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预习】九年级上册语文 14.诗词三首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授预习】九年级上册语文 14.诗词三首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3 15:55:34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语文 14.诗词三首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樽(zūn) 投箸(zhù) 闻笛赋(fù)
B.凄凉(qī) 歧路(qǐ) 济沧海(jì)
C.宫阙(què) 怀旧(huái) 长精神(zhǎng)
D.婵娟(chán) 绮户(qǐ) 烂柯人(kē)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B.“歧路”的“歧”读“ qí ”;
故答案为:B。
【点评】 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做字音题,要积累词语,注意声调。特别是多音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B.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有“诗豪”之称。我们曾学过他的《爱莲说》。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D.“唐宋八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大,这八个人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答案】B
【知识点】名人事迹;称谓
【解析】B.刘禹锡的散文是《陋室铭》,而《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作品;
故答案为:B。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识记作家作品、理解新闻有关知识的能力。这类题型,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3.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玉盘珍羞直万钱(同“馐”,美味的食物)
B.今日听君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C.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实现远大理想)
D.千里共婵娟(指嫦娥)
【答案】D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D.“婵娟”是指月亮,而不是“嫦娥”;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题,应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理解词语的意思。特别注意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活用词语的解释。
解答此题,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文言实词意思的积累。注意多义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理解古今异义词的意思,准确识记通假字及其解释,准确判断词类活用等。
4.下列各项中,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两句,抒发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情感。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与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几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做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A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A.“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是错误的,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故答案为:A
【点评】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判断。
二、填空题
5.文学常识填空。
(1)《行路难》(其一)选自《李太白全集》卷三。行路难,乐府古题。诗人   ,字   ,号   ,    (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与杜甫并称为“    “。其代表作有《   》《蜀道难》《将进酒》《   》等。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   》卷三十一。诗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   ,洛阳人,有“   ”之称。
(3)苏轼,字   ,号   ,   (朝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派,与   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   ”之一。
【答案】(1)李白;太白;青莲居士;唐代;诗仙;李杜;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
(2)刘禹锡集;刘禹锡;梦得;诗豪
(3)子瞻;东坡居士;北宋;辛弃疾;唐宋八大家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注意“莲、莲、豪、瞻”等几个字的书写。
故答案为:(1)李白;太白;青莲居士;唐代;诗仙;李杜;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
(2)刘禹锡集;刘禹锡;梦得;诗豪;
(3)子瞻;东坡居士;北宋;辛弃疾;唐宋八大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
6.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玉盘珍羞直万钱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到乡翻似烂柯人   
④暂凭杯酒长精神   
⑤把酒问青天   
⑥高处不胜寒   
⑦何事长向别时圆   
【答案】同“馐”,美味的食物同“值”,价值;以诗相答;斧柄;增长,振作;端起酒杯;经受不住;为什么
【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文言词语的理解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能力,考生要注意词语的意思的积累,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如: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面对词语的理解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理解。
故答案为:同“馐”,美味的食物同“值”,价值;以诗相答;斧柄;增长,振作;端起酒杯;经受不住;为什么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诗句中重点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三、默写
7.(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   ”两句是全文的主旨,点明作者意不在喝酒而在山水,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2)古诗文能坚定人们的信念。虽然前进的路上有风雨,但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一定会“   ,   ”,迎来胜利的曙光。(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填空)
(3)苏轼《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的语句是“   ,   ”。
【答案】(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行路难(其一);醉翁亭记
【解析】第(1)(2)(3)题属于理解性默写。第一题由提示语“欧阳修《醉翁亭记》 中 全文的主旨,点明作者意不在喝酒而在山水,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全文的主旨”可判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第二题由提示语“前进的路上有风雨,但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一定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对未来充满信心,由此可见是李白《行路难》中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第三题由提示语“苏轼《水调歌头》中明月来表达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的语句“,可判断填入的内容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意“醉翁” “济”“沧海” “愿”“婵娟”等词语的书写。
