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4 07:17:2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分层作业
1.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协商关税 B.获得赔款
C.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清朝政府拒绝,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D项正确;协商关税,是扩大权益的一部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获得赔款是目的之一,不是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使鸦片贸易合法化是目的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2.1860年10月火烧圆明园的是( )
A.八国联军 B.法德联军
C.英法联军 D.俄美联军
【答案】C
【解析】1860年,英、法联军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C项正确;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在1900——1901年,排除A项;BD项不符合题干内容,排除。故选C项。
3.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沙俄 D.荷兰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是侵占我国领导最多的国家,C项正确;其余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4.在条约中,清政府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文中的“条约“是( )
A.《虎门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清政府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可知,这是《北京条约》。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D项正确;《虎门条约》是《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排除A项;《望厦条约》也是《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排除B项;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排除C项。故选D项。
5.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____”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亚罗号事件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6.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____》。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____自由航行等特权。
【答案】 天津条约 长江各口岸
【解析】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1.据英军军官约翰·H.唐恩某年10月7日的日记:“晚上7点,总司令到达,找到了巴特尔旅和我们的法国盟军。法国人有意无意地已经在昨天推进到中国皇帝的夏宫,与我们相距4英里(约6.44千米)。他们已经大规模地抢掠……”他记述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法国人有意无意地已经在昨天推进到中国皇帝的夏宫,与我们相距4英里(约6.44千米)。他们已经大规模地抢掠”表明英法联军在圆明园抢掠,这一事件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军入侵,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入侵,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不止英法,与“推进到中国皇帝的夏宫”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了大量的奇珍异宝,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如果要研究英、法曾犯下的这些罪行,下列史料可信度最高的是( )
A.1860年《泰晤士报》的相关报道 B.历史书籍里的相关描述
C.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圆明园文物 D.亲历该事件士兵回忆录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闯进了圆明园,掠夺了大量的奇珍异宝,并火烧圆明园”,可知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是直接的证据,是未经过任何修饰的信息 ,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因此最能证明英法曾犯下的罪行的是“法国枫丹白露宫的中国藏品”。C项正确;《泰晤士报》报纸、历史书籍、回忆录,都属于第二手资料,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3.咸丰帝和其朝臣最不能容忍“公使驻京”这一内容。为此清朝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抗争,致使战争不断升级,最终付出惨痛代价。下列属于“战争升级后的惨痛代价”的是( )
A.割让香港岛 B.签订《天津条约》 C.火烧圆明园 D.赔款白银4.5亿两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公使驻京”的信息结合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可知,1858年,英法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海建条约》,内容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因咸丰帝和其朝臣最不能容忍“公使驻京”这一内容,导致战争不断升级,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了圆明园,C项正确;割让香港岛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A项;签订《天津条约》才有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发生在惨痛代价之前,不是惨痛代价,排除B项;赔款白银4.5亿两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舆地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廷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东三省舆地图说》,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薛福成的《滇缅划界图说》等等,其范围和规模大为壮观。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官方关注边疆危机 B.自然科学研究逐步兴起
C.主权意识日益增强 D.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潮流
【答案】C
【解析】据题干“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地理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延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东三省與地图说》,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薛福成的《滇缅边界图说》等等”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部分有识之士关注边疆地区局势,编著边疆史地著作,体现了当时中国部分进步人士的国家主权和民族意识日益增强,C项正确;官方关注边疆危机、自然科学研究,都与题干内容 不符,排除AB项;材料不能充分说明当时中国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潮流,排除D项。故选C项。
5.某电影解说词:“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解说词中描述的事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重大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可知,这是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战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项正确;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排除D项。故选C项。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爆发的这场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量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1)材料一中的“战争”指哪次侵华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二:……但这个条约并未结束中国人和欧洲人之间的摩擦。为增加贸易量,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欧洲人想要更多的让步,而中国人则认为,这些条约向欧洲人承认的特权太多。因此,1856年再次爆发战争就不奇怪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材料三: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3)结合所知识,指出近代史上导致圆明园“从万园之园变成废墟”的国家以及战争。
(4)西方列强在近代化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他们的屡屡得逞,验证了什么道理?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当怎么做?
