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语文 17.孤独之旅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掺杂(cān) 旧茬(chá) 戳破(chuō)
B.驱除(qū) 肥硕(shuò) 撅断(jué)
C.眺望(liào) 嬉闹(xī) 纯粹(cuì)
D.捆扎(zā) 撩逗(liáo) 胆怯(qiè)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孤独之旅
【解析】A项中“掺”应读“chān”;
B项中“撅”应读“juē”;
C项中“眺”应读“tiào”。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加入共青团组织了,我郑重其事地将入团申请书交给了团支部书记。
B.对于别人的劝告,她总是置之不理。
C.秋天来了,老师组织同学们去采摘,大家歇斯底里,情绪高昂,你帮我,我帮你,将收获的果实装进背包。
D.他喜欢吹毛求疪,常常抓住别人工作中的一点疏漏大做文章。
【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常见易混成语辨析;孤独之旅
【解析】C项的成语使用有误,“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与此处的语境不相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
②杜小康只能与父亲说说话。
③他们能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
④奇怪的是,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变得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除了必要的对话,他们几乎不知道再说些其他什么话。
⑤与这种孤独相比,社小康退学后将自己关在红门里面产生的那点儿孤独,简直就算不得是孤独了。
⑥而且,原先看来是必要的对话,现在也可以通过眼神或者干脆连眼神都不必给予,双方就能明白一切。
A.⑤②③①④⑥ B.⑤③②④⑥①
C.①③②④⑥⑤ D.①②③⑤④⑥
【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通读句子可以发现,几个句子是围绕杜小康和父亲的“孤独”来写的,因此⑤句“与这种孤独相比”是首句,排除CD,后边几句具体写“这种孤独”的表现:从遇不到人,只能和父亲说话,到和父亲说话也越来越干干巴巴,直至“可以通过眼神……双方就能明白一切”,最后“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排除A。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句子之间的内容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具体方法是①找中心句,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来安排的;②梳理思路,总体上看,句子之间有相并关系,相承关系和相属关系,从局部看:有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等;③抓关键词,调整句子的顺序还可借助“首先”“其次”“换句话说等。
4.下列各句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鸭们十分乖巧”中“十分”是程度副词。
B.“一个悲惨的童话”的短语结构类型是偏正短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的短语结构类型是主谓短语。
C.“在我的记忆中,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用美妙的语言讲出来的一个悲惨的童话”一句中,“在我的记忆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是状语。
D.“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旋风卷到天上”。
【答案】D
【知识点】副词;主谓句;主谓短语
【解析】ABC正确;D.句子的主干分析错误,这个句子的主干应是“旋风卷”。故D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性、短语类型、句子成分的能力。词性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叹词;短语的类型有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掌握词性及短语的种类及其特征。解答此题,还要掌握句子成分及各个句子成分的特征,答题时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
5.《孤独之旅》节选自当代作家 的小说 。《孤独之旅》的主人公是 ,他生活的自然环境为他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课文高潮部分的主要事件是 。
【答案】曹文轩;《草房子》;杜小康;暴风雨摧毁了鸭栏,杜小康和父亲一起奋勇追赶鸭群
【知识点】孤独之旅;作家作品;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孤独之旅》 是九年级上册课内教读课文,体裁是小说,根据平常的积累,作者是曹文轩,选自《草房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主人公杜小康,因家景败落,被迫与父亲离家去遥远的地方牧鸭生活的故事,具体情节: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子;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其中高潮部分的主要事件是:一场暴风雨中,鸭栏被吹开,鸭子四散而去,杜小康独自在芦苇荡里追赶鸭子 。
故答案为:曹文轩;《草房子》;杜小康;暴风雨摧毁了鸭栏,杜小康和父亲一起奋勇追赶鸭群
【点评】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古今中外一些著名文学家代表人物及作品等文学常识,而且要对他们的一些代表作品进行阅读, 要求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之外,加强课外著名文学作品的阅读,特别是少数名家的作品,平常养成多阅读多积累多做笔记,它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很短一段时间内掌握它,确非易事,这便要求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
6.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杜雍和现在只是要求它们向前游去,不停顿地游去,不肯给它们一点儿觅食或xī nào 的可能。
②前行是chún cuì 的。
③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chān zá 在芦叶的清香里。
④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qū chú 杜小康的恐慌。
【答案】嬉闹;纯粹;掺杂;驱除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 xī nào ”写作“ 嬉闹 ”;“ chún cuì 写作“ 纯粹 ”;“ chān zá ”写作“ 掺杂;“chān zá”写作“ 掺杂 ”;“ qū chú ”写作“ 驱除 ”。
故答案为:嬉闹;纯粹;掺杂;驱除。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拼音拼读能力和重点字词的书写,需要学生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细心观察,积累的好习惯。
三、语言表达
7.某中学准备举行“走近曹文轩”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说说画线句子有什么言外之意。
2016年4月,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是我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曹文轩在回答《每日新报》记者提问时说:“我希望中国的批评家对同胞们写的好作品,应当像欣赏西方文学一样来对待。中国有中国的灯火,不要总是点洋烛。”
【答案】(示例)中国也有很多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应该一味推崇外国作品。
【知识点】材料探究;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这个材料告诉我们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而且是第一次,说明中国的文学家在文学方面也是很有实力的,但是中国的批评家并不看好中国文学家,所以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借用“中国有中国的灯火,不要总是点洋烛”这句话来表达言外之意,就是不要什么东西都认为是外国的好,我要用国货,不崇洋媚外。
故答案为:(示例)中国也有很多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应该一味推崇外国作品。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句子的含义包含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具体方法有:找出关键词,如剧中的特定称谓,句中的指示代词,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状语成分(条件,原因等),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词语;结合上下文,通过问题来探入探究,如可探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变换说法来表达:根据上下文,用上下文中解释关键词或与关键词有关的词语和句子来回答问题,内涵丰富的句子要说出它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含蓄委婉的句子,要用直接表明的语言转述出来,表述出他的直接含义。