故答案为:(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此题考查名句默写。做此类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四、语言表达
8.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在黑板上写一条主题语:   ,   
(2)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诗集名称:《   》
《次北固山下》……………………………………………王湾
《春望》……………………………………………………杜甫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3)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   ,有的灿烂盛开。
【答案】(1)示例一:汲取古诗营养;品味古诗芬芳示例二:欣赏古诗情韵
(2)思亲集(思乡集)
(3)有的澎湃激昂;有的含苞待放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活动设计;衔接仿写;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1)主题语要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字不要多要精简,语言通顺即可。如:漫步古诗苑,汲取古诗精
(2)《次北固山下》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春望》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渔家傲·秋思》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天净沙·秋思》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共同情感就是思乡念亲。
(3)注意联系上下文,第一空前面是写水,水是可以激越的,第一空内容可以是:有的澎湃激昂。第二空是写花,花可以是花骨朵儿,含苞待放。第二空内容可以是:有的含苞待放。
故答案为:(1) 示例一:汲取古诗营养,品味古诗芬芳
示例二:欣赏古诗情韵,感悟古诗魅力
(2)思亲集(思乡集)
(3)有的澎湃激昂、有的含苞待放
【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主题语。主题语要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字不要多要精简,语言通顺即可。
(2)本题考查给诗集命名。读懂给到的四首诗内容,理解各自情感,分析归纳情感的共同点,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3)本题考查仿写。注意给到的例句格式,如字数、句式、修辞手法、主题等,结合语境仿写。注意语言合理即可。
五、名著导读
9.有人说:“艾青的诗好在鲜明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请你结合下面两首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向太阳》(节选)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浪来……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答案】土地的意象:结合《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土地象征了苦难深重的祖国和人民,让我感受到诗人对人民悲悯同情,对祖国深沉的爱恋。太阳的意象:结合《向天阳》,太阳象征了光明和希望,让我感受到诗人对光明未来的赞美和渴望。
【知识点】体会现代诗歌意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时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土地象征了苦难深重的祖国和人民,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赤子之心。
《向太阳》以丰富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再现了抗战时期民族觉醒之后,所呈现出来的热烈而广泛的抗敌御侮、誓死为国的动人情景,全诗以“我”为线索,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把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城市与乡村、工人与农民、过去与现在、黑暗与光明的联系与斗争异常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太阳象征了光明和希望,让我感受到诗人对光明未来的赞美和渴望。
故答案为:土地的意象:结合《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土地象征了苦难深重的祖国和人民,让我感受到诗人对人民悲悯同情,对祖国深沉的爱恋。
太阳的意象:结合《向天阳》,太阳象征了光明和希望,让我感受到诗人对光明未来的赞美和渴望。
【点评】本题考查语句理解。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名著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
六、语段阅读
10. 汇中秋风俗
中秋节形成后,逐渐发展出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其中最主要的有赏月、团圆以及吃月饼。赏月是中秋节最传统的活动。中秋之夜,人们聚首高楼,观赏秋月,寻找传说中嫦娘的踪影,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高明月”之景,见证了中华民族崇月崇圆的文化情结。
团圆是中秋节的核心内涵。中秋佳节,不仅月圆人团圆,更是家族团圆的重要时刻。这一天,不论远离家乡的游子,还是工作繁忙的都市人,都会抓住这个机会回家团聚。一家老小围坐一起,品尝月饼,观赏明月,共享天伦之乐。中秋佳节,吃团圆饭已经成为这个节日的标志性习俗。
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美食和必备佳肴。船形、兔形、元宝形【甲】花样各异的月饼,造型美观【乙】味道香甜,深受人们喜爱。在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时,各地月饼市场生意红火,人们选购月饼,就是为了给家人团聚时的欢乐氛围增添一份温馨和仪式感。月饼的美味与中秋诗意交织在一起,成就了这个民族节日的独特魅力。
(1)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甲】省略号 【乙】顿号 B.【甲】顿号 【乙】顿号
C.【甲】顿号【乙】逗号 D.【甲】省略号【乙】逗号
(2)今年中秋与国庆两节相逢,有同学写了一副对联来表达喜悦,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 ① ,团圆月饼铁观音,千家欢度
下联:国庆放歌,嘹亮歌声铜笛管, ②
A.①中秋赏月 ②万里高扬 B.①中秋念远②万里高扬
C.①中秋赏月 ②万户喜迎 D.①中秋念远②万户喜迎
(3)初三(1)班同学要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成书法作品,寄给已经回河南老家上学的小明,下列关于书法作品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为行书作品,潇洒飘逸,表现了对同学的思念含蓄委婉。
B.【甲】为草书作品,狂放恣意,表现了同学间的友谊绵长。
C.【乙】为楷书作品,端庄清秀,表现了对同学的真挚情感。
D.【乙】为隶书作品,古朴典雅,表现了同学间恒久质朴的情意。
【答案】(1)D
(2)C
(3)D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诗歌对联;书法
【解析】(1)【甲】前面是月饼各种花样,还没有讲完,用省略号。【乙】是指月饼好看又好吃,用逗号。
(2)对联注意格式,国庆放歌对中秋赏月,千家对万户。
(3)书法内容是:但愿人长久,干里共婵娟。翻译为: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这句话常用于直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甲】笔断意连,潇洒自如,笔画灵动,收放自如,行书。
【乙】蚕头燕尾,左右分展,隶书。
故答案为:(1)D
(2)C
(3)D
【点评】(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正确运用。标点符号运用要先分析句子结构,结合标点符号的功用。常考符号有:问号、句号、叹号、逗号、分号、顿号、冒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
(2)本题考查对联。注意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平仄和谐(上下联平仄相反或者平仄交替);结构相衬(语法结构一致);节奏相应(停顿的地方一致);内容相关(上下联内容相关)。注意上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三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一二声。
