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3单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7秋)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3单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26 09:0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3单元)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A.孔雀 B.猫 C.蜗牛
2.投出去的篮球,最后会落到地面,主要是因为篮球受到了( )的作用。
A.重力 B.弹力 C.摩擦力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橡皮筋缠绕一圈比缠绕两圈的弹力大
B.橡皮筋缠绕一圈小车行驶的距离比缠绕两圈小车行驶的距离短
C.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弹性范围内),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4.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
A.老鼠 B.狗 C.蛇
5.下列有关鱼类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鳃呼吸 B.用鳍游泳 C.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
6.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蝙蝠的运动方式是( )。
A.奔跑 B.游动 C.飞翔
7.脊椎的主要作用是( )。
A.运输血液 B.传递信号 C.支撑身体
8.下列行为中,能减小摩擦力的是( )。
A.给汽车换上雪地胎 B.往地面撒煤灰 C.往拉链上涂蜡
9.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到两边的景物在( ),说明汽车正在向后行驶。
A.向后移动 B.向前移动 C.静止
10.要想研究物体的运动速度,必须知道时间和( )。
A.距离 B.地点 C.运动方向
11.下列特征中,( )不属于哺乳动物的特征。
A.身体表面有毛 B.胎生 C.恒温 D.生活在陆地上
12.蓝鲸是人类已知的地球上体积最大的动物,它属于( )。
A.鱼类 B.鸟类 C.哺乳类 D.无脊椎动物
二、填空题
13.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 )。速度等于物体在(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 )。
14.鸟类和鱼类都用卵繁殖后代,这种繁殖方式被称为( )。
15.当物体受到( )作用时,( )发生改变,撤去外力之后,又( )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 )。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 )。
16.猫、兔、绵羊、梅花鹿都属于( ),因为它们的身体表面都有( ),都用( )喂养后代,都是( )的。
17.哺乳动物是一类恒温脊椎动物,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它们的体温始终保持( )。
18.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变化,撤去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作( )。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作( )。
三、判断题
19.鸟喙的形状与捕食有关。( )
20.物体运动时速度越快,冲击力越大。( )
21.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质量无关。( )
22.推动箱子,使箱子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箱子受到了力的作用。( )
23.根据一段时间后指甲会长长,可以判断出指甲在运动。( )
24.坐在前进的小汽车内,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小汽车里的人是静止的。( )
四、连线题
25.连线题。
蜗牛
脊椎动物 鱼
蚯蚓
无脊椎动物 蚂蚁

啄木鸟
五、简答题
26.雷雨天,为什么我们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
27.说说你对鸵鸟的了解。
28.你观察过动物的运动方式吗?请举例说说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为什么不同。
29.在日常生活中,减小摩擦力的做法有哪些?增大摩擦力的做法有哪些?请各举三个事例说明。
减小摩擦力:
增大摩擦力:
六、实验题
30.在学完摩擦力后,小明进行了三组实验实验,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1)在桌面上用测力计拖动木块做 (匀速或非匀速)运动,记录拉力大小,这也是摩擦力大小。
(2)比较实验组甲和丙,改变的是 ,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结论是 。
(3)小明为了探究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可以选用实验组 和 。通过实验你认为哪组的摩擦力会大些? 。这时可以得出结论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按照动物有没有脊柱分类,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比如:鸽子、狗、鱼等。没有脊柱的叫无脊椎动物。比如: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蜗牛属于无脊椎动物,所以C符合题意。
2.A
【详解】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投出去的篮球,最终落回地面,主要是因为篮球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可见A符合题意。
3.A
【分析】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详解】A橡皮筋缠绕一圈比缠绕两圈的弹力大,这种说法错误,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B橡皮筋缠绕一圈小车行驶的距离比缠绕两圈小车行驶的距离短,这种说法正确。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C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弹性范围内),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这种说法正确。
【点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弹力的应用。
4.C
【详解】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体内有膈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行为最为复杂的最高级动物类群,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哺乳动物体内的脂肪有保持体温的作用。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方式是胎生、哺乳,这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显著特征。老鼠和狗属于哺乳动物,蛇是卵生爬行动物。
5.C
【详解】鱼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身体表面大多有鳞,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一般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其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是鱼类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不是鱼类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的叙述。
6.C
【详解】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奔跑、游动、飞翔。例如:蝙蝠飞翔,鲸鱼游动等。
7.C
【详解】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身体里有脊椎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无脊椎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脊椎的主要作用是支撑身体。
8.C
【分析】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的重量、运动方式(是滚动还是滑动)等因素有关。
