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假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复习自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暑假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复习自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7-23 15:4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暑假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复习自测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力推车没有推动,人对车也做了功
B.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重力对足球没有做功
C.运动员举起杠铃在空中静止不动时对杠铃做了功
D.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匀速前进时对书包做了功
2.高空中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向地面投下救灾物资,则飞机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  )
A.动能、重力势能都不变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大
C.重力势能不变,动能变大 D.动能、重力势能都变小
3.如图1的物体在同一水平地面先后做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像如图2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1;当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图像如图3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2,两次推力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1F2 D.P1>P2
4.关于功和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功越慢,功率越小 B.做功时间越长,功率一定越大
C.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D.做功时间越短,功率一定越大
5.如图所示,工人利用滑轮组将质量为57kg的建筑材料匀速提升,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4m/s,动滑轮的质量为3kg,忽略绳重和摩擦,则(  )
A.经过10s建筑材料被提升4m B.工人对绳子的拉力为300N
C.经过10s工人做的有用功为2280J D.此过程中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
6.如图所示是荡秋千的简化模型,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D点后返回,B、C两点等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在B、C两点的动能相等 B.球在A、D两点的机械能相等
C.球从B点到O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 D.球从O点到C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
7.在冬奥会自由式滑雪比赛中,选手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a、c两点时动能均为零
B.在a点和e点都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机械能相等
C.从a点下滑到b点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
D.从c点下落到d点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
8.同学们在体育课进行实心球投掷训练,如图所示A→B表示实心球离开手之前的运动轨迹,B→C→D表示实心球离开手之后的运动轨迹,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实心球在B→C过程中,动能逐渐增加
B.实心球在B→C→D过程中,人没有对球做功
C.实心球到达最高点C时,它处于平衡状态
D.实心球在A→B过程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9.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功越快的机械,功率一定越大 B.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一定越多
C.做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D.机械效率越高,机械做功一定越快
10.如图所示,AC>BC,在相同时间内把同一物体分别沿斜面AC、BC匀速推上顶端,推力分别为F1、F2,功率分别为P1、P2,在不考虑摩擦的情况下
A.F1<F2,P1=P2 B.F1>F2,P1>P2
C.F1=F2,P1=P2 D.F1<F2,P1<P2
11.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在相同时间内把重物G提升相同高度。若F1和F2大小相等,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F1和F2做的总功相同 B.力F1和F2做功的功率相同
C.两个滑轮组机械效率一样大 D.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比乙滑轮组高
二、填空题
12.图甲中过山车从A点出发,先后经过B、C、D、E点。图乙是过山车在B、C,D、E点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示意图,则过山车的动能在 点最大,B点重力势能的大小 E点动能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过山车的机械能是 (选填“变化”或“不变”)的。
13.如图,小芳设想利用升降台让球越弹越高。将球从M点竖直向下以某速度抛出,球经静止在位置a的台面反弹后,到达的最高点为N。经台面反弹后上升过程球的动能 (选填“增大”“不变”“减小”),N 比M高(选填“可能”“不可能”)。球从N点下降时,台面已升至合适的位置b并保持静止,球再次经反弹后,到达的最高点P 比N高(选填“可能”“不可能”)。
14.如图,A物重100N,在力F的作用下,以5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向右运动,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0N,则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拉力F为 N;拉力在10s内所做的功为 J。(忽略绳重、滑轮重和摩擦)
15.如图所示,是安装在某种塔式起重机吊臂一侧的滑轮组,某次匀速起吊的物体时,上升,用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则所做有用功是 J,总功是 J,拉力F的功率是 W。(g取)
