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预习】九年级上册语文 20.谈创造性思维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授预习】九年级上册语文 20.谈创造性思维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3 15:59:1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语文 20.谈创造性思维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
B.“海尔”作为中国电器知名企业,产品质量不但在整个行业有口皆碑,在消费者心中更是不言而喻。
C.世上并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有的只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D.“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归家情结。
【答案】B
【知识点】褒贬色彩辨析;望文生义
【解析】
A、孜孜不倦:勤勤恳恳,不知疲倦。 使用正确。
B、不言而喻:忍不必说就能明白。B句意思是说“海尔”作为中国电器知名企业,产品质量是令消费者信服的。该词与此处语境不符,所以用词不当。
C、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使用正确。
D、根深蒂固:比喻根基牢固,不可动摇。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使用的判断能力,平时应注意常用成语的积累,另外,成语使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之中,应从成语的词义、色彩、褒贬、范围等方面分析和理解。
2.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如果我们不懂得如何变通,一条道走到黑,结果往往会很糟糕。
②当然,角度不能乱选,只有建立在科学的判断和分析基础上的角度,才具有可靠性。
③如果还不行,那就再换,直到找到合适的路为止。
④生活中,理解事物需要有多个角度。
⑤比如遇到困难时,这条路走不通了,那么就要换一条新的路试试。
⑥可是,因为我们常常受常规的束缚,所以面对一些选择时就要敢于打破常规,另辟蹊径。
A.④⑤③①②⑥ B.②⑤③①④⑥
C.④⑤②③①⑥ D.②⑤④③①⑥
【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
④ 中提到“多个角度”, ⑤ 句接着举例说明,阐述了“换一条新路”, ③句紧接着假设,如果行不通,继续改变角度, ① 句,阐述如果不能改变角度的结果。② 接着论述如何选取“角度”, ⑥ 句,跟着转折总结,鼓励打破常规。
A、无误;
B、 ② ④ 次序颠倒;
C、 ②③ 次序颠倒;
D、 ②④ 次序颠倒;
故答案为:A
【点评】
题考查句子的排序,侧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对此类题目,可以采取以下办法:第一,审清楚选项,提取关键词,分析题目中隐藏的逻辑关系。例如本题中关键词为:“ 多个角度 ”、“ 合适的路 ” 。第二,分析选项,提取线索词语,例如本题中线索词为: “ 如果 ”、“当然”、“比如”、“可是” 。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知识是素材”。
B.“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这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
C.“根深蒂固”是并列短语,“汲取知识”“调查研究”是动宾短语。
D.“有没有创造力,关键在于科学运用知识。”这是一个病句。
【答案】C
【知识点】并列短语;动宾短语
【解析】
A、句子主干,就是把单句中所有的定、状、补语去掉后剩下的部分。如:(我们)的船[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田里的河流中],[飞一般地]前进了。把定语、状语划掉后,剩下的部分是“船前进了”。这就是句子的主干。如何找到句子主干呢,可以提取中心词,依次找出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即主谓宾,三个中心语合起来就是句子主干。本句话主语是知识, 所以本句话主干是 知识是素材 。使用正确。
B、假设复句是由两个有似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 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假如、假使、倘若、要是、若是)……就(那么、便、则)。”和“如果……就……”,“ 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 ”是假设条件,“就会止步不前”是结果。无误。
C、并列短语,词和词之间是并列关系,报纸杂志 、你与他“调查研究”是并列短语。有误。
D、有没有是两种情况,后面却说“ 关键在于 ”,是一种情况,两面对一面,是病句。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此类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可以通过记忆例子来记忆。其次,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讲授相关语法知识。
4.不能说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的事例是 (  )
A.谷登堡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B.罗兰·布歇内尔用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交互式乒乓球游戏。
C.水壶里的水开了,把壶盖顶得跳动起来,瓦特受到启发,改良了蒸汽机。
D.麦哲伦出海航行发现了许多岛屿,并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答案】D
【知识点】论据
【解析】
A、 谷登堡将 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这是灵活运用了知识。使用正确。
B、罗兰·布歇内尔用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交互式乒乓球游戏。是灵活运用了知识。使用正确。
C、瓦特受到水蒸气的启发, 改良了蒸汽机 ,这也是活用了知识,使用正确。
D、 此选项是在阐述事实,没有提到灵活运用知识。有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论据以及对应的论点。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 ,它必须是真实可信的。包括两种:①事实论据,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包括历史事实、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②道理论据,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此类题目首先,找出材料或者论据的观点,再和题干中的论点相对比即可。
