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预习】九年级上册语文 4.乡愁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授预习】九年级上册语文 4.乡愁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3 15:48:5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语文 4.乡愁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对《乡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用具体可感的事物寄托感情。
B.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诗中“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四个形容词,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表现了诗人内心思乡之浓、爱国之深。
D.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对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歌的形式于整齐之中有参差之美。
【答案】D
【知识点】体会现代诗歌意象;推敲现代诗歌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品味现代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感悟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乡愁(诗)
【解析】A、《乡愁》分为四个小节,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可感的事物寄托了诗人的情感,该项理解和分析正确;
B、通过“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些时间词可以判断全诗以时间为序;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可知,全诗以感情为线索,寄托了诗人对母亲、对妻子、对祖国的爱,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该项理解和分析正确;
C、诗中“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四个形容词,以物品之轻反衬情感之重,表现了诗人内心思乡之浓、爱国之深,该项理解和分析正确;
D、《乡愁》不仅有结构形式之美,也有音韵之美,该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乡愁》第一小节写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写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写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写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即我在这头……,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作者采用这些艺术手段加强了此诗的音韵之美。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B.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C.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D.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答案】D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
【解析】A、“这”是指代词,“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是定语,修饰宾语“土地”,该项朗读节奏划分正确;
B、“乡愁”是主语,“是一张”是谓语,“窄窄的船票”是宾语,该项朗读节奏划分正确;
C、“我”是主语,“也应该”是情态副词,“用嘶哑的喉咙”是动作行为,修饰谓语“歌唱”,该项朗读节奏划分正确;
D、“我”是主语,“在外头”是谓语,主谓之间要停顿;“母亲”是主语,“在里头”是谓语,主谓之间要停顿,句子节奏应划分为“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该项朗读节奏划分有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现代诗歌的朗读停顿。划分现代诗歌朗读停顿的一般方法有:①根据词或词组划分:一般来说单个的词或某个意思紧密的词组就是一个节奏这样的词或词组不能划开。②根据意思划分:一般来说一个意思相对独立的词或词组就是个节奏。所谓相对独立,是指在诗句中可以单独拿出来表示个意思。③根据语法结构来划分: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组成的。一般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需要划分停顿。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一百年间,党领导的文艺战线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有的激励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浴血奋战、____,有的激励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____,有的激励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亿万人民解放思想、____,有的激励新时代的中国人民自信自强、____,但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结晶,成为党领导建立的中华民族新文化重要成果。
A.发愤图强 百折不挠 守正创新 锐意进取
B.百折不挠 发愤图强 锐意进取 守正创新
C.发愤图强 锐意进取 百折不挠 守正创新
D.百折不挠 守正创新 发愤图强 锐意进取
【答案】B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发愤图强: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百折不挠:无论受到多少打击也不退缩,形容意志顽强。
