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预习】九年级上册语文 24.三顾茅庐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授预习】九年级上册语文 24.三顾茅庐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3 16:01:5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语文 24.三顾茅庐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对文章《三顾茅庐》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重点写出了刘备的礼贤下士,同时也表现了诸葛亮的高瞻远瞩。
D.本文表现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如张飞脾气暴躁的特点,可以通过第一段中张飞的话“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看出。
【答案】B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论证过程
【解析】ACD正确、B “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理解错误,不是集中论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解读文本的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抓住文本的重要词句、具体内容、思想情感、手法技巧等方面来进行品味分析;最后对照题目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来辨析、判断、选择即可。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B.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
C.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悔。
D.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ABD正确。C“教悔”应为“教诲”。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平常所掌握的常用词语的音形义判断题中所用词语书写的正确与否。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启发)
B.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 (审问)
C.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确实)
D.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富庶)
【答案】B
【知识点】三顾茅庐;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B: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我已经写书信并署上名字放在这儿了,不知道您看了没有?(审:阅,看。)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考查范围往往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方面。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C.《三国演义》记叙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
D.本文主要记叙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政治才华。
【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ACD正确。B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积累。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二、填空题
5.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节选自《   》,作者   。该书是我国第一部   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以   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   三国的兴衰过程。
【答案】三国演义;罗贯中;章回;东汉末年;魏、蜀、吴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故答案为:三国演义;罗贯中;章回;东汉末年;魏、蜀、吴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作家作品的考查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等内容。本题根据平时积累答题。
6.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挥羽扇,整纶   巾 ,少年鞍马尘。
(2)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
(3)存恤   孤寡,问民所苦。
(4)百姓成群结队,dān   食壶浆,慰劳祖国将士。
【答案】(1)guān
(2)nǎn
(3)xù
(4)箪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纶巾(guān jīn) 愧赧(kuì nǎn) 恤(xù) 箪(dān)
故答案为:guān;nǎn;xù;箪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的掌握程度。解答本题要拿准字音、看准字形,特别是音形相近的字。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语感,注意读音以及书写,多积累词语,多注意课文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三、语言表达
7.《三国演义》塑造了“智绝”诸葛亮的形象。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个评价最能体现诸葛亮的智慧 请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情节谈谈。
A.刘备称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B.周瑜称之:“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C.徐庶称之:“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当世之奇才,非可小觑。”
【答案】【示例1】选A:曹操派夏侯惇进攻新野。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在博望坡设下埋伏,令赵云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惇果然中计,大败而归。
【示例2】选C:空城计中,诸葛孔明在兵少兵弱的情况下,独自在城楼上弹琴,吓退多疑的司马懿,这计谋非一般人敢为,的确“非可小觑”。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从这三句话中任选一句,结合小说具体情节谈自己的理解即可。比如选择B,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支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
故答案为:
【示例1】选A:曹操派夏侯惇进攻新野。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在博望坡设下埋伏,令赵云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惇果然中计,大败而归。
【示例2】选C:空城计中,诸葛孔明在兵少兵弱的情况下,独自在城楼上弹琴,吓退多疑的司马懿,这计谋非一般人敢为,的确“非可小觑”。
【点评】此题也是考查对名著知识的积累。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四、名著导读
8.任务二为《水浒传》人物立传
“《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便是一篇列传。至于中间事迹,又逐段逐段自成文字,亦有两三卷成一篇者,亦有五六句成一篇者。”“《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
《水浒传》的最大艺术成就是塑造了-大批鲜活的英雄人物形象。找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个,为他写一篇小传。
活动指导
⑴选取一位英雄,运用略读的方法,依据《略读规划任务单》快速阅读与该英雄相关的回目内容。
⑵制作思维导图,记录这位英雄的名字、人生轨迹和主要事迹。
⑶完成英雄小传。
⑷本活动也可以搭配运用多种形式来展示读书成果,例如绘制人物专题小报、制作水浒英雄书签等。
表6-8略读规划任务单
略读项目   略读规划
英雄绰号趣归类 专题规划 试着整理并归类印象深刻的水浒英雄绰号, 以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英雄绰号归类示例 外貌特点:赤发鬼刘唐 特长绝技:神行太保戴宗 所用兵器:双鞭呼延灼
成果展示 绘制图表或者制作英雄卡,将英雄绰号归类
专题规划 选取与某一位英雄相关的回目、内容联读,以便清晰完整地认识人物
