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预习】九年级上册语文 21.创造宣言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授预习】九年级上册语文 21.创造宣言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3 16:00:3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语文 21.创造宣言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C.为防止校园暴力事件再次发生,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启动了校园安全综合治理机制。
D.《厉害了,我的国》这部纪录电影,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绿色中国等角度,宣传了我国的大国风采。
【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 A项,语序不当,应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项,正确;C项,缺少主语,在“启动”前加“我校”;D项,搭配不当,把“宣传”改为“展示”。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幅山水画挂在这金碧辉煌的大厅里,真是画龙点睛。
B.不管是谁说的,我们必须查它个山穷水尽才是。
C.南京老城区扩建,很多市民安土重迁,喜滋滋地忙着乔迁新居。
D.有的部门或是人浮于事,或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地方不减员、不裁官行不行?
【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望文生义
【解析】 A.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B.山穷水尽:指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绝境。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C.安土重迁:指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D.人浮于事:人员太多,超过了工作的实际需要。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他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B.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先反驳错误的观点,然后树立自己的观点。
C.本文列举了大量翔实的论据,使得文章说理清晰。
D.本文采用以议为主、叙议结合的方式,极富感染力。
【答案】B
【知识点】议论的方式(立论和驳论);论证过程;论据
【解析】B第一部分(1—3段):由艺术家造石像谈起,引出教育家的创造不同于前两者,“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第二部分(4—10段):作者罗列出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以一连串的不可争辩的实例,一一予以反驳,从中确立起“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第三部分(11—15段):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第四部分(16段):作者以排比的手法,鲜明地指出“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你是一个“活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这样的结尾富有感召力。故“先反驳错误的观点,然后树立自己的观点”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议论文多方面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中心论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梳理论证的过程,分析议论文标题和开头的作用,最后再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文章进行比对,从而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近年来,全国各地“古琴热”不断____,越来越多的人学起了古琴。从某种角度来看,他们不仅是在学一件乐器,更是在抒怀育情、____经典。深邃苍远、空灵飘逸的古琴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哲学意境和丰富____的文史底蕴,被历代文人所尊崇。曲为心声,琴曲熔铸着演奏者的人生阅历、审美观念、人格追求,由此撞击人心,让听者产生____的共鸣。
A.升温 继承 厚重 浓烈 B.升级 继承 凝练 强烈
C.升级 传承 凝练 浓烈 D.升温 传承 厚重 强烈
【答案】D
【知识点】近义词;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第一空的主语是“古琴热”,适宜用“升温”;继承,收纳某一个家族或个人的东西,与财产相关。传承,精神、文化等思想方面的传递、接续、承接之意。第二空要传的是“经典”,属于无形的文化传递,故用“传承”;凝练,紧凑简练,言简意赅。厚重,丰富而贵重。第三空是作定语,修饰“文史底蕴”,以“厚重”为宜;浓烈,厚重强烈,通常指味道。强烈,极强的,力量很大的。第四空作定语,修饰“共鸣”,表现由别人的某种思想感情引起相同的思想感情,宜用“强烈”。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二、填空题
5.文学常识填空。
《 创造宣言 》作者是   ,安徽歙县人,   家,主要教育思想是“   ”,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 》等。
【答案】陶行知;教育;生活教育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的识记。《创造宣言》的作者是陶行知,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故答案为: 陶行知 ; 教育 ; 生活教育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6.朗读课文《 创造宣言 》,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中伤    遁词   豢养   
鲁dùn    nuò   夫 灌gài   
山穷水jìn    自bào   自弃 走tóu   无路
【答案】zhòng;dùn;huàn;钝;懦;溉;尽;暴;投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故答案为:zhòng;dùn;huàn;钝;懦;溉;尽;暴;投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三、语言表达
7.课文《 创造宣言 》第4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如何理解本句中的比喻手法?
