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语文 23.范进中举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面带笑容,眼神如此真切地说:“我有什么能帮助您的吗,我的年轻的先生?”
B.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C.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北沿江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条高铁什么时间开始修建?设置哪些经停站点?
D.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答案】A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范进中举
【解析】B项第一个问号应该改为逗号;
C项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
D项逗号应该改为问号。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掌握和运用情况。解答时要细读语句,了解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
B.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
C.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D.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菌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概率有效降低。
【答案】C
【知识点】范进中举;成分残缺;前后不一致;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A句前后不一致,将“能”改为“能否”;
B句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将“不管”改为“虽然”;
D句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辨析能力。解答时要仔细阅读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看看各个部分是否搭配,是否有残缺,再做判断。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敬辞的一项是( )
A.范进道:“晚生侥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
B.范进道:“高邻,你晓得我今日没有米,要卖这鸡去救命,为甚么拿这话来混我?”
C.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
D.听见中了,方敢伸出头来说道:“诸位请坐,小儿方才出去了。”
【答案】B
【知识点】其他常识;称谓
【解析】A:晚生,意为晋人自称其子为晚生,后辈对前辈自谦之称,旧时文人在前辈面前的谦称。
B:高邻是古代人们对邻居的敬称,也是一种尊称。
C:在下,谦词,称自己。 古人常用“区区在下”表自谦辞,同样“区区”亦能代表“在下”。含义旧时用作自称的谦辞。
D: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之谦敬词。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词,形容自己或者家人的,用一些谦虚卑微的词来形容。常含有:家、舍、小、老、愚、拙、敝、鄙、寒、犬。敬词,就是对别人的话,表示尊敬,用一些表示美好的词来形容。常含有:令、拜、奉、惠、贵、高、大、俯、华、雅、玉、贤。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范进中举”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户、张乡绅等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众生相。
B.《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
C.《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讽刺艺术的高峰,主要描写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
D.夸张是讽刺常用的手法。
【答案】A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A《范进中举》中只写了范进中举后张乡绅对范进的态度,中举前没有写写张乡绅对范进的态度。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积累。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二、填空题
5.《范进中举》选自《 》,是我国 代一部长篇 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和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是 ,字 ,号 。
【答案】儒林外史;清;讽刺;吴敬梓;敏轩;文木老人
【知识点】其他常识;范进中举
【解析】 《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情节,出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吴敬梓,字敏轩,又字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别署秦淮寓客。
故答案为:儒林外史;清;讽刺;吴敬梓;敏轩;文木老人
【点评】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6.选词填空。
(1)屠户横披了衣服, (A挺 B鼓 C腆)着肚子去了。
(2)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 (A跌 B歇 C踱)的, 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3)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 (A漂亮 B华丽 C轩敞),也还干净,就 (A给 B送 C借)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 (A看望 B请教 C留心)些。
(4)屠户把银子 (A拿 B捏 C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 (A伸 B舒 C张)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范进道:“……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 (A收 B缩 C放)了回去,往腰里 (A揣 B塞 C放)……
【答案】(1)C
(2)C
(3)C;B;B
(4)C;B;B;A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1)表现胡屠户在女婿面前的倨傲,应是“腆”着肚子。
(2)范进卖鸡等顾客,来回踱步,是一步一踱。
(3)房屋宽敞是“轩敞”,张举人为拉拢范进,是“送”房子,为表示谦虚,要用“请教”。
(4)写胡屠户的贪财,是把钱紧紧“攥”在手里;把拳头伸出时是缓慢的,要用“舒”;拳头收回时是迅速的,要用“缩”,往怀里放是“揣”。
故答案为:⑴C⑵C⑶CBB⑷CBB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易错点在于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把握词语的感彩,掌控具体的语境。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的基础上,要把握句意,厘清词语的感彩.找到语感,注意固定搭配,习惯用法,从而做出正确选择。
三、语言表达
7.小说中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请你从《我的叔叔于勒》《范进中举》《智取生辰纲》中,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续写一句话。
