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含答案)--2024中考物理模拟题分类汇编(黑龙江哈尔滨适用)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十一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含答案)--2024中考物理模拟题分类汇编(黑龙江哈尔滨适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7-23 15:2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十一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一、选择题
(2024·阿城区一模)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 让笔杆热起来,只能采用做功的方式
B.图乙中,是汽油机的做功冲程
C.图丙中,塞子被冲出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图丁中,闻到花香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2024·南岗区二模)哈尔滨的冬季堪称“雪域冰城”,热烈迎接南方“小金豆”们的到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雪花飞舞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 雪团很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没有斥力
C. 手心里的雪熔化了,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雪的内能
D. 免费接送南方“小金豆”们的汽油车发动机属于内燃机,动力来源于压缩冲程
答案:C
(2024·平房区三模)家用小型风力发电机独特的尾翼结构,能使其旋翼自动迎风,如图甲所示。在海边时,仅在海风因素的影响下,图乙、图丙所示的情形通常分别发生在( )
A.白天、白天
B.夜晚、夜晚
C.夜晚、白天
D.白天、夜晚
答案:D
(2024·南岗区四模)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将在月球背面取土后返回地球,这是人类历史的首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火箭升空时,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 工作人员通过电磁波控制火箭和探测器的飞行
C. 着陆器向月球表面降落时,向月球表面方向喷火可以加速下落
D. 从月球取回的土壤到达地球后质量不发生改变
答案:C
(2024·道外区三模)如图所示,下列工具工作过程中使用热机的是( )
答案:B
(2024·阿城区一模)2023年3月30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宏图一号01组卫星发射升空,该组卫星是国际上首个四星编队飞行的对地成像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因为氢的热值较小
B.火箭升空过程中,以火箭为参照物,发射台是运动的
C.卫星在绕地球运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D.卫星升空过程中,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不变
答案:B
(2024·道里区二模)我省各中小学校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同学们生火做饭,切菜下锅,大秀厨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刀刃锋利可以减小压强
B.烧水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C.炒菜时菜香扑鼻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锅铲手柄上凹凸不平的花纹可以减小摩擦
答案:D
(2024·道外区三模)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两幅实验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增加
B.图甲:火焰对瓶塞做功,瓶塞的内能增加
C.图乙:活塞压缩空气,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图乙:活塞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
答案:D
(2024·松北区二模)如图所示的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给水加热 B.压缩空气 C.搓手取暖 D.钻木取火
答案:A
(2024·道外区一模)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与搓手取暖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相同的是( )
A.扬汤止沸 B.釜底抽薪 C.钻木取火 D.炙手可热
答案:C
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管口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
B.水蒸气推出橡胶塞导致水蒸气内能增加
C.水被加热的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的
D.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过程中,橡胶塞的动能是由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来的
答案:D
(2024·道外区二模)欢迎全世界的游客来我大美黑龙江,在大兴安岭的冬季,我们可以在冰屋内的冰桌上吃火锅。
关于此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热的火锅具有内能而冰桌没有内能
B.热的火锅含有的热量比冰桌含有的热量多
C.火锅中的食材变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食材的内能
D.火锅中的汤汁沸腾时,汤汁的温度、内能均不变
答案:C
(2024·道里区一模)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瑞雪飘飘 B. 花香袭人 C. 柳絮飞舞 D. 稻浪起伏
答案:B
(2024·道外区二模)【双选】小涵家有一辆小汽车,她发现汽车上许多地方都用到了物理知识,下面是她思考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汽车的内燃机是一台四缸四冲程汽油机,如图乙所示是汽油机的做功冲程
B.若飞轮转速是 2400r/min,则每秒对外做功 40 次
C.图丙所示是小汽车用蓄电池铭牌的一部分,给蓄电池充电时,此时它相当于电路中的电源
D.图丁是小汽车汽油机的能量流向图,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该汽油机的效率为 30%
答案:AD
(2024·香坊区三模)(多选)小东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其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密度(kg/m3) 比热容[J/(kg/℃)]
水 1.0×103 4.2×103
铜 8.9×103 0.39×103
铝 2.7×103 0.88×103
A.汽车的冷却液可以选水
B.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大