(3)本题考查书法及含义。要求掌握常见书法字体及特点,理解书法作品内容及表达是深意。篆书:比较圆滑,简洁明了,线条匀净,体正势圆。隶书:蚕头燕尾,左右分展。行书:笔断意连,潇洒自如,笔画灵动,收放自如。草书:笔意奔放,体势连绵。楷书:清寒硬瘦,神气充足,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七、综合性学习
11.我国文学史上有一块瑰宝,它璀璨夺目,耀眼生辉,那就是古诗词。学完本课后,班级拟开展主题为“诗海泛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题目。
(1)分门别类,辑录名句。(各两句)
①爱国类:   
②战争类:   
③劝学类:   
(2)指出下列诗句歌咏的对象。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③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有人就《水调歌头》一词的上片出了个上联,请你根据下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望月怀逸兴壮思,自具雅量高致。
下联:   
(4)请你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诗人,从朝代、称号、诗风、代表作品及思想情感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5)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结束语。(要求:至少引用一句古诗,不少于50字)
【答案】(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雪;梅花;画
(3)示例:怀人写悲欢离合,颇显旷达胸襟。
(4)示例: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其诗沉郁顿挫,饱含忧国忧民之情。他的诗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后人称为“诗史”。其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5)示例: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举行的“诗海泛舟”活动圆满结束了。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最后我们用两句古诗与大家共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勤奋和汗水浇灌自己的理想之花,绽放属于自己的芬芳。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开放性默写;诗歌对联;主题活动;见解表述;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语言得体;语言简明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注意要求“爱国类”“战争类”“劝学类”,有主题,围绕主题来写诗句。
(2)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之间,竟变成了异样的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
②“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写的是梅花。
③“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两句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画》。
(3) 本题考查补写对联。
根据对联常识,对联的上下联句式必须一致,上联中“九天”是名词,“览月”是动词,“怀逸兴”是动宾短语,结合“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可用“宇宙”与“九天”相对,“逐梦”与“览月”相对,“扬国威”与“怀逸兴”相对。因此下联可拟写为:宇宙逐梦扬国威。
(4) 本题考查语文综合知识积累及语言表达。
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诗人,从朝代、称号、诗风、代表作品及思想感情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言简意赅,表达清晰流畅。
比如,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石壕吏》就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叙事诗。
(5) 本题考查拟写结束语。
拟写结束语,首先要有称呼,然后简要总结活动开展的情况,最后提出期望。注意语言通顺、富有激情。
根据主题“诗海泛舟” 来写结束语,按照要求“ 至少引用一句古诗 ”,先交代活动结束,再提出期望,对大家的祝福,注意语言优美,结合主题。
故答案为:⑴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⑵雪 梅花 画
⑶ 示例:怀人写悲欢离合,颇显旷达胸襟。
⑷示例: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其诗沉郁顿挫,饱含忧国忧民之情。他的诗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后人称为“诗史”。其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⑸ 示例: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举行的“诗海泛舟”活动圆满结束了。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最后我们用两句古诗与大家共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勤奋和汗水浇灌自己的理想之花,绽放属于自己的芬芳。
【点评】
(1)-(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背诵、理解、默写能力。不能添字、少字;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3)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知识的运用能力。仔细审读上联,注意把握上联的特点,结合对联的知识: 对联要求词性要相同,即上下联相对应的词或词组,其词性必须一致,而且最好能用同一小类的词相对,同时内容要相关,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作者的相关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涉及到作家作品,作者的籍贯、谥号、雅称、代表作;诗歌的体例、题材;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等等。平时多注意积累。
(5)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依据材料表达感想,作答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词语来表达,有必要在答案中出现材料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表达时,语意要清晰连贯,不能有语病。
本题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综合读写: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学生应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设计、体验和收获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
八、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东坡诗文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阳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③,而人或谓之不韵。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指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海外诗:指苏东坡被贬海南所作的诗。④气索:气短,指没面子。
12.【丙】文中的“东坡”指的就是【甲】【乙】两篇作品的作者(原名)   。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前后类如此(  )
14.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人再也不会说我的文章啊! B.世上不会有人说到我了啊!
C.世上的人再也不会说到我啊! D.世人不会说到我的文章啊!
15.【甲】【乙】两篇作品中,都有涉及“月”的语句。【甲】词中“月有阴晴圆缺”一句,
写出月亮    的特点;【乙】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绘出月色   的特点。
16.根据【丙】文内容,东坡诗文“为人所传诵”的具体表现有: ;苏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很流行; 。(用自己的话回答)
17.分析【甲】【乙】两篇作品在写作背景、写作内容、写作手法和思想情感四个方面的共性。
【答案】12.苏轼
13.寻找;像、类似(或大抵、大致)
14.C
15.【甲】词:变化无常/形态各异;【乙】文:澄澈/皎洁
16.每当读到东坡的诗文,欧阳修一整天都会为此高兴。(或:欧阳修对苏轼的创作大为赞叹);朝廷用钱禁止东坡诗文的传播,但是禁得越严,流传的诗文越多(或:人们以收集到的东坡诗文多而相互夸赞。)