英雄的一生略读 人物与回目示例 杨志:第十二、十三回,第十六、十七回,第五十八回,第九十九回
时间规划 (时间),读 (回)
成果展示 完成一篇《杨志小传》
专题规划 水浒英雄个性鲜明,放一起比较阅读,更有利于把握人物形象
水浒英雄比较阅读 人物与回目示例 林冲、武松:第七至十一回,第二十三至三十二回
时间规划 (时间),读 (回)
成果展示 设计一份读书小报或完成一篇《水浒英雄之比较》
通读时你一定也有不少发现,不妨自己设计一个个性化的阅读规划 专题规划  
人物与回目
时间规划
成果展示
【答案】示例:宋江
人生轨迹:郭城押司一一逃亡江湖一一刺配江州——一草落梁山招安报国一一饮酒自尽
英雄事迹:私放晁盖、怒杀婆惜等
宋江知道晁盖窃了生辰纲以后,犯了弥天大罪,但是他还是放走晁盖。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胁,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
性格特征: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也谦虚谨慎,疏财仗义,任人唯才,具有高超的组织管理才能和军事指挥才能,但忠义是他的本色,报君是他的信念,他将招安视为起义军最完满的归宿,最终落得个毒酒赐死的下场。
【知识点】材料探究;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水浒传》
【解析】选择《水浒传》中一个人物,记录其主要事迹即可。
①林冲,绰号豹子头,东京(河南开封)人氏,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后火并王伦,尊晁盖为梁山寨主。他参与了梁山一系列的战役,为山寨的壮大立下汗马功劳。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六位,上应天雄星,位列马军五虎将,把守正西旱寨。抗击来围剿梁山军的官军、侵略北宋的辽国和剿灭国内造反的田虎、王庆、方腊势力时屡立战功。征方腊后病逝于杭州六和寺,追封忠武郎。
②柴进,绰号小旋风,沧州人氏,后周皇族后裔,人称柴大官人。他曾帮助过林冲、宋江、武松等人,仗义疏财,后因李逵在高唐州打死殷天锡,被高廉打入死牢,最终被梁山好汉救出,因此入伙梁山。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十位,上应“天贵星”,掌管钱粮。征方腊时曾化名柯引,潜入方腊军中卧底。征方腊后授横海军沧州都统制,后辞官回乡,得以善终。
③宋江,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他和晁盖互通往来的事被阎婆惜发现,因此怒杀阎婆惜,逃回家隐藏。后前往清风寨投靠花荣,却在清风寨观灯时遭知寨刘高之妻陷害入狱。押送青州途中,却被燕顺等人解救。宋父为了骗宋江回家写书称自己已病逝,投奔梁山途中宋江得知,独自回家奔丧却被抓住,发配江州。在江州浔阳楼题反诗被判死刑,但处决那天被梁山人马解救,投奔梁山。攻打曾头市晁盖被射死后,宋江坐上第一把交椅,后两胜童贯、三胜高俅。接受招安后,带领梁山人马攻打辽国,平定田虎、王庆、方腊。被朝廷封官后,遭蔡京、童贯、高俅陷害,被毒死,葬在蓼儿洼。
故答案为:宋江
人生轨迹:郭城押司一一逃亡江湖一一刺配江州——一草落梁山招安报国一一饮酒自尽
英雄事迹:私放晁盖、怒杀婆惜等
宋江知道晁盖窃了生辰纲以后,犯了弥天大罪,但是他还是放走晁盖。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胁,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
性格特征: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也谦虚谨慎,疏财仗义,任人唯才,具有高超的组织管理才能和军事指挥才能,但忠义是他的本色,报君是他的信念,他将招安视为起义军最完满的归宿,最终落得个毒酒赐死的下场。
【点评】本题考查人物小传。读懂名著内容,理解名著大意。结合人物、性格特点、主要事件,为此人写一篇小传即可。
五、语段阅读
9.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叶形矛头,也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黄金武士。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柬埔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铜鼓,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突线钮铜铎。②展览中的精美文物众多,列举也列举不完。③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充分体现了这些精美文物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1)第①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你的修改建议是:   。
(2)请用一个成语替换第②句中画线部分:   。
(3)第③句有语病,你的修改建议是:   。【答案】(1)将“黄金武士”后的句号改为分号
(2)举不胜举
(3)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与“这些精美文物”调换位置
【知识点】解释;分号;语序不当
【解析】(1)第①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前后是并列关系,应将“黄金武士”后的句号改为分号。
(2)举不胜举:拼音是jǔ bú shèng jǔ,意思是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
(3)第③句有语病,语序不当,应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与“这些精美文物”调换位置。
故答案为:⑴ 将“黄金武士”后的句号改为分号
⑵ 举不胜举
⑶ 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与“这些精美文物”调换位置
【点评】⑴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分句可以属于单重复句,也可以是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句,或者是大句中的并列部分。除此之外,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
⑵要积累成语,并知道成语的意思。
⑶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六、综合性学习
10.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美好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丽的呼唤就是妈妈。”是呀,母爱如花,装点着我们的生命;母爱如阳光,让我们的世界倍增温暖。班级为此开展了以“感受母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
(1)在开展此次活动前,班上做了一次调查,仔细阅读下面的表格,从变化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谈谈你的发现。
问题 愿意陪妈妈一起逛街 一天见不到妈妈会想她 妈妈累的时候会为她揉揉肩、捏捏腿 妈妈批评时会顶嘴 当妈妈没准备你需要的东西时会发脾气
小学 28 24 25 3 5
初中 12 10 8 20 21
(2)为了赞美深深的母爱,有同学拟写了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两鬓白发尝尽人间疾苦
下联:   。
(3)老师要求每位同学搜集一篇反映母爱的散文,并编辑成书。请你给本书拟定一个书名并阐释理由。
【答案】(1)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关心妈妈的人越来越少,对妈妈顶嘴、发脾气的人却越来越多。
(2)一颗热心只为儿女幸福
(3)书名:《母亲的心》
理由:俗话说“言由心生”,母亲对子女的点滴关爱,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都是母亲内心对孩子爱的表现,用“母亲的心”做书名概括性很强。
【知识点】图表信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解析】题1读图题要善于分辨比较的项目,数据的变化,概括出关键信息。题2补充对联有一定难度,词性、短语结构、整体含义都要和上联对应。题3考查学生发散性思维,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关心妈妈的人越来越少,对妈妈顶嘴、发脾气的人却越来越多。
⑵一颗热心只为儿女幸福
⑶书名:《母亲的心》
理由:俗话说“言由心生”,母亲对子女的点滴关爱,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都是母亲内心对孩子爱的表现,用“母亲的心”做书名概括性很强。
【点评】综合性学习设题灵活,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平时需多搞一些这方面的活动,才能提高其答题能力。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①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 范仲淹传》,有删改)
【注释】①羌酋:羌族部落首领。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或异二者之为
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吾谁与归
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C.以母在时方贫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皆能道其名字