【答案】用“刀法”比喻教育方法。用“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用“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强调了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比喻
【解析】根据课文第3段第三句话“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可知,教育者所造的“石像”比喻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即受教育者,因此“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中的“万像”就是众多的受教育者。既然把教育比作“塑像”,此句的本义就是“教育得不好(教育方法不好),则全体(众多、大多数)受教育者被毁:教育得好(教育方法好),则全体(众多、大多数)受教育者成才”。所以此句用“刀法”比喻教育方法。用“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用“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强调了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用“刀法”比喻教育方法。用“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用“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强调了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点评】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对句子含义的考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品析句子的深层含义:①结合具体语境理解;②紧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③紧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语句内涵;④联系写作背景去理解。
四、名著导读
8.阅读名著《昆虫记》,回答问题。
(1)下面是一位同学读完《昆虫记》后写的小诗,前后内容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蚂蚁——前人的寓言迷惑了我的眼,你真实的身份原来是疯狂抢劫犯。
B.萤火虫——早知你要将我吮吸进肚中,我就该拒绝你带着麻醉的亲吻。
C.圣甲虫——身后那条黑色的细线,其实是我刚刚狼吞虎咽下的美餐。
D.螳螂——地下“潜伏”四年,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它是不知疲倦的歌唱家。
(2)罗斯丹曾评价《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以下是《昆虫记》的节选文字,请你参照示例,就罗斯丹对作者评价的某一方面作出批注。
我的花园里夜间歌唱的蟋蟀非常多。每一簇红花岩蔷薇都有其合唱队员;每一束薰衣草中也都有自己的乐队。那枝繁叶茂的野草莓树丛中,那笃耨香树丛中,都成了蟋蟀们的演唱场地。这个小天地中的小生物们在以自己那优美清亮的声音彼此探问,相互应答,或者可以说是对别的歌手无动于衷,只是自顾自地在抒发自己的情怀。
就在我的四周,蟋蟀在演唱交响曲,此起彼伏,抑扬顿挫。唱出自己欢乐心声的这些小小的生命使我忘记了群星璀璨。天空中的那些眼睛平静冷漠地眨巴着,在看着我们,可我们对它们却一无所知。
理性告诉我们说,有一些类似于我们的世界,有一些生命在其间进行无穷的变化。这种宇宙观可谓宏大无比……一小块注入了生命的能感受苦与乐的蛋白质,远远超过庞大的无生命的原料。
示例:最后一段话中的“小块”与“庞大”、“能感受苦与乐的蛋白质”与“无生命的原料”,告诉我们生命不在于个体的大小,而在于有感受力与思想,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尊重敬畏,这体现了他“像哲学家一般地想”。
【答案】(1)D
(2)【示例1】第一段中的蔷薇、野草莓的红,薰衣草的紫,枝叶的绿,几种色彩互相映衬,描绘出一副绚丽多彩的图画,写出蟋蟀优美的生活环境,这体现了他“像美术家般地看”。
【示例2】第一段中运用拟人,将蟋蟀们的叫声比作合唱,使它具有人的情态,体现蟋蟀叫声的优美清亮,此起彼伏,抑扬顿挫,展现夜间蟋蟀歌唱时的热闹场景,这体现了他“像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
【示例3】第二段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蟋蟀的可爱活泼,表达了作者的细心聆听和深深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他“像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⑴法布尔的《昆虫记》是-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 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作品中将昆虫的生活和习性揭示出来,如: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5个星期:蟋蟀善建巢穴,管理家务:蜘蛛善于捕食、织网: 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切叶蜂可以不用任何工具“剪"下圆叶片做巢穴盖.....D选项中对应的是”蝉“而不是”螳螂“。故答案为D。
⑵本题考查词句赏析。“像哲学家一般地想, 美术家一般地看, 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为我们赏析提供了三个不同角度,选择语句和进行分析时要注意哲理、画面、情感描写等都是需要重点关
注的内容。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示例1】第一段中的蔷薇、野草莓的红,薰衣草的紫,枝叶的绿,几种色彩互相映衬,描绘出一副绚丽多彩的图画,写出蟋蟀优美的生活环境,这体现了他“像美术家般地看”。
【示例2】第一段中运用拟人,将蟋蟀们的叫声比作合唱,使它具有人的情态,体现蟋蟀叫声的优美清亮,此起彼伏,抑扬顿挫,展现夜间蟋蟀歌唱时的热闹场景,这体现了他“像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
【示例3】第二段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蟋蟀的可爱活泼,表达了作者的细心聆听和深深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他“像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
故答案为:⑴D⑵【示例1】第一段中的蔷薇、野草莓的红,薰衣草的紫,枝叶的绿,几种色彩互相映衬,描绘出一副绚丽多彩的图画,写出蟋蟀优美的生活环境,这体现了他“像美术家般地看”。
【示例2】第一段中运用拟人,将蟋蟀们的叫声比作合唱,使它具有人的情态,体现蟋蟀叫声的优美清亮,此起彼伏,抑扬顿挫,展现夜间蟋蟀歌唱时的热闹场景,这体现了他“像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
【示例3】第二段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蟋蟀的可爱活泼,表达了作者的细心聆听和深深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他“像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正误和作品的阅读体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熟读名著,正误名著的基本内容,对选项的表述,要结合原著进行辨析和判断,注意把握对名著的阅读体验,结合题干的提示进行分析,表达自己对名著的阅读体验。
五、语段阅读
阅读《草原》节选,回答下面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 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晴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 奇特)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9.把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10.“一”在字典中的解释为:A.数词 B.相同 C.满、全 D.专一
①“高歌一曲”中的“一”解释为(  ) ;②“一碧千里”的“一”解释为 (  )。(只填选项即可)
11.文中有两个形容草原“绿”的成语,分别是:    、    。请再写两个表示“绿”的成语。
