。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道德 缺失、诚信失落等问题导致人际关系日益冷淡和疏远。而且我 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贫富差 距、城乡之间、沿海与内陆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在市场经济 的环境下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道德的素质还有待提升,这些 都是我们目前社会存在的不和谐的因素。交相利的时候,莫忘 兼相爱,那么“三鹿奶粉”事件就不会再重演,坑蒙拐骗就不会 再发生,我们和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定会建成。而墨 子 主 张的爱人如己、互利共赢的理想境界,不仅对当代中国的精神 文明建设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和谐社会的创建也有积 极的促进作用。
(2)“非攻”的思想,倡导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友好,互不侵犯,
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国 与国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对和谐世界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 和作用。墨子的“兼爱”思想是为了达到全人类之间的相互 关爱,这个范围已经超越了民族、种族的本身,而是把这种
“大爱”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如果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和谐,就不仅仅只是关心自己身边的一个小的团体,还应在能 力所及时,同样关爱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人类。墨子“兼爱” 思想特别是“非攻”思想,对当今国际关系的处理具有重要 的借鉴作用。
(3)墨子“兼爱”中的关注平民阶层生计思想与我们今天实 行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构建相切合,其“交相利”的目 的也与我们市场经济追求平等互利、共同富裕的目标不谋而 合。
可见,墨子的“兼爱”不是由于本身理论的不先进,反倒是由 于其理论过于先进而超越了他生活的时代的承受能力而被统 治者所排斥。我们这个时代对墨子的“兼爱”是有足够的承 受力的,我们的政府也是可以接纳其积极思想的。而且今天 关注的农民工、农村医疗保险、新农村建设、大学生就业等 问题正是我们国家对低阶层民众的生计关心,这正体现了墨 子“兼爱”思想的要求。虽然还不能完全达到,但正在努力 的路上。
课堂总结
本课阐述了墨子“天下兼相爱则治” 的 思想主张。文章从探究世乱的根源入手,从
反面证明了“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的症结, 然后对症下药,从正面指出治乱的灵丹妙药
是“兼 相 爱”,并具体阐述了什么是“兼相 爱”和实施“兼相爱”的社会效果,从正面 证明了“兼相爱”的重要性,最后告诫人们 “ 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
余秋雨先生说:“如果要问我倾向何 方,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墨家。虽然 难于实行,却为天下提出了一种纯粹 的爱的理想。这种理想就像天际的光 照,虽不可触及,却让人明亮。”我们 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因为它在历史 上被淹没或批判,就忽视它跨越时空 的价值,也不能不加辨析全盘接受,而 是应该结合现实,结合国情,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课后延伸
墨子所强调的十项思想主张“尚贤”
“尚同”“兼爱”“非攻”“节
用”“节葬”“非乐”“非命”“天 志”“明鬼”中,“兼爱”是最根本、 最核心的一项,请自主学习本单元的其 他两篇文章——《非攻》和《尚贤》, 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九项是怎样 从“兼爱”中衍生和拓展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