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登高
杜甫
能 一 法
文学常识
( 一)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 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 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 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讲求严格
的格律。
·近体诗分两大类
· 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
·从篇幅上分
· (1) 律诗,由八句组成。律诗全诗共四联, 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 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末联)。
· 中间两联要求对仗,句式一样,词性相对, 平仄相反。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
通常押平声韵。
· (2) 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 绝句,如李白的《静夜思》;七字句的称七 言绝句,如李白的《朝发白帝城》。
杜甫简介(一)
■读书和漫游时期
十四五岁时便“出游翰墨场”,20岁开 始漫游,24岁应举,不第。却结识了李 白和高适。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 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后 再次应试又不第。
杜甫简介(二)
困居长安时期
·3 5岁入长安求官,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 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早 上敲打富贵人家(曾经以朋友身份相交的王侯权 贵)的大门,黄昏才见到肥壮骏马飞奔带起的尘 土(权贵归来),谁知道,他却只拿出残羹冷炙 来“招待”,原来寒士(亦或是落魄的读书人, 或是遭贬谪的官员)的命运处处都是悲辛。】
最后通过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得到一个看 守兵器的小官。
不久父亲去世,此后的生活变得艰难起来,43 岁时幼子饿死。
杜甫简介(三)
陷贼和为官时期
45岁时安史之乱爆发,被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春望》等诗。后 来他逃出长安,但战乱和饥荒让杜甫无法养活他的 家庭,加之对仕途的失望,47岁丢官入蜀。在朋 友的帮助下建了一所草堂,过着相对舒适的生活。 但从全国来说,安史之乱虽结束,但唐王朝的瓦解 之势并未因此而停止。内部朝政腐败,割据势力征 战不断,外有吐蕃的侵扰,甚至攻入长安,迫使皇 帝出逃。
加上好友李白高适的去世,郁闷像一团乌云一 样压在心头。为排遣烦恼苦闷,作者抱病登台 , 但悲凉的江峡秋景更增添了他的悲哀。此时 杜甫55岁,三年后客死于旅舟中。杜甫的死 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离开四川后的杜甫 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 了9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 牛肉和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tāo tiè 贪食 )一回的杜甫因许久未进食,肠胃难以承受, 最终因暴饮暴食导致消化不良而死。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 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 杜少陵。一度任工部员外郎,又称杜 工部。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三吏”、“三别”。其 诗 示了唐的历史,被称为“诗史”, 后,推崇他为“谢圣”。 有《杜少陵集
《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人称“诗圣”
文为“诗史”
杜甫
沉郁顿挫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顿挫:艺术形式。
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
■沉郁:思想内容。
这首诗作于唐代大历二年(767)秋天,杜
甫客居夔州(今四川奉节)期间,距他去世只 有三年时间。此时唐王朝内忧外患,而诗人也 身患严重的肺病,生活困顿。这一年的重阳, 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来饮酒,不料这位亲戚因 事没来。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
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
写作背景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 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 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请结合注释自由读全诗,要求:读准字 音,把 握词义,初步体会诗歌感 情 ,至少读三遍。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1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语气缓慢、沉重,
读出“悲”的感情。
自由读,读出节奏、感情。
哪个词,最能体现诗意
悲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进入这首诗,看看 诗人是如何抒写“悲”情的
思考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为选择
鉴赏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 回 。”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 六个特写镜头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 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 盘旋的鸟儿。
想象一下,飞鸟,应该是一只怎样 的飞鸟
鸟飞回
鹰击长空
鸟鸣山更幽
孤独
无助
苍劲
有力
悠 闲 自在
飞 鸟 — — 在 空 中 盘 旋
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 无 依 。
首联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 型景物,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
其境,展示了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的境界。
鉴赏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问1:哪个词语能集中表现秋天典型的特征
问2:这一联,从描写的角度来看,应是什么 问3:你怎样理解这一联所用的词语特征
■ 仰视与俯视结合的景象描写。
“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
“萧萧下”,加快了飘落的速度; “不尽”,拓展了长江的博大。
“滚滚来”,渲染了长江的汹涌。
落 木—
杜甫看到落叶飘零,想到自己像树
一样,已是晚年,已经走到了生命
的晚秋,抒生命短暂之感。
间 喻 品
河 永 不 停 息 °
能
江
· 这一联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诗人 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 “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 寒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 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 壮阔、雄浑,对人们的触动不仅仅限于岁暮 的感伤,同时也让人想到了生命的易逝与有 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这一联对仗精工, 沉郁悲凉,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 “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被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 “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
· 以上四句写景,为下文悲秋抒情作了 铺垫——融情入景,景中已自有情。
· 既具客观事物的具体特征,也饱含着 诗人特殊的感彩,表现了诗人特 定的心情——主观化了的客观景物。
鉴赏颈联
颈联哪些字眼暗含情感 各有何含义
■万——离家万里,漂泊路途之远; 常——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
多——感叹年老多病,精神疲惫不堪;
独——感叹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
凄凉。
从颈联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身 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 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 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 身受多重愁苦。
■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 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客居他乡)之愁也; 常作客,久旅(长期漂泊)也;
百年,暮齿(晚年)也;
多病,衰疾(体弱多病)也; 台,高迥(高远)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 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
八可 悲
鉴赏尾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 难 :国家动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 艰难,壮志难酬。
苦恨:杜甫此时年事已高,疾病缠身, 虽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颈联字字含悲,尾联点明缘由:
悲的根源何在
常年做客他乡的羁旅之愁;
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
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
白发日渐增多而壮志未酬。
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忧国伤时伟大 情操的诗人形象。
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分析这首诗的结构 在抒发情感时 采用了什么手法
首联 仰望 云天秋风
哀婉孤独
写 俯视 江水渚洲
景 无边落叶 状悲之广
颔联
沉 郁 高 昂
悲 不尽江水 言悲之多 悲秋作客
抒 颈联 多病登台
愁 苦 沉 痛
情 尾联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忧愤无奈
悲壮而不悲哀,
激动而不消沉, 阔大而不狭小。
胡应麟《诗薮》评此诗
“精光万丈,力量万钧” 推此诗为古今七言律诗
之冠。
《登高》
高浑一气,独步古今,当 为杜集七言律诗第——
清 ·杨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