12.情景交融是这段话的最主要特点,请用工整的字迹抄写一句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
【答案】9.(新鲜);(晴朗);(柔软);(奇特)
10.① A;② C
11.一碧千里;翠色欲流;例:绿草如茵 青山绿水等
1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或: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知识点】词义理解;近义词;解释
【解析】(1)本题考查把握近义词的能力。近义词辨析是对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近义词、同义词进行分辨和剖析,使之能更恰当地用于不同场合。
(2)此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词语。
(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时,要特别注意联系语境理解;另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辨析词语的能力,主要从词语的感彩、语体色彩、语意等几个方面考虑。
(4)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点评】9.本题考查把握近义词的能力。
本题注意:新鲜:清新鲜洁。清鲜:清新、洁净。依据陈述的对象“空气”,应该选用“清鲜”。
晴朗:没有云雾,日光明朗。一般说天气。明朗:光线充足;明亮。根据语境应该选用“明朗”。
根据陈述的对象“线条”,应该选用“柔美”,不能用“柔软”。
奇丽:奇特而美丽 。 奇特:表示不寻常的,非常罕见的,令人惊奇的行为。修饰诗,用“奇丽”比较恰当。
故答案为:(新鲜);(晴朗);(柔软);(奇特)
10.此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高歌一曲 ,一,数量词。
一碧千里 :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在一个十分广阔的范围内全是绿色。
故答案为: ① A;② C
1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文章中的这两个词语都能表示绿色。表示绿色的词语很多,如:碧波荡漾、翠色欲滴、郁郁葱葱、碧波荡漾、葱葱茏茏等。
故答案为: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例:绿草如茵 青山绿水等。
12.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中方“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直接抒发情感。
故答案为: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或: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六、综合性学习
13.学校开展“爱国教育”主题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补充两个恰当的环节。
环节一:开展“我爱中华”演唱比赛
环节二:
环节三:
14.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今天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个含“花”字的成语。
15.《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有同学根据上面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 ,
请你写出下联:   。
【答案】13.(1)开展“我爱中华”古诗文朗诵大赛;(2)开展“我爱中华”读书报告会。
14.示例:笔下生花、闭月羞花。
15.示例:咏诗词弘扬文化
【知识点】活动设计;文化特色;诗歌对联;主题活动
【解析】(1)本题考查活动的设计。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平时要养成分类积累成语的习惯。
(3)本题考查对联拟写。注意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内容相关。
【点评】13.针对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选择两个以“爱国或爱家”为内容来拟写名称即可。
故答案为:(1)开展“我爱中华”古诗文朗诵大赛;(2)开展“我爱中华”读书报告会。
14.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个含“花”字的成语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笔下生花、闭月羞花。
15.根据材料可知,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出自于“《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根据“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歌咏诗词,弘扬文化”可提炼动宾结构“咏诗词”对“变形式”,动宾结构“弘扬文化”对“演绎经典”;
故下联为:咏诗词弘扬文化。
故答案为:示例:咏诗词弘扬文化。
七、文言文阅读
[甲]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间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
16.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①便扶向路    
②黄发垂髫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1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____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余顾而慕之
B.其中往来种作 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C.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为此家之中
D.屋舍俨然 见四野禾油油然
1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限断两处)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20.[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社会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16.先前的;小孩;正,正在;遗憾
17.D
18.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19.①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亲们来到这块和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就此同外面的人断了来往。
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20.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桃花源记;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文言字词包括实词和虚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两篇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图景即可。
【译文】
【甲】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拜访,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乙】 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的样子,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在努力耕田劳作,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生产、四处游玩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人正挑粪给园子施肥,女子从井里打了水又在浣洗衣服。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和狗都在鸣叫(此起彼伏)。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遗憾比他们差得远呢!