锐意进取:意志坚决地追求上进,下决心强化,力图有所作为。
守正创新:恪守正道,也要敢于探索新的思想和发展方向。
第一空:根据“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浴血奋战"的意思,指面对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应采取的态度,应该选择“百折不挠”;
第二空:根据"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意思,指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办好,决心奋斗,后面应该选择“发愤图强”;
第三空:语境强调“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应该选择“锐意进取”;
第四空:结合整体语境,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恪守正道,勇于开拓发展,应该用“守正创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三点:1、要了解组成词语的各个语素之间的细微差别;2、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3、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将相关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
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想,这是对读书意义的深刻体悟和精辟总结
②我们的社会难以传承深邃的智慧和伟大的精神
③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多地在于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
④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
⑤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⑥我们的文化也会缺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A.③①⑥④②⑤ B.④②⑥①③⑤
C.⑤③①④⑥② D.⑤①③④②⑥
【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乡愁(诗)
【解析】此题考查排序题。通读短文后,分析这则短文的结构为总分总,第五句先总起全文,第一句“这是”指代第五句的内容,第三,四,二句具体分析,第六句加以总结。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语段排序。做此类题,要先通读短文,找出短文的内在关系,并注意一些连接顺承的词语,或指示代词等。
二、填空题
5.《乡愁》的作者是   ,出生于江苏南京。当代著名   、   ,他的代表作有《   》(诗集)、《   》(散文集)等。
【答案】余光中;诗人;散文家;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1985年,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于台湾逝世,享年89岁。
故答案为:余光中;诗人;散文家;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6.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乡愁是人在灵魂深处对本土文化的juàn   恋,是诗歌创作历久mí   新的主题之一。《乡愁》一诗选取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意象,将思乡之情升华到国家、民族之愁,读来有一种震hàn   人心的力量。多少游子,在读到这首诗时都潸   然泪下。
【答案】眷;弥;撼;shān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本题要结合字音、字形知识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多音字读音要结合语境进行辨析;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
(1)“ juàn恋 ”应写作“眷恋”;
(2)“ mí 新”应写作“弥新”;
(3)“ 震hàn ”应写作“震撼”;
(4)“ 潸然泪下 ”中的“ 潸”应读作“ shān ”。
故答案为:眷;弥;撼;shān。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
三、语言表达
7. 下面的文字节选自蒋勋的诗歌《愿》。请结合诗意,仿照画波浪线的前两行诗,选择恰当的意象,再续写两行。
如果你是岛屿,我愿是环抱你的海洋。
如果你张起了船帆,我便是轻轻吹拂的风浪。
   ,   。
   ,   。
如果你远行,我愿是那路,准备了平坦,随你去到远方。
【答案】如果你是小草;我愿是润泽你的春雨;如果你是月亮;我愿是相伴于你左右的点点星光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仿写能力。解答时,仿写的句子既要与所给句子结构相同,形式一致同时也要找准仿写点写出流畅并有文采的语句。分析所给例句,可知是比喻句,首先把“你"比作“岛屿”,然后把"我"比作“海洋”。这样我们可以分析出来“我"和“你”的关系应该是“彼此之间有陪伴扶持的关系,希望你好,希望你幸福”。
据此我们可以这样想象:如果你是花草,我愿是你根底下的泥土,如果你张开了花瓣,我便是身边衬托你的绿叶。
如果你是小草 , 我愿是润泽你的春雨 。 如果你是月亮 , 我愿是相伴于你左右的点点星光 。
故答案为:如果你是花草,我愿是你根底下的泥土,,如果你张开了花瓣,我便是身边衬托你的绿叶。如果你是小草 , 我愿是润泽你的春雨 。 如果你是月亮 , 我愿是相伴于你左右的点点星光 。
【点评】仿句要求:在内容上,重视"神似",使仿句在陈述对象、思想内容、语气语调和情感基调等方面与例句前后连贯、语意衔接;在结构上,重视“形似"”,分析例句在句式、修辞方法、句子成分、短语结构、前后过渡等方面的特征,使仿句形神相似。
四、名著导读
8.艾青诗歌的时代精神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请根据提示,选择相应的诗歌填入对应的表格。
时代精神 对土地的热爱,对苦难的揭示 斗争的意志和反抗的精神 对自由的歌颂和对光明的追求
诗歌 《我爱这土地》 ① ②
