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5-2016学年度高一化学必修一备课资料 4.2.2氯离子的检验和卤族元素--课时作业+基础巩固训练(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5-2016学年度高一化学必修一备课资料 4.2.2氯离子的检验和卤族元素--课时作业+基础巩固训练(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12-31 12:11:23

文档简介

4.3.1氯离子的检验和卤族元素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双选题)有A,B,C三种气体,它们是Cl2,HCl,HBr,但不知分别是哪一种。已知A,B混合不反应,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C绝对不是HCl      
B.C可能是HCl
C.C可能是Cl2,也可能是HBr
D.A,B能确定
解析:假设C是HCl,则A,B只能是Cl2和HBr,但二者间发生反应:Cl2+2HBr===Br2+2HCl,与题意不符合,故A项正确,B项错误;假设C是Cl2(或HBr),则气体A和B只能是HCl和HBr(或Cl2和HCl),且二者并不发生反应,因此选项C正确,D选项错误。
答案:AC
2.下列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A.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Cl-、Br-、I-的半径依次减小
C.HCl、HBr、HI的水溶液的酸性依次增强
D.Cl-、Br-、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答案:B
3.(双选题)下列关于卤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由于卤素单质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因此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
B.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H2化合,形成气态卤化氢
C.都与水发生歧化反应,生成次卤酸和卤化氢
D.都具有强氧化性,与铁反应都生成三卤化铁FeX3
解析:C不正确,注意F2的特性,F2通入水中或水溶液中,都先与水发生置换反应:2F2+2H2O===4HF+O2。D不正确,I2氧化性不是很强,与Fe反应只生成碘化亚铁:Fe+I2FeI2。
答案:C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与淀粉KI溶液混合后呈蓝色,说明溶液一定是氯水
B.某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Cl-
C.氟气通入NaCl溶液中,一定有氢氟酸和O2生成
D.纯净的H2可以在O2中安静地燃烧,但H2不能在Cl2中燃烧
答案:C
5.(双选题)下列试剂能鉴别NaCl、NaBr、NaI三瓶无色溶液的是(  )
A.AgNO3和稀HNO3 B.氯水和CCl4
C.石灰水 D.碘水和淀粉
解析:石灰水与三者都不反应,碘水和淀粉也不与三者反应。
答案:AB
6.某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4,要使溶液中的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变为4?3?2,则通入Cl2的物质的量是原溶液中的I-的物质的量的(  )
A.1/2 B.1/3
C.1/4 D.1/8
解析:n(Cl-):n(Br-):n(I-)=2:3:4,要使n(Cl-):n(Br-):n(I-)=4:3:2,n(Br-)不变,通入Cl2,使Cl2+2I-===2Cl-+I2,n(I-)减少2,n(Cl-)增加2,则反应后n(I-)为原n(I-)的1/2,n(Cl2)为原n(I-)的1/4。
答案:C
7.在含有NaBr和NaI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然后把溶液蒸干,并将剩余残渣蒸干灼烧,最后留下的物质为(  )
A.NaCl和NaBr的混合物 B.NaCl和I2
C.NaCl D.NaCl、Br2和I2
解析:卤素间发生置换反应后生成NaCl、I2、Br2,在加热时溴挥发,灼烧时碘升华,最后只剩NaCl固体。
答案:C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加CCl4呈现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B.凡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为蓝色的气体一定是Cl2
C.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Ag+
D.氢氟酸是弱酸,但会腐蚀玻璃
解析:I-不溶于CCl4,只有转化成I2才可溶;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的气体不一定是Cl2,还有O3、NO2、Br2(g)等;SO也符合C选项。
答案:D
9.某溶液中含有HCO、SO、Cl-和Na+,若向其中通入足量的Cl2,溶液里上述四种离子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
A.HCO B.SO
C.Cl- D.Na+
解析:通入足量Cl2后,溶液中含有HCl、HClO、Cl2分子,HCO能跟HCl反应,SO被氧化为SO;Cl-增加,Na+浓度基本不变。
答案:D
10.某无色溶液中含有:①Na+ ②Ba2+ ③Cl- ④Br-
⑤SO ⑥SO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 操作 现象
① 用pH试纸检验 溶液的pH大于7
②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CCl4层呈橙红色
③ 取②的上层溶液,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④ 将③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⑤
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⑤
C.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①②⑥
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③⑥