示例:闰土的一声老爷,喊出了隔膜悲凉。(出自《故乡》)
仿写: , 。(出自《 》)
【答案】一次见面;彰显人性凉薄;我的叔叔于勒
【知识点】创新题型;范进中举;我的叔叔于勒;智取生辰纲;作家作品;句子仿写
【解析】首先要运用“谁的一+量词+名词,+动词+名词性的短语”写自己对名著的感悟和理解,然后再根据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天出处即可。
故答案为:一次见面
彰显人性凉薄
我的叔叔于勒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感悟、句子仿写及文学常识。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格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
四、诗歌鉴赏
8.对下面两首诗歌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乙]秋兴八首(其一) ①
[唐]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②泪,孤舟一系故园③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④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②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③故园:此处当指长安。④急暮砧(zhēn):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A.[甲]文“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乙]文颈联写诗人见到丛菊开了两次,但还未归家,故对菊掉泪;孤舟本来只能系住诗人的行踪,却把诗人的思乡之心也牢牢地系住了,故见舟伤心。
C.[乙]文对秋而伤羁旅,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长安”的主题。
D.[甲]文诗人推已及人,宁可“吾庐独破”,也愿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诗人期盼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答案】A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
【解析】
A.有误,““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表述错误,“倚仗”与“老无力”相对应;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鉴赏。作此类题,要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要把握形象。 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再结合诗歌内容运用排除法作答。
五、名著导读
《水浒传》中有很多相似的情节,阅读时细细体味相似中的不同,便会有很多新的发现。结合《略读规划任务单》中的“比较阅读”任务和《精读规划任务单》中的部分任务,从下面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可多选),也可以围绕“比较阅读”的主题自主设计活动任务,比较分析人物形象,小组合作,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成果。
9.细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相关内容,从打的理由、方式、过程、结果以及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对比赏析,归纳异同,说说谁更符合你心中的“大英雄”形象,并试着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10.细读有关林冲和武松面对仇人的态度、牢营中面对杀威棒的做法、落草的原因经过等回目内容,分析二人性格中的异同以及优缺点。
11.假设梁山泊举行“梁山孝子”评选活动,宋江、公孙胜、李逵和雷横四位英雄入选,请大家投票终选,你会把票投给谁?跳读相关内容,说说你的投票理由。
【答案】9.鲁提辖是大英雄,因为他粗中有细,有勇有谋,得知金翠莲被郑屠强骗后十分愤怒,以切肉末为由挑衅郑屠,待郑屠被激怒后三拳打死郑屠。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鲁智深并不是一个鲁莽的人,还是有几分急智的。
或者:武松是大英雄,因为他有恩报恩,武松发配至孟州牢营,管营施忠之子金眼彪施恩,慕其名,二人结拜。施恩之酒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武松闻之大怒,带酒赶至快活林,先在酒店闹事,激蒋门神出手,然后醉打蒋门神,夺回酒店。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武松的知恩图报。
10.林冲和武松面对仇人,最后都是将仇人手刃而后快。但是当初态度是有差别的,林冲一开始想息事宁人,结果导致忍无再忍才愤而反抗。而武松则恩怨分明,嫉恶如仇,碰见不对的会直接讨个说法。 两人的这种性格也在牢中面对杀威棒看得清楚,林冲接受,而武松选择蔑视。
最后落草都是因为杀了人被发配,将会走上很苦难的境地,无路可走,在当时那个社会,还冤也无处可诉,才投奔水泊梁山。
11.①选择宋江。宋江知道自己结交江湖朋友早晚会出事,怕连累到家里,早早就让父亲把自己告出了户,留有加了官印的公文。这就相当于宋太公与宋江断绝了关系,有事也不会受到牵连,大孝子提前做好准备。
②选择公孙胜。公孙胜退出梁山,回到家乡蓟州侍奉母亲。后来,宋江等人攻打祝家庄不敌,派戴宗和李逵前去蓟州,请公孙胜。先开始,公孙胜闭门不出,还是李逵对公孙胜母亲大喊,为了母亲,公孙胜才现身。③选择李逵。李逵上梁山后,思母心切,为了让母亲享福,特地回家去接老母亲上梁山。李逵背着双目失明的老母亲奔梁山而去,途中路过沂岭时,李逵放下母亲去接水。回来后,发现老母被老虎所吃。李逵气愤之下杀了一窝四只老虎。孝顺的力量之大可以杀四虎。
④选择雷横。雷横打人被知县抓了起来。当雷横的母亲前来劝阻时,白秀英又和雷横母亲发生了冲突,并动手打了雷横的母亲。雷横是孝子,哪能看到母亲受辱,于是拼死一击,直接当场击杀了白秀英!不让母亲受辱,孝顺。
【知识点】语言得体;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水浒传》
【解析】(1)本题考查大英雄分析。读懂名著内容,掌握名著大意,掌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的相关内容,从打的理由、方式、过程、结果以及写作手法等方面分析人物是否符合“大英雄”的形象,言之合理即可。
(2)本题考查人物性格分析。读懂名著内容,掌握名著大意,掌握林冲和武松面对仇人的态度、牢营中面对杀威棒的做法、落草的原因经过等内容,分析表现两人哪些性格特点,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3)本题考查评选英雄。读懂名著内容,掌握名著大意,掌握宋江、公孙胜、李逵和雷横关于孝顺的具体故事情节,结合自身经历,分析你心中的英雄是谁,言之合理即可。
【点评】9.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主要讲了鲁达得知金翠莲被郑屠强骗后十分愤怒,以切肉末为由挑衅郑屠,待郑屠被激怒后三拳打死郑屠。
醉打蒋门神的主要内容是说武松发配至孟州牢营,管营施忠之子金眼彪施恩,慕其名,二人结拜。施恩之酒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武松闻之大怒,带酒赶至快活林,痛打蒋门神,夺回酒店。
打的理由: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是为了替施恩夺回快活林而痛打蒋门神,鲁提辖是为了替金莲父女而痛打镇关西。
打的方式:武松先在酒店闹事,激蒋门神出手,然后醉打蒋门神。鲁提辖是故意让镇关西切肉酱激镇关西生气,找借口痛打镇关西。
打的结果:醉打蒋门神,最后蒋门神被武松打到跪地求饶。拳打镇关西鲁提辖把镇关西打死。
打的形式:前者是醉打,后者是三拳痛打。
描写方法:前者仔细描写武松用醉拳与蒋门神恶斗的过程,后者着重写鲁提辖用三拳痛打而致镇关西一命乌呼!