【答案】
(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为增加贸易量,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3)英国,法国;第二次鸦片战争。
(4)道理:落后就要挨打;经验教训:我们要共同努力,发展经济,使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这样才能有能力摆脱被压迫被侵略的命运。
【解析】
(1)根据材料一“1840年爆发的这场战争”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1840 年 6 月,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材料二“为增加贸易量,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可知,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为增加贸易量,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10 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此时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方列强在近代化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他们的屡屡得逞向我们揭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要共同努力,发展经济,使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这样才能有能力摆脱被压迫被侵略的命运,言之成理即可。
1.以图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图1、图2均出自英国人埃德加·霍尔特的《对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一书。这些图片可以用来说明在两次鸦片战争中( )
A.中国军民抵抗外国侵略 B.英军陆上作战计划未得逞
C.中国社会矛盾发生变化 D.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图片“图1清军抵抗英军的情景”“图二英军抬着尸体撤退的情景”,可见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军民英勇抵抗外国侵略,给予英军沉重打击,A项正确;两次鸦片战争都以清政府战败而结束,因此不能证明英军陆上作战计划未能得逞,排除B项;题干并没有两次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矛盾的对比,无从得出社会矛盾发生变化,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当时中国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即“外患”,但没有体现“内忧”,排除D项。故选A项。
2.广州市的《越秀史稿》说:“它的起因是洋人要跟清廷修改条约,以图攫取更多更大的利益;清廷予以拒绝。洋人恃强,诉诸武力,发动战争”,材料中的这一战争
A.允许外国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工厂,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
B.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给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D.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英国并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英国的武力要求被清政府拒绝,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重新挑起战争,第二年,英国联合法国,组成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这次战争是岩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称为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给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C正确;“允许外国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工厂,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排除A;“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鸦片战争有关,排除C;“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排除D。故选C。
3.【屈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船用杉木制,吃水浅,排水量为250-350吨;火炮既小又少且除旧,每膄战船一般仅配备火炮2-4门,最多不过10余门,射程350米左右。 该舰舰体用铜皮包裹,排水量为1809吨;舰上装备各型火炮74门,射程1000-2000米;此外,英军外有蒸汽动力的“复神号”等战舰。
材料二 在1858年与英法的天津谈判中,咸丰帝和其朝臣最不能容忍的是“公使驻京”这一内容。咸丰帝甚至打算以全免进口关税换取公使不驻北京。而当时西方国家互派大使常驻对方首都,已经是外交惯例。为此,清朝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抗争,致使战争不断升级,最终付出惨痛代价。
——摘编自任世江《初中历史课程“点—线”解析》
材料三 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所谓“以史为鉴”,正是面对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民族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他们胜利时的收获。
——茅海建《天朝的前清:鸦片战争再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时期中英战舰有哪些不同?这些不同对战争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在外交上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以此为借口,使战争升级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从以上探究中“学到的东西”。
【答案】
(1)不同:中国战船是木制,英国战船用金属包裹。防护性好;中国战船排水量小,英国战船排水量大,速度快;中国战船炮火少且落后,英国火炮先进,战斗力强;中国战船靠人力,英国战船使用蒸汽机(任答其中出两点即可)。 影响:使中国鸦片战争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2)问题:缺少近代外交意识(或答不懂近代外交规则,守旧落后);
表现:英法攻打北京城、火烧圆明园、签订英法《北京条约》、丧失更多主权。
(3)要重视科技发展、提升军事实力、积极开展外交活动、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等(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战船用杉木制,吃水浅,排水量为250-350吨;该舰舰体用铜皮包裹,排水量为1809吨;舰上火炮既小又少且陈旧,每艘战船一般仅配置火炮装备各型火炮74门,射程1000- 2000米;此2-4门,最多不过10 余门,射程350米左右外,英军还有蒸汽动力的“复神号‘等战舰’的信息可知,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战船船体无金属包裹,英军战舰船体有金属包裹,防护性好;中国战舰排水量小,英军战舰排水量大;中国战舰火炮落后,战斗力差,西方战舰火炮先进,战斗力强;中国战船的动力主要靠风力和人力,英国战舰已经开始使用蒸汽动力。这些不同对战争结果的影响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2)依据材料二“咸丰帝和其朝臣最不能容忍的是‘公使驻京’这一内容。咸丰帝甚至打算以全免进口关税换取公使不驻北京。而当时西方国家互派大使常驻对方首都,已经是外交惯例”的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外交存在的问题是缺少现代外交意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以此为借口,使战争升级的表现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丧失更多主权。