二、填空题
5. 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2)实行起来有效果。多指已经实施过的方法和措施。   
(3)停止脚步不前进。比喻不对事物做更深的研究。   
(4)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   
(5)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6)形容事情容易做。   
(7)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
【答案】(1)根深蒂固
(2)行之有效
(3)止步不前
(4)一事无成
(5)不言而喻
(6)轻而易举
(7)锲而不舍
【知识点】词义理解
【解析】(1)、根深蒂固:比喻根基牢固,不可动摇。
(2)、行之有效:行:实行,推行。效:成效。实行起来有成效。多用来指经实践证明某种措施和办法正确,实行起来有成效。
(3)、止步不前:指某人或某事没有进展,比喻安于现状。
(4)、一事无成:形容毫无成就。
(5)、不言而喻:不必说就能明白。
(6)、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7)、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
故答案为:⑴ 根深蒂固;⑵行之有效;⑶止步不前;⑷一事无成;⑸不言而喻;⑹轻而易举;(7)锲而不舍。
【点评】(1)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应注意平时记清楚,其次,多总结积累。
(2)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应注意平时记清楚,其次,多总结积累。
(3)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应注意平时记清楚,其次,多总结积累。
(4)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应注意平时记清楚,其次,多总结积累。
(5)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应注意平时记清楚,其次,多总结积累。
(6)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应注意平时记清楚,其次,多总结积累。
(7)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应注意平时记清楚,其次,多总结积累。
6.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罗迦   恭喜    根深蒂固   汲取   
压榨   孜孜不倦    驾驭   模式   
锲而不舍   渊博    持之以恒   
【答案】jiā;gōng;dì;jí;zhà;zī;yù;mó;qiè;yuān;héng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
罗迦 jiā 恭喜 gōng 根深蒂固 dì汲取jí 压榨zhà 孜孜不倦 zī 驾驭 yù 模式mó
锲而不舍 qiè 渊博yuān 持之以恒héng
故答案为:jiā;gōng;dì;jí;zhà;zī;yù;mó;qiè;yuān;héng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识记,平时应注意反复记忆,针对习惯性读错的字词,比如:是锲而不舍(qiè),不是qì锲而不舍,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多音字,如:殷红(yān),这些易错字词应及时总结到错题集上,平时反复复习,从而准确掌握。
三、语言表达
7.阅读课文第4段“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将其中的画线句改为“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如下条件”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不好。因为原文中的设问语气更能吸引读者,亲切自然地引出论点。如果改为“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如下条件”就不吸引人了。
【知识点】设问
【解析】
原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设问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如果改为“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如下条件”,语气就显得平淡了,没有原句那么吸引人了。
故答案为:不好。因为原文中的设问语气更能吸引读者,亲切自然地引出论点。如果改为“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如下条件”就不吸引人了。
【点评】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学生应该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含义和作用。其次,老师在讲课时候,应注意结合例句,穿插讲授修辞手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名著导读
根据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完成下面问题。
8.以下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谐。
B.这部名著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C.《红星照耀中国》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D.在陕北期间,斯诺还拍摄了大量苏区生活的照片,如周恩来头戴八角帽的半身像,一直广为流传。
9.请你分别写出下面三个语段所描写的人物名字。
①他在哥老会中声望是全国皆知的……他擅长口才……讲话时能把“死人变成活人”,他的身体是魁梧奇伟的,像老虎一样强悍。他虽然已是五十岁以上的人,还是非常健旺。他从来不会觉得疲乏……除了马,他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他真喜欢马……他虽然生性暴躁,却十分谦逊。
人物:   
②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人物:   
③他和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清瘦身形,中等个子,但体魄挺拔结实,留着黑长胡子的脸上透着年轻人的真诚,眼睛大而深邃,热情洋溢。他身上确实有一种吸引力,那是一种个人魅力和领袖自信的奇妙融合。他讲英语有点迟缓费劲。
人物:   
【答案】8.D