如果说鲁提辖是大英雄,因为他粗中有细,有勇有谋,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鲁智深并不是一个鲁莽的人,还是有几分急智的。
如果说武松是大英雄,因为他有恩报恩,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武松的知恩图报。
故答案为:鲁提辖是大英雄,因为他粗中有细,有勇有谋,得知金翠莲被郑屠强骗后十分愤怒,以切肉末为由挑衅郑屠,待郑屠被激怒后三拳打死郑屠。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鲁智深并不是一个鲁莽的人,还是有几分急智的。
或者:武松是大英雄,因为他有恩报恩,武松发配至孟州牢营,管营施忠之子金眼彪施恩,慕其名,二人结拜。施恩之酒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武松闻之大怒,带酒赶至快活林,先在酒店闹事,激蒋门神出手,然后醉打蒋门神,夺回酒店。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武松的知恩图报。
10.①林冲被陷害刺配沧州途中,由公差董超、薛霸二人押送。这两个公差早已被高俅收买,图谋于路途之中杀死林冲。在路过一个酒店之时,二人故意使用开水给林冲洗脚,并给他换上一双草鞋,使得林冲脚底磨出大水泡。在野猪林时林冲被二人绑在树上,险些被杀,幸亏他的结义兄弟花和尚鲁智深一路相随,林冲被鲁智深所救,此时林冲还是一味忍让。
林冲被发配沧州牢城后,接受杀威棒,凭借柴进的书信,外加十五两银子,被分配负责看守天王堂,几经周折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他在草料场看守时,又遭到陆谦、富安(高衙内亲信)放火暗算。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林冲才幸免于难。正因此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和富安、牢城差拨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的真相,而且差点被害死。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三人,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此时林冲忍无可忍,终于反抗了。
②武松嫉恶如仇,为兄报仇,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杀人后,武松到阳谷县县衙自首,由于案情重大,武松被押到东平府审判,东平府府尹陈文昭怜惜武松是个有义的汉子,便把案卷改得轻了,判了个刺配孟州,在牢里武松蔑视杀威棒。
武松血溅鸳鸯楼后大逃亡,途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张青、孙二娘夫妇让武松去投二龙山。
故答案为:林冲和武松面对仇人,最后都是将仇人手刃而后快。但是当初态度是有差别的,林冲一开始想息事宁人,结果导致忍无再忍才愤而反抗。而武松则恩怨分明,嫉恶如仇,碰见不对的会直接讨个说法。 两人的这种性格也在牢中面对杀威棒看得清楚,林冲接受,而武松选择蔑视。
最后落草都是因为杀了人被发配,将会走上很苦难的境地,无路可走,在当时那个社会,还冤也无处可诉,才投奔水泊梁山。
11.掌握人物孝顺的内容,选择一个分析即可。
①宋江知道自己结交江湖朋友早晚会出事,怕连累到家里,早早就让父亲把自己告出了户,留有加了官印的公文。这就相当于宋太公与宋江断绝了关系,有事也不会受到牵连。
②公孙胜本是因为同晁盖等人夺取生辰纲才上了梁山。宋江掌握梁山权力后,公孙胜第一次退出梁山,就以回家照顾母亲为由,回了家乡。公孙胜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他没有再去山上跟随道长修行,而是回到家乡蓟州侍奉母亲。后来,宋江等人攻打祝家庄不敌,派戴宗和李逵前去蓟州,请公孙胜。先开始,公孙胜闭门不出,还是李逵对公孙胜母亲大喊,为了母亲,公孙胜才现身。③李逵上梁山后,思母心切,为了让母亲享福,特地回家去接老母亲上梁山。路遇李鬼扮成“李逵”剪径,李鬼谎称家中有八十老母,便被李逵放走。后来李逵路过李鬼家,发现李鬼不仅所言不实,且企图害他,便将他杀了。回到家中后,李逵背着双目失明的老母亲奔梁山而去,途中路过沂岭时,李逵放下母亲去接水。回来后,发现老母被老虎所吃。李逵气愤之下杀了一窝四只老虎。
④雷横打人被知县抓了起来。而白秀英借自己是知县姘头的身份,指使衙役将雷横抓到案发现场,还要脱掉雷横的衣服当众羞辱,这就做得太过分了,丝毫不给雷横留脸面。而且当雷横的母亲前来劝阻时,白秀英又和雷横母亲发生了冲突,并动手打了雷横的母亲。这一下,事情彻底坏了,雷横本就是孝子,哪能看到母亲受辱,于是拼死一击,直接当场击杀了白秀英!
