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17课《赛小车》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17课《赛小车》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7-23 20:4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备课
课题 17.赛小车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课型 新授课 第 1 课时(共1 课时)
教材分析 玩小车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如何让小车运动起来、如何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小车运动的变化和施加的力有关,知道利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本课安排了两个科学实践活动:让小车动起来,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 第一个科学实践活动分为三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在这个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用各种办法让小车动起来,比如用斜面滑、用磁铁吸引、用手推等,其目的是将小车从静止到运动的状态变化与施加的力建立起联系。第二个环节是对小车施加不同的力,观察小车的运动变化情况。教学中让学生在小车的两端分别悬挂上一定数量的钩码。预测小车的运动情况,并进行验证。通过两端悬挂不同数量的钩码,让学生知道小车运动状态改变的快慢(包括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的变化)与施加的力的大小有关。第三个环节是对前两个活动进行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小车的运动变化和施加的力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科学实践活动主要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一种方法是把两辆小车放在同一起点,同时放手让小车开始运动,观察哪辆小车先到达终点。另一种方法是控制时间一定,让小车在不同的起点起跑,通过测量小车所走路程的长短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此外,还可以通过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和路程进行判断。这种方法难度相对较大,但渗透着速度的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时间归同或者把路程归同,通过推算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最后给出速度的概念:人们用速度表示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比较小车运动快慢,进一步感知速度的大小,认识常见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同时,也让学生感受科技在不断发展,在不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 (3)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4)能利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基于测量的数据判断速度的大小。 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比较、分析、概括的逻辑思维。 科学探索: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制定简单计划、选择合适的工具,运用分析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责任态度: 能够乐于尝试、分工协作,乐于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能利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基于测量的数据判断速度的大小。
教学难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制定简单计划、选择合适的工具,运用分析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1、哪些方法可以让小车动起来?比比看,哪组方法最多。 预测: (1)用手推动小车 (2)把小车放在斜坡上 (3)在小车下安放磁铁,手上再持一个磁铁,使其前进。 方案1:同级磁铁靠近,从后方推动 方案2:异级磁铁靠近,在前方带动 2、小车从静止到运动跟什么有关? 明确:小车从运动到静止,需要对它施加力。力能使小车运动。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用各种办法让小车动起来,比如用斜面滑、用磁铁吸引、用手推等,其目的是将小车从静止到运动的状态变化与施加的力建立起联系。 二、讲授新课 (一)小车运动变化与力的关系 1、材料准备:小车、细绳、相同钩码若干 2、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在小车的两端分别悬挂一定数量的钩码,用手按住小车并判断它的运动情况。 (2)然后松开手,观察小车的运动。我们的判断正确吗 3、实验记录 4、实验结论 (1)当小车两端悬挂同样数量的胸码时,这时两个力抵消,这就等于没有施加力,这时小车所处的运动状态没有变化。 (2)当小车两端悬挂数量不同的钩码时,这时小车会朝着悬挂钩码数量更多的方向行驶。且两端钩码的数量差距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就越快。 5、根据以上研究,说一说小车的运动变化和受到的力有什么关系。 明确:小车运动的方向和运动变化的快慢与受到的力有关,受到的力越大,运动的变化越快。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小车运动状态改变的快慢(包括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的变化)与施加的力的大小有关。 (二)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 1、赛车比赛 组内比一比,我们的小车,谁跑得快? 2、材料准备 玩具车、秒表、卷尺 3、比较方法 (1)把两辆小车放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赛跑,看哪辆小车先跑到终点。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的时间,用时越少,运动得越快。 (2)让两辆小车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进行赛跑,使两辆小车行驶相同的时间,然后测量两辆小车所走的路程进行比较。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小车行走的路程,路程越远,运动得越快。 设计意图:对前两个活动进行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小车的运动变化和施加的力之间的关系。 (三)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 1、速度 科学上我们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速度=路程÷时间”。速度的值越大,说明物体运动得越快。 2、人们为了追求更快的速度,发明了不同的交通工具。比较一下,哪种交通工具速度最快? 设计意图:能利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基于测量的数据判断速度的大小。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作业布置 1.小车运动的快慢可以用( )表示。 A.速度 B.行驶方向 C.运动形式 2.一种交通工具正常情况下每小时行驶130千米,这种交通工具是( ) A B 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的运动变化与受到的力有关 B.小车的运动变化与受到的力无关 C.无法确定小车运动的变化与受到的力是否有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