A.《黎明的通知》 B.《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C.《雪里钻》 D.《鸽哨》
【答案】C;A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艾青诗选》
【解析】A、《黎明的通知》这首诗以黎明的口吻热切地唤起一切事物来迎接美好新世界的到来,充满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新社会新生活的坚定信念,符合“对自由的歌颂和对光明的追求”这一主题,填入②处;
B、《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展现了旧中国的图景,符合“对土地的热爱,对苦难的揭示”这一主题;
C、《雪里钻》是一首充满战斗精神和乐观向上精神的诗歌,它通过黑马的形象,表达了人民在艰苦环境下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信念,符合“斗争的意志和反抗的精神”这一主题,填入①处;
D、《鸽哨》这首诗通过赞美北方晴天的辽阔深远,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对新中国光明的赞颂。这一时期光明已经到来,不需要表达追求,不符合“对自由的歌颂和对光明的追求”这一主题;
故答案为:C;A
【点评】本题考查作家作品。《黎明的通知》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42年所作的一首新诗。这首诗歌赞美了解放区朝气蓬勃的美好生活,同时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展现了旧中国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赤子之心。《雪里钻》是艾青诗选中的一首诗,它描绘了一匹黑马在雪地里奋斗前行的形象,表达了人民在艰苦环境下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鸽哨》写于新中国国初期,此阶段艾青的诗歌主题主要是赞颂新中国的光明,讴歌祖国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五、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乡恋是什么?是艾青的执着_______——即使变成一只鸟,即使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也要用斯哑的喉呢歌唱;是余光中的忧愁——似一枚_______小小的邮票,如一张窄窄的船票,像一方矮矮的坟mù_______,是一弯浅浅的海xiá_______。
9.给选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执着
    一枚
    坟mù    海xiá
   
10.选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答案】9.zhuó;méi;墓;峡
10.斯;嘶;弯;湾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汉字的部首与偏旁;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⑴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⑵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点评】9.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故答案为: zhuó ; méi ; 墓 ; 峡
10.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 斯哑 ——嘶哑 ,一弯 ——一 湾
六、综合性学习
11.“乡愁”是众多文字作品共同的主题。在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之后,语文老师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海峡无阻 下联:   
上联:一湾浅浅的海峡 下联:   
(2)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40个字)
【答案】(1)陆岛有情;两岸深深的乡心
(2)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澳门和祖国母亲一起向台湾招手,说:“回来吧,就缺你了。”
【知识点】漫画释义;诗歌对联;乡愁(诗)
【解析】此题考查综合性学习。(1)此题考查对联的续写。第一句地名“海峡”对“陆岛”,"无"对"有","阻"对"情",所以下联为陆岛有情,第二句数量词一湾对两岸,形容词“浅浅”对“深深”,名词“海峡”对“乡心”。
(2)此题考查漫画的转述。先看图片,再看简单地文字,可以看到画面中的母亲是祖国,母亲的三个孩子:一个是香港,一个是澳门,他们已经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祖国母亲正在呼唤另一个孩子台湾早点回到祖国的怀抱,本题要求简要说明,语音尽量精简。
【点评】此题考查综合性学习。(1)此题考查对联的续写。 写好对联的关键要注意“词对” 和“意对”,所谓“词对”主要指形式上的词性相对、结构相对、平仄相对等,所谓“意对”主要指感情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能够相对。所以在答题时,首先要注意词对,又要注意主题,感情方面的意对。
(2)此题考查图画转述。 本题不难,图的内容和寓意清楚,易于理解。图画也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法,是图形语言,了解其含义,一要看清图的内容由哪几部分,二要思考图案的组合表达什么主题。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闲步畎亩间,垂柳飘风,新秧翻浪,耕夫荷农器,长歌相应,牧童稚子,倒骑牛背,短笛无腔,吹之不休,大有野趣。
闲居之趣,快活有五。不与交接,免拜送之礼,一也;终日可观书鼓琴,二也;睡起随意,无有拘碍,三也;不闻炎凉嚣杂,四也;能课子耕读,五也。
读理义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煮茶,泛舟观山,寓意弈棋。虽有他乐,吾不易矣。
(摘选自《小窗幽记》)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耕夫荷农器
终日可观书鼓琴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有他乐,吾不易矣。
14.上文与刘禹锡《陋室铭》表现出的作者的精神追求有何相似之处?