17.都是苏轼在人生不如意(失意、遇挫)之时所写;都写到了“月”;都运用了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或: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都表现出苏轼豁达、 乐观的人生态度。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记承天寺夜游;常用文言实词;作家作品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基本的文化常识,平时的学习中注重识记和积累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解释,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意思。常见的方法有:直接搬运法、语境推断法、单音节变双音节法等,同时注重词类活用;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4)本题考查诗词中意象的特点,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作者的情感,进行作答;
(5)本题考查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文章内容,根据题目要求找出关键语句;最后组织语言,概括答案。
(6)本题考查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学生要在读透文章的基础上作答,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写作内容等,结合题目的提示,综合概括他们的共同点。
【点评】12.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仙 、坡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故答案为: 苏轼 。
13.文言文的实词考查,采用直接搬运法,按照课下注释以及具体语境来解释。“前后类如此”:前后几次都像这样。
故答案为: 寻找;像、类似(或大抵、大致) 。
14.翻译时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著:提及;意思是:你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世上的人更不会提及我了。A、B、D表述错误;C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C。
15.[甲]词中“月有阴晴圆缺”一句,指的是月亮有阴晴圆缺的变化,此处月亮变化无常的特点; [乙] 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指的是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此处描绘出月色澄澈的特点;
故答案为:
变化无常(形态各异);澄澈(皎洁)。
16.结合“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裴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阳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句可知,东坡诗文“为人所传诵”;
故答案为:每当读到东坡的诗文,欧阳修一整天都会为此高兴。(或:欧阳修对苏轼的创作大为赞叹);朝廷用钱禁止东坡诗文的传播,但是禁得越严,流传的诗文越多(或:人们以收集到的东坡诗文多而相互夸赞。)
17.甲文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八月十五日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熙宁七年 (1074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熙宁九年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词;甲文的情感: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乙文思想感情:《记承天寺 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
乙文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元丰二年(1079)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元丰三年(1080) 二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却“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到写这篇文章时已经快.满四年。苏轼气味相投的友人张怀民此时也谪居黄州,暂寓承天寺,因有此文。
甲文“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句句都在写月,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乙文“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也是写月,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总结可得出①都是苏轼在人生不如意(失意、遇挫)之时所写;②都写到了“月”;③都运用了情景交融、借景抒情④都表现出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故答案为: 都是苏轼在人生不如意(失意、遇挫)之时所写;都写到了“月”;都运用了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或: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都表现出苏轼豁达、 乐观的人生态度。
九、诗歌鉴赏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樽清酒”“玉盘珍羞”描绘豪华盛大的宴饮场面,营造了欢乐的气氛。
B.“欲渡”“将登”两句以奇特的想象、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
C.诗中三字短句部分写出诗人感到前路艰难,但终究在迷茫中看清方向,内心安定。
D.结尾两句,诗人在彷徨和感叹后,重新树立信心,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
19.有人称赞“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一联“神妙”。请简析这一联诗句好在哪里。
【答案】18.C
19.运用典故,引用吕尚得遇文王,伊尹受任用于商汤两个故事,表现诗人对自己从政仍有期待,仍怀信心,希望再次被重用的情感。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行路难(其一)
【解析】(1)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古诗鉴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赏析。
【点评】18.ABD正确。C.“终究在迷茫中看清方向,内心安定”有误,运用反复的修辞,强调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感到前途渺茫的情感;故选C。故答案为:C
19.“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意为:相传姜尚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以古代大贤自比,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被朝廷任用,施展才能。故答案为:运用典故,引用吕尚得遇文王,伊尹受任用于商汤两个故事,表现诗人对自己从政仍有期待,仍怀信心,希望再次被重用的情感。
十、现代文阅读
少年和牛
李汉荣
①大约六岁的时候,父亲让我去放牛。 记得那头牛是黑色的,性子慢,身体较瘦,却很高,大家叫它“老黑”。
②父亲把牛牵出来,把牛缰绳递到我手中,又给我一节青竹条,指了指远处的山,说:“就到那里去放牛吧。”
③我望了望牛,又望了望远处的山,那可是我从未去过的山呀! 我有些害怕,说:“我怎么认得路呢?”
④父亲说:“跟着老黑走吧,老黑经常到山里去吃草,它认得路。”父亲又说,太阳离西边的山还剩一竹竿高的时候,就跟着牛下山回家。
⑤现在想起来仍觉得有些害怕,把一个六岁的小孩交给一头牛,交给荒蛮的野山。父亲竟那样放心。
⑥我跟着老黑向远处的山走去。 [A]上山的时候,我人小爬得慢,远远地落在老黑后面,我怕追不上它迷路,很着急,汗很快就湿透了衣服。
⑦我看见老黑在山路转弯的地方把头转向后面,见我离它很远,就停下来等我。 这时候我发现老黑对我这个小孩是体贴的。我有点喜欢和信任它了。我的小脑袋就想:大概牛也知道大小,它大概觉得我就是一个还没有学会用四蹄走路的小牛儿,需要大牛的照顾,它会可怜我这个小牛儿吧。
⑧在上陡坡的时候,我试着抓住牛尾巴,借助牛的力气爬坡,牛没有拒绝我,我看得出它多用了些力气。 它显然是在帮助我,拉着我爬坡。
⑨很快地,我与老黑就熟了,有了感情。牛去的地方,总是草色鲜美,即使在一片荒凉中,牛也能找到隐藏在岩石和土包后面的草丛,牛很会走路,很会选择路。在陡的地方,牛一步就能踩到最合适、最安全的路;在几条路交叉的时候,牛选择的那条路,一定是到达目的地最近的。我心里暗暗佩服牛的本领。
⑩有一次,我不小心在一个梁上摔了一跤,膝盖流血,很痛。 我趴在地上,看着快要落山的夕阳,哭出了声。 这时候,牛走过来,站在我面前,低下头用鼻子嗅了嗅我,然后走下土坎,后腿弯曲下来,牛背刚刚够着我,我明白了:牛要背我回家。
写到这里,我禁不住在心里又喊了一声:我的老黑,我童年的老伙伴!