虽有至道《虽有嘉肴》)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段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
1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14.(甲)(乙)两篇文章都体现了范仲淹远大的政治抱负:   (用甲文语句回答);(乙)文体现了范仲淹孝、   、   、   的品质。
【答案】11.C
12.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②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
13.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1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乐善好施;养济族人;心怀百姓
【知识点】补全文言文的原文;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比较普遍,要求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要养成多记多积累的好习惯,在做笔记时要做好归类整理,一些常见的答题技巧: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应该注重上下文的联系,通过推敲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该词的具体含义;寻找词语的固定搭配:有些词语在文言文中有固定的搭配方式,因此可以通过了解这些搭配方式来确定该词的意义;根据语法规则判断词性:文言文中的词语有时会因为语法结构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意义,因此可以通过分析该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来判断其词性;借助词典或其他资料:如果以上方法无法确定该词的意义,可以查阅相关的词典或其他资料,以获取更准确的解释;总之,在解决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问题时,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并注重上下文的理解和分析。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要读懂句意,然后技巧断句,具体方法有:按意义划分,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看看有几层意思,一般层与层之间应该停顿;
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在现代汉语是复音词,可是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的,应注意分开,比如“可以”这个词;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谓-宾”“状-谓”“谓-补”来停顿;值得注意的是:一般都是按意义划分节奏,划分时,只需要停顿一两处,不宜过多。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首先要结合平时文言文知识的积累读懂大意,然后抓住关键句子来理解主旨,对文章中心而言,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眼都是尤其需要留意的要害部位,文题常能反映作者立意或命意角度,从不同方面与文章中心相关联;文章开头或开门见山,或设例引譬,文章结尾或卒章显志,或回顾全文、引申开拓,均与中心密切相关;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或揭示材料的深刻内涵,或表明作者的内心感想,往往紧紧围绕中心,与中心思想相去不远;而“文眼”更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凝聚点,抓住这些要害部位不失为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好途径。
【点评】11.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A“或异二者之为”的“为”是指心理活动,“拂乱其所为”的“为”是行为的意思,意思不同;B吾谁与归 的“归”是一道的意思, 女有归的“归”是归宿,指女子嫁人,不同;C都是“因为”的意思,相同;D皆能道其名字 是“说出”的意思, 虽有至道 的“道”泛指道理,这里指圣人之道,不同。
故答案为:C
1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是: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注意“以”是因为的意思;②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翻译是: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注意“及”是等到的意思,“如”是像的意思。
故答案为: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
1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翻译是:范仲淹病,皇帝常常派遣使者赐给药慰问,死后,悲悼良久。包括四层意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故答案为: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提示“ 体现了范仲淹远大的政治抱负”可知第1空填“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根据【乙】文“ 妻子衣食,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可知他 乐善好施、养济族人 ;根据“ 为政尚忠厚,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可知他心怀百姓。
故答案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乐善好施 , 养济族人 , 心怀百姓
八、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2)题。
东坡①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②行。
莫嫌荦确③坡头路,自爱锵然曳杖声。
【注释】①这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时居住与躬耕之所。②野人:指农夫。③荦(luò)确:指险峻不平的山石。
15.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5.第一句是全诗是铺垫,描绘出一副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氛围。
16.这首诗中用“莫嫌”“自爱”两个词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表现了诗人乐观旷达的情怀。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作用的理解。⑴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⑵本题考查古诗表达的情感。要注意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遭遇。
【点评】15.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作用的理解。第一句的意思是: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这句话既写出了雨后东坡月夜清幽的环境,更衬托出作者明澈的精神境界,同时为下文作铺垫。
16.“莫嫌荤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的意思是: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这句中“莫嫌”“自爱”两词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表现了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淡泊名利的情怀。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等鱼断气
胡展奋
①大概是1969年前后,母亲因肝病导致脸部浮肿,此外还伴有黄疸、食欲减退、全身乏力等症状。当时医生授一消肿利水的奇方——鲫鱼汤。他认为,我母亲急需补充优质蛋白。既是优质蛋白,又能消肿利水的首推鲜活鲫鱼。且要三两以上,药效才好。
②这可难住了父亲,那个时候物质高度匮乏,菜市场里绝对没有活鱼供应。他便去“黑市”,也就是地下市场购买。说是市场,其实就是鱼贩的流动摊位,间歇泉一般时隐时现。
③从黑市买来鲫鱼,父亲便马上操作。第一步是为母亲“退黄”,按每碗鱼汤100克鱼计算,剖200克鲜鱼熬约30分钟,待骨肉分离时捞出骨渣。这时鱼汁呈白色,略注黄酒与蜂蜜,再熬十分钟,倒入两个碗中,早晚服用。十天后,母亲脸部的黄疸即消退。再服十天,两眼黄疸大退。月余黄疸全消,去医生处报捷。医生看了一眼说,浮肿未退,继续。父亲一听,傻了。医生这可是坐着说话不腰疼啊!当时父亲的月收入才三十六块。时值冬令,鲫鱼原本少而贵,鲜活的、三两以上的更贵,每天一条,总得八毛钱左右,甚至一元,一个月下来,早把家里掏空了。而且,为了抢一条活鱼,父亲多少次推臂撸袖,和人在鱼摊前撕作一团。
④父亲默不作声。“一定要活鱼吗?”父亲只问了一句。“当然!”医生顿了顿,又说,刚咽气的也行。父亲一回家就去了黑市,很久没回来。母亲不放心了:“怎么回事呢?阿二去看看吧!”