15.结合上文,联系现实,从某一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健康高雅的情趣。
【答案】12.扛着 ;(弹奏)
13.即使有别的快乐,我也不换了。
14.两文作者都喜欢读书弹琴,与品德高尚的人结交,不喜欢世俗搅扰,以此可以看出作者志趣高洁、超凡脱俗、甘于淡泊(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
15.作答示例:本文谈到“读理义书”,表现出作者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高雅情趣。读书要选择对思想提升有帮助的书,今天我们有些人阅读趣味不高,只读浅俗的作品,甚至有些作品并不适合青少年阅读。因此读书要精挑细选,要选能提升自己精神境界,能陶冶性情的好书,沉浸于此,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修行。好读书、读好书,在书香中提升阅读品味,培养健康高雅的情趣。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考查范围往往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方面。
(2)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解答本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翻译的方法谨记“六字诀”:留、换、调、删、补、变。
(3)本道题考查作者的精神追求探究。解答本题除了要通读文章之外,还需结合作者所写作品的时代背景,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才能更好地判断作者的精神追求。
(4)本道题考查阅读感悟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作答。语句要通顺、流畅、得体。
【附参考译文】
信步走在田埂上,杨柳垂下的枝条,在风中飘荡,新插的秧苗在风中翻涌起绿色的波浪。农民扛着锄具,一边劳作一边唱歌,彼此应和。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吹着短笛,笛声不成调子却也不停止,别有一番乡间野趣。
闲居的乐趣有五种。不与外界交接应酬,免去了拜访相赠的礼品,这是第一种;整天都可以看书弹琴,这是第二种;睡觉起床随心所欲,没有拘束限制,这是第三种;两耳不闻世态炎凉喧嚣杂念,这是第四种;能够督促孩子耕种读书,这是第五种。
阅读书籍,学习写字,摒除杂念静静地坐着,和好友谈论,喝着小酒到微醉的状态,浇花种植竹子,听琴声养鸟儿,烧香煮茶,乘着船儿游览山川,有闲情雅致来下棋。即使有别的快乐,我也不换了。
【点评】12.耕夫荷农器:农民扛着锄具。荷:扛着;
终日可观书鼓琴:整天都可以看书弹琴。鼓:弹(弹奏)。
故答案为:扛着 ;弹(弹奏)
13.重点词有:虽,即使;他乐,别的快乐;吾,我;易,换;矣,了。
故答案为:即使有别的快乐,我也不换了。
14.根据《陋室铭》原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联系第二段“不与交接,免拜送之礼,一也”“终日可观书鼓琴,二也”“不闻炎凉嚣杂,四也”,第三段“益友清谈”可知,两文作者都喜欢读书弹琴,与品德高尚的人结交,远离世间俗务,不喜欢世俗搅扰,从交往的人、喜好等方面表现出作者志趣高洁、超凡脱俗、甘于淡泊(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
故答案为:两文作者都喜欢读书弹琴,与品德高尚的人结交,不喜欢世俗搅扰,以此可以看出作者志趣高洁、超凡脱俗、甘于淡泊(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
15.结合本篇文言文,联系现实,从某一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健康高雅的情趣即可。
示例:本文谈到“学法帖字”,谈到练习写字,表现出作者高雅的爱好。我们常说“字如其人”,然而现实是现在很多同学都不注意规范写字,写出的字横七竖八,缺少了汉字的美感。不利于传承汉字,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写字的规范,写字时要身体坐正坐直,握笔姿势要对,根据字的间架结构来书写。在书写的汉字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写字的过程中培养健康高雅的情趣。
故答案为:作答示例:本文谈到“读理义书”,表现出作者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高雅情趣。读书要选择对思想提升有帮助的书,今天我们有些人阅读趣味不高,只读浅俗的作品,甚至有些作品并不适合青少年阅读。因此读书要精挑细选,要选能提升自己精神境界,能陶冶性情的好书,沉浸于此,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修行。好读书、读好书,在书香中提升阅读品味,培养健康高雅的情趣。
八、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①斜日塞天昏②,一半山川带雨痕③。
新水④乱侵⑤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注释]①晚虹:傍晚雨停后出现的彩虹。②昏:水汽上升而形成的略带迷蒙的景象。③雨痕;雨水冲洗后留下的痕迹。④新水:雨水。⑤乱侵:到处流淌。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正面点题,时间、地点都十分明确,重点照应了”初睛”,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三、四句写雨水在长满青草的路上到处流淌,附近散落着的村庄,绿杨簇拥,炊烟袅袅。
C.诗人用白描手法,勾勒出雨后初晴景象,全诗着笔由近及远,景物富于变化,极有层次。
D.诗人行走塞路.所见之景赏心悦目,充满诗情画意.与其他边塞诗相比,可谓别具一格。
17.本诗描绘景物时,使用的色彩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答案】16.C
17.色彩明丽,“晚虹”描绘了傍晚的绚烂彩虹,“新水”写出了雨水还在滴落,“青草路”使人感受到青草的丰茂与生机,“绿杨村”使人仿佛看到被绿色的杨树环绕包围的村庄。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通读古诗,理解诗句含义,找到有关色彩的词,分析归纳色彩的特点及作用。
【译文】晚虹斜挂,夕阳西沉,黄昏降临到边塞。天开始晴朗,可一半的山川仍带着雨的痕迹。
新下的雨水,到处漫流在青草蔓蔓的小路上。前方村庄,轻烟萦绕着绿色的杨树。
胡人的羊马,再也不要想到南方放牧,唐王朝的旌旗正飘扬在北疆。
我这行人惊喜地看到再也没有战争,能够在秋天的原野上悠闲地游赏打猎。
【点评】16.C:白描,错误。 全诗色彩缤纷,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故答案为:C