我骑在老黑背上,看夕阳缓缓落山,看月亮慢慢出来,慢慢走向我。 [B]整个天空都在牛背上起伏,星星越来越稠密,牛驮着我行走在山的波浪里,又像飘浮在高高的星空。
牛把我驮回家,天已经黑了。 母亲看见牛背上的我,不住地流泪。 当晚,母亲给老黑特意喂了一些麸皮,表示对它的感激。
秋天,我上了小学。 两个月的放牛娃生活结束了。老黑又交给了别的人家。
半年后,老黑死了。据说是在山上摔死的。
它已经瘦得不能拉犁,人们就让它拉磨,它走得很慢,人们都不喜欢它。有一个夜晚,它从牛棚里偷偷溜出来,独自上了山。第二天,有人在山下看见了它,已经摔死了。当晚,我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人们都觉得好笑,他们不理解一个小孩和一头牛的感情。
前年初夏,我回到家乡,专门到我童年放牛的山上走了一趟,在一个叫“梯子崖”的陡坡上,我找到了我第一次拉着牛尾巴爬坡的那个大石阶。 它已比当年平了许多,石阶上有两处深深凹下去,是两只牛蹄的形状,那是无数头牛无数次地踩踏成的。 肯定,当年老黑也是踩着这两个凹处一次次领着我上坡下坡的。我凝望着这两个深深的牛蹄窝。 我嗅着微微飘出的泥土的气息和牛的气息。我在记忆里仔细捕捉老黑的气息。我似乎呼吸到了老黑吹进我生命的气息。
我忽然明白,我放过牛,其实是牛放了我呀!我放了两个月的牛,那头牛却放了我几十年。也许,我这一辈子,都被一头牛隐隐约约牵在手里。 有时,它驮着我,行走在夜的群山,飘游在稠密的星光里……
(选自《巫溪报》,有删改)
20.请将下图补充完整。
21.结合文章和相关名著内容,仿照示例,完成填空。
示例:六岁时,父亲让我去从未去过的山里放牛,我感到十分害怕,这一感受让我联想到《苏菲的世界》中苏菲在勘察陌生的小木屋时,看到镜中的女孩对她眨眨眼,吓了一大跳。
①上陡坡时,我抓住牛尾巴,牛拉我爬坡,这一令人感动的情节让我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   。
②半年后,我得知老黑摔死了,忍不住难过地号啕大哭,这一感受让我联想到《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   。
22.请完成下面的书摘卡,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
书摘卡(一) 书摘卡(二)
[A]上山的时候,我人小爬得慢,远远地落在老黑
后面,我怕追不上它迷路,很着急,汗很快就湿透
了衣服。 [B]整个天空都在牛背上起伏,星星越来越稠密,
牛驮着我行走在山的波浪里,又像飘浮在高高的
星空。
①请给这个句子设计朗读的重音,并陈述理由。
(2分)
②联系上下文,品析环境描写的妙处。(2分)
23.是意外失足摔死还是主动选择死亡?
24.文章结尾说“我忽然明白,我放过牛,其实是牛放了我呀!”结合全文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链接材料】“我活着,全靠自然、众生的护持和养育,我这一百多斤的躯体,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浓缩了大自然太多的牺牲,浓缩了人类文明的太多恩泽……那么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以真诚的感恩去回报大自然的恩泽。”
————李汉荣《我们活着是为了做什么》
【答案】20.我离得远,牛停下等我;我趴在地上哭泣,牛背我回家
21.示例:①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妻子达雅安慰他,帮助他写文稿;②得知田晓霞因洪灾中救人英勇牺牲,悲痛至极
22.①将“远远地”“很着急”“很快”“湿透”等词语重读,强调“我”放牛过程中追赶不上老黑,担心因此迷路的极度着急、害怕、紧张的心理。|②描写了“我”受伤后骑在老黑背上,行走在山中看到的美丽的夜色,烘托“我”悠闲、惬意、沉醉于美丽夜色的心理,也写出了“我”对老黑的信任、感激。
23.示例:我认为老黑是主动选择死亡。文中父亲将六岁的“我”放心地交给一头牛,牛经常到山上吃草,认得路;“牛很会走路,很会选择路”。这样的牛不至于意外摔死。牛通人性、善解人意,当它发现自己无法帮助人们时(或人们不喜欢它时),“偷偷溜出来”“独自上了山”,这表明了牛是主动选择死亡的。
24.示例:在“我”与牛相处的两个月中,看似是“我”在放牛,但更多的是牛在帮助、扶持“我”,牛在当时给了“我”太多的恩泽。 在“我”无助、害怕、跌倒的时候,牛结实的尾巴和弯下去的身躯给予“我”适时的力量。牛的勤劳奉献、善解人意、急人之难、对自己生命价值的清醒认知等美好的精神影响了“我”一辈子,让“我”懂得人生在世应该善待、感恩自然万物。
【知识点】重音;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感受、分析环境描写;挖掘、感悟文章主题;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十一、写作题
25.请以“这一次,我全力以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答案】
这一次,我全力以赴
夕阳的余晖柔和而温暖,透过玻璃窗,洒落在书桌的一角上,那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名言格外引人注目。我嘴里碎碎念道:“这一次,我全力以赴!”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热浪,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火海之中,酷热难耐的气温让汗水不停地往外冒。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一场又一场的测试,结果却不尽人意。同学们都在为自己的进步而欢呼雀跃时,我的成绩却迟迟没有进步,甚至不如以前。
我苦苦地跟在队伍后面,却始终望不到终点。“或许现在是你的瓶颈期,再坚持一下,会有突破的!相信自己!”同学的鼓励,心中的不甘,让我重拾信心,站上跑道,心中暗自下定决心:这一次,我全力以赴!