四、名著导读
8.“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诗选自《水浒传》的“ ”这一情节。吴用在这一情节中承担了重要角色,他的绰号是 。
9.下列《艾青诗选》中的两首诗的共同意象是什么 请任选其中一个意象,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黄昏
黄昏的林子是黑色而柔和的
林子里的池沼是闪着白光的
而使我沉溺地承受它的抚慰的风啊
一阵阵地带给我以田野的气息……
我永远是田野气息的爱好者啊……
无论我飘泊在哪里
当黄昏时走在田野上
那如此不可排遣地困惑着我的心的
是对于故乡路上的畜粪的气息
和村边的畜棚里的干草的气息的记忆啊……
1938 年7月16日黄昏
黎明(节选)
当我还不曾起身
两眼闭着
听见了鸟鸣
听见了车声的隆隆
听见了汽笛的嘶叫
我知道
你又叩开白日的门扉了……
黎明,
为了你的到来
我愿站在山坡上,
像欢迎
从田野那边疾奔而来的少女,
向你张开两臂--
因为你,
你有她的纯真的微笑,
和那使我迷恋的草野的清芬。
1937 年5月23日晨
【答案】8.智取生辰纲;智多星
9.两首诗中共同的意象有田野、草。“当黄昏时走在田野上"是诗人在外漂泊时对故乡黄昏景象的想象,表达对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也是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知识点】体会现代诗歌意象;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艾青诗选》;《水浒传》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及其蕴含的情感的理解。考生需掌握意象的基本概念,结合诗歌准确把握,在理解诗歌意思和诗人的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准确理解意象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点评】8.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是《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中,杨志押送生辰纲行至黄泥冈时,白日鼠白胜扮作挑酒桶的汉子所吟唱的诗作。情节可以是:智取生辰纲。吴用的绰号是“智多星”。
故答案为:智取生辰纲、智多星。
9.《黄昏》中的意象有“黄昏、林子、池沼、风、田野、干草”。《黎明》中的意象有“黎明、鸟、汽车、田野、山坡、草野”。据此可知,两首诗中共同的意象有田野、草。“当黄昏时走在田野上"是诗人在外漂泊时对故乡黄昏景象的想象,表达对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也是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两首诗中共同的意象有田野、草。“当黄昏时走在田野上"是诗人在外漂泊时对故乡黄昏景象的想象,表达对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也是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五、语段阅读
10.诗画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了文艺作品中“牛”的形象之后写了以下文字。请你阅读后完成问题。
中国古典诗词往往通过对牧牛的描摹,营造出自然、清新、恬淡的美好意境,如王绩《野望》中的“牧人驱犊返,李涉《牧童词》中的“半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牧童遥指杏花村”……中国古画中也有不少牧牛的名作,如赵佶的《风雨牧归图》、祁序的《江山放牧图》等。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徐悲鸿也是画牛高手。他们的作品笔墨疏淡,又充满闲情雅趣。欧洲有悠久的畜牧业历史,自文艺复兴以来,或食,或奔总之,在浓墨重彩之中,牛的形象融于自然
(1)文段中提到的杜牧是 代诗人。你还读过他的《 》。
(2)文段中【甲】【乙】两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在【甲】处可填顿号,因为“灵动自然”与下文形成并列关系。
B.在【甲】处可填句号,因为“灵动自然”之后,此句语意已完结。
C.在【乙】处可填分号,因为“有牛的身影”与下文形成并列关系。
D.在【乙】处可填冒号,因为“有牛的身影”引起了对下文的分说。
(3)文段中画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改正。
【答案】(1)唐;赤壁
(2)D
(3)示例:总之,在清新淡雅之中,成为中外诗画家乐于表现的主题。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作家作品;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⑴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杜牧,唐朝诗人,字牧之。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
⑵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甲处:从文中可知,“笔墨疏淡”“灵动自然”“饱含诗意”之间并列,“笔墨疏淡”与“灵动自然”之间使用了逗号,因此,“灵动自然”与“饱含诗意”之间也要使用逗号;乙处:“牛的身影”与后面的“或憩,或食,或奔,或止”构成解释说明的关系,故用冒号。
⑶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从文段中的“营造出自然、清新、恬淡的美好意境”“他们的作品笔墨疏淡,灵动自然”可知,“浓墨重彩”不对,应该改成:清新淡雅;结合“欧洲有悠久的畜牧业历史,自文艺复兴以来,几乎每一位取景乡村风光的画家笔下都有牛的身影”可知,“中国诗画家”的说法不够全面,应改为:中外诗画家。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⑵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⑶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六、综合性学习
2023年5月31日,北京科技周圆满落幕。在科技周期间,系列科普活动备受同学们关注。为了营造“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班级准备开展“致敬科技追梦者”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1.活动一聆听科技工作者的心声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科技工作者。他们是“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科学巨擘钱学森,他们是“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的天下粮仓守望者袁隆平,他们是“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用医药造福世界的屠呦呦,他们是“隐功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他们始终心系祖国和人民,锲而不舍、无私奉献,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呵护了我国科学技术的成长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放眼未来,科学探索永无止境,科学家精神也应薪火相传。青年科技工作者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追询先辈足迹,抵力奋进,定能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①有同学对加点字的读音和画线词语的字形有疑问。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锲”应读为“qiè”
B“瞩”应读为“shǔ”
C“追询”应写为“追寻”
D“抵力”应写为“砥砺”
②“薪火”一词取自成语“薪火相传”,原意是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结合文段内容,你认为“薪火”在这里的意思是 。
③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 ① 勇创科学奇迹
下联:赴汤蹈火共谋民族 ②
A.①忠心耿耿 ②兴旺 B.①呕心沥血 ②复兴C.①呕心沥血 ②兴旺 D.①忠心耿耿 ②复兴
12.活动二走进中国科学技术馆
中国科学技术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是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甲】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大型科普基础设施。中国科技馆在奥林匹克公园发展壮大,在安华桥畔萌芽成长,秉持“体验科学、启迪创新”的理念,保持“至臻至谨、同创同心”的精神,形成了独特的科普魅力【乙】在这里,可以感受科学原理的美妙,惊叹技术应用的巨变;探秘精巧机器的神奇,体会世间生命的多彩;领略前哲探究的历程,放飞科技创新的梦想……