17.“晚虹”、“斜日”、“青草”、“残烟”、“绿杨”,组合在一起,色彩异常艳丽,但秾丽中又有清新之感;风光宛如旖旎江南,但旖旎中又有北国的雄浑。颜色上的搭配,与空间位置上的变化结合在一起,从而将草原风光形象准确地传达给了读者,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故答案为:色彩明丽,“晚虹”描绘了傍晚的绚烂彩虹,“新水”写出了雨水还在滴落,“青草路”使人感受到青草的丰茂与生机,“绿杨村”使人仿佛看到被绿色的杨树环绕包围的村庄。
九、现代文阅读
1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世间最美的坟墓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道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林,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她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在他们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时,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林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和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   。
(2)阅读全文后理解这座坟墓最大的特点是   ,文中最能突出这一特点的描写有哪些?   (写出两个即可)
(3)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人们怀着“敬畏”之情的句子。
(4)作者说这座墓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本文多处用了衬托的写法,请举两例。
(6)文章开头和结尾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坟墓
(2)朴素;①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②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③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④这里的朴素禁锢住任何——种观赏的闲情
(3)①保护托尔斯泰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②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③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4)墓中人是一个举世皆知的伟大的人,但埋法普通,坟冢朴素,足见其人格之伟大,所以说它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
(5)①用坟冢的朴素衬托墓中人的人格之伟大。②用人们的敬畏之情衬托墓中人的精神之伟大。③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各具风格的坟墓衬托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
(6)前后照应,都运用了议论兼抒情的表达方式。
【知识点】乡愁(诗);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线索;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⑴通读全文,整体把握,读懂内容后再作答。可提取“世间最美的坟墓”中的“坟墓”作为答案。全文都是围绕“坟墓”这一事物展开叙述的。
⑵一问,可提取“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中的“朴素”作为答案。二问,可提取第1段的“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第2段的“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这里的朴素禁锢住任何——种观赏的闲情”等句作为答案。
⑶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主要在第2段中提取。如“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等句。读懂题干并找到答案区域是作答的关键。
⑷可提取关键句进行分析,如“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等句说明埋法普通,坟冢朴素。但墓中人是一个举世皆知的伟大的人,足见墓中(托尔斯泰)人格的伟大。
⑸文中运用衬托手法的地方很多,如托墓与一般人的墓对比(反衬托墓的朴素);无名墓冢与托尔斯泰伟大的名声对比反衬等,用拿破仑等人各具风格的坟墓衬托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也有正衬,如用人们的敬畏之情衬托墓中人的精神之伟大。作用:通过这些对比性的抒情、议论,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使读者也进一步体会到,为什么托墓给人印象最深刻,最感人。更使人感受到托墓逼人的朴素和托翁崇高的人格魅力。
⑹从结构上讲:开头的“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与结尾的“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属于首尾呼应。从表达方式上看:都运用了议论兼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抒情句就是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和议论的表达方式混合使用的方法,如此能强化了表达效果。
故答案为:⑴坟墓
⑵朴素;①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②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③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④这里的朴素禁锢住任何——种观赏的闲情
⑶①保护托尔斯泰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②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③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⑷墓中人是一个举世皆知的伟大的人,但埋法普通,坟冢朴素,足见其人格之伟大,所以说它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