解析:步骤①说明溶液中存在SO,Ba2+与SO不能共存,所以无Ba2+,而溶液中有阴离子就必须存在阳离子,故溶液中必定存在Na+。步骤②可证明溶液中存在Br-。步骤③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有SO,因为SO可能来自于SO的氧化。步骤④也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存在Cl-,因为滤液中的Cl-可能来自于步骤②中的氯水。
答案:A
11.将13.4 g KBr和KCl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通入过量Cl2,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11.18 g固体,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3:2:1 B.1:2:3
C.1:3:2 D.1:1:1
解析:方法一 设原混合物中KBr、KC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KBr)、n(KCl)。
n(KBr)×119 g·mol-1+n(KCl)×74.5 g·mol-1=13.4 g①
2KBr+Cl2===2KCl+Br2
生成的n(KCl)=n(KBr)
[n(KBr)+n(KCl)]×74.5g·mol-1=11.18 g②
联立①②解得:n(KBr)=0.05 mol,n(KCl)=0.1 mol
故n(K+) :n(Cl-) :n(Br-)=3:2:1,选A。
方法二:(守恒解法)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即n(K+)=n(Cl-)+n(Br-),故答案为A。
答案:A
12.有Na2CO3、AgNO3、BaCl2、HCl和NH4NO3五瓶无标签溶液,为鉴别它们取四支试管,每支试管分别装入上述一种溶液,再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许剩下的一种溶液,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有三支试管出现沉淀时,则后加入的是AgNO3溶液
B.全部没有明显现象时,则后加入的是NH4NO3
C.一支试管出现气泡,两支试管出现沉淀时,则后加入的是HCl溶液
D.若只有两支试管出现沉淀时,则后加入的是BaCl2溶液
解析:A正确,因为AgNO3溶液与Na2CO3、BaCl2、HCl均有白色沉淀,和NH4NO3溶液不反应;B正确,NH4NO3和上述溶液均不反应;C错误,盐酸加入后,一种(Na2CO3)溶液出现气泡,AgNO3溶液出现沉淀,其他没有现象;D正确,加入BaCl2溶液,则Na2CO3、AgNO3两种溶液产生沉淀。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15分)(1)A,B,C,D,E五个集气瓶中分别充满了Cl2,O2,H2,HCl,HBr五种气体中的一种。其中:A瓶中的气体是黄绿色;D和A中的气体混合见光会爆炸;B和A中的气体混合后在瓶壁上出现橙红色液滴;将E瓶的瓶盖打开,在潮湿空气中会出现白雾。根据以上现象判断各瓶气体分别是:
A.________,B.________, C.________,D.________,
E.________。
(2)按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
①反应物中,溴元素被氧化________;
②反应物中,溴元素被还原________;
③反应物中,溴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________________;
④反应物中,溴元素既未被氧化,又未被还原________。
(3)将以下各实验所需的试剂写在空格中:
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后的试管中,残留的黑色物质,可用________加热洗涤。
②做碘升华实验后的烧瓶壁上的碘,可用________洗涤。
③欲在烧瓶中制取HI气体,可用碘化钾固体和________一起共热即可。欲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可让气体通过________洗涤。
④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碘化钾要除去,方法是将其溶于水后,滴入足量________充分反应,再加入________振荡、静置分层、分液,最后将上层水溶液蒸干即得纯氯化钾。
答案:(1)Cl2 HBr O2 H2 HCl
(2)①Cl2+2KBr===2KCl+Br2
②Br2+H22HBr
③Br2+2NaOH===NaBr+NaBrO+H2O
④AgNO3+HBr===AgBr↓+HNO3
(3)①浓盐酸 ②四氯化碳或酒精
③浓H3PO4 饱和食盐水(或水)
④氯水 四氯化碳
14.(21分)根据实验步骤的图示回答。
已知(1)D是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的盐溶液;
(2)固体氯化物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制得氯化氢,同时生成硫酸盐。
写出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F________,G________。
写出下列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反应②中,每转移1mol e-,有________mol________被氧化。
解析:A加入AgNO3(aq)生成白色不溶于稀HNO3的沉淀C,A中含有Cl-,C一定是AgCl;B遇淀粉试液生成蓝色物质,B一定是I2;D、E中一定有氯元素、碘元素;由已知(2)得无色晶体为氯化物,F为HCl,HCl与G加热得E,则G为MnO2,E为Cl2;由已知(1)得D为KI,则A为KCl。
答案:KCl I2 AgCl KI Cl2 HCl MnO2
①2KCl(s)+H2SO4(浓)K2SO4+2HCl↑
④KCl+AgNO3===AgCl↓+KNO3 1 HCl
15.(16分)已知A为某钠盐的水溶液,无色且呈中性。B为一种黑色固体,常用作实验室制O2的催化剂,具有强氧化性。D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沉淀。根据下述框图步骤和现象回答问题:
(1)写出A、B、C、D、E、F、G、X2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②、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干中的信息提示可以推知,A为NaI,D为AgI,B为MnO2,黄绿色气体C为Cl2。Cl2与NaI反应后可以生成I2,即E为I2。I2与NaOH的反应类似于Cl2与NaOH的反应,产物为NaI和NaIO(即为F)。Cl2可将FeCl2氧化成FeCl3(即为G)。中学阶段常见的红棕色液体单质只有Br2,故X2为Br2,进而推知NaX为NaBr。正确书写出方程式之后,按照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和电子转移情况,搭建线桥,标明要点,注意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即可。