①【甲】【乙】两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甲】、 【乙】, B.【甲】, 【乙】,
C.【甲】、 【乙】。 D.【甲】, 【乙】。
②根据语境,画线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
修改为:
13.活动三感悟科学家精神
在以“感悟榜样精神,汲取奋斗力量”为主题的科学家精神“思享会”上,同学们争相发言,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下面四位同学发言时所用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一辈科学家以身作则,他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B.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暴风雨”常常如约而至,唯有拥有坚强的意志和远大的志向,才能创造奇迹。
C.中国科技工作者们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心中有国家,眼里有使命,在攀登科技高峰的道路上斩关夺隘,成就辉煌。
D.面对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静心笃志,甘坐冷板凳,肯下“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从而不断取得重大成就。
【答案】11.B;要把为科学献身的探索精神、奉献精神,传承下去;B
12.C;“在安华桥畔萌芽成长,在奥林匹克公园发展壮大”。
13.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近义词;错用修改;句号;顿号;逗号;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语序不当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词义以及对联知识的掌握能力。作答的关键是对于字音字义,要多积累和巩固。对于对联的相关常识比如词性相当,意思相近或相反,上下联结尾的字,要仄起平收等等基本常识,要有一定的了解。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之标点符号及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平时多积累相关的标点符号的知识,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等等。
(3)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成语的使用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常见的成语的使用要在勤于翻查工具书的基础上,多从使用对象、感彩等角度分析和把握。
【点评】11.①“瞩”应读为“zhǔ”;
②“薪火”取自成语“薪火相传”,原意是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语境中是说“科学探索永无止境,科学家精神也应薪火相传”,即要把为科学献身的探索精神、奉献精神,传承下去。
③要求补充对联。第一空,根据下联的“赴汤蹈火”需要两个“动词+名词”的小短语构成一个并列短语,故最好选“呕心沥血”。第二空,根据上联的“创科学奇迹”,末尾词语是“奇迹”,后面要选一个名词,与“民族”搭配,从“共谋民族”来看,用“复兴”更好。
故答案为:B;要把为科学献身的探索精神、奉献精神,传承下去;B。
12.①题干要求在甲乙二处选择恰当的标点,甲处的前后内容是“ 科技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是并列关系,用顿号。乙出前面的语境是:“秉持“体验科学、启迪创新”的理念,保持“至臻至谨、同创同心”的精神,形成了独特的科普魅力。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了。此处用句号比较好。而且其后的“在这里”又是另一个句子的开头了。
②此题要求修改划线句。原句语序不当,应该将“在奥林匹克公园发展壮大,在安华桥畔萌芽成长”这个分句交换位置,改为“在安华桥畔萌芽成长,在奥林匹克公园发展壮大”。即先“萌芽成长”后“发展壮大”。
故答案为:C;“在安华桥畔萌芽成长,在奥林匹克公园发展壮大”。
13.B.“如约而至”: 按照约定的时间赴约。根据语境,人们对暴风雨似的考验,并没有期待,更不会与之相约。故使用不当。
其他词语意思:
以身作则: 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给人做出榜样 。
斩关夺隘: 砍断门闩,攻破城门,夺取关隘。形容军队作战勇敢,势不可挡。
静心笃志:静下心来,磨砺自己的志向。
故答案为:B。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两篇短文,完成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选自袁宏道《虎丘记》,有删改)
[注释]①虎丘:山名,苏州名胜之一,有虎丘塔、千人石等名胜古迹。袁宏道任吴县令时,曾六次游
览虎丘。两年后辞官时,又故地重游,写出《虎丘记》。②下迨蔀 (bù) 屋:迨,及,至。蔀屋,草席盖顶之屋,泛指贫家幽暗简陋之屋。③茵:垫子。④交衢 (qú)间:路边。⑤檀板:乐器,指用檀木制的歌板。⑥樽罍 (léì): 酒杯。⑦雷辊(gǔn):车轮转动声,这里指雷的轰鸣声。⑧生公石;虎丘大石名。⑨如月:对月发誓。
1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 皆避匿去 他日去官
B.醒能述以文者 无从致书以观 独以近城故 不以物喜
C.是进亦忧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每至是日 一无是处
D.醉翁之意不在酒 当余之从师也 远而望之 何陋之有
1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山行六七里 渔人甚异之 虽乘奔御风 如鸣珮环,心乐之
B.檀板丘积 樽罍云泻 斗折蛇行 星罗棋布
C.名之者谁 吏吴两载 腰白玉之环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D.杂然而前陈者 凄神寒骨 横柯上蔽 无丝竹之乱耳
16.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B.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C.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D.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17.欧阳修游山玩水,袁宏道六游虎丘,两人都体会到了丰富的乐趣。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分析欧修与宏道“乐”的共同之处。
【答案】14.D
15.B
16.C
17.①寄情山水、陶醉自然之乐。欧阳修之乐“在乎山水之间也”“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作者陶醉于滁州山水四时之乐;袁宏道热爱、留恋虎丘美景,“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待月石上,对月发誓,辞官后依然留恋虎丘月色,都体现了他对虎丘之美的热爱。②与民同乐。欧阳修与滁人同乐,“醉能同其乐”,与滁人一起宴饮欢乐;袁宏道游虎丘,感叹歌者因为官员到来而避匿远去的情况,发出了“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的批判,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鄙夷,“有不听曲此石上者”也反映了作者想与民同乐的愿望。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断句;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考生需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运用平时的积累,灵活迁移,准确把握文言词语的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词类活用的理解。解答时要求学生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活用情况,准确进行辨析和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4)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注意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联系文本中的语句进行分析和理解,找准文本的共同之处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虎丘距离苏州城约七八里,那山上没有高耸的山岩幽邃的沟谷,只是因为接近苏州城的缘故,装饰豪华满载笙歌的游船,没有一天没有的。凡是有月亮的晚上,有花的早晨,有雪的傍晚,游人来来往往,纷繁错杂得像织布一样。中秋时节(这景象)就更加繁盛。
每到这一天,苏州城家家户户倾城而出,肩挨肩,人挤人,接踵而来。无论是官宦人家的男男女女,还是平民百姓,没有谁不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很多人坐在厚厚的坐垫上,把酒放在路边。从千人石到山门,密密麻麻紧挨着的游客多如鱼鳞。檀木所制的歌板堆积得就像山丘,酒器里盛的酒如云彩一样奔泻不停。远远望去,就像无数大雁落在平坦的沙滩上,又像彩霞铺在江面上。即使用电闪雷鸣也无法形容那热闹的场面。
我在吴县做了两年县令,曾六次登上虎丘。最后一次是和江进之、方子公同去的。我们坐在生公石上等待月亮出来。唱歌的人听说县令来了,都躲开藏了起来。我就对进之说:“官吏的横暴,差役的庸俗,也太过分了啊!以后我辞官后,一定要在这生公石上听曲,以月为证。”我幸好解免官职,客居吴地,虎丘的明月,不知道还记得我当年的话吗