⑸①用坟冢的朴素衬托墓中人的人格之伟大。②用人们的敬畏之情衬托墓中人的精神之伟大。③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各具风格的坟墓衬托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
⑹前后照应,都运用了议论兼抒情的表达方式。
【点评】⑴本题考查寻找文章的记叙线索。答题时应注意,题目“世间最美的坟墓”,全文都在在诠释“世间最美”,容易判断记叙线索是坟墓。
⑵本题考查概括特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从“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提取“朴素”一词,再摘抄相关句子作答。
⑶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表现人们对托尔斯泰表示“敬畏之心”的角度寻找。
⑷本题考查分析题目的含义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围绕“世界上最美”这个关键词,归纳理解文章主旨,紧扣坟墓朴素,人格伟大的角度分析含义。
⑸本题考查体会衬托的写作手法。答题时应注意,文中体现衬托写法的内容很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联系相关语句回答。
⑹本题考查分析开头和结尾的写法特点。答题时应注意,分析重要词句“更宏伟、更感人、剧烈震撼”,从表达方式和首尾呼应两方面分析答题。
十、写作题
19.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和心声:有的想与父母说一说心里话;有的想减轻过重的负担;有的想向辛劳的父母奉献一份孝心……
请以“我多么想” 为题,写出发自心底的一个愿望。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体裁不限,有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500。
【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我爱这土地;乡愁(诗)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作文题目紧贴学生自我的生活实际,意在考查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写好此题,看似容易,但要彰显个性,展示才情。首先要认真审题,准确把握题目的内涵。“想”是题眼,应写出自己想实现的愿望。选材时应选取典型新颖、细小真实、与众不同的材料,这样才能写出与其他同学的区分度高,内容新颖鲜活的文章。“细微之处见真情”,细腻的描写不仅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还能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最为典型的细节,精心打造。若将细节描绘与情感表达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文章就会既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深刻性。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就是出题者直接给出完整的作文题目,回答者在写作文时需要以所给题目为作文标题,不可以自己另起题目。写作时需要注意要用所给题目为作文标题,作文立意应该与题目一致,写作内容应该扣题,不可偏离题意。注意要求,必须写出发自心底的一个愿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语文 4.乡愁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对《乡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用具体可感的事物寄托感情。
B.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诗中“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四个形容词,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表现了诗人内心思乡之浓、爱国之深。
D.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对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歌的形式于整齐之中有参差之美。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B.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C.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D.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一百年间,党领导的文艺战线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有的激励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浴血奋战、____,有的激励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____,有的激励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亿万人民解放思想、____,有的激励新时代的中国人民自信自强、____,但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结晶,成为党领导建立的中华民族新文化重要成果。
A.发愤图强 百折不挠 守正创新 锐意进取
B.百折不挠 发愤图强 锐意进取 守正创新
C.发愤图强 锐意进取 百折不挠 守正创新
D.百折不挠 守正创新 发愤图强 锐意进取
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想,这是对读书意义的深刻体悟和精辟总结
②我们的社会难以传承深邃的智慧和伟大的精神
③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多地在于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
④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
⑤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⑥我们的文化也会缺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A.③①⑥④②⑤ B.④②⑥①③⑤
C.⑤③①④⑥② D.⑤①③④②⑥
二、填空题
5.《乡愁》的作者是   ,出生于江苏南京。当代著名   、   ,他的代表作有《   》(诗集)、《   》(散文集)等。