落日熔金,每日放学后不停地练习,汗水直流,在赤橙跑道上飞奔的身影很渺小,却每天都在慢慢地进步,只为那句誓言:这一次,我一定全力以赴。终于到了下一次测试。
炙热的阳光洒满整个校园,像是烧透了的砖窑一般,让人喘不过气来。星星点点的身影在赤橙的跑道上飞奔。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每个人的眼神都是迷茫中带着些许坚定,我心中暗想:不论结果如何,我都全力以赴!
一声枪响,所有人都奋力前进,好似一群脱缰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容不得半点儿束缚。“加油!还有两圈!保持速度!”不时的提醒让人有种莫名的紧张。汗水顺着额头流入眼睛,双腿像灌满铅一般沉重,可身旁急促的呼吸声让我不得不坚持跟上“大部队”。“冲刺!最后一圈!”这时,我好像听见命令一般,迈着坚定的步伐,鞋跟与地面摩擦激起飞扬的尘土,脚底变得滚烫。抬眸,体育老师坚定的眼神鼓励着我,我拼了命,冲向终点。
“满分!”体育老师报成绩的声音似天籁之音,大家都欢呼起来,脸上掩饰不住的欣喜。哪里顾得上汗流浃背,哪里顾得上气喘吁吁,脸上洋溢着笑容。三年来,在这赤橙的跑道上洒下的泪与汗,全都化成心中的满足。
我落笔写下青春年华,用浓重的笔墨写下未来可期,用全力以赴写下青春无悔。一笔一画,我用全力以赴去诠释青春里奋斗的日子。
“逆风的远方沿着希望”,这一次,我全力以赴,把荆棘化成勋章。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我”限定了要写自己的事例,自己的感悟,关键词——“全力以赴”。“全力以赴”指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写作时要突出表现自己是如何“全力以赴”的。需要注意的是,题目中暗含略一个过去的情境背景:在“这一次”之前,“我”没有尽全力。在行文过程中,可采用对比的手法,先简略交代过往曾经有过的一次或几次经历,反思其中的认知局限,并巧妙、自然地引出“这一次”。
第二,立意。本次写作,要关注到自身的个人成长,要真正写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拼搏经历、感悟及收获,借此来彰显自信、乐观及对待问题的积极态度。
第三,选材。可结合个性化的学习生活、情感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展开合理联想,选材可以很多样,除了比较容易联想到的成长中的诸多场考试和比赛外,也可以写一写成长时期面对的难题,例如如何全力以赴调和与亲人、朋友、老师相处中产生的矛盾、如何全力以赴纠正社会上遇到的偏见等等。但注意素材选取要典型,要新颖。 构思时,可以运用对比手法来写,详写“这一次”的情景,略写前一次或前几次自己的行动,两种不同行动的对比,更能突出“这一次”中“我”的行动是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是“全力以赴”。也可以运用不断递进的手法来写,从“身心、意念、行动”等各方面来写“我”的“全力以赴”。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吃透题目的精髓,把握住中心词,明确修饰限制词。除了审题、立意和选材外,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语文 14.诗词三首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樽(zūn) 投箸(zhù) 闻笛赋(fù)
B.凄凉(qī) 歧路(qǐ) 济沧海(jì)
C.宫阙(què) 怀旧(huái) 长精神(zhǎng)
D.婵娟(chán) 绮户(qǐ) 烂柯人(kē)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B.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有“诗豪”之称。我们曾学过他的《爱莲说》。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D.“唐宋八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大,这八个人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3.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玉盘珍羞直万钱(同“馐”,美味的食物)
B.今日听君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C.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实现远大理想)
D.千里共婵娟(指嫦娥)
4.下列各项中,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两句,抒发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情感。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与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几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做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填空题
5.文学常识填空。
(1)《行路难》(其一)选自《李太白全集》卷三。行路难,乐府古题。诗人   ,字   ,号   ,    (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与杜甫并称为“    “。其代表作有《   》《蜀道难》《将进酒》《   》等。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   》卷三十一。诗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   ,洛阳人,有“   ”之称。
(3)苏轼,字   ,号   ,   (朝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派,与   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   ”之一。
6.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玉盘珍羞直万钱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到乡翻似烂柯人   
④暂凭杯酒长精神   
⑤把酒问青天   
⑥高处不胜寒   
⑦何事长向别时圆   
三、默写
7.(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   ”两句是全文的主旨,点明作者意不在喝酒而在山水,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2)古诗文能坚定人们的信念。虽然前进的路上有风雨,但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一定会“   ,   ”,迎来胜利的曙光。(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填空)
(3)苏轼《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的语句是“   ,   ”。
四、语言表达
8.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在黑板上写一条主题语:   ,   