9.贺龙;毛泽东;周恩来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知识及内容的了解。作答此题,学生要重视日常学习的积累,尤其要掌握一些经典名著中的内容,熟记于心。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点评】8.D 项,"周恩来头戴八角帽的半身像"错误。"头戴八角帽的半身像"是毛泽东。ABC正确。
故答案为;D
9.①根据"哥老会""他真喜欢马"等描述,可知此人为贺龙。
②根据"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等,可知此人为毛泽东。
③根据"他清瘦身形,中等个子,但体魄挺拔结实""讲英语"等,可知此人为周恩来。
故答案为;①贺龙②毛泽东③周恩来
五、语段阅读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生活的滋味,酸甜苦辣咸。②打垮自己的,不是别人, 你自己。③不要把一次的失败看成是人生的终审,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只有坚决不倒的信心与毅力。④逃是懦弱的,避是消极的,退就显得更加无能。⑤成功的道路得靠自己闯,心在哪里,路就在哪里 (!。)
10.给第⑤句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在横线上。
11.“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只有坚决不倒的信心与毅力”有语病,请改正过来。
12.给第②句补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3.仿照文中画线句子句式特点,再续写一个句子。
【答案】10.。
11.“坚决”改为“坚强”
12.而是
13.人生的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
【知识点】近义词;转折关系;续写式仿写;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决此类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3)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解答此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判断:1、理解句子内容,明辨分句间的关系。2、充分利用已知推断未知。3、从宏观入手,逐层推断。
(4)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点评】10.本题考查标点符号。根据第⑤句“成功的道路得靠自己闯,心在哪里,路就在哪里”可知,这是陈述句,句末应用句号。
故答案为:。
11.本题考直病句辨析及修改。根据“世上没有一帆风,顶的事,只有坚决不倒的信心与毅力“可知,搭配不当。
故答案为:“坚决”改为“坚强”
12.本题考查关联词。根据第②句“打垮自己的,不是別人,—你自己”可知,“别人“自己”,这是并列关系。
故答案为: 而是
13.本题考查仿写。本题仿照画线句子“生活的滋味,酸甜苦辣威”的句式,再续写一个句子即可。
故答案为: 人生的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
六、综合性学习
14苏轼有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学习就离不开课外阅读的延伸和补充。七年级一班决定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①下面是关于读书、成才的几个词语,请把它们组合成一副对联,抄写在横线上。
浩然气 铸就 诗书 栋梁材 万卷 寒窗 十年 涵养
上联:   
下联:   
15.阅读材料,说说下面材料所反映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向中学生推荐作为整本书阅读等任务群的内容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尤其是反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在时下电影、电视、电脑和手机无孔不入的时代,加上音像制品的普及,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代替名著经典阅读。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将少之又少。这样不少中学生逐渐降低甚至失去对文字阅读的兴趣,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大幅度下降。
16.请根据下面小语同学分享的读书心得,仿写一组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
读书,如初春里赏杏花细柳让人心旷神怡;读书,如盛夏里饮甘泉香茗让人酣畅淋漓;读书,如深秋里观红叶霜菊让人赏心悦目;   ,   。
17.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两条关于“怎样读书才更有效”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复习,他称之为“三复四温”式阅读法。
【材料二】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
【材料三】大哲学家黑格尔读书时养成了一个独特的习惯,无论在哪儿读过的东西,他都要在活页纸上认真地做摘录,然后把摘录加以分类。长年累月地读书,细水长流地做读书摘录,黑格尔的知识越来越丰富。
【答案】14.上联:万卷诗书涵养浩然气;下联:十年寒窗铸就栋梁材
15.当前不少中学生受电子产品的影响对文字阅读失去了阅读兴趣,语言表达能力也大幅度下降。
16.读书;如严冬里沐暖阳晴空让人怡然自得。
17.对一本书要反复读;读书要精读、多读、熟读;读书要做摘录、重积累;读书要持之以恒,做到加深理解、融会贯通。
【知识点】材料探究;衔接仿写;诗歌对联;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1)本题考查对联。注意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平仄和谐(上下联平仄相反或者平仄交替);结构相衬(语法结构一致);节奏相应(停顿的地方一致);内容相关(上下联内容相关)。注意上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三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一二声。
(2)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读懂材料内容,理解材料大意,根据题目要求,概括归纳材料中的主要问题即可。
(3)本题考查仿写。注意例句格式,如字数、句式、修辞手法、主题等。语言合理即可。
(4)本题考查材料探究能力。读懂材料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注意态度积极向上,言之合理即可。
【点评】14.注意对联格式要求,万卷对应十年,诗书对应寒窗,涵养对应铸就,浩然气对应栋梁材。且上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三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一二声。
