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背影》目标驱动式课件 (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背影》目标驱动式课件 (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3 17:1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跨越时光的深情凝视
——背影
1.品读文本,从用词、修辞、句式等角度评析其语言特色,总结文章的语言特点。
2.总结各类散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思考作者的情感哲思对自己生命成长的启迪。
3.说出自己从中获得的3条人生经验,及其如何促进自己生命成长的。








情境导入
古往今来,有太多的文章在描写着父亲,而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最熟悉的那几篇里一定会有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什么偏偏是那样一个蹒跚的、略显笨拙的背影击中了我们的心 那是因为它代表了千千万万个不善言辞的、朴素而深厚的父亲的形象。如果说母亲是我们随时可以避风的港湾,父亲则是那出海的船,以推向远方的方式拥我们入怀。
——朗读者
朱自清(1898—1948),散文家、诗人、
学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著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 游杂记》 。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 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有《春》《绿》《荷塘月色》《背 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作 者 介 绍
《背影》是纪实性散文,写于其
1925年任教清华时。文中背影之事源 于1917年冬,作者当时在北大读书, 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 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 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 子在浦口车站惜别,固有此文。
创 作 背 景
学习路径
自主学习:
自主通读文章,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读顺,勾画出课后词语。思考:
1.《背影》根据时间的变化梳理内容,概括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2.“背影”作为文章的线索,在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这几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1> 亲自送行,照看行李
<2> 讲定价钱,送儿上车
<3> 捡定座位,叮嘱儿子
<4> 嘱咐茶房,为儿买橘
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四次背影
<1> 思念父亲 惦记背影
<2> 望父买橘 刻画背影
<3> 父子离别 惜别背影
<4> 读信思念 回忆背影
本文共有几次写到“背影”?什么事情?
找出文章中作者的几次流泪,说说他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流的泪。
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的眼泪又来了
在晶莹的泪光中
家境惨淡,悲哀的泪
望父买橘,感动的泪
“背影”消逝,惜别的泪
思念父亲,伤心的泪
学习路径
合作学习:
1.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它是如何写的?
2.多年以后我才读懂了父爱,又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呢?请找出作者四次流泪的语句,探究我流泪的原因。
3.文中“我”对父亲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四次背影和四次流泪,与文章主旨有何联系?
5.查看下发的《写作技巧》文件资源,明确分析写作手法的角度;
6.找出文中的精彩句段,从修辞、句式、表达方式、结构等角度分析《背影》的写作技巧。
阅读提示: 如何细读文本:
①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②刨根问底:重视文章的疑点、陌生点、重复、矛盾之处。
③形散神聚:所有的细节最终都指向主旨。
④关注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
⑤关注文中有意思的副词、数词等。
感受“父亲的背影”
请结合内容,用“我看到一个 的背影,从 (哪句话)看出。”这个句式来说说你“看到”的背影。(提示:可以从父亲的体态、衣着、步履、动作等方面分析)
品读背影,体会深沉父爱
1.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作者是怎样刻画的?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外貌描写(白描),与上文父亲给“我”做的“紫毛大衣”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父亲行动不便,步履不稳。
“探”,写出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
“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
——这是一个艰难、不容易的背影!
采用特写镜头,运用“攀”“缩”“倾”等一连串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父亲攀爬月台的吃力与艰难,再现了一个朴实、平易、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
望父买橘
思考:买橘子之前,父亲为儿子做了很多事,朱自清都没有流泪,为什么买橘子之后让他流泪了呢?
强势、传统、不能挑战、如同难以翻越的大山
不再年轻,不再强大,爱一如既往
理解了父亲的爱,两颗分离的心逐渐理解了对方
写作背景
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
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名“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勃然大怒。
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境,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背影》的故事就发在这一年。
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关系紧张私自扣留朱自清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
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只能怅然离开。
1923年,朱自清再次回家,父亲不搭理,父子俩长达多年冷战。
1925年,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努力攀爬月台为我买橘
感动、理解
和父亲离别,想到父亲的艰辛
悲伤,辛酸
老境颓唐的父亲
心疼,心酸
自责、忏悔




误解甚至是责怪父亲
写作缘由
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发的父亲来信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
——朱自清
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①父亲不想让朱自清担心
②又想得到让朱自清关心
③还不想承认想要得到朱自清的关心
父子关系
倾尽全力、无比呵护
不理解、不接纳
细致入微、含蓄隐忍
理解、体谅、牵挂、担忧
父爱子
子爱父
以含蓄、间接的方式表现,情感含蓄深沉
以直接的方式表现,情感不断发展变化
父亲
真挚地怜爱
爱的表达和期待
儿子
深切地怀念
爱的理解和延续
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有何作用?
从内容来看,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是全文最能体现父爱的关键内容,是父爱的象征点,父子之情的交汇点,父子关系的触发点,我因“背影”而理解父亲,父子之情融合于此,改善于此;
从结构来看,“背影”是全文情感的转折点,也是全文的线索。
四次背影 四次流泪 流泪原因 情感变化 和主旨的关系
思背影 第一次①段伤感 从繁华到惨淡 目睹家境 怀念祖母 未来迷茫 不满、冷漠、不耐烦 背影:是父亲都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
流泪:见证父子二人”冲突——理解——和解“全程,饱含着儿子对父亲的爱。
这四次背影和四次流泪凝聚了父子深情。
望背影 第二次⑥段感动 从冲突到理解 望父买橘的背影 感动、心酸、心疼
别背影 第三次⑥段惜别 父亲背影消失不在,不舍 理解、对误解父亲的自责
忆背影 第四次⑦段心酸 从理解到和解 看到父亲的来信 和解、怀念
本文回忆了 的事件,
突出表现了父亲 ,
表达出了 ,
抒发了作者 之情。
小结
“我”回家奔丧,与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
为我买橘时的背影
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
对父亲深切的思念、愧疚
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经验
表达方式
内容
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技巧
细读文本的方法
写作技巧
记叙顺序
拓展延伸:
结合《背影》,以及第二单元所学散文,在笔记本上构建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鉴赏体系。可以参考以下角度进行构建。
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