故答案为:
①选择宋江。宋江知道自己结交江湖朋友早晚会出事,怕连累到家里,早早就让父亲把自己告出了户,留有加了官印的公文。这就相当于宋太公与宋江断绝了关系,有事也不会受到牵连,大孝子提前做好准备。
②选择公孙胜。公孙胜退出梁山,回到家乡蓟州侍奉母亲。后来,宋江等人攻打祝家庄不敌,派戴宗和李逵前去蓟州,请公孙胜。先开始,公孙胜闭门不出,还是李逵对公孙胜母亲大喊,为了母亲,公孙胜才现身。
③选择李逵。李逵上梁山后,思母心切,为了让母亲享福,特地回家去接老母亲上梁山。李逵背着双目失明的老母亲奔梁山而去,途中路过沂岭时,李逵放下母亲去接水。回来后,发现老母被老虎所吃。李逵气愤之下杀了一窝四只老虎。孝顺的力量之大可以杀四虎。
④选择雷横。雷横打人被知县抓了起来。当雷横的母亲前来劝阻时,白秀英又和雷横母亲发生了冲突,并动手打了雷横的母亲。雷横是孝子,哪能看到母亲受辱,于是拼死一击,直接当场击杀了白秀英!不让母亲受辱,孝顺。
六、语段阅读
阅读《范进中举》中的段落,回答后面的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众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远,一脚____在塘里,____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____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厨房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众人问:“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寻胡老爹来。他想是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又一个人道:“在集上卖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快些迎着去寻他。”
12.文中空缺处依次应填的一组词是 、 、 。第一段主要描写了 的场面。
13.选段通过多种描写,刻画了范进中举发疯的丑态,请写出关键的词句:
⑴语言:⑵动作:⑶外形:
14.根据“噫!好了!我中了!”一句,结合你的理解,试写出当时范进的心理活动。(40字以内)
15.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按要求写出相应的语句。
①烘托范进昏厥时怕人情景的是:
②烘托范进疯走狂奔的是:
16.第二段中写报录人出主意打范进一个嘴巴说明了什么?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答案】12.踹;挣;淋淋漓漓;范进中举喜极而疯
13.语言:噫!好了!我中了!动作:拍、笑、叫。外形:头发都跌散了,两手带泥,一身的水。
14.“我”终于中举了,有钱有势了,有好日子过了,可以享福了。
15.①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水灌了过来。
②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或:众人拉他不住)。
16.说明中举发疯在当时不是个别现象。安排这一情节表现了作者对这类读书人的无情鞭挞,也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深切痛恨和无情批判。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范进中举;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小说;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注意格式,指出运用何种描写方法,分析如何修饰语句,表达作者何种情感。人物描写方法是: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3)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注意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语境,分析人物心理活动,言之合理即可。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5)本题考查小说情节作用。从人物形象(突出主人公何种形象特点)、情节设置(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读者(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深思联想)、主题(赞扬了/痛斥了/讽刺了......)等角度去分析。
【点评】12.这是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场景。原文是:一脚踹在水里,挣起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故答案为:踹、挣、淋淋漓漓、范进中举喜极而疯
13.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即可。
语言: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
动作: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众邻居都吓了一跳。
外形: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故答案为: 语言:噫!好了!我中了!动作:拍、笑、叫。外形:头发都跌散了,两手带泥,一身的水。
14.我中了,终于中了,升官发财的机会来了,我终于可以过上好日子了,哈哈哈哈哈,我发财啦。言之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我”终于中举了,有钱有势了,有好日子过了,可以享福了。
15.①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这是范进中举后晕厥,老太太吓一跳。
②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写发疯后众人拉不住,暗示范进一味狂奔。
故答案为: ①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水灌了过来。②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或:众人拉他不住)。
16.报录人出主意打范进一个嘴巴,说明报录人见多了像范进这样因为中举而高兴发疯的人,写出了作者对这类读书人的嘲讽,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嘲讽。
故答案为: 说明中举发疯在当时不是个别现象。安排这一情节表现了作者对这类读书人的无情鞭挞,也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深切痛恨和无情批判。
七、综合性学习
17.同学,你好!初中三年,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小说,它们像一部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使我们陶冶性情,净化灵魂,请你参加以下“走进小说天地”主题学习活动。
(1)活动一:重温名篇
小说作品中,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经典形象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请你从下列作品中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编写一个谜语,并写出相应的课文题目(谜底)。
《社戏》《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
示例:一声老爷,喊出隔膜悲凉—《故乡》
, ——《 》
(2)活动二:趣解名著
小语同学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其复杂的人物关系、曲折变化的故事情节给小语的阅读带来了困难。请你来设计一个激趣活动,激发她的阅读兴趣。