1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一物体A,物体A在3N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运动0.2m,从甲图位置运动到乙图位置,在此过程中,推力F对物体A做功 J, 物体A受到桌面的摩擦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如上图右所示,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甲、乙两种方法使其一端缓慢抬离地面,若F甲和F乙始终竖直向上,则F甲 F乙,如果两种方法都将水泥板缓慢拉到甲竖直位置,不计空气阻力等因素,两次拉力做功W甲 W乙。 (两空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8.蹦极是一种运动游戏。如图中A点是弹性绳自然下垂时绳下端的位置,B点是游戏者所能到达的最低点。当游戏者离开跳台向A点运动的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 能;游戏者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绳子具有的 能逐渐增加;到达B点时游戏者受到的弹力大于重力,所以游戏者在B点时 (选填“是”或“不是”)处于平衡状态。
19.如图所示,在同一高度以大小相同的初速度v0分别竖直向上和斜向上将同一小球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小球上升时,小球的 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小球竖直向上、斜向上到达最高点时距水平地面的高度分别为h1和h2,速度为v1和v2;小球又下落到离地等高度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和,则h1 h2,v1 v2,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0.用“模拟打桩”来探究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的质量,实验时,让物体从木桩正上方的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将木桩打入沙中,三次实验木桩进入沙中的深度如图所示,木桩进入沙中的深度越深,则物体对木桩做的功越 ,比较、可知: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 有关;比较 可知: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1.如图所示的铁块重力 ,被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当他在竖直方向上拉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 则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铁块此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4s内拉力F做的功是 J。
22.工人用如上图右装置搬运石块A。已知A重1200N,在20s内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3m,工人所用拉力F为120N,那么A移动速度为 m/s,此过程拉力F做功为 J;如果此装置机械效率为75%,则石块A受到的摩擦力为 N。
23.如图所示,将一块1m长的木板一端架高0.4m,用50N沿木板的拉力把一个重为100N的小铁块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这里的木板是一种简单机械,称做 ,此过程中克服摩擦做的功为 J,此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木板对小铁块的摩擦力为 N。
24.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物体运动速度会越来越快,一个物体由A点自由下落,相继经过B、C两点,已知AB=BC.如图所示,物体在AB段重力做功W1,做功功率P1;在BC段重力做功W2,做功功率P2,则W1 W2,P1 P2(两空均选填“>”、“<”或“=”)
25.如图所示,弹簧一端与木块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左侧的墙壁上,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木板上。木块位于A点时弹簧恰好为自然长度,用力压缩弹簧使木块到达B点;松手后,木块由位置B运动至位置C,在位置C时速度为零。则木块从位置B运动至位置C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选填“减小”、“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或“不变”);木块的动能达到最大值的位置在 (选填“A点”、“A点左侧”或“A点右侧”)。
26.如市图所右示,轨道ABC光滑,弹簧固定在水平轨道的C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的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
(2)小球撞到弹簧使弹簧被压缩的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
(3)在弹簧恢复原状的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
27.质量为60kg的工人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货物上楼。已知工人在1min内将货匀速提高6m,作用在钢绳的力为40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货物重力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机械中摩擦和绳重均不计)作用在钢绳上的拉力的功率为 W,动滑轮的重力为 N,提起货物的最大重力为 N。
28.如上图右所示,质量为50g的金属小球从导轨的a处自由滑下,依次经过b处、c处,到达d处时恰好停下。在从a到b的过程中,重力做功为 J;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克服导轨摩擦消耗的机械能为 J。
三、实验题
29.小明看到工人师傅利用斜面把货物拖到小车上,联想到物理课上学过的知识,提出了两个问题:①斜面倾角越小,是不是越省力、机械效率越高呢?②对于同一个斜面,是不是所推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呢?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探究,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斜面倾角 物重 G/N 斜面高度 h/m 沿斜面拉力 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 η/%
1 45° 1 0.7 0.9 1 0.7 0.9 77.8
2 30° 1 0.5 0.7 1 0.5 0.7 71.4
3 30° 2 0.5 1.4 1 1 1.4
