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三 声现象
一、选择题
(2024·平房区一模)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A. 优美的小号声来自于空气柱的振动
B. 盲人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产生声音的响度不同
C. 航天员通过视频向祖国和人民送上新春祝福,声音传到地球靠的是电磁波
D. 道路两旁的声音屏障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D
(2024·香坊区一模)有关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答案:D
(2024·香坊区二模)在公共场所交谈要轻声,是指要控制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答案:A
(2024·道外区三模)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答案:答案:D
(2024·香坊区三模)小东对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甲:音响播放乐曲,看到火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B.乙: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
C.丙: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声音的响度不同
D.丁: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消除噪声
答案:D
(2024·道里区三模)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D.医生用 B 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答案:B
(2024·道外区一模)最近流行一种音乐棒棒糖,只要将棒棒糖的音乐开关打开,它就会振动,把它含在嘴里时,该振动就能通过骨头传至耳蜗,从而听到清晰的音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在骨头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B.音乐棒棒糖的声音是由于舌头振动产生的
C.含着棒棒糖听音乐是为了听到超声波的信息
D.含着棒棒糖才能听到清晰音乐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答案:D
(2024·道外区二模)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发声的音叉轻触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用抽气机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钟声音变小,可推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用扬声器播放音乐,正对烛焰,烛焰会随音乐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用纸锅烧水,水能沸腾,而纸锅未燃烧,是由于火焰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答案:D
(2024·平房区三模)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图: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乙图: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用手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C.丙图:蝙蝠利用喉头发出超声,再用耳朵接收回声,就能在黑夜里飞行捕食
D.丁图: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B
(2024·南岗区三模)关于声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甲图: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就越高
B. 乙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 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丁图:车间的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答案:B
(2024·阿城区一模)如图是几个关于声现象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悬挂在细线下的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时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图乙: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动紧压在桌边的刻度尺,观测者听见声音的音调不同
C.图丙:玻璃罩中的空气被逐渐抽出,观测者听到闹钟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变
D.图丁: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扩音器前的蜡烛烛焰摆动,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答案:A
(2024·阿城区二模)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B.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C. 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D.公路安装隔音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024·松北区二模)逢年过节燃放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以下关于爆竹声说法错误的是( )
A.爆竹声是由于空气的振动产生 B.爆竹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C.爆竹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D.爆竹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答案:D
(2024·松北区一模)当我们遇到消极的事物时,能否静下心来发现其积极的一面呢。例如,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但有些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利用噪声。下列现象属于利用噪声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有的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厂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
D.利用人体发出的微弱噪声探测病灶
答案:D
(2024·道里区一模)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如图乙所示,a、b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不同,但音调相同
C. 如图丙所示,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 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
答案:D
(2024·南岗区一模)双减”后,校园更加活跃,如图是学生课后乐器表演的场景。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琴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弹琵琶时改变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同学们的掌声越大,掌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就越快
D.优美的音乐一定不属于噪声
答案:B
(2024·南岗区二模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铜管乐器(小号)深情演奏了《我和我的祖国》,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 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人人耳的
C. 开幕式现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小男孩演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答案:C
(2024·道里区二模)我国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下列关于民族乐器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古筝时琴弦振动发声
B.敲锣的力越大,锣声的音调越高
C.箫声与鼓声的音色相同
D.笛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琴声大
答案:A
二、填空题
(2024·道外区二模)为了防止上学迟到,小涵给自己定了个闹铃,早上闹钟响起时产生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小涵的耳朵里的;小涵能区别出这是闹钟的声音还是窗外小鸟的叫声,这主要是因为两种声音的 (选填“音调 ”、“响度 ”或“音色 ”)不同。
答案:空气;音色
(2024·南岗区二模)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送餐成为时尚。如图所示,机器人可以灵活地避开障碍物是通过体内的雷达发射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然后接收障碍物的反射波,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客人可以通过语言来操控机器人,说明声可以传递 。
答案:超声波;信息
(2024·香坊区三模)手机是现代生活或工作中通信重要设备。手机通话是利用 (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传递信息的,通话中利用声音的 来分辨是哪位熟悉的人。
答案:电磁波;音色
(2024·南岗区三模)如图,化学老师检验氢气纯度时,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会发出尖锐的爆鸣声或很小的声音,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判断氢气纯度,说明声可以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其中“很小”是指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小。
答案:信息 ;响度
(2024·南岗区四模)在地球上,驾驶员利用“倒车雷达”来判断车与物体间的距离,它是利用 来工作的。在月球上,宇航员不能直接交流而要靠 互相联系。
答案:超声波;电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