C.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铝块,放出相等热量,铝块温度降低得较多
D.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升高相同温度,铝块吸热较多
答案:ACD
(2024·香坊区二模)【多选】下列有关功、热量和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被压缩物质的内能
D.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答案:CD
二、填空题
(2024·平房区一模)热爱劳动的小明学做哈尔滨特色菜“锅包肉”。享饪时主要通过 的方式来增大食 材的内能;做好后的“锅包肉”香味四溢,这是 现象。
答案:热传递 扩散
(2024·平房区一模)如图所示是单缸四冲程汽油机某一冲程工作示意图,该冲程是 冲程。它一个工作循环中有三个冲程是靠飞轮转动的 来完成的。
答案:压缩 惯性(动能)
(2024·松北区二模)如图为驱蚊手环,刚撕开包装袋会闻到驱蚊剂的味道,这是 现象。温度越高气味越明显,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 。
答案:扩散;剧烈
(2024·松北区一模)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煮粽子时,粽子升温的过程是通过 的方式来增加粽子的内能。煮一会便闻到粽子的清香,这是 现象。
答案:热传递;扩散
(2024·道里区一模)如图所示为汽油机的 冲程,在这个冲程中,活塞是通过 的方式使气缸内物质内能增大的。
答案:压缩;做功
(2024·道里区一模) 一杯温水被小明喝下一半后,杯中水的比热容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 。
答案:不变;比热容大
(2024·南岗区一模)如图所示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当热管的热端受热时,吸液芯里的液体吸收热量变成蒸气,这一过程叫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这一过程循环进行,不断地将热量从热端带到冷端。若50g的该液体吸收2400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了40℃,则该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
答案:汽化;1200
(2024·南岗区一模)请补全下面的知识结构图。
(1) ;
(2) 。
答案:转移;做功
(2024·南岗区一模)如图所示,A、B、C、D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示意图,图E、F是演示实验的示意图。B图是 冲程,与它原理相同的是 图所示的演示实验。
答案:压缩; E
(2024·道里区二模)(1)如图 1 所示,充满气体的气球向左喷气而向右飞出,说明
,此过程发生的能量转化与图 (选填“2”或“3”)中的能量转化是一致的。
答案:、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3
(2024·南岗区二模)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傍晚时多灌水可使秧苗夜晚不会受冻,其理由是:

答案:傍晚多灌水,根据Q=-cm t,当夜晚温度降低时,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水放出相同热量时,水降低的温度比较少,不至于使秧苗受冻。
(2024·道外区一模)妈妈在厨房炒菜,在书房认真完成作业的小明闻到了香味,这属于气体的
现象。如图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扩散;变大
(2024·阿城区二模)如图所示是汽油机的 冲程,这个过程中气缸内气体的内能 (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答案:做功;减小
(2024·平房区三模)如图所示,将红墨水滴入热水中比滴入冷水中扩散得更快,说明温度越高,
;热水的质量是 100g ,温度降低 5℃ , 热水放出 的热量是 J 。 [c水=4.2×103J/(kg ℃)]
答案: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1×103
(2024·平房区三模)如图所示,这是四冲程汽油机的 冲程;汽油的热值是 4.6×107J/kg,当消耗 4kg 汽油时,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J。
答案:做功 1.84×108
(2024·道里区三模)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烧杯中加入 200g 的水,测得初始温度为 45℃ 。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为 ℃,水在这一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 Kg 酒精放出的热量。
【 c水=4.2×103J/(kg·℃),q酒精=3.0×107J/kg】
答案:95 ; 1.4×10-3
(2024·道外区三模)2024年5月12日是母亲节。小涵用积攒的零花钱给妈妈买了一束鲜花。美丽的鲜花散发着芳香,这是________现象,同时也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扩散;无规则运动
(2024·道外区三模)新能源太阳灶是一种烧水做饭的器具,太阳灶烧水时将太阳能转化为水的_____能;将2kg的水从20℃加热到70℃,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J。[c水=4.2×103J/(kg·℃)]
答案:内;4.2×105
(2024·香坊区一模)“暖气”用水作为取暖的介质。某“暖气”管道中500kg 的水从65℃降低到35℃,这一过程中水的内能减少了 J,这是利用 _的方式改变空气的内能。
答案:6.3×107;热传递
(2024·香坊区二模)小东用酒精湿巾擦手时,同桌小红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这是 现象,这种现象说明 。
答案:扩散;(酒精)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2024·香坊区三模)哈尔滨的初夏,丁香花盛开,芳香四溢,这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
现象;若以走过花丛的行人为参照物,丁香树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答案:扩散;运动
(2024·香坊区三模)太阳能是清洁能源,某太阳能热水器每天能使500kg的水从10℃升高30℃,则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是 m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C水=4.2×103J/(kg·℃) q天然气 = 7 × 1 07J/m3】
答案:6.3×107;0.9
(2024·南岗区三模)哈尔滨的五月,春暖花开。游客们远远地就能闻到阵阵花香,这是 现象;游客纷纷拿出手机拍松花江的“美景”,手机镜头相当于 (选填“凸”或“凹”)透镜。
答案:扩散;凸
(2024·南岗区四模)棕子时,棕叶的香味进入到米中是一种 现象;在剥棕叶时,感到棕叶和米之间很粘,这说明分子之间有 。
答案:扩散;(相互作用的)引力
(2024·南岗区四模)在探究“水的沸腾规律”实验中,利用收集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关系图像,如图可知水的沸点是 ℃,实验中消耗20g 酒精,若这些酒精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是 J(q酒精 =3.0×1 07J/kg).
答案:98;6×10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