【点评】16.①翻译为:就顺着旧路回去。向,先前的
②翻译为:老人和小孩们。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
③翻译为:这家男人正挑粪给园子施肥。方,正,正在
④翻译为:我自遗憾比他们差得远呢! 恨,遗憾
故答案为:①先前的
②小孩
③正,正在
④遗憾
17.A翻译为: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之,的
翻译为: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之,代词,指前面看到的一家子
B翻译为: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其,代词,代指桃花源。
翻译为:这家男人正挑粪给园子施肥。其,这
C翻译为: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为,对,向
翻译为:认为这一家子中。为,认为
D翻译为:一排排整齐的房舍。然,......的样子
翻译为: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的样子。然,......的样子
故答案为:D
18.例句翻译为: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人正挑粪给园子施肥。断句注意结合翻译,完整句子结构前后注意断句,在“行、家”后面断句。
故答案为: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19.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率、妻子、邑人、绝境、复、焉、俱、耘”。率:率领。妻子:指妻子儿女。邑人:同乡(县)的人。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复:再,又。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俱:都。耘:耕耘。 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①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亲们来到这块和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就此同外面的人断了来往。
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20.【甲】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翻译为: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描写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
【乙】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间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翻译为:这家男人正挑粪给园子施肥,女子从井里打了水又在浣洗衣服。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和狗都在鸣叫(此起彼伏)。写一家子和谐安宁,快乐美满的生活。
故答案为: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八、诗歌鉴赏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1.《宿建德江》从体裁上来说,属于五言   ,作者是   朝诗人   。
2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一个字?
【答案】21.绝句;唐;孟浩然
22.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思(思乡之情);愁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
【解析】(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
【点评】2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作。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故答案为: 绝句唐孟浩然。
2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第一句点题,为下文写景抒情作准备;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
故答案为: 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思(思乡之情);愁。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求学贵在知不足
①《南史》记录,南朝文学家江淹早年以文章著名,时称“江郎”。后来他不思进取,到了晚年诗文再无佳句可出,时人谓之才尽。成语“江郎方尽”由此而来。鲁迅年少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因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挂在身上炫耀,而是卖了奖章,买了几本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夜里读书寒冷难耐时,他就吃一颗辣椒来驱寒,然后继续埋头苦读,最终获得了成功。他的求学经历,印证了他的那句名言: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可见,求学不能自满,必须有知不足精神。
②知不足,需要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晚清重臣曾国藩是个非常好学的人。他曾拜理学大师唐鉴和倭仁为师,虚心向他们求教可以改变自身不足的方法。他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下自己每天的不足之处,在他去世前一天的日记中,还可以看到他对自身各种不足的思考。知不足者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明白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因此,我们要虚怀若谷,厚积薄发。
③知不足,需要自我剖析的勇气。齐白石晚年时发现自己画功不如年轻时候,便每天勤于描红到深夜。面对孩子“已负盛名,为何描红”的疑惑,他回答:“现在我的声望高,很多人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飘飘然了,无形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懈怠,特别是在享有盛名时,能有承认自己不足的勇气,无疑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此,我们要三省吾身,正视不足。