示例:演话剧激趣——扮演故事中的人物,体会人物在情境中的心理变化,走近人物内心。
【答案】(1)一条小船;满载纯真快乐;《社戏》
(2)示例:绘手抄报激趣——选定内容和主题,绘制小说的手抄报,以明确人物关系、故事走向。
【知识点】活动设计;范进中举;孤独之旅;社戏;我的叔叔于勒;智取生辰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1)本题需要仿照示例的格式进行仿写。观察示例可知,句子以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为内容来表达。因此,作答时可选取自己熟悉的文章。如《社戏》中一群孩子撑着一只小船,去往赵庄看戏,表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与快乐。可仿写为:一条小船,满载纯真快乐——《社戏》。
(2)本题要求设计一个激趣活动,因此活动可为演话剧,绘制手抄报,黑板报,观看相关电影等。注意活动要符合题意。比如绘手抄报激趣——选定内容和主题,绘制小说的手抄报,以明确人物关系、故事走向等。
故答案为:⑴本题需要仿照示例的格式进行仿写。观察示例可知,句子以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为内容来表达。因此,作答时可选取自己熟悉的文章。如《社戏》中一群孩子撑着一只小船,去往赵庄看戏,表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与快乐。可仿写为:一条小船,满载纯真快乐——《社戏》。
⑵本题要求设计一个激趣活动,因此活动可为演话剧,绘制手抄报,黑板报,观看相关电影等。注意活动要符合题意。比如绘手抄报激趣——选定内容和主题,绘制小说的手抄报,以明确人物关系、故事走向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了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观察示例的格式,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的格式一致;其次,观察示例的内容,找到仿写句子对内容的要求是什么。
⑵本题考查了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较为灵活,设计方案较多,话剧,手抄报,黑板报等,注意活动的设计方案要符合题意。
八、文言文阅读
娄公盛德
(娄)师德长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尝与李昭德偕行,师德素丰硕不能遽①步昭德迟之,恚曰:“为田舍子②所留!”师德笑曰:“吾不田舍,复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狄仁杰未辅政,师德荐之。及同列,数挤令外使。武后觉,问仁杰 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不知也。”又问:“知人乎?”对曰: “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后曰:“朕用卿,师德荐也,诚知人矣。”出其 奏。仁杰惭,已而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③远矣。”
(节选自《新唐书·娄师德传》)
【注释】①遽(jù): 急。②田舍子,即乡巴佬。③逮,及。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尝与李昭德偕行 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B.及同列 及郡下(《桃花源记》)
C.数挤令外使使老有所终(《大道之行也》)
D.诚知人矣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1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弟守代州
A.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B.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C.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
D.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河中石兽》)
2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
21.文章主要写了关于娄师德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答案】18.A
19.D
20.娄公有高尚的德行,我被他包容却不知道,我不及他太远了!
21.娄师德笑对李昭德的嘲讽;娄师德教导将要赴任的弟弟,遇事要忍耐;娄师德向武则天举荐狄仁杰。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与掌握。文言词语有诗词和虚词,实词有古今异义、活用、通假、一词多义。还要记住常见文言虚词的各种用法和意义。词语的意义与语境关系密切,做这类题,首先要明白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断词语的意义。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其“的用法的理解与掌握。其:副词,表推测,可译为“大概、或许”;表加强语气;表选择;表反问语气;代词,代第三人称;代第一人称;指示代词,这;平时学习时要善于归纳整理。
(3)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当然也须关注古今异义,翻译句子时一定要用古义而不是今义。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一般步骤是一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二根据题干要求提示定位,锁定答题范围,三整理答案,列出序号,规范作答,最后还须根据题干赋分进行验证。概括时可以摘录文中的总起句或过渡句、重点句等,也可要素归纳,关注事件地点人物事件,还可段意合并或自行概括。
【参考译文】
娄师德身长八尺,方形嘴,嘴唇很宽大。(他)性情稳重,很有度量,有人触犯了他,(他)就谦虚退让来自我避免,不在脸上露出恼怒的神色。(他)曾经与李昭德一起走路,娄师德向来长得肥胖,不能快步走,李昭德认为他太慢,生气地说:“被乡巴佬所拖累。”娄师德笑着说:“我不做乡巴佬,又有谁做呢?”娄师德的弟弟被朝廷派去守代州,在上任前向他辞行,(他)教导弟弟遇事要忍耐。他弟弟说:“有人把痰吐在我脸上,我自己把它擦干净就行了。”娄师德说:“还不行。你自己把它擦干净,是想躲开别人的怒气,应该让它自己干了。”
狄仁杰未当宰相之前,娄师德(曾在武则天面前)推荐他,等到同朝为官的时候,(狄仁杰)多次排挤(他)使(他)到外地出使。武则天察觉此事后,便问狄仁杰说:“娄师德是个贤能的人吗?”(狄仁杰)回答说:“作为大将谨慎守职,贤能与否就不知道了。”(武则天)又问:“你知道他是个‘知人’的人吗?”(狄仁杰)回答说:“我与他曾经是同僚,没有听说他‘知人’。”武则天又说:“我重用你,是娄师德推荐的,(他)确实是个‘知人’的人。”(武则天)拿出娄师德(推荐狄仁杰)的奏章(让狄仁杰观看),狄仁杰(看后)十分惭愧,过了一会儿叹息道:“娄公有高尚的德行,我被他包容却不知道,我不及他太远了!”
【点评】18.A根据“尝贻余核舟一”中的“尝”是曾经的意思,推知“尝与李昭德偕行”德意思就是曾经和李昭德一起行走,故两个“尝”意思一样;B及同列等到同朝为官的时候,及郡下:到了郡县;C数挤令外使:(狄仁杰)多次排挤(他)使(他)到外地出使,让老者有所终了;D诚知人矣:(他)确实是个“知人”的人,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
故答案为:A
19.例句的其是代词,他的,A,句意:说的就是这个吧?表猜测语气;B,句意:那人视线端正面容安静,代词,那;C,句意:它的辽阔高远是没有尽头的吧?加强揣测语气;D,句意: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之外找到了石狮子。代词,他的
故答案为:D
20.盛:大;为:被;乃:竟然;逮:及,赶得上;
故答案为: 娄公有高尚的德行,我被他包容却不知道,我不及他太远了!