【点评】1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离开/距离/离开/免去
B、用/来/因为/因为
C:这/这/这/对、正确
D、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故答案为D
1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在山中/意动用法,认为......奇异/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意动用法,以......为乐
B、名词作状语,像小山丘/名词作状语,像云霞一样/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名词作状语,像星星一样
C、名词作动词,命名/名词作动词,做官/名词作动词,腰佩/名词作状语,向西
D、名词作状语,在前面/使动用法,使.......寒/名词作状语,在上面/使动用法,使....扰乱
故答案为:B
16.本题考查句子断句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对于单句: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则要在句与句间要停顿。
“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意思是“凡是有月亮的晚上,有花的早晨,有雪的傍晚,游人来来往往,纷繁错杂得像织布一样。中秋时节(这景象)就更加繁盛“故知,“月之夜”与“花之晨 "与”“雪之夕”构成并列关系,需要停顿。而“游人往来”与“纷错如织“为两个句子,前句是记叙,后面描写,故需要停顿。”而中秋为尤胜“强调突出中秋情形。断句为: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故答案为C
17.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欧阳修游山玩水,袁宏道六游虎丘,两人都体会到了丰富的乐趣①寄情山水、陶醉自然之乐。欧阳修之乐“在乎山水之间也”“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作者陶醉于滁州山水四时之乐;袁宏道热爱、留恋虎丘美景,“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待月石上,对月发誓,辞官后依然留恋虎丘月色,都体现了他对虎丘之美的热爱。②与民同乐。欧阳修与滁人同乐,“醉能同其乐”,与滁人一起宴饮欢乐;袁宏道游虎丘,感叹歌者因为官员到来而避匿远去的情况,发出了“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的批判,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鄙夷,“有不听曲此石上者”也反映了作者想与民同乐的愿望。
八、诗歌鉴赏
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8.诗歌颔联用典,写诗人被贬后归来的感触。“怀旧空吟闻笛赋”运用向秀怀念嵇康而作《思旧赋》的典故,“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 ① 的典故,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 ② 之情。
19.“帆”是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请结合两首诗歌的相关内容,分别谈谈你对两首诗歌中“帆”这一意象的理解。
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答案】18.王质观棋烂柯|怀念旧友的悲伤、物是人非的怅惘
19.“沉舟侧畔千帆过”中,“千帆”代表着希望和美好的前景,体现了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和生生不息的活力,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长江一帆远”中,“一帆”指友人离别远去的一叶小舟,小舟渐远,直至消失不见,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无限愁思与留恋蕴于笔端。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用典及其思想情感的分析。考生要结合注释,掌握典故,联系全诗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背景,理解典故所寄托的思想情感。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所蕴含的意思的理解。考生需掌握意象,结合诗歌的内容以及诗人的思想情感,理解和分析意象所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点评】18.本题考查学生对典故的掌握。
诗的领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 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声音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另一是“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 (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 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中,“千帆”代表着希望和美好的前景,体现了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和生生不息的活力,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长江一帆远”中,“一帆”指友人离别远去的一叶小舟,小舟渐远,直至消失不见,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无限愁思与留恋蕴于笔端。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阳台上的花》一文,回答各题。
阳台上的花
黄咏梅
①意识到母亲喜欢花,已是她退休的时候了。记忆中,我们家阳台上花盆里,常种着小葱、小蒜、小辣椒、芫荽等。厨房里,主菜炒起来了,母亲会命我到阳台摘几根小葱或小辣椒,洗洗,直接放到锅里。“物尽其用”四个字,被母亲一辈子奉为人生信条。
②母亲不种花,可能也觉得花不好伺候。我们一家五口人,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养花。种下的花如果不开花,还不如种小菜。母亲种菜是很积极的。小时候我们家住在一个半山腰的独间平房。房前有一片平地,被母亲用篱笆围成小菜园,里边种了不少蔬菜瓜果,基本上可供应一家人的日常需求。印象最深的是葫芦,藤蔓攀在篱笆上,果实藏在叶子下。我们三个小孩子会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葫芦,用一根针,在葫芦瓜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比赛哪一只长得又快又大,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母亲很懂种菜,在她特别的照顾下,刻有我们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总是长势喜人,最终结出了皆大欢喜的果实。而刻着父亲母亲名字的那几只葫芦,远远落后于我们。我们欢天喜地地将自己的葫芦摘下来,挂在屋角,让它们跟我们的名字一起晒干、变黄,最终成为书桌上的摆设,权当一束不会凋谢的花。
③十七岁那年夏天,父母送我去大学报到。我们住在一个简陋的小旅馆,旅馆对面有一个花坛,母亲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一种奇怪的花。小小的五瓣花瓣,组合成一张人的脸谱,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五官是深紫色,脸膛是浅紫色或嫩黄色。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直接称之为“人脸花”。她指着角落里的一簇花,说,这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那五朵花挨得特别近,都快叠到一起了,上边两朵稍微大一些,浅紫色的脸膛上有着近乎墨色的五官,下边三朵大小差不多,嫩黄色的脸膛上,五官是浅浅的紫色。我和父亲都笑了,说像。我点着那些“小脸”数过去,这是我,这是哥哥,这是姐姐。数完,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那之后的许多年,离别、想家成为一种习惯。后来,在一些地方,我多次看到过这种“人脸花”,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
④母亲退休之后,慢慢开始种起了花,阳台上的盆栽从实用转变为审美。种的都是些好养的花,茉莉、海棠、三角梅、芍药、桂花之类,但没有见到过“人脸花”,年份最久的当属那株海棠花。花树不高,却很结实,主干已经比我的拳头还粗,每年过年,它都不辜负花期,准时开起了红艳艳的花朵,仿佛要跟我完成一个共同的约定——每年过年回家后,我会挑一个阳光充足的中午,搬两张小椅子,让父亲母亲坐在这株海棠花下,我一点一点将他们花白的头发染黑。阳光把海棠花照得通红,也将父母的衰老照得纹路清晰。我站在他们背后,既感伤又幸福,虔诚地祈祷年年岁岁都拥有这相同的一幕。
⑤近些年,家乡过年流行一种“年花”——五代同堂果。黄灿灿胖乎乎的果实,浆汁饱满,寓意子孙满堂,老少安康。每到年前母亲总会去花市挑一枝果实多的买回家,养在阳台上,有一次,我用湿布给这些果实“洗澡”时,指着最大的那两只说,这是爸,这是妈,然后又分别按个头指定了我和哥哥姐姐。母亲一听,笑了,看看那两只最大的果实,说,不像,现在我们家里,我和你爸最瘦。我愣了好一会儿,夸张地提高嗓门说:“再瘦也是最大的!”