④知不足,需要树立自我革新的理念。《韩非子 喻老》中所言的“日不见睫”,指出了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就很难改变自己。秋瑾目睹民不聊生和清政府的腐败。她意识到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必须要转变旧观念,接受新思想、新文化。于是在1904年,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冲破封建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从此,她积极参加革命,为推翻几千年封建帝制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我们要吐故纳新,谋求提升。
⑤人贵有自知之明,明就明在知不足。世界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面临着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必须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乐于学习。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学习态度,要有知不足的求学精神。
(选自《解放军报》有改动)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第①段举江淹和鲁迅的事例,从正面引出了中心论点:求学不能自满,必须有知不足的精神。
B.第②段举曾国藩虚心求教的事例,目的主要是证明知不足,需要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的观点。
C.第④段举秋瑾东渡日本留学的事例,证明了知不足,需要树立自我革新的理念的观点。
D.第②﹣﹣④段,分别从不同角度,列举古今人物,分析论证要做到知不足应该采取的具体策略。
24.第④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5.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文中某一观点的体会。
【答案】23.A
24.道理论证。作用:引用《韩非子 喻老》中的“日不见睫”论述了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就很难改变自己,从反面论述了知不足,需要树立自我革新的理念的观点,进而论述了中心论点求学不能自满,必须有知不足的精神。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5.示例:对于“知不足,需要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我深有体会。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也有一些知识点不能在学习之后立马掌握,对于这种情况,我总是积极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直到弄懂为止,这样才让我的成绩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议论文阅读;评价启示、反思感悟等开放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论证方法是为了证明论点。
(3)本题考查文章探究能力。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大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对文中某一观点的感悟和理解,注意态度积极向上,言之合理即可。
【点评】23. A:错误,江淹是反面材料,应该是从反面引出论点。
故答案为:A。
24.《韩非子 喻老》中所言的“日不见睫”,引用名言,是道理论证,增强文章说服力。强调了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就很难改变自己。进而证明了知不足,需要树立自我革新的理念的观点,进一步证明了本文中心论点求学不能自满,必须有知不足的精神。
故答案为:道理论证。作用:引用《韩非子 喻老》中的“日不见睫”论述了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就很难改变自己,从反面论述了知不足,需要树立自我革新的理念的观点,进而论述了中心论点求学不能自满,必须有知不足的精神。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5.结合自身经历分析,言之合理即可。
①知不足,需要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如我之前成绩比较好,但是不能骄傲,我还是要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才能好上加好。
②知不足,需要自我剖析的勇气。如我之前考试没考好,我当时深刻剖析自己,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薄弱点,对症下药,才能提高成绩。
③知不足,需要树立自我革新的理念。认识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去接受新的思想文化改变自己,提升自己。
故答案为:对于“知不足,需要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我深有体会。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也有一些知识点不能在学习之后立马掌握,对于这种情况,我总是积极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直到弄懂为止,这样才让我的成绩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十、写作题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光”就是一种力量,一份关爱,一次引导,就是能催人向上的人与事,就是昂扬的斗志与品质,就是充满正能量的言与行……
请你以“你的光照亮了我的世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表达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不少于600字,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