21.第一段写了两件事,第一件:娄师德笑对李昭德杵他为乡巴佬;第二件,弟弟做官之前辞行,娄师德教弟弟要学会忍耐;第二段,写娄师德举荐了狄仁杰,狄仁杰却多次排挤他。
故答案为:
娄师德笑对李昭德的嘲讽;娄师德教导将要赴任的弟弟,遇事要忍耐;娄师德向武则天举荐狄仁杰。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中国建筑的“文法”
①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
②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造了中国式的“梁架”。之后,他们又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梁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种中国建筑特有的“文法”,我们可以称之为“斗拱做法”。
③最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了。它不仅可以承托梁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但到了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把每一构材的做法,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榫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形成了类似“文法”的规矩。
④屋顶属于“瓦作做法”。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椽和承托出檐的斗拱,体现出中国建筑特殊的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略加处理便可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⑤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地表现出创造性,他们把“彩画作做法”发挥到了极致。工匠们使用各种颜色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使用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金为点缀,此所谓“青绿点金”。柱和门窗则只用纯色的朱红或黑色的漆料。这样,檐下阴影反衬了梁枋斗拱的彩绘斑斓,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
⑥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出无比的智慧。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加以附属建筑物周绕联络而成。既满足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要求,又增加了建筑的功能。数千年来,无论贫富,无论地域,中国房屋无不采用“院落组成法”。
(作者梁思成,文章有删改)
22.本文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说明了中国建筑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介绍了我国建筑的 、 、 和 等“文法”。
23.第④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4.阅读第③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最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了。
2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用斗拱承托梁枋,是为了减缓梁枋压在立柱上的剪力,消除梁折断的危机。
B.文章的第③段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斗拱的应用与发展。
C.檐下彩绘的梁枋斗拱,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烈。
D.“青绿点金”指梁枋上的彩绘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金点缀。
26.为了理解宋代《营造法式》大木结构的基本要素,依据【链接材料】,请选出下图中编号与名称相符的一项是 ____
【链接材料】
处在屋架最上层,只承托两根檩,其上正中设置短柱承托脊檩的梁称为平梁。举折就是中国古代建筑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房子分内柱跟外柱,外柱就是指房子最外层,建筑物外柱(檐柱)之内的柱子,统称内柱。
选项:
A.②平梁; ⑤内柱; ⑨举折 B.②平梁; 内柱; ①举折
C.③平梁; ⑤内柱; ①举折 D.③平梁; ④内柱; ①举折
【答案】22.斗拱;瓦作;彩画作;院落组成
23.举例子。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略加处理便可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进一步说明了中国建筑具有特殊的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
24.因不能肯定具体的时代,所以作者用“最迟”表明时间在春秋时代或春秋时代之前,斗拱已得到普遍应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
25.C
26.B
【知识点】材料探究;概括说明内容;说明文语言分析;事理性说明文;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2)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
(3) 本题考查把握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掌握说明文知识是备考的基本策略。在平时学习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长期坚持下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一定会提高。
(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充分理解。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点评】2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
这种中国建筑特有的“文法”,我们可以称之为“斗拱做法”
屋顶属于“瓦作做法”
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地表现出创造性,他们把“彩画作做法”发挥到了极致。
“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出无比的智慧。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据此概括。
故答案为:斗拱;瓦作;彩画作;院落组成
2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略加处理便可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中“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举例子。
故答案为: 举例子。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略加处理便可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进一步说明了中国建筑具有特殊的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
24.本题考查把握说明文的语言。
“最迟”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
故答案为:因不能肯定具体的时代,所以作者用“最迟”表明时间在春秋时代或春秋时代之前,斗拱已得到普遍应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
25.C“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烈”错误,原文是“ 这样,檐下阴影反衬了梁枋斗拱的彩绘斑斓,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 ”。
故答案为:C。
26.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的基本能力。
根据链接“ 处在屋架最上层,只承托两根檩,其上正中设置短柱承托脊檩的梁称为平梁 ”②为平梁;
“ 房子分内柱跟外柱,外柱就是指房子最外层,建筑物外柱(檐柱)之内的柱子,统称内柱 ” 为内柱;
“ 举折就是中国古代建筑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 ”①为举折。
故答案为:B。
十、写作题
27.选择一个题目写作。
⑴请以“××小传”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⑵生活中时常可见互让、礼让、谦让、忍让、避让、退让等情景。让,是待人接物的素养;让,是宽宏大量的胸襟;让……
请以“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自主立意;
③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清楚;
④不要使用网络语言,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
⑤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李、小方等代替。
【答案】略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