故答案为:万卷诗书涵养浩然气、十年寒窗铸就栋梁材
15.《语文课程标准》向中学生推荐作为整本书阅读等任务群的内容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尤其是反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在时下电影、电视、电脑和手机无孔不入的时代,加上音像制品的普及,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代替名著经典阅读。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将少之又少。这样不少中学生逐渐降低甚至失去对文字阅读的兴趣,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大幅度下降。
故答案为: 当前不少中学生受电子产品的影响对文字阅读失去了阅读兴趣,语言表达能力也大幅度下降。
16.仿写注意格式,读书,如......让人......。可以是读书,如寒冬里吃火锅涮锅让人热意满满。
故答案为:读书、如严冬里沐暖阳晴空让人怡然自得。
17.【材料一】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复习,他称之为“三复四温”式阅读法。
【材料二】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
【材料三】大哲学家黑格尔读书时养成了一个独特的习惯,无论在哪儿读过的东西,他都要在活页纸上认真地做摘录,然后把摘录加以分类。长年累月地读书,细水长流地做读书摘录,黑格尔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持之以恒。
故答案为: 对一本书要反复读;读书要精读、多读、熟读;读书要做摘录、重积累;读书要持之以恒,做到加深理解、融会贯通。
七、文言文阅读
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注释】①出亡:失国后逃亡。②侍御:侍从妃子。
18.“被服以立”句中“被”的意思是   。
1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20.结合(甲)(乙)两文,简要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答案】18.同“披”,穿着
19.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20.谄谀者众;无“法家拂士”。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通假字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现代语法特点进行断句,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论据。解答时要求学生正确疏通和理解文意,结合文本中的关键语进行理解和分析。
【附参考译文】
宋昭公国亡后出逃,到达了边境,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
【点评】1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论据。要把握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与一词多义。结合句意进行论据。
句意:披着衣服站立。“被"同”披“,穿着
19.本题考查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在宋君看来,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 和“谄谀者众也”是“由宋君观之”的内容。“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是“谄谀者众也”的原因。故断句: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20.本题考直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题干要求结合甲乙两文分析。首先,从乙文“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诌谀者众也”可知宋昭君身边奉承拍马屁的人太多,即“谄谀者众”。结合甲文中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中可知若想让国家长治久安,国内需有法家拂士,国外需有敌国外患,而未宋昭公仅有“敌国外患”,却无法家拂士",甚至是“谄谀者众”。这就是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据此理解作答。
八、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小题。
江亭月夜送别
(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①,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注释】①碧砌:青石台阶。
21.这首诗末句中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是   。
22.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写“乱烟”,既形容夜里烟雾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惶恐不安。
B.次句中的“飞月”一词,既表明时间推移,也暗示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
C.第三句“寂寞离亭掩”,表现朋友离开后周围环境冷清及诗人内心孤寂。
D.这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有情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离别之情。
【答案】21.寒
22.A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字词赏析。先阅读和理解诗歌内容,然后分析诗歌意象特征,结合写作背景和上下文揣摩诗歌情感,品读关键字。
(2)本题考查诗歌理解与分析。先阅读整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再结合选项逐一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一项。
【诗歌译文】
乱糟糟的烟雾笼罩着青绿的台阶,高高的月亮照耀着江亭的南门。
离亭的门关闭着,周围寂静无声;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凄凉。
【点评】21.由题目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末句“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的意思是:离亭的门关闭着,周围寂静无声;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凄凉。诗人因内心孤苦,所以就觉得夜晚寒冷,并不是肌肤之寒,而是心境之寒。故“寒”字最能表现诗人情感。