⑥今年,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小区围栏下新摆了一溜花盆,花盆里边挤挤挨挨地开满了一朵朵“人脸花”。整齐的五瓣花瓣颜色各异,风一吹,像笑脸。我也笑了,站着看了很久。手机里有一款植物识别软件,几秒钟之后,我得以知道,“人脸花”真正的名字叫三色堇,花语是——请思念我。我用微信把照片发给母亲看,她高兴地说,你们那里也种“人脸花”啊!我暗自偷笑,并没有纠正母亲。这种花,在我们家就叫“人脸花”,早在很多年前,我家这位无暇养花的“花盲”,竟然无师自通,为我正确读出了那些“人脸花”的花语——请思念我。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0. 本文②-⑤段叙述了四个与种植有关的故事,其中有两个不是发生在阳台上,请找出来并简要概括。
21.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①段使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列举母亲在阳台上种的多种植物,表现她勤劳俭朴、聪明能干的特点。
B.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皆大欢喜”既指孩子们因刻着自己名字的葫芦结果丰硕而高兴,也包含着父母为能满足孩子们的心愿而兴奋之情。
C.第③段段尾写“我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原因是这些花过于奇怪且美丽,我被它们吸引了。
D.第④段“从实用转变为审美”可以看出,母亲退休后家庭的生活条件变好,生活的压力减小,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了。
E.本文第③段写母亲命名“人脸花”,结尾才点明花名及花语,这一悬念表现了母亲的聪明慈爱,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庭幸福的祝愿。
23.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本文标题“阳台上的花”的理解。
【答案】20.①小时候在葫芦瓜上刻名字,比赛哪个长得又快又大,最后葫芦瓜结出皆大欢喜的果实。
②送我上大学时,母亲为“人脸花”命名,一家人笑谈“一家五口花”。
21.语言描写或神态描写(答出一种即可),生动形象地表现“我”当时心酸(或伤感)的心理,表达了“我”对父母的理解(或:心疼、感激)之情。
22.A;C
23.①既指母亲在阳台上种花,又暗示和乐融融的家庭氛围;②概括本文主要情节,交代母亲在阳台上种花这一事件;③表现母亲热爱生活、关爱子女的特点(或:渴望家人安康幸福的美好愿望);④表达作者对母亲及家人的思念及祝福;⑤作为本文的线索。答出四点即可。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人物描写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本题考查描写的作用。描写包括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正侧面描写等。注意格式,指出运用何种描写方法,分析如何修饰语句,表达作者何种情感态度观点。人物描写方法是: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4)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包括:①是否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②文章线索;③新颖,吸引读者注意力;④交代文章写作对象;⑤交代文章写作情感等。
【点评】20.概括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归纳即可。
第二段:房前有一片平地,被母亲用篱笆围成小菜园,里边种了不少蔬菜瓜果,基本上可供应一家人的日常需求。印象最深的是葫芦,藤蔓攀在篱笆上,果实藏在叶子下。我们三个小孩子会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葫芦,用一根针,在葫芦瓜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比赛哪一只长得又快又大,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母亲很懂种菜,在她特别的照顾下,刻有我们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总是长势喜人,最终结出了皆大欢喜的果实。
第三段:十七岁那年夏天,父母送我去大学报到。我们住在一个简陋的小旅馆,旅馆对面有一个花坛,母亲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一种奇怪的花。小小的五瓣花瓣,组合成一张人的脸谱,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五官是深紫色,脸膛是浅紫色或嫩黄色。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直接称之为“人脸花”。
故答案为:①小时候在葫芦瓜上刻名字,比赛哪个长得又快又大,最后葫芦瓜结出皆大欢喜的果实。②送我上大学时,母亲为“人脸花”命名,一家人笑谈“一家五口花”。
21.愣了好一会儿,神态描写。提高嗓门说,语言描写。写我听到母亲说“ 我和你爸最瘦”时很心酸,心疼父母如今的瘦弱。但是即便如此,父母也是最好的,写了作者爱父母理解父母。
故答案为:语言描写或神态描写(答出一种即可),生动形象地表现“我”当时心酸(或伤感)的心理,表达了“我”对父母的理解(或:心疼、感激)之情。
22.A:错误,不是说明是记叙。
C:错误,主要原因是听到母亲说五朵花就好比我们一家人,自己之后多年在外,睹花思人。
故答案为:AC
23.阳台上的花,一是母亲种在阳台上的花,一是指文中温馨和美的家庭。交代了母亲在阳台种花这一事实,回忆过去的事,表现母亲热爱生活,有自己审美情趣,关爱子女的特点,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对家人的思念和爱。本文以此展开描述,作为线索串联全文。
故答案为: ①既指母亲在阳台上种花,又暗示和乐融融的家庭氛围;②概括本文主要情节,交代母亲在阳台上种花这一事件;③表现母亲热爱生活、关爱子女的特点(或:渴望家人安康幸福的美好愿望);④表达作者对母亲及家人的思念及祝福;⑤作为本文的线索。答出四点即可。
十、写作题
24.我本来想放弃,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原来我也可以这样坚强;我本来想逃避,但还是正视并解决了问题,原来我也可以这样勇敢;我本来想退缩,但还是努力争取了机会,原来我也可以这样自信;我本来很难过,但还是选择了坦然面对,原来我也可以这样乐观……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都住着比自己想象中更强大的自己。
请以“原来我也可以这样 ”为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补全题目再写文章;内容具体充实,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原来我也可以这样勇敢
年轮细细记忆了多少年华,花香阵阵渲染了多少往事。总以为,自己胆小怕事,唯有那件事,让我永记在心头,它让我明白:原来我也可以这样勇敢。
从上小学开始,我的胆子不知怎么了,变得越来来越小,可我渴望着有一天自己能变得勇敢起来。那是六年级的上学期开学,班干部竞选又开始了,前五年因为自己的胆子小,又没自信,一直不敢竞选。之所以能当上班干部,或许是自己品学兼优(有点自夸),是老师直接任命的。
我想参加这次竞选,于是向爸爸汇报我的想法。爸爸全力支持,他微笑着说:“很好,加油,老爸期待丫头的好消息!”