⑤天已擦黑。路灯下,远远地看到他蹲着,两眼一眨不眨地盯着搪光盆子,那时卖鱼的都把鱼放在搪瓷盆里,稍有风吹草动就提盆走人。鱼贩则尴尬地注视着父亲,两人之间似乎是一种对峙。西北风像野兽一样咆哮着,父亲蜷缩着身子冻得簌簌发抖,但仍然坚定地蹲着。见我在他身边蹲下,父亲转脸尴尬地对我笑笑,然后附着我耳朵悄悄地说,我在等鱼断气。
⑥我不解地看着他,没说话。为什么活鱼不买,非要等它咽气呢?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黑市规矩,鱼一死,就腰斩而活,一条一元的鲫鱼就可能暴跌到四五毛。
⑦天越来越冷,也越来越暗。搪瓷盆里的鲫鱼,盖着水草,那腮帮还在一口气一口气地翕动着,越来越缓,越来越缓,父亲此时心里……
⑧父亲忽然胜利似地叫了起来:“看,它不动了!”鱼贩怏怏地叹了口气:“好吧,拿去吧,算我输了!竟然蹲了两个钟头!”
⑨然而父亲还没完,说时迟那时快。他飞快地抽出一把剪刀。钱还没付。就一刀刺入鱼腹,剜出鱼肠,那鱼心还在一翕一张呢。
⑩“马上放血,和活鱼有什么两样?”他得意地对我眨眼。那鱼贩见状,眼珠瞪得老大,傻了。
这以后,父亲就成了“老蹲”,只要有耐心,不怕等不到刚断气的鱼。刚死的鱼或“弥留”之鱼,尽管半价,价格还是高于久死之鱼,或许被父亲的举动所感动,或许觉得父亲“识货”,可以省却反复解释,鱼贩到后来都会主动招呼他:“过来吧老胡,这条鱼快不行了!”
西北风还是没有饶过他,大概第一天的蹲守就着了凉,以后他天天拖着清水鼻涕去蹲守,撑了十天左右终于倒下,高烧40度。
眼见母亲的浮肿在慢慢消退,不能功亏一篑,父亲决定派我去蹲守。医生也听说父亲的故事,急颁手谕:不必死抠鲫鱼,其他利水消肿的河鱼也可以,比如鲤鱼、泥鳅、黑鱼、青鱼等等,只要如前法炮制,均可。
“等断气”的范围扩大了。问题是青鱼太贵,且鱼身过大;鲤鱼固然消肿,但系著名的“发物”,忌。黑鱼呢,一口气总是断不了,你就是等它通宵,兴许嘴巴还在一张一翕。
我那时还小,天天蹲在寒风里发抖,鱼贩看了也不忍,常主动喊我去拿将死未死之鱼。
有的甚至将刚死之鱼直接剖了,扔过来,不收钱。长大后读书,每读到“仗义每多屠狗辈”,便会想到他们。
大概一个月后,母亲的浮肿完全消退。
这是1969年上海的冬天。高天固然滚滚寒流急,大地却仍有微微暖气吹。
17.文章围绕给“母亲治病”展开叙述,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充情节,完成填空。
母亲患病,①   ;父亲坚持给母亲买鲜活鲫鱼,②   ;医生说要继续消肿,③   ;“我”接替父亲蹲守,等鱼断气,④   ,母亲全部消肿。
18.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段划线的句子。
19.文章第③段划线句子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0.请第⑦段的划线句后补充一段父亲的心理描写。要求:上下文衔接自然,150﹣200字,符合情境。
21.请概括文中父亲这一形象。
22.作者在最后一段说到“高天固然滚滚寒流急,大地却仍有微微暖气吹。”请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材料链接】
暖哭,这就是人间!69岁老人饭店独自庆生,小伙偷偷买单送祝福。11月27日,在辽宁鞍山,一位69岁的老人,独自来到一家小饭馆给自己过生日。由于儿子远在昆明不能陪自己,老人就想给儿子录一段视频,告诉儿子自己没有亏待自己,让他放心工作。老人述说着自己的思念,希望下一个生日儿子能陪自己过。坐在旁边吃饭的小伙子被这一幕所打动,偷偷为阿姨买了单送上祝福,就离开了。就是因为这名陌生小伙子的举动,让王阿姨这个生日过得特别温暖。
【答案】17.需鱼汤滋补;;初见成效;;母亲仍需鱼汤滋补,父亲冒着严寒去黑市等鱼断气;;感动鱼贩,送“我”将死未死的鱼。
18.运用动作描写,既表现出父亲动作的敏捷和当时急切的心理,同时也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深爱。
19.突显父亲对母亲的付出与爱意,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20.也越来越紧,越来越紧,就像整颗心都被高高地悬挂起来一样,紧得气息都变得越来越急促,同时一想到马上就有刚死的鱼了,又一阵阵的兴奋,就如酒喝多了时,酒劲一阵阵地朝头上涌起,心跳也立即全速运行,整张脸因兴奋而红光满面,双眼死死地盯着那条将死的鱼。
21.父亲克服种种困难为母亲买鲫鱼治病,可见他深爱自己的妻子,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丈夫。从父亲买鱼等死一事可见他具有生活的智慧。
22.本文与链接的材料都是表达人间温情这一主旨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众多陌生人的爱心和善心,才使得人们心中都充满了暖暖的温情。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动作描写;小说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概括。这篇小说讲述1969年前后,母亲因肝病导致脸部浮肿,此外还伴有黄疸、食欲减退、全身乏力等症状。本文表现了父亲对母亲深深的爱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3)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作用的能力。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从结构上考虑,涉及到开头、结尾、倒叙、插叙、顺序、过渡、照应等文学概念,就从其管辖的区域,应联系上下文,结合文学概念进行解答。
(4)此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理解能力。做题要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①结合人物活动的具体情境,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情感变化。②联系上下文,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③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体会人物内心变化。
(5) 此题考查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6)本题考查主旨理解。章主旨是指文章的写作意图,它是文章的灵魂。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
【点评】 17.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概括。