22.A选项,首句“乱烟笼碧砌”意思是乱糟糟的烟雾笼罩着青绿的台阶。这里的“乱烟”既是形容夜烟弥漫,又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也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惶恐不安”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A。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妈妈的口头禅
①我妈最爱的口头禅,应该是这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们兄弟姊妹6个,从小至大学习成绩都不错,应该是拜她这口头禅之赐。
②她排行第二的口头禅,想必轮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这话几乎天天在耳边响起,所以我不到3岁就明白:无规矩不足以成方圆,凡事都要懂规矩、守规矩。
③“小人不可交,恶人不可近。”这句老话,我妈也爱翻来覆去地念叨。她提醒我们不要以小人为友,更要远离歹人,是不是怕我们吃亏上当呢?是,却也不全是。一般情况下,她紧接着会甩出“吃亏是福”来教育我们。由此看来,我妈担心的其实是“近墨者黑”。
④“树挪死,人挪活。”同样是她的一句口头禅,这6个字在我们家日常出现的频率虽不算太靠前,但是关键时刻能起大作用,所以我要把它摆在这里。
⑤我大哥年轻的时候,想去外面闯荡一番,就离开故土去广东卖竹凉席;我二哥大学毕业后,选择了离开家乡去广州工作;我也在20岁出头时放弃了政府机关的铁饭碗,去深圳闯荡,而后出国……我想,这些都与我妈这句口头禅有莫大关系——它潜移默化地成为了我们几兄弟的指导思想。
⑥我妈也并非一味鼓励我们有足够胆量去闯世界,她时不时还搬出另一句口头禅作补充:“走一步,看三步。”言下之意,凡事别贸然行动,要高瞻远瞩,稳步前行。
⑦至于“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话不但我妈说,我爸也常说。
⑧我去深圳头半年,摆地摊卖报纸;刚到澳大利亚时,去车行洗车、在肉店擦地板……正是遵循了这话的指导思想。喜的是,到深圳的第六年,我买房子过上了小康日子;到澳洲的第七年,在国外的公司里,拿到了所在部门的最高时薪。
⑨我们家祖辈都是农民,所以我妈的口头禅也带着农家特有的味道,比如“扁担有多粗,箩筐装多重”。意思是,量力而行,且行且珍惜。
⑩当我出版了18本书,在老家建了个粉墙黛瓦的四合院,四乡八里的人都来送我一堆堆吹捧话时,我就用我妈那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口头禅来敲打自己,提醒自己在诸多方面仍是个小学生。
我妈是孤儿,从小在农村长大,读书少。她讲不出高深大道理,也不爱画框框告诫儿女“禁止那样,必须这样”,她直截了当用口头禅当育儿经。甚至于说了也不解释,只不厌其烦在嘴边反反复复。仿佛在表明她的态度——成长是每个人自己的事,父母没法替你们长出翅膀,所以,你们自己去意会吧。
得益于我妈的口头禅,我这半生没走歪路,也少走弯路,一直是阔步前行走正道。
23.根据文章内容,请为“口头禅”编写一条注释。
口头禅:   
24.阅读选文第①段——③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段落 妈妈的口头禅 妈妈的用意 类别
第①段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希望子女好好学习 读书
第②段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 ①    行规
第③段 “小人不可交,恶人不可近。” 告诫子女不要以小人为友,更要远离歹人 ③   
补充口头禅:“吃亏是福” ②   
25.第⑩段画线句中“敲打”一词颇为生动,请联系文章内容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①   
②   
26.对选文第 段在文中作用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和    
A.补充交代妈妈的身份,与第⑨段“我妈的口头禅带着农家特有的味道”相呼应。
B.写了我的母亲在生活上贫寒、孤寂以及从小没有受到良好学校教育培养的特点。
C.表明我慢慢理解了“口头禅”背后其实是母亲比较独特的教育子女成长的方式。
D.表达了我对母亲直截了当用口头禅当育儿经的做法心存疑惑、不解和厌烦之情。
27.细读第 段,说说结尾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23.指一个人经常挂在口头的语句(或“指一个人翻来覆去念叨地语句”、“指一个人不厌其烦在嘴边反反复复说的话语”)
24.①希望子女凡事都要懂规矩、守规矩;②担心子女“近墨者黑”(或“希望子女°近朱者赤’”“告诫子女谨慎交友”);③交友
25.①“敲打”在文中有告诫、警示和提醒的意思;作者在获得成功后,还能用妈妈的口头禅来提醒、告诫自己不要骄傲自满;②表明妈妈的口头禅已深入“我”的内心,在“我”人生路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26.A;C
27.“这半生”表明妈妈的口头禅对于“我”帮助大,“我”受益匪浅的时间长久;“阔步前行”生动描写出“我”在成长路上的自信和走正道;两处词语,都凸显出妈妈的口头禅,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在“我”成长道路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与课文题目相照应,含蓄而巧妙地总结全文,表现文章主题,表达出“我”对妈妈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的理解、肯定、感激、赞赏和自豪之感。
【知识点】词义理解;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⑴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⑵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⑶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
⑷ 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⑸ 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首先理解词语,然后结合段落内容和主旨体会结尾段的作用。
【点评】2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阅读文章内容,找到描写口头禅的关键语句理解分析。第②段“这话几乎天天在耳边响起”,第③段“这句老话,我妈也爱翻来覆去地念叨”,第①段“只不厌其烦在嘴边反反复复”,结合以上语句解释“口头禅”。
故答案为:指一个人经常挂在口头的语句(或“指一个人翻来覆去念叨地语句”、“指一个人不厌其烦在嘴边反反复复说的话语”)