竞选前,我紧张忙碌地准备着。打草稿,修改,誊写,朗读,背诵,请爸爸、妈妈当观众,万事俱备。
在我的期待与忐忑中,终于迎来了竞选。
周二班会课,开始竞选演讲,首先是班长,然后是副班长。
看着台上同学精彩的演讲,听着台下听众雷鸣般的掌声,我的心怦怦直跳,手里不停地冒汗.....老师宣布:“接下来,请竞选学习委员的同学上 台。
我站起来,昂首,挺胸,满怀信心地走向讲台。-步又一步,在我的记忆里,那时的脚步是那么缓慢,我的手和脚似乎都在颤抖着。
终于,我走,上讲台,站定身形,面带微笑,望着台下亲爱的同学。当我看到同学们和善的表情、鼓励的眼神时,我突然不紧张了。
我开始演讲,说得十分流畅,声音平和淡定,表情自然大方,一气呵成....
演讲结束,我深深地鞠了个躬,走下讲台。同学们鼓起热烈的掌声,我的心里既激动又兴奋。
最终,我竞选成功了。
原来我也可以这样勇敢!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 本题是半命题作文。题目是“原来我也可以这样”, 属于半命题作文。审题时要注意关键字眼,此题中的“原来”“也”不能忽视,它提示同学们题中所补填的内容是原先没发现,现在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恍然大悟,认识到了另一面的自己。由材料“我本来想放弃,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原来我也可以这样坚强;我本来想逃避,但还是正视并解决了问题,原来我也可以这样勇敢;我本来想退缩,但还是努力争取了机会,原来我也可以这样自信;我本来很难过,但还是选择了坦然面对,原来我也可以这样乐观....”等语句可知,本题立意时要体现出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变化,一种积极向上的发展。例如,以“原来我也可以这样宽容”为题,表现我由狭隘慢慢懂得了宽容的成长变化,赞美宽容这种美好的品质。此题立意比较宽泛,表现坚强、勇敢、坚韧、友爱、勤劳、善良等美好品德的都可以。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首先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写作的内容和范围,其次要立意深刻。为文章确定一个明确,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选材要精确,明了,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这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表述才能明了,精当。写作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表现题目的关键词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语文 17.孤独之旅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掺杂(cān) 旧茬(chá) 戳破(chuō)
B.驱除(qū) 肥硕(shuò) 撅断(jué)
C.眺望(liào) 嬉闹(xī) 纯粹(cuì)
D.捆扎(zā) 撩逗(liáo) 胆怯(qiè)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加入共青团组织了,我郑重其事地将入团申请书交给了团支部书记。
B.对于别人的劝告,她总是置之不理。
C.秋天来了,老师组织同学们去采摘,大家歇斯底里,情绪高昂,你帮我,我帮你,将收获的果实装进背包。
D.他喜欢吹毛求疪,常常抓住别人工作中的一点疏漏大做文章。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
②杜小康只能与父亲说说话。
③他们能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
④奇怪的是,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变得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除了必要的对话,他们几乎不知道再说些其他什么话。
⑤与这种孤独相比,社小康退学后将自己关在红门里面产生的那点儿孤独,简直就算不得是孤独了。
⑥而且,原先看来是必要的对话,现在也可以通过眼神或者干脆连眼神都不必给予,双方就能明白一切。
A.⑤②③①④⑥ B.⑤③②④⑥①
C.①③②④⑥⑤ D.①②③⑤④⑥
4.下列各句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鸭们十分乖巧”中“十分”是程度副词。
B.“一个悲惨的童话”的短语结构类型是偏正短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的短语结构类型是主谓短语。
C.“在我的记忆中,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用美妙的语言讲出来的一个悲惨的童话”一句中,“在我的记忆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是状语。
D.“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旋风卷到天上”。
二、填空题
5.《孤独之旅》节选自当代作家 的小说 。《孤独之旅》的主人公是 ,他生活的自然环境为他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课文高潮部分的主要事件是 。
6.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杜雍和现在只是要求它们向前游去,不停顿地游去,不肯给它们一点儿觅食或xī nào 的可能。
②前行是chún cuì 的。
③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chān zá 在芦叶的清香里。
④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qū chú 杜小康的恐慌。
三、语言表达
7.某中学准备举行“走近曹文轩”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说说画线句子有什么言外之意。
2016年4月,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是我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曹文轩在回答《每日新报》记者提问时说:“我希望中国的批评家对同胞们写的好作品,应当像欣赏西方文学一样来对待。中国有中国的灯火,不要总是点洋烛。”
四、名著导读
8.“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诗选自《水浒传》的“ ”这一情节。吴用在这一情节中承担了重要角色,他的绰号是 。
9.下列《艾青诗选》中的两首诗的共同意象是什么 请任选其中一个意象,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黄昏
黄昏的林子是黑色而柔和的
林子里的池沼是闪着白光的
而使我沉溺地承受它的抚慰的风啊
一阵阵地带给我以田野的气息……
我永远是田野气息的爱好者啊……
无论我飘泊在哪里
当黄昏时走在田野上
那如此不可排遣地困惑着我的心的
是对于故乡路上的畜粪的气息
和村边的畜棚里的干草的气息的记忆啊……
1938 年7月16日黄昏
黎明(节选)
当我还不曾起身
两眼闭着
听见了鸟鸣
听见了车声的隆隆
听见了汽笛的嘶叫
我知道
你又叩开白日的门扉了……
黎明,
为了你的到来
我愿站在山坡上,
像欢迎
从田野那边疾奔而来的少女,
向你张开两臂--
因为你,
你有她的纯真的微笑,
和那使我迷恋的草野的清芬。
1937 年5月23日晨
五、语段阅读
10.诗画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了文艺作品中“牛”的形象之后写了以下文字。请你阅读后完成问题。