【解析】作文一: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本题要求写小传。小传,即人物小传,是传记文的一种,是种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立意可为:老师幽默风趣;父母和蔼可亲;朋友忠言逆耳;医生、警察叔叔坚守岗位等。立意应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第二、选材。本篇习作明确要求使用记叙文的文体进行创作。记叙时,结合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经历,选取典型事例进行创作,更容易抒发真情实感感动读者;适合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进行创作,在选材上要突出“小"的特点,表达积极健康的主题。事例可为:老师讲课引经据典,诙谐幽默,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疫情期间无数医生护士前往一线,逆行武汉,他们身上敢担当勇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学专心致志的学习,,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一丝不苟的态度值得我学习等,事件内容要详略得当,体现人物的特点。
作文二: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根据导语提示:生活中的互让、礼让、谦让、忍让、避让、退让等情....都表现了同一个中心词:“让”,可以写“互让、谦让、礼让、退让、忍让”, 就很容易找到了中心方向;根据“让"字的内涵进行推敲,可以是:让是一种生活的智慧、让是一 种宽容的胸襟、让是一种成长的取舍、让更是一种文明的素养、民族的精神。作文围绕“让出秩序”,“让出和谐” ,“让出文明” “让出真情”,“让出品格”等立意。 也可进一步写出”让的智慧“、“让的原则”、“让的心态” “让的境界”等,这样更有深度。
第二、选材。写作时,要善于运用发散思维寻找多个写作角度。由此及彼,由物及理,由实到虚,正到反,凡是与这个话题有关的人、事物、言等,都尽可能的列举出来。如家庭中,小孩相争,大人会嘱咐他们“让一让”; 大街上,为了顺利出行,行人高呼“让一让”...历史上,蔺相如以大局为重,避让廉颇,传为美谈;晋文公以信义为先,退避三舍,成为佳话......选材上,可以记叙“让" 的一件事表现亲情,可以赞美中华民族“让"的美德,可以议论该不该“让" .....可以反向立意,如当仁不让、巾帼不让须眉等。
第三,精心拟题。话题作文只提供宽泛的写作范围,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可以自由拟题,而不受标题束缚。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能使人耳目一新。所以要匠心独运,精心拟题,要做到简洁、明确、生动、新颖、独到。可采用修辞,可以引用歌词,可以幽默风趣,也可以直奔主题.....如《让,是美丽的》《一种向上的姿态一让》 《让步,必须把握好度》《让座其实很难》《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
第四、本题可以写成记叙文、散文或议论文。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题目和材料进行分析,从题目和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语文 23.范进中举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面带笑容,眼神如此真切地说:“我有什么能帮助您的吗,我的年轻的先生?”
B.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C.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北沿江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条高铁什么时间开始修建?设置哪些经停站点?
D.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
B.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
C.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D.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菌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概率有效降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敬辞的一项是( )
A.范进道:“晚生侥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
B.范进道:“高邻,你晓得我今日没有米,要卖这鸡去救命,为甚么拿这话来混我?”
C.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
D.听见中了,方敢伸出头来说道:“诸位请坐,小儿方才出去了。”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范进中举”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户、张乡绅等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众生相。
B.《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
C.《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讽刺艺术的高峰,主要描写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
D.夸张是讽刺常用的手法。
二、填空题
5.《范进中举》选自《 》,是我国 代一部长篇 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和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是 ,字 ,号 。
6.选词填空。
(1)屠户横披了衣服, (A挺 B鼓 C腆)着肚子去了。
(2)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 (A跌 B歇 C踱)的, 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3)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 (A漂亮 B华丽 C轩敞),也还干净,就 (A给 B送 C借)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 (A看望 B请教 C留心)些。
(4)屠户把银子 (A拿 B捏 C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 (A伸 B舒 C张)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范进道:“……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 (A收 B缩 C放)了回去,往腰里 (A揣 B塞 C放)……
三、语言表达
7.小说中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请你从《我的叔叔于勒》《范进中举》《智取生辰纲》中,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续写一句话。
示例:闰土的一声老爷,喊出了隔膜悲凉。(出自《故乡》)
仿写: , 。(出自《 》)
四、诗歌鉴赏
8.对下面两首诗歌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乙]秋兴八首(其一) ①
[唐]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②泪,孤舟一系故园③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④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②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③故园:此处当指长安。④急暮砧(zhēn):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A.[甲]文“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乙]文颈联写诗人见到丛菊开了两次,但还未归家,故对菊掉泪;孤舟本来只能系住诗人的行踪,却把诗人的思乡之心也牢牢地系住了,故见舟伤心。
C.[乙]文对秋而伤羁旅,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长安”的主题。
D.[甲]文诗人推已及人,宁可“吾庐独破”,也愿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诗人期盼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五、名著导读
《水浒传》中有很多相似的情节,阅读时细细体味相似中的不同,便会有很多新的发现。结合《略读规划任务单》中的“比较阅读”任务和《精读规划任务单》中的部分任务,从下面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可多选),也可以围绕“比较阅读”的主题自主设计活动任务,比较分析人物形象,小组合作,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成果。
9.细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相关内容,从打的理由、方式、过程、结果以及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对比赏析,归纳异同,说说谁更符合你心中的“大英雄”形象,并试着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10.细读有关林冲和武松面对仇人的态度、牢营中面对杀威棒的做法、落草的原因经过等回目内容,分析二人性格中的异同以及优缺点。
11.假设梁山泊举行“梁山孝子”评选活动,宋江、公孙胜、李逵和雷横四位英雄入选,请大家投票终选,你会把票投给谁?跳读相关内容,说说你的投票理由。
六、语段阅读