(1)表格中缺少一个数据,请补充完整: (保留一位小数);
(2)在实验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 拉动木块,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拉力F;实验时要使木板的倾斜角变小,应该把木板下面的木块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对比实验1、2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斜面倾角越小越省力,其机械效率越 ;
(4)通过对比实验 的数据(选填实验次数),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同一斜面,机械效率与所拉物体的重力 (选填“有关”或“无关”)。
30.汽车的超载、超速行驶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小东由此想要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速度的关系。实验过程如图,其中。
(1)三次实验应让小球由静止开始滚下。实验中,动能的大小是通过 来反映的;
(2)甲、乙两次实验探究的是动能与 的关系;
(3)进行图丙实验时,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掉落,由此可推断A、B两球的质量关系是:mA mB,与乙图实验进行比较,可以得出: 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为了实验安全,需改进丙图实验,再与乙图实验对比,在不改变木板长度的情况下,以下可行的方法是 (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换用质量更小的钢球 B.给水平木板铺上毛巾
C.适当降低钢球B的高度 D.换用一个较重的木块
(4)善于动脑的小东又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方案:用同一个钢球两次将同一弹簧压缩到不同程度,两次实验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 (填“相同”或“不同”)。放手后将小球弹出去撞击放在同一位置的木块时的速度也不同,从而验证了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接着让质量不同的两个钢球两次将同一弹簧压缩到相同程度,放手后将小球弹出去撞击放在同一位置的木块,这样做 (填“能”或“不能”)验证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31.学校科技小组的同学们用“模拟打桩”来探究物体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
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m1(1)比较 两次实验,分析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被举的高度的关系,m1和m2的大小应 (填“相等”或“不相等”);
(2)比较a、c两次实验可知:当 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重力势能就越大;
(3)物体在自由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 ,机械能 (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32.同学们进行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因素”的实验探究,用到的装置如图甲、乙、丙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钩码重力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2 0.1 1.2 0.3 55.6%
2 4 0.1 1.9 0.3 70.2%
3 6 0.1 1.6 0.5
4 2 0.2 1.2 0.6 55.6%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
(2)通过比较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重物上升高度 。
(3)通过比较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3次实验是用图 (选填“甲”“乙”或“丙”)所示装置来完成的,第3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5)假如第1次实验时,不计绳重和摩擦,钩码重由2N增加到8.4N,滑轮组的效率可以达到 %。
四、计算题
33.如图所示,工人在往车上搬运箱子时,先用3m长的木板搭了一个斜面,再用500N的推力把质量为120kg的箱子沿斜面匀速推到1m高的车厢上,用时10s。g=10N/kg,求:
(1)若箱子的底面积为,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子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2)工人的功率;
(3)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34.如图,用滑轮组将重为100N的重物匀速提升2m时,绳端的拉力为40N,动滑轮的质量为1kg,g取10N/kg。计算:
(1)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克服摩擦和绳重所做的功。
35.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质量为450kg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向右拉动2m,拉力F大小为200N,物体A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物体A重力的0.1倍,取g=10N/kg。求:
(1)物体A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2)拉力做功的功率;(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复习自测卷
参考答案:
1.B
2.D
3.B
4.A
5.B
6.C
7.D
8.B
9.A
10.A
11.D
12. C 等于 变化
13. 减小 可能 不可能
14. 10 20 500
15. 3×104 3.75×104 2.5×103
16. 0.6 不变
17. 等于 小于
18. 动 弹性势 不是
19. 动 大于 小于 等于
20. 多 高度 a、c
21. 2 4.8
22. 0.15 1080 270
23. 斜面 10 80% 10
24. = <
25. 先减小后增大 A点
26. 重力势 动 动 弹性势 弹性势 动
27. 120 200 1600
28. 0.25 0.15
29. 71.4 匀速 小于 右 低 2和3 无关
30. 木块移动的距离 速度 < 速度 A 不同 不能
31. a、b 相等 物体被举的高度相同 动能 守恒(不变)
32. 匀速 无关 1、2 丙 75 84
33.(1)1500Pa;(2)150W;(3)100N
34.(1)200J;(2)83.3%;(3)20J
35.(1)450N;(2)120W;(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