(3)根据材料三“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民族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他们胜利时的收获”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以上探究中“学到的东西”是重视科技发展,提升军事实力;积极开展外交活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分层作业
1.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协商关税 B.获得赔款
C.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1860年10月火烧圆明园的是( )
A.八国联军 B.法德联军
C.英法联军 D.俄美联军
3.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沙俄 D.荷兰
4.在条约中,清政府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文中的“条约“是( )
A.《虎门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5.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____”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6.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____》。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____自由航行等特权。
1.据英军军官约翰·H.唐恩某年10月7日的日记:“晚上7点,总司令到达,找到了巴特尔旅和我们的法国盟军。法国人有意无意地已经在昨天推进到中国皇帝的夏宫,与我们相距4英里(约6.44千米)。他们已经大规模地抢掠……”他记述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了大量的奇珍异宝,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如果要研究英、法曾犯下的这些罪行,下列史料可信度最高的是( )
A.1860年《泰晤士报》的相关报道 B.历史书籍里的相关描述
C.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圆明园文物 D.亲历该事件士兵回忆录
3.咸丰帝和其朝臣最不能容忍“公使驻京”这一内容。为此清朝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抗争,致使战争不断升级,最终付出惨痛代价。下列属于“战争升级后的惨痛代价”的是( )
A.割让香港岛 B.签订《天津条约》 C.火烧圆明园 D.赔款白银4.5亿两
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舆地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廷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东三省舆地图说》,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薛福成的《滇缅划界图说》等等,其范围和规模大为壮观。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官方关注边疆危机 B.自然科学研究逐步兴起
C.主权意识日益增强 D.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潮流
5.某电影解说词:“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解说词中描述的事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重大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爆发的这场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量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1)材料一中的“战争”指哪次侵华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二:……但这个条约并未结束中国人和欧洲人之间的摩擦。为增加贸易量,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欧洲人想要更多的让步,而中国人则认为,这些条约向欧洲人承认的特权太多。因此,1856年再次爆发战争就不奇怪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材料三: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3)结合所知识,指出近代史上导致圆明园“从万园之园变成废墟”的国家以及战争。
(4)西方列强在近代化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他们的屡屡得逞,验证了什么道理?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当怎么做?
1.以图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图1、图2均出自英国人埃德加·霍尔特的《对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一书。这些图片可以用来说明在两次鸦片战争中( )
A.中国军民抵抗外国侵略 B.英军陆上作战计划未得逞
C.中国社会矛盾发生变化 D.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
2.广州市的《越秀史稿》说:“它的起因是洋人要跟清廷修改条约,以图攫取更多更大的利益;清廷予以拒绝。洋人恃强,诉诸武力,发动战争”,材料中的这一战争
A.允许外国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工厂,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
B.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给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D.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3.【屈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船用杉木制,吃水浅,排水量为250-350吨;火炮既小又少且除旧,每膄战船一般仅配备火炮2-4门,最多不过10余门,射程350米左右。 该舰舰体用铜皮包裹,排水量为1809吨;舰上装备各型火炮74门,射程1000-2000米;此外,英军外有蒸汽动力的“复神号”等战舰。
材料二 在1858年与英法的天津谈判中,咸丰帝和其朝臣最不能容忍的是“公使驻京”这一内容。咸丰帝甚至打算以全免进口关税换取公使不驻北京。而当时西方国家互派大使常驻对方首都,已经是外交惯例。为此,清朝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抗争,致使战争不断升级,最终付出惨痛代价。
——摘编自任世江《初中历史课程“点—线”解析》
材料三 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所谓“以史为鉴”,正是面对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民族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他们胜利时的收获。
——茅海建《天朝的前清:鸦片战争再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时期中英战舰有哪些不同?这些不同对战争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在外交上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以此为借口,使战争升级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从以上探究中“学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