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自相矛盾
15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你能背诵课文吗?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吧!
(课后第4题)
楚国有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一边夸耀自己的盾牌坚不可破,一边又夸耀自己的矛无坚不摧,有个围观的人问他:若是用你的矛攻击你的盾会怎么样?结果他无言以对。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默读课文,想一想:
楚国人是怎样夸耀他的盾与矛的?
为什么“其人弗能应”?
从这篇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探究思维
你能找一找楚人是怎样夸耀自己的矛和盾的句子吗?读一读吧!
楚国人是怎样夸耀他的盾与矛的?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VS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楚国人说的话前后矛盾
“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用课文里的原句回答。
(课后第3题)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不可同世而立的是哪两种事物?
为什么不能同世而立?
其人弗能应也。
如果“矛”刺穿了“盾”,就说明:“盾”不坚固,“矛”很锋利。
如果“矛”没刺穿“盾”,就说明:“盾”很坚固,“矛”不锋利。
如果“盾”穿“矛”断,就说明:“盾”既不是最坚固的,“ 矛”也不是最锋利的。
盾VS矛
楚国人说话前后抵触,不一致,无法自圆其说。
探究思维
因为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坚不可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夸大了矛和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的话前后抵触的尴尬局面,所以“弗能应”。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从这篇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自相矛盾:
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实,自相矛盾。
感悟寓意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读懂了文言文《自相矛盾》的意思,领略了古代文言文的独特韵味。这篇文言文语言凝练,只用了71一个字,就让我们了解了一个引人发笑的楚人,知晓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希望同学们今后说话做事不要像这位楚国人一样自相矛盾!
你生活中有自相矛盾的事例吗?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这就是前后矛盾。既然不收礼了,为什么还收脑白金呢
有个人看到墙上有人乱涂乱画,他就在墙上写了一行字——“不准乱涂乱画”。可这些字该算什么呢
言行一致
实事求是
三思而行
人类一边高喊着保护地球,人人有责,一边
却为了自己的利益乱砍乱伐。
主题概括
这篇课文是一则文言文______故事,讲述了楚国有个卖_______的人,他在夸耀_____________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故事告诫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言
盾和矛
自己的矛和
前后互相抵牾,不能自圆其说
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盾
对牛弹琴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寓言呢
望
梅
止
渴
掩
耳
盗
铃
叶
公
好
龙
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是议论,揭示课文寓意,点明楚国人自夸海口将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的境地。
议论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5.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 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 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
夸耀
嘲讽
耐人寻味
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词。
(3)“补”,就是增补。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4)“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5)“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6)“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把文言文中难懂的词句换成通俗易懂的词句。
展开充分的想象,续写《自相矛盾》。
用下面的开头:
那个楚国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对家里人说……
1.注意正确使用冒号和引号。
2.把句子写通顺,注意语言的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