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光现象(含答案)--2024中考物理模拟题分类汇编(黑龙江哈尔滨适用)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四 光现象(含答案)--2024中考物理模拟题分类汇编(黑龙江哈尔滨适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7-23 15:2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四 光现象
一、选择题
(2024·平房区一模)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答案:D
(2024·香坊区一模)下列现象中,不是光的折射的是( )
答案:A
(2024·香坊区一模)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固定蜡烛甲,为确定其像的位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移动丙靠近乙
B. 移动丙远离乙
C.移动乙靠近丙
D. 移动乙远离丙
答案:A
(2024·平房区三模)下列有关光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图: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B.乙图: 自行车尾灯“发光”的奥秘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
C.丙图:小女孩儿在平面镜中看到了自己的实像
D.丁图:水杯中筷子弯折的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答案:C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答案:A
(2024·香坊区二模)下列图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平面镜
A.放大镜的游戏 B.小猫叉鱼游戏 C.手影游戏 D.隔墙看猫游戏
答案:D
(2024·香坊区三模)如图,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P是2倍焦距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使像移到光屏中心,只需将烛焰向下移动
B.此时成像规律是电影放映机成像原理
C.烛焰移到B点,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像
D.成实像时,在光屏上发生镜面反射
答案:C
(2024·道里区三模)下列选项中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水中的倒影——光的反射 B.近视眼镜——凸透镜成像
C.幻灯机成像——平面镜成像 D.小孔成像——光的反射
答案:A
(2024·阿城区一模)如图所示的“手影”游戏中,影子的形成原因是(  )
A.光的反射
B.光沿直线传播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答案:B
(2024·阿城区二模)如图是灯光下手的影子,下列现象与手影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平面镜成像
B.小孔成像
C.海市蜃楼
D.凸透镜成像
答案:
(2024·松北区二模)如图所示是春秋战国时期盛水的容器——“鉴”,我国古代将镜子称作“鉴”就是由于“鉴”中盛水可用来照面。若人正对着“鉴”中平静的水面,就会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在水中的像是实像
B.水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若人靠近水面,则水中的像变大
D.若人远离水面,则水中的像靠近水面
答案:B
(2024·松北区一模)小文用自制的“水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水凸透镜”的焦距为15.0cm
B.此时“水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相同
C.若增加“水凸透镜”的厚度,像会靠近凸透镜
D.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将会向下移动
答案:C
(2024·道里区一模)下列四个现象中,形成原因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平静水面下树木的倒影 B. 雨后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
C. 放在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弯折 D. 游泳池的底部看起来比实际深度浅
答案:A
(2024·道里区二模)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情景,关于探究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分析正确的是( )
A.蜡烛 A 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蜡烛 A 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C.蜡烛 B 在桌面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为了使烛焰的像更清晰,应选择明亮的环境进行实验
答案:C
(2024·道外区一模)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相符的是( )
A.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共赏的天上明月本身是一个大的光源
B.乙:对着镜子画脸谱,用的是平面镜,利用平面镜对光有折射作用来成像
C.丙: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D.丁: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硬纸板上能看到光路,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答案:D
(2024·道外区二模)小明同学举着一块写有“上”字的牌子站在一竖立的大平面镜前,这时他本人通过平面镜看到牌子上的“上 ”字呈现的情景应该是 ( )
答案:B
(2024·南岗区一模)下列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天边彩虹 B.海市蜃楼 C.铅笔“折断” D.小孔成像
答案:D
(2024·南岗区三模)在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树下光斑 B.杯中“折”笔 C. 空中彩虹 D. 山峦倒影
答案:D
(2024·南岗区三模)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情景,探究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分析正确的是( )
A. 蜡烛 A 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
C. 蜡烛 A 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D. 为了使烛焰的像更清晰,应选择明亮的环境进行实验
答案:B
(2024·道里区二模)(双选)小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出物距 u和像距 v,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距 u/cm 60 30 20 15 12
像距 v/cm 12 15 20 30 60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20cm
B.第 1 次实验的成像规律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C.从第 1 次实验到第 5 次实验,成在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大
D.当u = 11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
答案:BC
(2024·南岗区四模)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小孔成像 B. 阳光经物体表面到人眼 C. 凸透镜成像 D. 简易潜望镜
答案:C
二、填空题
(2024·南岗区一模)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结束后,小南梳理了有关“波”的知识,知道了“波”既具有能量也能传递 。他列出了如下的对比表,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只填序号)。
波的种类 声波 光波
传播速度 ①声波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②光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是 3×105m/s
传播介质 ③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④光波的传播一定需要介质
应用举例 ⑤超声波用于医院里的B超检查 ⑥激光为掘金隧道引导方向
答案:信息;②③④
(2024·阿城区一模)地球与月亮相距约 3.84 ×108m,中秋节,小红在直径约 30 厘米的脸盆中接了约 10 厘米深的水放在阳台上,把月亮请到了脸盆里观赏,水中月亮到水面的离水距离约是 m,它的大小 天空中的月亮的大小(选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3.84 ×108 ;等于
(2024·阿城区二模)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这一成像性质的应用是 (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答案:缩小;照相机
(2024·松北区二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 像,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近视眼镜,为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答案:实;远离
(2024·道外区一模)小明在探究“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中,如图所示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 ;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上仍能成 清晰的像,因为 。
答案:投影仪;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024·道外区三模)为了保护好我们的眼睛,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25cm左右。如图是小明写字时的情景,与正确的姿势相比,此时眼睛的晶状体会变 (填“薄”或“厚”),此姿势长时间书写容易患上 (填“近视”或“远视”)眼。
答案:厚;近视
(2024·香坊区三模)如图甲,小东用一个凸透镜观察洗手液的商标,根据成像情况可知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为 、如图乙的成像原理可应用于 (选填“照相机”或“放大镜”)
答案:u<f;照相机
(2024·南岗区三模)哈尔滨的五月,春暖花开。游客们远远地就能闻到阵阵花香,这是 现象;游客纷纷拿出手机拍松花江的“美景”,手机镜头相当于 (选填“凸”或“凹”)透镜。
答案:扩散;凸
(2024·松北区二模)解释题:如图所示,为什么小聪和小明都能看到掉在地上的书?
答案:由于光射到书本上时发生了漫反射(1 分),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0.5分),分别会有一部分光能反射到小聪和小明眼睛里(0.5分),所以小聪和小明都能看到掉在地上的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