小说开头讲母亲患病,需要鱼汤治病,父亲到黑市买鱼给母亲熬鱼汤喝,并初见成效。可是医生却说仍需鱼汤,只是刚死的鱼也可以,父亲就冒着严寒到鱼市去蹲守等鱼死,结果发高烧40度,“我”就接替父亲去蹲守等鱼死,后来鱼贩们都知道父亲的故事,受感动而送我鱼。一个多月后,母亲的浮肿完全消退了。故答案为:需鱼汤滋补;初见成效;母亲仍需鱼汤滋补,父亲冒着严寒去黑市等鱼断气; 感动鱼贩,送“我”将死未死的鱼。
18.本题考查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赏析。
这句中的“飞快地”“抽出”“一刀刺入”这些动作描写,就是为了充分地表现父亲等到刚死的鱼时,生动形象的神态和动作特征,更说明了父亲对母亲的关爱。故答案为: 运用动作描写,既表现出父亲动作的敏捷和当时急切的心理,同时也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深爱。
19.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作用的能力。
“当时父亲的月收入才三十六块。时值冬令,鲫鱼原本少而贵,鲜活的、三两以上的更贵,每天一条,总得八毛钱左右,甚至一元,一个月下来,早把家里掏空了。而且,为了抢一条活鱼,父亲多少次推臂撸袖,和人在鱼摊前撕作一团”,写父亲这样做是为了写父亲对母亲的爱,结构上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故答案为: 突显父亲对母亲的付出与爱意,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20.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第七段写到父亲在“蹲守”时的情形,天是“越来越冷,也越来越暗。”鱼则是“越来越缓,越来越缓。”此时父亲的心也随着鱼的生命一点点地消失而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兴奋。抓住此时父亲的心情、心境写就行。故答案为: 也越来越紧,越来越紧,就像整颗心都被高高地悬挂起来一样,紧得气息都变得越来越急促,同时一想到马上就有刚死的鱼了,又一阵阵的兴奋,就如酒喝多了时,酒劲一阵阵地朝头上涌起,心跳也立即全速运行,整张脸因兴奋而红光满面,双眼死死地盯着那条将死的鱼。
21. 此题考查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这篇小说讲述1969年前后,母亲因肝病导致脸部浮肿,此外还伴有黄疸、食欲减退、全身乏力等症状。当时医生开了一方子,用鲫鱼汤来除黄疸,但要鲜活的鱼。于是,父亲便去买活鲫鱼给母亲熬汤,半个月后黄疸退了,可医生却说还没退,还得喝,只是鲫鱼刚死的也可以,父亲听了后便去买刚死的鲫鱼,就在小贩的摊前等鱼死,这样可以便宜些。这以后,父亲就成了“老蹲”,还因此而高烧40度。这样我也成为“老蹲”,很多鱼贩都知道了我父亲的故事,所以都会把刚死的鱼拿给我。大概一个月后,母亲的浮肿完全消退。可见父亲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丈夫。
故答案为: 父亲克服种种困难为母亲买鲫鱼治病,可见他深爱自己的妻子,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丈夫。从父亲买鱼等死一事可见他具有生活的智慧。
22.本题考查主旨理解。
首先理解“暖气”这两个词,不光指气温,也指暖心的事情,令人感动的人。如文中的父亲,在冷风中坚持等鱼死,只为治好母亲,这份执着与申请令人感动,还有文中的鱼贩们,不是唯利是图的人,甚至主动招呼父亲和我过去买刚死的鱼,这种善良也是难能可贵的,令人感动。这一句在总结全文的同时也点名了温暖善良这个主旨。故答案为: 本文与链接的材料都是表达人间温情这一主旨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众多陌生人的爱心和善心,才使得人们心中都充满了暖暖的温情。
十、写作题
23.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父母的陪伴,朋友的陪伴,书籍的陪伴,音乐的陪伴……陪伴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请以“有你陪伴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登泰山,觅得一览众山小的故事;观文物,解锁传统文化的密码;访博物馆,洞见人类文明的星火……大千世界,学问无处不在,但它常常隐藏在物之后,事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探寻,去发现。
请以“学问藏在 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选择题目(二),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不少于600字;
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2分);
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有你陪伴的日子
我是一只雄鹰,再普通不过的雄鹰,但好在有你的陪伴,我终于实现梦想。我要感谢你——我的翅膀。
在我嗷嗷待哺时,你用温存的热量和稀疏的羽毛温暖我,在我年少的身躯下种下希望,你感受着我血液里那流动着的不屈,与我一同眺望远方的梦想。我的翅膀,在有你陪伴的日子里里,我不再迷茫。
在我看着父母远去,想追逐它们的背影时,是你给了我前行的力量,用尚未发育成熟的羽翼带动我的身躯,但奈何没有足够的力量,你与我一同在强风中跌落地面。兄弟姐妹们在空中盘旋,尽情接受风的轻抚,阳光的照耀,而我却只能仰望,只能独自梳理着被鲜血染红的羽毛。但你不屈的信念告诉我,失败算什么,既然是鹰,是空中王者,就应越挫越勇。我的翅膀,在有你陪伴的日子里,我不再畏惧受伤。
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你鼓舞我要去迎接洗礼,接受挑战,尽管风雨肆人。我看着狂风骤雨,心里不由得生出退缩之意。你频频伸展,我却畏畏缩缩。终于,你的激励,挑起了我骨子里的不羁,在风的歌唱中,在大地的召唤下,你同我冲进雨帘,与风交织,与雨搏斗。我飞速前行,却在一个不经意间被大雨打昏了头脑,动力不受控制地减退,我像一片不堪一击的落叶在风雨的冲刷下陡然落下,那幽暗无底的深渊仿佛张着一张大口,等待猎物自投罗网。而就在这时,你倾尽所有,用冲刷着血水的羽翼带动我全身的力量,让我坠落的身躯重新升起,冲破风雨的禁锢,惊天动地,振翅九霄!我的翅膀,在有你陪伴的日子里,我明白了什么叫“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感谢你,我的翅膀。在以后的目子里,我愿与你游遍山川河流,经历困难险阻,即使老来,也要与你共赏落日余晖。
学问藏在沧浪亭里
那—山一水、一亭一物、一动一静,沧浪亭的每一隅都蕴含着学问。若非细心之人,如何洞察到呢?
