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3 16:26:0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1张PPT)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说课
一、说学情
二、说教材
三、说教学目标
六、说教学过程
四、说教法
五、说学法

一、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对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认知能力逐渐增强,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对诗歌的深层含义有一定的探究兴趣。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能够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综合和评价。八年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还不够深入,对古诗文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讲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古诗文学习可以对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积极影响。

二、说教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著名诗篇,这首诗收录在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中,属于《唐诗三首》中的一篇 。这首诗通过叙述作者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所破,全家遭受雨淋的痛苦经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天下苍生深切的关怀,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三、说教学目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目标可以总结如下: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会鉴赏诗歌,领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心。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
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诗人在乱象中守安思变,在矛盾中取义舍利的历史担当。
阐述杜甫的个人梦、家国梦和时代梦。
语言建构与运用:
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的内容。
教学重点:
学会鉴赏诗歌,领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心。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
通过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欣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同时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教师活动:出示幻灯片,
学生活动:请一名学生读出目标。
教师活动:教师解读目标,明确本课学习的目标和重难点。

分析:出示并解读目标,给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指明方向。


四、说教法
在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启发法:教师提出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自主探索诗歌的深层含义。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特定内容或主题,通过交流不同的观点和理解,促进思维的碰撞和深入。
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完成对诗歌的分析、解读和鉴赏任务。

五、说学法
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补充和完善。
探究学习法:
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查找资料、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探究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情境体验法:
通过模拟诗歌中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诗人的生活环境,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增强学生对诗歌情境的理解和体验。
朗读背诵法:
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诗歌内容的记忆。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提高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面学习过杜甫写于安史之乱时期的一首五言律诗吗?
望岳三首
唐代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当国家危亡,百姓疾苦时,就是面对春光烂漫、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杜甫也会悲伤、流泪、心惊,那份浓浓的忧国忧民之情感人肺腑。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杜甫写于安史之乱的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明确作者、写作背景、歌行体古诗特点。


1、初读诗文,解决难字词句:
学生活动:①一生读②全班齐读两遍③请几名同学展示朗读,学生做好评价。
2、疏通文意
教师活动:出示八个句子,重点字词句的翻译。
学生活动:逐一说出,师生共同订正。
教师活动:名句赏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学生活动: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师生活动:(明确答案)面对贫困、流离失所的生活,诗人从个人的痛苦联想到天下穷苦之人,从沅思中振作起来,推己及人,愿得“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如能出现,温暖天下,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分析:正确了解诗歌内容这是学习诗歌的第一步,也是比较重要的一步。通过字词、句子、段落释义等不同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诗歌内容、作者感情,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再读美文,理清结构
教师活动:各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体会每节的感情,每节诗的内在联系。
学生活动: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师生活动:①秋风破屋 ②群童抱茅③夜雨屋漏④愿得广厦
第一节:痛惜焦急 第二节:愤懑无奈 第三节:悲戚愁苦
前三节由白天屋外风到夜晚室内雨,第四节由现实(记叙)到理想(议论抒情),由自己推己及人到天下寒士。四节诗,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崇高精神。

分析: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理解作者感情,体会作者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思想教育。
4、三读美文,传承经典
教师活动 让学生听读录音。听名家如何诵读,把握语速、语调、感情等。
学生活动:赛读诗文【比一比,看谁通读的最准确、 最熟练、最有感情】:
学生活动:①独立诵读②班级展示③互相点评
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通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规定诵读的篇日。以赛读的形式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以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5、课堂检测
1)、选出对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A)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应该是古体诗)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教师活动:
①总结内容、结构、感情、主旨等。
②布置作业:搜集杜甫的诗歌作品,选择一部分熟读成诵。感受经典之美,提升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
分析:练习法是教师通过让学 完成练习、作业的 式结束课堂教学的 法,这是最简单最常 的 种结课 式。本堂课教师通过精 设计的练习题,趁热打铁,既使学 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巩固和运 , 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的反馈。最后采用开放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所学的内容不再局限在课堂内,而是延伸到了课堂之外,更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