答案:(1)A:NaI;B:MnO2;C:Cl2;D:AgI;E:I2;F:NaIO;G:FeCl3;X2:Br2
(2)②I2+2NaOH===NaI+H2O+NaIO
③Cl2+2NaBr===2NaCl+Br24.2.2氯离子的检验和卤族元素基础巩固训练
1.(双选题)关于卤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卤素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B.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C.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
D.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通式:X2+H2O===HX+HXO
解析:卤素很活泼,在自然界中只存在化合态;根据卤素的递变规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单质的熔、沸点升高,氧化性减弱;F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2+2H2O===4HF+O2。
答案:AB
2.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l-,正确的操作是(  )
A.取样,滴加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B.取样,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C.取样,加入少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HCl,看白色沉淀是否消失
D.取样,先加稀H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检验Cl-时加盐酸酸化会引入Cl-干扰检验,常加稀HNO3酸化,主要是排除CO等离子的干扰。反之检验硫酸根时也需要排除氯离子的干扰。
答案:D
3.为了证明氯酸钾晶体中含有氯元素,选用下面给出的试剂和操作进行验证。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滴加AgNO3溶液 ②加水溶解 ③过滤、取滤液 ④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⑤加稀HNO3 ⑥与浓盐酸反应 ⑦与NaOH溶液混合加热 ⑧用淀粉 KI试纸
A.⑥⑦①⑤        B.⑥⑧
C.④②③①⑤ D.②①⑤
解析:氯酸钾晶体中无Cl-,要证明氯酸钾晶体中含有氯元素,就必须使之产生Cl-。故可通过与MnO2混合加热使之分解产生KCl,然后再通过检验Cl-的存在,证明其含有氯元素。由于MnO2不溶于水,故可通过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出MnO2,然后向滤液中加AgNO3溶液和稀HNO3进行验证。
答案:C
4.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卤素的钾盐中,最易被氧化的是氟化钾 ②溴中溶有少量氯气,可以用加入溴化钠再用汽油萃取的方法提纯 ③溴化银具有感光性,碘化银不具感光性 ④某溶液与淀粉碘化钾溶液反应出现蓝色,则证明该溶液是氯水或溴水 ⑤氯气跟水反应时,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A.①③ B.②④⑤
C.②⑤ D.①③④
答案:C
5.(双选题)向下列溶液中分别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能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的是(  )
A.氯水 B.氯酸钾
C.氯化钾 D.四氯化碳
解析:凡能产生Cl-的物质,都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AgCl,A中Cl2与H2O反应:Cl2+H2O??HCl+HClO,生成的HCl可电离出Cl-;B中KClO3溶于水后发生电离:KClO3===K++ClO,不会电离出Cl-;C中KCl溶于水中:KCl===K++Cl-,电离出Cl-;D中CCl4为非电解质,不能产生Cl-。
答案:AC
6.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有一种X-(X为Cl-、Br-或I-)离子,向甲中加入淀粉和氯水,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A.Br-、I-、Cl- B.Br-、Cl-、I-
C.I-、Br-、Cl- D.Cl-、I-、Br-
解析:向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为橙色,应该是溴水的颜色,则甲中必含有Br-,被Cl2置换生成了Br2,由此否定了C、D。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丙溶液中不含I-,否则加入后I-会被Br2置换生成I2,溶液显蓝色,与题给条件不符,则丙溶液只能含有Cl-,I-必在乙溶液中。
答案:A
7.溴(Br)与氯同属“卤族”元素,其单质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Cl2比Br2活泼。下面是根据氯的性质对溴的性质的预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溴单质常温下为液态,但极容易挥发为溴蒸气
B.溴单质只具有氧化性
C.溴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1个电子,表现为氧化性
D.溴离子可以用酸性AgNO3溶液来检验
解析:Br2单质遇强氧化剂表现为还原性,化合价升高。
答案:B
8.已知在水溶液中溴可与镁发生下列反应:Mg+Br2===MgBr2,在碱性溶液中溴能发生下列反应:3Br2+6NaOH===NaBrO3+5NaBr+3H2O。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溴水中,溴水颜色不变浅的是(  )
A.少量HCl晶体 B.KOH晶体
C.CCl4 D.Mg
解析:溴水中的溴分别与KOH、Mg反应而褪色,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而使溴水褪色。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