姑苏的树叶被夏日染黄,我们穿过马路、越过小桥、绕过人群,终于来到了心驰神往的“沧浪亭”。在这里,我们将领略这座园林的魅力。
古朴的白墙灰瓦,诉说着属于它的过往。那潺潺流水,像极了它的名字,《沧浪歌》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一阵风吹来,送来缕缕清凉。不知是哪位大家,有如此雅致,建了这所园林,让后人仰慕不已。经老人介绍,这是苏舜钦取名并修建的园林。时光让我们回到了北宋,来到了汴京城内,那—场荒谬的弹劾,说他监守自盗,被罢官,旅居苏州。这一沉重打击,让苏舜钦看到吏政不清,买下废园,取名“沧浪亭”,以沧浪之水,来排解内心的悲愤,借以抒怀。一阵风吹来,清凉依旧,但这水中蕴含的学问,令人沉思。既然政治不得已,不如随世沉浮,取得自胜之道。
那正厅的桌椅,雕刻精致,那盛开的花朵,似乎经过雨的滋润,刚刚展开一样。秋风吹过,送来缕缕的桂花香,若不是人来人往的惊动,让人感觉这香就是那雕刻的花。那精致的茶几,还有那支撑花盆的几案,令人暗自叫绝。老人说,你看这些几案、桌椅,没有用一个钉子,而且这些家具已经好几百年了。看我们惊诧,他笑着说:“古人打造家具,用隼铆结构,相互掣肘,又毫无痕迹,而且选材、打磨、安装,一件或花上半年到几年的时间呢!“这些话语敲打着我们的心,我们佩服古人的传统工艺的智慧,也惊诧他们的审美,更佩服的是他们的“慢功夫”,慢功夫,才能出细活啊。
是啊,这一景一物,一山一水中藏着的为人哲学、处世之道、做事态度的学问,让我们终生受益啊。现代快速的生活,让我们来不及停留,有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去聆听、去观看、去思考人生的学问。
夕阳西下,从园子出来,我们依然似乎在梦中巡游,在画中畅游。不仅仅是园子的美,藏在其中的学问,更美。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题目一:这是一道命题作文。
1.审题与立意。题目关键词有二:你、陪伴。“你”,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某个人”,如父亲、母亲、老师、同学等;也可以是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甚至是一本书、一道风景等。但不管是“人”还是“物”,都应该是让人难忘的,对人的一生有影响和教育意义的。“陪伴”,陪同作伴,是一种相互的行为,既可以通过叙事写人,也可以通过叙事凸显感情。陪同是一种真情的付出,也是爱的责任,更是彼此间的温暖行动。此外题目中还暗含写作主体为“我”,即“你陪伴”的对象,因此文章要写自己的真实经历,抒发真情实感。
2.选材与构思。写成记叙文或散文最佳。可以写身边熟悉的人,如讴歌父母师友对自己的关心和支持。也可以写熟悉的名人,表现名人对自己的影响和引领。还可以写具体的事物,如爱书的同学可以写书籍陪伴自己走过的岁月;爱下棋的同学可以写象棋陪伴自己的左右,并获得许多人生的启示等。或者写抽象事物。如“幸福陪伴我左右”“痛苦陪伴的日子”等,从而抒发对生活的感悟与理解。无论选哪种材实,都要注意以细节感人,以真情感人,切忌泛泛而谈。
题目二: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首先是审题。“学问”意为指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的知识。这个知识浅层次可以指单纯的学科知识,但更适合的是收获的成长感悟,人生哲理。“藏”指不明显的,需要用心去观察、学习、体会的。“物之后,事之中”,这道题的限制很少,补题时可以选择背后藏有学问的事件,也可以选择背后藏有学问的事物。
其次是选材。可以选择由事件得出感悟。如在自己的学琴曲折中获得学问。从最初的羡慕弹琴的姿态音乐美,萌生学琴的愿望。到开始学琴体验到乐理的艰涩,练琴的枯燥,产生退却之意,受到先学的姐姐的鼓励和鞭策,决定再坚持坚持,终于有了第一次舞台大的展示,虽不完美,但坚定了自己的信心。最后感悟到不管是干什么都不是仅凭兴趣就能成功的,还需要由面对挫折的勇气,坚持的毅力,方能成功。也可以选择由一物得出感悟。如在一次游历沧浪园时,背眼前的美景所震撼。在了解了沧浪园之后,更是被历代园主高洁正直的品质,建园工匠高超的技艺所折服。感悟到古代建筑中蕴含的民间智慧,古代士人高尚情操的代代传承。
最后是写法。写事件要注意突出事件中蕴含哲思的关键情节,如学琴时学姐的鼓励和鞭策。写事物也要突出这一事物蕴含学问的特点。如有与沧浪园有关的历史典故,工匠特殊的建造工艺等。
【点评】(1)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2)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首先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写作的内容和范围,其次要立意深刻。为文章确定一个明确,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选材要精确,明了,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这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表述才能明了,精当。写作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表现题目的关键词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语文 24.三顾茅庐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对文章《三顾茅庐》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重点写出了刘备的礼贤下士,同时也表现了诸葛亮的高瞻远瞩。
D.本文表现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如张飞脾气暴躁的特点,可以通过第一段中张飞的话“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看出。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B.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
C.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悔。
D.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启发)
B.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 (审问)
C.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确实)
D.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富庶)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C.《三国演义》记叙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
D.本文主要记叙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政治才华。
二、填空题
5.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节选自《   》,作者   。该书是我国第一部   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以   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   三国的兴衰过程。
6.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挥羽扇,整纶   巾 ,少年鞍马尘。
(2)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
(3)存恤   孤寡,问民所苦。
(4)百姓成群结队,dān   食壶浆,慰劳祖国将士。
三、语言表达