【详解】A给汽车换上雪地胎,花纹增大、纹路加深,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为了增大摩擦力;B往地面撒煤灰,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为了增大摩擦力;C往拉链上涂蜡,增大了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点睛】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B
【详解】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到两边的景物在向前移动,说明汽车正在向后行驶。
10.A
【详解】要想研究物体的运动速度,必须要知道距离和时间,在相同距离的情况下时间短速度快,在相同时间的情况下距离长速度快。
11.D
【分析】多数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体内有膈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行为最为复杂的最高级动物类群,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
【详解】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无羽而有毛,口内有牙齿,体内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胎生哺乳等。哺乳动物不都生活在陆地上,鲸鱼也是哺乳动物生活在海洋中。
12.C
【详解】哺乳动物一般生活在陆地,哺乳和胎生都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胚胎在母体里发育,母兽直接产出胎儿,母兽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胎儿。哺乳动物:野猪、狼、熊、蓝鲸,所以C符合题意。
13. 快慢 单位 单位 快
【详解】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我们在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时是在相同距离的情况下比较时间的多少,在相同时间的情况下比较距离的长短。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14.卵生
【详解】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卵生”与“胎生”。卵生动物是指用产卵方式繁殖的动物,鸟类和鱼类都用卵繁殖后代;胎生动物是指用胎生方式繁殖的动物,如熊猫、猴子。
15. 外力 形状或体积 恢复 弹性 弹力
【详解】在一定限度下,拉伸、压缩弹簧会发生弹性形变,都会产生恢复原来形状的弹力。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
16. 哺乳动物 毛 乳汁 胎生
【详解】身上有毛、胎生、吃妈妈的奶长大,是猫和兔这类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我们把这类动物叫做哺乳动物。哺乳和胎生都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胚胎在母体里发育,母兽直接产出胎儿,母兽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胎儿。猫、兔、绵羊、梅花鹿都属于哺乳动物,因为它们的身体表面都有毛,都用乳汁喂养后代,都是胎生的。
【点睛】本题考查哺乳动物,要求学生掌握哺乳动物的特征。
17.相对稳定
【详解】在动物界中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体表被毛或羽毛,有保温作用,体内具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体温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为恒温动物。哺乳动物是一种恒温脊椎动物。不管外界环境的温度发生怎样的变化,它的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18. 弹性 弹力
【详解】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
19.√
【详解】鸟的特征是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卵繁殖后代,除了少数鸟类外,绝大多数鸟类会飞。鹰的喙有尖锐的弯钩,足有尖锐的爪,适于捕食动物;啄木鸟的喙像锥子,适于捕食以昆虫,生活在林间;小鸟的喙短而尖,杂食性动物。鸟类的喙的特征:鸟类的喙与其食性密切相关, 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20.√
【详解】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同一物体高度越高,下降到同一平面的速度越快,则冲击力也越大,容易对地表附近的人或物造成伤害,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所以不能高空抛物。
21.×
【详解】大小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质量有关。
22.√
【详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可以使物体启动起来。推动箱子,使箱子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箱子受到了力的作用。
23.√
【详解】有些看似不动的物体,实际上也在缓慢生长或运动,如指甲的生长等,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对比发现它的运动。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4.√
【详解】一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另一个物体就是这个物体的参照物。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司机相对于小汽车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小汽车里的人可以判定为相对静止(或静止)。
25.
【详解】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称为脊椎动物,蜗牛、蚯蚓和蚂蚁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鱼、蛇和啄木鸟,属于脊椎动物。
26.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快,大约每秒30万千米,很快能传到我们眼睛里,而声音的传播速度较慢,在空气中大约每秒340米。
【详解】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快,大约每秒30万千米,很快能传到我们眼睛里,而声音的传播速度较慢,在空气中大约每秒340米,过一会才能传到我们耳朵中,所以我们就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27.鸟的特征是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卵繁殖后代,除了少数鸟类外,绝大多数鸟类会飞。鸵鸟属于鸟类。
【详解】鸵鸟属于鸟类,它属于脊椎动物。鸟的特征是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卵繁殖后代,除了少数鸟类外,绝大多数鸟类会飞。鸟类:鸵鸟、企鹅、猫头鹰、孔雀。
【点睛】本题考查鸟类,要求学生掌握鸟类的特征。
28.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动等,因为不同的动物生活环境不一样,身体构造特点不一样,生活习性也不一样,所以它们受以上因素的影响,运动方式也不一样。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动等,因为不同的动物生活环境不一样,身体构造特点不一样,生活习性也不一样,所以它们受以上因素的影响,运动方式也不一样。
29.减小:给车轴上油、抹镁粉、冰壶比赛中刷冰等。
增大:加深轮胎花纹、给轮胎套防滑链、瓶盖儿上有花纹、手指的指纹、手套表面有胶粒儿、脚蹬版有花纹等。
【详解】摩擦力有利有弊,生活中我们采取措施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减小摩擦力的做法有:给车轴上油、使用滚珠轴承、冰壶比赛中刷冰等;增大摩擦力:加深轮胎花纹、给轮胎套防滑链、瓶盖儿上有花纹、手指的指纹、手套表面有胶粒儿、脚蹬版有花纹等。
30. 匀速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甲 乙 乙 摩擦力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详解】(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在水平方向都受到拉力和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大小相等。
(2)如图所示,比较实验组甲和丙,改变的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3)探究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可以选用实验组甲和乙。通过实验会发现乙组的摩擦力大一些。这时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