中国古典诗词往往通过对牧牛的描摹,营造出自然、清新、恬淡的美好意境,如王绩《野望》中的“牧人驱犊返,李涉《牧童词》中的“半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牧童遥指杏花村”……中国古画中也有不少牧牛的名作,如赵佶的《风雨牧归图》、祁序的《江山放牧图》等。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徐悲鸿也是画牛高手。他们的作品笔墨疏淡,又充满闲情雅趣。欧洲有悠久的畜牧业历史,自文艺复兴以来,或食,或奔总之,在浓墨重彩之中,牛的形象融于自然
(1)文段中提到的杜牧是 代诗人。你还读过他的《 》。
(2)文段中【甲】【乙】两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在【甲】处可填顿号,因为“灵动自然”与下文形成并列关系。
B.在【甲】处可填句号,因为“灵动自然”之后,此句语意已完结。
C.在【乙】处可填分号,因为“有牛的身影”与下文形成并列关系。
D.在【乙】处可填冒号,因为“有牛的身影”引起了对下文的分说。
(3)文段中画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改正。
六、综合性学习
2023年5月31日,北京科技周圆满落幕。在科技周期间,系列科普活动备受同学们关注。为了营造“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班级准备开展“致敬科技追梦者”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1.活动一聆听科技工作者的心声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科技工作者。他们是“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科学巨擘钱学森,他们是“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的天下粮仓守望者袁隆平,他们是“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用医药造福世界的屠呦呦,他们是“隐功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他们始终心系祖国和人民,锲而不舍、无私奉献,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呵护了我国科学技术的成长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放眼未来,科学探索永无止境,科学家精神也应薪火相传。青年科技工作者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追询先辈足迹,抵力奋进,定能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①有同学对加点字的读音和画线词语的字形有疑问。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锲”应读为“qiè”
B“瞩”应读为“shǔ”
C“追询”应写为“追寻”
D“抵力”应写为“砥砺”
②“薪火”一词取自成语“薪火相传”,原意是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结合文段内容,你认为“薪火”在这里的意思是 。
③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 ① 勇创科学奇迹
下联:赴汤蹈火共谋民族 ②
A.①忠心耿耿 ②兴旺 B.①呕心沥血 ②复兴C.①呕心沥血 ②兴旺 D.①忠心耿耿 ②复兴
12.活动二走进中国科学技术馆
中国科学技术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是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甲】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大型科普基础设施。中国科技馆在奥林匹克公园发展壮大,在安华桥畔萌芽成长,秉持“体验科学、启迪创新”的理念,保持“至臻至谨、同创同心”的精神,形成了独特的科普魅力【乙】在这里,可以感受科学原理的美妙,惊叹技术应用的巨变;探秘精巧机器的神奇,体会世间生命的多彩;领略前哲探究的历程,放飞科技创新的梦想……
①【甲】【乙】两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甲】、 【乙】, B.【甲】, 【乙】,
C.【甲】、 【乙】。 D.【甲】, 【乙】。
②根据语境,画线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
修改为:
13.活动三感悟科学家精神
在以“感悟榜样精神,汲取奋斗力量”为主题的科学家精神“思享会”上,同学们争相发言,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下面四位同学发言时所用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一辈科学家以身作则,他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B.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暴风雨”常常如约而至,唯有拥有坚强的意志和远大的志向,才能创造奇迹。
C.中国科技工作者们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心中有国家,眼里有使命,在攀登科技高峰的道路上斩关夺隘,成就辉煌。
D.面对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静心笃志,甘坐冷板凳,肯下“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从而不断取得重大成就。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两篇短文,完成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选自袁宏道《虎丘记》,有删改)
[注释]①虎丘:山名,苏州名胜之一,有虎丘塔、千人石等名胜古迹。袁宏道任吴县令时,曾六次游
览虎丘。两年后辞官时,又故地重游,写出《虎丘记》。②下迨蔀 (bù) 屋:迨,及,至。蔀屋,草席盖顶之屋,泛指贫家幽暗简陋之屋。③茵:垫子。④交衢 (qú)间:路边。⑤檀板:乐器,指用檀木制的歌板。⑥樽罍 (léì): 酒杯。⑦雷辊(gǔn):车轮转动声,这里指雷的轰鸣声。⑧生公石;虎丘大石名。⑨如月:对月发誓。
1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 皆避匿去 他日去官
B.醒能述以文者 无从致书以观 独以近城故 不以物喜
C.是进亦忧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每至是日 一无是处
D.醉翁之意不在酒 当余之从师也 远而望之 何陋之有
1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山行六七里 渔人甚异之 虽乘奔御风 如鸣珮环,心乐之
B.檀板丘积 樽罍云泻 斗折蛇行 星罗棋布
C.名之者谁 吏吴两载 腰白玉之环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D.杂然而前陈者 凄神寒骨 横柯上蔽 无丝竹之乱耳