7.《三国演义》塑造了“智绝”诸葛亮的形象。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个评价最能体现诸葛亮的智慧 请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情节谈谈。
A.刘备称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B.周瑜称之:“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C.徐庶称之:“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当世之奇才,非可小觑。”
四、名著导读
8.任务二为《水浒传》人物立传
“《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便是一篇列传。至于中间事迹,又逐段逐段自成文字,亦有两三卷成一篇者,亦有五六句成一篇者。”“《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
《水浒传》的最大艺术成就是塑造了-大批鲜活的英雄人物形象。找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个,为他写一篇小传。
活动指导
⑴选取一位英雄,运用略读的方法,依据《略读规划任务单》快速阅读与该英雄相关的回目内容。
⑵制作思维导图,记录这位英雄的名字、人生轨迹和主要事迹。
⑶完成英雄小传。
⑷本活动也可以搭配运用多种形式来展示读书成果,例如绘制人物专题小报、制作水浒英雄书签等。
表6-8略读规划任务单
略读项目   略读规划
英雄绰号趣归类 专题规划 试着整理并归类印象深刻的水浒英雄绰号, 以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英雄绰号归类示例 外貌特点:赤发鬼刘唐 特长绝技:神行太保戴宗 所用兵器:双鞭呼延灼
成果展示 绘制图表或者制作英雄卡,将英雄绰号归类
专题规划 选取与某一位英雄相关的回目、内容联读,以便清晰完整地认识人物
英雄的一生略读 人物与回目示例 杨志:第十二、十三回,第十六、十七回,第五十八回,第九十九回
时间规划 (时间),读 (回)
成果展示 完成一篇《杨志小传》
专题规划 水浒英雄个性鲜明,放一起比较阅读,更有利于把握人物形象
水浒英雄比较阅读 人物与回目示例 林冲、武松:第七至十一回,第二十三至三十二回
时间规划 (时间),读 (回)
成果展示 设计一份读书小报或完成一篇《水浒英雄之比较》
通读时你一定也有不少发现,不妨自己设计一个个性化的阅读规划 专题规划  
人物与回目
时间规划
成果展示
五、语段阅读
9.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叶形矛头,也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黄金武士。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柬埔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铜鼓,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突线钮铜铎。②展览中的精美文物众多,列举也列举不完。③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充分体现了这些精美文物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1)第①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你的修改建议是:   。
(2)请用一个成语替换第②句中画线部分:   。
(3)第③句有语病,你的修改建议是:   。
六、综合性学习
10.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美好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丽的呼唤就是妈妈。”是呀,母爱如花,装点着我们的生命;母爱如阳光,让我们的世界倍增温暖。班级为此开展了以“感受母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
(1)在开展此次活动前,班上做了一次调查,仔细阅读下面的表格,从变化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谈谈你的发现。
问题 愿意陪妈妈一起逛街 一天见不到妈妈会想她 妈妈累的时候会为她揉揉肩、捏捏腿 妈妈批评时会顶嘴 当妈妈没准备你需要的东西时会发脾气
小学 28 24 25 3 5
初中 12 10 8 20 21
(2)为了赞美深深的母爱,有同学拟写了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两鬓白发尝尽人间疾苦
下联:   。
(3)老师要求每位同学搜集一篇反映母爱的散文,并编辑成书。请你给本书拟定一个书名并阐释理由。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①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 范仲淹传》,有删改)
【注释】①羌酋:羌族部落首领。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或异二者之为
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吾谁与归
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C.以母在时方贫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皆能道其名字
虽有至道《虽有嘉肴》)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段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
1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14.(甲)(乙)两篇文章都体现了范仲淹远大的政治抱负:   (用甲文语句回答);(乙)文体现了范仲淹孝、   、   、   的品质。
八、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2)题。
东坡①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②行。
莫嫌荦确③坡头路,自爱锵然曳杖声。
【注释】①这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时居住与躬耕之所。②野人:指农夫。③荦(luò)确:指险峻不平的山石。
15.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等鱼断气
胡展奋
①大概是1969年前后,母亲因肝病导致脸部浮肿,此外还伴有黄疸、食欲减退、全身乏力等症状。当时医生授一消肿利水的奇方——鲫鱼汤。他认为,我母亲急需补充优质蛋白。既是优质蛋白,又能消肿利水的首推鲜活鲫鱼。且要三两以上,药效才好。
②这可难住了父亲,那个时候物质高度匮乏,菜市场里绝对没有活鱼供应。他便去“黑市”,也就是地下市场购买。说是市场,其实就是鱼贩的流动摊位,间歇泉一般时隐时现。
③从黑市买来鲫鱼,父亲便马上操作。第一步是为母亲“退黄”,按每碗鱼汤100克鱼计算,剖200克鲜鱼熬约30分钟,待骨肉分离时捞出骨渣。这时鱼汁呈白色,略注黄酒与蜂蜜,再熬十分钟,倒入两个碗中,早晚服用。十天后,母亲脸部的黄疸即消退。再服十天,两眼黄疸大退。月余黄疸全消,去医生处报捷。医生看了一眼说,浮肿未退,继续。父亲一听,傻了。医生这可是坐着说话不腰疼啊!当时父亲的月收入才三十六块。时值冬令,鲫鱼原本少而贵,鲜活的、三两以上的更贵,每天一条,总得八毛钱左右,甚至一元,一个月下来,早把家里掏空了。而且,为了抢一条活鱼,父亲多少次推臂撸袖,和人在鱼摊前撕作一团。
④父亲默不作声。“一定要活鱼吗?”父亲只问了一句。“当然!”医生顿了顿,又说,刚咽气的也行。父亲一回家就去了黑市,很久没回来。母亲不放心了:“怎么回事呢?阿二去看看吧!”