2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阅读第①一③段,找到妈妈的口头禅,结合语境和口头禅的内容分析。第②段根据“无规矩不足以成方圆,凡事都要懂规矩、守规矩”分析,妈妈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口头禅的用意是:希望我们凡事都要懂规矩、守规矩。第③段“她紧接着会甩出‘吃亏是福’ 来教育我们。由此看来,我妈担心的其实是近墨者黑’”,由此分析妈妈说“吃亏是福”的用意是:担心子女“近墨者黑”, 告诫我们交友要慎重。由第③段内容分析,“小人不可交,恶人不可近。”“补充口头禅:‘吃亏是福’” 这是妈妈在交友方面对子女的教育和提醒。
故答案为:①希望子女凡事都要懂规矩、守规矩②担心子女“近墨者黑”(或“希望子女°近朱者赤’”“告诫子女谨慎交友”)③交友
25.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赏析。“敲打”本义敲击、击打,比喻用言语刺激别人或批评提醒。“我就用我妈那句‘山外有山, 人外有人’的口头禅来敲打自己”,“提醒自己在诸多方面仍是个小学生”,指作者事业有所成就,获得成功后时常用妈妈的口头禅来 提醒,警诫自己不能骄傲,体现了妈妈的口头禅对“我”人生起引导作用,对“我” 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①“敲打”在文中有告诫、警示和提醒的意思;作者在获得成功后,还能用妈妈的口头禅来提醒、告诫自己不要骄傲自满②表明妈妈的口头禅已深入“我”的内心,在“我”人生路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26.本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理解。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在结构上,“我妈是孤儿,从小在农村长大,读书少”,交代妈妈的身份,与第⑨段“我们家祖辈都是农民,所以我妈的口头禅也带着农家特有的味道”照应。在内容上,“她讲不出高深大道理,也不爱画框框告诫儿女‘禁止那样, 必须这样’,她直截了当用口头禅当育儿经”,体现了妈妈教育子女的独特方式;“成长是每个人自己的事,父母没法替你们长出翅膀,所以,你们自己去意会吧。”这是作者慢慢所体会到的妈妈独特的教育子女成长的方式。
故答案为:A;C
27.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这半生”指时间之长,体现了妈妈的口头禅对“我”的影响时间之久,“我这半生没走歪路”,体现妈妈的独特教育方式在“我”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阔步前行”指大步走,阔步前进。“一 直是阔步前行走正道”,这是对妈妈独特教育方式的肯定、感激和赞美。这两个词语突出强调了妈妈的口头禅对“我”人生成长的重要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妈妈的感激和赞许。在结构上,“得益于我妈的口头禅”照应题目。
故答案为:“这半生”表明妈妈的口头禅对于“我”帮助大,“我”受益匪浅的时间长久;“阔步前行”生动描写出“我”在成长路上的自信和走正道;两处词语,都凸显出妈妈的口头禅,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在“我”成长道路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与课文题目相照应,含蓄而巧妙地总结全文,表现文章主题,表达出“我”对妈妈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的理解、肯定、感激、赞赏和自豪之感。
十、写作题
28.题目:这真是一段 的旅程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答案】
这真是段美的旅程
走过凤凰,才明白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车马喧嚣,灯红酒绿,四周是灰扑扑的水泥墙,压抑,心中只觉烦躁。便背上行囊,逃离那个闹市,去我心中的远方一凤凰。
入夜,方抵。
夜幕沉沉,四周十分安静,唯余冷月高悬,心不由得平静下来。走在青石小路上,目不可远视,耳愈发灵敏,好像能听到悠悠沱江轻抚河岸的呢喃细语,和着声声蝉鸣,愈显空灵。水车吱呀吱呀,搅匀了一江清水。眼前的黑色略显深沉,走近方知是棵古柳。月光透过遒劲的枝干,眼前稍稍明朗。远方,黛山,明月,浮云,如水墨山水画般,涂抹得恰到好处。夜风习习,慰吾意,静我心。天地间, 仿佛只余一个我,和这静美的凤凰。踽踽而行,以为凤凰仅此而已。
殊不知,繁华只一转角的距离,转变亦是这一隅。
这里,灯火辉煌,买卖声此起彼伏,为古城添了几分烟火味,不由融入其中。古朴的吊脚楼也被霓虹灯装饰着,却不显得庸俗,骨子里透着的是那不.灭的清雅。喧闹,却没有都市的鸣笛声,仿佛回到盛世长安,唯有充满凡尘烟火味的叫卖声。信步走 来,沿街皆是一张张纯朴热情的笑颜。驻足于一家银饰店,店主是位年方二八的女子,墨发如瀑,笑靥如花。她细细地为我讲解着银饰的历史和故事,一个个精致的饰品都有着动人的故事。她的声音宛如深山中的淙淙甘泉,令人舒心。“挑这款吧,适合你这种小姑娘。”“好。” 迫不及待戴上,果真适合,一笑谢之。
笑意不减,沿街游来。不禁走到刚刚的转角。站在那一隅,心中千回百转,走在这边静美的古城谁曾想那边的亦有一片繁华,走在那边的灯火辉煌谁曾想繁华背后亦有这一方净土。一隅便隔开了两重世界,我的心不就差这小小的一隅吗
走过凤凰,才明白繁华喧闹的背后也有它的一方净土,才明白那方净土的那边亦会沾染了烟火味,才明白转变不过一个转角的距离。回家,我只愿在这城市喧嚣的背后找到属于我的那方净土,在那方净土上享受我自己的生活。
这是一次特别的旅行。这是一段美的旅程。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这真是段一的……旅程”。审题可知,题目横线处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者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温暖”“感动”“痛苦”等。也可以补充一个表示中心内容的词语,如“追梦”“战胜自我”等。我们不妨以“这真是段美的旅程”为题目来作文。“美的旅程”题目中的“旅程”可以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人文景观,还可以是带有比喻义的生命风景,总之要是最美的,带有积极意义的风景。“旅程”可以理解为行走的路,还可以理解为人生之路,或者成长之路。题目中的提示语目的就是打开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选材的深度。本文适合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我们可以以游踪为线索,有次序地写景;也可以写成长路.上的风景让我们经历得意与失意,喜悦与哀伤,汗水与泪水...这正是我们生命中“旅程”的内涵。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首先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写作的内容和范围,其次要立意深刻。为文章确定一个明确,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选材要精确,明了,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这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表述才能明了,精当。写作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表现题目的关键词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语文 20.谈创造性思维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