16.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B.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C.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D.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17.欧阳修游山玩水,袁宏道六游虎丘,两人都体会到了丰富的乐趣。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分析欧修与宏道“乐”的共同之处。
八、诗歌鉴赏
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8.诗歌颔联用典,写诗人被贬后归来的感触。“怀旧空吟闻笛赋”运用向秀怀念嵇康而作《思旧赋》的典故,“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 ① 的典故,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 ② 之情。
19.“帆”是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请结合两首诗歌的相关内容,分别谈谈你对两首诗歌中“帆”这一意象的理解。
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阳台上的花》一文,回答各题。
阳台上的花
黄咏梅
①意识到母亲喜欢花,已是她退休的时候了。记忆中,我们家阳台上花盆里,常种着小葱、小蒜、小辣椒、芫荽等。厨房里,主菜炒起来了,母亲会命我到阳台摘几根小葱或小辣椒,洗洗,直接放到锅里。“物尽其用”四个字,被母亲一辈子奉为人生信条。
②母亲不种花,可能也觉得花不好伺候。我们一家五口人,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养花。种下的花如果不开花,还不如种小菜。母亲种菜是很积极的。小时候我们家住在一个半山腰的独间平房。房前有一片平地,被母亲用篱笆围成小菜园,里边种了不少蔬菜瓜果,基本上可供应一家人的日常需求。印象最深的是葫芦,藤蔓攀在篱笆上,果实藏在叶子下。我们三个小孩子会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葫芦,用一根针,在葫芦瓜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比赛哪一只长得又快又大,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母亲很懂种菜,在她特别的照顾下,刻有我们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总是长势喜人,最终结出了皆大欢喜的果实。而刻着父亲母亲名字的那几只葫芦,远远落后于我们。我们欢天喜地地将自己的葫芦摘下来,挂在屋角,让它们跟我们的名字一起晒干、变黄,最终成为书桌上的摆设,权当一束不会凋谢的花。
③十七岁那年夏天,父母送我去大学报到。我们住在一个简陋的小旅馆,旅馆对面有一个花坛,母亲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一种奇怪的花。小小的五瓣花瓣,组合成一张人的脸谱,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五官是深紫色,脸膛是浅紫色或嫩黄色。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直接称之为“人脸花”。她指着角落里的一簇花,说,这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那五朵花挨得特别近,都快叠到一起了,上边两朵稍微大一些,浅紫色的脸膛上有着近乎墨色的五官,下边三朵大小差不多,嫩黄色的脸膛上,五官是浅浅的紫色。我和父亲都笑了,说像。我点着那些“小脸”数过去,这是我,这是哥哥,这是姐姐。数完,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那之后的许多年,离别、想家成为一种习惯。后来,在一些地方,我多次看到过这种“人脸花”,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
④母亲退休之后,慢慢开始种起了花,阳台上的盆栽从实用转变为审美。种的都是些好养的花,茉莉、海棠、三角梅、芍药、桂花之类,但没有见到过“人脸花”,年份最久的当属那株海棠花。花树不高,却很结实,主干已经比我的拳头还粗,每年过年,它都不辜负花期,准时开起了红艳艳的花朵,仿佛要跟我完成一个共同的约定——每年过年回家后,我会挑一个阳光充足的中午,搬两张小椅子,让父亲母亲坐在这株海棠花下,我一点一点将他们花白的头发染黑。阳光把海棠花照得通红,也将父母的衰老照得纹路清晰。我站在他们背后,既感伤又幸福,虔诚地祈祷年年岁岁都拥有这相同的一幕。
⑤近些年,家乡过年流行一种“年花”——五代同堂果。黄灿灿胖乎乎的果实,浆汁饱满,寓意子孙满堂,老少安康。每到年前母亲总会去花市挑一枝果实多的买回家,养在阳台上,有一次,我用湿布给这些果实“洗澡”时,指着最大的那两只说,这是爸,这是妈,然后又分别按个头指定了我和哥哥姐姐。母亲一听,笑了,看看那两只最大的果实,说,不像,现在我们家里,我和你爸最瘦。我愣了好一会儿,夸张地提高嗓门说:“再瘦也是最大的!”
⑥今年,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小区围栏下新摆了一溜花盆,花盆里边挤挤挨挨地开满了一朵朵“人脸花”。整齐的五瓣花瓣颜色各异,风一吹,像笑脸。我也笑了,站着看了很久。手机里有一款植物识别软件,几秒钟之后,我得以知道,“人脸花”真正的名字叫三色堇,花语是——请思念我。我用微信把照片发给母亲看,她高兴地说,你们那里也种“人脸花”啊!我暗自偷笑,并没有纠正母亲。这种花,在我们家就叫“人脸花”,早在很多年前,我家这位无暇养花的“花盲”,竟然无师自通,为我正确读出了那些“人脸花”的花语——请思念我。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0. 本文②-⑤段叙述了四个与种植有关的故事,其中有两个不是发生在阳台上,请找出来并简要概括。
21.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①段使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列举母亲在阳台上种的多种植物,表现她勤劳俭朴、聪明能干的特点。
B.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皆大欢喜”既指孩子们因刻着自己名字的葫芦结果丰硕而高兴,也包含着父母为能满足孩子们的心愿而兴奋之情。
C.第③段段尾写“我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原因是这些花过于奇怪且美丽,我被它们吸引了。
D.第④段“从实用转变为审美”可以看出,母亲退休后家庭的生活条件变好,生活的压力减小,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了。
E.本文第③段写母亲命名“人脸花”,结尾才点明花名及花语,这一悬念表现了母亲的聪明慈爱,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庭幸福的祝愿。
23.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本文标题“阳台上的花”的理解。
十、写作题
24.我本来想放弃,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原来我也可以这样坚强;我本来想逃避,但还是正视并解决了问题,原来我也可以这样勇敢;我本来想退缩,但还是努力争取了机会,原来我也可以这样自信;我本来很难过,但还是选择了坦然面对,原来我也可以这样乐观……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都住着比自己想象中更强大的自己。
请以“原来我也可以这样 ”为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补全题目再写文章;内容具体充实,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