你的光照亮了我的世界
你就像一盏明亮的夜灯,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牵引着我一步步走出黑暗,迎接黎明。闻及长跑练习,我立马像是一只躲在阴暗角落里的小鼠,怯懦胆颤,狠狠低垂着脑袋,紧缩成一团,渴望这灰蒙蒙的人墙遮掩住我颤栗的身躯。刹那间,一束耀目的光照射进我的世界。你笑颜如花,满是柔软与温暖,仿佛四月早天里的晨风,轻抚着我不安的心魂,拂散了最初的胆怯与恐惧。“走吧,我们一起跑!”你是一盏明亮的夜灯,照亮了我名为“懦弱”的世界。
跑道上的我,弱不禁风,一块小小的石子便将我击倒。膝上钻心的疼痛,心中不甘的委屈,都有如潮水般涌出,黑暗再次袭上心头。呵!终究还是自不量力啊!突然,一条素白的手警向我伸来,张开五指的手心覆着一层薄薄的汗液,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和五彩斑斓,为我的世界凭添无数光彩。你的手是多么瘦弱纤细,惹人怜惜,可你却仍然自信你能继续向前奔跑并用你的自信去感染激励身边的人,用白净的手牵起我沾满了草屑与塑胶红漆的手!我有些局促,不知所措地低下了头。“你没事吧,咱们不急,摔倒了,爬起来,继续跑,我们一定能行!”你轻轻擦净我的手心和膝盖,疼痛也随之消散一般。你是一盏明亮的夜灯,照亮了我名为“自卑”的世界。
再踏征程,我们的体力都已不支,四肢在起落间已然生了锈。眼见离大队伍越来越远,我生起了放弃的念头。停下吧!颓废的魔鬼已狠狠扼住了我脆弱的咽喉,将要使我坠下无尽的深渊。“再...再坚持一会儿,我们一定可以跑完的!”疲惫的声音透着倔强,在我耳畔回响,仿佛一道锋利的光束直直刺穿了那魔鬼罪恶的心脏。是啊,再坚持一会儿,我们终会越过那道胜利的红线,你坚毅的目光如火炬燃烧着能能的烈焰,我似乎看到了前方希望的彼岸!你是一盏明亮的夜灯,照亮了我名为“放弃”的世界。
一盏明亮的夜灯或许只能照亮一条窄窄的街道。
而你的光,却足以照亮我整个世界!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第一,审题。你的光照亮了我的世界,强调你对我的积极意义,你的光是如何照亮我黑暗的世界的,如何让我枯竭的内心重获力量。写作时要围绕这点,写自己的感悟和收获,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写。
第二,立意。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妈妈对我的爱和支持照亮了我的世界,让我健康成长。朋友的鼓励照亮了我的世界,让我内心充满了温暖有自信继续奋斗。
第三,选材。我们可以写自己进入初中以来,语文成绩明显下滑,又着急又困惑,以为自己是个笨蛋绝望的要放弃。但是妈妈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对我说永远相信我,永远支持我。这句话让我在那一瞬间看到了光明, 我由此重获力量继续努力学习,最终取得好成绩,妈妈啊,你的光照亮了我的世界呀。
第四,结构。写成议论文,应先明确中心论点,你的光照亮了我的世界。然后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文章结构;选取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旁征博引,从道理和事实两个角度充分论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点评】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吃透题目的精髓,把握住中心词,明确修饰限制词。立意通常来讲可以分为几大主题,比如读书(读书对我的影响)、情感(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对我的影响)、成长(什么激励了我努力成长),围绕立意选择合适的素材,最好是自身经历过的或者是熟知的材料。不要临时去编,平时要准备好几类常用的素材,到写作文时好套用。可以是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手法。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初中以记叙文为主,注意要写好情节,写人一定要有描写,不要凑字数;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字数要求在600~650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语文 21.创造宣言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C.为防止校园暴力事件再次发生,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启动了校园安全综合治理机制。
D.《厉害了,我的国》这部纪录电影,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绿色中国等角度,宣传了我国的大国风采。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幅山水画挂在这金碧辉煌的大厅里,真是画龙点睛。
B.不管是谁说的,我们必须查它个山穷水尽才是。
C.南京老城区扩建,很多市民安土重迁,喜滋滋地忙着乔迁新居。
D.有的部门或是人浮于事,或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地方不减员、不裁官行不行?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他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B.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先反驳错误的观点,然后树立自己的观点。
C.本文列举了大量翔实的论据,使得文章说理清晰。
D.本文采用以议为主、叙议结合的方式,极富感染力。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近年来,全国各地“古琴热”不断____,越来越多的人学起了古琴。从某种角度来看,他们不仅是在学一件乐器,更是在抒怀育情、____经典。深邃苍远、空灵飘逸的古琴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哲学意境和丰富____的文史底蕴,被历代文人所尊崇。曲为心声,琴曲熔铸着演奏者的人生阅历、审美观念、人格追求,由此撞击人心,让听者产生____的共鸣。
A.升温 继承 厚重 浓烈 B.升级 继承 凝练 强烈
C.升级 传承 凝练 浓烈 D.升温 传承 厚重 强烈
二、填空题
5.文学常识填空。
《 创造宣言 》作者是   ,安徽歙县人,   家,主要教育思想是“   ”,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 》等。
三、语言表达
7.课文《 创造宣言 》第4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如何理解本句中的比喻手法?