阅读《范进中举》中的段落,回答后面的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众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远,一脚____在塘里,____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____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厨房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众人问:“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寻胡老爹来。他想是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又一个人道:“在集上卖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快些迎着去寻他。”
12.文中空缺处依次应填的一组词是 、 、 。第一段主要描写了 的场面。
13.选段通过多种描写,刻画了范进中举发疯的丑态,请写出关键的词句:
⑴语言:⑵动作:⑶外形:
14.根据“噫!好了!我中了!”一句,结合你的理解,试写出当时范进的心理活动。(40字以内)
15.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按要求写出相应的语句。
①烘托范进昏厥时怕人情景的是:
②烘托范进疯走狂奔的是:
16.第二段中写报录人出主意打范进一个嘴巴说明了什么?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七、综合性学习
17.同学,你好!初中三年,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小说,它们像一部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使我们陶冶性情,净化灵魂,请你参加以下“走进小说天地”主题学习活动。
(1)活动一:重温名篇
小说作品中,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经典形象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请你从下列作品中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编写一个谜语,并写出相应的课文题目(谜底)。
《社戏》《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
示例:一声老爷,喊出隔膜悲凉—《故乡》
, ——《 》
(2)活动二:趣解名著
小语同学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其复杂的人物关系、曲折变化的故事情节给小语的阅读带来了困难。请你来设计一个激趣活动,激发她的阅读兴趣。
示例:演话剧激趣——扮演故事中的人物,体会人物在情境中的心理变化,走近人物内心。
八、文言文阅读
娄公盛德
(娄)师德长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尝与李昭德偕行,师德素丰硕不能遽①步昭德迟之,恚曰:“为田舍子②所留!”师德笑曰:“吾不田舍,复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狄仁杰未辅政,师德荐之。及同列,数挤令外使。武后觉,问仁杰 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不知也。”又问:“知人乎?”对曰: “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后曰:“朕用卿,师德荐也,诚知人矣。”出其 奏。仁杰惭,已而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③远矣。”
(节选自《新唐书·娄师德传》)
【注释】①遽(jù): 急。②田舍子,即乡巴佬。③逮,及。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尝与李昭德偕行 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B.及同列 及郡下(《桃花源记》)
C.数挤令外使使老有所终(《大道之行也》)
D.诚知人矣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1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弟守代州
A.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B.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C.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
D.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河中石兽》)
2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
21.文章主要写了关于娄师德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中国建筑的“文法”
①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
②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造了中国式的“梁架”。之后,他们又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梁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种中国建筑特有的“文法”,我们可以称之为“斗拱做法”。
③最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了。它不仅可以承托梁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但到了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把每一构材的做法,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榫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形成了类似“文法”的规矩。
④屋顶属于“瓦作做法”。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椽和承托出檐的斗拱,体现出中国建筑特殊的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略加处理便可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⑤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地表现出创造性,他们把“彩画作做法”发挥到了极致。工匠们使用各种颜色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使用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金为点缀,此所谓“青绿点金”。柱和门窗则只用纯色的朱红或黑色的漆料。这样,檐下阴影反衬了梁枋斗拱的彩绘斑斓,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
⑥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出无比的智慧。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加以附属建筑物周绕联络而成。既满足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要求,又增加了建筑的功能。数千年来,无论贫富,无论地域,中国房屋无不采用“院落组成法”。
(作者梁思成,文章有删改)
22.本文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说明了中国建筑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介绍了我国建筑的 、 、 和 等“文法”。
23.第④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4.阅读第③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最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了。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斗拱承托梁枋,是为了减缓梁枋压在立柱上的剪力,消除梁折断的危机。
B.文章的第③段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斗拱的应用与发展。
C.檐下彩绘的梁枋斗拱,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烈。
D.“青绿点金”指梁枋上的彩绘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金点缀。
26.为了理解宋代《营造法式》大木结构的基本要素,依据【链接材料】,请选出下图中编号与名称相符的一项是( )
【链接材料】
处在屋架最上层,只承托两根檩,其上正中设置短柱承托脊檩的梁称为平梁。举折就是中国古代建筑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房子分内柱跟外柱,外柱就是指房子最外层,建筑物外柱(檐柱)之内的柱子,统称内柱。
选项:
A.②平梁; ⑤内柱; ⑨举折 B.②平梁; 内柱; ①举折
C.③平梁; ⑤内柱; ①举折 D.③平梁; ④内柱; ①举折
十、写作题
27.选择一个题目写作。
⑴请以“××小传”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⑵生活中时常可见互让、礼让、谦让、忍让、避让、退让等情景。让,是待人接物的素养;让,是宽宏大量的胸襟;让……
请以“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自主立意;
③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清楚;
④不要使用网络语言,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
⑤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李、小方等代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