(2)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诗集名称:《   》
《次北固山下》……………………………………………王湾
《春望》……………………………………………………杜甫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3)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   ,有的灿烂盛开。
五、名著导读
9.有人说:“艾青的诗好在鲜明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请你结合下面两首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向太阳》(节选)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浪来……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六、语段阅读
10. 汇中秋风俗
中秋节形成后,逐渐发展出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其中最主要的有赏月、团圆以及吃月饼。赏月是中秋节最传统的活动。中秋之夜,人们聚首高楼,观赏秋月,寻找传说中嫦娘的踪影,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高明月”之景,见证了中华民族崇月崇圆的文化情结。
团圆是中秋节的核心内涵。中秋佳节,不仅月圆人团圆,更是家族团圆的重要时刻。这一天,不论远离家乡的游子,还是工作繁忙的都市人,都会抓住这个机会回家团聚。一家老小围坐一起,品尝月饼,观赏明月,共享天伦之乐。中秋佳节,吃团圆饭已经成为这个节日的标志性习俗。
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美食和必备佳肴。船形、兔形、元宝形【甲】花样各异的月饼,造型美观【乙】味道香甜,深受人们喜爱。在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时,各地月饼市场生意红火,人们选购月饼,就是为了给家人团聚时的欢乐氛围增添一份温馨和仪式感。月饼的美味与中秋诗意交织在一起,成就了这个民族节日的独特魅力。
(1)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甲】省略号 【乙】顿号 B.【甲】顿号 【乙】顿号
C.【甲】顿号【乙】逗号 D.【甲】省略号【乙】逗号
(2)今年中秋与国庆两节相逢,有同学写了一副对联来表达喜悦,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 ① ,团圆月饼铁观音,千家欢度
下联:国庆放歌,嘹亮歌声铜笛管, ②
A.①中秋赏月 ②万里高扬 B.①中秋念远②万里高扬
C.①中秋赏月 ②万户喜迎 D.①中秋念远②万户喜迎
(3)初三(1)班同学要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成书法作品,寄给已经回河南老家上学的小明,下列关于书法作品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为行书作品,潇洒飘逸,表现了对同学的思念含蓄委婉。
B.【甲】为草书作品,狂放恣意,表现了同学间的友谊绵长。
C.【乙】为楷书作品,端庄清秀,表现了对同学的真挚情感。
D.【乙】为隶书作品,古朴典雅,表现了同学间恒久质朴的情意。
七、综合性学习
11.我国文学史上有一块瑰宝,它璀璨夺目,耀眼生辉,那就是古诗词。学完本课后,班级拟开展主题为“诗海泛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题目。
(1)分门别类,辑录名句。(各两句)
①爱国类:   
②战争类:   
③劝学类:   
(2)指出下列诗句歌咏的对象。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③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有人就《水调歌头》一词的上片出了个上联,请你根据下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望月怀逸兴壮思,自具雅量高致。
下联:   
(4)请你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诗人,从朝代、称号、诗风、代表作品及思想情感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5)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结束语。(要求:至少引用一句古诗,不少于50字)
八、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东坡诗文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阳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③,而人或谓之不韵。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指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海外诗:指苏东坡被贬海南所作的诗。④气索:气短,指没面子。
12.【丙】文中的“东坡”指的就是【甲】【乙】两篇作品的作者(原名)   。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前后类如此(  )
14.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人再也不会说我的文章啊! B.世上不会有人说到我了啊!
C.世上的人再也不会说到我啊! D.世人不会说到我的文章啊!
15.【甲】【乙】两篇作品中,都有涉及“月”的语句。【甲】词中“月有阴晴圆缺”一句,
写出月亮    的特点;【乙】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绘出月色   的特点。
16.根据【丙】文内容,东坡诗文“为人所传诵”的具体表现有: ;苏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很流行; 。(用自己的话回答)
17.分析【甲】【乙】两篇作品在写作背景、写作内容、写作手法和思想情感四个方面的共性。
九、诗歌鉴赏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樽清酒”“玉盘珍羞”描绘豪华盛大的宴饮场面,营造了欢乐的气氛。
B.“欲渡”“将登”两句以奇特的想象、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
C.诗中三字短句部分写出诗人感到前路艰难,但终究在迷茫中看清方向,内心安定。
D.结尾两句,诗人在彷徨和感叹后,重新树立信心,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
19.有人称赞“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一联“神妙”。请简析这一联诗句好在哪里。
十、现代文阅读
少年和牛
李汉荣
①大约六岁的时候,父亲让我去放牛。 记得那头牛是黑色的,性子慢,身体较瘦,却很高,大家叫它“老黑”。
②父亲把牛牵出来,把牛缰绳递到我手中,又给我一节青竹条,指了指远处的山,说:“就到那里去放牛吧。”
③我望了望牛,又望了望远处的山,那可是我从未去过的山呀! 我有些害怕,说:“我怎么认得路呢?”