四、名著导读
8.阅读名著《昆虫记》,回答问题。
(1)下面是一位同学读完《昆虫记》后写的小诗,前后内容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蚂蚁——前人的寓言迷惑了我的眼,你真实的身份原来是疯狂抢劫犯。
B.萤火虫——早知你要将我吮吸进肚中,我就该拒绝你带着麻醉的亲吻。
C.圣甲虫——身后那条黑色的细线,其实是我刚刚狼吞虎咽下的美餐。
D.螳螂——地下“潜伏”四年,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它是不知疲倦的歌唱家。
(2)罗斯丹曾评价《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以下是《昆虫记》的节选文字,请你参照示例,就罗斯丹对作者评价的某一方面作出批注。
我的花园里夜间歌唱的蟋蟀非常多。每一簇红花岩蔷薇都有其合唱队员;每一束薰衣草中也都有自己的乐队。那枝繁叶茂的野草莓树丛中,那笃耨香树丛中,都成了蟋蟀们的演唱场地。这个小天地中的小生物们在以自己那优美清亮的声音彼此探问,相互应答,或者可以说是对别的歌手无动于衷,只是自顾自地在抒发自己的情怀。
就在我的四周,蟋蟀在演唱交响曲,此起彼伏,抑扬顿挫。唱出自己欢乐心声的这些小小的生命使我忘记了群星璀璨。天空中的那些眼睛平静冷漠地眨巴着,在看着我们,可我们对它们却一无所知。
理性告诉我们说,有一些类似于我们的世界,有一些生命在其间进行无穷的变化。这种宇宙观可谓宏大无比……一小块注入了生命的能感受苦与乐的蛋白质,远远超过庞大的无生命的原料。
示例:最后一段话中的“小块”与“庞大”、“能感受苦与乐的蛋白质”与“无生命的原料”,告诉我们生命不在于个体的大小,而在于有感受力与思想,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尊重敬畏,这体现了他“像哲学家一般地想”。
五、语段阅读
阅读《草原》节选,回答下面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 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晴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 奇特)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9.把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10.“一”在字典中的解释为:A.数词 B.相同 C.满、全 D.专一
①“高歌一曲”中的“一”解释为(  ) ;②“一碧千里”的“一”解释为 (  )。(只填选项即可)
11.文中有两个形容草原“绿”的成语,分别是:    、    。请再写两个表示“绿”的成语。
12.情景交融是这段话的最主要特点,请用工整的字迹抄写一句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
六、综合性学习
13.学校开展“爱国教育”主题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补充两个恰当的环节。
环节一:开展“我爱中华”演唱比赛
环节二:
环节三:
14.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今天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个含“花”字的成语。
15.《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有同学根据上面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 ,
请你写出下联:   。
七、文言文阅读
[甲]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间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
16.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①便扶向路    
②黄发垂髫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1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____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余顾而慕之
B.其中往来种作 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C.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为此家之中
D.屋舍俨然 见四野禾油油然
1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限断两处)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20.[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社会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八、诗歌鉴赏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1.《宿建德江》从体裁上来说,属于五言   ,作者是   朝诗人   。
2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一个字?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求学贵在知不足
①《南史》记录,南朝文学家江淹早年以文章著名,时称“江郎”。后来他不思进取,到了晚年诗文再无佳句可出,时人谓之才尽。成语“江郎方尽”由此而来。鲁迅年少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因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挂在身上炫耀,而是卖了奖章,买了几本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夜里读书寒冷难耐时,他就吃一颗辣椒来驱寒,然后继续埋头苦读,最终获得了成功。他的求学经历,印证了他的那句名言: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可见,求学不能自满,必须有知不足精神。
②知不足,需要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晚清重臣曾国藩是个非常好学的人。他曾拜理学大师唐鉴和倭仁为师,虚心向他们求教可以改变自身不足的方法。他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下自己每天的不足之处,在他去世前一天的日记中,还可以看到他对自身各种不足的思考。知不足者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明白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因此,我们要虚怀若谷,厚积薄发。
③知不足,需要自我剖析的勇气。齐白石晚年时发现自己画功不如年轻时候,便每天勤于描红到深夜。面对孩子“已负盛名,为何描红”的疑惑,他回答:“现在我的声望高,很多人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飘飘然了,无形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懈怠,特别是在享有盛名时,能有承认自己不足的勇气,无疑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此,我们要三省吾身,正视不足。
④知不足,需要树立自我革新的理念。《韩非子 喻老》中所言的“日不见睫”,指出了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就很难改变自己。秋瑾目睹民不聊生和清政府的腐败。她意识到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必须要转变旧观念,接受新思想、新文化。于是在1904年,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冲破封建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从此,她积极参加革命,为推翻几千年封建帝制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我们要吐故纳新,谋求提升。
⑤人贵有自知之明,明就明在知不足。世界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面临着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必须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乐于学习。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学习态度,要有知不足的求学精神。
(选自《解放军报》有改动)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第①段举江淹和鲁迅的事例,从正面引出了中心论点:求学不能自满,必须有知不足的精神。
B.第②段举曾国藩虚心求教的事例,目的主要是证明知不足,需要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的观点。
C.第④段举秋瑾东渡日本留学的事例,证明了知不足,需要树立自我革新的理念的观点。
D.第②﹣﹣④段,分别从不同角度,列举古今人物,分析论证要做到知不足应该采取的具体策略。
24.第④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5.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文中某一观点的体会。
十、写作题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光”就是一种力量,一份关爱,一次引导,就是能催人向上的人与事,就是昂扬的斗志与品质,就是充满正能量的言与行……
请你以“你的光照亮了我的世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表达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不少于600字,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