B.“海尔”作为中国电器知名企业,产品质量不但在整个行业有口皆碑,在消费者心中更是不言而喻。
C.世上并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有的只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D.“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归家情结。
2.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如果我们不懂得如何变通,一条道走到黑,结果往往会很糟糕。
②当然,角度不能乱选,只有建立在科学的判断和分析基础上的角度,才具有可靠性。
③如果还不行,那就再换,直到找到合适的路为止。
④生活中,理解事物需要有多个角度。
⑤比如遇到困难时,这条路走不通了,那么就要换一条新的路试试。
⑥可是,因为我们常常受常规的束缚,所以面对一些选择时就要敢于打破常规,另辟蹊径。
A.④⑤③①②⑥ B.②⑤③①④⑥
C.④⑤②③①⑥ D.②⑤④③①⑥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知识是素材”。
B.“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这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
C.“根深蒂固”是并列短语,“汲取知识”“调查研究”是动宾短语。
D.“有没有创造力,关键在于科学运用知识。”这是一个病句。
4.不能说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的事例是 (  )
A.谷登堡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B.罗兰·布歇内尔用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交互式乒乓球游戏。
C.水壶里的水开了,把壶盖顶得跳动起来,瓦特受到启发,改良了蒸汽机。
D.麦哲伦出海航行发现了许多岛屿,并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二、填空题
5. 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2)实行起来有效果。多指已经实施过的方法和措施。   
(3)停止脚步不前进。比喻不对事物做更深的研究。   
(4)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   
(5)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6)形容事情容易做。   
(7)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
6.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罗迦   恭喜    根深蒂固   汲取   
压榨   孜孜不倦    驾驭   模式   
锲而不舍   渊博    持之以恒   
三、语言表达
7.阅读课文第4段“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将其中的画线句改为“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如下条件”好不好?为什么?
四、名著导读
根据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完成下面问题。
8.以下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谐。
B.这部名著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C.《红星照耀中国》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D.在陕北期间,斯诺还拍摄了大量苏区生活的照片,如周恩来头戴八角帽的半身像,一直广为流传。
9.请你分别写出下面三个语段所描写的人物名字。
①他在哥老会中声望是全国皆知的……他擅长口才……讲话时能把“死人变成活人”,他的身体是魁梧奇伟的,像老虎一样强悍。他虽然已是五十岁以上的人,还是非常健旺。他从来不会觉得疲乏……除了马,他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他真喜欢马……他虽然生性暴躁,却十分谦逊。
人物:   
②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人物:   
③他和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清瘦身形,中等个子,但体魄挺拔结实,留着黑长胡子的脸上透着年轻人的真诚,眼睛大而深邃,热情洋溢。他身上确实有一种吸引力,那是一种个人魅力和领袖自信的奇妙融合。他讲英语有点迟缓费劲。
人物:   
五、语段阅读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生活的滋味,酸甜苦辣咸。②打垮自己的,不是别人, 你自己。③不要把一次的失败看成是人生的终审,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只有坚决不倒的信心与毅力。④逃是懦弱的,避是消极的,退就显得更加无能。⑤成功的道路得靠自己闯,心在哪里,路就在哪里 (!。)
10.给第⑤句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在横线上。
11.“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只有坚决不倒的信心与毅力”有语病,请改正过来。
12.给第②句补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3.仿照文中画线句子句式特点,再续写一个句子。
六、综合性学习
14苏轼有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学习就离不开课外阅读的延伸和补充。七年级一班决定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①下面是关于读书、成才的几个词语,请把它们组合成一副对联,抄写在横线上。
浩然气 铸就 诗书 栋梁材 万卷 寒窗 十年 涵养
上联:   
下联:   