6.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乡愁是人在灵魂深处对本土文化的juàn   恋,是诗歌创作历久mí   新的主题之一。《乡愁》一诗选取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意象,将思乡之情升华到国家、民族之愁,读来有一种震hàn   人心的力量。多少游子,在读到这首诗时都潸   然泪下。
三、语言表达
7. 下面的文字节选自蒋勋的诗歌《愿》。请结合诗意,仿照画波浪线的前两行诗,选择恰当的意象,再续写两行。
如果你是岛屿,我愿是环抱你的海洋。
如果你张起了船帆,我便是轻轻吹拂的风浪。
   ,   。
   ,   。
如果你远行,我愿是那路,准备了平坦,随你去到远方。
四、名著导读
8.艾青诗歌的时代精神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请根据提示,选择相应的诗歌填入对应的表格。
时代精神 对土地的热爱,对苦难的揭示 斗争的意志和反抗的精神 对自由的歌颂和对光明的追求
诗歌 《我爱这土地》 ① ②
A.《黎明的通知》 B.《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C.《雪里钻》 D.《鸽哨》
五、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乡恋是什么?是艾青的执着_______——即使变成一只鸟,即使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也要用斯哑的喉呢歌唱;是余光中的忧愁——似一枚_______小小的邮票,如一张窄窄的船票,像一方矮矮的坟mù_______,是一弯浅浅的海xiá_______。
9.给选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执着
    一枚
    坟mù    海xiá
   
10.选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六、综合性学习
11.“乡愁”是众多文字作品共同的主题。在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之后,语文老师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海峡无阻 下联:   
上联:一湾浅浅的海峡 下联:   
(2)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40个字)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闲步畎亩间,垂柳飘风,新秧翻浪,耕夫荷农器,长歌相应,牧童稚子,倒骑牛背,短笛无腔,吹之不休,大有野趣。
闲居之趣,快活有五。不与交接,免拜送之礼,一也;终日可观书鼓琴,二也;睡起随意,无有拘碍,三也;不闻炎凉嚣杂,四也;能课子耕读,五也。
读理义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煮茶,泛舟观山,寓意弈棋。虽有他乐,吾不易矣。
(摘选自《小窗幽记》)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耕夫荷农器
终日可观书鼓琴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有他乐,吾不易矣。
14.上文与刘禹锡《陋室铭》表现出的作者的精神追求有何相似之处?
15.结合上文,联系现实,从某一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健康高雅的情趣。
八、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①斜日塞天昏②,一半山川带雨痕③。
新水④乱侵⑤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注释]①晚虹:傍晚雨停后出现的彩虹。②昏:水汽上升而形成的略带迷蒙的景象。③雨痕;雨水冲洗后留下的痕迹。④新水:雨水。⑤乱侵:到处流淌。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正面点题,时间、地点都十分明确,重点照应了”初睛”,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三、四句写雨水在长满青草的路上到处流淌,附近散落着的村庄,绿杨簇拥,炊烟袅袅。
C.诗人用白描手法,勾勒出雨后初晴景象,全诗着笔由近及远,景物富于变化,极有层次。
D.诗人行走塞路.所见之景赏心悦目,充满诗情画意.与其他边塞诗相比,可谓别具一格。
17.本诗描绘景物时,使用的色彩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九、现代文阅读
1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世间最美的坟墓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道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林,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她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在他们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时,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林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和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   。
(2)阅读全文后理解这座坟墓最大的特点是   ,文中最能突出这一特点的描写有哪些?   (写出两个即可)
(3)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人们怀着“敬畏”之情的句子。
(4)作者说这座墓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本文多处用了衬托的写法,请举两例。
(6)文章开头和结尾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十、写作题
19.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和心声:有的想与父母说一说心里话;有的想减轻过重的负担;有的想向辛劳的父母奉献一份孝心……
请以“我多么想” 为题,写出发自心底的一个愿望。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体裁不限,有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50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