⑤天已擦黑。路灯下,远远地看到他蹲着,两眼一眨不眨地盯着搪光盆子,那时卖鱼的都把鱼放在搪瓷盆里,稍有风吹草动就提盆走人。鱼贩则尴尬地注视着父亲,两人之间似乎是一种对峙。西北风像野兽一样咆哮着,父亲蜷缩着身子冻得簌簌发抖,但仍然坚定地蹲着。见我在他身边蹲下,父亲转脸尴尬地对我笑笑,然后附着我耳朵悄悄地说,我在等鱼断气。
⑥我不解地看着他,没说话。为什么活鱼不买,非要等它咽气呢?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黑市规矩,鱼一死,就腰斩而活,一条一元的鲫鱼就可能暴跌到四五毛。
⑦天越来越冷,也越来越暗。搪瓷盆里的鲫鱼,盖着水草,那腮帮还在一口气一口气地翕动着,越来越缓,越来越缓,父亲此时心里……
⑧父亲忽然胜利似地叫了起来:“看,它不动了!”鱼贩怏怏地叹了口气:“好吧,拿去吧,算我输了!竟然蹲了两个钟头!”
⑨然而父亲还没完,说时迟那时快。他飞快地抽出一把剪刀。钱还没付。就一刀刺入鱼腹,剜出鱼肠,那鱼心还在一翕一张呢。
⑩“马上放血,和活鱼有什么两样?”他得意地对我眨眼。那鱼贩见状,眼珠瞪得老大,傻了。
这以后,父亲就成了“老蹲”,只要有耐心,不怕等不到刚断气的鱼。刚死的鱼或“弥留”之鱼,尽管半价,价格还是高于久死之鱼,或许被父亲的举动所感动,或许觉得父亲“识货”,可以省却反复解释,鱼贩到后来都会主动招呼他:“过来吧老胡,这条鱼快不行了!”
西北风还是没有饶过他,大概第一天的蹲守就着了凉,以后他天天拖着清水鼻涕去蹲守,撑了十天左右终于倒下,高烧40度。
眼见母亲的浮肿在慢慢消退,不能功亏一篑,父亲决定派我去蹲守。医生也听说父亲的故事,急颁手谕:不必死抠鲫鱼,其他利水消肿的河鱼也可以,比如鲤鱼、泥鳅、黑鱼、青鱼等等,只要如前法炮制,均可。
“等断气”的范围扩大了。问题是青鱼太贵,且鱼身过大;鲤鱼固然消肿,但系著名的“发物”,忌。黑鱼呢,一口气总是断不了,你就是等它通宵,兴许嘴巴还在一张一翕。
我那时还小,天天蹲在寒风里发抖,鱼贩看了也不忍,常主动喊我去拿将死未死之鱼。
有的甚至将刚死之鱼直接剖了,扔过来,不收钱。长大后读书,每读到“仗义每多屠狗辈”,便会想到他们。
大概一个月后,母亲的浮肿完全消退。
这是1969年上海的冬天。高天固然滚滚寒流急,大地却仍有微微暖气吹。
17.文章围绕给“母亲治病”展开叙述,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充情节,完成填空。
母亲患病,①   ;父亲坚持给母亲买鲜活鲫鱼,②   ;医生说要继续消肿,③   ;“我”接替父亲蹲守,等鱼断气,④   ,母亲全部消肿。
18.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段划线的句子。
19.文章第③段划线句子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0.请第⑦段的划线句后补充一段父亲的心理描写。要求:上下文衔接自然,150﹣200字,符合情境。
21.请概括文中父亲这一形象。
22.作者在最后一段说到“高天固然滚滚寒流急,大地却仍有微微暖气吹。”请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材料链接】
暖哭,这就是人间!69岁老人饭店独自庆生,小伙偷偷买单送祝福。11月27日,在辽宁鞍山,一位69岁的老人,独自来到一家小饭馆给自己过生日。由于儿子远在昆明不能陪自己,老人就想给儿子录一段视频,告诉儿子自己没有亏待自己,让他放心工作。老人述说着自己的思念,希望下一个生日儿子能陪自己过。坐在旁边吃饭的小伙子被这一幕所打动,偷偷为阿姨买了单送上祝福,就离开了。就是因为这名陌生小伙子的举动,让王阿姨这个生日过得特别温暖。
十、写作题
23.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父母的陪伴,朋友的陪伴,书籍的陪伴,音乐的陪伴……陪伴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请以“有你陪伴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登泰山,觅得一览众山小的故事;观文物,解锁传统文化的密码;访博物馆,洞见人类文明的星火……大千世界,学问无处不在,但它常常隐藏在物之后,事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探寻,去发现。
请以“学问藏在 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选择题目(二),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不少于600字;
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2分);
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