15.阅读材料,说说下面材料所反映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向中学生推荐作为整本书阅读等任务群的内容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尤其是反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在时下电影、电视、电脑和手机无孔不入的时代,加上音像制品的普及,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代替名著经典阅读。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将少之又少。这样不少中学生逐渐降低甚至失去对文字阅读的兴趣,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大幅度下降。
16.请根据下面小语同学分享的读书心得,仿写一组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
读书,如初春里赏杏花细柳让人心旷神怡;读书,如盛夏里饮甘泉香茗让人酣畅淋漓;读书,如深秋里观红叶霜菊让人赏心悦目;   ,   。
17.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两条关于“怎样读书才更有效”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复习,他称之为“三复四温”式阅读法。
【材料二】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
【材料三】大哲学家黑格尔读书时养成了一个独特的习惯,无论在哪儿读过的东西,他都要在活页纸上认真地做摘录,然后把摘录加以分类。长年累月地读书,细水长流地做读书摘录,黑格尔的知识越来越丰富。
七、文言文阅读
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注释】①出亡:失国后逃亡。②侍御:侍从妃子。
18.“被服以立”句中“被”的意思是   。
1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20.结合(甲)(乙)两文,简要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八、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小题。
江亭月夜送别
(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①,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注释】①碧砌:青石台阶。
21.这首诗末句中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是   。
22.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写“乱烟”,既形容夜里烟雾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惶恐不安。
B.次句中的“飞月”一词,既表明时间推移,也暗示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
C.第三句“寂寞离亭掩”,表现朋友离开后周围环境冷清及诗人内心孤寂。
D.这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有情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离别之情。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妈妈的口头禅
①我妈最爱的口头禅,应该是这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们兄弟姊妹6个,从小至大学习成绩都不错,应该是拜她这口头禅之赐。
②她排行第二的口头禅,想必轮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这话几乎天天在耳边响起,所以我不到3岁就明白:无规矩不足以成方圆,凡事都要懂规矩、守规矩。
③“小人不可交,恶人不可近。”这句老话,我妈也爱翻来覆去地念叨。她提醒我们不要以小人为友,更要远离歹人,是不是怕我们吃亏上当呢?是,却也不全是。一般情况下,她紧接着会甩出“吃亏是福”来教育我们。由此看来,我妈担心的其实是“近墨者黑”。
④“树挪死,人挪活。”同样是她的一句口头禅,这6个字在我们家日常出现的频率虽不算太靠前,但是关键时刻能起大作用,所以我要把它摆在这里。
⑤我大哥年轻的时候,想去外面闯荡一番,就离开故土去广东卖竹凉席;我二哥大学毕业后,选择了离开家乡去广州工作;我也在20岁出头时放弃了政府机关的铁饭碗,去深圳闯荡,而后出国……我想,这些都与我妈这句口头禅有莫大关系——它潜移默化地成为了我们几兄弟的指导思想。
⑥我妈也并非一味鼓励我们有足够胆量去闯世界,她时不时还搬出另一句口头禅作补充:“走一步,看三步。”言下之意,凡事别贸然行动,要高瞻远瞩,稳步前行。
⑦至于“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话不但我妈说,我爸也常说。
⑧我去深圳头半年,摆地摊卖报纸;刚到澳大利亚时,去车行洗车、在肉店擦地板……正是遵循了这话的指导思想。喜的是,到深圳的第六年,我买房子过上了小康日子;到澳洲的第七年,在国外的公司里,拿到了所在部门的最高时薪。
⑨我们家祖辈都是农民,所以我妈的口头禅也带着农家特有的味道,比如“扁担有多粗,箩筐装多重”。意思是,量力而行,且行且珍惜。
⑩当我出版了18本书,在老家建了个粉墙黛瓦的四合院,四乡八里的人都来送我一堆堆吹捧话时,我就用我妈那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口头禅来敲打自己,提醒自己在诸多方面仍是个小学生。
我妈是孤儿,从小在农村长大,读书少。她讲不出高深大道理,也不爱画框框告诫儿女“禁止那样,必须这样”,她直截了当用口头禅当育儿经。甚至于说了也不解释,只不厌其烦在嘴边反反复复。仿佛在表明她的态度——成长是每个人自己的事,父母没法替你们长出翅膀,所以,你们自己去意会吧。
得益于我妈的口头禅,我这半生没走歪路,也少走弯路,一直是阔步前行走正道。
23.根据文章内容,请为“口头禅”编写一条注释。
口头禅:   
24.阅读选文第①段——③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段落 妈妈的口头禅 妈妈的用意 类别
第①段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希望子女好好学习 读书
第②段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 ①    行规
第③段 “小人不可交,恶人不可近。” 告诫子女不要以小人为友,更要远离歹人 ③   
补充口头禅:“吃亏是福” ②   
25.第⑩段画线句中“敲打”一词颇为生动,请联系文章内容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①   
②   
26.对选文第 段在文中作用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和    
A.补充交代妈妈的身份,与第⑨段“我妈的口头禅带着农家特有的味道”相呼应。
B.写了我的母亲在生活上贫寒、孤寂以及从小没有受到良好学校教育培养的特点。
C.表明我慢慢理解了“口头禅”背后其实是母亲比较独特的教育子女成长的方式。
D.表达了我对母亲直截了当用口头禅当育儿经的做法心存疑惑、不解和厌烦之情。
27.细读第 段,说说结尾在文中的作用:   
十、写作题
28.题目:这真是一段 的旅程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