④父亲说:“跟着老黑走吧,老黑经常到山里去吃草,它认得路。”父亲又说,太阳离西边的山还剩一竹竿高的时候,就跟着牛下山回家。
⑤现在想起来仍觉得有些害怕,把一个六岁的小孩交给一头牛,交给荒蛮的野山。父亲竟那样放心。
⑥我跟着老黑向远处的山走去。 [A]上山的时候,我人小爬得慢,远远地落在老黑后面,我怕追不上它迷路,很着急,汗很快就湿透了衣服。
⑦我看见老黑在山路转弯的地方把头转向后面,见我离它很远,就停下来等我。 这时候我发现老黑对我这个小孩是体贴的。我有点喜欢和信任它了。我的小脑袋就想:大概牛也知道大小,它大概觉得我就是一个还没有学会用四蹄走路的小牛儿,需要大牛的照顾,它会可怜我这个小牛儿吧。
⑧在上陡坡的时候,我试着抓住牛尾巴,借助牛的力气爬坡,牛没有拒绝我,我看得出它多用了些力气。 它显然是在帮助我,拉着我爬坡。
⑨很快地,我与老黑就熟了,有了感情。牛去的地方,总是草色鲜美,即使在一片荒凉中,牛也能找到隐藏在岩石和土包后面的草丛,牛很会走路,很会选择路。在陡的地方,牛一步就能踩到最合适、最安全的路;在几条路交叉的时候,牛选择的那条路,一定是到达目的地最近的。我心里暗暗佩服牛的本领。
⑩有一次,我不小心在一个梁上摔了一跤,膝盖流血,很痛。 我趴在地上,看着快要落山的夕阳,哭出了声。 这时候,牛走过来,站在我面前,低下头用鼻子嗅了嗅我,然后走下土坎,后腿弯曲下来,牛背刚刚够着我,我明白了:牛要背我回家。
写到这里,我禁不住在心里又喊了一声:我的老黑,我童年的老伙伴!
我骑在老黑背上,看夕阳缓缓落山,看月亮慢慢出来,慢慢走向我。 [B]整个天空都在牛背上起伏,星星越来越稠密,牛驮着我行走在山的波浪里,又像飘浮在高高的星空。
牛把我驮回家,天已经黑了。 母亲看见牛背上的我,不住地流泪。 当晚,母亲给老黑特意喂了一些麸皮,表示对它的感激。
秋天,我上了小学。 两个月的放牛娃生活结束了。老黑又交给了别的人家。
半年后,老黑死了。据说是在山上摔死的。
它已经瘦得不能拉犁,人们就让它拉磨,它走得很慢,人们都不喜欢它。有一个夜晚,它从牛棚里偷偷溜出来,独自上了山。第二天,有人在山下看见了它,已经摔死了。当晚,我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人们都觉得好笑,他们不理解一个小孩和一头牛的感情。
前年初夏,我回到家乡,专门到我童年放牛的山上走了一趟,在一个叫“梯子崖”的陡坡上,我找到了我第一次拉着牛尾巴爬坡的那个大石阶。 它已比当年平了许多,石阶上有两处深深凹下去,是两只牛蹄的形状,那是无数头牛无数次地踩踏成的。 肯定,当年老黑也是踩着这两个凹处一次次领着我上坡下坡的。我凝望着这两个深深的牛蹄窝。 我嗅着微微飘出的泥土的气息和牛的气息。我在记忆里仔细捕捉老黑的气息。我似乎呼吸到了老黑吹进我生命的气息。
我忽然明白,我放过牛,其实是牛放了我呀!我放了两个月的牛,那头牛却放了我几十年。也许,我这一辈子,都被一头牛隐隐约约牵在手里。 有时,它驮着我,行走在夜的群山,飘游在稠密的星光里……
(选自《巫溪报》,有删改)
20.请将下图补充完整。
21.结合文章和相关名著内容,仿照示例,完成填空。
示例:六岁时,父亲让我去从未去过的山里放牛,我感到十分害怕,这一感受让我联想到《苏菲的世界》中苏菲在勘察陌生的小木屋时,看到镜中的女孩对她眨眨眼,吓了一大跳。
①上陡坡时,我抓住牛尾巴,牛拉我爬坡,这一令人感动的情节让我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   。
②半年后,我得知老黑摔死了,忍不住难过地号啕大哭,这一感受让我联想到《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   。
22.请完成下面的书摘卡,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
书摘卡(一) 书摘卡(二)
[A]上山的时候,我人小爬得慢,远远地落在老黑
后面,我怕追不上它迷路,很着急,汗很快就湿透
了衣服。 [B]整个天空都在牛背上起伏,星星越来越稠密,
牛驮着我行走在山的波浪里,又像飘浮在高高的
星空。
①请给这个句子设计朗读的重音,并陈述理由。
(2分)
②联系上下文,品析环境描写的妙处。(2分)
23.是意外失足摔死还是主动选择死亡?
24.文章结尾说“我忽然明白,我放过牛,其实是牛放了我呀!”结合全文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链接材料】“我活着,全靠自然、众生的护持和养育,我这一百多斤的躯体,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浓缩了大自然太多的牺牲,浓缩了人类文明的太多恩泽……那么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以真诚的感恩去回报大自然的恩泽。”
————李汉荣《我们活着是为了做什么》
十一、写作题
25.请以“这一次,我全力以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